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

浅谈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

一、浅议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曹瀚予[1](2021)在《地方创制性立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地方法之制定、修缮以及运行实践中,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士或许已经觉察到一种现象,即由地方立法直接推动的地方治理乃至国家治理和制度革新,无论是在专家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实务工作者基于立法经验和实践建议建言中,会经常提到几个未能解决的难题:“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如法炮制”的“景观式立法”、法制统一与地方特色的矛盾、立法的创新性不足、立地方立法边界不明、“突破上位法”的合法性质疑等,而这些难题都与地方立法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创制性立法有关。如果将我国整个立法体制视作一个国度,中央立法就是这个国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统摄管理整个立法国度,制定基本政策,把握发展方向,地方立法则扮演着“执行者”和“协助者”的角色。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地方立法起着“上通下达”的重要作用:协助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中央立法在地方的有效执行、解决中央立法无法独力处理或暂时不宜处理的问题、解决理应由地方自主处理的问题、为中央立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但随着改革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尤其在进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时期,社会关系愈发复杂,急需新的规则去规范约束,此时国家对地方立法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总结过往经验、肯定已有做法,而是要求其在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执行性立法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有引领意义的创制性立法。倘若地方立法丧失了创制性,只作为中央立法的实施细则紧随其后,就丧失了其地方性的本质属性。如此,地方立法增加了一个“改革者”、“实验田”的角色。创制性立法作为一种立法类型和立法现象,客观地存在于地方立法之过程中,但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并未引起诸多学者之关注。诸学者所提创制性立法仅是为论证其他主题之需要,而附带说明或借鉴思考,无意作科学周延之诠释,且很多时候将“创制性立法”理解为“立法的创新性”。实际上,在学术研究和立法实践中,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存在区别的,创制性立法既可以被视为一种地方立法的属性,又可以被视为一种地方立法的类型。将其视作一种立法属性时,“创制性”等同于“创新性”,”“创制性立法”亦即“具有创新性的立法”。就地方立法而言,创制(新)性是一项基本特征,一部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相较上位法若没有丝毫创制,则其必要性势必受到质疑,也很难通过备审制度的监督。此时的地方立法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先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试验性立法、自主性立法等不同立法类型,即便在执行性法规中也会存在“创制性条款”,从而具备执行性和创制性双重属性,都可以一定程度超出上位法规定的范围。而将其视为立法类型时,创制性立法是与执行性立法相对应的概念,“创制”的涵义在于“创设”、“增设”,以立法目的和立法内容为划分标准,地方立法仅包括创制性立法和执行性立法两种类型。地方创制性立法是指享有地方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为了弥补法律、行政法规等上位法的空白或不足,解决地方出现的具体问题或满足某种需求,就不存在上位法或上位法尚未规定的事项,运用自主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创制新的权利义务规范的活动。在从当前各地地方权力机关开展的立法活动境况来看,创制性立法已经成为我国地方立法发展的一个鲜明倾向。与执行性立法相比,创制性立法更能体现地方立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近年来地方立法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必然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依据。其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了试验治理理论、国家试错策略论、地方制度竞争论、地方性知识理论、地方法治观理论等诸多法学理论和国家政策。但由于缺乏制度上的规范,创制性立法缺乏统一且完整的判定标准。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创制性立法的区分大致可以从法对制度和权利的设定、上位法依据、依附关系三种角度出发,但这三种观点都有所欠缺,无论是从逻辑行还是操作性上,很难明确合理地将创制性立法和执行性立法区分开。将判断标准和判断方法结合来看,判断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其中的具体条款,可以通过依据性标准、创制性标准以及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标准三个标准进行认定。而这三个标准又可以通过诸多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予以判断:依据性标准可以通过法的名称和法源条款进行判断;创制性标准可以通过法的权利性条款、义务性条款以及责任性条款加以判断;立法目的和原则标准可以通过立法目的条款和法规内容整体把握。这些标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很难仅通过其中某一单独标准对地方创制性立法进行准确判断,必须将三个标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对地方立法的属性进行判断。我们可以按照创制性立法的三个判断标准将创制性立法进行分类:按照依据性标准可以分成整体型创制和部分型创制,或者独立型创制和依附型创制,其中后者可以看作是部分型创制的下级分类,这两种分类四种类型表现的是地方立法整部法规或具体条款与上位法的关联性;按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性标准,可以分成权利义务型创制和处罚强制型创制,这两种类型表现的是地方性法规中具体的创制内容;按照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标准,可以分成地方事务型创制和先行先试型创制,表现的是地方立法主体创制性立法的目的是“管理地方性事务”还是“先行先试”,其中自主性立法对应的是地方事务型创制,先行性立法对应的是先行先试型创制。基于无知论的假设和进化论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任何人试图通过理性分析建构出比由经济社会演化而来得更有效的规则,都是不可能的。通过对山东省和几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实践进行考察剖析后可以发现,目前的地方创制性立法正面临着“形式增长”、“地方”着力不足、立法供给难以满足地方需求、创制内容与体例结构不匹配、“与上位法不一致”的合法性质疑等困境。出现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央地立法权限的分配问题,包括传统理解下法制统一与地方特色的张力、创制边界模糊、创制能力短缺、中央制约管控与地方有效治理的矛盾、创新试验与既有法制的冲突。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在不断发展中完善的,创制性立法亦是如此。面对以上如此困境,地方立法机关首先应从理论观念上进行革新,主要包括了对“法制统一”原则的再理解、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立法供给、正确看待“突破上位法”的合法性问题等。除了通过理念革新外,在新时期下还应当重视大数据技术在地方立法活动中的应用,切实提高地方创制能力外,例如提升创制性立法的公众参与能力、立法后评估水平等,同时还需完善监督和防范机制来防止地方立法权的滥用。

陈依蒙[2](2020)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脑卒中因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而受到公众关注。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预防重度残疾或二次卒中,本研究针对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管理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探索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并进一步为制定慢性病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本次共抽取四川省南充市26家卫生机构为样本,其中包括9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17家社区(乡镇)卫生院,通过对相关人员访谈和调查,对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管理现状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本次共进行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访谈30次,社区工作人员访谈30次,患者家属访谈30次,向患者发放问卷300份,获得问卷28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回收267份,有效回收率为89%。调查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各相关部门访谈情况,二是对脑卒中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管理状况不佳,其影响因素有:医院管理服务没有延伸、信息交流缺乏;社区职能发挥不足、管理工作形式化;家庭支持机制缺失、管理能力不足;患者病程重、康复训练知识掌握程度低、有抑郁心理等。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建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模式结合医院、社区、家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第一,构建医院延续管理体系;第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第三,强化家庭制度保障;第四,创新患者自我管理方式。该模式可较好的弥补当前脑卒中管理的不足,并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卢耀勤[3](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4](2019)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布时间:2019-09-10来源:科技教育司国卫办科教函﹝2019﹞7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国卫办函[2019]134号)精神,破除形式主义顽疾,推进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缓解工学矛盾,切实为基层减负,现就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林江[5](2019)在《广东地方政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的竞争归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疗卫生是重大民生,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决定医疗服务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然而当前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尤其县级以下医疗服务体系更为匮乏的问题凸显,大量优质医疗卫生人才集中在发达城市和大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着人才资源不足、专业素养不高,同时人才逐渐流失,补充动力不足的困境。许多民众无法享受便利、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跨区”甚至“跨省”看病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当前已经进入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医疗服务体系中,“县级医院”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上是基础,对下是龙头。在2009年开启的新一轮医改中,明确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与发展,破解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的困境,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问题,通过查阅年鉴资料收集重要显性客观数据,同时深入实地调研,发放问卷以及重点访谈获取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相关感知及现状满意度,同时能够了解现存的矛盾与问题。对所收集到的现状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同时人才增长动力不足,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缺编”的问题,工作环境以及上升渠道都不尽如人意。并结合案例与调研信息,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旧的管理模式依然在影响县级公立医院,同时地域性社会经济基础限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未得到有效改革成为桎梏,政策未能有效扶持县级公立医院的人才发展。基于公共产品等理论,政府对扶持县级公立医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政策角度为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提出相关思路和建议。

薛岑迪[6](2019)在《上海公立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和发展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已经成为医院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医院管理是一门学科,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培养是一个体系,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要管理好医院,单凭医院管理人员的热情和经验一定是不够的,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医院的内在规律。医院管理人员管理医院和医生给患者看病,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医生面对的是疾病,是研究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医院管理人员要面对的是医院、是部门、是科室,是研究解决医院、部门、科室的“健康”问题。二者虽有联系,但有质的区别,会看病是当好医院管理人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充分条件,所以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管理人员都是在优秀的医生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医院管理人员只会看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成为管理的内行,这是必要条件。会管理、懂管理的医院管理人员,才能很好的承担起领导和管理医院的责任。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中,截至目前的数据统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共约有99.5万个,其中医院在大约3万家,而其中的公立医院占1.2万家,民营医院1.8万家。而制约我国医院发展的瓶颈就是医院管理,再进一步探根溯源,就是医院的管理人员。为了缩短我国与世界发到国家在医院管理上的差距,我国广大医院的管理人员都需要补好医院管理这一门主课,成为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在借鉴了发达国家、地区的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和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A医院中高层管理人员、上海大学管理学科教授、上海申康医院以及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专家,组成了11人的专家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了《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的方式,对A医院的中层、基层和普通管理人员职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管理人员基本情况现状、职业化现状及认知情况和职业化培训情况三个方面,对126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学数据收集、汇总、采访实录和统计。并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文字题方面,创新性地引入模糊聚类方法进行算法分析,从而更好地将126名A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模糊聚类。在详细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医院管理经验和国内优秀医院的管理实操经验,结合上海公立A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优化方案。明确了优化的整体原则和主要目标,建设性地提出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方案,包括:制定管理人员结构优化和梯队建设工程;提高管理人员培养和使用标准;分类指导各类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生涯发展规划;建立国际化管理人员培养与发展的模式和实施保障等系统策略。有针对性地为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提供建议,为提高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合理化建议,推进我国公立医院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使我国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模式能够有更显着的提高。

夏雪[7](2012)在《基于KAQ模式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意在通过了解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以及对大学阶段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感知情况,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并分析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在岗的卫生管理人员的评价;了解社会大众对卫生管理专业的认知情况以及公众对卫生管理人员的角色期待。根据对培养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分析,确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框架,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卫生管理应用型人才。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卫生管理人员培养以及KAQ模式的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2)问卷调查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在校大四学生、近5年内的毕业生以及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利用开放的网络调查平台,对公众进行卫生管理专业认知度调查。(3)知情人深度访谈法: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与教学保障体系及其实施效果、卫生管理人员待遇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相关领导。(4)统计学方法:运用定量描述分析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社会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男女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情况感知上的差异。结果:(1)被调查学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87.26%,而集中实践教学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1.46%。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相比,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学时较长,且占课程体系学分的比例较大。67.5%的大四学生认为理论教学内容的更新较少,57.5%认为医学课程课时比例过高;25.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社会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联系紧密,70.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间比例不合理。(2)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得到培养的知识主要有管理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得到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得到培养的素质主要有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心。男女学生之间、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对部分培养情况的感知存在差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多项内容的培养情况感知上优于在校生。(3)93.37%的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现状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71.08%的用人单位表示最低学历要求是大专和本科。用人单位认为,卫生管理人员需掌握管理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法学知识,具备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具有进取心、责任心和合作意识。92.77%的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加强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4)在网络调查中,53.97%的被调查者以前不知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认为医院院长和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是由非专业的卫生管理人员担任的分别占50.79%和51.59%,84.9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专业化的卫生管理人员。公众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用人单位基本相同。结论:(1)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医学课程比例过大,且不符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需求;实践教学比例较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符;实际工作经验能使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情况的感知更加深刻;相关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有较大需求,用人单位与公众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基本相同,但公众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度较低。为此,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突出卫生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加强社会宣传,促进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2)高校应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要遵循复合性、个性化、针对性、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本位的原则,形成“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建立包含三大教学体系、四大培养阶段、多元化的考核机制、立体化的教学保障机制以及长效社会合作机制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吴亚琼[8](2012)在《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我省农村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建设和完善农村传染病防控体系提供客观依据。2.制定提高农村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培训方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卫生人员的培训模式,为确定培训重点和完善培训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1.利用文献回顾与分析法对国内外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的调查。2.自拟调查问卷对湖北省抽样地区县CDC、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湖北省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并对可能影响调查对象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3.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试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和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开展“提高农村地区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培训”,并利用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研究结果1.对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单位之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同,县CDC、乡镇卫生院人员年龄和性别分布较均衡。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以50以上年龄组为主,占34.97%,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机构中所占比例较小,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所学专业中预防医学仅占8.45%。县、乡公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职称以初级及以下为主,高级职称人员数量较少。2.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开展了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县CDC实验室设备配置率较高、乡镇卫生院设备不足,村卫生室实验室检测设备几乎为零,县CDC开展了对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但由于检测人员的缺乏,设备闲置率较高,不能满足农村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3.农村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自我能力评价、法律法规知识、传染病专业知识及格率分别为7.52%、52.85%、65.83%。得分情况为县好于乡,乡好于村。传染病专业知识得分的Logistic结果表明:在α=0.1检验水准下,调查对象的单位类别、文化程度、累计培训时间、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传染病疫情应对等因素与农村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有关联。4.培训需求访谈结果显示:影响“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因素”包括工作忙、培训内容不适合、培训花费高和未接到培训通知等;“参加培训的原因”包括岗位需要、自我能力的发展、建立工作交流网络和开阔知识面。5.通过对比培训前后传染病自我评价、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得分情况,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结果显示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增强了农村卫生人员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传染病专业知识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培训对象自我评价得分、传染病专业知识得分、传染病法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7.78%的学员对本次培训整体安排感到满意;100%学员一致表示在培训内容和后勤安排方面感到满意;95.55%学员对本次授课方式感到满意;88.89%学员认为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很高;97.78%学员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对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农村传染病早期发现、报告和应对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研究结论1.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职能不清,管理错位。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重医轻防的现象。2.农村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3.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设备缺乏,实验室检测能力有待提高。4.培训前对培训对象开展需求评估,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前提条件。5.通过传染病防控能力培训能迅速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传染病防控能力,是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便捷方法和途径。本研究开发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材料是适合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的。研究创新点本研究以湖北农村地区为背景,以当前农村传染病流行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际为依据,深入探讨了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传染病防控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与建议,为我国农村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作思路。探索了提高农村卫生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训来带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高,并开发设计适合农村地区的传染病防控培训方案和制定培训材料。

马颖,胡志,丁宏,程静,陈任,张燕[9](2011)在《地方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应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在培养实用型卫生管理人才方面,地方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界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占宗刚,毛军[10](2004)在《浅议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文中研究指明一、基层卫生管理队伍现状 以我县为例,全县有国家办医疗卫生机构43家(县直医疗卫生单位5家、乡镇卫生院8家、卫生所30家)。全县共有卫生管理人员78名,其中本科学历1人,占1.28%;专科19人,占24.36%;中专21人,占26.92%;中专以下37人,占47.44%。按技术职称分:高级职称7人,占8.97%;中级34人,占43.59%;初级37人,占47.44%。78名管理人员中无一人接受过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系统培训,仅18人(仅占23%)参加过不同类型的短期卫生管理知识培训。

二、浅议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创制性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的述评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三、结构安排与方法选择
        (一) 结构安排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的限定
第一章 地方立法的创新难题
    一、“突破上位法”的合法性质疑
    二、“不抵触原则”的判断标准模糊
    三、设区的市立法事项范围存在争议
    四、“如法炮制”的“景观式立法”
第二章 创制性立法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创制性立法的概念界分
        (一) 创制性立法的概念诠释
        (二) 立法中“创制”涵义的多重性
    二、地方创制性立法的辨析与定位
        (一) 地方立法的类型划分
        (二) 创制性立法的对应概念: 执行性立法
        (三) 创制性立法的相近概念辨析
        (四) 创制性立法在地方立法中的定位
    三、地方创制性立法的理论基础
        (一) 试验治理理论与国家试错策略论
        (二) 地方制度竞争理论
        (三) 地方性知识理论
        (四) 地方法治观念理论
第三章 地方创制性立法的判断与创制维度
    一、地方创制性立法的判断标准
        (一) 依据性标准
        (二) 创制性标准
        (三) 立法目的和原则标准
    二、地方创制性立法的判断方法
        (一) 法的非规范性内容中创制性的判断
        (二) 法的规范性内容中创制性的判断
    三、地方创制性立法的类型
        (一) 整体型创制与部分型创制
        (二) 独立型创制和依附型创制
        (三) 权利义务型创制和处罚强制型创制
        (四) 地方事务型创制和先行先试型创制
    四、地方创制性立法的创制维度
        (一) 对权力的创制
        (二) 对权利的创制
        (三) 对义务的创制
        (四) 对责任的创制
第四章 地方创制性立法的现实境遇
    一、山东省创制性立法的现状考察
        (一) 地方创制性立法数量和层级
        (二) 地方创制性立法的领域和事项
        (三) 地方性法规的创制程度
        (四) 地方创制性立法的体例结构考察
    二、立法事实与制度设计出现偏差
        (一) 创制性立法的“形式增长”
        (二) 立法供给难以满足地方需求
        (三) 立法的“地方”着力不足
        (四) 创制内容与体例结构选择不匹配
    三、地方创制性立法实践暴露出的法治化困境
        (一) 传统理解下的法制统一与地方特色的矛盾
        (二) 创制边界模糊与创制能力短缺
        (三) 中央制约管控与地方有效治理的张力
        (四) 传统立法技术与数据转型的脱节
第五章 地方创制性立法规范上的边界厘正
    一、省级立法的合法创制空间
        (一) 基本底限: 中央立法保留之外
        (二) 外在界限: 不与上位法抵触
        (三) 内在界限: 地方性事务
        (四) 特殊限制: 行政立法的限制
    二、设区的市级立法的合法创制空间
        (一) 三类具体立法事项限制
        (二) “等方面事项”限制
        (三) 其他法律中的有关规定
    三、地方创制性立法的专有创制空间
        (一) 地方创制性立法下的“不抵触”原则
        (二) 地方创制性立法行政行为的设置权限
    四、地方创制性立法空间的适度释放
第六章 地方创制性立法实践上的效果改进
    一、地方创制性立法的理念革新
        (一) 对“法制统一”原则的再理解
        (二)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立法供给
        (三) 正确看待“突破上位法”的合法性问题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创制性立法公众参与水平
        (一) 大数据应用于立法公众参与中的技术优势
        (二) 大数据在立法公众参与中的应用趋势
        (三) 大数据应用于立法公众参与中的瓶颈制约
        (四) 大数据应用于立法公众参与领域的建议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立法后评估制度
        (一) 传统立法后评估技术存在的问题
        (二)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立法后评估的必要性
        (三)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立法后评估的可行性
    四、完善创制性立法的监督和防范机制
        (一) 完善设区的市立法报批制度
        (二) 合理选择立法的体例结构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件

(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脑卒中发病率持续攀升
        (二)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三)卫生部门迫切需要健全管理制度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活质量
        (二)生命周期
        (三)延续性护理
    五、理论基础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六、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充市脑卒中患者管理调查设计
    一、南充市脑卒中管理工作概况
    二、访谈设计与访谈对象
        (一)访谈设计
        (二)访谈对象
    三、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
第三章 实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调查
        (一)对综合医院工作人员的访谈
        (二)对社区卫生院工作人员的访谈
        (三)对脑卒中患者家属的访谈
        (四)小结
    二、问卷调查
        (一)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
        (二)脑卒中患者卫生资源利用情况
        (三)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需求情况
        (四)小结
第四章 南充市脑卒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医院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管理范围局限
        (二)医院防控体系不健全
    二、社区(乡镇)卫生院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服务站盈利化,规模小
        (二)群众不信任,日常管理走形式
        (三)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宣传不到位
    三、家庭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管理现实阻碍多
        (二)特殊家庭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四、患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患病程度重,居家康复需求多
        (二)患者知识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三)患者心理抑郁,缺乏康复信心
    五、小结
第五章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
    一、构建医院延续管理体系
        (一)加快院外急救信息化建设
        (二)延伸医院卒中单元管理范围
        (三)建立医院延续性管理体系
    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
        (一)提高社区脑卒中管理水平
        (二)建立脑卒中患者电子健康档案
        (三)构建区域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立科学的考评督查机制
    三、强化家庭制度保障
        (一)健全困难家庭制度保障
        (二)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三)非政府组织协作参与家庭管理
    四、创新患者自我管理方式
        (一)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执行能力
        (二)建立脑卒中“互联网+”信息化平台
    五、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3)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用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继承创新,改革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
四、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5)广东地方政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发现
        (二)国内研究发现
        (三)研究评述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及内容
第二章 医院人才发展相关的理论、政策与经验
    一、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利益理论
        (三)人力资源理论
    二、医院人才发展相关的政策依据
        (一)我国人才观的发展与变迁
        (二)我国医疗人才的政策支持
    三、国内其他省市的经验
        (一)全科医生培养的经验借鉴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
        (三)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
第三章 广东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现状
    一、全省医疗机构及人才现状
    二、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现状
        (一)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分布情况
        (二)全省县级公立医院人才现状
    三、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情况调查
        (一)基本信息描述
        (二)满意度调查结果
        (三)其他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广东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广东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失衡
        (二)人才增长动力不足
        (三)“空编”与“缺编”并存
        (四)工作环境条件不佳
        (五)医生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二、基于案例调查的个性问题探讨
        (一)案例选择
        (二)个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三、医院人才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地域性社会经济条件限制
        (二)体制机制障碍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四)原有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
        (五)个体因素影响
第五章 促进广东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思路对策
    一、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公开性原则
        (三)持续性原则
        (四)人本原则
    二、具体举措
        (一)制定符合实际的医疗人才引进规划
        (二)完善各类医疗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
        (三)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人才待遇水平
        (四)优化县级公立医院的人才管理方式
        (五)建立灵活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上海公立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和发展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管理者
        2.1.2 职业化
    2.2 职业化在医院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2.2.1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概念
        2.2.2 职业化与发展体系优化策略
    2.3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关系
    2.4 理论基础
第3章 A医院管理人员及其职业化认知培养模式
    3.1 A医院概况
    3.2 A医院管理人员基本构成
        3.2.1 管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成情况
        3.2.2 管理人员专业类型分布情况
    3.3 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认知情况
    3.4 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模式分析
        3.4.1 模糊聚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3.4.2 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方向
        3.4.3 A 医院管理人员管理培训覆盖面
    3.5 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分析
第4章 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优化方案
    4.1 优化原则和目标
        4.1.1 优化原则
        4.1.2 优化目标
    4.2 职业化发展体系方案的优化方案
        4.2.1 制定管理人员结构优化和梯队建设工程
        4.2.2 提高管理人员培养和使用标准
        4.2.3 分类指导各类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生涯发展规划
        4.2.4 建立国际化管理人员培养与发展的模式
        4.2.5 实施保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KAQ模式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1.2 被调查学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感知情况
        1.3 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现状
    2. 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分析
        2.1 被调查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2.2 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需求现状
        2.3 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需求
        2.4 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能力需求
        2.5 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需求
        2.6 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的评价
    3. 公众对卫生管理专业的认知度分析
        3.1 网络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3.2 公众对卫生管理专业的认知情况分析
    4.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建议
        4.1 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4.2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卫生管理专业特色
        4.3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4.4 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全面的知识、能力、素质测评体系
        4.5 加强社会宣传,促进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
讨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1.2 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求
        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2.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2.3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第二部分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原则
        1.1 复合性原则
        1.2 针对性原则
        1.3 个性化原则
        1.4 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与素质为本位的原则
        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框架
        3. 卫生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内容
        3.1 构建三大教学体系
        3.2 划分四大阶段目标
        3.3 课程体系建设
        3.4 教学组织形式
        3.5 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3.6 立体化的教学保障机制
        3.7 长效社会合作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 2
附件 3

(8)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框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5.
    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农村卫生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探索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培训模式研究 1.
    培训需求分析 2.
    培训方案设计 3.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3.
    深入研究的方向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地方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SWOT分析方法的内涵
2 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2.1 自身优势分析
        2.1.1 地方医学院办学定位的针对性强
        2.1.2 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2.2 自身劣势分析
        2.2.1 教学理念落后
        2.2.2 师资力量不足
        2.2.3 课程设置不合理
        2.2.4 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2.2.5 办学定位和学生择业意向出现偏差
    2.3 面临的机遇分析
        2.3.1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环境
        2.3.2 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紧缺
    2.4 面临的挑战分析
        2.4.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2.4.2 就业形势严峻
        2.4.3 社会支持条件不够
3 医学院校培养卫生管理实用型人才的策略
    3.1 突出特色, 明确目标
    3.2 加强创新实验区建设,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3.3 改革教学模式
    3.4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3.5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加强精品课程申报和建设工作

(10)浅议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层卫生管理队伍现状
二、基层卫生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2. 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突出
    3. 缺乏改革创新意识
三、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1. 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2. 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3. 完善考核任用体系

四、浅议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创制性立法研究[D]. 曹瀚予. 山东大学, 2021(11)
  • [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D]. 陈依蒙.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3]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继续医学教育, 2019(12)
  • [5]广东地方政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D]. 林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6]上海公立A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和发展优化策略研究[D]. 薛岑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基于KAQ模式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 夏雪.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8]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 吴亚琼.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9]地方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分析[J]. 马颖,胡志,丁宏,程静,陈任,张燕.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01)
  • [10]浅议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J]. 占宗刚,毛军. 卫生经济研究, 2004(12)

标签:;  ;  ;  ;  ;  

浅谈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