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贸易与企业标准化简介

美国国际贸易与企业标准化简介

一、美国国际贸易和企业标准化简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人[1](2021)在《山西物流标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流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契机,相关部门和各个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经过多方的努力,山西省物流业正逐渐改变“散、小、乱、差”的局面,不断向现代物流业转变。但由于种种原因,山西省物流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占山西省GDP的比重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有限、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整合的能力差等。究其原因,山西物流标准化发展不足导致物流运作不顺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为了更好的促进山西省物流业健康发展,应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其中,构建科学、系统、合理的物流标准体系尤为重要,物流标准体系可以为物流标准的研究、制定与修订指明方向,指导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当前,山西省有两个版本的物流标准体系,分别是2019年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DB14T 1925-2019《流通领域供应链标准体系》中将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提到的物流标准体系,和2020年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山西省物流标准体系》,这两个体系在结构上一目了然,既考虑到了物流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又兼顾了地方特色。但是,这两个体系在层次设计、内容的完整性、体系的系统性方面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能非常有效地发挥物流标准体系的统领作用。由此,构建更加完善的、适合山西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物流标准体系是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对物流标准化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山西省物流业以及物流标准化现状、现行物流标准、现有物流标准体系三个方面对山西省物流标准的需求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发现存在物流标准覆盖不够全面,缺乏国际物流通用的相关标准,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开拓国际业务的需求;各物流子系统标准数量不均衡,物流信息、物流服务与物流环境方面的标准数量较少,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物流标准体系系统性不强,容易造成各分系统过于分化的状况等问题,明确了物流标准体系构建的目的和重点。然后运用标准体系构建方面的基本理论,在物流标准体系构建原则、依据和目的的指导下,从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确定了物流标准体系的层次以及内容,构建了山西物流标准体系,该体系具有结构完整、分类合理、系统性强的特点。最后,针对推动山西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提出理清各参与主体的角色,不同主体相互配合的建议。

熊勇[2](2013)在《产业转型升级期技术标准战略的作用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标准的竞争已上升到战略高度。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自标准化战略,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我国也相应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标准化战略活动。标准化对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发展;对外促进国际贸易和应对技术壁垒。所以,技术标准战略作为一种措施、一种方法和手段,首先要为产业发展服务。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标准战略。本文分六章对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标准战略作出为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转型升级期技术标准战略的作用及对策研究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及发展趋势。第二章论述了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标准战略的一般理论。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介绍了标准化概念、分类、原理和战略等基本理论内容,从而找出了技术标准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作用机理,为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技术标准战略的现状、特点和实施效果。第四章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方法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五章是针对广东省目前技术标准战略的现状,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和实施措施,并以LED标准化工作作为案例,总结了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实践。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标准化的作用,着力制定标准战略并贯彻实施,由目前标准的“从属者”和“遵守者”的地位,通过对先进技术标准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出更先进、更适应市场的技术标准,成为新标准的制订者,掌握标准话语权,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道路,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

苏彩和[3](2011)在《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广西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深化广西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广西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的研究成果,针对广西农业发展的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法,重点研究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推广模式、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广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分析国际主要农业标准化机构,论述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在发展农业标准化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概况,对比我国农业标准化“起步-停滞-复苏-发展-高速发展”历程和发展农业标准化做法,提出了我国在发展农业标准化方面值得借鉴的五条国际经验。第二,从广西区位、土地、气候等方面论述广西农业发展概况,分析广西农业呈现的特征;总结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做法,并采用指标体系法分析宾阳糖料甘蔗标准化示范区和田阳香米标准化示范区成效,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增长速度方程分析钦州火龙果标准化示范区成效。第三,对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行业协会自律互动模式和市场拉动引导模式等五种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容县沙田柚标准化的实施、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瘦肉型猪养殖标准化的实施和凌云白毫茶标准化的实施等进行模式系统分析,得出“政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参与+标准化”的最佳模式。第四,通过对广西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当地政府相关人员、示范区技术人员、农业龙头加工企业负责人、农户等访谈,确定影响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监管因素、标准因素、贸易因素、文化素质因素、市场机制因素、家庭承包责任制、龙头企业和农户关系因素等7类。结合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标准化经验,同时根据影响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障碍因素,提出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十八条对策。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点:1、对广西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评价对比。系统研究了质量监督部门、农业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行政手段构造和监管模式及其对农业示范区建立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标准化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对中外标准化实施的状况进行了的比对;对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企业的优劣、特点和成效进行了评价对比;2、研究了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组织措施。综合分析了农业、质监、畜牧、林业、工商、财政等管理部门和农业示范区企业在发展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必须紧紧依靠具体实施部门的努力,获得行政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取得相关单位和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帮助;3、提出农业标准化的对策。通过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相关的政策法规,比对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在深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和市场开展调研,征求并吸收了政管理部门和示范区企业的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可行的农业标准化对策;4、建立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合实施农业标准化企业的行业管理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

李光耀[4](2011)在《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日益得到世界的关注。中药领域作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优势的领域之一,已成为制药行业共同瞩目的问题。我国在30年前就提出中药现代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指导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推行中药现代化战略发展的30年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是随着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全球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制定对策,推动我国中药领域健康、与时俱进的发展,提高中药领域研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化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中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药和中药现代化概念的新看法,并结合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如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变化、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天然药物市场的扩张以及国内新医改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等,对中药现代化战略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一个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在基于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比较优势得出中药研发和市场开拓是两个关键战略问题,继而分别采用产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进行了战略分析,并做出战略选择。1.中药现代化是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继承和创新并重,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然而,实现以上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就是研制、开发出一批服用方便、药效明确、质量可靠的现代中药投放市场。我国在中药研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药材、人才与科研资源优势;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理论内容与实践积累是我国发展中医药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制约中药研发进展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资源的整合不够完善,科研院所、高校资源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中医药的研究平台尚不完善,汇集多学科人才,多学科碰撞、交融的创新平台尚未建立;很多企业对于中药研发仍重视不够,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都还很不足;中医药基础研究不足成为中药研发的瓶颈等。除了内部的优势与劣势问题,还应关注中药研发的外部环境。规避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知识产权流失等威胁的同时,抓住外部机会,借鉴国际研发新技术促进我国中药研发;以与化学药的相对优势来发展中药市场,研发国际热衷消费的中药养生、保健、化妆品等。2.市场是企业实现其价值的场所,企业服务于市场,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失去了市场,企业也就不会存在。中药市场面临诸多发展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现代医学也更加注重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中药产品具有诸多方面化学药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丰富而又古老的中医药治疗理论、中药产品安全低毒有效的特性以及中药产品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疗效。中药的这些特点,无疑更加符合现代人日常保健的需求,天然药物产品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欢迎便是一个充分的证明;我国新医改将中药产品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也无疑为中药产品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市场。然而,我国中药产业同时也面临不利的一面,国内制药产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此外,不少知名跨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瓜分这一蛋糕,欧美国家为遏制他国的中药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严重阻碍了国内中药企业市场地拓展。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在充分利用机会和优势,规避风险和劣势的前提下进行战略选择。然而,战略还需要政府和企业政策措施的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贯彻,中药产业现代化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包括: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育国内传统中药产业市场,加强国际传统医药的开发利用,选择中药企业集团培育中药跨国公司,发挥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徐祥国[5](2010)在《欧盟EuP指令对衢州出口电光源产品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国际贸易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目的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灵活性、技术上的复杂性及影响上的隐蔽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各成员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受关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的基本原则,制定产品的绿色环保绩效法规,欧盟尤其走在前面。继WEEE和RoHS两大壁垒之后,欧盟使出环保指令“第三板斧”——主要针对能耗的EuP指令,已于2007年8月正式实施。EuP指令全称为“用能源产品生态设计指令”,涵盖了所有用能的产品,且涉及到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回收和后期处理一整条产业链。要将一件产品合法的投放欧盟市场或投入使用,制造商需使产品通过合格评定、发表合格申明并取得CE标志。EuP指令的出台,对我国电子电气产品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将EuP指令纳入CE认证,提高了认证门槛,增加了出口企业的认证难度。目前研究EuP指令的文章并不多,且主要集中于总体性的理论研究和影响分析,本文从一个地区(衢州地区)、一个行业(电光源产业)出发,在对出口电光源企业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EuP指令对衢州地区出口电光源的影响,并从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应对指令的措施。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述,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对EuP指令的概述,主要分析EuP指令产生的背景和目标,主要内容和指令实施的游戏规则。第三部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指令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并着重分析指令实施对衢州电光源产业的影响。第四部分在对衢州地区出口电光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电光源企业和产品的符合性状况和应对现状。第五部分从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三个层次,宏观的分析其在应对EuP指令应承担的角色和应采取的措施。第六部分依据EuP指令的四个关键要素,微观的分析电光源企业应对指令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第七部分结论和展望,分析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明确应对EuP指令须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朱仲海[6](2010)在《我国茶叶标准化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国内、国外如此多的标准许多人就提出疑问,茶叶标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如何使整个茶叶行业进入一个标准化的时代?在GBf3935.1—1996中将标准化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反映出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即制定标准、贯彻标准、修订标准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贯彻实施;同时标准化是个相对的概念,即标准在深度上要有发展空间,要通过不断修订来发展,而且在广度上也要有系统的标准来配套。所谓茶叶标准化,就是指为了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制定、发布并实施与茶叶相关的基础、产品、卫生、技术和管理标准,使茶叶在生产、加工及管理等方面获取最佳的秩序和效益,使茶叶的卫生与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同样茶叶标准化也是一个过程,包括制定茶叶标准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的全部活动过程。本研究是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化原理,实例分析ISO国际绿茶标准制定过程和总结国外标准制定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的茶叶标准化体系,并利用经济学原理推出我国茶叶茶叶标准化组织实施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茶叶标准化是现阶段的重要管理手段,是茶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求,是茶叶对外贸易的需求,茶业现代化呼唤茶叶标准化,茶业产业化呼唤茶叶标准化,茶叶标准化是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2)构建我国的茶叶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茶叶标准化制定体系,茶叶标准化推广体系和茶叶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体系。其中茶叶标准化推广体系又包括组织领导体系、宣传培训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咨询体系和标准示范体系,并阐明相互之间的关系。(3)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化体制作比较,结合我国的国情,利用经济学原理推出我国茶叶标准化组织实施机制:政府主导、市场拉动、协会参与和企业自控。(4)通过专题研究IS0国际绿茶标准制定的相关过程,使我国的茶叶标准工作者更加熟悉国际标准的相关规则,在参与国际标准制订中占有主动权,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同时,为我国今后标准的制、修订如何与国际接轨提供有力的借鉴作用。

李忠海[7](2009)在《实施标准战略 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石油和化工企业标准化与提升核心竞争力论坛演讲》文中指出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标准化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2005年的报告,重点探讨标准与贸易的关系,报告的副标题就是"探讨标准、贸易与WTO的关系",报告中关于标准与贸易关系的论述就有141页,占报告正文篇幅达42%之多,译成中文近二十万字。现在,标准化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标准化领域,从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一、第三产业,从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发

黄国华[8](2008)在《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在现代都市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美化城市、提升市民文化修养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市的花卉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为初具市场经济形态特点的产业,逐步步入产业化发展之路,花卉的现代化生产设施规模及栽培技术都位于国内前茅,成为我国重要的盆花生产中心之一、我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和物流中心之一。总体来看,北京市花卉业发展非常迅速,市场需求大,产值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对改善农民收入,安排农民就业,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年来北京市花卉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既进入了稳定与调整时期,又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生产、技术应用、产业化、政策与保障等方面。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在全面摸清北京花卉业家底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经济理论,进行全面、全新的研究、规划与调整。为此,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北京花卉产业,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进行研究。论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与发展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严谨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生产者调查、经营者调查、消费者调查、管理者调查与专家走访,累计发放问卷5000余份,全面分析了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以科学的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创新发展、竞争力与评价、政策机制与保障体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文共分十一章,分别是(1)绪论;(2)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分析;(3)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4)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5)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6)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定位与发展思路;(7)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研究;(8)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9)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10)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11)结论。论文确立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与时代特征三个理论依据,抓住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融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从自然条件、花卉历史和社会条件与人文环境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北京花卉发展的条件。突出介绍了基于三个调查:生产者调查、消费者市场、花卉流通渠道(企业和批发、零售市场)和全面掌握生产与销售等相关数据而总结出花卉需求特征,分析了北京花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制约因素。论文选择上海、云南、首尔等国内外花卉发达地区作为比较对象,从外围的角度就消费规模、生产模式、流通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证性比较研究,指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创新为主要手段,在定位、思路、竞争力、政策与保障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结合北京市关于花卉产业的政策沿革,借鉴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吸收国内外发展花卉产业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业的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定位分析,从遵循经济规律、结合都市农业、融入首都经济、充分发挥优势等方面提出北京市花卉产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整体发展、优势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经济学理论及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北京花卉业纳入都市农业的范畴,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充分利用科技、消费、出口优势,全面做好花卉产业的发展工作”,为提高北京花卉业的综合竞争力,制定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花卉市场竞争遵循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同时又由于花卉产品自身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其特殊性。基于此,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提升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对策。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是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手段,论文以创新研究为重点,主要从技术创新、生产创新、流通创新、产业链创新、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全新的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方法。立足发展需要,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健全与完善提出了结论性建议,着眼于北京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到花卉产品的产业发展,长效经营。此外,论文从人才、科技、信息、组织保障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彭立民[9](2008)在《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标准体系是指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人造板标准体系是指人造板标准按照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人造板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指导和规范人造板生产、流通和加工,满足国内外贸易需要,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分析我国人造板标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标准体系的特点和经验,遵照标准化及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理,结合国际通行的人造板安全、环保和节能标准情况,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并提出标准体系实施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已累计完成人造板方面标准113项,基本涵盖了人造板工业的各个领域,人造板标准可以划分为产品标准、性能标准和基础标准三类;我国的人造板标准在采标、标龄、基础研究及加强安全、环保节能方面需要进行提高。2)方法标准是其它标准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应加强对方法标准的制定和研究。3)加强对我国人造板安全、环保标准的制定,不但对我国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起到保证作用,也能加强我国人造板产品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加强节能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减缓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紧缺状况。4)人造板三维标准体系图是根据魏尔曼三维空间标准原理,在广泛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了专业门类、过程标准和标准层次构成了三维结构,在每一维结构中又增加小门类,伸延了结构的空间,大大地扩展了人造板标准的存贮容量,为人造板标准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X轴-专业门类标准反映了人造板行业的主要对象、作用与目标,体现了人造板行业的特色,可以分为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和性能标准三大类;Y轴-过程标准轴为实现上述品种类别的目标,所采取的生产过程,是将全过程各个关键环节和方面进行划分和归类;Z轴-层次标准层次轴上,根据标准应用的不同范围,纵向分为基本标准、复合标准、专用标准三个层次有效降低了标准层次的复杂性。通过本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做到所有人造板产品及其每个加工过程都有标可依,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水平;本标准体系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人造板产品标准体系的结构、组成、标准内容、特点和水平,提出了我国人造板产品标准体系框架,该标准体系可以更加合理地和国际人造板标准接轨;同时,该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以为我国人造板产品标准的制修订提供研究基础,为人造板产品标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标准制修订工作更具全局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另外,该标准体系的构建对于加强国际贸易、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玉[10](2005)在《关于在我国建立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WTO 在削减关税方面所取得的节节胜利,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关税壁垒和一般非关税壁垒保护作用不断被弱化,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地打着维护进出口经营秩序、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旗号,纷纷采用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成为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目前,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 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贸易壁垒。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避免出口产品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或者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实践证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可以较好地预防和降低甚至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所以,研究在我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入手,详细地阐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从而说明了在我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在此之上,又进一步论述了预警机制理论,介绍了国外典型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发展简况并探究了它们对我国建立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启示,此外,又介绍了目前我国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发展情况,并借助于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成功运行和良好效果,说明了在我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可行性。通过对在我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提出了一套适应我国的国家级技术壁垒预警机制模型,并讨论了这套预警机制的多层次互动的特点。 文章的主要结构是: 第一部分,前言。简要地介绍了本文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通过对技术壁垒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系统研究,并深刻地分析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而说明了在我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国内外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研究。论述了预警机制理论,介绍了国外典型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发展简况并探究了它们

二、美国国际贸易和企业标准化简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国际贸易和企业标准化简况(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物流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阐述
        1.3.1 标准
        1.3.2 标准化
        1.3.3 标准体系
        1.3.4 物流标准化
        1.3.5 物流标准体系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物流标准化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2.2 物流子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综述
    2.3 物流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物流标准需求分析
    3.1 山西物流业与物流标准化现状
        3.1.1 山西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3.1.2 山西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3 山西物流标准化发展基本情况
        3.1.4 山西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2 山西现行物流标准分析
        3.2.1 现行标准发布年份分析
        3.2.2 现行物流标准分类分析
    3.3 山西现有物流标准体系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西物流标准体系构建
    4.1 物流标准体系编制的基本原则
    4.2 编制物流标准体系的目的和依据
    4.3 物流标准体系编制的思路
    4.4 物流标准体系的层次分析
    4.5 物流标准体系结构
    4.6 物流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推动山西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5.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5.2 持续强化物流企业应有的标准化主体意识
    5.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牵头作用
    5.4 有效融合科研机构的推动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物流标准体系明细表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产业转型升级期技术标准战略的作用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标准战略相关理论分析
    2.1 产业转型升级
        2.1.1 概况
        2.1.2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2.1.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2.1.4 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
    2.2 技术标准战略
        2.2.1 标准化基本概念
        2.2.2 技术标准的分类
        2.2.3 标准化的原理
        2.2.4 技术标准战略
    2.3 技术标准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2.3.1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能加快技术积累和创新扩散
        2.3.2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2.3.3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有利于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2.3.4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国内外技术标准战略现状分析
    3.1 国外技术标准战略现状
        3.1.1 标准制定组织规模大
        3.1.2 标准化机构财务状况运作良好
        3.1.3 各国高度重视标准化战略研究
        3.1.4 各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3.2 国外技术标准战略的特点
        3.2.1 注重和遵循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的规则
        3.2.2 注重标准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2.3 注重建立区域标准化联盟,增强区域整体的谈判实力和影响力
        3.2.4 注重标准化与科技发展相结合
    3.3 国外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效果
        3.3.1 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的数量显着增加
        3.3.2 承担ISO、IEC主席和TC主席数比例大
        3.3.3 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显成效
        3.3.4 体制和机制建设显成效
    3.4 国内技术标准战略现状
        3.4.1 国内技术标准战略在国家层面的实施
        3.4.2 国内技术标准战略在地方层面的实施
    3.5 国内技术标准战略的特点
        3.5.1 政府主导型体制
        3.5.2 行业协会作用无法发挥
        3.5.3 技术标准战略制定和实施条件差
    3.6 国内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效果
        3.6.1 标准服务经济发展
        3.6.2 技术标准与科技的结合更加紧密
        3.6.3 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更加完善
    3.7 小结
第四章 产业转型升级期技术标准战略的对策分析
    4.1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基本步骤
    4.2 宏观环境分析
        4.2.1 环境的概况
        4.2.2 PEST分析
    4.3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对策分析
        4.3.1 SWOT分析
        4.3.2 产业转型升级期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对策
    4.4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点行业
第五章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LED照明)技术标准战略实践
    5.1 广东省LED照明产业发展概况
        5.1.1 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
        5.1.2 政策扶持力度大、范围广
        5.1.3 产业发展已从示范工程转向全面应用推广
    5.2 广东省LED照明产业标准化SWOT分析
        5.2.1 SWOT基础能力分析
        5.2.2 SWOT因素整理与分析
        5.2.3 SWOT分析结论
        5.2.4 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重点问题
    5.3 广东省LED照明产业标准体系规划编制
        5.3.1 确定目标
        5.3.2 编制标准体系
        5.3.3 确定标准预立项项目
        5.3.4 制定标准化路线图
    5.4 广东省LED照明产业标准体系规划实施、验证与反馈
        5.4.1 制定实施方案
        5.4.2 地方标准立项
        5.4.3 组建LED照明标准技术联盟
        5.4.4 建设标准化公共平台
        5.4.5 实现标准成套研制
        5.4.6 标准分类管理
        5.4.7 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
        5.4.8 科研与标准的同步与协调推进机制
    5.5 广东省LED照明产业技术标准战略实践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中国三农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1.2 绿色贸易壁垒与农产品标准化
        1.1.3 广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性
    1.2 论文内容和创新点
        1.2.1 论文内容
        1.2.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农业标准化定义
        2.1.1 标准
        2.1.2 标准化
        2.1.3 农业标准和农业标准化
    2.2 农业标准化特点
        2.2.1 主要对象是生命体或有机体
        2.2.2 地区性
        2.2.3 复杂性
        2.2.4 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同在
    2.3 国外农业标准化研究
        2.3.1 有机农业领域的研究
        2.3.2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研究
    2.4 国内农业标准化研究
        2.4.1 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研究
        2.4.2 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措施研究
        2.4.3 农业标准化成效研究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3.1 国际主要农业标准化机构介绍
        3.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2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3.1.3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3.1.4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3.2 欧、美、日国家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3.2.1 欧盟
        3.2.2 美国
        3.2.3 日本
    3.3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历程及做法
        3.3.1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历程
        3.3.2 我国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做法
    3.4 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4.1 政府法规力推农产品标准执行
        3.4.2 政府加大农业标准化投入
        3.4.3 实行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
        3.4.4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采用国际标准
        3.4.5 涉农部门通力合作
第四章 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4.1 广西农业发展概况
        4.1.1 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林、牧、渔业共同发展
        4.1.2 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4.1.3 实施农业产业化
        4.1.4 推进农业对外开放
    4.2 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4.2.1 广西农业标准化取得成效
        4.2.2 广西农业标准化主要做法
    4.3 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成效分析
        4.3.1 宾阳县糖料甘蔗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4.3.2 钦州火龙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4.3.3 田阳香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第五章 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选择
    5.1 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模式
        5.1.1 政府主导型模式
        5.1.2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5.1.3 经济合作组织为主导模式
        5.1.4 行业协会自律互动模式
        5.1.5 市场拉动引导模式
    5.2 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模式案例分析
        5.2.1 政府主导型
        5.2.2 龙头企业带动型
        5.2.3 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标准化
    5.3 广西实施农业标准化模式的选择
第六章 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6.1 政府因素
        6.1.1 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影响
        6.1.2 农业标准化经费的影响
    6.2 监管因素
        6.2.1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认证机制的影响
        6.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多部门管理的影响
    6.3 标准因素
        6.3.1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的影响
        6.3.2 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欠缺的影响
    6.4 贸易因素
        6.4.1 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零关税”的影响
        6.4.2 农产品绿色物流落后的影响
    6.5 文化素质因素
        6.5.1 农民文化素质的影响
        6.5.2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素质的影响
    6.6 市场机制因素
        6.6.1 农产品配套流通渠道缺乏的影响
        6.6.2 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效益不高的影响
    6.7 农村家庭承包制度因素
        6.7.1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6.7.2 龙头企业和农户关系不稳定的影响
第七章 促进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
    7.1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7.1.1 提高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
        7.1.2 制定好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7.1.3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7.2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监测体系和监管制度
        7.2.1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7.2.2 健全农业监测体系
        7.2.3 健全五项监管制度
    7.3 培育品牌农产品
        7.3.1 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7.3.2 抓农业龙头企业
        7.3.3 培育广西农产品品牌
    7.4 打造优质优价“标准化”产品渠道
        7.4.1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标准化培训宣贯
        7.4.2 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标准化人才
        7.4.3 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与市场对接
    7.5 实施土地流转的信贷优惠政策和建立风险基金
        7.5.1 使有限的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
        7.5.2 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金融优惠政策
        7.5.3 以风险基金保护农户和龙头企业双方利益
    7.6 扩大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
        7.6.1 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7.6.2 在东盟国家推广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7.6.3 建立健全广西农产品输出的绿色物流体系
第八章 结论和不足
    8.1 结论
    8.2 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础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中药现代化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第3章 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问题的提出
    3.1 中药现代化战略提出的必要性
    3.2 中药现代化系统
    3.3 中药现代化优势难以发挥的关键障碍
第4章 基于研发的中药现代化战略
    4.1 中药研发概述
    4.2 中药研发环境的SWOT分析
    4.3 基于研发的中药现代化SWOT战略匹配与选择
第5章 基于市场拓展的中药现代化战略
    5.1 国外中药产品市场概况
    5.2 中药产品市场拓展的SWOT分析
    5.3 基于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匹配与选择
第6章 对建立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保障措施的建议
    6.1 重视中药基础研究
    6.2 重视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6.3 加强中药人才培养和教育
    6.4 中药重点产品的市场培育
    6.5 选择中药龙头企业培育中药跨国公司
    6.6 发挥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欧盟EuP指令对衢州出口电光源产品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综述
    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1.2 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技术壁垒形式
        1.2.1 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技术壁垒
        1.2.2 标签、包装方面的技术壁垒
        1.2.3 合格评定方面的技术壁垒
        1.2.4 绿色技术壁垒
2 EUP指令概述
    2.1 EUP指令的背景
    2.2 EUP指令的目标
    2.3 EUP指令的内容解析
        2.3.1 EUP指令的框架结构
        2.3.2 EUP框架指令的内容解析
        2.3.3 EUP框架指令下具体产品实施细则计划及进展
        2.3.4 EUP指令实施规则解析
    2.4 EUP指令与欧盟其他绿色指令的关系
        2.4.1 EUP指令与原有的能效法规
        2.4.2 EUP指令与WEEE、ROHS指令
3 EUP指令的影响分析
    3.1 指令消极影响相当于"地震"
    3.2 指令的积极影响
    3.3 指令对衢州电光源产业的影响分析
        3.3.1 衢州电光源产业发展状况
        3.3.2 衢州电光源产业外向型发展分析
        3.3.3 EUP指令对衢州电光源产业影响分析
4 衢州出口电光源现状调查分析;
    4.1 电光源企业应对指令现状调查
    4.2 出口电光源产品符合性调查分析
        4.2.1 现行国家标准与欧盟指令标准对比分析
        4.2.2 出口电光源产品符合性调查
    4.3 衢州市应对EUP指令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4.3.1 优势和机遇
        4.3.2 问题和挑战
5 宏观层面应对策略分析
    5.1 政府层面对策措施
    5.2 行业组织层面对策措施
    5.3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5.4 衢州技术壁垒工作小组应对策略
    5.5 韩国应对EUP指令的启示
6 微观层面应对策略分析
    6.1 EUP指令运作模式
        6.1.1 一般生态要求
        6.1.2 特殊生态要求
    6.2 EUP指令应对关键点
        6.2.1 生态设计要求
        6.2.2 产品的CE认证标记
        6.2.3 内部管理体系和合格评定程序
        6.2.4 信息提供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我国茶叶标准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
        1.1.2 茶叶标准化问题
    1.2 国内外茶叶标准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的茶叶标准现状
        1.2.2 国内茶叶标准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与内容结构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内容结构
第二章 茶叶标准化理论、实践及发展战略
    2.1 茶叶标准化的基本理论
        2.1.1 茶叶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
        2.1.2 茶叶标准化的概念、任务和特点
        2.1.3 我国茶叶标准化发展现状与成绩
        2.1.4 我国茶叶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茶叶标准化:现阶段茶叶行业的重要管理手段
        2.2.1 茶业战略结构调整的需求
        2.2.2 茶叶对外贸易的需求
        2.2.3 茶业现代化呼唤茶叶标准化
        2.2.4 茶业产业化呼唤茶叶标准化
        2.2.5 加快茶叶标准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2.3 茶叶标准化原理
        2.3.1 国外标准化原理研究简况
        2.3.2 国内标准化原理研究简况
    2.4 我国茶叶标准化发展战略
        2.4.1 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体系
        2.4.2 建立茶叶标准化推广体系
        2.4.3 增加茶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4.4 加强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建设
        2.4.5 加强应用技术研究
第三章 茶叶标准基础知识及相关国际组织
    3.1 标准基础常识
        3.1.1 标准定义
        3.1.2 标准化定义
        3.1.3 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
        3.1.4 标准化的对象
        3.1.5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
    3.2 国家标准
        3.2.1 国家标准的定义
        3.2.2 修订标准
        3.2.3 复审标准
        3.2.4 标准的性质
        3.2.5 标准的分类
    3.3 行业标准
    3.4 地方标准
    3.5 企业标准
        3.5.1 企业标准的定义
        3.5.2 企业标准的分类
        3.5.3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6 茶叶标准
        3.6.1 茶叶标准化内容
        3.6.2 茶叶产品标准的技术要素
    3.7 茶叶国际标准化组织
        3.7.1 ISO 标准
        3.7.2 CAC 标准
        3.7.3 FAO 标准
第四章 茶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实务
    4.1 标准的立项工作
        4.1.1 标准立项的条件
        4.1.2 标准种类
        4.1.3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4.1.4 关于快速程序
        4.1.5 编制标准草案
    4.2 标准的起草阶段
        4.2.1 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或标准编制工作组)
        4.2.2 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写《编制说明》
        4.2.3 征求意见
    4.3 标准审查阶段
        4.3.1 提交标准《送审稿》
        4.3.2 标准《送审稿》的审查
    4.4 标准批准阶段
    4.5 茶叶企业标准制订程序及要求
        4.5.1 准备阶段
        4.5.2 标准起草
        4.5.3 上报审定
        4.5.4 审批核定
第五章 我国茶叶标准化体系构建及组织实施机制
    5.1 行业质量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
        5.1.1 行业生产的工艺状况
        5.1.2 行业从业人员水平
        5.1.3 行业研发水平状况
    5.2 茶叶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5.3 茶叶标准推广实施体系
        5.3.1 组织领导体系
        5.3.2 宣传培训体系
        5.3.3 检验检测体系
        5.3.4 质量认证体系
        5.3.5 标准咨询体系
        5.3.6 标准示范体系
    5.4 茶叶标准化评价体系
        5.4.1 我国茶叶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模型
        5.4.2 茶叶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多而复杂
        5.4.3 当前茶叶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5.4.4 茶叶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的框架体系及应注意的问题
    5.5 构建我国茶叶标准化体系表
    5.6 我国与发达国家标准化体制比较
        5.6.1 管理体制
        5.6.2 标准体制
        5.6.3 标准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5.7 茶叶标准化组织实施机制
        5.7.1 政府主导
        5.7.2 市场拉动
        5.7.3 行业协会参与
        5.7.4 企业自控
第六章 专题研究:ISO 国际绿茶标准制定相关过程实例分析
    6.1 ISO 茶叶国际标准制定程序
    6.2 ISO 国际绿茶标准构成要素
    6.3 ISO 国际绿茶制订前的试验准备
        6.3.1 中国抽样试验情况
        6.3.2 印度的抽样试验情况
        6.3.3 ISO 绿茶WG1 试验情况
    6.4 ISO 各国对绿茶 CD 稿争议的焦点
        6.4.1 标准引言部分的争议
        6.4.2 标准适用范围的争议
        6.4.3 标准绿茶定义的争议
        6.4.4 标准指标要求的争议
        6.4.5 ISO 绿茶标准 DIS 稿理化指标
    6.5 对ISO 国际绿茶标准制订的建议
        6.5.1 现行 DIS 稿中有待商榷的问题
        6.5.2 与国外茶叶相关组织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
        6.5.3 提高中国参与 ISO 绿茶制定的话语权
        6.5.4 做好必要的试验工作,为国际绿茶标准制订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6.5.5 深入研究 ISO 国际绿茶标准的制定规则
第七章 结论
附件
    附件1:标准体系表层次结构框图
    附件2:表1 101.1 茶通用标准-基础标准
    附件3:101.2 茶通用标准-质量标准
    附件4:101.3 茶通用标准-方法标准
    附件5:101.4 茶通用标准-物流标准
    附件6:201.1 茶类通用标准-绿茶类标准
    附件7:201.2 茶类通用标准-红茶类标准
    附件8:201.3 茶类通用标准-乌龙茶类标准
    附件9:201.4 茶类通用标准-黑茶类标准
    附件10:201.5 茶类通用标准-黄茶类标准
    附件11:201.6 茶类通用标准-白茶类标准
    附件12:201.7 茶类通用标准-其它标准
    附件13:301.1 再加工茶类通用标准-花茶类标准
    附件14:301.2 再加工茶类通用标准-压制茶类标准
    附件15:301.3 再加工茶类通用标准-袋泡茶标准
    附件16:301.4 再加工茶类通用标准-速溶茶标准
    附件17:301.5 再加工茶类通用标准-茶饮料类标准
    附件18:301.6 再加工茶类通用标准-茶叶提取物类标准
    附件19: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花卉与花卉产业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研究概况
        1.2.4 简要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展望
        1.4.1 论文可能的主要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主要预期成果
        1.4.3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2章 北京花卉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
    2.1 理论经济学的支持
        2.1.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1.2 区域经济学理论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 应用经济学的支持
        2.2.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3 生态农业与都市农业理论
        2.2.4 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理论
        2.2.5 城市经济与发展理论
        2.2.6 首都经济理论
    2.3 时代特色与社会特征的指导
        2.3.1 科学发展观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条件
        3.1.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
        3.1.2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自然条件
        3.1.3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条件与社会环境
    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与发展意义
        3.2.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
        3.2.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意义
    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基本现状
        3.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总体情况
        3.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优势
        3.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机遇
    3.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3.4.1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3.4.2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
    4.1 北京市花卉产业供给调查分析
        4.1.1 供给基本情况调查
        4.1.2 供给特征分析
    4.2 北京市花卉产业需求调查分析
        4.2.1 需求基本情况
        4.2.2 需求调查
        4.2.3 北京市花卉业的需求特征
        4.2.4 居民购花数量预测与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 上海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1 上海市的基本情况
        5.1.2 上海市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1.3 上海市发展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2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2.1 云南省的基本情况
        5.2.2 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2.3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5.3 首尔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3.1 首尔的基本情况
        5.3.2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3.3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4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4.1 荷兰花卉产业概况
        5.4.2 荷兰花卉产业的发展经验
    5.5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的启示
        5.5.1 发达国家与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的经验
        5.5.2 北京花卉产业与发达国家、地区花卉产业的对比分析
        5.5.3 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的启发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花卉产业定位与发展思路
    6.1 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
        6.1.1 宏观定位
        6.1.2 微观定位
    6.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
    7.1 北京花卉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7.1.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及理论
        7.1.2 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因素分析
        7.1.3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7.2 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分析
        7.2.1 北京市花卉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
        7.2.2 花卉产品竞争力
        7.2.3 提升花卉产品竞争力的意义
        7.2.4 花卉产品竞争力因素分析
    7.3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思考与对策
        7.3.1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7.3.2 全面提升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
        7.3.3 全面创新是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7.3.4 立足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8.1 生产技术创新
        8.1.1 技术创新的原因
        8.1.2 品种创新
        8.1.3 技术创新与生产推广普及
        8.1.4 质量创新
    8.2 生产创新
        8.2.1 生产布局创新
        8.2.2 生产组织与形式创新
        8.2.3 花卉生产标准化
    8.3 流通创新
        8.3.1 花卉流通对花卉产业发展的作用
        8.3.2 北京市花卉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3.3 对北京市花卉流通创新的建议
    8.4 产业链创新
        8.4.1 产业链创新的依据
        8.4.2 花卉产业链创新的内容
        8.4.3 以休闲观光为形式的新兴产业——花卉休闲观光业
        8.4.4 大力发展花卉国际贸易
        8.4.5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加快其他产业形式的发展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9.1 产业政策内涵及其功能
        9.1.1 产业政策及其内涵
        9.1.2 产业政策的功能
    9.2 花卉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经验
    9.3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分析
        9.3.1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现状分析
        9.3.2 产业经济学对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的启发
    9.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9.4.1 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实现花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9.4.2 产业布局政策
        9.4.3 产业结构政策
        9.4.4 产业组织政策
        9.4.5 产业技术政策
        9.4.6 产业集聚政策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
    10.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2 加强花卉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升花卉产业化水平
        10.1.3 完善花卉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10.2 人才保障体系
        10.2.1 北京花卉人才的现状
        10.2.2 加强北京花卉人才工作的建议
    10.3 投资及财政支撑体系
        10.3.1 完善财政供给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10.3.2 建立稳定、健全、高效的支农与补贴制度
        10.3.3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提高花卉业保障水平
        10.3.4 解读“绿箱”,制定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
    10.4 信息保障体系
        10.4.1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10.4.2 北京花卉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问题
        10.4.3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10.5 组织保障体系——加强花卉协会建设
        10.5.1 加大对花卉协会的支持力度
        10.5.2 强化花卉协会的协调功能
        10.5.3 建立政府、花卉协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协商机制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
附录1:居民问卷
附录2:北京市花卉市场需求调查提纲
附录3:北京市顺义区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1.2.2 国内标准体系总体研究现状
        1.2.3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人造板工业及标准现状
    2.1 国内人造板工业现状
        2.1.1 国内胶合板工业发展现状
        2.1.2 国内刨花板工业发展现状
        2.1.3 国内纤维板工业发展现状
        2.1.4 我国人造板进出口现状
    2.2 我国人造板标准发展状况
        2.2.1 我国人造板标准的现有分类概况
        2.2.2 我国人造板标准类型分析
        2.2.3 我国人造板标准的标龄
        2.2.4 我国人造板标准采标
        2.2.5 我国人造板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2.3 我国人造板标准的发展趋势
        2.3.1 人造板标准的国际化
        2.3.2 加强对安全、环保和节能标准
        2.3.3 加强制定用途标准
        2.3.4 加强我国人造板标准的基础研究工作
    2.4 小结
第三章 国外发达国家和组织的人造板标准状况
    3.1 发达国家标准的特点
        3.1.1 多层次的技术法规体系
        3.1.2 规范的合格评定程序
        3.1.3 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
        3.1.4 政府授权民间机构主导的管理体制
        3.1.5 标准制定的市场化原则
        3.1.6 标准服务信息化
        3.1.7 完善的标准实施保障体系
        3.1.8 财政支持与标准化经费来源多元化
    3.2 ISO 人造板标准
        3.2.1 ISO 标准组织简介
        3.2.2 ISO 人造板标准现状
        3.2.3 ISO 人造板标准特点
    3.3 欧洲人造板标准
        3.3.1 欧洲人造板标准组织简介
        3.3.2 欧洲人造板标准情况
        3.3.3 欧洲人造板标准特点
    3.4 美国人造板标准
        3.4.1 美国标准组织简介
        3.4.2 美国人造板标准现状
        3.4.3 美国人造板标准特点
    3.5 日本人造板标准
        3.5.1 日本标准组织简介
        3.5.2 日本人造板标准概况
        3.5.3 日本人造板标准特点
    3.6 各国人造板标准情况对比
    3.7 小结
第四章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
    4.1 标准化、标准及标准体系的概念
        4.1.1 标准化
        4.1.2 标准
        4.1.3 标准体系
    4.2 标准化和标准的作用
        4.2.1 标准是市场经济调控的重要技术手段
        4.2.2 标准是生产与贸易的依据,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4.2.3 标准和技术法规可以作为消除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手段
        4.2.4 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2.5 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
    4.3 标准体系的特征和属性
    4.4 标准化及标准体系通用理论
        4.4.1 标准化理论研究概况
        4.4.2 标准化理论基础的广泛性
    4.5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
        4.5.1 标准体系建立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4.5.2 构建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意义
        4.5.3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
        4.5.4 人造板标准体系建立的目的
        4.5.5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4.6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号
    4.7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说明
        4.7.1 产品标准
        4.7.2 基础标准
        4.7.3 性能标准
    4.8 小结
第五章 我国人造板安全、环保和节能标准
    5.1 人造板安全标准
        5.1.1 国外安全人造板标准情况
        5.1.2 我国人造板安全标准情况
    5.2 人造板环保标准
        5.2.1 产品环保标准
        5.2.2 生产环保标准
    5.3 人造板节能标准
        5.3.1 国外节能标准化的开展情况
        5.3.2 我国节能标准化的开展情况
    5.4 小结
第六章 我国人造板标准的管理和实施
    6.1 我国人造板标准的管理情况
        6.1.1 我国人造板标准运行和维护现状
        6.1.2 我国人造板标准的制定程序
        6.1.3 我国人造板标准发展的注意事项
    6.2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实施
        6.2.1 标准实施应用的形式
        6.2.2 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6.2.3 标准的实施需要广大企业的参与
        6.2.4 标准的实施需要认证工作
        6.2.5 标准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立项、制修订过程的透明度
    6.3 小结
第七章 人造板标准与知识产权及认证的关系
    7.1 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及相关知识
        7.1.1 标准与专利的关系及相关知识
        7.1.2 专利在技术标准中对国家贸易的影响
        7.1.3 人造板行业中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关系
        7.1.4 人造板行业中标准和商标的关系
    7.2 标准和产品质量认证相关知识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8.1 结论
        8.1.1 我国人造板标准及发展趋势
        8.1.2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造板标准情况
        8.1.3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
        8.1.4 标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性
    8.2 建议
        8.2.1 标准体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
        8.2.2 标准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8.2.3 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及企业标准存在的必要性研究
        8.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法律框架的修改建议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关于在我国建立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其影响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2.4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情况
        2.4.1 美国
        2.4.2 欧盟
        2.4.3 日本
    2.5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5.1 影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5.2 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2.5.3 使我国同他国贸易争端不断出现
    2.6 在我国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2.6.1 入世后我国企业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客观需求
        2.6.2 解决入世后我国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客观需要
3、国内外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研究
    3.1 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理论阐述
        3.1.1 预警机制的定义
        3.1.2 预警信息的种类
        3.1.3 预警机制的策划
        3.1.4 预警机制运行组织方和相关方职责
        3.1.5 预警机制的资源配置
        3.1.6 预警机制运行过程及要求
        3.1.7 预警机制运行效果的持续改进
    3.2 国外典型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发展简况及其启示
        3.2.1 国外典型国家的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发展简况
        3.2.2 国外典型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3.3 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现状
        3.3.1 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总体情况
        3.3.2 各省市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情况
    3.4 在我国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可行性
4、我国国家级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构建
    4.1 国家级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模型结构图
    4.2 国家级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模型的具体描述
        4.2.1 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组成要素
        4.2.2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运行构架
    4.3 国家级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模型的多层次互动特点
        4.3.1 多层次互动的国家级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4.3.2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互动国家级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要点
5、结论
6、致谢
7、参考文献

四、美国国际贸易和企业标准化简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物流标准体系研究[D]. 张一人. 山西大学, 2021(12)
  • [2]产业转型升级期技术标准战略的作用及对策研究[D]. 熊勇.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3]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 苏彩和. 天津大学, 2011(06)
  • [4]基于研发和市场的中药现代化战略研究[D]. 李光耀. 沈阳药科大学, 2011(01)
  • [5]欧盟EuP指令对衢州出口电光源产品的影响及对策[D]. 徐祥国. 浙江大学, 2010(03)
  • [6]我国茶叶标准化体系研究[D]. 朱仲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1)
  • [7]实施标准战略 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石油和化工企业标准化与提升核心竞争力论坛演讲[J]. 李忠海.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9(01)
  • [8]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 黄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9]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研究[D]. 彭立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04)
  • [10]关于在我国建立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研究[D]. 白玉. 中国人民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美国国际贸易与企业标准化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