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在医院病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

网络技术在医院病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

一、网络技术在医院病区药房管理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张洁[2](2021)在《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医疗卫生体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公立医院面临着医疗设施、医疗技术提升、医疗管理模式升级等方面的挑战,在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是每个医院都面临的重大难题。这种环境下,迫使医院必须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重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形成适合医院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医院管理流程的优化,是探索从“以业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提升医疗、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本文以A医院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分析方法,对门诊流程、住院流程、药房流程以及行政流程进行了系统调查,剖析了A医院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流程优化理论,以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为目标,从门诊流程优化、住院流程优化、药房流程优化以及行政流程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了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对策,为全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可作为同类型、同规模医院流程优化的重要参考。

高冬月[3](2021)在《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医院物流正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目前,在现有医院物流传输方式中,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机器人以其灵活性、维护便利性等优势在国内外医院备受好评。然而,我国医院AGV机器人的应用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机器人在服务智能化、操作便捷性、适应性等方面以及用户体验问题上依旧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以医院AGV物流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将服务设计理念融入到机器人设计中,设计一款适用于医院物流系统并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从而促进医院物流智能化建设。本文基于服务设计理念,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医院物流传输系统的现状,分析医院物流传输方式的利弊,探究AGV物流机器人在医院的应用前景。然后,对国内外医院物流机器人现有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存在的问题。接着运用服务设计方法对目标用户进行调研,挖掘用户痛点,分析运输流程、服务触点,绘制出服务蓝图并提出产品硬件结构改良优化、操作方式多样便捷化、服务流程完善化、用户与平台互动化的设计策略。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设计出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从服务设计角度为医院物流传输系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设计开发人员在医院物流机器人设计中提供依据和方向。

叶华青[4](2021)在《我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间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前)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情况及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结果: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显着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显着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 :药品货位管理是病区药房药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药品货位管理能有效预防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工作效率,对维护药品安全、用药安全及患者安全具有促进作用。

赵扬[5](2020)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药物的安全性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以指导下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新化合物首次应用于人体,具有较高的风险,同时常有大量健康受试者参与,需要在试验病房由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展试验与医疗监护,故其质量管理更为独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均针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某个方面或环节,宏观系统性的质量管理研究很少,尤其是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系统性实证研究更加缺乏。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法律法规回顾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法、横断面调查、典型案例及数理分析等,构建宏观视角下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和微观视角下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提升的建议,以期填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不足,实践上满足现代药物研发管理的迫切需要(如2020年新冠疫苗的研发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选择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平台(clinicaltrials.gov)与我国“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www.chinadrugtrials.org.cn)两个数据平台中2013年3月-2018年9月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信息作为资料来源与数据源,并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分析国内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特征、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情况,归纳质量管理要素。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自编结构化问卷。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评分越高质量越好),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整体质量、受试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验病房建设与管理水平、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对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等5类宏观管理影响因素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影响的大小进行评价。使用此问卷调研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相关人员,最终收集604份有效问卷。应用Mplus7.4和SPSS19.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应用SPSS19.0进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和5类影响因素影响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plus7.4构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和5类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并在22家医疗机构内进行实证研究,对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TOPSⅠS法等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相关系数(r)和p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分析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特征,为提出政策建议打下基础。【结果】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现状:与欧盟国家、日本、美国及全球平均水平比较,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数量较少(中国1458项、欧盟国家2741项、日本344项、美国6388项)、盲法使用比例较低(中国28%、欧盟国家37%、日本42%、美国36%、全球平均水平38%)、试验方案设计随机化比例较高(中国62%、欧盟国家45%、日本42%、美国42%、全球平均水平43%)、使用健康受试者比例较高(中国56%、欧盟国家47%、日本33%、美国32%、全球平均水平37%)、申办方几乎全部为企业(中国96%、欧盟国家60%、日本59%、美国57%、全球平均水平42%)。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框架:通过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情况的回顾梳理,初步整理归纳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要素清单:(1)在宏观层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监管、行业组织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申办方(包括CRO)管理及研究团队管理。(2)在微观层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Ⅰ期临床研究室建设与管理;申办方与研究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实施中的风险管理;试验过程的各项工作制度、SOP制定与执行等。基于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括以上质量管理要素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框架与问卷。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整体质量总体评分为3.81分(总分5分),介于较好和一般之间;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评分相对较低,受试者权益保护评分相对最高。在描述性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57,TLⅠ=0.971,CFⅠ=0.974。除研究团队外(β=0.055,P=0.468),政府监管(β=0.249,P<0.001)、行业监管(β=0.344,P<0.001)、医疗机构管理(β=0.203,P=0.023)和申办方/CRO管理(β=-0.253,P=0.005)均显着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构方程模型一致。此外,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各类影响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政府监管与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664,0.661,0.569,0.560,p<0.001);医疗机构管理与行业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729,0.766,0.790,p<0.001);行业管理与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644,0.663,p<0.001);研究团队管理与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777,p<0.001)。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形成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Ⅰ期临床研究室建设与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试验设计与风险管理、试验过程管理;15个二级指标及73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一级和二级指标权威系数均大于0.7,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87(P<0.01)。应用上述指标体系,对22家医院开展实证研究,其中19家医院总评分达到良好(评分4分以上,5分满分),3家医院接近良好(评分3.88-3.99分)。各指标中申办方/CRO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得分较低(评分低于4分,5分满分)。应用直接加和法、TOPSⅠS法、综合指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直接加和法和TOPSⅠS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54,直接加和法和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4。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优秀的复合型研究团队、严谨高效的伦理审查以及有效的风险防控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提升发挥着积极影响。【结论与建议】1.本研究首次构建了多方参与、综合管理为特点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结果显示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和申办方/CRO管理等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和医疗机构正向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研究团队对试验质量影响不显着,说明研究团队人员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激发;申办方/CRO管理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系数为负值,揭示了申办方/CRO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缺失。上述结论可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2.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覆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测评工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申办方/CRO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是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需要继续加强的两个方面。3.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临床研究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建立临床研究体系建设的有效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指导文件,创新监管模式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监管效力,建立覆盖申办方/CRO监管的全方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监管体系;鼓励和推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参与制定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监查稽查,建设受试者招募数据库和区域伦理中心,开展培训工作;医疗机构正确把握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发展方向,关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质量要求。【创新与不足】构建了多方参与、综合管理为特点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管理模型;构建了覆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成果丰富了药物临床试验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模型与工具,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微观与宏观循证依据。由于调查对象为中国临床试验的机构,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性可能存在局限。

闫婷婷[6](2020)在《SPD模式下医院病区药品库存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从原来的利润中心向单纯的药事服务中心转变,降低药品流转成本、提高医药服务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竞争趋向饱和,通过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获取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国内各大药品流通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医院和药品流通企业积极探索先进的院内物流管理模式,以解决传统医药管理模式在“最后一公里”暴露出的成本高、二级库房及病区用药缺乏有效监控、库存管理粗放等弊端。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SPD模式逐渐被国内大型医院引进。因此,本文旨在为医院实施医药管理SPD模式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本文首先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R医院目前在药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基于国内外对SPD模式内涵的研究,建立了SPD模式下的医院药品管理模型,并就R医院二级库房及病区药品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病区设立分布式智能药柜的建议,以提高药品在医药供应链末端的可追溯性和用药安全性。接着,基于病区设有分布式智能药柜的情景,本文先在需求确定情形下,考虑病区智能药柜、配送容器空间约束等的多种药品补货问题,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数值实验并运用CPLEX求解器求解;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病区库存空间、配送容器容积等对总成本的影响,比较了有、无病区库存两种模式下的配送-库存管理成本。实验结果显示,在病区设立药柜能有效减少配送次数、降低管理成本。最后,本文结合药柜的盘点方式及常见的药品管理特点,进一步考虑需求不确定的情形,建立了允许缺货的(s,S,R,Q)补货模型,设计数值实验并运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分析了周期长度等参数对决策变量s,S,R,Q及长期单位时间平均成本的影响,并对不同补货策略(R,Q)、(t,s,S)与(s,S,R,Q)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s,S,R,Q)补货策略能更好地均衡配送成本、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长期单位时间平均成本更小。

童良[7](2020)在《基于B/S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新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科学在医疗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医疗信息化正在向智慧医院方向发展。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内业务正常运行的保障,是管理院内业务和提供决策分析的基础系统。目前来看,仍然存在部分中小型医院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通过半手工半信息化完成院内业务。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中小型医院的使用,使其院内业务能够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对于医院是非常有必要的。系统采用主流B/S结构模式,使用Java开发框架技术和Mysql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实现。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门诊注册挂号、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房药库、住院医生、门诊收费等。本文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选型、开发语言和数据库的选择进行了说明,对HIS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部分模块的关键代码和显示界面。系统经过6个多月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已通过测试达到了交付用户使用标准,目前已在成都市两家中小型医院使用。

丁波[8](2020)在《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省是医疗大省,至2018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4926个,卫生技术人员人数30多万,全年共诊疗人次近3亿[1]。其中大多数是公立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一般是指由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区)级医院,三级是市级医院)[2]。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因此,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一部分,病房药品质量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息息相关,但在某些地方的管理还很粗放,缺乏严格的监督,造成用错药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很多,应用于病房药品质量管理,可以使药品使用终末环节的质量得到提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基于此,本研究的主题是病房药品质量控制的问题与改进,使用系统分析,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现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对2016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化流通监管处每月公示的药品流通监督检查信息汇总,找出高频次缺陷项目,以某基层医院为例实证分析省内医疗机构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和原因。选择应用PDCA管理工具为手段,提出解决对策,构建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新机制。建立质量体系,使用先进的管理办法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效率,加强病房药品质量关键环节的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患者安全得到最大保障是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最好方式。

柯萌[9](2019)在《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要素及风险控制责任主体候选集,识别评估确定高危药品在医院内部流通过程中的风险要素及核心责任主体,分析医院高危药品流通环节中的风险控制关键要素对风险的作用机理,以及风险责任主体关于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责任、功能划分和诉求。以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性为目标,设计基于关键控制要素的风险控制机制,提出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文献计量分析,分析高危药品管理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以及对样本医院的风险监测工作,获取有关高危药品风险的定量和定性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的因素,确定风险要素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责任主体及其诉求,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策略建议。【结果】(1)从国内外高危药品管理的文献计量分析来看,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以及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和效果评价等管理实践研究和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研究等方面。(2)现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平均得分最高的是药师(9.26),这其中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得分最高(9.56);其次是临床医生(8.20),得分最低的是护理人员(7.94);影响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科室和是否由网络获取高危药品知识,其中与内科相比,药剂科(P<0.05,OR=3.873)和临床药学(P<0.05,OR=3.289)的高危认知水平较高;通过网络途径获取高危药品知识的医务人员认知水平(P<0.05,OR=0.275)比未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的低。(3)高危药品在医院流通过程中的风险关键环节为:处方开具、药品使用、药品审核、药品调剂、药品发放;风险控制关键要素为:护士未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控;护士核对患者信息错误;门诊药房发放高危药品错误;医生、药师未向患者交代用药方法;护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与经验不足导致高危药品使用方法错误。(4)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核心责任主体为:医生、护士、药师、医院管理人员、质量控制部门。87.86%的医务人员希望医院管理层面安排定期的高危药品知识培训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并且希望能够发挥药师的作用指导高危药品的安全用药。(5)医院高危药品最终的目标风险概率估计值为0.0187;通过干预护士未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控以及医生、药师未向患者交代用药方法的这2个风险要素的风险组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最终结果概率至0.0038。【结论】(1)明确高危药品风险概念,掌握医院高危药品风险因素可能存在的环节,有利于在日常风险管理中快速把控潜在的风险要素。(2)差错易出现环节与差错造成危害最大的环节内涵不同,环节也不一致。高危药品的临界差错环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更大,在进行风险控制时更应着重对差错临界环节的风险关键要素和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的规范化管理。(3)护士在高危药品风险关键控制环节中责任重大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药师在高危药品风险环节中担任角色众多,专业水平较高,因此可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师的作用,加强其对其他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宣讲与用药指导工作。(4)通过建立高危药品风险处置应急预案以及其他规范有效的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达到较好降低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的效果。

龙燕,王彧杰,钱铮,原永芳[10](2013)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我院药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医院药学的各项日常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在药品管理和药学知识的应用等相关环节都逐步采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探讨了计算机技术在药库管理以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展望了将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和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引入医院药品管理。分析表明,在医院药学现代化管理中应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二、网络技术在医院病区药房管理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技术在医院病区药房管理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业务流程优化
    2.2 医院管理基础
    2.3 顾客满意理论
    2.4 患者满意度的分析方法
        2.4.1 患者满意度构成
        2.4.2 患者满意度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第3章 A 医院管理流程现状调查
    3.1 A医院基本情况
    3.2 A医院管理流程现状
        3.2.1 门诊流程
        3.2.2 住院流程
        3.2.3 药房流程
        3.2.4 行政流程
    3.3 A医院管理流程满意度调查
        3.3.1 问卷设计及发放情况
        3.3.2 患者满意度
        3.3.3 医生满意度
第4章 A医院管理流程问题分析
    4.1 门诊流程问题
    4.2 住院流程问题
    4.3 药房流程问题
    4.4 行政流程问题
第5章 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对策
    5.1 门诊流程优化
        5.1.1 建立患者接待中心
        5.1.2 运营客户关系管理
        5.1.3 改善门诊各科室布局
    5.2 住院流程优化
        5.2.1 加强电子病历与信息系统的衔接
        5.2.2 缩短手术患者等候时间
    5.3 药房流程优化
        5.3.1 按药品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5.3.2 建立中心药房统一管理制度
    5.4 行政流程优化
        5.4.1 优化医院组织结构
        5.4.2 加强医生绩效考核管理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A医院医生绩效考核标准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服务设计理念的兴起
        1.1.2 疫情防控加速医院AGV物流机器人应用
    1.2 研究综述
        1.2.1 服务设计理念的研究综述
        1.2.2 医院物流服务设计的研究综述
        1.2.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服务设计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与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现状研究
    2.1 服务设计沿革
        2.1.1 服务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2.1.2 服务设计的流程与接触点
        2.1.3 服务设计的方法
    2.2 医院物流传输系统概述
        2.2.1 医院物流传输系统概念
        2.2.2 医院物流传输方式的分类与特点
        2.2.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比其他传输方式更经济可靠
    2.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概述
        2.3.1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概念
        2.3.2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
        2.3.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硬件与软件系统构成
    2.4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的场景研究
        2.4.1 医院传输工作组织系统分析
        2.4.2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的传输路线
    2.5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硬件系统研究与不足
        2.5.1 产品形态类别研究
        2.5.2 硬件功能与结构案例研究
        2.5.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用户体验差
    2.6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软件系统研究与不足
        2.6.1 软件功能案例研究
        2.6.2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高
        2.6.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售后体系不完善
    2.7 服务设计在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中应用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目标用户分析
    3.1 确定目标用户
        3.1.1 病区护士群体
        3.1.2 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群体
    3.2 用户需求调研
        3.2.1 问卷法调研
        3.2.2 访谈法调研
    3.3 用户需求整理与分析
        3.3.1 护士角色模型
        3.3.2 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角色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方法与策略
    4.1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运输流程与触点分析
        4.1.1 运输前流程与触点分析
        4.1.2 运输中流程与触点分析
        4.1.3 运输后流程与触点分析
    4.2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服务设计方法
        4.2.1 利益相关者地图
        4.2.2 用户旅程图
        4.2.3 服务蓝图
    4.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策略
        4.3.1 产品硬件结构改良优化
        4.3.2 操作方式多样便捷化
        4.3.3 服务流程完善化
        4.3.4 用户与平台互动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实践
    5.1 选题依据
    5.2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定位
        5.2.1 硬件设计
        5.2.2 软件设计
    5.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硬件设计方案
        5.3.1 造型风格分析
        5.3.2 色彩风格分析
        5.3.3 结构创新分析
        5.3.4 概念草图绘制
        5.3.5 最终设计方案呈现
    5.4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操控屏幕界面设计方案
        5.4.1 功能定位与信息架构
        5.4.2 界面设计
    5.5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APP界面设计方案
        5.5.1 功能定位与信息构架
        5.5.2 APP原型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用户调查问卷A
附录2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用户调查问卷B
附录3 医院AGV物流机器人用户访谈提纲
附录4 学术成果

(4)我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2 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医院病区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的比较
    2.2 实施前后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需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5)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和理论回顾
        1.2.1 基本概念
        1.2.2 理论回顾
    1.3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研究基础
        1.3.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3.2 风险管理理念
        1.3.3 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
        1.3.4 临床试验质量评价工具研究
    1.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基础
        1.4.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点
        1.4.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基础
        1.4.2.1 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4.2.2 受试者保护与管理
        1.4.2.3 试验病区与试验药房管理
        1.4.2.4 风险管理与不良事件处置
        1.4.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的科学问题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质量管理的政策与实践基础
        2.2.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研究
        2.2.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2.2.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典型案例研究
        2.2.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收集方法
        2.3.2 资料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监管回顾
    3.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分析
        3.1.1 数据来源
        3.1.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1 国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2 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3 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比较
        3.1.3 小结
    3.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法规梳理
        3.2.1 ICH临床试验法规
        3.2.2 美国药物临床试验法规
        3.2.3 欧洲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3.1 欧洲药品管理局
        3.2.3.2 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和英国制药工业协会
        3.2.3.3 意大利药监局
        3.2.3.4 法国相关学术团体
        3.2.4 日本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5 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中的质量要素
    3.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3.1 国外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3.1.1 美国监管情况
        3.3.1.2 欧盟监管情况
        3.3.1.3 日本监管情况
        3.3.2 我国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要素清单
        3.4.1 宏观层面对利益相关方的归纳整理
        3.4.2 微观层面对质量管理主要环节的归纳整理
    3.5 本章小结
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宏观视角下
    4.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测量基础
        4.1.1 研究方法
        4.1.1.1 初步设计
        4.1.1.2 专家咨询法
        4.1.1.2.1 对象与方法
        4.1.1.2.2 专家基本情况
        4.1.2 调查结果-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问卷构建
        4.1.3 小结
    4.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构建
        4.2.1 研究方法
        4.2.1.1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方法
        4.2.1.2 统计学方法
        4.2.1.2.1 信效度分析
        4.2.1.2.2 单因素分析
        4.2.1.2.3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2.1.2.4 结构方程模型(SEM)
        4.2.2 研究结果
        4.2.2.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2.2 问卷信效度
        4.2.2.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2.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2.2.2.3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4.2.2.3 描述性分析
        4.2.2.3.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描述性分析
        4.2.2.3.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2.2.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4.2.2.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多因素回归的管理模型——有序多分类LOGⅠSTⅠC回归分析
        4.2.2.5.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整体质量)的回归模型
        4.2.2.5.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受试者权益保护程度)的回归模型
        4.2.2.5.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回归模型
        4.2.2.5.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试验病房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回归模型
        4.2.2.5.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的回归模型
        4.2.2.5.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总体质量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2.2.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基于5 类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微观视角下
    5.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设计
        5.1.3 专家咨询法
        5.1.3.1 专家咨询表
        5.1.3.2 专家咨询分析内容与方法
        5.1.4 专家咨询分析结果
        5.1.4.1 第一轮咨询
        5.1.4.1.1 专家基本情况
        5.1.4.1.2 专家积极系数
        5.1.4.1.3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
        5.1.4.1.4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5.1.4.1.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指标筛选
        5.1.4.1.6 专家补充意见
        5.1.4.2 第二轮咨询
        5.1.4.2.1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5.1.4.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指标筛选
        5.1.4.2.3 专家补充意见
        5.1.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5.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研究
        5.2.1 研究设计与实施
        5.2.1.1 研究目的
        5.2.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1.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5.2.2 实证研究结果
        5.2.2.1 指标体系的信度系数
        5.2.2.2 各级指标评分情况
        5.2.2.3 各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评分情况
        5.2.2.4 综合评价法、TOPSIS法、综合指数法的结果一致性研究
        5.2.3 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对策——典型案例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调查主题
        6.1.2 调查对象
        6.1.3 研究内容
    6.2 研究结果
        6.2.1 案例医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概况
        6.2.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特色
        6.2.2.1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6.2.2.2 优秀的主要研究者
        6.2.2.3 科学的研究团队形成机制
        6.2.2.4 复合型药学专业人员
        6.2.2.5 严格的受试者保护
        6.2.2.6 严谨高效的伦理审查
        6.2.2.7 践行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
    6.3 对进一步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期许
    6.4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法律法规、监管工作梳理
        7.1.1.1 试验数量及试验设计还存在差距
        7.1.1.2 试验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7.1.1.3 法律法规建设与监管工作需要继续改进
        7.1.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
        7.1.2.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总体讨论
        7.1.2.2 政府监管等因素对试验质量的影响
        7.1.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7.1.3.1 申办方/CRO的责任
        7.1.3.2 试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7.2 建议
        7.2.1 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7.2.1.1 建立各方协调机制
        7.2.1.2 完善法律法规与技术指导文件
        7.2.1.3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力
        7.2.1.4 建立覆盖申办方/CRO监管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7.2.2 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试验质量管理
        7.2.2.1 参与制定技术指南
        7.2.2.2 开展监查和稽查
        7.2.2.3 参与建设受试者招募数据库
        7.2.2.4 开展GCP培训工作
        7.2.2.5 助力区域伦理中心建设
        7.2.3 医疗机构应加强试验质量管理
        7.2.3.1 正确定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
        7.2.3.2 科学配备研究团队
        7.2.3.3 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要求
研究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型预调查问卷
附件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型调查问卷
附件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

(6)SPD模式下医院病区药品库存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医药供应链管理
        1.2.2 医院院内物流SPD模式
        1.2.3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SPD模式概述
        2.1.1 SPD模式的概念
        2.1.2 SPD模式的内涵
        2.1.3 SPD模式的特点
    2.2 常见的库存补给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院药品管理SPD模式研究及应用
    3.1 案例介绍和分析
        3.1.1 R医院药品管理现状
        3.1.2 R医院药品管理问题分析
    3.2 SPD模式下的医院药品管理模型
        3.2.1 医药管理SPD模式的模型
        3.2.2 医药管理SPD模式的特点
    3.3 SPD模式下的医院病区药品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需求确定情形下的病区药品库存模型
    4.1 问题描述
    4.2 模型建立
        4.2.1 条件假设
        4.2.2 符号介绍
        4.2.3 模型
    4.3 数值实验及分析
        4.3.1 数值实验
        4.3.2 灵敏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需求不确定情形下的病区药品库存模型
    5.1 问题描述
    5.2 模型建立
        5.2.1 条件假设
        5.2.2 符号介绍
        5.2.3 模型
    5.3 数值实验及分析
        5.3.1 数值实验
        5.3.2 灵敏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B/S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和现状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安排
第二章 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
    2.1 系统总体架构
    2.2 结构平台选择
    2.3 数据库选择
    2.4 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软硬件需求分析
    3.2 功能需求分析
        3.2.1 注册挂号
        3.2.2 门诊医生工作站
        3.2.3 门诊病历
        3.2.4 药房药库
        3.2.5 护士工作站
        3.2.6 住院医生
        3.2.7 门诊收费
    3.3 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开发模型设计
    4.2 业务流程图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系统登录
        4.3.2 注册挂号
        4.3.3 门诊医生工作站
        4.3.4 门诊病历
        4.3.5 药房药库
        4.3.6 护士工作站
        4.3.7 住院医生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概念设计
        4.4.2 挂号信息表
        4.4.3 门诊医嘱表
        4.4.4 医疗收费项目表
        4.4.5 患者信息表
        4.4.6 药品医嘱信息表
        4.4.7 药品基本信息表
        4.4.8 护士医嘱表
        4.4.9 文书配置表
        4.4.10 住院扎帐表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门诊系统的实现
        5.1.1 注册挂号实现
        5.1.2 门诊医生站实现
        5.1.3 门诊收费实现
    5.2 住院系统的实现
        5.2.1 出入院管理的实现
        5.2.2 住院医生的实现
        5.2.3 护士工作站的实现
    5.3 药房药库的实现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内容
    6.2 测试软硬件环境
    6.3 功能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测试用例
    6.6 测试场景
        6.6.1 测试场景一
        6.6.2 测试场景二
    6.7 结果分析
    6.8 测试结果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1.7 技术路线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质量
        2.1.2 质量管理
        2.1.3 质量管理体系
        2.1.4 质量控制机制
    2.2 病房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2.2.1 组织与人员保证
        2.2.2 条件保证
        2.2.3 制度保证
        2.2.4 信息保证
    2.3 病房药品质量管理活动
3.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现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一般资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3 主要问题
        3.3.1 对药品养护和设备维护重视不够
        3.3.2 收货与验收未按规范操作
        3.3.3 药品未按照规定要求存储
        3.3.4 采购质量意识亟待强化
        3.3.5 药品调剂,使用管理不严格
        3.3.6 设施设备的配置及维护不足
    3.4 讨论
4.安徽省某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实证分析
    4.1 某医院简介
    4.2 某医院护士站药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护士站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4.2.2 药品摆放混乱
        4.2.3 药品未按效期管理
        4.2.4 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
        4.2.5 药品存储不符合条件
        4.2.6 信息化水平偏低,对HIS系统利用不充分
    4.3 原因分析
        4.3.1 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关键环节管理不到位
        4.3.2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质控流于形式
        4.3.3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足
        4.3.4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医院风险意识薄弱
5.构建安徽省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的新机制
    5.1 谋划质量管理计划(Plan)
        5.1.1 成立病房药品管理专业小组
        5.1.2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5.1.3 组建药护合作工作机构
    5.2 强化质量控制各环节管理(Do)
        5.2.1 加强药房到护士站领药过程管理
        5.2.2 加强护士站药品收货验收管理
        5.2.3 加强病房药品储存养护管理
        5.2.4 开展病床前药学服务
        5.2.5 加强退药管理
        5.2.6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5.2.7 加强病房拆零药品管理
        5.2.8 加强冷链药品管理
        5.2.9 提高病房药品管理信息化水平
    5.3 开展病房药品质量管理评审(Check)
    5.4 推进病房药品质量改进(Act)
6.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9)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1 高危药品风险概念的界定
    2.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理论
    2.3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系统
3 高危药品管理现状研究
    3.1 国外高危药品管理研究现状
    3.2 国内高危药品管理研究现状
    3.3 医务人员高危药品认知现状研究
4 高危药品风险识别和风险环节及要素分析
    4.1 医院内部流通环节中高危药品的风险识别
    4.2 医院高危药品风险要素分析指标
    4.3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关键要素作用机理分析
    4.4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要素的风险等级评估
5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研究
    5.1 风险控制责任主体的确定
    5.2 责任主体的责任指数分析
    5.3 责任主体的诉求确定
6 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6.1 高危药品风险识别模型
    6.2 基于故障树的高危药品风险评估模型
    6.3 敏感性分析研究
7 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建议
    7.1 高危药品风险的紧急处置
    7.2 制定高危药品流通环节的标准操作规范
    7.3 加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7.4 加强对患者的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知识教育
8 研究结论
    8.1 明确高危药品风险概念利于识别潜在风险要素
    8.2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8.3 理清易出现差错环节与临界差错环节的区别
    8.4 风险控制关键责任主体的专业技能水平仍需提高
    8.5 加强对高危药品风险关键要素的管理
    8.6 规范有效的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策略保障用药安全
9 创新与不足
    9.1 研究创新
    9.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现状调查问卷
附件3 高危药品风险要素专家咨询表

(10)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我院药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系统在药库管理中的应用
    1.1 药品信息编目
    1.2 制定药品计划
    1.3 药品信息录入
    1.4 药品的养护和发放
    1.5 药品价格的维护
    1.6 药品的统计与查询功能
2 信息系统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2.1 门诊药房信息管理
    2.2 住院药房信息管理
3 设想将国家GSP标准和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引入医院药品管理

四、网络技术在医院病区药房管理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A医院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 张洁.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医院AGV物流机器人设计研究[D]. 高冬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4]我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 叶华青.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01)
  • [5]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D]. 赵扬.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SPD模式下医院病区药品库存管理研究[D]. 闫婷婷. 南京大学, 2020(02)
  • [7]基于B/S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童良.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公立医院病房药品质量管理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丁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 柯萌.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我院药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 龙燕,王彧杰,钱铮,原永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13(32)

标签:;  ;  ;  ;  ;  

网络技术在医院病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