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一、关于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欣[1](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应当持续更新并推进顶岗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可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为科学地构建评价体系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政策、师生深入访谈三种材料编码来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级构成要素,再逐步凝练出二级构成要素,最后基于CIPP评价模式形成4个一级构成要素。通过邀请17名专家开展三轮专家咨询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及权重。评价体系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15个二级构成要素和42个三级构成要素;学生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7个二级构成要素和23个三级构成要素。再根据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分别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卷)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卷)。将研究编制的教师评价卷与学生评价卷付于运用,对广东省内的高职学生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对回收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得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所属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结合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较高的构成要素,从而从评价体系的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或其他研究者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分别有以下四点建议措施:(1)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2)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3)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4)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赵朋[2](2021)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文件精神,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先后有10届研究生毕业。如何做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夯实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相关各部委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印发各类政策文件指导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但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在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在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这一实践取向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的要求。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系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强化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要想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好,必须全面检测培养质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探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质量评价工具是前提。在本研究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访谈法。在文献、相关政策文本以及评价模型分析基础上,以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建立起结构维度,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四个要素出发,编制出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的系列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效度检验,使之达到测量学标准。在调查实施阶段,用编制好的系列问卷,分别调查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216人,校内管理者65人、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325人等不同主体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看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再结合理性探索,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上述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有效地提升升策略。针对质量评价在各个维度中所呈现的问题,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整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探讨质量文化、质量实施、质量保障以及质量评价等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质量文化这一层面上,由于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而衍生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体系缺失,质量导向不足等诱因,使得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其次,在质量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给侧自身发展需要,造成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模式重形式,轻过程;课程配置重理论,轻实践;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结果。再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保障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等,这些都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的缺失必然造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预设的程度。最后,现有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由于诊断针对性不强,没有及时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等都是导致不能科学、客观反映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联动性特征。根据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建构合理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坚定落实。首先,需要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提升质量文化氛围,诸如营造教育质量软环境,转变师生共生新观念,创新质量监管新模式等,具备良好的质量动力,是保障质量培养的前提。其次,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实践部分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目标下,要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实现实践过程的联动,夯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能力基础。再次,应该是强化以学生为导向的质量保障,包括优化学生选拔制度,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障持续性投入链等,做到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是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在这一层面上,应该弱化行政部门干扰性政策,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使得对于培养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随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梁雪锋[3](2020)在《教师视角下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质量是教育永恒的话题。随着规模的快速发展,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质量是重要议题。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导师关于质量的标准和观点,导师关于提高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解和选择,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某研究型大学为案例学校,对20名工程硕士的导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重点研究教师是如何看待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师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体验和感受是什么,教师是以何种视角和导向来看待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根据教师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看法,分析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不符合专业硕士教育特点,课程内容“依样画葫芦”,课程结构“本末倒置”。第二,专业实践趋于形式化,具体体现在专业实践内容“挂羊头卖狗肉”,专业实践管理“放羊”,校外导师“名存实亡”,专业实践时长规定缺乏灵活性。第三,科研成果考核形式不科学,论文作为毕业条件是一把“双刃剑”。第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趋同。第五,教师关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有四种导向,分别是产品导向的质量、过程导向的质量观、职业导向的质量观、效益导向的质量观。

栾嘉[4](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李凤营[5](2020)在《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和重要动力。地方高校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绩点制管理模式因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能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受到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在地方高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因过分量化导致了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科研功利化、违背科研规律等现象的产生。这就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来适应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本文对所涉及的地方高校、高校科研、高校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结构、功能等,提出了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工具,建立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上述管理理念,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创新思路,分析了科研绩点的内涵与特点、科研绩点与科研工作量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掌握获得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首先以B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宗旨、实施过程、保障措施,并结合B大学部分院系的调研,利用科研成果数据对比了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了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后的成效,发现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大学的科研质量,整体上说是科研质量管理的可行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基于这一定位,本文通过编制、发放、回收问卷等程序,按照从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寻B大学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违背科研规律、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为改进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绩点银行制管理模式以解决地方高校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应地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模式的生成、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理论模型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论述后,具体对操作层面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科研绩点认定方法的有效改进、建立科研绩点银行的运行机制、科研绩点银行环境的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建立了科研绩点银行制科研管理模式。

孙丹宇[6](2020)在《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国家、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人民群众对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随之日益增长。随着数字时代到来,远程教育开放灵活、便捷高效等优势愈加凸显,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我国不断推进远程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近年来,随着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质量成为各远程教育机构竞争的核心领域,各机构开始注重教学交互质量的提升,以提高教育服务客户的满意度,为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而一味重视教学交互的质量,忽视了其他教育质量要素,致使远程教育机构出现了招生不规范、政策措施缺失和重教学轻科研等各种问题,不利于远程教育的发展。及时对远程教育机构教育质量的各组成要素进行考量,确保各要素全面发展,是保障远程教育质量、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本文试图构建有效的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及时发现教育质量问题提供途径,进而为远程教育机构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先以Cipp理论模型为指导,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分别对远程教育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再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识别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要素,详细解析评价内容的组成要素——战略及管理、专业与课程设计、教学交互、学习者支持、教职工支持、科研与服务、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选取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并加入针对当下问题设置的指标形成指标体系;邀请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两轮预调研,确定评价指标。为验证构建的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邀请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对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的因子分析,验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并根据现状问题和构建指标过程的发现对提升远程教育质量提出建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构建的指标体系大体一致,证明本文所构建的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凭构建的体系为依据,及时发现并改善问题,进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不仅可用于对远程教育机构的自评,同样适用于机构间的比较,来发现漏洞和不足,依据评价结果进行优化改进,使远程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

王奋平[7](2020)在《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数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国际化,包括数学教科书比较在内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鉴于国内外数学教科书比较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分析及学科知识的深度、难度探索,本研究主要解决两个目标:第一、探索形成一个适合认知效率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依据第一步评价指标比较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在认知效率视野中的质量。其中包含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进行教科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第一步,通过学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思想等教育教学理论,并梳理中、英文献,参考国际、国内有代表性的、比较权威的教科书评价理论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形成评价指标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并参考了各国教科书评价指标体,初步构建了一个教科书评价指标结构,通过调研数学教育研究专家获取各初始指标权重的意见,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处理专家数据后获取各指标权重,并据此分解指标形成问卷,在基层一线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专家等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对问卷指标的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简洁而易于在教科书评价实践中操作的高学习效率视野下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为:学习目标、学生基础、学习动机、知识结构、探究反思、学习评价、学习环境。第二步,依托建构的评价标准,邀请五位数学教学专家和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样本教科书进行评价打分,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工具处理评价数据,获得三国教科书评价比较结果。第三步,通过一个教学实验验证评价结论。评价指标建构遵循以下原则: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更加公允;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建构教科书评价标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融入教科书质量评价因素;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教育公平等观点。依据本研究制定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受邀数学教育专家群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结论:美国教科书质量较好,中国教科书次之,英国教科书质量较差,中、美、英教科书在七项指标以及二级指标中各有较好的表现。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认知效率影响较小;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对数学认知效率可能存在影响;中国教科书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优秀元素值得保留。评价结论表明:认知效率视角的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而且重视开放性问题解决;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学习者对数学的理解是高质量教科书主要目标;高质量教科书重视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英国教科书分模块编写,此研究中英国教科书样本采用纯数学(核心数学)教科书,因此在其中应用性指标方面的表现必然影响其质量。应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选择性吸收西方教科书设计的元素。影响教科书质量因素复杂。教科书使用效率的评价很难做到涵盖所有影响因素的教科书质量因素,本研究只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视野中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的评价指标建构及教科书比较。

杜杏叶[8](2019)在《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知识创新绩效评价的前提。目前,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专家匿名的方式进行评审,这种方式受专家自身学术知识水平和学科领域范围等限制,其评审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使得一些优质科研成果被遗漏或迟滞发表,也可能使另一些学术价值相对不高的成果发表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这将给科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对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带来负向作用。当前,学术界科研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有出现,催生了全社会对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以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实践,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提出智能化评价方法,以期将学术成果评价从主要依靠人工评价转向智能化评价,克服纯粹依靠专家匿名评审的不足。在对当前学术论文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构建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在对学术论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专家评价意见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五个主范畴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系统梳理了主范畴与学术论文评审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结构层次清晰的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完善了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2)建立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在传统学术论文评审流程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过程,将智能化框架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一是自动规范性检查模块;二是专家评价系统模块;三是编辑部处理模块。该智能化评价框架有望将基于智能化评价的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形成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流程,在实施科学评价的同时,推动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并最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与交流。(3)提出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方法。构建了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评价流程。进而提出了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通过构建研究热点地图、特征向量分析及新颖性判断实现选题新颖性指标的智能化评价。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提出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在学术论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模型,提出了知识元抽取规则,利用Word2Vec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方法对学术论文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行分类,采用SVM模型构建知识元抽取规则库。在学术论文知识元库构建基础上,提出学术论文研究问题创新性、理论创新性、方法创新性、结论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的基本方法,构建学术论文创新性智能化评价过程,最后采用实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5)提出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分析引文层次,构建引文评价维度。提出基于引文的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思路和步骤,包括高相关学术论文识别、目标文章引用类型识别等内容,构建引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引文评价模型进行修正。本文基于智能化评价的研究视角,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学术论文评价框架,突破了传统学术论文基于有限同行的评价模式,克服了专家评议的主观性弊端,同时提升了学术论文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在理论层面,通过建立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及其智能化评价框架,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了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选题新颖度、内容创新性和引文科学性三个主要指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本研究建立了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论文智能化评价流程,能够引导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促进科学研究成果高效传播与交流,提升科学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发展。未来将建立智能化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等的评价和自动评审意见的撰写,以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评价领域的深度应用。

李保祥[9](2019)在《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目前对于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且其对于黑龙江省乃至我国高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对于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黑龙江省而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近些年在生源渠道、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和培养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域内留学研究生数量规模的逐渐扩增,进而导致来华留学研究生质量良莠不均,为了提高高校国际声誉以及提升省内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黑龙江省高校留学生培养质量的优选评价工作遂成为重中之重。本研究从不同维度对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对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元文献分析梳理出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构成要素,且利用透镜模型识别出黑龙江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构成要素;又进一步依托梳理出的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构成要素,并结合相关文献拓展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三级评价指标,进而得到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初选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对三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终构建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又基于改进组合赋权的Topsis方法对4所高校进行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优良状态的比较;最后基于梳理出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构成要素、筛选得到的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三级评价指标、以及不同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优良状态比较的思路健全了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李蕾[10](2018)在《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主要通过学术期刊、学术论文集或学术专着等,其质量情况可以较为容易的通过同行评议、论文或专着被引信息,出版社权威度等方式获取。随着社会化媒体的繁荣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即通过一般社会化媒体网站(如论坛,微博,博客)或专门的学术型社会化媒体网站(如:ResearchGate.net,Academia.edu)来分享和获取学术信息。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示愿意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学术信息的分享和获取,因此,各类社会化媒体上存在着大量的学术型用户生成内容,但由于其上的学术信息缺乏同行评审,导致了社会化媒体上的学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者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学术信息交流和获取的满意度,因此社会化媒体上的学术型用户生成内容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化问答作为其中一种类型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可以支持学者或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提出学术相关问题和答案进行学术信息的交流。由于社会化问答具有成本低、交流快速、容易建立社会资本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青睐。ResearchGate问答(简称ResearchGate Q&A)平台就是当下最着名且拥有用户量最多的专门支持学者进行学术问答的社会化问答平台。现有丰富的研究在探索用户如何对社会化媒体上各类用户生成内容的质量进行评估。在对一般问答平台研究中,例如对Yahoo!Answer、百度知道等,用户如何评估其上答案的质量,以识别出高质量的答案,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随着学术型问答平台的出现,其上的答案作为一种新型的用户生成内容,学者如何对其质量进行评估也需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而现有研究中缺乏对此问题的研究。本论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因此,本论文将以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ResearchGate Q&A上的答案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通过两个阶段的一系列研究实现对此问题的研究。第一个研究阶段为问题发现与现状分析,包括两个子研究。首先,对ResearchGate Q&A上答案的客观特征进行分析,并将获取的ResearchGate Q&A上答案的客观特征与一般的问答平台上的答案客观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了一般问答平台上答案的客观特点与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的客观特点存在很大的不同,并且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也拥有自身独有的客观特点。接着,在第一个研究阶段中,笔者试图只利用答案的客观特征预测出学者在ResearchGate Q&A上推荐的高质量答案,然而结果发现仅仅使用从答案本身特征出发的客观评价标准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出答案质量。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答案质量评估的模型。第二个研究阶段为问题解决与模型构建,将直接从用户的角度获取其用于评价答案质量的各类主客观评价标准,实现构建更为准确的答案质量评估模型。此阶段包括三个子研究内容。首先,设计针对学者对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标准的问项。由于现有研究中没有提供针对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的标准,因此构建问项时首先通过对学者的调查,获取了其评价其学科领域答案时使用的评估标准,从而结合用户调查获取的评价标准和现有质量研究中提出的评价标准构建出了对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标准的问项。接着,通过对在ResearchGate Q&A上有实际推荐过高质量答案经验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学者对各个评价标准问项重要性程度的打分。本部分主要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基本的统计分析和评价标准模型构建。基本统计分析获取了学者用于评估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并进一步利用差异性分析方法发现学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和来自的学科会影响其对各个评价标准重要性程度的打分。另外,此部分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综合各类主客观评价标准的用于评价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的评估模型。最后一部分研究内容是对上述获取的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在限制外部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雇佣了尽可能具有相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学者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了本研究获取的模型可以有效的识别出质量较高的答案。本论文秉承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对学者评估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进行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中对此问题研究的缺乏。同时,本研究也为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可以实现为学者推荐高质量的答案,完善平台高质量答案推荐机制提供支持。最终实现节省学者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学者使用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的满意度和学者科研工作效率,促进学术信息在社会化媒体上的交流分享。

二、关于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第二节 CIPP评价模式
        一、CIPP评价模式的含义
        二、CIPP评价模式的要素与特征
        三、CIPP评价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契合性
第三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与体系构建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践选取
        一、文献研究选取指标
        二、政策研究选取指标
        三、实践研究选取指标
        四、评价指标合并与筛选
    第三节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专家法实施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确定
        二、专家咨询实施过程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五、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及其来源
    第四节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确立
        一、构建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二、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三、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编制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度分析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构成要素分析
        一、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二、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三、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四、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反映情况
        一、实践教学背景情况
        二、实践教学投入情况
        三、实践教学过程情况
        四、实践教学成果情况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一、学校层面问题及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二、教师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三、学生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反映
        一、学校发展定位在背景评价中的权重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在投入评价中的权重高
        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过程评价中的权重高
        四、企业认可度在成果评价中的权重高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一、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
        二、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
        三、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四、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附录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附录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权重咨询(第三轮专家咨询)
附录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问卷)
附录5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问卷)
附录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三)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四)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四、研究目的、内容与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个人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政策依据与评价模型分析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目标
        (一)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教育情怀
        (二)掌握厚重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三)具备扎实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五)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交际能力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性政策
        (一)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整体性要求
        (二)对培养方案、目标、规格质量方面的要求
        (三)对招生与师资队伍的指导性政策
        (四)对课程教学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五)对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追踪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三、CIPP质量评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一)CIPP理论模式
        (二)CIPP评价模式的特点
        (三)CIPP模式适切性分析
第二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问卷的编制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编制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目的
        (二)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程序
        (三)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维度的确定
        (四)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初稿的形成
        (五)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试测
        (六)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正式施测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管理者卷的编制
        (一)管理者卷编制的目的
        (二)管理者卷编制的程序
        (三)管理者卷维度的确定
        (四)管理者卷初稿的形成
        (五)管理者卷的试测
        (六)管理者卷的正式施测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毕业生卷的编制
        (一)毕业生卷编制的目的
        (二)毕业生卷编制的程序
        (三)毕业生卷维度的确定
        (四)毕业生卷初稿的形成
        (五)毕业生卷的试测
        (六)毕业生卷的正式施测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调查样本选取
        (一)教师样本的选取
        (二)管理者样本的选取
        (三)毕业生样本的选取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调查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现状调查
        (二)管理者卷的现状调查
        (三)毕业生卷的现状调查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广泛的参与
        (二)培养数量激增与导师数量、培养设施发展不均衡
        (三)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管理
        (四)培养实际与教育实践目标间严重脱节
第四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
        (一)质量观念落后,无法适应发展趋势
        (二)质量体系缺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三)质量导向不足,难以满足提升需要
    二、质量实施无法满足利益方需求
        (一)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二)课程配置重形式,轻过程
        (三)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
    三、质量保障资源共同体功能失效
        (一)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
        (二)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
        (三)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
    四、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
        (一)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
        (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三)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
第五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
        (一)营造教育质量的软环境
        (二)生成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三)创新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二、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
        (一)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二)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
        (三)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
    三、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质量保障
        (一)优化学生选拔制度,保输入
        (二)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过程
        (三)加强持续性投入链,保供给
    四、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
        (一)弱化政府的垄断性评价权
        (二)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
        (三)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状况调查系列问卷初稿
    附录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专家效度系列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四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3)教师视角下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三、核心概念释义
        (一)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专业学位
        (三)高等教育质量观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教师体验中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访谈研究设计
        (一)访谈过程
        (二)隐喻分析法
        (三)关于信度和效度问题
        (四)关于伦理道德问题
    二、对教师关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隐喻分析
        (一)课程体系:“依样画葫芦”、“本末倒置”
        (二)专业实践:“挂羊头卖狗肉”、“放羊”
        (三)校外导师:“名存实亡”、“活雷锋”
        (四)论文作为毕业条件:“双刃剑”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一、四种导向的质量观
        (一)产品导向的质量观
        (二)过程导向的质量观
        (三)职业导向的质量观
        (四)效益导向的质量观
    二、教师质量观的趋势
        (一)从产品导向到过程导向的转变
        (二)职业导向质量观受到教师重视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一、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
        (一)课程设置无法体现教育特色
        (二)专业实践形式化
        (三)科研成果考核形式不科学
        (四)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趋同
    二、对策与建议
        (一)严格落实导师招生条件
        (二)提高课程实践性
        (三)灵活变通专业实践形式
        (四)规范学术成果考核形式
    三、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2.6 小结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4.1 访谈目的
    4.2 访谈设计
    4.3 访谈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7.1 研究结论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7.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质量亟待提升
        (二)地方高校科研绩点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体会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地方高校
        (二)高校科研
        (三)高校科研质量
        (四)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五)科研绩点制
        (六)科研绩点银行制
    五、创新之处
        (一)探索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
        (二)改进了“科研绩点”的计算方法
        (三)建立“绩点银行制”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内涵与意义研究
    三、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四、关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五、关于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文献研究
    六、文献述评
        (一)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内容及特征研究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三)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一、五大发展理念
    二、人本管理理论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三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概况及进展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体系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
        (二)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
        (三)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一)B大学简介
        (二)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
        (三)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效果
    三、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目标设计
        (一)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二)关于B大学对学术型教师的目标设计
        (三)关于B大学对教学单位的目标设计
        (四)关于B大学科研绩点的量化评价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氛围营造
        (一)精神层面加强统一思想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五、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保障
        (一)激励措施
        (二)督促举措
        (三)保障制度
第四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问卷编制
        (二)调查问卷发放
        (三)调查问卷回收分析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二)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
        (三)存在违背科研规律的现象
        (四)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五)科研环境不理想
        (六)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七)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三、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对科研质量的评价导向不科学
        (二)科研发展定位中功利化追求导向明显
        (三)高校三大职能之间未能协调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落实不到位
        (五)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一)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二)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
第五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
    一、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理念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背景
        (一)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背景
        (二)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过程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基本目标与存在优势
        (一)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二)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优势分析
    四、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过程设计
        (一)科研绩点银行运行机制设计
        (二)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功能设计
第六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实施策略
    一、明确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类型
        (一)显性科研绩点与隐性科研绩点
        (二)个人科研绩点与集体科研绩点
        (三)岗位科研绩点与自由科研绩点
        (四)普通科研绩点与奖励科研绩点
        (五)元科研绩点
    二、建立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认定规则
        (一)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原则
        (二)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程序
        (三)科研工作业绩点的质量等级确定
        (四)科研工作业绩点的总量计算方法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一)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委员会
        (二)科研绩点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科研绩点银行综合业务中心
        (四)科研绩点银行网络管理中心
    四、实施科研绩点银行的运作管理
        (一)科研绩点银行帐户管理
        (二)科研绩点银行业务类型
        (三)科研绩点银行操作流程
    五、支持科研绩点银行的环境保障
        (一)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业务环境要求
        (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管理环境支持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六、地方高校科研绩点制银行模式推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调研问卷
    附录二 :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灰色关联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三 :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四 :科研工作业绩点制银行章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远程教育理论基础研究
        1.3.2 关于远程教育质量及质量标准研究
        1.3.3 关于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1.3.4 关于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远程教育
        2.1.2 远程教育质量
        2.1.3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
    2.2 相关理论
        2.2.1 系统论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3 Cipp理论
第三章 远程教育质量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远程教育质量调研方案的设计
    3.2 远程教育质量教师调研
        3.2.1 访谈研究设计
        3.2.2 调研的基本情况
        3.2.3 调研的结果分析
    3.3 远程教育质量学生调研
        3.3.1 问卷研究设计
        3.3.2 调研的基本情况
        3.3.3 当下远程教育质量问题分析
    3.4 远程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第四章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内容要素
        4.1.1 国内外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框架内容要素分析
        4.1.2 评价内容要素的全面质量管理梳理
    4.2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3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4.4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预调研
        4.4.1 第一轮预调研
        4.4.2 第二轮预调研
        4.4.3 评议结果分析
    4.5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最终内容
第五章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验证
    5.1 研究设计
        5.1.1 调研对象的选择
        5.1.2 问卷设计
        5.1.3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5.2 数据分析
        5.2.1 调研情况
        5.2.2 信效度分析
    5.3 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5.3.1 战略及管理
        5.3.2 专业与课程设计
        5.3.3 教学交互
        5.3.4 学习者支持
        5.3.5 教职工支持
        5.3.6 科研与服务
        5.3.7 质量评价
    5.4 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5 提升远程教育质量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问题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范围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教科书研究状况
    2.2 教科书比较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2.2 国内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3 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相关研究
        2.3.1 国内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2 国外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3 国际上主要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简介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思路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2 研究工具的选择及使用
    3.3 评价专家的选择
    3.4 教学实验设计
第4章 认知效率视角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的理论分析
    4.1 认知效率视角下数学教科书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观点
        4.1.2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教学观
    4.2 对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建构的启示
第5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
    5.1 教科书评价模型设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问卷调查的实施
    5.4 教科书评价初始模型指标权重确定
    5.5 教科书评价指标的修订
        5.5.1 “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确定
        5.5.2 “学生基础”评价标准确定
        5.5.3 “学习动机”评价标准确定
        5.5.4 “知识结构”评价标准确定
        5.5.5 “探究反思”评价标准确定
        5.5.6 “学习评价”评价标准确定
        5.5.7 “学习环境”评价标准确定
第6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
    6.1 “学习目标”指标的比较
    6.2 “学生基础”指标的比较
    6.3 “学习动机”指标的比较
    6.4 “知识结构”指标的比较
    6.5 “探究反思”指标的比较
    6.6 “学习评价”指标的比较
    6.7 “学习环境”指标的比较
    6.8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整体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第7章 教科书质量教学验证实验
    7.1 教学实验过程及结果
    7.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第8章 中美英数学教科书比较结果分析讨论
    8.1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目标”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2 中、美、英教科书“学生基础”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3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动机”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4 中、美、英教科书“知识结构”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5 中、美、英教科书“探究反思”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6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评价”内容比较结果分析
    8.7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环境”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分析
        9.1.1 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
        9.1.2 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的建构更加公允
        9.1.3 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和广阔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
        9.1.4 基于技术的量化质性研究相结合建构和使用教科书评价指标
        9.1.5 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作为评价指标的因素
        9.1.6 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
        9.1.7 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9.2 高质量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主要特征
        9.2.1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学习者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9.2.2 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
        9.2.3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
        9.2.4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是高质量教科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9.2.5 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
        9.2.6 促进理解性数学学习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的目标
        9.2.7 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
    9.3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总体差异分析
        9.3.1 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
        9.3.2 将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中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
        9.3.3 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
        9.3.4 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可能影响认知效率
        9.3.5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学习效率影响较小
        9.3.6 中国数学教科书在继承基础上兼容并蓄模式值得保留
第10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10.1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0.1.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1.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0.2 反思和建议
        10.2.1 辩证看待量化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限性
        10.2.2 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
        10.2.3 选择性吸收美国教育改革结论和实践经验
        10.2.4 教科书改革应是充分论证和一定阶段教学实验基础上的改革
附录1 爱德思(Edexcel)考试委员会各数学模块及主要内容
附录2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3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问卷
附录4 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附录5 问卷指标共同度
附录6 英国教育部A水平大纲对学生(16-18)的学习要求
附录7 内华达州教材评价标准指标(2015年前)
附录8 贝尔的教科书评价标准
附录9 英国SMP14-16岁CSE(或GCSE)数学教科书内容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编着作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获奖
致谢

(8)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2 国外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3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学术论文
        2.1.1 学术论文的内涵、结构与要素
        2.1.2 学术论文与知识生产
        2.1.3 学术论文与知识创新
    2.2 学术论文评价
        2.2.1 学术论文评价涵义
        2.2.2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2.2.3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
    2.3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
        2.3.1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内涵
        2.3.2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过程
    2.4 扎根理论
    2.5 知识元理论
        2.5.1 知识元概念
        2.5.2 知识元分类与描述
        2.5.3 知识元的抽取与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方法
    3.1 机器学习
    3.2 专家系统
    3.3 文本分析
    3.4 LDA主题识别模型
    3.5 知识图谱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分析及智能化评价框架
    4.1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解析
    4.2 专家评价意见数据分析
    4.3 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4.4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
    4.5 智能化评价指标提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
    5.1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5.2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判断流程
    5.3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
    5.4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实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
    6.1 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6.2 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
    6.3 学术论文知识元抽取
    6.4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过程
    6.5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实证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
    7.1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概述
    7.2 引文评价层次
        7.2.1 引用层面
        7.2.2 引用评价
    7.3 基于引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
        7.3.1 评价思路
        7.3.2 评价步骤
    7.4 构建引文智能化评价指标模型
    7.5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实例检验
        7.5.1 数据收集
        7.5.2 结果分析
        7.5.3 指标验证
    7.6 引文评价指标模型及计算的修订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8.2.1 研究局限性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采用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概念界定
        2.1.1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基本内涵的界定
        2.1.2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特点分析
    2.2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分析
        2.2.1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现状
        2.2.2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
    2.3 黑龙江省高校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2.3.1 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偏低
        2.3.2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条件有待提升
        2.3.3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弊病突出
        2.3.4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结果审核不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要素(线索)识别
    3.1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要素(线索)梳理
    3.2 基于透镜模型的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要素识别
        3.2.1 透镜模型(LM)的构建原理
        3.2.2 关键要素识别透镜模型(LM)构建
        3.2.3 设计SJT调查问卷
        3.2.4 数学统计分析
        3.2.5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要素(线索)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2 初选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4.3 筛选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4.3.1 群组决策特征根法(GEM)基本原理
        4.3.2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评价指标筛选
    4.4 基于群组决策特征根的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
    5.1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对象选取
    5.2 黑龙江省不同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
        5.2.1 组合赋权的一般步骤
        5.2.2 数据收集
        5.2.3 基于组合赋权的指标权重计算
        5.2.4 组合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5.3 黑龙江省不同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比较
        5.3.1 理想解法的计算步骤
        5.3.2 基于Topsis的不同高校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6.1 输入、过程、输出维度的保障措施
        6.1.1 严格把关生源质量输入保障
        6.1.2 积极提升培养条件过程保障
        6.1.3 规范执行教育管理过程保障
        6.1.4 谨慎把控培养结果输出保障
        6.1.5 严肃看待外部评价输出保障
    6.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一) 关于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要素识别的SJT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关于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

(10)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术型社会化媒体网站的使用与研究
        1.1.2 用户对信息质量评估的研究
        1.1.3 学者对学术型答案质量评估存在的不同之处
    1.2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
        1.3.1 社会化问答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
        1.3.2 信息质量评估研究
    1.4 总体研究思路
        1.4.1 研究对象-ResearchGate Q&A
        1.4.2 研究设计指导
        1.4.3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研究问题
        1.4.4 研究方法
        1.4.5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社会化问答
        2.1.1 在线问答服务
        2.1.2 社会化问答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2.2 学术型信息
        2.2.1 传统的学术型信息
        2.2.2 社会化媒体上的学术型信息
    2.3 信息质量评估
        2.3.1 信息质量评估概念
        2.3.2 信息质量评估模型
        2.3.3 信息质量评估方法
    2.4 信息质量评估标准
        2.4.1 信息质量评估标准概念
        2.4.2 质量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
        2.4.3 质量评估标准归类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客观特征
    3.1 获取答案客观特征的研究流程
    3.2 问答数据收集
    3.3 答案客观特征分析理论框架模型
    3.4 内容分析过程及其可靠性
    3.5 答案的客观特征结果
        3.5.1 答案基本情况概述
        3.5.2 答案客观特征
        3.5.3 答案中提供的资源类型
    3.6 与一般问答平台上答案特征的对比结果
    3.7 本章小结
4 高质量答案的客观特征及其可预测性
    4.1 高质量答案的客观特征及其可预测性的研究流程
    4.2 高质量学术型答案的客观特征分析理论框架
    4.3 问答数据收集
    4.4 特征提取
    4.5 数据分析
        4.5.1 有序逻辑回归分析
        4.5.2 答案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选择
    4.6 高质量答案的客观特征及其可预测性结果
        4.6.1 答案客观特点与其质量的关系
        4.6.2 各学科下答案客观特点与其质量的关系
        4.6.3 各类型问题下答案客观特点与质量的关系
        4.6.4 高质量答案预测结果
    4.7 本章节研究讨论
        4.7.1 学术型高质量答案与一般问答平台上的高质量答案客观特征的差异
        4.7.2 学科对同行评议的高质量答案客观特征影响
        4.7.3 问题类型对同行评议的高质量答案客观特征影响
        4.7.4 质量预测效果低的原因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标准的问卷测度项设计
    5.1 答案质量评估标准的问项设计研究流程
    5.2 用户调查中的问答数据集获取和过滤
    5.3 用户调查流程设计
    5.4 用户调查结果的内容分析流程
    5.5 用户调查获取的评价标准及其类别
        5.5.1 评价学术型答案质量的标准类别
        5.5.2 评价学术型答案质量的标准
    5.6 学术型答案质量评价标准的问卷测度项设计
        5.6.1 评价标准问项设计原则
        5.6.2 评价标准问项
    5.7 本章小结
6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与评估标准模型的构建
    6.1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与评估标准模型构建流程
    6.2 问卷调查问项设计
    6.3 问卷数据获取
        6.3.1 预调查
        6.3.2 问卷修改
        6.3.3 正式调查
        6.3.4 问卷回收与预处理
    6.4 问卷调查数据基本统计分析结果
        6.4.1 样本中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统计
        6.4.2 各评价标准条目的基本统计分析
        6.4.3 差异性检验
    6.5 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标准模型构建
        6.5.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6.5.2 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和权重
    6.6 本章小结
7 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模型验证
    7.1 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模型验证
    7.2 评估者选择
    7.3 评估对象选择
        7.3.1 评估对象所属问题的选择
        7.3.2 被评估答案的选择
    7.4 评估数据收集过程
    7.5 评估结果分析及模型验证
        7.5.1 数据统计分析
        7.5.2 模型验证结果
    7.6 本章小结
8 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结论启示
    8.1 对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的必要性
        8.1.1 学者评价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的新标准
        8.1.2 学者评价各评价标准重要性程度的不同之处
        8.1.3 影响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价的外部因素
    8.2 对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的应用价值
        8.2.1 构建学术型答案质量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8.2.2 对国内构建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设计的启示
    8.3 学术型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对其它相关研究的启示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总结
    9.2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ResearchGate Q&A学者评估各个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调查问卷
    附录B: 不同影响因素下各个评价标准重要性程度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附录C: 用于模型验证的问题及其答案中英文对照
    附录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四、关于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D]. 赵朋.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教师视角下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D]. 梁雪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5]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李凤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6]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孙丹宇. 河北大学, 2020(08)
  • [7]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D]. 王奋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8]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D]. 杜杏叶. 吉林大学, 2019(02)
  • [9]黑龙江省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 李保祥.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10]学术型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答案质量评估研究[D]. 李蕾.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