金双气加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金双气加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一、金双歧加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德勇[1](2021)在《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影响因素和血清脑肠肽的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影响因素目的:通过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影响因素的研究,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知,降低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发病率。方法: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及儿科门诊就诊的122例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设为实验组,61例正常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由儿童家属填写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分娩方式,是否足月出生、婴儿期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月龄、进食方式、进食时间、是否追着喂或哄着喂、挑食或偏食情况、摄入零食情况、气质类型、血红蛋白、微量元素、家庭经济、喂养人文化程度、教育方法、喂养方法及育儿知识等情况。收集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61例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3.19±1.12)岁,体重(13.05±2.10)kg,身高(93.48±9.51)cm,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4.97±1.13)kg/m2。伴有轻、中、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分别11例、6例、2例,伴发育迟缓9例,发育迟缓兼营养不良4例,锌缺乏13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9例。61例健康体检儿童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3.18±1.21)岁,体重(15.09±2.67)kg,身高(98.26±9.54)cm,BMI(15.57±0.93)kg/m2。两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分析,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BMI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受气质类型、婴儿期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月龄、进食时间、是否追着喂(哄着喂)、是否偏食或挑食、摄入零食情况、血红蛋白、微量元素、喂养人群、喂养人文化程度、教育方法、是否强迫进食及是否具有育儿知识这14项因素影响,其中难养型气质、人工喂养、添加辅食晚、进食时间≥40min、追着喂(哄着喂)、偏食或挑食、摄入过多零食、血红蛋白及锌铁含量降低、祖辈喂养、无育儿知识、文化程度低、打骂、强迫进食是小儿厌食症的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在61例厌食症儿童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无育儿知识(81.97%),强迫进食(57.38%),追着喂或哄着喂(55.74%),进食时间≥40min(54.10%),打骂(47.54%),人工喂养(44.26%),祖辈喂养(44.26%),摄入过多零食(40.98%),小学文化及以下文化(40.98%),偏食、挑食(37.70%),难养型(34.43%)。将厌食症儿童为设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14个影响因素(P<0.05)作为自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添加辅食越晚、进食时间越长为非器质性厌食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每晚1月添加辅食厌食症的患病率增加6.9倍。结论:1、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受多种因素影响,添加辅食越晚、进食时间越长为非器质性厌食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不偏食、挑食,科学喂养,及早适时添加辅食,不溺爱孩子,通过耐心、表扬及鼓励孩子进食,为儿童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可降低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患病率。第二部分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血清脑肠肽的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血清脑肠肽水平,探讨该水平变化与厌食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厌食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第二部分内容以第一部分中能够收集到血清标本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设为实验组,35例正常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瘦素(Leptin,L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水平。结果:ELISA法检测血清脑肠肽水平显示,非气质性厌食症儿童GAS、MTL和β-EP水平低于正常儿童(P<0.05),Lp、VIP和CCK水平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存在血清脑肠肽的分泌紊乱,脑肠肽的变化与厌食症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

刘莎莎[2](2020)在《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胃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健胃消食片(国药准字Z36021464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进行组内及组间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经过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对比分析,治疗组在降低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食欲、食量积分方面疗效更显着(P<0.01);经过两组兼症积分及总积分对比分析,治疗组在降低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神疲、面色、大便积分方面,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在改善患儿腹胀、呕吐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2.5%,疗效较对照组更稳定(P<0.01),说明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效果更加持久稳定。结论:健脾益胃推拿法与健胃消食片均能改善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的症状,健脾益胃推拿法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口服健胃消食片,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更低,临床疗效显着,患儿依从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武祎文[3](2020)在《健脾助运汤联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观察健脾助运汤联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讨论健脾助运汤联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有效性,为临床上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小儿厌食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脾失健运证厌食患儿60例,运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导师经验方健脾助运汤联合刺四缝,对照组予神曲消食口服液,以4周为观察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与次症、患儿饮食行为、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显率为60%,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痊显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77%,且两组痊显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食欲、食量、面色、神疲、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腹胀、大便单项症状评分以及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饮食行为积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60例患儿中收集到微量元素资料的28例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锌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铁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血清铁水平未见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血清铜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结论:健脾助运汤联合刺四缝能显着减轻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饮食行为,调整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疗效及安全性确切,对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王天琪[4](2019)在《摩腹捏脊为主治疗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摩腹捏脊为主治疗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为推拿治疗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提供可借鉴的中医方案和治疗思路。方法:将来自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小儿推拿门诊、儿科门诊、病房以及明确诊断为食滞胃脘型厌食症的60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摩腹捏脊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6天为一个疗程,休息1天)后通过症候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痊愈率,中医症候疗效,以及1个月后电话随访询问复发情况,观察摩腹捏脊为主对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的影响。结果:1临床疗效及痊愈率: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7%,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痊愈率比较,观察组痊愈率50%,对照组痊愈率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候疗效: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 7%,对照组总有效率93%,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状积分:两组患儿主症积分,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儿主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次症积分,经治疗后患儿积分情况均有减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在脘腹胀痛、大便不调、暖气方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在改善脘腹胀痛、大便不调、暖气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余次症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没有可比性。4复发率随访:治疗结束一个月后,电话随访两组中治愈患儿的复发情况,观察组未复发率80%,对照组未复发率50%,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1摩腹捏脊为主治疗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显着。2摩腹捏脊为主在脘腹胀痛、大便不调及暖气方面优于传统手法,其余次症无可比性。

汪正涛[5](2019)在《加味枳术丸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枳术丸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剂。并探讨加味枳术丸的立法依据、组方思想,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01月0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厌食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实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予以口服加味枳术丸,对照组予以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并于治疗前后对证候进行量化积分以及检测外周血红蛋白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共37例,痊愈8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共38例,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1%。经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在改善食欲、食量、嗳气、精神、大便方面均有效,且治疗组在改善食欲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尚能改善面色、恶心呕吐、呃逆、流涎症状,而对照组无此方面的治疗作用。两种治疗均未能增加患儿的体重。(3)血红蛋白含量: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值经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不能升高患儿血红蛋白。结论:对于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采用健脾助运、消补兼施之法有助于恢复患儿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证实了加味枳术丸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临床疗效确切,且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徐克国[6](2018)在《小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49例》文中指出小健脾汤系甘肃名老中医赵国庆先生所创,后经韩大林医生首次报道。笔者近年来运用小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4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收集的100例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2±1.81)岁;平均病程(0.71±0.67)年。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平均

邓家琳[7](2018)在《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理论层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小儿厌食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状况;临床方面,观察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瘦素,末梢血元素的检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为治疗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提供临床思路,进一步明确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所在。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4例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调肝理脾颗粒口服,对照组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疗程4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患儿分别脱落2例,最终共收集60例临床资料。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对患儿进行证候积分统计,在治疗前后进行实验室指标测定。60例患儿中有24例患儿的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瘦素及末梢血元素信息齐全,其中治疗组14例,对照组10例。结合症候改善情况和指标检测水平进行临床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1疾病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痊显率50%,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1例,痊显率20%,总有效率30%;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0例,痊显率8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痊显率46.7%,总有效率93.3%;两组治疗前后的疾病疗效方面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4周后疾病疗效明显优于治疗2周后。治疗后继续随访1个月,治疗组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7%,而对照组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16.7%,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痊显率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6例,无效24例,痊显率为0,总有效率20%,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23例,有效1例,无效0例,痊显率9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痊显率6.7%,总有效率96.7%,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疾病疗效方面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4周后证候疗效明显优于治疗2周后。3症状改善方面食欲、食量方面,在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疗效好,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较2周后疗效更佳。面色、大便方面,两组治疗2周、4周后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疗效更佳。多饮、呕吐方面,治疗组在治疗2周、4周后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症状有所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腹胀、体重方面,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疗效明显,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4周后腹胀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体重方面无显着差异。烦急方面,两组在治疗2周、4周后明显好转,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疲方面,治疗组治疗4周后改善明显,对照组疗效欠佳,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实验室指标方面生长激素释放肽和瘦素水平方面,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均有所上升,瘦素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元素含量方面,两组治疗4周后锌、钙含量均有所上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肝理脾颗粒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脾虚肝旺型厌食患儿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患儿食欲、食量、面色、大便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妈咪爱,且长期疗效佳,复发率低。通过治疗前后理化指标的检测,调肝理脾颗粒在调节厌食症患儿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瘦素及锌、钙含量方面有一定作用。本研究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前提下,对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体现了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今后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厌食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谢景翠[8](2018)在《自拟温阳运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温阳运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旨在拓展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证治思路,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30例脾胃虚寒型厌食症患儿,采用自拟温阳运脾方进行治疗,每日一剂,疗程2周。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证候、舌脉象,对治疗前后的证候进行量化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疾病疗效评价中痊愈2例(6.7%),显效6例(20%),有效19例(6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痊愈4例(13.3%),显效9例(30%),有效15例(5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2)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t=14.288,P=0.000)、主症积分(t=13.896,P=0.000)、次症积分(t=10.878,P=0.000)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程度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3)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前后主症(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四肢温度)积分,次症(精神面色、气池色泽、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肢倦乏力、少气懒言、汗多、大小便)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较治疗前有增加,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温阳运脾方通过温运脾阳,帮助脾胃恢复正常的受纳功能,能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厌食症患儿的证候,促进体重的增长,减轻病情程度,是治疗小儿厌食脾胃虚寒型的有效方剂。同时也发现了既往病史、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伤及脾胃阳气,易导致脾胃虚寒症状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杨伟晗,独家能,许雯雯,王玉娥,康永,倪艳[9](2017)在《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小儿厌食症(Infantile Anorexia)属于儿科中的常见疾病,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均可发病,但多见于16岁的儿童,临床表现有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至出现拒食的症状,并且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此临床症状属于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学龄前

李涵[10](2017)在《香苓开胃方治疗厌食症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香苓开胃方具芳香醒脾,开胃和中之效,临床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本课题进行了香苓开胃方的临床疗效观察,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探讨其部分药效学机制,为研发小儿厌食院内制剂提供临床与实验室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60例(按20%脱失率计算收集72例),口服“香苓开胃方”,2周为一疗程,连续服用四周。分别于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观察主症、次症改善情况、体重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2、实验研究:进行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评价香苓开胃方的安全性;通过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以及对大鼠胃液量、胃液p H、胃蛋白酶活力和胆汁分泌的影响,探讨香苓开胃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效学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实际收集病例72例,选择60例进行统计分析。香苓开胃方治愈31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除“形体”改变不明显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相关症状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体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结果:(1)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表明,香苓开胃组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人全日用药量的160倍,且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2)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影响实验证实:香苓开胃高、中、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3)对大鼠胃液分泌量、胃液p H值、胃蛋白酶活性、胆汁分泌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香苓开胃方低剂量能显着提高大鼠胃蛋白酶活性(P<0.01),而对大鼠胃液分泌量和胃液p H值影响均不明显(P>0.05)。香苓开胃汤高、低剂量组对大鼠胆汁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中香苓开胃方高剂量组在30min、60min和120min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能显着增加胆汁分泌量,香苓开胃方低剂量组在30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香苓开胃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其作用机制与提高大鼠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胆汁分泌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金双歧加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双歧加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影响因素和血清脑肠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血清脑肠肽的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小儿厌食症与脑肠肽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和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总体设计
        (二)试验分组
        (三)技术路线
        (四)治疗方法及操作
        (五)疗效观察
        (六)疗效判定标准
        (七)数据统计
    三、治疗结果
        (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的比较
        (三)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四)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
        (五)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六)两组痊愈病例1 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
        (七)不良反应
讨论
    一、小儿厌食症的认识与研究
        (一)有关小儿厌食症的早期文献记载与历史沿革
        (二)有关小儿厌食症发生原因的相关研究
        1.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理研究
    二、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组方及优势分析
        (一)选穴依据
        (二)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分析
    三、健胃消食片组方分析
    四、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厌食症患儿研究情况记录表
致谢
发表论文

(3)健脾助运汤联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 小儿厌食的西医研究进展概况
        1.1 病名归属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病因研究
        1.4 发病机制
        1.5 治疗现状
    2 小儿厌食的中医研究进展概况
        2.1 病名溯源及沿革
        2.2 病因论述
        2.3 病机论述
        2.4 治法论述
        2.5 现代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研究进展
    3 小儿厌食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疗程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指标
        3.5 样本收集与检测方法
        3.6 统计方法
    4 患儿症状、体征积分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基线一致性
        4.3 治疗前主症、次症及饮食行为积分比较
        4.4 疗效分析
    5 患儿微量元素研究结果
        5.1 基线一致性
        5.2 治疗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5.3 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立方依据
        2.1 组方分析
        2.2 药物分析
    3 刺四缝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对照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摩腹捏脊为主治疗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1.1 对厌食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2.1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和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2.3 疗程
        2.4 生活指导
        2.5 随访
    3 观察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分析
    6 伦理医学
    7 研究结果
        7.1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及痊愈率比较
        7.2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7.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情况的比较
        7.4 两组患儿治愈后复发率随访
        7.5 不良反应
讨论
    1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
    2 小儿推拿的历史渊源
    3 推拿对小儿疾病的作用及其机理
    4 推拿手法选择依据
        (1) 摩腹疗法
        (2) 捏脊疗法
        (3) 清胃经
        (4) 清大肠经
        (5) 运内八卦
        (6) 掐揉四横纹
        (7) 运板门
    5 摩腹捏脊为主治疗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的作用
    6 疗效分析
        6.1 综合疗效分析
        6.2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6.3 复发率情况分析
    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加味枳术丸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列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价标准
        7 安全性评价标准
        8 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治疗前两组患儿情况比较
        2 治疗后两组疗效评价
    三、讨论
        1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2 中医治疗进展
        3 西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4 西医治疗进展
        5 理法分析
        6 方药分析
        7 研究结果分析
    四、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2 治疗方法
    3 中医调护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小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49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7)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况
        1 病名溯源
        2 病因论述
        3 病机论述
        4 辨证分型
        5 治疗方法
        6 预防调护
    综述二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 病名归属
        2 发病机制
        3 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治疗方案
        5 疗效评定标准
        6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7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一 病例资料统计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基线一致性分析
        3 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4 症状疗效分析
        5 疾病疗效比较
        6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7 复发率
        二 实验室指标的研究结果
        1 基线一致性分析
        2 两组血清Ghrelin和Leptin的比较
        3 两组末梢血锌、铁、钙的比较
        三 结论
    讨论
        1 从肝脾两脏论治小儿厌食症的理论基础
        2 调肝理脾颗粒组方特点及药味分析
        3 调肝理脾颗粒可能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自拟温阳运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研究治疗方案
        3.3 疗程
        3.4 观察内容
        3.5 观察记录方法
        3.6 临床疗效的评价
        3.7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患儿的一般情况
        4.2 疗效评价
        4.3 不良事件
        4.4 研究结果小结
第二部分 讨论
    1. 温阳运脾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厌食症的理论探讨
    2. 治法思路及用药分析
    3. 典型案例
    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5. 结语
参考文献 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2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概念
病因病机
中医内治法
    1自拟方
    2中成药
中医外治法
中医内外合治法
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精神及心理治疗
小结

(10)香苓开胃方治疗厌食症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方法
    四、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一、芳香醒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理论基础
    二、香苓开胃方药分析
    三、临床研究分析
    四、实验研究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一、结论
    二、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金双歧加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影响因素和血清脑肠肽的研究[D]. 徐德勇.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健脾益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的临床观察[D]. 刘莎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健脾助运汤联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研究[D]. 武祎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摩腹捏脊为主治疗食滞胃脘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天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加味枳术丸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临床疗效观察[D]. 汪正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小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49例[J]. 徐克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18(13)
  • [7]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D]. 邓家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8]自拟温阳运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D]. 谢景翠. 云南中医学院, 2018(10)
  • [9]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研究概况[J]. 杨伟晗,独家能,许雯雯,王玉娥,康永,倪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1)
  • [10]香苓开胃方治疗厌食症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D]. 李涵. 云南中医学院, 2017(04)

标签:;  ;  ;  ;  ;  

金双气加锌硒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