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管理的关系

浅谈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管理的关系

一、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管理关系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达[1](2021)在《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来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与进步。党和国家领导人连续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弘扬志愿精神。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发展中具有导向引领作用。志愿精神是志愿者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凝聚,体现了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引领着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志愿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培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志愿服务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晚,方兴未艾。志愿精神来源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志愿精神的现实基础,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思想升华。人们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形成了高尚的志愿精神。志愿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墨家、道家、佛家思想中都蕴含着志愿精神,这也是志愿精神能够在中国生成和弘扬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理论也为志愿精神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西方文化中,也蕴含着志愿精神。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精神、西方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公益思想、近代资产阶级的利他思想以及西方现当代思想家的公益理念,都体现着志愿精神。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发展,志愿精神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精神的重要内涵。志愿精神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导向、凝聚、激励、调节、人文教育等功能。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所展现的志愿精神不仅具有志愿精神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进步性、示范性、时代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因此,对当代大学进行志愿精神培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志愿精神的形成体现了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实践基础上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志愿精神是人们在主观向善愿望的感召下,在遵循一定的原则规范的前提下,长期从事慈善的志愿服务行为,不断升华个人思想品德,最终形成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它的形成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氛围是影响志愿精神形成的社会客观因素,主体的自由意志和精神境界是影响志愿精神形成的主观因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外因要想通过内因起作用,必须借助于实践。志愿精神是在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积淀下来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性生产,若要将二者沟通起来,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志愿服务活动是依托生命实践的,它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但最终需要在实践中达成一致。志愿精神是人对待生命世界的一种态度,虽然从表面来看,它是人主观上的道德体认,但如若没有志愿活动的实践,也就没有生命世界的精神性生产。因此,志愿服务实践就是志愿精神主观与客观因素统一的基础。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对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服务类型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参与大型活动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多。但通过梳理总结调查问卷结果和访谈资料,发现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水平还不够高,志愿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深,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机制也不够完善。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客观因素。首先,部分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内涵认识不足、参与志愿服务动机比较功利,对志愿精神的认知滞后于实践,在践行志愿精神时服务水平也不高,这是阻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主观因素。其次,在家庭中,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孩子的溺爱养成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少家庭志愿精神的传承。再次,在学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志愿精神相关内容,教育工作者本身对志愿精神不够了解,高校开展志愿服务的各项机制不健全。最后,在社会上,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对公益精神的冲击,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资金短缺,社会传统公德的缺失,这些是阻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客观因素。只有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效果的主客观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路径主要是高校的教育引导,家庭、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以及学生的自我培育。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高校应当发挥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各项机制,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提供充足的保障。大学生作为践行志愿精神的主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应当强化大学生志愿精神的自我培育,从知、情、信、意、行五方面着手,真正将志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确保我国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志愿服务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着力点。认识源于实践。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中。通过抗击疫情、服务大型活动等大型事件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支教、社区服务等对社会的贡献中培育大学生的奉献精神,通过关爱、帮助服务对象培育大学生的友爱互助精神,通过克服志愿服务中的艰难险阻培育大学生的坚强勇敢品质。大学生只有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与认识,才能形成真正的志愿精神。

陈凯东[2](2021)在《新时期共青团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竞争力的提升、凝聚力的增强具有极大的裨益。为更好地推进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文章着眼于新时期共青团的职责定位,从多个角度出发,积极探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旨在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文明模式。

邱铁鑫[3](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许青[4](2019)在《包头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当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的搬迁安置工作基本完成、棚改社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时,随着棚改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棚改居民已不再满足于解决居住等物质问题,其对社区的居住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如何在棚改社区物质建设的同时迫切加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让棚改社区居民“住得稳、住得下、住得好”,建设有活力、更和谐、可持续的棚改社区,这是进一步推进棚改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界定了社区和棚改社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等核心概念,依据精神文明的相关理论,提出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等内容。其次,运用公开统计资料和数据以及社会调查资料,从上述几个方面总结了包头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成效。再次,分析当前包头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的主要成因。最后,提出提升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实现路径及建议。第一,从包头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实践成效看:在社区党建上,基层党组织和制度建设不断创新,表现为通过基层党组织管理创新提升党建合力、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将党建学习教育活动和居民需求充分结合;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上,管理体系与服务内容得到优化,表现为探索“两委一站”多元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改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质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在社区文化上,社区文化体系和项目建设不断推进,表现为加强对棚改社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快社区文化体系建设和资源管理、以文化项目带动塑造棚改社区文化品牌;在社区教育上,再就业服务和教育培训逐步丰富,表现为加大居民再就业的社区宣传与技能培训力度、充分挖掘社区公益服务岗位和提供创业服务、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定向式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环境上,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得到极大改善,表现为棚改社区软硬件环境建设和设施基本到位、棚改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正抓紧规划建设、居民对棚改社区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第二,包头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社区服务内容还未能满足居民需求、居民社区文化融入存在排斥与障碍、社区居民教育就业措施实施效果不理想、社区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还有待加强。其主要成因是:从制度成因看,社区管理的制度和资源投入体系还需强化;从主体成因看,居民对社区环境不适应性导致文化认同障碍;从环境成因看,居民就业教育服务的内外部保障力度不够;从需求成因看: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需求考虑还不充分。第三,提出提升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实现路径。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样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和居民社区文化融入,三是加强居民道德素质教育和社区再就业教育,四是加快棚改社区相关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五是推动落实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黄洪波[5](2018)在《新时期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文中提出目前,公立医院已处在改革攻坚阶段,针对分级诊疗、取消药品提成、医保总额支付等新的局面,医院怎样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提高职工素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发挥出医务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医院变革发展,是当前医院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阐述了新时期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常见的问题,以及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殷克[6](2017)在《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文明办不断加强对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的管理力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遇到瓶颈和突出问题的背景下,结合管理学有关理论分析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历程,揭示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适用性较强的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政策措施和管理测评体系建议。本文以管理学有关理论为指导,应用管理“五要素”等古典管理理论对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经验的梳理,以及对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主要做法、成效的分析,指出了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即没有本系统的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要求存在漏洞、缺乏具体测评指标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等4方面,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从4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第一方面,从提升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水平的具体途径提出建议:一是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做到管理有责;二是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做到管理有方;三是应用测评指标体系,做到管理有据。第二方面,从建立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的机制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加速文明单位创建创新;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三是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力度。第三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管理测评体’系建议。第四方面,提出了培养卫生计生系统管理的专门人才政策建议。本文研究成果,期望能为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操作层面的支持,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贡献力量。

左妮红[7](2017)在《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党中央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有机体发展理论的启导下,借鉴吸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展观由片面趋向整体的经验教训,在继承党的前三代领导集体推进整体性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建构了以中国梦为归宿、以“五位一体”+党的建设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来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南的整体性发展理论体系。但是在当前这个经济发展最快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发展关键期,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如道德失范、权力腐化、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区域差别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表征为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我们将之归结为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的协调发展困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绿色发展困境以及经济增长与发展成果共享不协调的共享发展困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境与难题产生呢?这些表征为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特点的发展困境和难题,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并且也不乏有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但本文认为上述发展困境和难题是发展中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导向的结果。认真审视发展困境的种种表象,不难发现,其根源就在于物化进入了人的头脑和主观意识中,形成了人的物本价值观。片面非均衡发展、导致黑色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非包容发展、不公平发展以及缺德缺钙发展都是物本价值观的产物。人的物化虽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因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所以也必然会产生人的物化,形成物本价值观。只要物本价值观还在发挥导向作用,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困境就很难解决,并会产生一系列摧毁发展成果的严重后果。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是最深沉的文化力量。因此,本文认为导致发展困境和难题的物本价值观根源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根源,发展困境其实是价值观危机和文化危机。本文认为,文化的问题只能用文化的力量来解决。文化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文化力量,而文化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正是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文化—人—发展,即发展要依靠人、人是推动整体性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人需要依赖文化的影响和培育这样一个基本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尝试着去探究文化何以引领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何以引领当代中国的整体性发展、如何引领整体性发展。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培育这样的文化引领力,从而破解当前发展困境,引领当代中国沿着整体性发展的道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成就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梦。这便是本文的出发点及归宿。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当代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理论借鉴的基础上界定了具有引领力作用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即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和根基、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文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实现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使命。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引领力作用的当代文化所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先进性特质,即:当代中国文化是有根基命脉的、有精神底蕴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有核心价值和发展价值内核引领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基石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注重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追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致力于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致力于激发人的创造创新性的先进文化。在上述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影响要素和作用方式,并据此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力的培育四个方面的策略即:扩大文化引领力培育的理论供给、增强文化引领力培育的制度供给、增加文化引领力培育的传媒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改进文化引领力培育的教育教化供给。本文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对文化与整体性发展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主要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践履进行了探寻;第三章主要分析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第四章主要界定了作为引领整体性发展价值力量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先进性特质;第五章主要阐述当代推动整体性发展的中国文化引领力之培育策略。

钟如萍[8](2017)在《浅谈新形势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创新》文中认为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在此同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也逐渐增多,这无一不在考验着人们的道德修养。新时期,道德因素在医院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而且有利于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更有利于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不显着的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创新的思路。

张志刚[9](2017)在《医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院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下得到了茁壮成长,与医院的综合实力密不可分,良好的医院文化有效推动着医院的健康发展。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树立形象、培养精神、陶冶员工情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医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力发展医院文化过程中也促进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推进。本文主要论述了医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希望对医院实现持续性发展有所帮助。

王海燕[10](2016)在《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医改已进入到关键期,做好新形势下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即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任务。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准确分析医务人员思想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不断丰富建设内涵,提升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营造利于医院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凝聚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神圣职责。

二、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管理关系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管理关系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志愿精神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一)志愿服务的涵义与特征
        (二)当代中国志愿服务事业方兴未艾
        (三)当代中国志愿服务与社会道德建设
    二、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的关系
        (一)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现实基础
        (二)志愿精神:志愿服务的思想升华
    三、志愿精神的思想来源
        (一)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
        (三)西方公益思想的借鉴
    四、志愿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一)志愿精神的内涵
        (二)志愿精神的特征
    五、志愿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志愿精神的导向功能
        (二)志愿精神的凝聚功能
        (三)志愿精神的激励功能
        (四)志愿精神的调节功能
        (五)志愿精神的人文教育功能
    六、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特征及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特征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 志愿精神的形成机理
    一、志愿精神形成的客观与主观因素
        (一)志愿精神形成的客观因素
        (二)志愿精神形成的主观因素
        (三)实践:志愿精神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基础
    二、志愿精神的形成过程
        (一)从志愿服务认知到志愿服务行为
        (二)从志愿服务行为到志愿服务行为习惯
        (三)从志愿服务行为习惯升华为志愿精神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调查对象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取得的成效
        (一)践行志愿精神的队伍不断壮大
        (二)当代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
        (三)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大型事件中得以体现
        (五)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逐渐受到重视
    三、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整体志愿精神水平不够高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够深
        (三)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氛围不够浓厚
        (四)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机制不够完善
    四、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二)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外部因素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高校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主渠道作用
        (一)提高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
        (二)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机制
        (三)营造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
    二、家庭、政府、社会应积极支持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
        (一)家庭应充分发挥支持引导作用
        (二)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保障功能
        (三)社会应充分发挥平台功能
    三、当代大学生注重志愿精神的自我培育与养成
        (一)当代大学生主动加强对志愿精神理论的学习
        (二)当代大学生主动增强对志愿精神的情感认同
        (三)当代大学生坚定践行志愿精神的意志
        (四)当代大学生主动践行志愿精神
第五章 志愿服务实践——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着力点
    一、在大型事件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抗击疫情,培养家国情怀与民族担当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大型活动,培养爱国精神与责任意识
    二、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培育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支教服务,奉献青春与生命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奉献知识与汗水
    三、在对志愿服务对象的关爱中培育大学生的友爱互助精神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关爱服务对象,培育友爱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帮助服务对象,培育互助精神
    四、在志愿服务的艰难险阻中培育大学生的坚强勇敢品质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克服困难,培育坚强的品质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克服危险,培育勇敢的品质
结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现状的访谈问题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新时期共青团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二、共青团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共青团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二)共青团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创新作用
三、新时期共青团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三)打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体系

(3)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4)包头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理论依据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2 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解析
    2.1 社区和棚改社区
        2.1.1 社区
        2.1.2 棚改社区
    2.2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
    2.3 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3.1 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和意义
        2.3.2 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和内容
3 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实践成效
    3.1 北梁棚改社区建设的概况
        3.1.1 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概况
        3.1.2 包头北梁棚改社区基本情况
    3.2 社区党建:基层党组织和制度建设不断创新
        3.2.1 通过基层党组织管理创新提升党建合力
        3.2.2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党建工作方式
        3.2.3 将党建学习教育活动和居民需求充分结合
    3.3 社区管理与服务:管理体系与服务内容不断优化
        3.3.1 探索“两委一站”多元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3.3.2 改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质量
        3.3.3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丰富社区服务内容
    3.4 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体系和项目建设不断推进
        3.4.1 加强对棚改社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4.2 加快社区文化体系建设和资源管理
        3.4.3 以文化项目带动塑造棚改社区文化品牌
    3.5 社区教育:再就业服务和教育培训逐步丰富
        3.5.1 加大居民再就业的社区宣传与技能培训力度
        3.5.2 充分挖掘社区公益服务岗位和提供创业服务
        3.5.3 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定向式社区教育活动
    3.6 社区环境: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得到极大改善
        3.6.1 棚改社区软硬件环境建设和设施基本到位
        3.6.2 棚改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正抓紧规划建设
        3.6.3 居民对棚改社区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
4 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4.1 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社区服务内容还未能满足居民需求
        4.1.2 居民社区文化融入存在排斥与障碍
        4.1.3 社区居民教育就业措施实施效果不理想
        4.1.4 社区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还有待加强
    4.2 主要成因剖析
        4.2.1 制度成因:社区管理的制度和资源投入体系还需强化
        4.2.2 主体成因:居民对社区环境不适应性导致文化认同障碍
        4.2.3 环境成因:居民就业教育服务的内外部保障力度不够
        4.2.4 需求成因: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需求考虑还不充分
5 提升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实现路径
    5.1 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样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5.1.1 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机制
        5.1.2 丰富棚改社区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5.1.3 推进棚改社区居民参与式治理
    5.2 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和居民社区文化融入
        5.2.1 以社区文化建设带动邻里关系重构
        5.2.2 培育社区文化品牌和睦邻的社区文化
    5.3 加强居民道德素质教育和社区再就业教育
        5.3.1 加强居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5.3.2 完善社区居民再就业教育和托底安置机制
    5.4 加快棚改社区相关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5.4.1 在掌握居民需求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
        5.4.2 有针对性提供相应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
    5.5 推动落实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5.5.1 加快推动相关资源和组织建设
        5.5.2 导入和建立棚改社区支持系统
        5.5.3 引入棚改社区志愿者服务资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问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新时期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院经营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二、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三、新时期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探索
    (一) 制定科学的思想教育体制。
    (二) 优化医院经营过程的制度文化构建。
    (三) 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
    (四) 加强考核和监督。
    (五) 改善医疗条件。
四、结语

(6)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
        1.2.2 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研究
        1.2.3 总结评述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文明单位
        2.1.2 文明单位管理
        2.1.3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历程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行政管理理论
        2.2.2 激励理论
        2.2.3 管理“五要素”理论
        2.2.4 新公共管理有关理论
第三章 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现状
    3.1 全国文明单位行政管理政策
    3.2 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经验
        3.2.1 建立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责任
        3.2.2 围绕群众需求,探索管理载体
        3.2.3 紧密结合实际,创新管理方式
    3.3 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成效
        3.3.1 落实管理政策
        3.3.2 成效和启示
第四章 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没有本系统的管理办法
        4.1.2 落实管理要求存在漏洞
        4.1.3 缺乏具体测评指标体系
        4.1.4 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
    4.2 原因分析
        4.2.1 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4.2.2 制度建设跟不上
        4.2.3 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4.2.4 缺乏专门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五章 完善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的对策
    5.1 提升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水平
        5.1.1 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做到管理有责
        5.1.2 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做到管理有方
        5.1.3 应用测评指标体系,做到管理有据
    5.2 建立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机制
        5.2.1 创新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5.2.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5.2.3 加大管理经费投入力度
    5.3 构建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
        5.3.1 建立测评体系的基本原则
        5.3.2 普遍性指标建议
        5.3.3 特殊性指标建议
        5.3.4 测评体系建议
    5.4 培养卫生计生系统管理的专门人才
        5.4.1 完善管理人才队伍
        5.4.2 发挥兼职人员作用
        5.4.3 提升管理工作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关于整体性发展的研究概况
        (二) 关于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发展困境及根源的研究
        (三) 关于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 这是一个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引领发展的时代
        (二) 增强以文化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阐释力、解决力、引领力的需要
        (三)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困境,以文化引领中国发展新实践的需要
    四、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六、重点与难点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与整体性发展
    一、文化的范畴观察
        (一) 文化概念的多维性
        (二) 文化概念的词源演进
        (三) 文化概念的内涵演进
        (四) 发展观视野下的文化概念
        (五) 本文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二、整体性发展的范畴观察
        (一) 整体性发展: 发展过程各要素的全面齐整发展
        (二) 整体性发展: 发展过程各要素的关联协调均衡发展
        (三) 整体性发展: 代际间或不同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整体性发展: 人本发展和包容性发展
第二章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
    一、从物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展观由片面趋向整体的启示
        (一) 传统发展观: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二) 新发展观: 发展是人本—整体—综合—内生的发展
        (三)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是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启导
        (一) 社会有机体是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 社会有机体是自然环境和人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三)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
        (四)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发展
        (五)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内外联动的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有机体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接力探索
        (一) 坚持改革开放,追求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现代化发展
        (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发展
    四、以习近平为核心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科学建构
        (一)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新归宿: 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梦
        (二)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新布局: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建
        (三)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新战略: 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来推进
        (四)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价值引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
        (五)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南: 以五大新发展理念来导引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
    一、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 协调发展困境: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之难题未完全冲破
        (二) 绿色发展困境: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之挑战依然严峻
        (三) 共享发展困境: 经济增长与发展成果共享不协调之难题还待破解
    二、当代中国非整体性发展困境之价值根源
        (一)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片面非均衡发展
        (二)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黑色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
        (三)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非包容发展、不公平发展
        (四)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缺德缺钙发展
第四章 当代中国文化: 引领整体性发展的价值力量
    一、文化引领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 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文化挑战
        (二) 当代中国发展关键期的文化吁求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担任
    二、文化引领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
        (二) 列宁文化理论
        (三) 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接力探索
        (四)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新探索
    三、文化引领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借鉴
        (一) 约瑟夫·奈: 价值观——软实力的首要根本资源
        (二) 弗朗索瓦·佩鲁: 社会发展的根本就在于文化价值的进步
        (三)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四) 德尼·古莱: 发展是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发展
        (五) 保罗·谢弗: 文化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钥匙和灯塔
        (六)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异化和物化的文化批判
    四、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界定
        (一) 中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和根基
        (二) 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指导思想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四) 实现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使命
    五、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特质
        (一) 当代中国文化是有根基命脉的、有精神底蕴的先进文化
        (二) 当代中国文化是有基本价值和发展价值内核引领的先进文化
        (三) 当代中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基石的先进文化
        (四) 当代中国文化是注重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五) 当代中国文化是追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
        (六) 当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致力于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进文化
        (七) 当代中国文化是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先进文化
        (八) 当代中国文化是致力于激发人的创造创新性的先进文化
第五章 当代中国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当代中国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要素分析
        (一) 人是推动整体性发展“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
        (二) 文化通过能动的人实现对整体性发展的引领
        (三) 价值观是文化引领力整体性发展的内核力
    二、当代中国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作用方式
        (一) 通过文化无意识的途径,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导向力和精神动力
        (二) 通过把价值观和发展理念融入制度和发展决策中,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规范力
        (三) 通过教育实践对主体实施有意识的影响,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教化力
        (四) 通过传媒和精神文化产品,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熏陶力
    三、当代中国文化对整体性发展的引领力之培育路径
        (一) 扩大文化引领力培育的理论供给
        (二) 增强文化引领力培育的制度供给
        (三) 增加文化引领力培育的传媒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四) 改进文化引领力培育的教育教化供给
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浅谈新形势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红包现象的产生与危害
     (二) 政出多门
     (三) 医患纠纷与精神文明缺失
二、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不显着的原因剖析
三、新形势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创新的思路
     (一) 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二) 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
     (三) 加强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 建设全方位的运行机制
四、小结

(9)医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院文化和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同之处
二、树立医院形象, 是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三、医院物质文化是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
四、制度文化支持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五、医院的行为文化指导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10)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意义
3 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医院精神文明建设
    3.1 医院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有医院精神
    3.2 领导带头,确保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3.3 坚持廉政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加强对新员工上岗前的职业精神培训
    3.5 强调道德精神,培养医者仁爱之心
    3.6 进行院容院貌整治,创造清新舒适的医疗环境

四、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管理关系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 赵晓达.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时期共青团在公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 陈凯东. 时代报告, 2021(02)
  • [3]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4]包头北梁棚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 许青.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5]新时期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黄洪波. 办公室业务, 2018(21)
  • [6]卫生计生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管理研究[D]. 殷克.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7]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D]. 左妮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6)
  • [8]浅谈新形势下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创新[J]. 钟如萍. 科学中国人, 2017(15)
  • [9]医院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探析[J]. 张志刚.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5)
  • [10]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J]. 王海燕.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标签:;  ;  ;  ;  ;  

浅谈精神文明建设与医院管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