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反思性培养

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反思性培养

一、论高职高专教师的反思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殷蕾[1](2019)在《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文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重担的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因此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结果开展了研究。研究通过对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转化学习理论和高职教师培训效果相关的文献分析,结合多次专家意见征询和五所高职院校实地调研,构建了高职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1项。依据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六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能力培训评估开展了实证研究,并通过对两所院校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估结果。结果说明,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效果整体良好,但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单因素评价结果与权重赋值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培训背景得分较高,培训反应的评分总体略低于培训背景,培训收获评分相对较差。研究通过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归纳出高职教师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按重要性进行了排序:高职教师培训内容、高职教师培训方式、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敬业精神、教育部门财政资金投入和政府政策制度。梳理出现阶段高职教师培训存在的深层问题:培训未能切实回应高职教师培养特点和教师实际需求,培训效果评估环节缺失,培训成果在实践中的迁移效果不佳。进而从政策、学校、教师和培训组织层面进行了归因分析。针对高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五项培训优化策略:目标引领策略,把握“双师型”定位;资源整合策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优化策略,基于需求面向转化;评估促进策略,引入全过程评估体系;支持保障策略,规范与激励并举。

秦阳,陈曦,夏立平[2](2018)在《设计及实施治疗性游戏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标探讨设计及实施治疗性游戏在儿科护理专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让29名在儿科病房实习的三年制专科护理实习生进行为期3周的治疗性游戏的设计及实施,采用评判性思维特质评估表评估试验前后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变化,利用反思讨论分析实习生对于治疗性游戏的主观感受。结果设计及实施治疗性游戏对学生整体评判性思维特质没有影响,但封闭性思维特质在试验前后有差异(P<0.05),反思讨论中提炼出思考要有逻辑性、沟通显现重要性和设计要反映需求3个主题。结论儿科护理专科实习生通过设计及实施治疗性游戏,可改善其封闭性思维特质,提升其逻辑思维、沟通能力及满足患儿需求的能力。

董博,迟玉来[3](2018)在《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高职英语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的英语教育有所不同,它在教育的目的上更注重实用性的提升,进而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准备。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师通过对自身的反省与查漏补缺,提升自身基础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在我国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教师自身思想意识水平不够,也来自于学校方面支持不够,只有克服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反思性教学的落实。

韦孜,吴艳秋[4](2018)在《基于微课视角的中职“商务礼仪”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中职"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引入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在微课创作与教学的视角下,从教学目标、前期预期阶段、课中巩固阶段、课后拓展阶段四个方面对中职"商务礼仪"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张东,余冬阳[5](2015)在《职业活动: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的本质回归》文中研究指明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高等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首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目前多个层面的高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如火如荼,但是高职教师的能力提升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教师应该回归并以职业活动为载体,在完成学校教学的同时,通过实施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选择适当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注重学习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多项目多岗位训练、双主体教学反思训练等策略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郭倩[6](2015)在《需求分析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的人们交往更加密切,英语也逐步发展为世界通用语言。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英语教育也开始凸显其重要性,而课程设置又关乎英语专业教育方向中的质量和发展。本研究除了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需求分析理论,更重要的是希望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简称西外大)英语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为其它类似院校本科层次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西外大英语教育学院的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例如文献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学生需求分析的视角来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在问卷调查阶段,笔者首先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了解,主要包括学生的就业目标、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和对各门课程的满意度等;其次分别调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最后调查了学生认为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应该增加的课程有哪些。在访谈阶段,笔者就问卷调查的一些结果和发现的问题跟学生进行了沟通交流,试图为本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但是学生对其总体满意度不高。主要问题有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学时和学分分配不合理;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教育类课程太过于注重理论,缺少实践;通识类课程偏向文科,缺乏理科;实践类课程种类太少,时间太短等。二、基本所有的课程都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少数有助于其未来工作和求职。三、学生在本科期间必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有很多,欠缺和想学习的主要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此,笔者试图提出如下一些建议:一、改进薄弱模块的课程,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详细说就是合理分配学时、学分,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调整和优化教育类课程的重心,加强实践性;通识类课程应该增加理科课程,力图达到文理沟通;增加实践类课程的种类,延长实践时间等。二、扬长避短,特别关注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未来工作和求职的课程。三、夯实学生必学的能力和知识,增强其欠缺的和想学的能力和知识。

宋明江[7](2015)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院校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协调配合方能取得实效。站在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论框架体系的大背景、大视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精髓,对支撑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探索出系统而有效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是指在以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特定目标的高校,具有所教授学科或从事领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应当同时具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或素质)和实践技能示范能力。本研究围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认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五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其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与学历等不同维度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其中,教学认识能力水平最高,其次为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最后为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本研究选择行动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支点,阐释了行动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开放体系和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行动学习理论何以能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依据行动学习理论,结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和特征,在对国内外典型的教学能力结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满足教学活动需求、体现高等教育使命、凸显职业教育特性三个方面,构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作为模型的必要条件,将变量有机植入模型中,使得模型更具科学性、完备性与动态性,体现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应用特点,即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理论寻求的适切性、策略提出的系统性和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在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现状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从有效开展行动学习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前提、关键、根本等四个维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即政策导引策略、专业支持策略、平台打造策略与自我提升策略。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教师个体的事情,也是国家教育制度、社会环境、企业责任担当、学校办学理念与制度体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行动学习理论视角看,要使行动学习实施有成效,同样离不开组织层面的政策规划、培训培养、指导帮扶、过程监控、条件保障和激励评价,同时也离不开教师个体层面的长期实践、科学研究、协作攻关和自我反思等。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等方面探讨和构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要素及参与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从专业建设能力、课程建设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等3项一级指标,专业规划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认识能力等9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新。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试图将企业与行政管理培训中的经典理论——行动学习理论引入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上来,从这个视角探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问题,对行动学习理论本身而言是继承与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而言,是方法论上的超越与创新,即超越了以往仅仅就教育学理论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传统理路。二是研究内容新。本研究在充分吸纳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性地概括和界定,并从行动学习理论的视角尝试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提出了基本发展策略,构建了效果评价体系,以期为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体系奠定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有着丰富的内容。尽管本研究努力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特征、现状、模型、策略以及效果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探讨,但仍有诸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科学性,增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的针对性,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效果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汤蕊冰[8](2015)在《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红河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是全省第四大经济体。红河州作为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浓郁。近年来,红河州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目前已有幼儿园397所,在校学生120673人,专任教师仅3201人[1],平均38名学生配备1名专任教师。红河州急需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但红河州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所培养出的学前教育人才难以适应当前红河州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研究以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完善红河州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对该校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发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的不足,并从学校培养模式、实习模式和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再结合红河州师范类大专院校具体的教育发展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学校提供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优化转型的一些思路,为其它同类学校提供参考与借鉴。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以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调查,从学生角度分析造成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现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所取得的成效,包括实习单位和幼儿家长所反馈的信息,以及办学特色;第四部分从综合角度分析造成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剖析其原因;第五部分综合以上分析,提出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与策略。

杨丽敏[9](2013)在《“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培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首先出台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国培计划”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现状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实效性对“国培计划”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文献法以保定市参与顶岗实习的师范生、高师院校、实习学校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顶岗实习生对“国培计划”认识不足缺乏奉献精神,教学技能生疏知识储备不足及对实习地缺乏实情了解;高师院校岗前培训环节松散、指导教师不力没有建立以提高师范生执教能力为目的的支援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实习学校领导及教师观念陈旧、指导教师责任缺失以及实习环境差等几方面分析了导致“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差的原因。针对实效性差的现状,从师范生、师范院校、实习学校三个视角入手研究分析了提高“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的策略:首先提高师范生对“国培计划”认识,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升自身素质,深入实习学校了解实情端正实习态度;其次提高岗前培训效率精选指导教师,规范教育实习制度,完善实习考评制度;再次转变实习学校观念,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转变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态度,改善实习学校环境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策略。实效性的全面实现是当前“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关键,重视“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实效性更是有利于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品质,提升他们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和工作热忱;加强“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实效性更是有利于高师院校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与合作,架起农村教师与师范生双向培养桥梁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主旨——“雪中送炭”和种子的作用。

杨艳萍[10](2013)在《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加强。比如,笔者所在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就业调查比较权威的麦可思公司合作四年,完成了一系列报告,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中,“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是“各专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之一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诊断出:在“主要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中,“积极学习”重要度最高,但满意度不高2。如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重点需要关注的内容之一。然而,高职学生作为独特的学习个体,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较多,例如,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学生的自律性、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等,教师的专业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环境的构建等,唯有将这些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利用、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各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重高职教育环境的整体性、动态性,而教育生态学理论恰是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教育问题,注重教育的全面联系,它突出了教育的整体价值,它强调了教育发展的动态过程,最终追求的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至今为止,教育生态学理论在研究高职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且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基于以上分析,为了系统地、动态地研究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分析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其所处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案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其中的一些方案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说明了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的问题,指明了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方法,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综述,简介了本文的研究步骤。第二部分:现状调研。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及其存在问题。第三部分:提出解决方案。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分析了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找到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症结所在,分析解决之道,提出了培养方案。第四部分:实践研究。对个别方案(例如,生态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培养模式、生态实训中的系统化培训模式等)进行了实践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第五部分:总结和反思。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反思,并对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后续研究提出了期望。

二、论高职高专教师的反思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职高专教师的反思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框架
        1.4.1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1.5.1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
        1.5.2 高职院校教师与双师素质
        1.5.3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
        1.5.4 培训效果评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继续教育理论
        2.1.2 转化学习理论
        2.1.3 教育评估理论
        2.1.4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
        2.2.2 高职教师培训的相关研究
        2.2.3 教师培训评估的相关研究
        2.2.4 培训评估模型的相关研究
        2.2.5 转化学习的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构建
    3.1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通过文献研究提取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
        3.2.1 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及研究文献分析
        3.2.2 转化学习因素分析
        3.2.3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要素分析
    3.3 通过专家调查法修正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
        3.3.1 第一次专家调查问卷分析
        3.3.2 第二次专家调查问卷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1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问卷编制及预试
        4.1.1 问卷编制的依据
        4.1.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2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探索性因子分析
        4.2.1 问卷量表效度检验
        4.2.2 因子提取及命名
        4.2.3 问卷量表信度检验
    4.3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权重赋值
        4.3.1 划分层次评价结构
        4.3.2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4.3.3 各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4.3.4 整体权重赋值
    4.4 本章小结
5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的实证评价
    5.1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评价
        5.1.1 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原理
        5.1.2 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
        5.1.3 实证评价的过程
        5.1.4 实证评价结果分析
    5.2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案例验证
        5.2.1 研究的设计与准备
        5.2.2 案例一: 北京高职学院A教师培训案例
        5.2.3 案例二: 北京高职学院B教师培训案例
    5.3 本章小结
6 高职教师培训影响因素、问题及策略
    6.1 高职教师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6.1.1 研究假设
        6.1.2 回归模型构建
    6.2 高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6.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2.2 问题归因分析
    6.3 优化高职教师培训效果的策略
        6.3.1 目标引领策略:把握“双师型”定位
        6.3.2 资源整合策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6.3.3 过程优化策略:基于需求面向转化
        6.3.4 评估促进策略:引入全过程评估体系
        6.3.5 支持保障策略:规范与激励并举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
    7.1 研究创新点
    7.2 研究结论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职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估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1
附录B 高职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估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2
附录C 高职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估预测试问卷
附录D 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
附录E 高职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估正式问卷
附录F 六所高职院校调研对象的统计学指标
附录G 案例分析项目的基本情况
附录H 培训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I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J 学生反向评价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设计及实施治疗性游戏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设计及实施治疗性游戏
        1.2.2 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试验前后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比较
    2.2 反思讨论中呈现的主题
        2.2.1 思考要有逻辑性
        2.2.2 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
        2.2.3 设计要反映需求
3 讨论
    3.1 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封闭性思维特质
    3.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3.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4 有助于提高学生满足患儿需求的能力
4 小结

(3)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及教学现状
    2.1 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含义
    2.2 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
    2.3 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
3 具体落实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措施
    3.1 推动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3.2 推动教学课程创新, 重视全员参与
    3.3 学校方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为反思性教学提供基础支撑
4 结束语

(4)基于微课视角的中职“商务礼仪”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微课概念
二、基于微课视角的中职“商务礼仪”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二) 前期预习阶段
    (三) 课中巩固阶段
    (四) 课后拓展阶段
三、结语

(5)职业活动: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的本质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现状及特点
二、回归职业活动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以职业活动为实践能力提升的载体
    (二)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三)选择适当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 脱产挂职锻炼。
        2. 参与生产过程(基于生产项目)。
        3. 工教交替。
        4. 产品研发。
    (四)注重学习和教学策略的运用
    (五)多项目多岗位训练
    (六)双主体教学反思训练
三、回归职业活动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注意事项
    (一)创新师资管理完善评价制度
    (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三)关注新技术新水平

(6)需求分析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需求分析
        2.1.2 英语专业教育方向
        2.1.3 课程设置
    2.2 需求分析相关研究
    2.3 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相关研究
        2.3.1 有关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的研究
        2.3.2 有关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2.3.3 有关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调整和对策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及选取方法
        3.2.2 选取西安外国语大学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理由
        3.2.3 选取英语教育学院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3.2.4 选取大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分析法
        3.3.2 问卷法
        3.3.3 访谈法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西外大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现状
    4.2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
        4.2.1 学生对英语技能课程的满意度
        4.2.2 学生对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需求
    4.3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
        4.3.1 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满意度
        4.3.2 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需求
    4.4 教育类课程
        4.4.1 学生对教育类课程的满意度
        4.4.2 学生对于教育类课程的学习需求
    4.5 通识类课程
        4.5.1 学生对通识类课程的满意度
        4.5.2 学生对于通识类课程的学习需求
    4.6 实践类课程
        4.6.1 学生对实践类课程的满意度
        4.6.2 学生对于实践类课程的学习需求
    4.7 目标需求
        4.7.1 学生关于能力的目标需求
        4.7.2 学生关于知识的目标需求
    4.8 学生认为应该增加的课程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1.1 本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但是学生对其总体满意度不高
        5.1.2 基本所有的课程都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少数有助于其未来工作和求职
        5.1.3 学生在本科期间必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有很多,欠缺和想学习的主要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5.2 建议
        5.2.1 改进薄弱模块的课程,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5.2.2 扬长避短,特别关注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未来工作和求职的课
        5.2.3 夯实学生必学的能力和知识,增强其欠缺的和想学的能力和知识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研究局限
        6.2.1 研究对象稍显不足
        6.2.2 分析方式有些简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需求分析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本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访谈内容
    附录四: 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7)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内容、重难点及创新
第一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表征
    一、高职院校的性质
        (一) 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
        (二) 高职院校的内涵与属性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一) 教学能力的内涵
        (二) “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特征
        (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性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性
        (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性
第二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问卷的信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状况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分析
    三、调研结论与思考
        (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存在显着的差异
        (三) 访谈中收集到的师生建议
第三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支点——行动学习理论
    一、行动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
        (一) 行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 行动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理论支点选择的适切性分析
        (一) 行动学习理论是开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支点选择
    三、行动学习理论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理论支点
        (一) 行动学习理论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价值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进行行动学习何以成为可能
第四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
    一、国内外典型的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分析与借鉴
        (一) 国内典型的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分析
        (二) 国外典型的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分析
        (三) 国内外典型教学能力结构模型辨析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要素
        (一) 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要素分析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要素分析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基本结构模型建构
第五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制度导引策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
        (一) 优化经费投入制度
        (二) 改革教师编制制度
        (三) 完善进人用人制度
        (四) 改进培养培训制度
        (五) 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二、专业支持策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前提
        (一) 推进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二) 优化职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三) 发挥校长教学领导作用
        (四) 彰显教师发展中心功能
    三、平台打造策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
        (一) 凝练“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二) 提供充足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三) 实施专门的素质提升项目
        (四) 以专家型教师为目标导向
    四、自我提升策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根本
        (一) 以任务驱动加强自身实践
        (二) 以项目研究提升理论素养
        (三) 以协商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四) 以勤于反思形成个性化教学能力
第六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效果评价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效果评价的内容
        (一) 专业建设能力:专家型“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重要评价指标
        (二) 课程建设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
        (三)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核心教学能力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效果评价的标准
        (一) 评价标准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 评价标准设计的基本框架
        (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效果评价标准说明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效果评价的方式
        (一) 师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二) 资料查阅与现场考察相结合
        (三) 走访调查与实效检测相结合
        (四)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社会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难以适应新的人才需求
        (三)红河州幼儿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四、概念界定
        (一)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专业
        (三)教学实践
        (四)教学实践能力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调查结果及其讨论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的总体状况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调查
        (一)学生实习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对实习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
        (二)幼儿家长对实习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
        (三)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
        (四)实习生对教学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调查结果的综合评价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基本得到认同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三)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成效和特色
    一、主要成效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实力明显增强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社会评价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满意度较高
    二、主要特色
        (一)保持中师传统,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二)强化技能训练,增强角色意识
        (三)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办学特色
第四章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认知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二)教学设计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三)教学操作能力培养依然不足
        (四)教学调控能力培养仍需提高
        (五)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亟需增强
    二、原因分析
        (一)“工学结合”乏力
        (二)实习目标不明确
        (三)专科教育缺乏特色
        (四)实习园所配合度不高
第五章 加强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以学生教学实践为基石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需定教,优化教学实践培养模式
        (一)以需定教,完善培养计划
        (二)加强与幼儿园、托儿所沟通,细化实习管理
        (三)配备实习导师,强化实践指导
        (四)增加保育课,完善课程设置
    三、以需定学,加强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一)加强角色认知
        (二)强化自我培养
        (三)勤于反思总结
        (四)培养学习习惯
    四、理论结合实际,构建教学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附录二:幼儿园实习教师公开课评价表
    附录三:幼儿园幼儿家长对实习教师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四: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9)“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2章 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理论
    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3 社会学习理论
第3章 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调查实施
        3.1.1 调查的方式和对象
        3.1.2 调查的目的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4 访谈设计
    3.2 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的现状调查分析
        3.2.1 师范生自身原因因素
        3.2.2 师范院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影响因素
        3.2.3 实习学校观念落后因素
第4章 完善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对策
    4.1 提升师范生自身素质
    4.2 加强师范院校重视
    4.3 切实改变实习学校陈旧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提出问题
        一、 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主题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研
    第一节 调查思路
    第二节 调查设计
        一、 调研问卷的设计
        二、 访谈提纲
    第三节 调查总结
        一、 调研问卷的数据采集及分析
        二、 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
    第一节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分析问题
        一、 重视高职教育的生态性
        二、 调整失衡的教育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课堂中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
        一、 生态课堂的结构
        二、 影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素
    第三节 校园生态系统的特点分析
        一、 校园生态系统结构
        二、 校园生态系统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 生态实训中的自主学习分析
        一、 生态实训的结构与特征
        二、 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生态实训要素
    第五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案
        一、 生态课堂中采取的方案
        二、 校园生态系统中设计的方案
        三、 生态实训中需要实施的方案
        四、 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方案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课堂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
        一、 课堂方案的设计
        二、 课堂方案的实验数据及分析
        三、 效果分析及反思
    第二节 实训环节的实证研究
        一、 实训基地选择
        二、 生态实训方案的实践
        三、 效果分析及反思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本文不足
    第三节 今后研究方向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高职高专教师的反思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D]. 殷蕾.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2]设计及实施治疗性游戏在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秦阳,陈曦,夏立平. 中华护理教育, 2018(10)
  • [3]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J]. 董博,迟玉来. 中外企业家, 2018(27)
  • [4]基于微课视角的中职“商务礼仪”课程翻转课堂教学[J]. 韦孜,吴艳秋.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0)
  • [5]职业活动: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的本质回归[J]. 张东,余冬阳. 职教论坛, 2015(17)
  • [6]需求分析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 郭倩.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5(12)
  • [7]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视角[D]. 宋明江. 西南大学, 2015(11)
  • [8]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 汤蕊冰.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1)
  • [9]“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D]. 杨丽敏. 河北大学, 2013(11)
  • [10]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 杨艳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反思性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