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邓小平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一、邓小平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论文文献综述)

孙冲亚[1](2019)在《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国初期,国民党仍然有数百万部队盘踞在中国西南地区,约有7000万西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将他们解放。在当时,“西南问题至为复杂”,突出表现为政治局势错综复杂、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和民族矛盾异常突出等等,时刻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为党在西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深刻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稳定西南局势,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进而保障西南民众的基本生活,单靠党的几十万干部和人民军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党的重要法宝,即利用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力量。由此,为了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交付的历史重任,促使西南各项工作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邓小平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作用,他在贯彻党的统战理论和统战政策的前提下,率领西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邓小平对党的统战理论和统战政策的运用并不是机械地、僵化地,而是在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实质内涵、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将统一战线原理同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体现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特征。本文基于历史视野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所领导开展的统战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所依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邓小平对统一战线工作在理论上进行的深刻探索;邓小平在西南实践中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的纵深推进;邓小平在领导统一战线工作时表现出来的独特理论品格;邓小平领导的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和当代启示等等,进而呈现出统一战线在大西南各项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史地看,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期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为迅速改变西南地区的混乱局面掌握了力量源泉,也为有力推进西南地区的解放、改造和建设事业奠定了社会基础。从更深远的历史意义看,邓小平在此期间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为邓小平统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他在开展统战工作时所具有的政治原则性、策略灵活性和实事求是等特征和品质,还为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历史启示。总之,深入研究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统战活动,探寻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光辉的思想因子,对于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的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余清[2](2019)在《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文中研究说明政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在政党组织结构中,政党领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政党组织者、引领者、代言者等多种重要角色,发挥着政党普通成员无法比拟的作用,是领导政党开展政治活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实现政党纲领及奋斗目标的“灵魂式”人物。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实践也充分说明,科学认识领袖在政党组织结构中的角色与功能,正确处理领袖与群众、阶级、政党关系,事关无产阶级政党生死存亡,事关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使命型政党。在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党领袖与群众、阶级、政党关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既有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创建、发展和壮大的历程中,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光辉岁月里,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和观点审视处理政党领袖问题。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文革”结束后,针对不少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教条、僵化,深陷领袖个人迷信崇拜之泥潭的现状,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在党内外干部群众中率先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反对过分宣传领袖个人和制造新的领袖崇拜,支持并领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起草工作,引领党内外干部群众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等党的领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评价问题,使党内外干部群众在政党领袖问题上的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统一了思想,为继续高举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邓小平从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与实践主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党领袖与群众、阶级、政党关系问题,如何选拔、培养、使用、监督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探索,提出了诸多新判断、新论述,推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学说在中国实现了新发展,生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即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是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集体观问题上,邓小平认为,一个成熟且稳定的领袖核心与领导集体,是判断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不仅事关政党自身兴亡,而且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之兴衰。鉴于国内外经验教训和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的需要,邓小平一直要求领导集体树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立场形象,坚持改革开放的干事创业形象,清正廉洁的为民公仆形象,勤学善学的进取形象。为此,他要求领导集体中的每位领袖,应自觉维护领袖集体中的核心,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领导方式,把领袖个人作用与领导集体的作用有效结合起来。在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选拔问题上,邓小平认为,这是事关党的干部队伍能否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班子结构能否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治路线能否贯彻落实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及德才兼备的选拔方针和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选拔路线;坚持民主选拔、结构优化、平稳渐进和人民公认的选拔原则。要解放思想,创新机构设置,释放领袖型干部成长空间;改革人事制度,消除领袖型干部选拔的制度障碍;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选人民满意的领袖型年轻干部。在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权威问题上,邓小平认为,不能把领袖权威狭隘地理解为领袖个人权威,而应理解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及领袖集体的权威,是领袖个人权威与组织权威、领袖集体权威的统一。影响领袖权威大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拥护与否?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成熟与否?党的纪律严格执行与否?为此,邓小平强调,维护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的权威,领导干部尤其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作为领导集体核心一员的领袖,自己也要正确处理维护领袖集体权威和领袖个人权威的关系,反对个人崇拜,防止领袖专断;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对违反组织纪律、政治纪律的党内派性活动依规依法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在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评价问题上,邓小平认为,科学准确地评价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是关系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党生死存亡及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因此,邓小平在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及党的其他领袖的功过、历史地位问题上,提出了“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及“向前看”三大原则,主张把党内公开讨论与党内政治决议方式结合起来。这不但没有“丢刀子”“砍旗子”,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维护和提升了党的国际形象。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典范,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理论成果。求实的态度,创新的品质,辩证的思维,为民的情怀,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在新时代,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发挥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科学指导功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把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民族复兴大业、人民幸福伟业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邸乘光[3](2014)在《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文中研究指明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

柳建辉,张静[4](2014)在《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研究述评(2003—2013)》文中提出自2003年以来,以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12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30周年为时间节点,理论界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的研究逐步深入,形成了多视角、全方位、系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的新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公认邓小平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伟人,认为其历史功绩在于领导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03年以来,学者们有关邓小平理论贡献的研究,包括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党建、发展、统一战线、国际战略和外交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推动和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柳建辉,张静[5](2014)在《2003年以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研究述评》文中认为科学、全面地评价邓小平的理论贡献,是邓小平研究和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与根本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等着作出版以来,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的需要,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贡献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开始从写作宣传性的文章,转入进行专题研究和综合性比较研究的阶段。自2003年的十年来,以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12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学界对邓小平理论贡献的研究,形成了以多视角,系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其独特贡献的研究热点。

张云[6](2009)在《论邓小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军事领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实现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赋予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以新的内涵;抓住军队建设的薄弱环节,统筹以现代化为中心,推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整体发展;辩证审视国防建设,规划国防建设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张云[7](2008)在《邓小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文中提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为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竖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谢嘉梁,胡祖凤,唐美云[8](2006)在《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对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加强纵向考察和比较研究,并对邓小平关于执政资源、执政环境、执政体制、执政安全、执政风险、执政资格、执政方式、执政成本、执政理念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研究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突破。

王杰,李树旗[9](2005)在《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文中研究说明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并列起来,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些都使党的思想路线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李和佳[10](2005)在《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从“执政”这一角度出发,努力探求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深刻内涵和实践启示,并研究邓小平对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初步探索。从广义上说,执政党的建设既要体现在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上,又要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我们党要在执好政、当好权的基础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两者紧密相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阶段,它强调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执政党的建设,一是如何实现由领导阶级斗争的党向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的转变;二是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执政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是如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但我们研究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决不仅仅是为了它本身,更重要的是需要理清它发展的脉络和把握它战略的推进。实践证明,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在新的实践中,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对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进行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现代化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邓小平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小平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 研究思路和框架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 研究的创新点
        2. 研究的难点
    (五) 概念解析
        1. 对“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界定
        2. 邓小平在主政大西南时对于“统一战线”的界定
        3. 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界定
第一章 邓小平领导西南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一) 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经验
        1.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2.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战略策略思想
        3. 统一战线领导权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政党手中
        4. 统一战线要为无产阶级的中心任务服务
    (二) 现实需要——应对西南地区特殊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
        1. 落后的经济生产条件需要统一战线才能得以改变
        2. 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需要统一战线才能得以建立和巩固
        3. 复杂的民族问题需要统一战线才能得以改善
第二章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探索
    (一) 深刻认识了统一战线的本质内涵
        1. 揭示出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
        2. 阐释了统一战线兼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特征
    (二) 科学分析并提出了统一战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主体力量不足弱化了党的领导地位
        2. 命令主义割裂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3. 官僚主义侵蚀了党的威信和形象
        4. 关门主义违背了革命的战略目的
    (三) 清晰把握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原则
        1.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原则
        2.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坚持协商基础上的平等原则
        3.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
    (四) 充分明确了西南地区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要求
        1. 统一战线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分清敌我界限”
        2. 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服务西南地区的中心工作
第三章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推进
    (一) 采取分化敌人的战略策略,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军政人员
        1. 解放战争必须兼顾政治攻势与军事斗争
        2. 国民党军政人员必须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改造
    (二) 尊重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功能
        1. 正确认识民主党派在西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
    (三) 教育和改造广大知识分子,为西南建设汇聚智慧和力量
        1. 正确认识知识分子在西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
    (四) 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1. 在民族工作中必须贯彻平等团结的基本原则
        2. 在民族地区必须建立起根本的民族自治制度
        3. 在民族工作中必须抓住发展生产这一关键问题
第四章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特征
    (一) 善于将统一战线工作与西南地区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
        1. 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同西南解放任务的紧密结合
        2. 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同西南政权建设的密切配合
    (二) 善于在结合实际情况中灵活地运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1. 善于在实际情况中实事求是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2. 善于在具体工作中灵活地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三) 重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1. 重视通过政治宣传的方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2. 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统一战线思想教育
第五章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贡献
    (一) 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1. 建立和巩固了西南各级人民政权
        2. 恢复和发展了西南地区的生产环境
        3. 促进了西南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
        4. 维护了祖国统一和西南边疆的安定
    (二)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1. 论证了统一战线是党的“法宝”的重要论断
        2. 发展了统一战线要掌握好“两个联盟”的思想
        3. 阐释了共产党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性
    (三) 促成了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为邓小平统战理论中的政党合作思想积累了宝贵经验
        2. 为邓小平统战理论中的知识分子工作思想进行了理论探索
        3. 为邓小平统战理论中的民族工作思想涵养了理论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成果一览表
致谢

(2)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回击领袖评价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客观需要
        1.1.2 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需要
        1.1.3 总结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1.1.4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领袖观的客观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几个问题的说明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相关概念说明
第2章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2.1.1 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历史的必然
        2.1.2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领袖
        2.1.3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应具备多种能力
    2.2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问题的论述
        2.2.1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内涵
        2.2.2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素养
        2.2.3 执政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选拔
    2.3 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问题的论述
        2.3.1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与组织、群众的关系
        2.3.2 执政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选拔
        2.3.3 执政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培养
    2.4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问题的论述
        2.4.1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重要性
        2.4.2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选拔
        2.4.3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评价
        2.4.4 维护领袖地位与反对领袖崇拜
第3章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集体观
    3.1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集体形象的体现
        3.1.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形象
        3.1.2 坚持改革开放的事业形象
        3.1.3 清廉正直的公仆形象
        3.1.4 勤学善学的进取形象
    3.2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集体的重要性
        3.2.1 是审视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标志
        3.2.2 事关国家前途命运
        3.2.3 事关政党存亡兴衰
    3.3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集体作用的实现路径
        3.3.1 坚持领袖是领导核心与领导成员的统一体
        3.3.2 领袖集体领导与领袖个人分工负责制度相结合
        3.3.3 领袖集体的力量与人民群众的力量相结合
第4章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选拔观
    4.1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选拔观生成的历史背景
        4.1.1 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现实需要
        4.1.2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客观要求
        4.1.3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现实要求
    4.2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选拔观的主要内容
        4.2.1 任人唯贤的选拔路线
        4.2.2 领袖选拔的“四化”方针
        4.2.3 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
        4.2.4 领袖选拔的“四项”原则
    4.3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选拔路径
        4.3.1 提高认识不拘一格选拔领袖型干部
        4.3.2 创新机构设置释放领袖型干部成长空间
        4.3.3 改革制度消除领袖型干部选拔的制度
        4.3.4 依靠群众选拔人民满意的领袖型干部
第5章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权威观
    5.1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权威观的内涵
        5.1.1 领袖要有权威
        5.1.2 领袖权威是侧重于领袖集体的权威
        5.1.3 领袖权威主要体现于对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
    5.2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权威生成的条件
        5.2.1 领袖过硬的能力
        5.2.2 人民群众的拥护
        5.2.3 领袖的成熟度
        5.2.4 严格的政党纪律
    5.3 维护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权威的主要路径
        5.3.1 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
        5.3.2 执行严格的政党纪律
        5.3.3 既要维护领袖核心权威,也要反对领袖个人崇拜
第6章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评价观
    6.1 领袖评价问题的重要性
        6.1.1 科学评价领袖关系政党的生死存亡
        6.1.2 科学评价领袖关涉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兴衰成败
    6.2 科学评价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6.2.1 实事求是原则
        6.2.2 宜粗不宜细原则
        6.2.3 向前看原则
    6.3 科学评价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问题的主要方式
        6.3.1 党内公开讨论的方式
        6.3.2 制定“历史决议”的方式
    6.4 对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评价问题的主要贡献
        6.4.1 在历史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6.4.2 在历史“十字”路口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6.4.3 在国际上维护了党和国家的形象
第7章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特色和历史地位
    7.1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特色
        7.1.1 求实是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立论基础
        7.1.2 创新是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实践方式
        7.1.3 辩证是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认知方式
        7.1.4 为民是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价值取向
    7.2 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的历史地位
        7.2.1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7.2.2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7.2.3 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精神武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
二、率先倡导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四、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
五、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
六、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七、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八、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

(4)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研究述评(2003—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
二、关于邓小平理论贡献的研究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贡献
        1.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
        2.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3.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的贡献
    (三)邓小平对经济理论的贡献
    (四)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贡献
    (五)邓小平对发展理论的贡献
    (六)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
    (七)邓小平对国际战略和外交理论的 贡献
三、研究中的问题及思考

(5)2003年以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贡献
    ( 一)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
    ( 二)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 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贡献
三、邓小平对经济与金融理论的贡献
四、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
五、邓小平对发展理论的贡献
六、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
七、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贡献
八、邓小平对党的外交思想的理论贡献
九、邓小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他理论贡献
    1.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论
    2. 关于生态建设思想
    3. 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 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问题
    5. 关于创新思想
    6. 关于中共党史学理论

(6)论邓小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把握时代脉搏, 实现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二、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 赋予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以新的内涵
    (一) 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最高原则
    (二) 坚持防御性原则, 在战略上不先打第一枪, 实行后发制人
    (三) 战略上不搞诱敌深入, 坚持坚守防御, 坚持持久胜敌
    (四) 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立足现有条件战胜敌人
三、抓住军队建设的薄弱环节, 统筹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整体发展目标
    (一) 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 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 加速改进武器装备, 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标准
    (三) 实行军队体制的改革, 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又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四) 革命化、正规化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四、辩证审视国防建设, 规划国防建设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一) 整体与局部
    (二)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三) 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
    (四) 继承与创新

(8)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和主要内容研究
    1. 理论贡献
    2. 主要内容
二、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贡献研究
三、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问题的思考研究
四、邓小平的执政观和执政理念研究
    1. 执政观
    2. 执政理念
五、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其他方面的研究
    1. 关于执政风险的研究
    2. 关于执政意识的研究
    3. 关于执政方式的研究
    4. 关于执政为民思想的研究
    5. 关于执政环境的研究
    6. 关于执政思维的研究
六、展开后续研究的建议

(9)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卓越贡献
    1.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作出新概括。
    2. 使党的思想路线有了完整的表述。
    3. 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 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新表述。
二、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深化和发展
三、求真务实为党的思想路线增加新的内涵

(10)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章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思想来源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
    1.2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1.3 毛泽东党建思想
第二章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和历史地位
    2.1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的形成
    2.2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3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
    3.1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目标
    3.2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四章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领导观与执政观
    4.1 领导、执政及其关系
    4.2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领导观
    4.3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执政观
    4.4 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五章 邓小平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和政治建设理论
    5.1 邓小平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
    5.2 邓小平执政党政治建设理论
第六章 邓小平执政党的组织建设理论
    6.1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6.2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6.3 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七章 邓小平执政党的党风建设理论
    7.1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7.2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7.3 邓小平积极探索执政条件下党风建设的新路
第八章 邓小平执政党制度建设理论
    8.1 邓小平执政党制度建设理论的形成
    8.2 正确把握制度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8.3 把制度建设落到实
第九章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9.1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9.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
第十章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10.1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10.2 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
    10.3 党执政要有忧患意识
    10.4 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注释
参考文献

四、邓小平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论文参考文献)

  • [1]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 孙冲亚.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邓小平无产阶级政党领袖观[D]. 余清. 湖南大学, 2019(07)
  • [3]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J]. 邸乘光.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4(04)
  • [4]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研究述评(2003—2013)[J]. 柳建辉,张静. 党的文献, 2014(03)
  • [5]2003年以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研究述评[J]. 柳建辉,张静.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4(03)
  • [6]论邓小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 张云.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01)
  • [7]邓小平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性贡献[A]. 张云. 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 2008
  • [8]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研究述评[J]. 谢嘉梁,胡祖凤,唐美云.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 [9]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J]. 王杰,李树旗.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 [10]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D]. 李和佳. 合肥工业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邓小平对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