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

一、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忱,孙秀珍[1](2021)在《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尤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为主。下鼻甲在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鼻甲手术是目前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尤其是鼻塞、喷嚏症状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就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刘红玉[2](2021)在《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针刺结合耳穴压豆和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研究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提供一种便捷、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符合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标准的受试者72例,随机进入治疗组(针刺配合耳穴压豆)32例,对照组(孟鲁司特钠片)31例,治疗一个疗程,3个月后随访。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鼻症状总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NNS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来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各指标评分变化。结果:两组间患者鼻症状总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NNSS)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RQLQ)的各项值和总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遂对上述评分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观察其疗效。1.效果对比:针刺配合耳穴压豆组(32例)治疗:显效15例(46.88%)、有效13例(40.63%)、无效3例(12.50%),整体有效率为87.50%;西药孟鲁司特钠片组(31例):显效7例(22.58%)、有效17例(54.84%)、无效7例(22.58%),整体有效率77.42%(P=0.048),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鼻症状总分(TNSS):同组治疗前后评分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1)。两组随访期总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4)。3.鼻伴随症状总分(TNNSS):同组治疗前后评分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728)。两组随访期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19)。4.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结果:组内治疗前后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两组随访期总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2)。结论:研究表明针刺配合耳穴压豆与孟鲁司特钠片都能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症状、鼻炎伴随症状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前者在鼻症状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比孟鲁司特钠片更好,远期疗效更好。

仲桂林[3](2021)在《穴位埋线干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穴位埋线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进行观察,探索性地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优势更明显,可将其作为防治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有效、长期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本试验开始时间自2019年8月始,自2021年2月终止。病例全部来自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共收治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分型诊断标准且自愿遵循医嘱、签署知情同意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8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按1:1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组(对照组)44人,盐酸左西替利嗪、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组联合穴位埋线组(治疗组)44人。对照组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诺思达,鲁南贝特制药,5mg*12片),5mg/Qd;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逸青,浙江仙琚制药,60掀/瓶,药物浓度0.05%),每侧鼻内2掀/Qd,治疗4w。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穴位埋线,对双侧肺俞、曲池、足三里、丰隆进行左右交替取穴,1次/w,共4w。观察两组治疗及随访期间临床疗效,评估量表并记不良事件等。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鼻部症状总积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次要结局指标是总有效率(Overall Effective Response Rate,ORR)、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量表,共计观察时长16周(±2天);期间进行6次随访,分别在治疗前、第1疗程(第2周)、第2疗程(第4周)、第1次随访(第8周)、第2次随访(第12周)、第3次随访(第16周),记录TNSS、RQLQ及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量表评分、不良反应等。入组及治疗期间患者病历资料、TNSS、RQLQ和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量表均应由患者本人完成;随访期间,由研究人员电话完成并记录。用SPSS22.0对指标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反映穴位埋线干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脱失情况: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无脱落病例,两组各以44例患者完成观察。2.不良反应事件记录:研究病例均未发生中等程度以上不良事件。对照组治疗期间无轻度不良事件报告,但治疗组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名患者在首次埋线时出现晕针现象,予相应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完成治疗;2名患者埋线后碰水轻度感染,予碘伏消毒处理后,未出现其它不适,完成治疗。3.主要结局指标比较TNS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评分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观察时间点F=100.5,P=0.00<0.05,表明两组不同观察时间点疗效存在差异;不同观察时间点*组别F=5.0,P=0.02<0.05,提示两组患者存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效应。简单效应分析两组组间在第2、3次随访均有P<0.05,表明两组随时间变化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均有P<0.05,提示各组内均有治疗效果。4.次要结局指标ORR比较:结果显示第1次随访两组总有效率最高(对照组为83.55%,治疗组是87.91%),组间卡方检验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同期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访期间3个时间点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QLQ比较:分为总分比较和各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QLQ总分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观察时间点F=121.2,P=0.00<0.05,表明不同观察时间点两组存在疗效差异;不同观察时间点*组别F=12.2,P=0.00<0.05,提示两组患者存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效应。简单效应比较,两组组间随访期间均P<0.05,表明两组随时间变化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均有P<0.05,提示两组不同干预因素均有治疗效果。各项差异在第3次随访有差异:两组在活动能力、睡眠质量、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影响5个层面疗效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2个方面任一时间点比较均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同期比较在第2疗程即差异显着P<0.05,中医辨证分型穴位埋线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且随时间延长至第3次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7.74%)显着高于对照组(86.36%)。结论:中医辨证穴位埋线联合药物能够有效缓解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部症状,降低TNSS、RQLQ、中医量表评分,提高治疗效果总体ORR,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鼻炎复发率。

周运菲[4](2021)在《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拟在运用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观察治疗后其疗效并与对照组西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差异,探讨中医药在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上的优势,从而为临床工作者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西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且经中医辨证为肺虚感寒型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本次课题研究,将60例经中医辨证为肺虚感寒证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温鼻通窍饮加味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与氯雷他定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1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结束1月内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经检验后P值高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对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都有效但无明显差异,两组疗效相仿。2.在症状、体征和总积分方面: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和总积分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P值均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在两组间进行单项症状、体征和总积分比较时,鼻塞、流涕积分和总积分方面检验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鼻痒、喷嚏、和体征方面积分比较时经统计学软件检测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组在改善鼻塞、流涕和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在鼻痒、喷嚏、和体征方面无显着差异。3.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经统计学检验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均对改善中医症状有效,在两组间进行中医症状的单项比较时,统计学检验得出在面色苍白、气短和畏风怕冷三项中医证候上P值均小于0.05,而在自汗这一项中医证候上不同,经统计检验得出P值大于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面色苍白、气短和畏风怕冷中医证候上更有优势,在自汗方面无明显差异。4.在复发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1月,发现治疗组有4例患者复发,26例未复发;对照组有9例患者复发,21例未复发,两组间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复发情况的比较得出P值大于0.05,说明治疗后1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对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复发无明显差异。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生命体征正常。结论:1.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与氯雷他定两种治疗方案都对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效,且两者疗效水平相仿。2.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和氯雷他定片治疗均能改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体征,但在改善鼻塞、流涕方面疗效优于单纯氯雷他定片治疗。3.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和氯雷他定片治疗均能改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在改善患者面色苍白、气短和畏风怕冷方面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更胜一筹。4.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与单纯氯雷他定片相比复发人数更少。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副作用小,疗效显着,中药颗粒携带简便,针刺操作简单,不失为大众接受的治疗方案。

吴显文[5](2020)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和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研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得出科学分析后的结论。步骤包括以下:(1)由2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3)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提取研究数据;(4)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5.3软件对数据综合分析,并行meta分析;(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结果(1)共纳入对照研究文献9篇,其中RCT研究5篇,非RCT研究4篇,共1245例受试者,聚焦超声597例,射频消融648例。其中对8个研究的有效率和症状评分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179例患者,聚焦超声564例,射频消融615例。(2)对5个RCT研究行异质性和敏感性分析后,其中4个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共计纳入630例受试者,其中聚焦超声325例,射频消融305例。Meta分析显示,聚焦超声VS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的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13[1.05,1.22](Z=3.30,P=0.0010),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个研究分别采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结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纳入受试者304例,聚焦超声134例,射频消融170例。对随访6个月的有效率行meta分析,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05[0.97,1.13](Z=1.10,P=0.27),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个研究对比了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随访12个月时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纳入受试者152例,其中聚焦超声79例,射频消融73例。对两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进行meta分析,IV值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0.75[-0.82,2.31](Z=0.93,P=0.35)、-0.04[-3.91,3.83](Z=0.028,P=0.98)和-0.41[-4.97,4.16](Z=0.17,P=0.86),提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个研究中,除1个研究未描述不良反应外,其余8个研究均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超声治疗组中,2个研究报道鼻腔黏膜水肿4例,1个研究报道鼻腔瘢痕2例。射频治疗组中,1个研究报道术后1年鼻腔水肿10例(10%)、分泌物伪膜干痂1例(1%)、鼻腔干燥7例(7%)、鼻腔瘢痕5例(5%);1个研究描述2例术后鼻出血。所有研究均未报道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下鼻甲萎缩及嗅觉减退等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道下鼻甲黏膜水肿持续时间长,鼻腔水样分泌物更多,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聚焦超声高。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有效性方面,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射频消融;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聚焦超声优于射频消融。在安全性方面,聚焦超声对于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优于射频消融。两种技术均可作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种选择。

王艺静[6](2020)在《基于余伯亮通调任督理论以三九督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余伯亮教授通调任督理论为基础,采用三九督灸疗法对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以评价其在治疗肺虚感寒型AR方面的有效性及优势,并探讨其作用原理,为传承名医经验在治疗本病方面提供依据。方法:首先,从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纳入的对象分成三九督灸组、三九天灸组和常规西药组,每组30例。然后在三九天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采用督灸疗法、天灸疗法及常规西药疗法进行干预,并统计每例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两周后随访时的鼻部四分症状、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最后运用Excel 2010版软件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并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整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三九督灸组、三九天灸组和常规西药组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病程、及鼻部四分症状、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后,三组均能取得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92.00%、85.71%,经统计学分析,三九督灸组疗效均分别优于三九天灸组和常规西药组(均P<0.05),三九天灸组疗效与常规西药组相当(P>0.05)。三组研究对象经治疗后的鼻部四分症状(TNS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RQLQ)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九督灸组对TNSS、RQLQ的改善作用均分别优于三九天灸组和常规西药组(均P<0.05),三九天灸组的改善作用与常规西药组相当(P>0.05)。3.治疗结束两周后随访时,在TNSS、RQLQ评分方面,三九督灸组在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九天灸组与三九西药组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表明三九督灸法对患者TNSS、RQLQ的改善作用较稳固,无明显反弹,而三九天灸疗法和常规西药疗法则欠稳定。结论:三种疗法在临床上治疗肺虚感寒型AR均有效果,均能明显改缓解患者鼻部四分症状,改善患者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且三九督灸组在各方面均分别明显优于三九天灸组和常规西药组,其疗效较后两者更显着、持久、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研究为证实并传承名老中医通调任督理论,以三九督灸治疗肺虚感寒型A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临床证据。

杨桂华[7](2020)在《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观察,评价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便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有效制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配合自制鼻通膏涂擦鼻腔)以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各40例。均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每日记录患儿症状、体征,观察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患儿常见鼻部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患儿喷嚏、鼻痒、流涕、鼻塞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进行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配合自制鼻通膏涂擦鼻腔的治疗组患儿常见鼻部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较单独口服药物组为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说明自制鼻通膏涂擦鼻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结论:相对于单纯口服西药,配合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疗效更加显着,其起效时间更快。自制鼻通膏外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高,适合临床推广。

黄娜菲[8](2020)在《贺氏毫火针治疗肺气虚寒型常年持续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贺普仁教授火针疗法理论指导下探讨并观察贺氏毫火针治疗常年持续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贺氏火针毫火针广泛地应用于常年持续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法:通过随机对照,选取60例同时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毫火针治疗试验组和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毫火针针刺印堂穴、双迎香穴、双上迎香穴、双风池穴、双肺俞穴,辅以普通针刺双肩井穴、双风门穴、双大杼穴,3次/周,一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印堂穴、双迎香穴、双上迎香穴、风池穴、肩井穴、风门穴、大杼穴、肺俞穴,3次/周,一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鼻炎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各时期鼻症状总分表积分(TNSS积分)、鼻伴随症状总分表积分(TNNSS积分)、鼻部体征积分、鼻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RQLQ积分)。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在鼻症状、鼻伴随症状、鼻部体征、鼻炎生活质量等评定指标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在鼻症状、鼻伴随症状、鼻部体征、鼻炎生活质量评定上无明显差异。3.鼻症状体征疗效:将两组的鼻症状及伴随症状、鼻部体征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及停止治疗后1月两者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结束时和停止治疗1月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可改善鼻炎患者症状体征,且试验组改善鼻症状体征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将两组的鼻症状及伴随症状、鼻部体征总积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在鼻症状、鼻伴随症状、鼻部体征等评定指标比较上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停止治疗后1月的总积分均较治疗结束时的总积分有所上升,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鼻炎患者症状体征,且二者近期疗效均优于远期疗效。总体疗效: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毫火针治疗试验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4.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将两组的鼻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及停止治疗后1月两者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结束时和停止治疗1月后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可改善鼻炎患者生活质量,但试验组改善鼻炎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将两组的鼻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结束时、停止治疗后1月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两组在停止治疗后1月的总积分均较治疗结束时的总积分有所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均可改善鼻炎患者生活质量,且近期疗效均优于远期疗效。总体疗效: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毫火针治疗试验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贺氏毫火针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改善患者鼻部症状、伴随症状及鼻部体征,但毫火针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治疗;毫火针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毫火针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更有优势,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毫火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远期疗效较为持久,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旷徐[9](2020)在《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治疗脾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对脾虚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价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治疗脾虚型A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和氯雷他定组,穴位贴敷组予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氯雷他定组予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每天1片,连续治疗4周。主要结局指标为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次要结局指标为鼻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鼻症状总分表(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s score,TNNSS)、血清总免疫球蛋E(Immunoglobulin 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总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价;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整个研究期间详细记录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型AR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穴位贴敷组和氯雷他定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至少1次治疗,最终完成试验64例,其中穴位贴敷组32例,氯雷他定组32例,共脱落和剔除6例。2.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构成(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生活质量:RQLQ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QLQ量表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QLQ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的RQLQ量表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患者随访时的RQLQ量表低于氯雷他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①鼻症状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鼻伴随症状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伴随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N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的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NN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NSS评分均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的TN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室指标:①血清总IgE: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OS总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EOS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OS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指标:穴位贴敷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43%,氯雷他定组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两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可以改善脾虚型AR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口服氯雷他定疗效相当,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口服氯雷他定;2.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可以缓解脾虚型AR患者的鼻症状和鼻伴随症状,与口服氯雷他定疗效相当;3.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与口服氯雷他定对脾虚型AR患者的血清总IgE、EOS总数均无明显影响;4.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与口服氯雷他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陈梦瑞[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别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相关文献中的用药规律;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中药复方内服治疗儿童AR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明确中药复方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确切疗效;总结任勤教授临床辨证治疗儿童AR用药规律及“药-证”“药-量”的潜在关联,进一步探讨“祛风化痰通窍,调节脏腑功能”治法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检索各中文电子数据库建库伊始至2019年3月17日中药治疗儿童AR的相关文献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别分析儿童AR内服、外用中药处方用药规律,用Tableau 2019.4、Word Art等软件对纳入研究地区、证型分布及行业标准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从文献数据挖掘纳入研究中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内服治疗儿童AR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近期临床有效率/显效率、鼻部症状(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体征积分、复发率及远期有效率等进行数据分析,并用Stata14.0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文献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所得药物、证型及临床表现信息为参考,利用Access2010建立“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数据录入系统”,筛选、整理并录入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任勤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门诊病历资料,联合应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Modeler 18.0、Tableau 2019.4总结任勤教授治疗儿童AR用药规律及“药-证”“药-量”的潜在关联,进一步探讨“祛风化痰通窍,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儿童AR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文献研究部分纳入合格文献199篇,其中儿童变应性鼻炎内服中药相关文献158篇、外用中药52篇(其中内服中药联合外用中药11篇),共涉及内服中药处方177首、外用中药处方44首、中成药18种;对筛选出的内服、外用处方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均以辛味、温性、肺经药为主。Meta分析最终纳入合格文献20篇,涉1719例患儿,其中观察组879例,对照组840例。对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改良Jadad评分,结果显示2项为4分,18项为0~3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近期临床有效率/显效率、喷嚏/鼻塞/流涕症状积分、复发率及远期有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鼻痒、鼻部体征积分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术经验传承部分纳入任勤教授门诊67例AR患儿122个具有辨证研究价值的诊次记录,其中急性期36份、迁延期86份(病情分级属轻度者28份,中-重度者94份);122张处方共涉中药119味,总体用药以辛味、温性、肺经药物为主,且苦味、寒凉、肝经药物使用比例较相应文献内服处方挖掘结果高;总体使用率大于50%的前10味常用药依次为苍耳子、辛夷、黄芩、薄荷、白芷、防风、桂枝、石菖蒲、杏仁、鱼腥草,核心药物为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任师在儿童AR治疗过程中强调风、痰、瘀三邪的对症治疗,其中风药、祛痰药临床总体使用率达100%,活血药临床总体使用率达65.57%;常用药用量为3-10g,部分矿物介类重质药用量为10-25g,药物具体用量与患者因素(年龄、病情轻重、疾病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儿童AR组方多以宣肺通窍为主,其中内服处方用药侧重于甘温并用、肺脾同治,外用侧重于辛温行散、透表达里;口服中药复方治疗儿童AR临床总体疗效高于单纯应用阳性西药。学术经验传承结果体现任师临床治疗儿童AR寒温平调,辛苦并用、辅以甘缓的用药特点,凸出任师治肺为主、并调气血的用药理念;任师总以“祛风化痰通窍,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儿童AR,急性期风寒、风热2证侧重“疏风通窍”,迁延期寒热错杂、痰瘀阻络、脾虚肝旺、肺脾气虚4证侧重“搜风消痰通络”,并辨证予以清热、补虚药。

二、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分析过敏性鼻炎
        1.1 命名
        1.2 病因病机
        1.3 传统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1.4 小结
    2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2.1 过敏性鼻炎的定义
        2.2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2.3 过敏性鼻炎的分类
        2.4 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
        2.5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2.6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技术路线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脱落的病例应详细记录原因)
        1.7 观察量表
        1.8 不良反应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随访调查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中断及脱落情况
        3.2 治疗前组间均衡性比较
        3.3 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耳穴作用原理
    3 选穴依据
        3.1 针刺选穴依据
        3.2 耳穴选穴依据
    4 结果分析
        4.1 整体疗效
        4.2 鼻症状总分(TNSS)
        4.3 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NNSS)
        4.4 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RQLQ)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穴位埋线干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1.1 样本量估算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3.3 中医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终止和脱落标准
        1.8 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2.2.1 取穴及定位
        2.2.2 操作
        2.2.2.1 注意事项
    3 疗效指标
        3.1 主要指标
        3.2 次要指标
        3.2.1 ORR
        3.2.2 RQLQ
        3.2.3 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量表
        3.3 安全性观察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不良事件观察与处理
        3.6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主要结局指标
        4.3 次要结局指标
        4.3.1 ORR结果比较
        4.3.2 RQLQ结果比较
        4.3.3 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量表结果比较
讨论
    1.西医认识
        1.1 病理生理
        1.2 治疗方法
        1.2.1 加强教育,避免变应原
        1.2.2 药物治疗
        1.2.2.1 糖皮质激素
        1.2.2.2 抗组胺药
        1.2.2.3 抗白三烯药
        1.2.2.4 免疫疗法
        1.2.2.4.1 舌下免疫
        1.2.2.4.2 皮下免疫
        1.2.2.5 鼻腔冲洗
        1.2.2.6 手术治疗
    2.中医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方法
        2.2.1 中药
        2.2.2 针刺
        2.2.3 灸疗
        2.2.4 穴位贴敷
        2.2.5 穴位拔罐
        2.2.6 割治
        2.2.7 穴位埋线
    3 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认识
    4 穴位埋线认识
    5 选穴依据
    6 疗效分析
        6.1 主要结局指标
        6.2 次要结局指标
    7 不良反应分析
    8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1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1.2 变应性鼻炎的致病因素
        1.3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疗法
    2.中医学对鼻鼽的认识
        2.1 鼻鼽的历史源流
        2.2 鼻鼽的病因病机
        2.3 鼻鼽的中医疗法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研究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1.3 病例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和观察时间
        2.3 疗效指标分级及评分标准
        2.4 病情分度
        2.5 记录方法
        2.6 疗效评价
        2.7 总有效率计算
    3.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分析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1.4 病情比较
    2.治疗前两组各项积分比较
        2.1 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2.2 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2.3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比较
        3.1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
        3.2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
        3.3 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4.研究结果分析
    5.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肺虚感寒证型的理论依据
    2.温肺通窍法的理论依据
    3.中医选方依据
    4.方义与单味中药的分析
    5.针刺选穴依据
    6.疗效总结
    7.结论
    8.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表
个人简介

(5)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聚焦超声技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6)基于余伯亮通调任督理论以三九督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或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分组及治疗方法
        2.1 三九督灸组
        2.2 三九天灸组
        2.3 常规西药组
    3.研究流程图
    4.观察内容
        4.1 过敏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
        4.2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强度等级
    5.观察时间
    6.统计学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1.病例完成情况
    2.一般资料分析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与两周后随访TNSS评分比较
        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与治疗结束两周后随访RQLQ评分比较
    4.安全性记录
第三部分 讨论
    1.结果与分析
    2.中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2.1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2.2 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3.中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现状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3.3 西医治疗
    4.基于通调任督理论,三九督灸对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探讨
        4.1 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
        4.2 通调任督理论探索
        4.3 督灸疗法理论探索
        4.4 天人感应—三九天理论探索
        4.5 鼻部解剖学角度探索
    5.基于通调任督理论,三九督灸治疗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的创新性与意义
    6.过敏性鼻炎的预防与调理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 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余师专访
附录 B:知情同意书
附录 C:评分表
附录 D:三九督灸的操作流程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学术工作及取得成绩
致谢

(7)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观测指标
        3.1 安全性指标
        3.2 疗效性指标
        4. 疗效评价指标
        4.1 评分标准
        4.2 疗效评判标准
        5.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 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1. 基础资料比较
        2. 临床疗效评价
        3 治疗组相关资料分析
        4. 不良反应
讨论
    一、过敏性鼻炎研究概况
        1. 中医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常用外治疗法
        2. 西医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临床治疗
    二、选题的必要性
    三、自制鼻通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四、基础药物的选取依据
    五、研究结果分析
    六、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鼻鼽病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贺氏毫火针治疗肺气虚寒型常年持续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1.1 变应性鼻炎的定义
        1.1.2 变应性鼻炎的分类
        1.1.3 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
        1.1.4 变应性鼻炎的诊断
        1.1.5 干预措施
    1.2 祖国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2.1 相关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分型
        1.2.4 干预措施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与数量
        2.1.2 研究病例选择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及病例分组
        2.2.2 干预方案
        2.2.3 观察指标
        2.2.4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受试对象基线情况比较
        2.3.2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选题意义和立题依据
        3.1.1 选题意义
        3.1.2 立题依据
    3.2 贺氏毫火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
    3.3 选穴组方特点
        3.3.1 主穴“鼻5组穴”组方特点
        3.3.2 配穴“咳喘10穴”组方特点
    3.4 关于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
        3.4.1 受试对象基线情况比较
        3.4.2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3.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得奖励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治疗脾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1.1.1 概念
        1.1.2 流行病学
        1.1.3 病因
        1.1.4 发病机制
        1.1.5 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1.2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1.2.1 中医病名
        1.2.2 病因病机
        1.2.3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1.3 培土生金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概述
        1.3.1 培土生金法的治则确立
        1.3.2 培土生金法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1.3.3 培土生金法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1.6 剔除标准
        2.1.7 中止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样本量估算
        2.2.3 随机分组
        2.2.4 盲法的实施
        2.2.5 治疗方案
        2.2.6 结局指标
        2.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2.2.8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病例完成情况
        2.3.2 基线资料
        2.3.3 治疗结果
第三章 讨论分析
    3.1 选题依据
        3.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3.1.2 培土生金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3.1.3 贴敷穴位的选择依据
        3.1.4 贴敷药物的选择依据
        3.1.5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3.1.6 对照组的选择依据
        3.1.7 结局指标的选择依据
    3.2 研究结果比较
        3.2.1 基线资料
        3.2.2 生活质量
        3.2.3 临床症状
        3.2.4 实验室指标
        3.2.5 安全性指标
    3.3 研究结果分析
        3.3.1 生活质量
        3.3.2 临床症状
        3.3.3 实验室指标
        3.3.4 安全性指标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10)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数据挖掘及Meta分析的相关概念
    2 软件介绍
    3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4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
    5 数据挖掘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应用
    6 儿科中药用量的现状研究
    7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选择标准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预处理
        1.4 数据处理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药物统计结果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中成药治疗儿童AR的使用频次
        2.5 纳入研究对象地域及证型分布
        2.6 研究持续时间及发表年代
        2.7 诊断评及价标准参考文献使用情况
    3 小结
研究二 中药复方内服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及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
        2.3 纳入文献质量
        2.4 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2.5 发表偏倚
        2.6 敏感性分析
    3 小结
研究三 任勤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计病例登记表
        1.2 数据采集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排除标准
        1.5 数据处理
        1.6 数据分析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分类及用量
        2.2 药性分析
        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总体药物关联分析
        2.4 基于频数统计的辨证常用药分析
        2.5 基于频数统计的特色用药分析
        2.6 常用药用量分析
    3 小结
讨论
    1 文献数据研究
        1.1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儿童AR的联系与区别
        1.2 基于纳入文献地域分布的一些思考
        1.3 研究存在的不足
    2 Meta分析
        2.1 局限性
        2.2 研究存在的不足
        2.3 对未来的启示
    3 学术经验传承
        3.1 疾病认识
        3.2 治法用药
        3.3 临证经验用药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4 不同形式数据挖掘的实践体验
        4.1 内涵理解
        4.2 应用理解
    5 对未来的展望与继续研究的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变应性鼻炎相关诊断/疗效评价标准演化时间轴
    2 病例资料原始登记表
    3 部分术语规范对应表
    4 录入系统及部分原始数据展示
    5 SPSS Modeler18.0 操作界面及部分原始数据展示
    6 正文图片及表格索引
        6.1 正文图片索引
        6.2 正文表格索引
综述 过敏性鼻炎“冬病夏治”临床研究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纳/排标准
        1.3 文献评价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文献评价结果
    3 归纳分析
        3.1 穴位敷贴
        3.2 针刺疗法
        3.3 联合疗法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教育经历
    二、学术成绩或成就

四、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 王晓忱,孙秀珍.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4)
  • [2]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研究[D]. 刘红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穴位埋线干预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仲桂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温肺通窍法联合针刺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 周运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D]. 吴显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6]基于余伯亮通调任督理论以三九督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 王艺静. 暨南大学, 2020(04)
  • [7]自制鼻通膏治疗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D]. 杨桂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贺氏毫火针治疗肺气虚寒型常年持续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D]. 黄娜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治疗脾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 旷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D]. 陈梦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