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学院学报岗位参考书目问题

浅谈教育学院学报岗位参考书目问题

一、教育学院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问题浅说(论文文献综述)

石勇,于国强,郑满生[1](2019)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参考文献热点主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系统了解参考文献研究现状,促进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化,完善参考文献着录标准。本文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参考文献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信息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UCINET和NetDraw等软件,对参考文献研究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考文献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受到高度关注;编辑出版和图书情报相关刊物是参考文献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阵地;形成了编辑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为主力的核心作者;"科技期刊"、"着录规则"、"着录格式"成为参考文献研究热点,其主题围绕参考文献着录基本问题、参考文献着录标准、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展开。

孙蕴[2](2017)在《明代书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代的书目编纂是中国古代书目编纂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的书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是研究中国古代目录学史的必经阶段。明代书目编纂的成果较多、种类多样。明代的文渊阁、行人司、地方府学、书院等机构都有大量的藏书,大多编有藏书目录。各家私人藏书、藏书目的数量较之前代皆呈井喷式增长。史志书目方面,兼有国史目录、政书目录及数十种方志艺文志。又有经学、医学、戏曲、宗教等多种专科书目。又有公、私、坊刻书目、地方及个人着述书目、辨伪书目、引用书目等诸家特种书目。此外,尚有大量存世的序跋题记,可看做对书目解题的补充,亦是研究明代书目及作者的重要资料。明代书目于书目体例、着录内容、编纂方式上皆多有创新。其对四部分类法有继承、又有改进;在同一书目中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设类依据;对书籍相关信息的着录既简要又灵活;不仅保存了前代书籍的线索,更载录了明代着述、刻板的具体情况;不仅着录了书籍信息,更着录有相关的学术思想。明代的书目编纂为后世的目录学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学界各领域的研究过程中,不乏对明代目录学成果的参考利用,但专门针对这些成果的研究却寥寥可数,且多集中于对明代的某几部书目的研究,而对大多书目并未有所涉及。通过对明代的书目、明代的目录学家及目录学思想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探讨,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其做出宏观的研究,对研究中国目录学史、乃至整个学术史而言都是必要的,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本论文将明代各家书目分为公藏、私藏、史志、专科、特种五部分,从论述目录学家的目录学事迹、清理书目的存佚与版本、探讨书目的形成、探讨书目的编纂体例、探讨书目的着录方法、分析书目的特色、评价书目的成就七个方面入手,对明代诸家书目进行逐一研究,力求全面、系统地论述明代的书目成果。引用书目在我国问世较早,于明代得到弘扬。本论文对这种特殊目录的产生、发展、类型、特点等做了大致论述,并简要进行举例分析。胡应麟是明代目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本论文通过对《四部正讹》、《经籍会通》等目录学成果的分析,对胡应麟的目录学思想做了整体的探讨。各家书目之外,本论文以《读书后》、《南濠居士文跋》二种序跋着作为例,窥豹一斑,探讨了明人的序跋题记,认为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补充书目解题之未备的史料价值。明代是我国传统目录学的兴盛时期。明代的书目编纂具有一定数量规模,且种类多样,形成了空前完整的目录学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相对前后各代书目而言,明代书目具有较为突出的主观性、灵活性、实用性特点。类目设置方面,明代的书目大多突破了传统四部分类法的束缚,采用了根据收录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类的方式,并往往在同一部书目内将多种分类依据综合并用。明代书目中不仅产生了藩府类、举业类、性理类等新的类目,且其对类书、丛书、释道等书籍的归置方式较之前代亦呈现出新的格局。其中将四书类与五经类并行设立的设类方式更是成为后世定例。着录内容方面,明代书目既有对前代书籍线索的保留,亦有对明代着述成果的载录。此外,又有《南雍志·经籍考》、《内板经书纪略》等兼记书、板,《南词叙录》兼记理论、作品,《曲品》兼及作者、作品等特殊着录内容的存在。明代书目虽少有解题,但往往以简要、灵活的方式着录相关信息。明代书目大多着录作者姓名、籍贯等,更有详记其生平者,具有重要的史料集志。如《录鬼簿续编》对罗贯中生平的记录,便是现今而言唯一可查的史料,极为珍贵。此外,以赵定宇、赵琦美等为代表的明代目录学家具有极高的版本意识,其书目中对版本项的着录极为丰富,直接启发了钱谦益、钱曾等人的版本学思想。明代书目的着录内容,是考求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来源。着录方法方面,明代书目中首次出现了互着、别裁的着录方法,合并着录法、表格式着录法、千字文编号法等亦被多次运用,使得明代的书目编纂整体呈现出简明扼要的风格。明代书目普遍具有注重普查、方便检索的特征。统计收录、便于检索的工具性是书目的基本属性,这一属性在明代首次得到了强调。自此以后,书目的工具性逐步为世人所重。统计完整、方便检索亦成为书目编纂的首要任务。书目的分类体系、着录内容、着录方法三方面,是对目录学家的目录学思想的直接反映。明代目录学家不拘常规、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目录学思想,为四部分类法的成熟、完善提供了契机,也为当代目录学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杨忠科[3](2016)在《高职高专学报文后中文期刊参考文献着录准确性探析——以湖北省15家高职高专学报为例》文中指出文章以湖北省15家高职高专学报2015年末期中文期刊参考文献为统计分析样本,经过认真仔细地核查,发现此15家学报中文期刊参考文献着录差错率在0%—100%,平均差错率为46.67%。着录差错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作者和编者的责任意识不强。这些差错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黄知学,蒋椆媛[4](2014)在《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出版项信息失真探析》文中提出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有提示研究背景、鸣谢归誉、接引同道的功能,同时,也是作者治学态度的一个侧影.到目前,有的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着录的舛误仍较常见,出版项着录的信息失真更有多种表现.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促动作者、编者在理念深处自警自觉,真正重视参考文献的着录核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便利,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提高纠错效率,引导论文作者正确着录参考文献.

马勇,张伟伟,赵文义[5](2013)在《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着录错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中英文信息着录错误频出的现状,结合编辑工作实践,列举了姓名信息的典型着录错误形式,重点讨论了姓名中字母错漏、作者姓与名错误区分等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避免姓名信息着录错误的具体对策:引导作者自查和编辑把关。

常琴艳[6](2013)在《论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及规制》文中指出摘要:科技论着中所参考、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称为参考文献,是科技论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标注,是研究者在从事科学研究中参阅了或者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所做的必要标示、注明,表明所引用内容的出处来源及所有者,以区别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历史继承性,需要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需要参阅、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参考文献标注具有不同的种类和价值作用,具有重要的着作权保护功能。在学术创作环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参考文献标注行为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是学术规范的要求,符合利益平衡论着作权立法根本精神的要求。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行为是违反参考文献着录规则标准和学术规范的不端或违法行为,涉及着作权法内容,转引、曲引、漏引等失范行为侵犯原始文献着作权利人合法权益,是抄袭、剽窃行为的源头,是违背学术规范的科研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易滋生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侵犯他人着作权。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失范、不端行为的产生受参考文献标准规范立法,学术评价机制,监管防范机制,惩处追责力度,法律文化认同感及侵犯着作权救济困境等因素的影响。着作权权利界限和侵权行为界定的模糊性及对侵权行为的成立与归责原则的关系存在疑惑是着作权侵权救济困难的重要原因。完善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规范化标注的学术规范制度,从科研创作环节净化学术生态,当下世界各国正在为此努力,可以学习借鉴美英德等国的有益做法。建议完善相关着作权法规内容、参考文献行为标准规范、监管防范机制等外部他律规制制度,同时重视科研诚信与学术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以增加行为者对规范的了解和道德法律意识的提升以增强行为自律,倡导科技论着创作环节参考文献引用标注行为的规范化,以达到法律文化的和谐和学术生态的净化。

董建军[7](2013)在《科技期刊应注出每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的着录内容和格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建议期刊编辑在其每篇论文中给出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的着录内容和格式,从而方便研究人员撰稿时引用和着录,减少研究人员在写作时参考文献的着录差错,为引文分析打好基础。实现引文分析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减少引文评价体系存在的偏差。

郁庆定,王道杰,周明星[8](2011)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标注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针对中文体育类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在规范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依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等标准,对2008年版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选取2009年第1期和第5期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部900篇论文中,有169篇没有文中参考文献标注,占18.8%;许多论文在"文中标注顺序"、"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标注对应"、"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多次引用同一着者的同一文献"和"文后参考文献标注序号"等方面存在问题。最后文章提出相关建议。

彭桃英[9](2010)在《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实例分析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中存在的隐性错误,结果表明,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着录中存在着录类隐性错误和引用类隐性错误。着录类隐性错误体现在:着者项隐性错误、题名项隐性错误、刊名项隐性错误、出版时间项隐性错误,而引用类隐性错误体现在:引用内部刊物文献,多引、漏引、乱引和过度自引参考文献。分析其原因,认为作者缺乏参考文献知识,我国缺少参考文献引用规范,现有期刊评价机制存在局限性,缺少不合理引用参考文献的监督机制,是学术论文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郭毅[10](2009)在《高校社科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常见错误分析》文中指出高校社科学报在实践中不太重视根据GB/T 7714—2005规则准确着录文后参考文献,错误较多。其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在对专着的主要责任者进行着录时,常在后面加"主编"、"着"、"编着"等说明性文字;有多个着者时着录不完全;在有关专着的析出文献的着录中,仍然沿用GB/T 7714—1987规则;在有关电子文献的着录中,常出现引用日期或更新日期不全和引用路径不全的问题;不重视文献引文页码的着录;文中多次引用同一着者同一文献时,不按照新标准着录等。

二、教育学院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问题浅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学院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问题浅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参考文献热点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数据获取与处理
2 参考文献研究基本状况分析
    2.1 参考文献研究时间分布
    2.2 参考文献研究空间分布
    2.3 参考文献研究核心作者分布
3 参考文献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确定与共词分析
    3.2 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分析
    3.3 参考文献研究热点词汇分析
    3.4 参考文献研究主题内容分析
        3.4.1 参考文献着录基本问题研究
        3.4.2 参考文献着录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3.4.3 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研究
4 结语

(2)明代书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明代书目编纂概况
    二、明代书目的研究价值
    三、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 历代目录学史中有关明代的章节
        (二) 有关明代书目研究的专门成果
    四、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代的公藏书目
    第一节 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
        一、明代文渊阁的建制与功用
        二、《文渊阁书目》的纂修及其作者问题
        三、《文渊阁书目》的版本
        四、《文渊阁书目》的编纂体例
        五、《文渊阁书目》的特色
        六、对《文渊阁书目》的评价
    第二节 钱溥(等)《秘阁书目》
        一、《秘阁书目》的作者与版本
        二、“未收书目”所录书目的来源
        三、《秘阁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秘阁书目》的学术价值
        五、《秘阁书目》与《文渊阁书目》的关系
    第三节 张萱(等)《内阁藏书目录》
        一、称张萱等人所撰为《文渊阁书目》的情况
        二、《内阁藏书目录》的作者张萱等人
        三、《内阁藏书目录》的版本
        四、《内阁藏书目录》的编纂体例
        五、《内阁藏书目录》的特色
        六、《内阁藏书目录》的价值
    第四节 徐图(等)《行人司重刻书目》
        一、行人司概述
        二、《行人司重刻书目》的作者与版本
        三、《行人司重刻书目》的编纂体例与分类特色
第二章 明代的私藏书目(上)
    第一节 吴宽《吴文定公藏书目》
        一、《吴文定公藏书目》的作者吴宽
        二、《吴文定公藏书目》的版本
        三、《吴文定公藏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吴文定公藏书目》的特色
        五、《吴文定公藏书目》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李廷相《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书目》
        一、《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书目》的作者与版本
        二、《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书目》的编纂体例
        三、《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书目》的特色
        四、《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书目》的价值
    第三节 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
        一、《晁氏宝文堂书目》的编纂者晁瑮父子
        二、《晁氏宝文堂书目》的版本
        三、《晁氏宝文堂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晁氏宝文堂书目》的着录特色
        五、对《晁氏宝文堂书目》的价值评述
    第四节 赵用贤《赵定宇书目》
        一、《赵定宇书目》的作者赵用贤
        二、《赵定宇书目》传世的两个写本
        三、《赵定宇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赵定宇书目》的特色
        五、《赵定宇书目》中反映出的赵用贤藏书特色
        六、《赵定宇书目》对《脉望馆藏书目》的影响——兼议高谷谥号
    第五节 赵琦美《脉望馆藏书目》
        一、对《脉望馆藏书目》作者的考辨
        二、《脉望馆藏书目》的版本
        三、《脉望馆藏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脉望馆藏书目》的着录特色
        五、《脉望馆藏书目》与《赵定宇书目》的承继关系
    第六节 高儒《百川书志》
        一、《百川书志》的作者高儒
        二、《百川书志》的成书
        三、《百川书志》的版本
        四、《百川书志》的编纂体例
        五、《百川书志》的特色
        六、《百川书志》的价值
第三章 明代的私藏书目(下)
    第一节 李如一《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
        一、《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的作者与编纂体例
        二、各家对《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的着录及该书的版本
        三、《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重视版本的着录特色
        四、李如一的藏书思想
        五、《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存世版本两种的差异
    第二节 祁承(?)《澹生堂藏书目》
        一、《澹生堂藏书目》的作者祁承(?)
        二、《澹生堂藏书目》的版本
        三、《澹生堂藏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澹生堂藏书目》的特点
        五、祁承(?)的目录学思想——兼议《澹生堂藏书训约》与《旷亭集》
    第三节 陈第《世善堂书目》
        一、《世善堂书目》的作者与成书
        二、关于《世善堂书目》是否是伪书的争论
        三、《世善堂书目》的版本
        四、《世善堂书目》的编纂体例
        五、《世善堂书目》的特点与价值
    第四节 徐(?)《徐氏家藏书目》——兼议红雨楼题跋三种
        一、《徐氏家藏书目》的作者徐(?)
        二、徐(?)的聚书与编目
        三、徐氏旧藏书籍的去向
        四、《徐氏家藏书目》的版本
        五、《徐氏家藏书目》的编纂体例
        六、《徐氏家藏书目》的着录特色与价值
        七、红雨楼徐氏题跋三种
    第五节 朱睦(?)《万卷堂书目》
        一、《万卷堂书目》的作者朱睦(?)
        二、《万卷堂书目》的版本
        三、《万卷堂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万卷堂书目》的着录特色
        五、《万卷堂书目》与《聚乐堂艺文目》的关系
    第六节 王道□《笠泽堂书目》
        一、《笠泽堂书目》的作者为王继贤之子
        二、《笠泽堂书目》的版本与编纂体例
        三、《笠泽堂书目》的着录特色
第四章 明代的史志书目
    第一节 焦竑《国史经籍志》
        一、《国史经籍志》的作者与版本
        二、《国史经籍志》的编纂体例
        三、《国史经籍志》的特色
        四、《国史经籍志》的价值
    第二节 王圻《续文献通考·经籍考》
        一、《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的作者与版本
        二、《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的编纂体例
        三、《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的特色
        四、《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的价值
    第三节 方志艺文志——以(成化)《杭州府志·书籍》与(嘉靖)《浙江通志·艺文志》为例
        一、(成化)《杭州府志·书籍》
        二、(嘉靖)《浙江通志·艺文志》
第五章 明代的专科书目
    第一节 经学目录
        一、朱睦(?)《经序录》
        二、朱睦(?)《授经图义例》
    第二节 医学目录——以《医藏书目》为例
        一、《医藏书目》的作者与成书
        二、各家对《医藏书目》的着录与《医藏书目》的版本
        三、《医藏书目》的编纂体例
        四、《医藏书目》的特色与价值
    第三节 宗教目录
        一、释藏目录
        二、道藏目录
    第四节 戏曲目录
        一、朱权《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
        二、《录鬼簿续编》
        三、祁彪佳《远山堂剧品》
        四、徐渭《南词叙录》
        五、《旧编南九宫目录》
        六、吕天成《曲品》
        七、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第六章 明代的特种书目
    第一节 刻书目录
        一、周弘祖《古今书刻》
        二、官刻目录
        三、私人刻书目录——以毛晋《汲古阁校刻书目》为例
        四、坊肆刻书目录
    第二节 引用书目
        一、引用书目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二、引用书目的多种称谓
        三、引用书目的类型
        四、明代引用书目的特点
        五、高武《针灸聚英集用书目》
        六、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采摭诸书》
        七、梅鼎祚《书记洞诠引用书目》
        八、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引用书目》
    第三节 辨伪目录——以胡应麟《四部正讹》为例
        一、《四部正讹》的作者与版本
        二、《四部正讹》的编纂体例
        三、胡应麟的目录学理论——兼议《经籍会通》
    第四节 地方着述目录——以曹学佺《蜀中广记·着作记》为例
        一、《蜀中广记·着作记》的作者曹学佺
        二、《蜀中广记·着作记》的版本
        三、《蜀中广记·着作记》的编纂体例
        四、《蜀中广记·着作记》的特色
        五、对《蜀中广记·着作记》的评价
    第五节 序跋题记——以《读书后》《南濠居士文跋》为例
        一、王世贞《读书后》
        二、都穆《南濠居士文跋》
余论
    一、明代书目中多样化的类目设置
        (一) 二分法与三分法的采用——主要以专科目录为例
        (二) 对四部分类法的继承——主要以综合性书目为例
        (三) 对四部分类法的突破——主要以综合性书目为例
    二、明代书目对多种分类依据的采用
        (一) 设类依据的单一化——以专科目录为例
        (二) 多种设类依据的平行并用——主要以《赵定宇书目》、《脉望馆藏书目》等为例
        (三) 多种设类依据的立体结合——主要以集部、史部为例
    三、明代插架与分类相结合的书目编制体创——兼议《千字文》编号法在书目中的意义
    四、明代书目中新类目的设立与特殊内容的归置
        (一) 藩府类的设立
        (二) 举业类的设立
        (三) 四书、性理类的设立与理学书籍的归置
        (四) 御制类书籍的归置
        (五) 个人着述的归置
        (六) 类书的归置
        (七) 丛书的归置
        (八) 释道二家书籍的归置
    五、明代书目编纂的特征
    六、明代目录学家的目录学思想
    七、明代的书目编纂所体现的学术文化特色
        (一) 经学与理学
        (二) 史学
        (三) 文学——兼议明代目录学家版本意识的抬头
        (四) 医药学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出版项信息失真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参考文献出版项信息失真的表现
    1. 1 出版者名称舛误
        1. 1. 1 出版者名称不存在
        1. 1. 2 出版者名称不全
    1. 2 出版地与出版者不相属
    1. 3 多标赘余成分
    1. 4 混淆相似出版者名称
    1. 5 不知出版者沿革
    1. 6 曲解出版项概念
    1. 7 出版者标取失当
2 消除参考文献出版项差错的管见
    2. 1 作者、编者要从理念深处真正重视参考文献的着录
    2.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便利,提高参考文献的纠错效率
    2. 3 引导论文作者正确着录参考文献的行为养成
3 结语

(5)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着录错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者信息着录错误
    (一) 姓名中字母错漏的问题
    (二) “吕”等汉字对应的拼音错误使用的问题
    (三) 作者姓与名错误区分的问题
    (四) 其他着录错误
二、避免作者信息着录错误之建议
    (一) 引导作者自查
    (二) 编辑把关
三、结语

(6)论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及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目的和意义
    0.4 研究方法与结构
1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与标注概述
    1.1 参考文献与标注概念界定
        1.1.1 参考文献概念界定
        1.1.2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1.1.3 参考文献的标注
        1.1.4 参考文献的标注失范与科研不端行为密切相关
    1.2 参考文献标注的功能与种类
        1.2.1 参考文献标注一般目的作用
        1.2.2 参考文献的着作权内容
        1.2.3 参考文献种类划分
    1.3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着作权保护理论基础
        1.3.1 着作权立法目的与利益平衡理论
        1.3.2 思想、表达二分法与合理使用制度
2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行为着作权法分析
    2.1 参考文献引用与着录失范行为涉及侵犯着作权
    2.2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与着作权相关失范行为表现及危害
        2.2.1 引用尚未发表、公开的文献资料
        2.2.2 与署名权相关参考文献标注失范行为
        2.2.3 与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相关参考文献标注失范行为
        2.2.4 过度引用参考文献标注失范行为
    2.3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侵犯着作权行为原因
        2.3.1 标准规范立法缺憾
        2.3.2 学术评价机制的困扰
        2.3.3 司法与行政执法不完善
        2.3.4 监管防范机制缺失
        2.3.5 惩处追责力度不足
        2.3.6 法律文化认同感不足
3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侵犯着作权救济困境
    3.1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侵犯着作权救济途径与现状
        3.1.1 私力救济途径狭窄,维权不力
        3.1.2 行政救济途径监管手段缺失,惩处方式单一
        3.1.3 司法救济途径中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
    3.2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侵犯着作权救济难之原因探析
        3.2.1 科技论着着作权边界的模糊性
        3.2.2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侵权界定的模糊性
        3.2.3 着作权侵权行为成立与归责原则的迷惑
4 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规范化思考与规制建议
    4.1 美英德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学术行为规范制度借鉴
        4.1.1 美国
        4.1.2 英国
        4.1.3 德国
    4.2 美英德参考文献标注学术行为规范制度思考与启示
    4.3 我国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规范化思考与规制建议
        4.3.1 着作权法中明确归责原则和加强精神损害赔偿
        4.3.2 着作权法中增设期刊、出版单位审查监管责任
        4.3.3 强化参考文献不端行为的监管防范机制
        4.3.4 完善参考文献标注标准规范立法
        4.3.5 重视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校社科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常见错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专着在着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1 在主要责任者后面加“主编”、“着”、“编着”等说明性文字
    1.2 有多个着者时, 着录不完全
2 关于专着中的析出文献常见错误
3 关于电子文献的着录中常见的错误
    3.1 更新或修改日期以及引用日期不全
    3.2 获取和访问路径着录不全
4 关于引文页码的着录
5 关于多次引用同一着者的同一文献的着录问题

四、教育学院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问题浅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参考文献热点主题研究[J]. 石勇,于国强,郑满生. 情报工程, 2019(06)
  • [2]明代书目研究[D]. 孙蕴. 山东大学, 2017(05)
  • [3]高职高专学报文后中文期刊参考文献着录准确性探析——以湖北省15家高职高专学报为例[J]. 杨忠科.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4]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出版项信息失真探析[J]. 黄知学,蒋椆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15)
  • [5]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着录错误分析[J]. 马勇,张伟伟,赵文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6]论科技论着中参考文献标注失范及规制[D]. 常琴艳. 中南大学, 2013(05)
  • [7]科技期刊应注出每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的着录内容和格式[J]. 董建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01)
  • [8]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标注问题的研究[J]. 郁庆定,王道杰,周明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04)
  • [9]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分析[J]. 彭桃英.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03)
  • [10]高校社科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着录常见错误分析[J]. 郭毅. 学报编辑论丛, 2009(00)

标签:;  ;  ;  ;  ;  

浅谈教育学院学报岗位参考书目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