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教师管理模式

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教师管理模式

一、探索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幼师班级管理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欢[1](2021)在《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研究 ——以日照市技师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师专业成为近几年炙手可热的专业。大多数中职类院校也开设了幼师及相关专业。声乐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课程,音乐教育对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声乐是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但是中职类幼师专业学生大多数声乐基础薄弱,且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在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实习期间,发现该院校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有很多可借鉴的优秀经验,比如教学内容比较多元化;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师资水平高等方面。但是同时该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不清晰,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教学压力大且进修机会较少;教学时长短;缺少鉴赏类课程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该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了该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自己对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一些改进建议,并重点对其声乐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选择建议。首先,阐述了我国现行的几种声乐教学模式,包括集体课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模式与分组教学模式,并分别指出其优势与劣势;其次,明确了幼儿教师与声乐教师的本质区别,确定了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从四个方面出发:音乐审美能力、表现力、声乐基础训练、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根据这四个选择方向,提出了“五部合一”教学模式、融合式教学模式、情境模拟式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性教学模式等几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提供了更为适合的选择。

马琪[2](2021)在《适应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市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儿户外活动的频率明显降低,这也导致了幼儿社交人群的减少;独生子女家庭状况的使得父母、老人成为幼儿在家庭中主要社交人群。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受西方国家开放式教育的影响,幼儿的交往活动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放式教育理念更加倡导自主交往活动。但我国传统幼儿园中以活动单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阻碍了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自由活动,限制了儿童的社交范围,不利于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采用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又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如何在中国实际情况下提出适应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方法是幼儿园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幼儿园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国内外幼儿园的发展历程以及幼教理念的发展状况,总结出儿童跨班交往活动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西安市区内的幼儿园实地调研,了解和观察幼儿园内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的场所,对相应幼儿园进行实地测绘,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研。最后,根据调研的数据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适应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策略。该论文分为七章,由三个结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阐明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现状,得出相应的技术路线图。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第二章是对国内外幼儿园建筑及幼教理念的发展进行全面综述,了解儿童跨班交往活动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章在基于儿童交往活动理论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的设计影响因素,即教育模式的变革,幼儿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第四章,对西安市区幼儿园进行整体的调研与分析,主要方式有实地测绘、问卷调研及现场访问,分析幼儿园内的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状况。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章,第五章是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从幼儿园活动单元的空间组织方式、公共活动教室的空间组织方式、室外活动场地的空间组织方式这三个方面提出适应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策略。第六章是作者结合适应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策略,对重庆市长嘉汇幼儿园这一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并在此实际项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改进策略,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本文的研究成果。

寇文亮[3](2021)在《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幼儿教师教育始于清末,女子师范学校附设保姆科是清末留给幼儿教师教育的一份特别遗产。民初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中学在培养幼儿教师方面的职能并存,在“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逐渐发展为以女子中学为主。从学习日本到学习欧美,甚至达到移植照搬程度,是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的突出特征。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理念激荡了幼儿教师教育独立举办热情;幼儿教育中国化、平民化及科学化追求,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方向的确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思潮流入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活教育、儿童中心论、行为主义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指导理论,为幼儿教师教育独立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和单相性教育实验为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提供了借鉴与方法助力;更为重要的是,民国初期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困境,需要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为其指明路径与方法。这就是幼儿教师教育实验肇始之成因和依凭。“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幼儿教师教育在学制系统中获得了独立的合法地位,但是其办学体制、招生起点、修业年限、课程教学等内容并未配套公布,这就强化了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迫切性,也给专家学者们留下了较大的实验探索空间。于是,一场旨在摆脱传统女学影响和外国幼儿教师教育影响,探索中国化、科学化、平民化独立的现代幼儿教师教育之路的教育实验就此展开。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及张宗麟等相互启发,各自独立地主持了不同的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和单项实验,探索发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全领域全方位规律,几乎覆盖了幼儿教师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对于促进民国时期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建构,起到了根本性、关键性及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并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图景和内在规律;梳理了这些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民国时期教师教育和教育实验研究视域和内容;分析了提升幼儿教师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实现路径;探索挖掘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于新时代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为研究对象,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界定了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及史料,介绍归纳了研究理论及方法、研究思路及结构设计、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正文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发生学方法为理论指导,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论文设计支持,以实验教育学作为论文分析学科依据,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梳理与阐释。第一部分含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促发因素的梳理,分析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尤其是民主科学理念对于教育实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促进作用;分析了清末民初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转型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呼唤与促进;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主体对于外国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吸收和批判以促进实验理性形成的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综合性和单项性教育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激荡促进过程,以及在目标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二部分含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主体内容。本研究根据史实、典型性及其重要程度,筛选了偏于综合的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以及偏于单项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实验,并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体制和学制实验包括“中心幼稚园”体制实验、平民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学制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问题的发现、梳理及确立过程;分析了中国化、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建构的实验过程及其理论成果;分析了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中国化、科学化的乡村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以及乡村建设实验的创新性推动作用;深描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的双轨之路体制实验过程。课程实验筛选了“生活教育”课程实验、“行为课程”组织实验、“活教育”课程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起因和确立过程,梳理了民国时期生活教育、行为主义和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分类和结构化、组织实施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典型课程理论建构、课程体系建立与完善的促进过程,以及对于幼儿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筛选了“艺友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问题发现的出发点、坐标和聚焦过程;梳理了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理论依据;分别梳理归纳了各个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分析了其对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及规范化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独立性建构所起到的关键性促进作用。由于教学方法实验与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在民国时期区分困难,且内容较少,实验特征不明显,因此,以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实验为例,分析和梳理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缘起、表现形式以及实习教学实验问题的确立过程;梳理了张雪门幼儿教师教育实习教学方法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目标、实验的内容及结果与影响。第三部分主要是第七章,阐释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评价以及时代启示,总结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推动中国现代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推动幼儿教师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推动幼儿教师教育中国化、规范化制度建立、推动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化、专业化提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调查分析了当前乡村幼儿园园长教师队伍专业化、保教过程科学化建设缺陷和提升需求,阐释了目前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回应不足之处;分析了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对新时代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幼儿教师教育升格中的内核独特性坚守及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精神方法技术弘扬借鉴的启示作用。

王玉萍[4](2020)在《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路径》文中认为“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教师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关键与重要力量,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教师的美术素养是构成美育的核心因素之一,由于乡村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经济的落后,乡村幼师整体美术素养并不高,社会的需求与教师实际情况的差距致使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脚步缓慢,因此,探索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迫在眉睫。影响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建构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内涵表,并围绕所建构的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四个维度十一个领域,设计问卷。利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分析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实际研究数据探讨提升乡村幼师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乡村幼儿美术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具体论述如下:首先,建构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内涵表。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由“知”、“技”、“情”、“教”四个维度构成,“知”指代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技”指代能够满足幼儿美育的专业技能,“情”指代幼师的美术审美以及情感态度,“教”指代具备幼儿美术教学的能力。其次,对乡村幼儿教师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乡村幼师存在低收入低学历背景下大多无编无证的情况,乡村幼儿教师总体美术素养能力一般,美术知识储备不足,美术技能落后,美术教学存在消极情绪,其对校本教材过多依赖,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等。同时发现教龄、学历、准入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均对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水平产生影响。最后,从幼师职前培养、政府的保障政策、幼师准入条件、考核制度以及终身学习理念五方面提出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途径。

徐雪晴[5](2020)在《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以宿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文中认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使命。然而,随着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幼师学生表现出了一些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影响了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幼师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学生行为习惯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幼师班主任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了班级管理中习惯养成工作的情况,结合行动研究,提出了幼师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明问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提出,幼师学生的习惯养成不容小觑,学生习惯养成对幼师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班集体的和谐发展、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幼教事业发展十分有价值。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宿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幼师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表现较为突出,但会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有所改善;文明礼仪习惯和道德行为表现相对较好;课堂学习习惯整体上优于课外,但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发生反向变化;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幼师学生在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表现中,略有不同的特点。正文第三部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幼师学生习惯养成问题的复杂成因,家庭环境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学校管理不善、网络和不良社会风气、幼师学生自身的特征,都对学生不良习惯有一定的影响。正文的第四部分结合幼师班主任访谈,分析了班主任对习惯养成的认识和相关班级管理工作概况:工作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更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并将其渗透在班级各项管理工作中;得益于班级制度建设和班委会工作、班会活动,班级学生的习惯总体上积极发展,但一些行为习惯问题易反复、班内小团体不良影响、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支持,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正文的第五部分介绍了以培养幼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开展的班级管理行动研究的情况。最后,结合教育实践工作,正文的第六部分提出了幼师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全面分析、了解幼师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化师生互动和交流;通过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健全和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提高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同度,优化班级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班风;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树立学生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重塑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榜样和同伴影响力,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完善班级管理组织体系;强化班主任、家庭、幼师学校的协同,借团队之力育人;幼师班主任以身作则,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学习和反思,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及时预防、纠正学生行为习惯的偏差。

沈虹[6](2020)在《常州市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本文选择湖塘镇为例,湖塘镇为常州市武进区的城关镇,全镇有45个社区,既有纯城市社区又有农村社区,辖区范围内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周边又有多个工业园区集中地。在人口数量上,湖塘镇户籍人口每年在不断增加,还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市民。所以,选择湖塘镇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发展前景都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本文通过湖塘镇学前教育的现状(幼儿园数量、教师队伍、幼儿数量等)分析,这几年湖塘镇的学前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的发展。但是,幼儿园供给不充分、幼儿园布局不均衡、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科学规划;幼师保障机制不完善,留不住优秀教师等。针对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公平;健全督导评估机制,科学规划布局;健全教师保障机制,优化师资结构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真正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动学前教育公平。

张晓岚[7](2020)在《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良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作为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因此,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是落实全面人才质量观的必然要求,对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可以帮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找出自身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有效对策。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及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解读。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类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在整理和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职学前教育、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幼教行业需求、学前教育规律、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及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构建了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构要素。接着进一步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为论文后面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研究的部分提供思路和依据。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使用spass25.0对问卷进行分析,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四个维度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访谈法对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及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代表进行调研,以了解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评价及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访谈研究,发现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不高,对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不明确;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总体不够满意,认为应该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发现学生职业素养总体水平良好,基本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职业意识欠合理,职业道德存在偏差,职业态度欠科学,职业精神不够重视。综合文献分析结果和调研结果,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有:学生生源质量差,学习能力较低;职业价值观趋利性,缺乏责任意识以及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养养成。学校方面的原因有:教育理念滞后,不够重视职业意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够科学;职业素养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和系统规划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社会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误解及幼儿教师地位待遇整体偏低;有待提高。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在实证数据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及国家相关政策,提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建议。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存问题及原因,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学生应该提高自主学习新能力,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技能与素养并重意识。学校要加强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高教学实效;重视职业精神教育,促进职业精神养成。社会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提高教师待遇好社会地位,增加职业吸引力。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进行反思,构建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的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述求为依据,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内容多维化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黎夏璐[8](2020)在《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应时代之召唤,在世界大舞台上正发挥着强大的力量。兴国必先强师,“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指出现阶段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国的学前教育新旧问题交替存在,譬如2018年意见所指出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这均体现出国家重视学前教师队伍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有所要求。本研究认为,目前阶段学前教育痛点聚焦于“学差为师”,即使2018《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先后指明要全面提高幼师队伍质量,但现实距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甚至背道而驰。故而此研究将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痛点放置于研究中心,以调查幼教师资质量不佳的现实状态为始,从而分析其根源,以便寻求最佳路径,使学前教育真正驶向众心所向的健康美好未来。本文结构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江西省内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现状调查及问题表征,基于严谨的问卷设计及访谈记录,折射诸多例如幼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持证上岗者少、幼师“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弱、幼师中意志品质欠佳者居多、幼师的职业选择颇为无奈、幼师渴望自我升级但成功率低的调查结果;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产生的根源探析,根据调查结果,承认学前教育“学差为师”确实普遍存在问题,并探析出其背后的原因,幼教吸引力弱、“现代病”凸显、中职培养“拖后腿”、水平参差的师资涌入。基于此根源导向,可以充分说明学前教育“学差为师”问题解决刻不容缓,“药引子”便呼之欲出。对策建议,以达期望状态,百思终得其解,为扭转学前幼师的丧局打开新思路,创设新环境;最后是结语部分。本研究围绕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的现象,反溯幼师来源、培养、准入,详尽剖析各维度上需为幼师质量加持的各个因素,为构建优质学前教师指明了方向。本研究立足于江西省内学前教育的在岗幼师的职业现状调查,追溯到质量不佳的幼师多来源自于中职学前专业培养。基于本研究,期待未来为其他教育阶段改革打开新思路,为创新教师队伍质量提供参考,在认真参照实行各《意见》的基础上,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楚晴[9](2020)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也相继颁布,将学前教育整个专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科专业要发展,师资力量是关键,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做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规定和新要求。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幼儿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距离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因此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尤其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努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积极加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加速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幼教专门化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思想为本,在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的理论阐释基础上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评价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对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首先主要从国家和社会大背景出发,分析了本研究提出的必要性和实施意义,同时阐述了国内外文献综述,对其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罗列和总结,阐述了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对学前教育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高素质师资、培养模式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阐述了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黑龙江三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培养目标欠缺,不能精准定位、课程设置无法满足需求、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束缚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的培养。其后,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高素质幼师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以实践为核心,强化培养过程环节;培养评价多元化,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和完善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目的。最后,研究依据针对性的建议,完成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四个方面出发的一整套完整的培养模式构建的,并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付诸实践,为哈尔滨市甚至全国其他高职院校在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时作为参考,进而培养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本研究是通过文献梳理-理论阐释-实证研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脉络展开全文的剖析与探讨。

邹雪城[10](2020)在《中国“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研究 ——聚焦实验法》文中提出近年来,为提升本科教材质量,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高校教材改革与建设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聚焦点之一。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准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为实现职后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在课程中,实验法的教学逐渐被边缘化,学生不太重视教育实验,学习成效较低。目前教育教学进入深化改革阶段,需要大量的教育实验,研究聚焦教材实验法章节有利于提高课程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实验发展,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精神。本研究将以全面质量观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分别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从静态文本和动态使用两个维度对30本我国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主要是实验法部分)和2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包含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和质量分析在内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就教材整体而言,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发展力量较为薄弱,整体质量水平偏低。就教材实验法的静态文本而言,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趋于一致但过度集中。在内容选取上,四个核心知识单元都以简单基础的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并且内容比较单调,不够丰富、全面和深入。在编写体例上,栏目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在图表系统上,图表数量较少且不同教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插图的类型以模式图和结果图为主,表格以非数据型表格为主,数据型表格在1998年后不再出现。事例和案例常被混淆,以国内、简单、简短的为主,数量较少,年代比较久,分布较为集中,研究主题没有反映当下学前研究热点。就教材的动态使用情况而言,学生对教材的不满意超过了满意,主要表现为内容不够全面、丰富和深入;案例和事例数量匮乏,质量较低;图表数量较少;内容可视化水平较低等。在学习成效上,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教育实验可望而不可及,对教育实验产生了比较消极的认识,同时所有的学生都表示自己的学习仍不够全面、深入、具体并在教材编写逻辑、内容的选取和呈现以及教学方式上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二、探索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幼师班级管理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索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幼师班级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研究 ——以日照市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声乐课程与教学情况调查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设施
        四、课堂实录案例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
        二、调查问卷结果
    第三节 教师访谈
        一、师资情况
        二、声乐教学情况
        三、教师进修及获奖情况
        四、其他方面
第二章 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日照市技师学院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优秀经验
        一、教学内容合理、多元化
        二、课外实践活动丰富
        三、声乐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第二节 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现状问题分析
        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第三章 声乐教学改进与教学模式的选择建议
    第一节 声乐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重视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扩大师资队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三、增设鉴赏类和学生职业规划类课程
    第二节 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建议
        一、我国声乐教学模式现状
        二、幼儿教师与声乐教师的区别
        三、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
        四、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选择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2)适应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现实背景
    1.2 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意义、课题研究创新点
        1.2.1 课题研究内容
        1.2.2 课题研究目的
        1.2.3 课题研究意义
        1.2.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框架
2 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1.1 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2.1.2 近现代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2.1.3 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2.2 国内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2.1 建国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2.2.2 建国后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2.2.3 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2.3 儿童跨班交往活动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
        2.3.1 以活动单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2.3.2 较低的幼儿园人均面积
        2.3.3 潜在的幼儿园不安全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
    3.1 儿童交往活动的理论背景
        3.1.1 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质量与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关系
        3.1.2 基于交往数量的儿童交往活动分析
        3.1.3 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步骤
    3.2 幼教模式的变革对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的影响
        3.2.1 .幼教模式的变革
        3.2.2 教育模式的变革对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设计的影响
    3.3 幼儿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对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的影响
        3.3.1 幼儿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
        3.3.2 幼儿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对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幼儿园建筑空间调研与现状分析
    4.1 调研总述
        4.1.1 调研背景
        4.1.2 调研目的
        4.1.3 调研对象
        4.1.4 调研流程
    4.2 西安市幼儿园访谈调研
        4.2.1 西安市幼儿园访谈调研内容
        4.2.2 西安市幼儿园访谈调研总结
    4.3 西安市幼儿园问卷调研
        4.3.1 西安市幼儿园问卷调研内容
        4.3.2 西安市幼儿园问卷调研总结
    4.4 西安市幼儿园实例调研
        4.4.1 XAJZKJDX幼儿园调研分析
        4.4.2 AYDYZN幼儿园调研分析
        4.4.3 XASDW保育院调研分析
        4.4.4 XASQJDY幼儿园调研分析
        4.4.5 BHLJ幼儿园调研分析
        4.4.6 西安市幼儿园实例调研分析总结
    4.5 西安市幼儿园调研总结
    4.6 本章小结
5 满足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策略
    5.1 活动单元的空间组织原则
        5.1.1 活动单元的整体性空间组织原则
        5.1.2 活动单元的局部性空间组织原则
        5.1.3 活动单元的渗透性空间组织原则
    5.2 公共活动教室的空间组织原则
        5.2.1 公共活动教室的整体性空间组织原则
        5.2.2 公共活动教室的局部性空间组织原则
        5.2.3 公共活动教室的渗透性空间组织原则
    5.3 室外活动场地空间组织原则
        5.3.1 室外活动场的整体性空间组织原则
        5.3.2 室外活动场的局部性空间组织原则
        5.3.3 室外活动场的趣味性打造原则
    5.4 本章小结
6 实践工程应用
    6.1 项目背景
        6.1.1 基地位置
        6.1.2 基地规划布局
    6.2 设计理念及策略
        6.2.1 设计理念
        6.2.2 设计构思
    6.3 建筑要素分析
        6.3.1 总平面布局
        6.3.2 平面设计
        6.3.3 立面设计
        6.3.4 交通组织设计
        6.3.5 技术指标
    6.4 方案分析
        6.4.1 效果图
        6.4.2 技术图纸
    6.5 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空间分析
        6.5.1 活动单元的空间组织分析
        6.5.2 公共活动教室的空间组织分析
        6.5.3 室外活动场地的空间组织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图表目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儿童跨班交往活动调查问卷
致谢

(3)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民国教育实验开展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现实体认:探寻幼儿教师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基础:“设计-实验”模型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撑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实验、试验和教育实验
        (二)民国时期和幼儿教师教育
        (三)幼儿教育实验
        (四)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民国时期教师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民国时期教育家对于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相关研究
        (三)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容与视角
    五、研究理论及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及结构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设计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
        (一)创新点
        (二)局限性
第一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促发因素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实验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教育实验提供了合理依据
        二、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教育传播诱发教育实验
        三、教育实验开展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标识
    第二节 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实验背景
        一、清末民初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二、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实验诉求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理性准备
        一、日式和教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客观评价
        二、国外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的引入
        三、初步展开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理性思考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多领域教育实验对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推动
    第一节 民国时期综合性教育实验的探索导向
        一、综合性教育实验促进社会改造的价值指向
        二、综合性教育实验探索教育平民化的思想内容
        三、综合性教育实验凸显实用与科学特征
        四、综合性教育实验实施和成效提升的促进策略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方法技术思想的生成
        一、实验主体对教育实验内容有较为清晰的体认
        二、实验主体追求实验过程的实证性和严密性
        三、实验主体注重调查法和统计法的应用
        四、实验主体合理选择实验区域和学校的研究对象
        五、实验主体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和技术
        六、实验主体注重获得实验效果
第三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实验的缘由
        一、实验问题发现:对当时幼儿教师教育体制的研究与批判
        二、实验问题梳理: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和学制建立的双轨之路
        三、实验问题确立:幼儿教师教育体制与学制实验的内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
        一、“中心幼稚园”体制实验:陶行知乡村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创新
        二、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体制实验:乡村建设实验的组成部分
        三、结果与影响:中国化平民化幼儿教师教育方向确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学制实验
        一、实验发端:增补幼儿教师教育学制内容空缺
        二、探索推进:高中层次幼儿教师教育实验方向确立
        三、实验内容广泛:幼儿教师培养体系的中国化、科学化建构
        四、学制创新:晓庄“中心幼稚园”模式下幼儿教师教育的学制实验
        五、结果与影响:幼儿教师教育学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第四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验的缘起
        一、实验问题起点:清末民初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外国化弊病严重
        二、实验问题梳理: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性诉求
        三、实验问题归纳:在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中寻找课程改革方向
    第二节 “生活教育”课程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生活即教育
        二、实验的目标:建构“生活力”模型
        三、实验的内容:实施三类课程
        四、结果与影响:“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形成
    第三节 “行为课程”组织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引导儿童在劳力上劳心
        二、实验的目标:围绕中心活动组织活动课程
        三、实验的内容:五次“行为课程”组织尝试
        四、结果与影响:“行为课程”组织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活教育”课程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活教育”思想
        二、实验的目标:培养活的幼儿教师
        三、实验的内容:“工作单元制”和“五指活动”课程组织
        四、结果与影响: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集大成者
第五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实验的缘起
        一、实验问题起点:教学组织形式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盲区
        二、实验问题坐标: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浮出水面
        三、实验问题聚焦:探寻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路向
    第二节 “艺友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教学做合一”
        二、实验的目标:普及乡村幼儿教育
        三、实验的内容:提升培养效率和适应性
        四、结果与影响: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突破性价值
    第三节 “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道尔顿制的改造
        二、实验的目标: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构建
        三、实验的内容:“半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落地
        四、结果与影响:提升了幼儿教师教育质量
第六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实验——以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为例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法实验的缘起
        一、实验问题起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觉醒
        二、实验问题梳理:按照课程类别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
        三、实验问题聚焦:实习教学方法实验
    第二节 张雪门实习教学方法实验
        一、实验的依据:“行为主义”理念
        二、实验的目标:实习教学应确保全领域、有计划、有组织
        三、实验的内容:从参观、参与到支配的全程性实习
        四、结果与影响:为幼师实习教学方法探索可行路径
第七章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评价
    第一节 推动中国幼儿教师教育现代转型
        一、推动中国化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形成
        二、促进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规模与质量保障
        三、拉动幼儿教师教育制度中国化、规范化
        四、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初步的课程教学科学化体系
    第二节 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的现实启示
        一、重视对民国时期幼儿教师实验经验的借鉴
        二、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实验研究
        三、幼儿教师升格教育中的内核独特性坚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乡村幼儿教育是社会关注的重心之一
        1.1.2 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影响幼儿教育发展
        1.1.3 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迫在眉睫
    1.2 概念界定
        1.2.1 幼儿教育
        1.2.2 幼儿教师素养
        1.2.3 幼儿教师美术素养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为构建美术素养的内容提供支撑
        2.1.2 PCK理论为高校幼儿师范专业的美术培养提供指导
        2.1.3 多元智能结构理论为幼师美术素养的提升提供思路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现状
        2.2.2 关于教师美术素养的相关研究
        2.2.3 乡村幼师美术素养的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现状及分析
    3.1 问卷的编制
        3.1.1 问卷研究对象
        3.1.2 问卷编制原则
        3.1.3 问卷项目编写
        3.1.4 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整理
        3.1.5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3.2 城区、乡镇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对比分析
        3.2.1 城区、乡镇幼儿教师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3.2.2 城区、乡镇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对比分析
    3.3 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水平的差异分析
        3.3.1 不同教龄的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差异分析
        3.3.2 不同学历的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差异分析
        3.3.3 不同准入条件的乡村幼师美术素养差异分析
        3.3.4 不同类型幼儿园幼儿教师美术素养差异分析
    3.4 研究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幼师美术素养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内部条件缺失
        4.1.1 美术知识储备不足
        4.1.2 美术专业技能落后
        4.1.3 主观情感态度消极
        4.1.4 终身学习理念缺失
    4.2 外部条件限制
        4.2.1 职前高校幼儿师范专业美术培养缺失
        4.2.2 在职幼师美术素养培养方式的不平衡
        4.2.3 乡村幼儿园的园区生存环境相对较差
        4.2.4 在职幼师的薪资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路径分析
    5.1 优化幼儿师范专业培养体系
        5.1.1 完善师范专业美术课程结构
        5.1.2 转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方式
    5.2 完善幼儿教师的保障政策
        5.2.1 经济方面的保障
        5.2.2 社会地位的保障
        5.2.3 培养体系的保障
    5.3 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准入条件
    5.4 完善乡村幼师专业考核机制
    5.5 培养幼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关于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现状的调研
致谢

(5)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以宿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幼师学生习惯养成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个体长远发展
    (二)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幼师学生习惯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的编制和发放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四)幼师学生的习惯问题
三、幼师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二)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三)社会因素
    (四)学生自身因素
四、幼师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习惯养成工作访谈分析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内容和结果分析
五、通过班级管理改进幼师学生习惯的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设计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三)行动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六、幼师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分析了解幼师学生,深化师生互动
    (二)通过班级制度和班级活动,优化班级环境
    (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重塑学习习惯
    (四)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建立班级管理体系
    (五)强化队伍协同,发挥育人团队的力量
    (六)班主任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反思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常州市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学前教育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现状、成绩和问题分析
    3.1 湖塘镇幼儿园现状介绍
    3.2 湖塘镇学前教育取得的成绩
    3.3 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存在问题
4 湖塘镇学前教育不均等化的原因分析
    4.1 对学前教育认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4.2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规划
    4.3 幼师保障机制不完善,留不住优秀教师
5 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的完善对策
    5.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公平
    5.2 健全督导评估机制,科学规划布局
    5.3 健全教师保障机制,优化师资机构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政策背景:培养幼师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2.社会需求:从供需矛盾中审视职业素养问题
        3.职教现状:教育价值取向缺陷,职业素养教育弱化
        4.广西幼教现状: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七)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八)理论基础
        1.素质冰山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其结构要素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中职学前教育
        2.职业素养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结构要素
        1.职业意识
        2.职业道德
        3.职业态度
        4.职业精神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有利于为社会输送卓越幼师人才缓解家长焦虑
三、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1.调查理论基础
        2.调查目的
        3.调查对象
        4.问卷编制
        5.数据处理
        6.调查结果分析
    (二)访谈研究
        1.访谈对象
        2.访谈方式
        3.访谈内容及结果
四、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学生职业意识薄弱,缺乏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
        1.自我认知模糊,职业定位不清晰
        2.缺乏职业规划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生对幼儿态度欠科学,职业道德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存在偏差
        1.对幼儿的态度欠科学
        2.职业道德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存在偏差
    (三)学生职业态度欠科学,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师观
        1.对惩罚的观念不一致,缺乏科学的儿童观
        2.缺乏对幼师职业的正确认知,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师观
    (四)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存在偏差,需要加强服务奉献精神养成
        1.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存在偏差
        2.需要加强服务奉献精神养成
    (五)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归因分析
        1.学生因素
        2.学校因素
        3.社会因素
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
    (一)学生层面
        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3.树立技能与素养并重意识
    (二)学校层面
        1.加强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3.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实效
        4.重视职业精神教育,促进职业精神养成
    (三)社会层面
        1.提高社会认识、增强社会支持,吸引优秀生源
        2.提高幼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的评价机制
        1.以学生诉求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2.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3.建立多维化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七、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图、表和公式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8)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学前教育
        1.3.2 “学差为师”
    1.4 文献综述
        1.4.1 幼师质量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1.4.2 幼师职业选择的相关研究
        1.4.3 幼师素质结构与目标的相关研究
        1.4.4 低层次幼师专业培养生源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江西省内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现状调查及问题表征
    2.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2.1.1 编制调查问卷
        2.1.2 问卷样本概述
    2.2 访谈的设计与施测
        2.2.1 访谈步骤及注意事项
        2.2.2 确定访谈对象
    2.3 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的问题凸显
        2.3.1 幼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持证上岗者少
        2.3.2 幼师“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弱
        2.3.3 幼师中意志品质欠佳者居多
        2.3.4 幼师的职业选择颇为无奈
        2.3.5 幼师渴望自我升级但成功率低
3 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产生的根源探析
    3.1 幼教职业劳多酬少,职业吸引力不足
        3.1.1 “人才高消费”常见于劳动力市场
        3.1.2 工资薪酬不稳定,受市场影响大
        3.1.3 劳动强度大,中专层次幼师压力与薪酬失衡严重
    3.2 “现代病”凸显,影响职业认同
        3.2.1 适应不良问题明显
        3.2.2 以自我为中心,享受优待
        3.2.3 人际交往能力弱
    3.3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拖后腿”
        3.3.1 优质生源吸引力几乎为零
        3.3.2 在校学生专业素养无实质性提高
    3.4 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师资涌入学前教育市场
        3.4.1 幼儿教育市场供不应求
        3.4.2 幼儿教师资格证门槛形同虚设
        3.4.3 职后师资质量把控机制欠科学
4 合理应对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幼教待遇,激励从事幼教
        4.1.1 管理公办幼教编制
        4.1.2 编内外同工同酬
        4.1.3 监管民办幼师待遇
    4.2 吸引优质生源,合理低层次培养机构招生选拔
        4.2.1 宣传以达“职教共识”
        4.2.2 扩大自主招生规模
        4.2.3 “职普”招生批次一致
    4.3 优化培养模式,把控专业质量
        4.3.1 加强与高校合作办学,打通学历晋升渠道
        4.3.2 增设专业“第二课堂”,实现幼教“产教联合”
        4.3.3 注重学生多元化评价,保证素养质量
        4.3.4 创新幼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扎实专业基础
    4.4 严格幼师准入标准及评价机制以“扭差为优”
        4.4.1 真正发挥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作用
        4.4.2 规范幼师系统聘任制度的要求
        4.4.3 幼师系统内部形成合理竞争、退出机制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幼儿园所在岗幼师职业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在岗幼师的学校生源质量访谈提纲
    附录3 :在岗幼师职业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4 :中等职业学校8个幼师班入学考试平均分成绩表
    附录5 :中等职业学校8个幼师班毕业考试平均分成绩表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学前教育
        (三)高素质幼教师资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概述
    一、培养目标定位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特征
        (一)培养目标类型从“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拓展
        (二)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三)培养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四)培养评价强调评价过程,重视定性评价
    三、职业面向
        (一)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二)基本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以黑龙江三所高职院校为主要调查对象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问卷及访谈问题设计
        (二)调查问卷发放
        (三)调查方法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培养目标情况统计
        (二)课程设置情况统计
        (三)培养过程情况统计
        (四)培养评价情况统计
    三、调查结论及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同质化强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三)培养过程不完善
        (四)培养评价方式单一、反馈机制欠缺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对策
    一、把握时代脉搏,重新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一)把重视《认证标准》,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把紧跟时代发展,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首要前提
        (三)把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根本
    二、紧跟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一)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特点和需求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
        (二)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开设学科专业前沿指导性课程
    三、强化素质教育,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培养过程
        (一)学生主观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二)教学中职业化氛围的营造
        (三)产教融合锤炼职业技能
    四、培养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
        (一)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化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四章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构建高素质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以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二)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优化课程内容
        (三)积极推行“多证触通,课证合一”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创新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注重实践学习,大幅增加实践环节
    四、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与评估体系改革
        (一)以高职院校自我评价为基础
        (二)以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作为主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10)中国“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研究 ——聚焦实验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政策导向
        1.1.2 教育科研素养培养与发展的目标引领
        1.1.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使然
        1.1.4 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使用者的现实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2.1.2 教材
        2.1.3 实验法
        2.1.4 教育实验与教育试验
    2.2 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
        2.2.1 教材评价的本质
        2.2.2 教材评价的思维
        2.2.3 教材评价的主体
        2.2.4 教材评价的维度
    2.3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相关研究
        2.3.1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评介研究
        2.3.2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比较研究
        2.3.3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的重构和开发研究
    2.4 内容分析法在高校教材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2.4.1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研究
        2.4.2 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教材研究中的应用
        2.4.3 内容分析法在教育类教材研究中的应用
    2.5 教育科研方法的相关研究
    2.6 已有研究评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
4 教材静态文本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教材概况研究
        4.1.1 出版时间
        4.1.2 出版性质
        4.1.3 编写目的
        4.1.4 编写原则
        4.1.5 读者定位
    4.2 教材实验法章节研究
        4.2.1 知识体系
        4.2.2 知识单元
        4.2.3 编写体例
        4.2.4 图表系统
        4.2.5 事例与案例
    4.3 小结
5 教材动态使用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使用满意度
    5.2 使用效果
    5.3 学生的期待
        5.3.1 编写逻辑
        5.3.2 教材内容
        5.3.3 教学方式
    5.4 小结
6 讨论、建议与反思
    6.1 讨论
        6.1.1 学习教育实验的意义
        6.1.2 教材中的教育实验案例与案例教学
    6.2 建议
        6.2.1 改进课程设置
        6.2.2 优化教材编写
        6.2.3 提升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6.3 反思
        6.3.1 研究对象
        6.3.2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四、探索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幼师班级管理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院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研究 ——以日照市技师学院为例[D]. 李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适应儿童跨班交往活动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研究[D]. 马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民国时期幼儿教师教育实验研究[D]. 寇文亮. 河北大学, 2021(09)
  • [4]乡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路径[D]. 王玉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以宿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D]. 徐雪晴. 西南大学, 2020(05)
  • [6]常州市湖塘镇学前教育均等化研究[D]. 沈虹.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D]. 张晓岚.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学前教育中“学差为师”问题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D]. 黎夏璐.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D]. 楚晴.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中国“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研究 ——聚焦实验法[D]. 邹雪城.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教师管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