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戊四醇脱醛工艺的改进

季戊四醇脱醛工艺的改进

一、季戊四醇脱醛工艺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肖铭[1](2020)在《季戊四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文中指出概述了我国季戊四醇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季戊四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陈宇[2](2019)在《缩醛法制备季戊四醇副产甲酸盐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季戊四醇作为一种精细化工中间体,在醇酸树脂涂料、高级航空润滑油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前景良好。目前,工业上以甲醛、乙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基于Alder反应和Cannizzaro反应的缩醛法是生产季戊四醇的主要方法。分别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碱源的“钠法”和“钙法”工艺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然而这两种方法的副产物附加值低,市场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以氢氧化钾为碱源的缩醛工艺在生产季戊四醇的同时可以副产甲酸钾。甲酸钾是一种优质石油钻井液及完井液,近年来,由于我国开始着重海上油田的开发,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而关于“钾法”尚未见到实际应用报到。为进一步开拓季戊四醇生产的新工艺,研究不同碱源条件下缩醛反应规律,本论文研究开展了如下研究:(1)按照“钠法”的适宜工艺条件及相关文献报道的“钾法”过程,使用氢氧化钾作为碱性催化剂,通过一步缩醛法制备季戊四醇。多次实验结果始终却无法得到季戊四醇和甲酸钾产品,母液在浓缩后成为透明粘稠的液体,表明“钠法”工艺不能直接用于“钾法”工艺,已知适宜条件难以得到季戊四醇产品。对上述反应各个阶段的物料采用红外分析和色谱分析,确认在母液中存在季戊四醇和甲酸钾,但母液仍存在较多的副产物和高聚物。说明“钾法”反应过程中反应的规律与“钠法”相似但不相同,在原有工艺条件下容易出现较多副反应和醛类自身聚合反应。(2)进一步开发了两步变温“钾法”生产季戊四醇副产甲酸钾的工艺,即分别控制Alder反应和Cannizzaro反应的反应温度,使得整个反应历程有序可控,从而有效的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和醛类自身聚合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对“钾法”的摩尔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浓度、蒸馏比、结晶方式这几个关键工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钾法”适宜工艺条件:投料摩尔比n(CH2O):n(CH3CHO):n(KO H)=4:1:1.15,甲醛浓度34%,乙醛浓度99%,氢氧化钾浓度16%,使用两步控温方式,投料温度20℃,投料时间1 h,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 h,经减压蒸馏,第一次馏出70%液体后骤冷结晶,可获得季戊四醇固体,剩余滤液经二次蒸馏至完全蒸发可获得季戊四醇与甲酸钾混合物。在该条件下,“钾法”能稳定获得季戊四醇固体,实验重复性高,使用GB/T 7815-2008分析样品,第一次过滤的得到的固体样本中季戊四醇质量分数为76.54%,计算后的收率为46.67%,滤液蒸干所得混合物中,季戊四醇平均质量分数为40.83%,甲酸钾平均质量分数为57.53%。使用IR、XRD、TG及GC对所得季戊四醇样本进行检测,样本特征峰与纯物质标准特征峰相吻合,确认其中主要的杂质为甲酸钾,并无其它杂质。(3)通过实验数据,从反应机理层面解释了“钾法”和“钠法”出现不同适宜条件的原因,并对季戊四醇和甲酸钾的分离,进一步提高二者的收率和纯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肖铭[3](2017)在《我国季戊四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文中认为概述了我国季戊四醇的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季戊四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潘小虎,李乃祥,庞道双,樊云婷[4](2015)在《发泡PET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提高熔体强度的方法,主要有固相缩聚、长链支化等,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国内外在发泡理论、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对PET发泡前景进行了展望。

胡晓仙[5](2014)在《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古建筑表面防火涂层材料为保持木结构的原来面貌,必须具有透明性、阻燃性、抗龟裂性。目前透明防火涂料主要用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和磷酸酯/磷酸盐复配来制备。该类体系防火性能佳,但由于交联密度大,体系的柔韧性、抗龟裂性差。本论文设计合成含柔性链段的含磷聚合物,以及硅烷改性的含磷聚合物。与氨基树脂复配得到透明膨胀防火涂层。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的结构对涂层阻燃性、柔韧性、抗龟裂性的影响,为高性能透明防火涂层材料的研制提供新思路。本文首先将不同链长的PEG引入到含磷聚合物中,再与甲醚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复配,得透明聚合物涂层。红外FT-IR,热重TG,硬度、柔韧性、大板燃烧、数码照片、扫描电镜SEM等测试结果表明:(1)PEG的柔性链段能降低涂层的硬度,提高其柔韧度,并且PEG链段的长度越长,效果越明显。(2)PEG柔性链段能有效改善涂层的抗龟裂性能,链长越长效果越好。(3)PEG链长较短时,如PEG400、PEG600,涂层阻燃性并受到太大的影响,但PEG的链长过大,磷元素含量降低,涂层的遇火膨胀性变差,所形成炭层结构对阻止热量和火焰传播不利,阻燃性能下降。本文在上述的含PEG400的聚磷酸酯中又接入不同含量的有机硅烷链段,得到硅烷改性透明涂层。研究表明:(1)硅氧链段的引入对涂层的柔韧性有有利的影响。涂层放置3个月后的龟裂程度有明显改善。(2)同时硅氧链段的引入对阻燃性能有明显的提高,燃烧后的膨胀倍率增加,燃烧后的炭层结构较仅含PEG的致密,火焰长时间作用下炭层没有出现塌陷。并且硅氧含量高,效果更明显。

谭彪[6](2010)在《磷—氮复配无卤阻燃国产聚甲醛复合物的研究》文中认为国产工程塑料高性能化是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开展了针对上海蓝星新材料厂生产的聚甲醛(POM)树脂的改性研究。首先将其与国外杜邦-旭化成和宝理生产的POM树脂的性能与结构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其无卤阻燃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添加磷-氮复配阻燃剂制得无卤阻燃国产POM,研究了所得无卤阻燃POM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试验确定了阻燃剂配比、用量及阻燃母粒制备方式对阻燃POM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测试了国产POM和进口POM的性能,并利用TGA、DSC、FTIR和NMR等手段分析了国产POM和进口POM的结构。在力学性能方面,对比蓝星、杜邦-旭化成、宝理的三种POM,发现蓝星POM的综合力学性能与另外两种只有较小的差距,在韧性方面甚至超过了另外两种,;在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方面也只有细微的差距。DSC测试表明其主要原因是国产POM的结晶度较低,晶体结构不够完善。在热稳定性方面,蓝星POM也要差于进口POM。经过FTIR和NMR分析,三种POM在结构上没有差别,但国产POM分子链中的亚氧乙基的含量较小。研究表明,国产POM的整体性能已经接近于进口POM。通过添加磷—氮复配阻燃剂,制备了无卤阻燃国产POM。采用TPU包覆阻燃剂的方法解决了阻燃剂与POM相容性差的难题;研究了不同成炭剂对阻燃性能的影响,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复配成炭体系;制备了红磷(RP)/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和多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两种阻燃体系POM。研究发现,RP/MC复配阻燃体系对POM的阻燃效果有限,最高只能达到UL94,V-1级。而APP/MC复配体系阻燃POM的效果明显,当复配阻燃剂的添加量达到42%时,阻燃POM达到了UL94,V-0级。但两种体系阻燃剂的加入都导致了POM力学性能的下降,研究还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阻燃母粒对阻燃POM的性能没有影响。运用TGA、SEM、FTIR等手段研究了磷—氮复配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研究发现,磷—氮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复杂,包括以下几种阻燃机理共同作用:膜隔离机理、稀释机理、自由基链转移机理和炭层阻燃机理。

黄庆[7](2010)在《无卤阻燃EPDM/EVA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指出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耐老化耐热橡胶品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是耐热、耐油、弹性优异、加工工艺性好的廉价弹性体,二者在很多领域都有大量应用,非常适合用作阻燃和耐烧蚀实验配方设计的橡胶材料。本论文通过研究EPDM/EVA无卤阻燃改性配方和技术以及阻燃剂对橡胶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期望为无卤阻燃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和制造提供帮助。实验采用共混的方法,将阻燃剂及橡胶助剂与EPDM/EVA橡胶在双辊开炼机上进行共混,使其充分混合,在平板硫化机上进行硫化,根据实验要求制成测试所需的样条,最后进行各种性能测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验:一是膨胀阻燃剂对EPDM/EVA橡胶阻燃改性研究;二是膨胀阻燃剂的表面改性;三是膨胀阻燃剂与其他阻燃剂协同阻燃EPDM/EVA橡胶。实验中采用热失量分析仪、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试仪、万能拉伸实验机、邵氏硬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阻燃EPDM/EVA橡胶的耐热性能、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剂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当膨胀阻燃剂总添加量为35%,APP/MEL/PER=3:0:1时,LOI可以达到25.7,垂直燃烧可以达到FV-1级,阻燃效果最好,但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损失。对比四种商品化的膨胀型阻燃剂对EPDM/EVA橡胶阻燃改性结果发现,AP6000A对橡胶的阻燃效果是最好的,添加60份时,LOI可达到29.1,垂直燃烧可达到FV-0级。通过添加1%的硅烷偶联剂KH-560预处理,橡胶的拉伸强度可由7.37MPa提高到8.96MPa,撕裂强度也由17.9MPa提高到35.1MPa。在此基础上添加少量其他阻燃剂进行协同实验,结果显示多种阻燃剂都与膨胀阻燃剂具有协同作用,且各种协同剂与膨胀阻燃剂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配比。其中红磷的协同作用最为明显,当添加膨胀阻燃剂30%,红磷5%时,LOI可以达到27.8%,垂直燃烧达到FV-0级别,且少量红磷的加入对橡胶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袁先友[8](2005)在《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微波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项有机合成新技术,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具有反应体系受热均匀,增加分子间的碰撞几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收率等特点。杂多酸环境友好,并具有低温高活性、热稳定性好以及独特的“假液相”行为、多功能(酸、氧化、光电催化)等优点,从而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利用微波技术促进杂多酸催化合成精细有机化学品,文献报道较少(只是最近几年才有少量文献报道)。本文对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合成精细有机化学品进行了研究。 1.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剂催化缩羰基化反应研究 (1)研究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单缩醛(酮)、双缩醛(酮)以及不同醛(酮)的季戊四醇二缩醛(酮)反应,合成了34种季戊四醇缩醛(酮),其中有2种季戊四醇单缩醛、5种季戊四醇双缩醛和10种不同醛(酮)的季戊四醇二缩醛(酮)属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并进行了IR、1HNRM和元素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对季戊四醇缩醛(酮)的合成具有催化活性高、催化剂用量少、产率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不腐蚀设备等优点,同时利用微波技术可极大地加快反应速率,与常规加热法相比,微波法普遍要快(?)0~600倍以上,且不用或少用溶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2)研究了含1,3-二恶烷环的双磺酸盐的可裂解表面活性剂的微波合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和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作用、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缩酮的反应。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作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乙酰乙酸乙酯乙二醇缩酮,比常规加热法要快20倍以上,催化剂用量减少,且不用溶剂。 2.微波辐射杂多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研究了微波辐射超稳Y沸石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肉桂酸β-苯乙酯和苯乙酸β-苯乙酯,微波辐射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苯乙酸β-苯乙酯以及微波辐射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丙酸苄酯。结果表明:以HSW/USY和HPW/C为催化剂,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肉桂酸与β-苯乙醇和苯乙酸与β-苯乙醇的酯化反应,反应时间短,酸醇比小,酯化率高,操作简便,不用溶剂,有利于环境保护,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同样,微波辐射对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苄酯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反应速率提高45倍,酯化收率提高7.1%,带水剂用量减少50.0%,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3.微波促进杂多酸及SnCl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研究 研究了微波促进杂多酸及SnCl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对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和SnCl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催化剂负载量增大、催化剂用量增加、微波辐射功率增大和辐射时间延长都能增加反应速率和提高转化率,同

滕冬成[9](2005)在《高品质季戊四醇合成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以甲醛、乙醛、烧碱为原料合成季戊四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合成单季戊四醇收率的影响。确定的优惠工艺条件为:甲醛与乙醛的分子比6.0,碱与乙醛的分子比1.20,甲醛溶液浓度12.0%,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120min。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单季戊四醇的收率可达94.4%。

贺楚华[10](2003)在《季戊四醇缩合装置节能改造》文中指出针对原有的季戊四醇生产中缩合工艺和设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季戊四醇缩合工艺。该工艺可增加物料的混合程度和分散效果 ,提高缩合釜的生产能力 ,节约能源 ,降低原料消耗 ,产品生产成本可降低 52 7.4元 /t。

二、季戊四醇脱醛工艺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季戊四醇脱醛工艺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季戊四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季戊四醇生产技术进展
    1.1 生产工艺
    1.2 装置设备
2 我国季戊四醇的市场分析
    2.1 生产现状
    2.2 进出口情况
        2.2.1 出口国家或地区
        2.2.2 出口省市
    2.3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3 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2)缩醛法制备季戊四醇副产甲酸盐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季戊四醇与甲酸盐的性质及应用
        1.1.1 引言
        1.1.2 季戊四醇的性质
        1.1.3 季戊四醇的应用
        1.1.4 甲酸盐的性质及应用
    1.2 季戊四醇合成工艺现状及进展
        1.2.1 合成工艺研究现状
        1.2.2 合成工艺的发展
    1.3 季戊四醇主流工艺的反应机理
        1.3.1 Cannizzaro法的反应机理
        1.3.2 催化加氢作用反应机理
    1.4 季戊四醇分离过程选择
    1.5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设备以及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药品
        2.2.1 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流程示意图及操作步骤
        2.3.1 实验流程示意图
    2.4 实验分析方法
        2.4.1 甲醛含量测定
        2.4.2 钾法实验步骤
        2.4.3 固体季戊四醇含量测定
        2.4.4 反应缩合液中季戊四醇含量测定
        2.4.5 甲酸钾含量测定
    2.5 季戊四醇的表征
        2.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5.2 红外光谱分析(IR)
        2.5.3 热分析(TG-DTA)
        2.5.4 气相谱分析(GC)
第3章 钾法季戊四醇探索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钾法季戊四醇可行性
        3.3.2 红外光谱检测分析(IR)
        3.3.3 反应流程中pH值变化曲线
        3.3.4 碱性催化剂的碱性强度对比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缩醛法制备季戊四醇副产甲酸盐的工艺研究
    4.1 前言
    4.2 工艺主要影响因素
    4.3 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3.1 一步控温法
        4.3.2 两步控温法
        4.3.3 温度因素的结果与讨论
    4.4 原料配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4.1 甲醛与乙醛的摩尔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4.2 氢氧化钾与乙醛的摩尔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4.3 原料配比因素的结果与讨论
    4.5 原料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5.1 甲醛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5.2 氢氧化钾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5.3 浓度因素的结果与讨论
    4.6 时间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6.1 投料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6.2 反应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6.3 时间因素的结果与讨论
    4.7 结晶过程的研究
        4.7.1 蒸馏比因素的影响
        4.7.2 结晶方式的影响
        4.7.3 甲酸钾的结晶过程
    4.8 实验结果测试及表征
        4.8.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4.8.2 红外光谱分析(IR)
        4.8.3 热分析(TG-DTA)
        4.8.4 气相色谱分析(GC)
    4.9 实验结果机理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实验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3)我国季戊四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技术进展
    1.1 生产工艺
    1.2 三废处理
    1.3 装置设备
    1.4 其它
2 我国季戊四醇的市场分析
    2.1 生产现状
    2.2 进出口情况
        2.2.1 出口国家或地区
        2.2.2 出口海关
    2.3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2.4 市场价格
3 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建议

(4)发泡PET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 PET 熔体强度的方法
    1. 1 固相缩聚
    1. 2 长链支化法
        1. 2. 1 使用单一扩链剂
        1. 2. 2 扩链剂联用技术
    1. 3 熔融缩聚
2 国内外研究情况
3 结 语

(5)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古建筑木结构阻燃的研究进展
    1.4 聚合物的阻燃
        1.4.1 阻燃剂的分类
        1.4.2 膨胀阻燃技术
        1.4.3 协效阻燃技术
    1.5 透明防火涂层
        1.5.1 国外研究进展
        1.5.2 国内研究进展
    1.6 含磷或含硅的阻燃聚合物
        1.6.1 含磷聚合物
        1.6.2 含硅聚合物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内容与方案
        1.8.1 课题研究内容
        1.8.2 课题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含 PEG 柔性链段透明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0 实验原料
        2.2.1 实验设备
        2.2.2 材料制备
        2.2.3 性能测试
    2.3 结果讨论
        2.3.1 含 PEG 聚磷酸酯的 FT-IR 表征
        2.3.2 含 PEG 透明涂层的固化性能
        2.3.3 含 PEG 透明涂层的膨胀阻燃性能
        2.3.4 含 PEG 透明涂层的燃烧后的形貌及膨胀倍率
        2.3.5 含 PEG 透明涂层的热稳定性
        2.3.6 含 PEG 透明涂层的炭层分析
        2.3.7 含 PEG 透明涂层的其他性能
    2.4 成炭机理和阻燃机理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有机硅烷改性透明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材料设备
        3.2.4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硅烷改性聚磷酸酯的 FT-IR 表征
        3.3.2 硅烷改性透明涂层的固化性能
        3.3.3 硅烷改性透明涂层的膨胀阻燃性能
        3.3.4 硅烷改性透明涂层燃烧后的形貌及膨胀倍率
        3.3.5 硅烷改性透明涂层的热稳定性
        3.3.6 含硅透明涂层的炭层分析
        3.3.7 硅烷改性透明涂层的其他性能
    3.4 硅烷协效阻燃机理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项目
致谢

(6)磷—氮复配无卤阻燃国产聚甲醛复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OM综述
        1.1.1 POM的生产工艺
        1.1.2 POM的性能
        1.1.3 POM的应用
    1.2 阻燃剂
        1.2.1 卤素阻燃剂
        1.2.2 锑系阻燃剂
        1.2.3 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
        1.2.4 红磷阻燃剂
        1.2.5 有机磷阻燃剂
        1.2.6 膨胀型阻燃剂
        1.2.7 硅系阻燃剂
        1.2.8 膨胀石墨
    1.3 POM的阻燃研究进展
        1.3.1 硼系和钼系阻燃剂
        1.3.2 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
        1.3.3 氮系阻燃剂
        1.3.4 磷氮复配阻燃剂
    1.4 课题的意义
        1.4.1 课题的经济效益
        1.4.2 课题的学术价值
第二章 国产POM和国外POM的比较
    2.1 国内POM生产现状
    2.2 POM的选择
    2.3 实验原料
    2.4 主要设备
    2.5 样品制备
    2.6 测试表征
        2.6.1 力学性能测试
        2.6.2 热失重分析(TGA)
        2.6.3 DSC分析
        2.6.4 红外分析
        2.6.5 核磁分析
    2.7 POM力学性能分析
    2.8 DSC测试
    2.9 TGA分析
    2.10 FTIR分析
    2.11 ~(13)C-NMR分析
    2.12 小结
第三章 磷-氮复配无卤阻燃国产POM的研究
    3.1 主要原料
    3.2 主要实验设备
    3.3 样品制备
        3.3.1 阻燃母粒的制备
        3.3.2 阻燃试样的制备
    3.4 性能测试
        3.4.1 拉伸性能
        3.4.2 缺口冲击性能
        3.4.3 弯曲性能
        3.4.4 极限氧指数
        3.4.5 垂直燃烧性能
        3.4.6 TGA分析
        3.4.7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4.8 DSC分析
        3.4.9 SEM分析
    3.5 磷氮复配体系阻燃性能研究
        3.5.1 阻燃剂的选择
        3.5.2 不同成炭剂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3.5.3 RP含量对RP/MC体系阻燃POM性能的影响
        3.5.4 MC含量对RP/MC体系阻燃POM性能的影响
        3.5.5 APP/MC比例对POM阻燃性能的影响
        3.5.6 APP/MC含量对POM阻燃性能的影响
    3.6 炭层结构分析
        3.6.1 残炭外观分析
        3.6.2 残炭层貌分析
    3.7 阻燃机理分析
        3.7.1 FTIR分析
        3.7.2 DSC分析
        3.7.3 TGA分析
        3.7.4 阻燃机理探索
    3.8 微观和力学性能分析
        3.8.1 阻燃POM冲击断面SEM分析
        3.8.2 RP/MC体系阻燃POM的力学性能
        3.8.3 APP/MC复合阻燃剂含量对阻燃POM力学性能的影响
    3.9 复合阻燃剂加工方式对阻燃POM性能的影响
    3.10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无卤阻燃EPDM/EVA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三元乙丙橡胶概述
    1.3 乙烯-醋酸乙烯酯概述
    1.4 橡胶燃烧及阻燃机理
        1.4.1 橡胶燃烧机理
        1.4.2 橡胶的阻燃机理
    1.5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1.5.1 磷系阻燃剂
        1.5.2 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1.5.3 硅系阻燃剂
        1.5.4 硼系阻燃剂
        1.5.5 膨胀型阻燃剂
    1.6 三元乙丙橡胶的无卤阻燃发展现状
    1.7 阻燃橡胶的发展方向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工艺
        2.2.1 微胶囊化膨胀阻燃剂的制备
        2.2.2 偶联剂改性阻燃剂的制备
        2.2.3 纳米蒙脱土的插层处理
        2.2.4 橡胶样品制备
    2.3 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方法
        2.3.1 水平垂直燃烧
        2.3.2 极限氧指数
        2.3.3 热性能测试
        2.3.4 拉伸性能测试
        2.3.5 撕裂性能测试
        2.3.6 邵A硬度测试
        2.3.7 扫描电镜测试
        2.3.8 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
第三章 硫化体系与基体材料的选择
    3.1 引言
    3.2 选择硫化体系
    3.3 EPDM/EVA的最佳配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膨胀型阻燃剂阻燃EPDM/EVA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膨胀型阻燃剂组成的选择
        4.2.1 考察不同聚合度APP
        4.2.2 膨胀阻燃剂三源的选择
    4.3 考察APP、MEL和PER的最佳配比
    4.4 膨胀型阻燃剂的表面预处理
        4.4.1 偶联剂改性膨胀阻燃剂
        4.4.2 微胶囊化处理膨胀阻燃剂
    4.5 三种商品化膨胀阻燃剂阻燃EPDM/EVA的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膨胀阻燃剂与其他阻燃剂协同阻燃EPDM/EvA的研究
    5.1 引言
    5.2 膨胀阻燃剂与红磷协同阻燃EPDM/EVA的研究
        5.2.1 包覆红磷阻燃EPDM/EVA的研究
        5.2.2 红磷与三聚氰胺复配阻燃EPDM/EVA的研究
        5.2.3 膨胀阻燃剂与红磷之间的协效性研究
        5.2.4 膨胀阻燃剂与红磷之间最佳的N-P协效比
    5.3 膨胀阻燃剂与可膨胀石墨协同阻燃EPDM/EVA的研究
    5.4 膨胀阻燃剂与硼酸锌协同阻燃EPDM/EVA的研究
    5.5 膨胀阻燃剂与蒙脱土协同阻燃EPDM/EVA的研究
        5.5.1 纳米蒙脱土对EPDM/EVA性能的影响
        5.5.2 膨胀阻燃剂与蒙脱土之间的协效性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部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化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1.1 微波及其特性
        1.1.2 微波化学及其发展
        1.1.3 微波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及反应机理
        1.1.4 微波有机合成技术
    1.2 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杂多酸的结构、性能
        1.2.2 杂多酸在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1.3 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微波辐射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2.1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2.2 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
    2.3 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回流法比较
    2.4 几种负载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活性比较
    2.5 产品分析
    2.6 结论
第三章 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缩羰基化反应研究
    3.1 季戊四醇缩醛酮的合成
    3.2 季戊四醇缩醛酮的物理常数及表征
    3.3 含1,3-二恶烷环双磺酸盐可裂解表面活性剂的表征及水解作用研究
    3.4 合成季戊四醇缩酮(醛)反应条件考察
    3.5 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缩酮反应条件考察
    3.6 结论
第四章 微波促进杂多酸及SnCl_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研究
    4.1 α-蒎烯异构化反应
    4.2 产物分析
    4.3 影响产物产率及选择性的因素
    4.4 结论
第五章 微波促进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制环己烯研究
    5.1 环己醇的脱水反应
    5.2 环己醇脱水制环己烯的影响因素考察
    5.3 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法比较
    5.4 结论
第六章 微波辐射磷钨酸催化合成β-萘甲醚研究
    6.1 β-萘甲醚的合成
    6.2 合成β-萘甲醚的反应条件考察
    6.3 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法比较及醚化反应机理
    6.4 产物的表征
    6.5 结论
第七章 微波促进磷钼钒杂多酸催化H_2O_2氧化蒽制备蒽醌
    7.1 磷钼钒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7.2 蒽醌的合成
    7.3 产品分析
    7.4 蒽氧化制蒽醌的反应条件考察
    7.5 结论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高品质季戊四醇合成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
    2.1 主要原料仪器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 反应实验条件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4 结论

四、季戊四醇脱醛工艺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季戊四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 肖铭.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20(12)
  • [2]缩醛法制备季戊四醇副产甲酸盐的工艺研究[D]. 陈宇.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3]我国季戊四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 肖铭.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7(11)
  • [4]发泡PET研究进展[J]. 潘小虎,李乃祥,庞道双,樊云婷.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5(01)
  • [5]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胡晓仙. 上海大学, 2014(02)
  • [6]磷—氮复配无卤阻燃国产聚甲醛复合物的研究[D]. 谭彪.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
  • [7]无卤阻燃EPDM/EVA复合材料的研究[D]. 黄庆.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
  • [8]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应用研究[D]. 袁先友. 湘潭大学, 2005(12)
  • [9]高品质季戊四醇合成工艺的研究[J]. 滕冬成.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5(02)
  • [10]季戊四醇缩合装置节能改造[J]. 贺楚华. 现代化工, 2003(07)

标签:;  ;  ;  ;  ;  

季戊四醇脱醛工艺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