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人员装修后不适反应调查分析

办公室工作人员装修后不适反应调查分析

一、办公室工作人员装潢后不适反应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蓉[1](2021)在《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为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提供工具;调查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喉癌术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循征研究、质性访谈、现状调查结果,整合创新制定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通过初步应用结果,修订并调整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的干预内容、干预方式、干预时间等相关内容,初步构建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为下一步完善并构建喉癌术后成熟的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筛选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条目及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相关内容;通过质性访谈了解患者术后非语言交流方面的相关需求;设计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应用德尔菲法,对初步编制的现状调查问卷中各个条目的内容是否合理和其重要性等情况进行咨询,结合界值法对问卷的条目进行筛选;并检验其信效度;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整合创新制定的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周非语言交流干预,根据应用结果,修订并调整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相关内容,初步构建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应用Excel2017及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构建了《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包括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11个,三级条目32个;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0.92,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94.12%;表明专家的参与意愿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23、0.412(P<0.05),显示结果可靠。2.现状调查问卷的信效度:问卷总体信度Chronbach’sα为0.827,表明调查问卷总体一致性较好;一级条目信度Chronbach’sα分布在0.648-0.947之间,说明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可接受;调查问卷同质效度检验变量间偏相关性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为0.846,Bartlett’s球形检验X2=1624.072,P<0.05,各个条目KMO效度分布在0.730-0.868之间,说明调查问卷结构效度可接受。3.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选择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喉癌术后190名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总分160分,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总得分均值为49.37±10.02;单因素方差分析: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与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之间有相关性(P<0.05);描述性统计分析:95.56%患者未接受非语言交流干预;93.33%患者愿意参加非语言交流干预,且75%患者选择写字板,58.33%患者选择图片,47.78%患者选择肢体语言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表达。4.干预策略初步应用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评估:干预后比干预前非语言交流现状平均得分提高43.8±4.60分(干预前47.40±4.62分,干预后90.80±3.88分);干预时,干预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中:“自豪、羡慕、赞同、拒绝、气管套管、鼻饲管堵塞脱落”等用图片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表达欠准确,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困难;干预方式:对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选用写字板和图片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只能选择肢体语言和图片的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干预时间:每次干预总体时间均大于10min,在20min左右;满意度情况:患者95%,家属94.28%,工作人员92.31%。5.初步建立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包括非语言交流干预对象,干预内容,干预方法,干预资料及干预实践。结论:1.构建的《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可接受,在某三甲医院实施中,初步验证了该工具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可作为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的评估工具。2.某三甲医院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总得分均值偏低;喉癌术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现状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干预缺乏;患者对非语言交流干预的需求和意愿较高。3.该干预策略应用后能提高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了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对本次干预内容、方式、时间等总体评价满意。4.初步建立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王小丽[2](2021)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方法:第一部分: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构建。通过课题组前期对急性期PSF患者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以及PSF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分析,以文献检索、系统评价PSF非药物干预措施为循证依据,结合症状管理理论制定干预方案初稿,然后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修订干预方案,再通过预试验对干预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验证,形成最终完整版的急性期PSF综合干预方案。第二部分: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的临床实证研究。选取珠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PSF(FSS≥36分)研究对象,采用SPSS22.0软件,计算随机数生成器将纳入的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综合干预方案。入院的24小时内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相关资料;干预前、干预后2周、干预后4周时分别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脑卒中自我效能量表(SSEQ)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第一部分:经过文献检索后,最终系统分析了23篇文献,对18篇RCT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估结果均为B级。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了急性期PSF综合干预方案初稿:(1)干预对象:急性期诊断为PSF患者;(2)实施者:经培训合格的护士;(3)干预的时间:共4周,1次/d,20~30min/次;(4)干预场所:神经内科病房;(5)干预的内容:症状评估、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睡眠管理和饮食指导。将构建的干预方案初稿设计为Delphi专家咨询问卷,遴选广东、重庆、安徽和辽宁地区,在神经学科、康复医学科、心理学科、临床护理等领域的20名专家参与Delphi专家咨询。两轮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熟悉程度(Cs)为0.80,专家的判断依据(Ca)为0.93,专家群体权威系数(Cr)为0.87。两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ⅹ2=17.64,P=0.003)和0.21(ⅹ2=21.12,P=0.001);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0(ⅹ2=61.78,P=0.001)和0.11(ⅹ2=72.15,P<0.001)。两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大于4.00,变异系数均小于0.25。最终形成6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的急性期PSF综合干预方案修改稿。对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预试验,患者的反馈验证干预内容是可行的、有效的,操作起来是安全的、可靠的;并形成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终稿。第二部分:(1)共109例研究对象完成了4周的干预措施;试验组55例,对照组54例。在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FSS得分、SSEQ得分、SS-QOL总得分以及SS-QO量表每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2周、干预4周后,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P)结果显示,试验组在F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SEQ得分、SS-QOL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ITT结果显示,两组在SS-QOL量表维度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结果显示,仅维度思维得分无差异(P>0.05)。(3)ITT和PP两种方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FSS得分、SSEQ得分、SS-QOL总得分在组内效应(基线、干预2周、干预4周)、交互效应(组别×时间)、组间效应(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QOL量表维度思维、上肢功能、视力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所有维度得分组内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T结果显示:维度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工作/劳动得分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维度得分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措施对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个性、视力、工作/劳动得分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ITT和PP两种方式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FSS得分、SSEQ得分、SS-QOL总得分均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除了维度思维、视力得分在干预2周和干预4周无差异(P>0.05),其余维度均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P<0.05)。结论:(1)通过系统评价分析PSF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能为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疲劳水平构建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2)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综合性干预方案能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疲劳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桂湘怡[3](2021)在《基于“医养结合”模式下医养建筑设计研究 ——以渭南市华州区中医医院医养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黄嘉俊[4](2021)在《泰国川登喜大学素攀孔子学院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郑旭仙[5](2021)在《原络配穴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比较原络配穴针灸与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70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教育。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温和灸治疗,针刺双侧的胃经原穴冲阳、脾经络穴公孙,留针期间同时艾灸,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4天,治疗2个疗程,共4周。对照组:予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次日记录中医症状量化分级评定(下称“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 Health Survey Scale,SF-36)。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积分、血清GAS及SF-36量表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状积分: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单项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在改善喜温喜按、泛吐清水、手足不温、大便稀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胃脘隐痛或痞满、纳呆食少、疲乏方面,两组疗效无差别(P>0.05)。4.血清GAS:两组血清GAS值对比治疗前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AS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SF-36量表评分:两组SF-36量表评分对比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在SF-36量表评分的改善程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原络配穴针灸能够有效改善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2.原络配穴针灸能够升高GAS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脾胃虚寒型FD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晨昊[6](2021)在《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行动研究 ——以D市S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老龄人口不断增加,有关老年人的诸多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离退休作为个体从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个转折,成为人生历程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于个体适应老年生活,实现“积极老龄化”十分重要。当个体从从事了几十年的职业角色中脱离出来回归社区、家庭后,其担任职业角色时所形成的社会地位、角色认知、行为模式等会与退休后的生活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导致其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等一系列负面情绪,造成心理问题,并可能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探究帮助退休老年人更好地进行角色适应的途径与方法,并总结不足。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访谈与观察的方式,以S社区中存在角色适应问题的低龄退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角色适应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其需求进行调查与梳理;之后结合收集整理得出的问题及需求,设计并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发现如下:第一,低龄退休老年人的角色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为:原有收支状态的改变、负面情绪的持续影响、人际交往的陡然减少、社区事务的融入度低、社会事务的参与度低,具体表现为经济收支不平衡,退休观念转变,孤独感加重,家庭地位感、归属感及自我价值感降低,对衰老及疾病的担忧,与同事及邻里交往减少,社区及社会参与度下降等。需求主要表现为:改善当前的收支状态、心理状态,提升人际交往水平、社区及社会事务的参与度。第二,本研究在角色理论、活动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开展六次小组活动,建立“退休角色适应性提升小组”,在小组成员角色认知、个人价值感、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志愿服务精神、社区及社会参与度、生活规划等方面进行介入,帮助其能够更好地进行退休后的角色适应。第三,在评估阶段,通过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发现,服务对象通过参加此次小组活动,其心理状况、人际关系、社区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度、生活规划性得到正向提升,日常生活状态得到一定改善,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有一定成效。第四,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的角色适应问题中也存在着不足,包括工作角度单一问题、组员的后续发展问题、工作者专业能力等问题。在今后应对此类退休适应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社会工作者应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提升小组活动的质量。(2)服务的角度更加丰富,可以将小组工作与个案及社区社会工作进行结合,在开展小组活动解决组员共性化问题的同时,对于组员面临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案介入,并可以在社区层面开展工作,动员社区资源,促进社区自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增强社区成员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地预防和解决此类适应问题。(3)需要政府、社区、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各方要加强对与退休老年人的关注,及时发现其面临的适应问题,改善退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关系,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其继续社会化,实现更好地社区及社会参与。(4)退休老年人自身也应当树立正确的退休观,做好退休生活规划,通过主动学习、主动交往、参加活动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退休适应,以此来更好地完成退休后的角色转换与适应。

张玉粮[7](2021)在《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对其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石油工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情况,探究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对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某石油管理局5家石油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RI)、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北欧肌肉骨骼问卷(NMQ)评价石油工人的职业紧张水平、职业倦怠程度及石油工人下背部和颈部近一年内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率。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了2032名石油工人,不同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的比较下,石油工人的职业紧张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30-39岁年龄段的石油工人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组职业紧张检出率较高(P<0.01);月收入<4500元的工人职业紧张水平更高(P<0.01);不吸烟者职业紧张检出率较低(P<0.05)。2)石油工人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7.7%,不同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工龄、轮班制度、吸烟、职业紧张的比较下,职业倦怠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P<0.01);40-49岁年龄组职业倦怠现况最严峻,30-39岁其次(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组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P<0.01);钻井工人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采油工、输油工(P<0.05);工龄>15年组石油工人的倦怠水平高于工龄较短者(P<0.01);倒班工人的职业倦怠检出率高于固定白班的工人(P<0.01);不吸烟者职业倦怠程度较低(P<0.05);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下石油工人的职业倦怠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出现职业紧张者职业倦怠水平也更高(P<0.01)。3)石油工人下背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为62.1%,颈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为53.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体重、轮班制度、吸烟的比较下,下背部和颈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Forward LR逐步回归法)分析,提示职业紧张(OR=1.568,95%CI:1.289~1.909)、轻度倦怠(OR=2.043,95%CI:1.518~2.751)、中度倦怠(OR=2.955,95%CI:2.172~4.022)、重度倦怠(OR=6.723,95%CI:3.011~15.012)、工龄(OR=1.713,95%CI:1.408~2.083)、倒班(OR=1.345,95%CI:1.108~1.632)、消瘦(OR=2.116,95%CI:1.163~3.847)、超重(OR=1.620,95%CI:1.310~2.002)、肥胖(OR=2.671,95%CI:1.980~3.604)是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结论:石油工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WMSDs状况较严重,工龄越长、经常倒班、体重异常的工人出现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可能性越大,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水平越高,工人出现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可能性越大。

高波,郭成城,毕岐勇,孙莉,邱艳[8](2020)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essel vasovagal reactions, VVR)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特点和识别高风险人群。方法选取2014—2019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生VVR的献血者55例作为反应组,无献血不良反应(adverse donor reaction, ADR)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信息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发生VVR的献血者出现24种不同临床症状,以头晕、乏力、全身不适多见;首次献血者、女性献血者、捐献400 ml献血者是发生VVR的主要人群,捐献全血和机采过程VV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VVR发生在拔针后,24%的VVR发生距拔针后时间为0.5 h,且85%都发生在离开采血现场。结论 VVR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多发生于献血后。首次献血、性别和献血量是诱发献血VVR发生的危险因素。

付希亮[9](2020)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出现的威胁、欺骗与引诱现象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在这一部分中,首先对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进行了概念界定,之后介绍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相关行为的特点及方式。与普通的威胁、欺骗与引诱行为相比,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相关行为的特殊性表现在方式不同、发生时间不同和行为主体不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的威胁、欺骗与引诱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原有程序的影响,另一种是利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新增及配套制度进行。第二部分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中威胁、欺骗与引诱风险。为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顺利运行,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规定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权利告知和强制措施自由裁量权等原有规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新增及配套制度,包括量刑协商制度和值班律师制度。在这一部分中,通过分析相关法律规定,探究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发现威胁、欺骗与引诱的制度风险。第三部分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现状。认罪认罚制度设计中的风险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多种威胁、欺骗与引诱现象的发生。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影响后原有规定产生的风险,在制度实施中主要体现在告知行为无法保障被追诉人的知悉权以及适用强制措施自由裁量权的扩大;制度设计中新增及配套制度所产生的风险,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在不规范的量刑协商程序和值班律师的“见证人化”。第四部分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的防范途径。为避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影响后,原有规定中的权利告知和强制措施产生的风险,应当明确告知行为的内容和方式,同时还需加强对制度实施中侦查行为的监督,规范强制措施的自由裁量权,避免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滥用。对于量刑协商和值班律师这两项新增及配套制度,应当从明确从宽幅度,建立量刑协商后的司法审查制度以及强化值班律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防范。

柳斌[10](2019)在《阿坝州地区灾后重建羌族村落风貌延续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羌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渊源,文化价值斐然。2008年汶川地震使阿坝州地区的羌族村寨毁于一旦,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摧毁。至今地震已有十余载,灾后的重建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受现代营建技术和时代环境的影响,新建的羌寨在风貌上与传统羌寨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村寨布局、民居建筑、公共空间、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产业发展等风貌的变化。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与本土羌文化的碰撞日益加剧,加剧了其风貌的变化。民居作为村落物质风貌要素的主要体现者,是笔者调研的重点对象。笔者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对羌族民居按材料进行了分类,同时以不同重建类型的羌寨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损程度不同将其分为修复型、重建型、立面改造型、就近新建型和异地迁建型。通过典型羌寨案例的地域概况、村寨布局、建筑风貌、人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归纳出民居主要存在外立面风貌不协调、内部功能空间运用不合理和结构存在缺陷等三大类问题,针对其问题在每个实际案例下提出了保护策略。通过案例的归纳,笔者又对羌寨整体风貌进行了总结,并将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目前大部分羌寨在选址、布局、公共空间、遗址空间、人文风貌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和传承策略。优秀的羌寨应充分考虑以上民居和羌寨整体风貌问题,同时保存并发扬传统羌文化特色。因此文章最后以桃坪羌寨为例,探讨其新老寨的风貌延续性问题,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新老寨的村寨布局、空间结构、民居建筑、公共空间、生活习俗等方面概括了桃坪羌寨风貌的构成要素,并讨论其变化原因和得失,为其他羌寨提供模范。

二、办公室工作人员装潢后不适反应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办公室工作人员装潢后不适反应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
    1 调查问卷的初步确立
    2 调查问卷的预测
    3 现状调查的实施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初探
    1 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构建
    2 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初步应用
    3 修订并完善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创新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的构建
    一、脑卒中后疲劳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文献回顾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二、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初稿
    三、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德尔菲专家咨询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四、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临床可行性预试验
第二部分: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临床实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后疲劳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1 Cochrane协作网的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附件2 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3 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件4
附录5 知情同意书
附录6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附件7 改良Rankin评分表
附件 8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GCS)
附件9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
附件10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
附件11 ADL评定量表
附件12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
附件13 脑卒中自我效能量表(SSEQ)
附件14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译本
致谢
作者简介

(5)原络配穴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量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2 观察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分配隐匿及盲法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3.2 对照组
    4 评测指标
        4.1 中医症状评定
        4.2 血清胃泌素
        4.3 SF-36 健康调查量表
    5 疗效判定标准
    6 不良事件处理
    7 伦理审批及受试者权益保护
    8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比较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临床资料比较
    3 治疗结果比较
        3.1 临床疗效比较
        3.2 中医症状积分
        3.3 血清GAS比较
        3.4 SF-36 量表比较
    4 不良事件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1 FD概念
        1.2 FD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FD治疗现状
    2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1 FD中医病名
        2.2 FD病因病机
        2.3 FD辨证分型
        2.4 FD中医治疗方法
    3 研究所选治疗方法的依据
        3.1 证型选择依据
        3.2 原络配穴法
        3.3 温和灸选择依据
        3.4 原络配穴针灸选择依据
    4 多潘立酮片选择依据
    5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6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6.1 临床疗效分析
        6.2 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分析
        6.3 血清GAS变化分析
        6.4 SF-36 量表变化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行动研究 ——以D市S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低龄退休老年人
        1.4.2 社会角色
        1.4.3 角色适应
    1.5 理论依据
        1.5.1 角色理论
        1.5.2 活动理论
        1.5.3 小组动力学理论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个人因素的研究
        2.1.2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外界因素的研究
        2.1.3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
        2.1.4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干预方法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个人因素的研究
        2.2.2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外界因素的研究
        2.2.3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
        2.2.4 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干预方法的研究
    2.3 研究现状述评
第3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方法
        3.3.1 行动研究
    3.4 研究资料收集方法
        3.4.1 半结构式访谈法
        3.4.2 观察法
第4章 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现状与需求
    4.1 社区概况
    4.2 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现状及原因
        4.2.1 原有收支状态的改变
        4.2.2 负面情绪持续的影响
        4.2.3 人际交往的陡然减少
        4.2.4 社区事务的融入度低
        4.2.5 社会事务的参与度低
    4.3 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需求评估
        4.3.1 改善当前的收支状态
        4.3.2 改善当前的心理状态
        4.3.3 提升人际交往水平
        4.3.4 提升社区事务的吸引力
        4.3.5 提升社会参与程度
第5章 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过程
    5.1 服务方案设计
        5.1.1 服务理念
        5.1.2 小组理论依据
        5.1.3 小组目标
        5.1.4 小组成员
        5.1.5 小组特征
        5.1.6 小组活动设计方案
        5.1.7 小组活动的注意事项
        5.1.8 小组成员招募
        5.1.9 小组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5.1.10 评估方法
    5.2 小组活动方案开展
        5.2.1 第一次小组活动
        5.2.2 第二次小组活动
        5.2.3 第三次小组活动
        5.2.4 第四次小组活动
        5.2.5 第五次小组活动
        5.2.6 第六次小组活动
    5.3 小组活动评估
        5.3.1 过程评估
        5.3.2 结果评估
第6章 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总结与建议
    6.1 小组工作介入效果
    6.2 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可行性与优势
        6.2.1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6.2.2 小组工作介入的优势
    6.3 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不足
        6.3.1 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问题
        6.3.2 组员在小组结束后的发展问题
        6.3.3 工作角度过于单一
    6.4 针对促进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的建议
        6.4.1 政府层面
        6.4.2 社区层面
        6.4.3 家庭层面
        6.4.4 个体层面
        6.4.5 社工层面
第7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P及答辩情祝

(7)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对其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含量
    2.研究内容
        2.1 基本情况
        2.2 职业紧张发生情况
        2.3 职业倦怠发生情况
        2.4 WMSDs发生情况
    3.质量控制
        3.1 预调查
        3.2 调查小组成员培训
        3.3 调查实施
        3.4 资料整理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VVR的临床表现
    二、VVR献血者的献血情况
    三、VVR发生的基本情况
讨论

(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概念
    1.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特点
    1.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方式
    1.4 小结
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中威胁、欺骗与引诱风险
    2.1 概述
    2.2 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影响后原有规定存在风险
        2.2.1 对权利告知的影响
        2.2.2 对强制措施自由裁量权的影响
    2.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新增及配套制度存在风险
        2.3.1 量刑协商制度
        2.3.2 值班律师制度
    2.4 小结
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现状
    3.1 概述
    3.2 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影响后原有规定的实施
        3.2.1 权利告知无法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
        3.2.2 强制措施的自由裁量权扩大
    3.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新增及配套制度的实施
        3.3.1 量刑协商程序不规范
        3.3.2 值班律师“见证人化”
    3.4 小结
4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防范途径
    4.1 概述
    4.2 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影响后原有规定的风险防范
        4.2.1 明确权利告知内容和方式
        4.2.2 规范强制措施的自由裁量权
    4.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新增及配套制度的风险防范
        4.3.1 完善量刑协商程序
        4.3.2 强化值班律师作用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文中出现的相关案例
附录 B文中出现的法律文书样本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阿坝州地区灾后重建羌族村落风貌延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2章 阿坝州地区羌族村寨地域环境概况
    2.1 阿坝州羌族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2.1.1 自然地理特征
        2.1.2 自然灾害
    2.2 历史沿革及文化传承
        2.2.1 羌族的起源和迁移
        2.2.2 宗教信仰
        2.2.3 传统工艺
        2.2.4 歌舞戏曲与释比文化
    2.3 传统羌族村落风貌解析
        2.3.1 羌族村落风貌显性要素
        2.3.2 羌族村落风貌隐形要素
    2.4 传统羌族村寨布局
        2.4.1 以碉楼为中心的空间布局
        2.4.2 以水渠为中心的空间布局
        2.4.3 以道路和过街楼为中心的空间布局
        2.4.4 以官寨为中心的空间布局
第3章 羌族民居建筑特点
    3.1 羌族民居的分类
        3.1.1 石砌民居
        3.1.2 黄泥夯土民居
        3.1.3 木质梁架石墙体瓦房
        3.1.4 碉楼民居
        3.1.5 石砌与混凝土结合民居
    3.2 羌族民居的空间布局
        3.2.1 主室空间
        3.2.2 “三层”空间
    3.3 羌族民居细部
        3.3.1 材质与肌理
        3.3.2 门窗
        3.3.3 室内布置
        3.3.4 装饰艺术
    3.4 民居构造与技艺
        3.4.1 墙体
        3.4.2 承重结构
        3.4.3 屋顶晒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羌族民居建筑的重建类型和案例分析
    4.1 修复型——以布瓦寨为例
        4.1.1 汶川布瓦寨基本概况
        4.1.2 碉楼与民居建筑
        4.1.3 民居问题及对策分析
    4.2 重建型——以黑虎寨为例
        4.2.1 茂县黑虎寨基本概况
        4.2.2 碉楼与民居建筑
        4.2.3 民居问题及对策分析
    4.3 立面改造型——以坪头寨和木卡寨为例
        4.3.1 茂县坪头寨基本概况
        4.3.2 民居建筑分析
        4.3.3 民居问题及对策分析
        4.3.4 理县木卡羌寨基本概况
        4.3.5 新寨民居建筑分析
        4.3.6 民居问题及对策分析
    4.4 就近新建型——以萝卜寨为例
        4.4.1 汶川萝卜寨基本概况
        4.4.2 民居建筑分析
        4.4.3 问题及对策分析
    4.5 异地迁建型——以木梯羌寨为例
        4.5.1 木梯羌寨基本概况
        4.5.2 碉楼与民居建筑
        4.5.3 问题及对策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建后羌寨整体风貌问题及对策分析
    5.1 羌寨整体风貌的传承对象
    5.2 重建后羌寨风貌面临的问题
        5.2.1 新寨选址的问题
        5.2.2 村寨布局的问题
        5.2.3 公共空间的问题
        5.2.4 遗址空间保护的问题
        5.2.5 产业发展的问题
        5.2.6 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
    5.3 羌寨整体风貌变化的原因
        5.3.1 制度不健全
        5.3.2 自然灾害频发
        5.3.3 地理区位的优势
        5.3.4 旅游发展的不平衡
    5.4 羌寨整体风貌的保护策略
        5.4.1 合理选址
        5.4.2 多样布局
        5.4.3 公共空间激活
        5.4.4 村民自治
        5.4.5 一品一村
        5.4.6 文化保护与传承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桃坪羌寨的实践及讨论
    6.1 桃坪羌寨概况
        6.1.1 背景概况
        6.1.2 受灾情况
        6.1.3 现状
    6.2 重建后桃坪羌寨物质风貌现状分析
        6.2.1 村寨布局分析
        6.2.2 村落特色分析
        6.2.3 建筑现状分析
        6.2.4 广场空间分析
    6.3 桃坪羌寨物质风貌现存的问题
        6.3.1 老寨“空心化”现象严重
        6.3.2 老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空间的荒废
        6.3.3 新老寨产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异大
        6.3.4 专业人才缺位,传统工艺没落
    6.4 桃坪羌寨非物质风貌现状分析
        6.4.1 羌族音乐的汉化
        6.4.2 萨朗舞蹈的娱乐化
        6.4.3 传统羌绣的没落
        6.4.4 传统节日的文化移位
        6.4.5 饮食文化的传承
    6.5 桃坪羌寨实践中风貌保护策略
        6.5.1 民居改造,合理利用
        6.5.2 组织活动,吸引人气
        6.5.3 资源调配,平衡产业发展
        6.5.4 保护非遗,发扬传统羌文化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附录B 羌寨民居平面测绘图
附录C 不同羌寨典型民居特点分析
致谢

四、办公室工作人员装潢后不适反应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初探[D]. 魏蓉.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D]. 王小丽.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医养结合”模式下医养建筑设计研究 ——以渭南市华州区中医医院医养中心为例[D]. 桂湘怡. 长安大学, 2021
  • [4]泰国川登喜大学素攀孔子学院现状及发展研究[D]. 黄嘉俊. 广西大学, 2021
  • [5]原络配穴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D]. 郑旭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小组工作介入低龄退休老年人角色适应问题的行动研究 ——以D市S社区为例[D]. 王晨昊. 山东大学, 2021
  • [7]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对其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的研究[D]. 张玉粮.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8]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回顾性分析[J]. 高波,郭成城,毕岐勇,孙莉,邱艳. 北京医学, 2020(12)
  • [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威胁、欺骗与引诱防范研究[D]. 付希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2)
  • [10]阿坝州地区灾后重建羌族村落风貌延续性研究[D]. 柳斌. 湖南大学, 2019(02)

标签:;  ;  ;  

办公室工作人员装修后不适反应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