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茶”表现的几个问题

关于“禅茶”表现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禅茶》表演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丛丛[1](2020)在《泰安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这就大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类型,因为其具备健康、观光、文化等多方面优势,受到了众多游客青睐,逐渐成为新型旅游类型。在山东省茶产业发展中,泰安市是重要产区之一,其不仅有悠久的采茶、产茶、品茶的文化历史,而且还具有诸多旅游资源。对于泰安市来说,茶产业是其特色产业,也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农民增收都作出了显着贡献。当前,人们对文化旅游追求愈来愈高,茶文化旅游成为旅游行业中的新型选择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近年来兴起的“泰山茶”热潮,使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新型茶文化形式,并提升了对茶文化旅游的研究力度。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泰安市茶文化旅游产业现实发展情况,找出其中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游客进行了分析研究,整理归纳游客的需求、意见和建议。通过系统探讨和考察泰安市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运用发展环境分析法,对其茶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发现泰安市茶文化旅游有着诸多的优势条件,比如自然环境较为优越、交通相对较为便利、雄厚的茶产业基础、以及茶文化历史悠久等;同时也发现其存在一些不利条件,如缺乏茶文化旅游人才、旅游线路较为单一、产品结构不够丰富、硬件设施不健全、缺乏品牌认知度等。当前,泰安市政府对茶文化旅游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潜力,有助于对游客消费观念进行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保护、与其它地区茶产业相互之间的竞争等矛盾,以及企业实力、经济水平等有关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全域旅游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选取叶家庄、泰安市茶溪谷两个实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泰安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在如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了体验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泰安市茶文化的特点,设计开发出针对特色旅游路线的个性化产品,并对茶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科学定位,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策略,为泰安市更好地发展茶文化旅游业提供参考,并为其它地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王雪[2](2020)在《四川LY茶叶公司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源远流长,基于对茶的特殊情感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茶文化旅游逐步进入人们的消费视野,成为一种参与面广、参与度高的旅游“新时尚”。茶叶企业要发展,有效的发展策略是关键,但是不同的茶叶企业发展路径也会有所不用,需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对茶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以地域和知名茶叶企业、茶叶品牌为主,针对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涌现出的大量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研究相对空白。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四川西南的小型茶叶企业-四川LY茶叶公司,该企业处于四川西南地区,温度、土壤、交通、经济发展、消费喜好、消费市场具有鲜明的特点。文章以体验经济理论、STP理论、4C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市场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公司生产环境、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游客基本特征、游客偏好以及茶文化旅游前景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针对公司存在的不足,从市场定位细分,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茶文化旅游品质,整合营销策略、拓展旅游市场,采用多元策略,挖掘游客价值需求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公司运营的一些针对性策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四川LY茶叶公司发展提供智力引导,同时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西南涌现出的大量同类型茶叶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赵永怡[3](2019)在《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文化教学研究 ——以《快乐汉语》系列节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一直强调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多媒体手段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作为多媒体教学形式中的一种,以其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的特点得到了诸多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青睐。为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文以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中的典型代表一一《快乐汉语》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细致考察了其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借助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般原则对该节目在文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优缺点进行了评析,最后针对其不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有关概念进行了厘清,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定位,讨论了文化教学内容的分类和文化教学原则,为开展《快乐汉语》文化教学的研究提供对外汉语学科的理论基础。在第二章,本文先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结合各季特点等量抽取了《快乐汉语》三季中的具体剧集,并在对样本视频进行转写的基础上,提炼出其中的文化内容;然后依照选取的文化点分类工具,即中山大学的《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分类框架(研究版)》,对《快乐汉语》的样本视频中的文化点进行标注、统计和分析;最后参照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一般原则,对节目文化教学内容上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在第三章,本文摒弃了以往研究在形式研究层面都是从节目模式上泛泛而谈的做法,借鉴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知识,从电视语言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快乐汉语》节目的文化教学形式。文章细致分析了节目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字幕语言对文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呈现。随后又参照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相关原则,分析了节目在文化教学形式上具有的优点和不足。在第四章,本文针对该系列节目在文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对于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相关建议。本文认为,在内容上,节目的文化教学内容要在具有整体性的同时注意文化点分布的平衡性,要在具有阶段性的同时注意文化教学的适度性,要在各季都注意到文化教学的实用性。在形式上,节目在文化教学时要注意场景设置的多样性,保证声音语言和字幕语言的规范性。对于这些注意事项,本文也分别给出了一些具体操作建议。

戴美玲[4](2018)在《传承与创新:文化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书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书院是中国独特且具有完备制度的文化教育组织。虽然中国书院并非自孔子时代就产生,但其文化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时代,并且在其产生以后的一千年历史上,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思想与实践中做出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化的研究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所在,文化现代化又被认为是现代化中涉及面最广、最为复杂、最为深层的变迁过程。本文在文化现代化视野下,对中国书院这一富含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的载体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教育组织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的延续与更新,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理论与实践,了解中国书院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从而寻求对中国现代化与未来发展以些许启示。本文将中国书院的文化传统,近代中国书院的改革,现代中国书院的变迁与转型,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的追赶与超越、特点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等论题置于文化现代化视野之下,重点在于分析中国书院在不同时代不断形成的文化传统,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的回应与更新以及当代书院现代化的最新发展,以此观察文化现代化特性下中国书院传统、历史直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将“传统”与“现代”作为一组相互参照的概念,认为中国书院作为文化教育组织形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是中国文化现代化从启蒙到不断更新转型,吸收包容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文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的传统。本文运用中国现代化的解释框架,认为在文化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书院由“传统”转化到“现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过程。回顾近现代化的社会大变局,最为突出的表征就是西学东渐的文化冲击,中国文化的更新与重构。虽然在此前的中国历史文化中,中外文化的交流对话一直都在进行之中,在理性思考与借鉴中,中国书院的文化交融也有丰硕成果。明清时期真正开始了全球格局下的文化碰撞,在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文化主体自信受到冲击。以中国书院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发挥了富有包容性和维新性特点,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境中不断寻求变革,探索中国文化的新生与重构。近代以来,文化在西化与现代化之间的摇摆不定甚至出现全盘西化的主张,中国书院进行了整体性的改制,仍然以中国文化符号的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载体存在与坚守。虽然改制以后的中国书院依然没有完成近代文化转型,但是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尝试性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围绕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和现代”、“西方与中国”之间的主线,重点以当代的中国书院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国书院当代的复兴可以作为文化现代化最新的表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化乃至后现代议题的再度深入,中国当代书院再度兴起。本文梳理当代书院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的历程,发现其中从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到民间社会的热潮,再到官方的肯定,当代书院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同促进,注重文化传承与转化等诸多书院现代化转型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以现代书院的代表——厦门赏筜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现代化书院的国学活动、运营管理体制、现代化的特色进而再深入思考当代书院现代化的发展。最后,在全球化的时代形势与背景下,在民族现代化与文化自信的进程中,思考当代的中国书院如何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国书院如何在现代社会真正成为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现代转化的象征,同时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社会、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予以更多的思考。本文可以说在大量历史梳理、当代的实践调研、访谈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中国书院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古今中西的对比分析,首次系统的运用文化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书院进行学术研究的长篇论文。本文的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开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期待通过中国书院的研究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各方面实践以理论的启示与实践的指导。

欧天颖[5](2018)在《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佛教“禅茶一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禅”与“茶”本是两种文化形态,却在历史演变中相接触、相影响,最终禅茶同一味,这其中的奥妙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从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开始进行论述,通过对古籍资料的整理以及对期刊杂志的探究,从而阐述“禅“、”茶”两种物质形态融合的过程,探索茶在佛教的日常生活、礼仪法度、功夫修为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出“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及其现实影响。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及意义,以及该论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已发表的关于“禅茶一味”的文献虽多,但在仍有继续探讨的意义。第一章是对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进行介绍。从“禅宗”的形成脉络以及茶文化的出现入手,得出这是“茶禅一味”形成的基础;僧人以茶悟道的修行实践得出佛理中能观照茶理,二者之间妙不可言,禅茶同一兴味。第二章是对“禅茶一味”现象的义涵进行论述。分别对“禅”之义与“茶”之义进行论述,对其发展的脉络进行简单的回溯,继而归纳出二者在“净”、“静”、“境”三方面的相通之处。第三章着重论述“禅茶一味”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分别从日常生活、礼仪法度、功夫修为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从中可以得出,其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第四章是“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及其影响。“和、清、雅、寂”四字高度概括了其精神特质,其对日本茶道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而在当今社会“禅茶一味”作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以茶会客,协调人际关系;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严志锋[6](2018)在《传统文化在旅游地产开发中的应用和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旅游地产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概念产生到大规模的市场化运作经过了近30年的时间,分别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全面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自2014年以来则进入了转型分化阶段。当今旅游地产投资热潮不断兴起,旅游开发项目上马如雨后春笋。文化是度假区的灵魂,是度假区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源泉,是度假区形成特色的主要组成部分,既体现在度假区的特色之中,又成为度假区旅游吸引物的主要内容。高层次的旅游往往是以文化的互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为结果。一个旅游开发项目是否可持续地吸引游客在于其是否有足够的文化内涵支撑。文化与旅游结合作为旅游开发项目作为项目支撑点,旅游地产作为人的第二居所持续升温。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空间上的统一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具有非宗教性的人文精神,具有泛道德性的理想追求,具有儒道互补,内圣外王的完善性。其中影响深远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贯穿于古代的哲学、科学和艺术中。传统文化与旅游地产开发项目的结合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理所当然。本文通过对当前火热旅游地产中传统文化应用的现状研究,通过文献调阅,案例分析,市场数据统计调研等手段,对旅游地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及分类进行了梳理,统计了传统文化在旅游地产上的应用情况,对旅游地产应用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不足,出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对传统文化在旅游地产开发中的文化植入手段方式,表现载体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出传统文化在旅游地产开发及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深挖传统文化,通过前期策划定位、具体场地规划、专项详细的设计手法赋予项目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旅游地产项目中复现演绎植入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与旅游地产应用关系,实际应用效果评价,扩大项目的社会效应,担起文化传播传承的使命,展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与悠久历史沉淀。

游红霞[7](2018)在《民俗学视域下的朝圣旅游研究 ——以普陀山观音圣地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朝圣旅游是基于某种信仰(宗教的或非宗教的),或对某个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发生的旅游行为,是信仰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类型。本文以本土化的观音信仰为研究对象,以普陀山观音圣地为主要的研究范围,讨论如何将神圣层面的信仰推向世俗层面的旅游,论述朝圣旅游中信仰与旅游、神圣性与世俗性互动交织、相互裹挟的关系。朝圣旅游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由旅游客体与旅游主体承载。朝圣旅游客体指圣地及其旅游景观,景观生产是旅游行为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朝圣旅游的关键环节。作为记忆之场和传承之场的景观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传统的文化记忆,也推动着民俗文化的传承。景观的生产和叙事兼具信仰性和旅游性的双重特征,是政界、佛教界、旅游界乃至受众群体等各方面合力推动的结果。朝圣旅游的主体主要由三大阵营构成。第一是朝圣旅游的建构主体。朝圣旅游是以社会信仰为中心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被利用、加工和重构为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化”的过程。普陀山的现代朝圣旅游是由国家及地方的行政管理部门、民俗文化精英、商业力量、旅游地的地域社会等方面合力建构的,他们的叙事话语代表着各自不同的立场,又形成了一个话语结构的复合体,共同将传统信仰推向现代旅游。第二是朝圣旅游的受众群体,即朝圣旅游者。朝圣旅游者被信仰与旅游两股力量所调动,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双重特征。通过朝圣旅游者的体验叙事,可以分析他们对于朝圣旅游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朝圣旅游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朝圣旅游者的体验叙事也传播和强化了信仰传统,从而促进了朝圣旅游的发展。朝圣旅游者是传统民俗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成为朝圣旅游的有力推手。第三是朝圣旅游的组织者,也就是朝圣旅游的中间人。导游是朝圣旅游的职业中间人,他们通过现场叙事直接对游客产生影响。导游的叙事话语代表旅游的立场,与信仰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博弈和冲突。只有当信仰与旅游两股力量达成统一和和谐时,才能有效地促成朝圣旅游的发展。以导游为代表的旅游界人士要进行自我约束和妥协,从客观上促进了信仰的发展;信仰界人士也对导游的合理行为表示了包容的态度,甚至参与到朝圣旅游之中,推动旅游的实现,两股力量实现了联合。在朝圣旅游中,从景观的生产到朝圣旅游的建构和运营,都呈现了信仰的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裹挟着信仰与旅游、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双重属性。通过对朝圣旅游的审视,可以探讨旅游民俗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民俗旅游景观的生产;第二,景观叙事与文化记忆、民俗传承以及民俗旅游的关系;第三,民俗旅游的主体建构;第四,民俗旅游与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等等。

张硕[8](2017)在《少林寺商业化现象与游客态度研究》文中指出华夏文明五千年,保存下来的独特文明成为世界瑰宝。而保留下来的古村镇、古寺庙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旅游资源,被大量游客喜爱。近些年来,宗教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游人如织、香火旺盛。同时,大量宗教旅游景点也被开发出来。在这些宗教旅游繁荣发展的同时,“商业化”的印记已经悄无声息的占领了这些区域。过度商业化、文化侵蚀这些商业化的弊端开始慢慢显现。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功夫胜地,是我国着名的宗教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游览价值。在少林寺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游览体验,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诸多经济收益的同时,少林寺所引来的争议也如影随形,游客和舆论针对少林寺商业化的争议尤其突出。所以,以少林寺作为典型案例,总结梳理少林寺商业化的发展历程,探索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的态度对少林寺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迫切,且有必要的。这也对其他宗教旅游目的地商业化的研究提供了帮助。通过对之前学者有关商业化、宗教旅游和少林寺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对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本文中用到的商业化、宗教旅游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本文主要的研究主体和研究内涵,为之后的研究打下基础。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少林寺这一宗教旅游目的地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少林寺商业化的研究和调查,梳理少林寺商业化现象的发展脉络、形成原因和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的态度。本文具体使用了文献法(档案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四种方法。通过文献法(档案法)和观察法,梳理出少林寺商业化发展的脉络和现状。少林寺商业化的发展是有时间节点和结构特征的,通过旅游发展、禅武文化、扩大影响三个脉络发展。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少林寺商业化形成的原因,由电影“少林寺”和金庸相关武侠小说宣传而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是外部需求;以方丈释永信为代表的少林寺,是少林寺商业化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当地居民和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对少林寺商业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出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态度。在对游客的态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游客对少林寺整体满意度的评价,通过因子分析、方差检验和回归等统计方法,进一步研究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态度是否影响其对少林寺游览的满意度。经过研究发现,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现象和现状的态度对少林寺满意度存在显着相关的关系。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现象的态度认可度越低,对少林寺的整体满意度就越低。游客宗教信仰背景对少林寺商业化态度存在影响,宗教信仰为佛教的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现象的认可度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游客对“少林寺自身商业化的运营”因子的态度,更影响游客对少林寺整体满意度的判断。通过对少林寺商业化的研究分析,梳理出少林寺商业化的脉络,总结出少林寺商业化发展的成因,分析了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的态度。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下列建议:少林寺要控制商业化程度;加强自身正面宣传;开发少林寺禅意,提升游客体验;区分佛教信众,进行分类接待.

魏攀[9](2017)在《中华黑茶文化园黑茶展示空间设计及其乡土意境表达》文中指出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人饮茶,据考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中国人还保存着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前有白居易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后有李清照“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古代文人逸士,寻常百姓沿袭下来的饮茶文化人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大影响。茶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禅理、审美哲思、情感体验等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性。黑茶文化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黑茶,缘起安化,黑茶文化在湖南省梅山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梅山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的空间形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特定文化作用下的室内空间设计,具有返璞归真,原始古朴的特色。这种流传下来的文化积淀对当今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地域本土室内空间设计具有极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整篇论文主要集中分析了梅山地区展示空间的装饰特点和文化特性,为中华黑茶文化园的设计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了黑茶文化的起源,从各个维度去了解黑茶文化的源本以及黑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第三章则是追溯本源去探讨展示空间的基本概念,为黑茶展示空间提供了强实的类型基础,同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了相关的实地考察和史论研究,对梅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建筑空间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第四章探究了梅山文化中的乡土文化意境元素,从各个角度去探究梅山文化园代表性展示空间中怎么运用室内元素去塑造乡土文化氛围。第四章则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基于梅山文化园的各类展示空间,从他们的空间展示形态、图案装饰元素、色彩的搭配、地域材质的运用、室内陈设和光环境等六方面提出展示空间装饰手法,为后续实际项目章节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和装饰设计手法基础。第五章为笔者毕业设计项目,笔者以梅山地区较为着名的展示空间的设计手法为设计蓝本,重点突出展示空间中乡土意境的文化气质,并从装饰符号、材料构造、意境营造等方面对展示空间装饰手法进行论证。

秦笑笑,张琳[10](2016)在《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文中研究说明茶艺表演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也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之中,主要包括有休闲娱乐和电影电视等,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此外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渗透也推动着社会中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运用,从背影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方面分析,来探讨几个问题。

二、关于《禅茶》表演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禅茶》表演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泰安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茶文化
    2.2 茶文化旅游
    2.3 高质量发展
    2.4 茶文化旅游的理论基础
        2.4.1 体验经济学理论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3 旅游业转型与现代化理论
        2.4.4 全域旅游理论
3 泰安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3.1 泰安市茶文化的发展变化趋势
    3.2 泰安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3.3 泰安市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3.3.1 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馆兴起
        3.3.2 积极开展各种茶事活动,大力推广泰山茶
        3.3.3 以参与和欣赏为主题的茶旅游活动蓬勃兴起
4 茶文化旅游的实证调查分析
    4.1 调查目的与样本选择
    4.2 游客感知与认知调查分析
        4.2.1 游客的基本特征
        4.2.2 游客的偏好度调查
        4.2.3 游客对泰山茶文化旅游的意见
    4.3 泰安市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茶文化旅游产品不足
        4.3.2 茶文化旅游线路滞后
        4.3.3 缺乏与泰山茶文化的有机融合
        4.3.4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4.3.5 茶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足
    4.4 泰安市茶文化旅游企业的分析
        4.4.1 叶家庄茶旅游文化园
        4.4.2 泰安茶溪谷旅游文化园
    4.5 调查分析与结论
5 泰安市茶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分析
    5.1 优势分析
        5.1.1 交通便利
        5.1.2 环境优越
        5.1.3 文化悠久
        5.1.4 茶旅游的的日益兴起与发展
    5.2 劣势分析
        5.2.1 品牌标识度不高
        5.2.2 产业效益低
        5.2.3 硬件基础设施滞后
        5.2.4 旅游环境保障不够
        5.2.5 旅游管理水平不够
    5.3 机会分析
        5.3.1 当地政府日益重视茶文化旅游业
        5.3.2 巨大的发展潜力
        5.3.3 产业基础雄厚
        5.3.4 茶庄园的建设如火如荼
        5.3.5 补充当地文化发展
        5.3.6 游客消费观念的变化
    5.4 威胁分析
        5.4.1 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5.4.2 行业竞争激烈
        5.4.3 游客动机发生变化
6 泰安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与对策建议
    6.1 发展策略
        6.1.1 发展目标
        6.1.2 品牌定位
        6.1.3 茶旅发展定位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统筹规划
        6.2.2 以茶文化建设为导向,促进茶企产业升级
        6.2.3 营造泰山茶文化氛围,加强基础力量建设
        6.2.4 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茶文化特色旅游形式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2)四川LY茶叶公司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2.3 文献评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5 本文的特色
2 理论基础
    2.1 体验经济理论
    2.2 STP理论
    2.3 4C理论
    2.4 相关概念界定
3 LY公司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环境分析
    3.1 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3.1.1 自然、地理环境
        3.1.2 社会经济环境
    3.2 内部发展环境分析
        3.2.1 设施、环境
        3.2.2 企业文化
        3.2.3 公司运营
    3.3 特色与优势
    3.4 本章小结
4 LY公司茶文化旅游游客行为分析
    4.1 游客基本特征分析
        4.1.1 人口统计特征
        4.1.2 旅游动机
    4.2 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4.2.1 出游停留时间
        4.2.2 出游工具选择
        4.2.3 出游组织方式
    4.3 游客偏好分析
        4.3.1 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4.3.2 乡村旅游住宿偏好
        4.3.3 茶文化旅游吸引力分析
        4.3.4 茶文化旅游创新方向分析
        4.3.5 茶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
        4.3.6 乡村茶文化旅游的前景
    4.4 总结分析
5 LY公司茶文化旅游发展存在不足
    5.1 思路不清,定位不准
    5.2 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
    5.3 品牌意识不够,缺乏文化内涵
    5.4 创新不够,容易被同质化
    5.5 宣传不足,知名度不高
    5.6 本章小结
6 LY公司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6.1 依据STP战略进行市场定位细分
        6.1.1 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6.1.2 目标市场(Targeting)
        6.1.3 定位(Positioning)
    6.2 完善软硬设施,彰显茶文化旅游品质
        6.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2.2 整合茶区现有资源
        6.2.3 提高茶乡人文素质
        6.2.4 提供美好舒适的消费环境
    6.3 整合营销资源,凸显文化底蕴
        6.3.1 品牌策略
        6.3.2 文化策略
        6.3.3 价格策略
        6.3.4 宣传策略
    6.4 采用多元化策略,挖掘游客价值需求
        6.4.1 民俗风情游
        6.4.2 茶叶加工体验游
        6.4.3 茶文化修学游
        6.4.4 亲子采摘游
        6.4.5 夜游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文化教学研究 ——以《快乐汉语》系列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1.1 电视教学节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0.1.2 《快乐汉语》在对外汉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地位
        0.1.3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实践意义
    0.3 研究对象及简介
        0.3.1 《快乐汉语》第一季简介
        0.3.2 《快乐汉语》第二季简介
        0.3.3 《快乐汉语》第三季简介
    0.4 研究方法
        0.4.1 抽样调查法
        0.4.2 观察法
        0.4.3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0.4.4 对比分析法
        0.4.5 跨学科研究法
    0.5 研究综述
        0.5.1 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研究概况
        0.5.2 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快乐汉语》其文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定位
        1.1.1 文化
        1.1.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
    1.2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1.2.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分类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分类大纲
    1.3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原则
        1.3.1 文化内容的选取和设置原则
        1.3.2 文化内容的呈现和教学原则
第二章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考察与分析
    2.1 《快乐汉语》文化点的统计说明
        2.1.1 文化点的统计标准
        2.1.2 文化点的统计范围
        2.1.3 文化点的统计方法
    2.2 《快乐汉语》三季文化点的数据对比分析
        2.2.1 三季节目文化点总量对比分析
        2.2.2 三季节目一层文化点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2.2.3 三季节目二层文化点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2.3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评估
        2.3.1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内容选取和设置上的优点
        2.3.2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内容选取和设置上的不足
第三章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形式的考察与分析
    3.1 画面语言与文化呈现
        3.1.1 画面中的场景与文化呈现
        3.1.2 画面中的人物与文化呈现
    3.2 声音语言与文化呈现
        3.2.1 人物同期声与文化呈现
        3.2.2 电视解说声与文化呈现
        3.2.3 音乐与文化呈现
    3.3 字幕语言与文化呈现
        3.3.1 标题字幕与文化呈现
        3.3.2 声音字幕与文化呈现
        3.3.3 标注字幕与文化呈现
    3.4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形式的评估
        3.4.1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形式上的优点
        3.4.2 《快乐汉语》文化教学形式上的不足
第四章 《快乐汉语》系列节目文化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4.1 文化教学内容设置建议
        4.1.1 具有整体性的同时注意文化点分布的平衡性
        4.1.2 具有阶段性的同时注意文化教学的适度性
        4.1.3 在各季都要注重文化点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4.2 文化教学形式上的注意事项
        4.2.1 画面中的文化场景设置要多样
        4.2.2 保证声音语言规范性
        4.2.3 保证字幕语言规范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分类框架(研究版)
附录二 《快乐汉语》第一季样本视频文化点标注
附录三 《快乐汉语》第二季样本视频文化点标注
附录四 《快乐汉语》第三季样本视频文化点标注
致谢

(4)传承与创新:文化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书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分析路径
        一、相关论题研究现况
        二、分析路径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理论框架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文献梳理与文本解读
        二、理论梳理与理论探索
        三、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
第二章 传承与创新:中国书院的文化传统
    第一节 书院文化传统的萌动
        一、书院是对私学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二、书院最初的形态与功能
        三、书院文化萌动中的交流、融合与转向
    第二节 书院文化传统的生成
        一、书院文化正式兴起的背景
        二、书院运行规制的形成与创新
        三、书院文化精神的巩固与推广
    第三节 书院文化传统的兴盛与流变
        一、近代化中国何时开始: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准备
        二、书院的兴盛与流变:未完成的近代文化转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冲击与适应:近代中国书院的现代化
    第一节 文化冲击下的中国书院改革
        一、文化现代化起步的前奏:知识进步与西学东渐时期的书院
        二、文化现代化起步:鸦片战争前后思想的进步与书院改革
    第二节 文化冲击下的适应:中国书院改制
        一、维新变法与书院改革的探索
        二、文化制度的进步与转型:书院改制与科举废除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迁与转型:现代中国书院的现代化
    第一节 书院现代化变迁的背景:五四前后的中国文化现代化
        一、传统的变迁:从“中体西用”到“西化”
        二、现代化的启蒙:关于“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论争
        三、思想的进步:五四前后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的演变
    第二节 “国学”兴起与载体的最初探索
        一、“国学”的兴起与争论
        二、“国学”实践载体的最初探索
    第三节 中国书院现代化转型的探索
        一、书院现代化转型的探讨
        二、书院现代化转型的实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统的复兴: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的发展
    第一节 文化现代化下当代中国书院发展的背景
        一、全球文化现代化下的中国文化与“国学”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现代化下的中国书院的转型延续
    第二节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1949-1977年间计划时期的中国书院
        二、1978-2001年间改革时期的中国书院
        三、2002-2007年间追赶时期的中国书院
        四、2008-2017年间飞跃时期的中国书院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的新特点与新问题
    第一节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建设的特点
        一、多重主体、多种力量参与到当代书院建设之中
        二、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的发展新模式
    第二节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功能、目标如何定位
        二、机制、体制如何创新
        三、建筑、环境如何再造
        四、教育内容、方式如何施行
        五、书院团体的联盟化如何发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以厦门筼筜书院为例
    第一节 厦门筼筜书院的概况
        一、筼筜书院的创院历程
        二、筼筜书院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思考
        三、筼筜书院的环境再造与建筑创新
    第二节 厦门筼筜书院的日常国学实践活动
        一、讲学:全面尝试力求经典的国学课程
        二、礼乐:丰富多彩力求修身的国艺教习
        三、活动:形式多样力求底蕴的文化活动
        四、出版:努力恢复力求提升的文库出版
    第三节 厦门筼筜书院的现代化运营与管理
        一、学生管理
        二、课程与师资管理
        三、“学田”与产业化的经营
        四、宣传推广的平台
    第四节 厦门筼筜书院现代化的特色与问题
        一、现代化的功能定位
        二、高校的合作与联动
        三、参与地区书院建设
        四、当前所面对的问题与选择
    第五节 当代新型书院现代化发展再思考
        一、坚持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中心
        二、设置适合现代人需求的课程
        三、争取多方面力量联合办学
        四、加强书院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建设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一、史料集
    二、研究着作
    三、研究论文
    四、其他资料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四、选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
    第一节 “禅茶一味”现象的形成原因
        一、“禅”、“茶”二者内质相似
        二、僧人以茶悟道
    第二节 “禅茶一味”现象的功能依据
        一、佛教苦谛说
        二、佛教缘起性空论
第二章 “禅茶一味”现象的义涵
    第一节 “禅”、“茶”之义
        一、“禅”之义
        二、“茶”之义
    第二节 “禅茶一味”不二之义
        一、“禅”、“茶”以净为性
        二、“禅”、“茶”以静为宜
        三、“禅”、“茶”境界相通
第三章 “禅茶一味”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
    第一节 “禅茶一味”与日常生活
        一、禅门清修与坐禅饮茶
        二、僧人种茶与农禅制度
    第二节 “禅茶一味”与礼仪法度
        一、禅门以茶敬客、供佛
        二、禅门清规将寺院茶制度化
    第三节 “禅茶一味”与功夫修为
        一、禅与茶之开悟相通
        二、禅与茶之平常心相和
第四章 “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和影响
    第一节 “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
        一、和
        二、清
        三、雅
        四、寂
    第二节 “禅茶一味”的影响
        一、“禅茶一味”的传播影响
        二、“禅茶一味”的社会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传统文化在旅游地产开发中的应用和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缘起
        1.1.1 旅游地产是当前的房地产热点之一
        1.1.2 旅游地产建设出现同质化的问题
        1.1.3 旅游地产建设中植入文化元素是大趋势
        1.1.4 文化应用于旅游地产的研究方兴未艾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旅游地产及其类型
        1.4.2 传统文化
        1.4.3 地产建设的文化植入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范围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海南板块旅游地产市场概况
        2.1.2 两广板块旅游地产市场概况
        2.1.3 长三角板块旅游地产市场概况
    2.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1 研究对象筛选
        2.2.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3 研究过程简述
    2.4 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
        2.4.1 实地调查的操作方法
        2.4.2 案例分析的操作方法
        2.4.3 数据采集的内容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文化植入旅游地产的方式
        3.1.1 直接引用
        3.1.2 部分引用及简化
        3.1.3 演绎引申再创造
    3.2 所调查三大板块旅游地产项目中传统文化应用情况
        3.2.1 海南板块
        3.2.2 两广板块
        3.2.3 长三角板块
    3.3 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产传统文化应用的情况
        3.3.1 滨海旅游地产类型
        3.3.2 滨湖旅游地产类型
        3.3.3 山地旅游地产类型
        3.3.4 温泉旅游地产类型
        3.3.5 高尔夫旅游地产类型
        3.3.6 古镇旅游地产类型
        3.3.7 主题公园类型
    3.4 消费者偏好数据分析
        3.4.1 旅游目的调查
        3.4.2 旅游目的地偏好
        3.4.3 旅游内容选择因素偏好
        3.4.4 旅游住宿设施偏好
        3.4.5 旅游度假餐饮偏好
        3.4.6 旅游商品偏好
        3.4.7 旅游活动娱乐偏好
        3.4.8 旅游地产置业目的偏好
        3.4.9 旅游地产资源偏好
        3.4.10 旅游地产置业配套设施偏好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旅游地产建设中文化植入的社会认识和效果
        4.1.2 旅游地产建设中文化植入的成功经验
        4.1.3 旅游地产建设中文化植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1.4 旅游地产建设中文化应用方式的进一步探讨
        4.1.5 消费需求的趋势及旅游地产文化植入的应对探讨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民俗学视域下的朝圣旅游研究 ——以普陀山观音圣地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的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对“朝圣”内涵的研究
        二、“朝圣旅游”研究的多学科维度
        三、关于“朝圣旅游”的其他问题及个案研究
    第三节 “朝圣旅游”的民俗学研究
第二章 本土化观音信仰及其圣地的形成
    第一节 本土化观音信仰的形成
    第二节 观音的灵验叙事与信仰符号
        一、本土化观音信仰的灵验叙事
        二、观音菩萨的主要神职
    第三节 普陀山观音朝圣中心的形成
        一、妙善传说与观音圣地的多地化分布
        二、南海观音体系与妙善传说的勾连
        三、作为观音朝圣中心的普陀山
    小结
第三章 普陀山朝圣旅游的景观生产
    第一节 “南海观音”:从符号到景观
    第二节 灵验叙事:景观灵力的生产
    第三节 景观价值:旅游标示物的生产
    第四节 现代节庆与表演景观的生产
        一、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节庆景观的生产
        二、佛教盛典《观世音》:表演景观的生产
    小结
第四章 普陀山朝圣旅游的多元建构
    第一节 国家及地方的行政力量
        一、行政力量对本土化观音信仰的形塑和重构
        二、行政力量对朝圣旅游的策划和组织
    第二节 普陀山观音信仰的民俗文化精英
        一、普陀山的僧侣团体
        二、舟山地区的地方文人和非遗传承人
        三、从事普陀山观音信仰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
    第三节 朝圣旅游的商业力量
        一、朝圣旅游的认同性经济本质
        二、朝圣旅游企业——广州CYQ国际旅行社的案例
    第四节 普陀山地域社会的居民
        一、普陀山地域社会的地方文化认同
        二、普陀山居民对朝圣旅游的参与和建构
    小结
第五章 朝圣旅游者:在信仰与旅游之间
    第一节 朝圣旅游者的类型
        一、源于宗教传统和民间习俗的朝圣旅游者
        二、“寻根问祖”的朝圣旅游者
        三、祈祷灵验的朝圣旅游者
        四、观光体验的朝圣旅游者
    第二节 朝圣旅游者的行为
        一、朝圣旅游者与神灵的“交流”行为
        二、朝圣旅游者的景观实践
    第三节 朝圣旅游者的体验叙事
    小结
第六章 朝圣旅游的中间人:信仰与旅游的博弈与联合
    第一节 导游:朝圣旅游的职业中间人
        一、导游的叙事话语:从信仰到旅游
        二、导游的叙事话语对朝圣旅游者的影响
        三、导游的叙事话语与信仰话语的博弈
    第二节 旅游力量与信仰力量的联合
        一、旅游界人士的自我约束与妥协
        二、信仰界人士担当朝圣旅游的中间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中文译着
    三、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田野调查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表
    附录二:图片选录
    附录三:观音灵感事迹文献目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历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完成的工作
后记

(8)少林寺商业化现象与游客态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论文结构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宗教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2.1.1 宗教旅游概念界定
        2.1.2 宗教和旅游的关系研究
        2.1.3 宗教旅游主体研究
        2.1.4 宗教旅游目的地研究
        2.1.5 宗教旅游研究综述小结
    2.2 商业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商业化的概念界定
        2.2.2 旅游资源商业化形成的原因
        2.2.3 旅游资源商业化的影响
        2.2.4 各地针对旅游资源商业化采取的对策
        2.2.5 商业化研究综述小节
    2.3 少林寺相关研究综述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3.1 案例分析法
        3.1.1 案例地的选取
        3.1.2 案例地背景介绍
    3.2 具体数据收集方法
        3.2.1 文献法(档案法)
        3.2.2 观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4 研究分析与结果
    4.1 少林寺商业化现象梳理及形成机制分析
        4.1.1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历程梳理
        4.1.2 少林寺商业化现状调查
        4.1.3 少林寺商业化特征分析
        4.1.4 少林寺商业化形成机制分析
    4.2 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态度分析
        4.2.1 受访者基本情况介绍
        4.2.2 问卷量表信度分析
        4.2.3 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态度统计分析
        4.2.4 不同游客对少林寺商业化的态度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和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华黑茶文化园黑茶展示空间设计及其乡土意境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梅山地区黑茶文化概述
    2.1 历史沿革
    2.2 种植环境
    2.3 制作工艺
    2.4 饮茶的风俗习惯
    2.5 禅茶文化
第3章 展示空间设计的概述
    3.1 展示空间的基本内涵
    3.2 展示空间的分类
    3.3 展示空间的调研与内容
        3.3.1 梅山地区主要展示调研统计
        3.3.2 调研主要形式与内容
第4章 梅山展示空间中的乡土意境研究
    4.1 空间布局中的乡土意境表达
        4.1.1 以梅山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为设计参考
        4.1.2 空间分隔和展示内容的划分
        4.1.3 空间分割的空间尺度美和形态美
    4.2 装饰图案中的乡土意境表达
        4.2.1 传统装饰图案的分类
        4.2.2 传统装饰图案的内涵含义
    4.3 地域材料中的乡土意境表达
        4.3.1 梅山地域材料的解读
        4.3.2 展示空间装饰材料的选用
    4.4 室内陈设中的乡土意境表达
        4.4.1 室内陈设的基本分类
        4.4.2 室内陈设营造乡土文化氛围
    4.5 装饰色彩中的乡土意境表达
        4.5.1 梅山地区常见的装饰色彩研究
        4.5.2 色彩的现代心理暗示探究
    4.6 光影效果来营造乡土意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华黑茶文化园展示空间设计实践
    5.1 设计背景
    5.2 项目概况
    5.3 黑茶展示空间构成分析
        5.3.1 玄关入口空间
        5.3.2 黑茶展示空间
        5.3.3 茶艺体验空间
        5.3.4 会议聊天空间
        5.3.5 生活自居空间
    5.4 室内设计的组成元素与乡土意境文化表达
        5.4.1 材质的文化意境表达
        5.4.2 色彩的文化意境表达
        5.4.3 装饰符号的文化意境表达
    5.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
附录D 毕业设计文本(部分)

(10)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音乐对茶艺表演的作用
2 茶艺表演与音乐艺术的结合
    2.1 茶艺表演与音乐艺术结合的发展历程
    2.2 茶艺表演与音乐艺术不同的结合方式
3 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应用
    3.1 依据表演形式和品茶环境选择背景音乐
    3.2 依据民族风俗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
4 结语

四、关于《禅茶》表演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安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研究[D]. 张丛丛.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3)
  • [2]四川LY茶叶公司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王雪.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6)
  • [3]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文化教学研究 ——以《快乐汉语》系列节目为例[D]. 赵永怡.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4]传承与创新:文化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书院研究[D]. 戴美玲. 厦门大学, 2018(12)
  • [5]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D]. 欧天颖.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传统文化在旅游地产开发中的应用和传承研究[D]. 严志锋.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民俗学视域下的朝圣旅游研究 ——以普陀山观音圣地为中心的考察[D]. 游红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6)
  • [8]少林寺商业化现象与游客态度研究[D]. 张硕. 东北财经大学, 2017(07)
  • [9]中华黑茶文化园黑茶展示空间设计及其乡土意境表达[D]. 魏攀. 湖南大学, 2017(07)
  • [10]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J]. 秦笑笑,张琳. 福建茶叶, 2016(06)

标签:;  ;  ;  ;  ;  

关于“禅茶”表现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