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电力经济趋势值得关注

2004 年电力经济趋势值得关注

一、二○○四年电力经济趋势看点(论文文献综述)

周少鹏[1](2022)在《国电电力:火电优化 绿电可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电电力(600795)主营火力发电和风光水发电,是五大发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的下属上市公司。公司的看点主要有:1)碳中和大背景下,政策催化央企新能源装机提升,未来四年确定性高;2)公司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在提升火电资产质量的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3)火电资产盈利今年有望回升,火电股转型绿电运营商更容易,逻辑也更硬。

陈浩楠[2](2020)在《民国时期上海戏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的上海堪称全国戏曲活动中心,它的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戏曲概貌。以数量多、规模大、演出频繁为特征的上海各大戏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经营者争相引进新设备、新布景,戏曲创作者不断创作新剧目,以满足观众求新的心理;伶人们不断精进自身技艺,出现众多“文武昆乱不挡”的名伶。这一系列发展,使得民国时期的海派戏曲呈现出越发成熟的发展态势。历史既已逝去,无法重现,但一张张泛黄的上海老戏单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发展的有力见证者,这些“记录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当时演剧盛况。第一章是对上海戏单进行整体概述,首先对戏单在宋元明清的存在形式与特征进行考述。其次对当前上海戏单的存留情况做一定说明,并基于笔者所搜寻到的戏单资料对其纸张、页数、设计风格、排版布局等形式特征作进一步分析,以求对上海现存戏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章透过戏单对上海演剧场所与演出时间进行分析,上海地区演剧场所众多,集中于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集的公共租界区。20世纪40年代,戏院以公共租界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扩大了分布范围。因民国时期上海政局紧张,社会环境动荡,剧场的演剧时间、演出时长亦随着局势变化而变化,并催生出“阴阳戏单”。第三章论述了戏曲演员与演出剧目类型。民国初至20年代期间,上海观众观剧兴趣点从演出剧目转移到名伶身上,此转变过程可从戏单上鲜明地体现出来。为保持戏曲市场有源源不断的演员输入,上海一批有志之士开始创办戏曲学校,其中上海戏剧学校曾培养出一批“正”字辈演员,为京剧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戏曲演员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演出剧目亦愈来愈呈现出海派戏曲风格,其中灯彩戏与连台本戏则是典型。第四章探析了戏曲演出过程中的经济情况,分戏曲演出价格与观剧消费两方面。民国初期至1938年,戏价较为稳定,之后,随着社会时局动荡,通货膨胀严重加之政府对娱乐行业税收增加,戏价亦随之增长。在观戏过程中,剧场消费并非仅有戏票这一项支出,戏单中所体现出的观剧消费还有手巾小账、水果点心香茗以及戏单消费等三个方面,其中,香茗消费贯穿于民国时期的戏曲演出进程,其余几方面消费项目随着“革除陋习”的提出,逐渐被取消。第五章对戏单的传播方式作进一步探讨。戏单的传播与案目——这一早期剧场中的重要角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戏单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场内戏单与携带式戏单两类。场内戏单是观众入场坐定后发于观众,而携带式戏单则是案目拿着戏单到各大老主顾处发放,从而起到宣传作用。本章还对戏单与报纸上的戏曲广告在内容、传播范围以及功能方面做出对比分析,以求更全面地了解到戏单对于戏曲的价值与作用。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孙璞[4](2019)在《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内发展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下,经过30年的高强度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出现整体下降,但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发展逐渐向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转向,构建清洁、高效、低排放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成为重要的课题。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气候变化、能源技术创新、地缘政治变动等因素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了广泛影响,《巴黎协定》的落实生效使能源生产、供给、消费的利益格局面临深层次调整,全球能源转型正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日本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能源长期依赖海外国家或地区,导致其能源结构的脆弱性。为了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海外依赖,日本不断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进程,在引导性、鼓励性、支持性政策的作用下,新能源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日本一直致力于节能型社会建设,特别是《巴黎协定》生效后,节能减排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战略议题之一。为了实现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除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外,日本采取诸多措施促进节能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以期推动日本社会由“低碳化”迈向“脱碳化”。实际上,同为能源消费大国,日本推动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引入、技术研发应用、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以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整体为对象,在梳理新能源开发利用历史演进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市场条件、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等关键要素在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中作用,总结和汲取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经验,为推动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随着其能源战略的调整而不断演进,主要经历了准备期、过渡期、发展期、调整期和稳定期等五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略有不同。总体而言,日本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既是应对国内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的主观选择,也是顺应世界能源格局和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其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能源战略规划为指引、能源法律法规为保障、能源技术研发为突破、能源安全为目标指向。从市场条件看,日本的新能源供给水平不断提高,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为此,日本主要从改善市场环境、降低成本、优化电网运行、提升调节能力等方面着手,构建多元、稳定、灵活的能源供求结构,以更好地平衡新能源市场的供求关系。从技术条件看,作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日本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极为重视,在政策因素、主体因素、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的体系和路径,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形成了系统的技术研发体系、突破了部分能源技术瓶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开拓了新能源的应用领域。从保障条件看,日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以法律法规体系为制度基础、以财税等政策支持为推动力、以行政管理为重要支撑,结合行业组织管理的作用,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取得显着成效。但是,受技术、市场等因素约束,日本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也存在技术成本较高、新能源占能源结构比例较低、政策依赖程度较高等问题。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在市场规模和产业增长速度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制度建设、政策依赖、市场供需平衡、技术商业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我国应着力于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借鉴先进技术经验、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以完善新能源发展的制度基础、协调官产学研合作、提升新能源技术水平、保障新能源战略顺利实施,进而优化能源供给、消费结构,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目标。

张莞[5](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刘金剑[6](2019)在《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监理行业是我国建设工程监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监理制度取得时间成果的行业。在工程建设体制改革和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电力监理行业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当前,国内工程监理企业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还是从业者数量来说,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监督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工程计划、组织、协调和整体推进方面,发挥作用有限,甚至存在监理单位资质和人员个人素质偏低、企业组织形式不尽合理、整个行业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全国频发的电力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事故更加暴露出电力监理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瓶颈。国务院、住建部先后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2017)1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建市[2017]145号),电力监理企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本文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经济新形势下,分析电力监理行业的现状,以及电力监理服务出现新模式、新趋势,完善工程组织模式,电力监理企业为转型升级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和出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适合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张静[7](2017)在《印度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5月26日,莫迪宣誓就任印度联邦政府总理。在任内三年多的时间里,莫迪在外交方面投入了巨大热情,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印度的外交理念与传统,莫迪政府基本采取了被印度战略界喻为“同心圆”的外交战略思想,将印度外交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心圆:第一层是印度的直接邻国即南亚地区国家,第二层是“扩展的邻居”,即印度直接邻国的外围国家,主要指穿越亚洲与印度洋的国家,第三层是指全球舞台,主要关注对大国与国际组织的外交。其中,本文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同心圆定义为印度的大周边外交,也是莫迪上任后积极扩展印度影响力的地域。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大周边外交政策符合印度崛起的逻辑。印度目前虽尚未成为全球性大国,但已成为最重要的地区大国,这也是新兴大国固有的发展道路。因此,莫迪政府的大周边外交可视为印度实现“大国雄心”所必然采取的手段与途径。印度大周边外交具体政策虽然可能因国际环境和周边事态变化而发生相应调整,但外交思想和理念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探寻大周边外交政策的根源,需追溯印度特定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对印度大周边外交政策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理念按其产生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古代印度的遗产,其中广为流传并常被引用的是考底利耶的“曼荼罗体系”思想;二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包括印度沿用至今的印度中心论与寇松的“斜坡理论”和“缓冲国理论”;三是印度独立后的周边外交理念,其中“潘尼迦海洋战略思想”主要关注于印度洋,而南亚版“门罗主义”和“古杰拉尔主义”的关注重点则在南亚。这些理念对于印度大周边外交政策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是印度外交思想的源头。除了印度的周边外交思想传统之外,具体到莫迪政府的大周边外交,其现实推动因素是不得不考量的重点之一。莫迪政府扩展大周边外交的现实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莫迪政府对印度终须实现大国雄心的战略定位以及莫迪个人层面希望将印度崛起打上个人印记的愿望。二是安全上的双重考量,即对于陆、海双向大周边的地缘政治考量这一传统安全领域,和主要关注恐怖主义、海盗威胁、全球气候问题、能源安全等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三是推动莫迪经济学的外向延伸,这方面的考量与印度经济结构及特点、莫迪政府的经济改革方向密切相关。四是大周边的软实力拓展,体现了软实力在印度整体外交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印度软实力在大周边拥有的良好基础。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的实践层面可分为五个方向:一是致力于追求地区霸权的南亚地区政策;二是重点在经济的“东向行动政策”;三是考虑到能源与印侨问题的“西联”政策;四是关注安全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中亚”政策;五是拓展印度在更广阔空间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南向政策。印度大周边外交的每一个方向都存在其独特的实施背景、核心利益关切、路径选择和具体效用评估,但不同方向在印度整体周边外交中的地位有所不同。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与效果,也有消极方面的风险与挑战。政策积极的一面为:实现了国大党到印度人民党外交上的有机衔接、增加了印度的地区影响力、提升了印度的大国地位、优化了印度未来大国外交环境。而消极方面则体现为三个层面,即国际层面易受大国战略影响、地区层面的潜在风险与国家层面面临的挑战。无疑,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未来发展将继续坚持“莫迪风格”与既定大周边外交政策方略,大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的有机衔接将成为常态,并将根据国际和区域事态的发展不断优化。莫迪政府的大周边外交政策对中印关系会造成一系列影响。在大周边视野下,印度对中国存在三重定位:地缘上的防范对象、经济上的合作伙伴和亚洲优势强权的竞争者。对此,印度在大周边范围内采取了应对措施,一是在双边问题上立场强硬,二是明确反对中国插足南亚地区,三是适度介入印太地区安全安排,四是在周边地区枢纽国家增加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五是与日本强化合作以应对“一带一路”。鉴于印度在大周边视野下对中国的定位,中国对中印关系更应采取全局性视角,立足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个伙伴”,即国家层面“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区域层面“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体系层面“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采用符合现实并致力于中印关系长远发展的政策举措。

邢丽娜[8](2017)在《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研究 ——基于30所研究型大学的数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前100的大学中仅有4所中国大学,这意味着我国距离“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还非常遥远。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财力。自“985工程”、“211工程”实施以来,我国高校的经费收支水平逐渐增大、经费来源更加多样化。然而,我国高校经费来源仍过度依赖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国内高校仍存在经费使用效益低、财务支出透明度较低、支出划分方式不合理,而且不单独反映教学科研的支出情况等问题。美国大学的发展在整个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前100大学中有39所美国大学。鉴于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具有明显的学术优势,我们选择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样本,收集、整理大学财务收支数据,分析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一流大学与全美大学、一流公立大学与一流私立大学、中美一流公立大学以期从不同层面了解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的异同,从而为我国高校调整经费水平和优化收支结构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经验借鉴。本文共包含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用研究方法,整理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第二部分阐述基本理论,界定核心概念,探讨样本大学选择问题;第三部分研究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水平,通过比较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与美国四年制公立大学、美国一流私立大学与美国四年制私立非营利大学的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得出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水平的特征;第四部分研究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收支结构,通过比较得出美国一流大学收支结构的特征;第五部分通过比较中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水平和结构得出中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调整我国经费水平和优化收支结构,从而促进“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七部分探讨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曹万平[9](2017)在《侗族民间美术研究》文中提出侗族民间美术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各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样式,有鼓楼、风雨桥、戏楼、飞山庙、萨坛等特色建筑,有堪称活化石的传统染织与服饰,有诙谐有趣、形式多样的民间雕塑,有土中见雅、寓意美好的民间绘画,有形式特别、种类丰富的民间手工艺。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美术门类最齐全、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之一,研究侗族民间美术对认识中国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侗族民间美术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视角出发,利用研读文献和田野调查等多种方法,分析了侗族民间美术的历史面貌、生成环境和当下形态,探讨了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造型手法和主要特征,并为传承和保护侗族民间美术提出看法。全文共分三大部分,以七章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阐明生成背景和侧重于形而下的样态分析;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主要侧重于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发掘与归纳;第三部分为第七章,主要对传承与保护提出看法。第一章,介绍了侗族概况和侗族民间美术概况,并对民间美术概念作了界定。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的文化源头是高庙文化并作了论证,以已有文物为依据从历时性角度梳理了侗族民间美术的历史概况,以当前遗存状况为凭借从共时性角度分析了侗族民间美术的现状特点及南北差异。第二章,从自然条件和文化习俗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侗族民间美术的生成环境,提出侗族民间美术传统样式遗存丰富的原因是社会发展滞后,侗族民间美术独具特色的原因是文化习俗奇特。第三章,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四个类别阐述了侗族民间美术的当代形态,并对各类别下民间美术诸样式的历史记载和子类特征作了探讨。第四章,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之一,对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有资生、人本、求美、自由、共享、耐久。资生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念上的共生世界,人本是以身度物的造物准则和价值追求,求美是建立在实用之上的形式美化,自由是慰藉心灵的自在表达,共享是利人利己的快乐践行,耐久是经世致用的造物准绳。第五章,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之二,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的主要造型手法有拟、渗、臆、比、创、拿、承。拟是率意的取象,渗是想象的联系,臆是心灵的流露,比是多意的象征,创是心物的统一,拿是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承是对传统的庚续。第六章,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之三,首先对侗族民间美术四个类别的特征进行了概括,然后对侗族民间美术的共性特征进行了归纳,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特征有多重表现:文化脉络上,远古的高庙文化基因仍然有迹可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随处可见。思辩特征上,粗略混沌的思维,万物有灵的逻辑若隐若现。精神内涵上,知足常乐的人生境界、自强不息的求生精神、和谐共生的处世之道四处洋溢。风格特点上,侗族民间美术风格丰富多样,其中以疏野、豪放、奇僻特点尤为突出,疏野是朴拙天然的表现,豪放是旷达不羁的气度,奇僻是集体表象的物化。社会特征上,侗族民间美术表现为农耕典型的“场”,稻作文化的“诗”,发展滞后的“果”,侗族民间美术折射出物质生活贫乏而精神生活富足的社会特点。第七章,对侗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进行了讨论,认为当前侗族民间美术保护现状总体上表现为喜中存忧,喜在政府重视民间努力,保护和恢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忧在这些保护行动多以发展旅游经济为驱动,未免出现文化保护为经济开发让位现象。认为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应用的主要场域和生存土壤,主张风俗的赓续是民间艺术生存的关键,提出保护民间美术的关键是保护民俗活动。侗族民间美术之所以独具民族个性,缘于生发于相对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环境闭塞使风俗习惯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和发展滞后性,这是侗族民间美术较好地涵养古代文化基因和民族文化历史样式的原因。侗族民间美术的特点既是侗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影响的特点,也是侗族社会发展滞后于时代形成的文化落差特点。

本刊编辑部[10](2013)在《100个CFO的8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席财务官》杂志社全体同仁在编纂这期"百期特别封面专刊"时,从100个鲜活的CFO案例,来浓缩和提炼涵盖公司治理、战略重心、政策走向、职场胜经、技术工具、团队优化等多个维度的"心灵鸡汤"。而创刊《首席财务官》杂志八年多的艰辛,皆融汇于此,其中拳拳之心、戚戚之意,当与CFO这一渐次登上本土企业权力核心的阶层默契始终。

二、二○○四年电力经济趋势看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四年电力经济趋势看点(论文提纲范文)

(1)国电电力:火电优化 绿电可期(论文提纲范文)

每期金股:国电电力
政策催化新能源装机提升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火电股最黑暗时期已过

(2)民国时期上海戏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上海戏单概貌
    第一节 戏单略考
    第二节 上海戏单的收藏
    第三节 戏单形式特征
        一、戏单纸张与页数
        二、版式设计
第二章 演剧场所与演出时间
    第一节 演剧场所
        一、上海舞台之变迁
        二、演剧位置变化
        三、剧场服务设施
        四、新舞台与歌舞台订正
    第二节 演出时间
        一、演剧时间
        二、演出时长
第三章 戏曲演员与演出剧目类型
    第一节 戏曲演员
        一、由戏单看上海演员地位变化
        二、名伶效应
    第二节 名伶的培养——以上海戏剧学校为例
        一、上海戏剧学校对伶人的培养过程
        二、上海戏剧学校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第三节 演出剧目类型
        一、京梆两下锅
        二、灯彩戏
        三、连台本戏
第四章 演出经济
    第一节 戏曲演出价格
        一、民国时期戏曲价格的演变——以天蟾舞台为例
        二、影响戏价变化因素
    第二节 戏单中的观剧消费
        一、手巾小账消费
        二、水果点心饮料消费
        三、戏单消费
第五章 戏单的传播方式
    第一节 案目传播
        一、案目
        二、场内戏单传播
        三、携带式戏单传播
    第二节 戏单与报纸上的戏曲广告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4)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般分析及相关理论
    2.1 新能源及其开发利用
        2.1.1 新能源的概念
        2.1.2 新能源的类型
        2.1.3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2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
        2.2.1 技术条件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
        2.2.2 政策支持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制度保障
        2.2.3 市场机制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核心路径
        2.2.4 能源安全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指向
    2.3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
        2.3.1 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2.3.2 资源经济学相关理论
        2.3.3 循环经济学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日本新能开发利用的历史演进
    3.1 日本能源结构与新能源
        3.1.1 日本能源的基本结构
        3.1.2 日本能源结构的变化
        3.1.3 新能源开发利用意义
    3.2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演进历程
        3.2.1 新能源开发利用准备期(20世纪70年代前)
        3.2.2 新能源开发利用过渡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
        3.2.3 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21 世纪初)
        3.2.4 新能源开发利用调整期(20世纪初—2010年)
        3.2.5 新能源开发利用稳定期(2011年以来)
    3.3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特征
        3.3.1 能源战略规划为指引
        3.3.2 能源法律法规为保障
        3.3.3 能源技术研发为突破
        3.3.4 能源安全为目标指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条件
    4.1 日本新能源市场的基本情况
        4.1.1 日本新能源市场的规模
        4.1.2 日本新能源市场的变化
        4.1.3 日本新能源市场的特点
    4.2 日本新能源的供给分析
        4.2.1 光伏发电
        4.2.2 风力发电
        4.2.3 生物质能
        4.2.4 地热利用
    4.3 日本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表现
        4.3.1 能源消费总体趋势
        4.3.2 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
        4.3.3 家庭部门的能源消费
        4.3.4 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
    4.4 日本新能源市场供求平衡构造
        4.4.1 新能源市场供求平衡构造的约束条件
        4.4.2 新能源市场供求平衡构造的结构要求
        4.4.3 新能源市场供求平衡构造的政策方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支持
    5.1 新能源技术
        5.1.1 新能源技术的概念
        5.1.2 新能源技术的类别
    5.2 日本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5.2.1 政策因素
        5.2.2 主体因素
        5.2.3 市场因素
        5.2.4 技术因素
    5.3 日本新能源技术研发利用的路径
        5.3.1 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是主体
        5.3.2 政策支持是重要推动
        5.3.3 社会需要是利益诉求
        5.3.4 市场需求是最终动力
        5.3.5 能源安全是重要的战略指向
    5.4 日本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的效果
        5.4.1 形成了技术研发的体系
        5.4.2 突破了部分技术的瓶颈
        5.4.3 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5.4.4 开拓了新能源应用领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6.1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体系
        6.1.1 能源政策基本法
        6.1.2 能源利用相关法律法规
        6.1.3 能源节约相关法律法规
    6.2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支持政策
        6.2.1 财政补贴政策
        6.2.2 税收政策
        6.2.3 金融政策
    6.3 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实施的管理
        6.3.1 事前管理
        6.3.2 事中监督
        6.3.3 事后考核
    6.4 新能源开发利用行业组织的作用
        6.4.1 行业组织的形态
        6.4.2 行业组织的职能
        6.4.3 行业组织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效、问题与趋势
    7.1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效
        7.1.1 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新能源发展基础
        7.1.2 优化市场环境条件,促进新能源供需平衡
        7.1.3 强化能源技术开发,突破了部分技术瓶颈
        7.1.4 提高能源的自给率,助力新能源战略实施
    7.2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7.2.1 技术成本较高
        7.2.2 新能源构成比例较低
        7.2.3 政策依赖性较强
    7.3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未来趋向
        7.3.1 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7.3.2 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7.3.3 新能源技术开发应用进一步增强
        7.3.4 国际新能源相关合作将更加紧密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对中国的启示
    8.1 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效与问题
        8.1.1 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8.1.2 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效
        8.1.3 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8.2 借鉴日本经验,推动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启示
        8.2.1 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新能源产业制度基础
        8.2.2 优化政策扶持条件,提升新能源发展保障水平
        8.2.3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
        8.2.4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保障新能源战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一) 羌区四县
        (二) 羌族村寨
        (三) 旅游景区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六、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
        二、产业链理论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三、历史文化状况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水平
        二、市场发育程度
        三、灾后重建
        四、资源条件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一、整体评价
        二、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三、村委会方面
        四、居民方面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6)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电力监理的作用及特点
    2.1 电力工程监理工作内涵
    2.2 电力工程监理的作用
        2.2.1 形成了电力工程特色的监理模式
        2.2.2 改善了我国投资环境和市场机制
        2.2.3 实现了电力工程管理总体目标
        2.2.4 工程质量显着提高
        2.2.5 确保了工程安全受控
        2.2.6 推动了工程技术进步
        2.2.7 规范了行业自律管理
        2.2.8 获得了业主支持及社会广泛认可
    2.3 电力监理的特点
        2.3.1 国内监理与国际工程咨询比较
        2.3.2 国内监理与国内工程咨询比较
        2.3.3 电力监理与房屋建筑监理比较
        2.3.4 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及分析
    3.1 监理企业现状
        3.1.1 全国监理行业的情况
        3.1.2 全国电力监理行业的情况
    3.2 电力监理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法律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社会文化因素
        3.2.4 技术因素
    3.3 电力监理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3.3.1 当前优势
        3.3.2 当前劣势
    3.4 我国电力建设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及分析
        3.4.1 对电力工程监理的定位存在认识误区
        3.4.2 电力监理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力不足
        3.4.3 一些行政行为对监理行业存在不良影响
        3.4.4 我国监理市场中诚信体系不够健全
        3.4.5 监理行业内部的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
        3.4.6 电力监理行业整体作用发挥不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4.1 电力监理企业的战略分析
    4.2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4.2.1 完善外部宏观环境
        4.2.2 加强企业内部建设
        4.2.3 重新定位需求机会
        4.2.4 提升企业诚信体系
        4.2.5 创新驱动一体化管理
        4.2.6 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化战略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方法及案例
    5.1 以SG总公司为例,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思路与原则
        5.1.1 转型升级总体思路
        5.1.2 转型升级基本原则
    5.2 经营现状及形势分析
        5.2.1 经营现状
        5.2.2 环境优势
        5.2.3 环境劣势
        5.2.3 环境机遇
        5.2.4 环境威胁
    5.3 转型升级方法
        5.2.1 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
        5.2.2 优化管理界面和流程
        5.2.3 强化人才补充和激励约束
        5.2.4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5.2.5 完善适应市场竞争的薪酬激励机制
        5.2.6 拓展工程监理服务模式
    5.4 SG电力监理公司转型升级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印度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历史遗产:印度周边外交思想传统
    1.1 古代印度的遗产:考底利耶的“曼荼罗体系”思想
        1.1.1 “曼荼罗”理论
        1.1.2 “曼荼罗”理论在现代印度的运用
    1.2 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寇松主义”
        1.2.1 印度中心论
        1.2.2 “斜坡理论”与“缓冲国理论”
        1.2.3 “寇松主义”在当代——“新寇松主义”
    1.3 独立后的周边外交理念
        1.3.1 独立后的“潘尼迦海洋战略思想”
        1.3.2 南亚版“门罗主义”
        1.3.3 “古杰拉尔主义”
第二章 现实动力:印度扩展大周边外交的现实推动因素
    2.1 莫迪政府对印度的战略定位:大国的雄心
        2.1.1 “有声有色的大国”战略定位的继承
        2.1.2 大周边为印度大国追求提供战略支撑
        2.1.3 为印度大国的崛起打上莫迪的印记
    2.2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的安全追求:双重的保障
        2.2.1 大周边的传统安全
        2.2.2 大周边的非传统安全
    2.3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的经济推动:莫迪经济学的外向延伸
        2.3.1 印度经济结构及特点
        2.3.2 莫迪政府的经济改革方向
        2.3.3 大周边地区对于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4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的软实力拓展
        2.4.1 印度软实力的内涵
        2.4.2 软实力在印度整体外交政策中地位的演变
        2.4.3 印度软实力在大周边地区的运用
第三章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
    3.1 南亚——追求地区霸权
        3.1.1 实施背景——“印度中心论”
        3.1.2 核心利益关切
        3.1.3 路径选择
        3.1.4 效用评估
    3.2 东向——“东向行动政策”
        3.2.1 实施背景——“东向政策”的深化
        3.2.2 核心利益关切
        3.2.3 路径选择
        3.2.4 效用评估
    3.3 西向——“西联”政策
        3.3.1 实施背景——中东地区形势及印度政策传统
        3.3.2 核心利益关切
        3.3.3 路径选择
        3.3.4 效用评估
    3.4 北向——莫迪政府“大中亚”政策
        3.4.1 实施背景——“大中亚”地区形势与印度政策传统
        3.4.2 核心利益关切
        3.4.3 路径选择
        3.4.4 效用评估
    3.5 南向——莫迪政府东南非洲与西南印度洋地区政策
        3.5.1 实施背景——南向地区形势与印度政策传统
        3.5.2 核心利益关切
        3.5.3 路径选择
        3.5.4 效用评估
第四章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评估
    4.1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的影响与效果
        4.1.1 实现了国大党到印度人民党外交上的有机衔接
        4.1.2 提升了印度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4.1.3 优化了印度未来大国外交环境
    4.2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4.2.1 体系层面易受大国战略影响
        4.2.2 地区层面潜在风险
        4.2.3 印度国家层面面临挑战
    4.3 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
        4.3.1 坚持“莫迪风格”与既定大周边外交政策方略
        4.3.2 大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的有机衔接将成为常态
        4.3.3 大周边外交政策将根据国际和区域事态的发展不断优化
第五章 印度大周边视野下的中国及中国对策思考
    5.1 印度大周边视野下的中国
        5.1.1 地缘上的防范对象
        5.1.2 经济上的合作伙伴
        5.1.3 亚洲优势强权的竞争者
    5.2 印度在大周边范围内应对中国的举措
        5.2.1 在双边历史问题上立场强硬
        5.2.2 明确反对中国插足南亚地区
        5.2.3 适度介入印太地区安全安排
        5.2.4 在周边枢纽国家增加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5.2.5 与日本强化合作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5.3 中国对印度战略评估与对策思考
        5.3.1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定位
        5.3.2 关于中国对中印关系的对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研究 ——基于30所研究型大学的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美国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方面的研究
        1.2.2 中国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方面的研究
        1.2.3 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国际比较方面的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统计分析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4.4 案例分析法
2 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界定
    2.1 基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公共产品理论
        2.1.3 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世界一流大学
        2.2.2 经费水平和经费结构
3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3.1 美国一流公立大学的收支水平
        3.1.1 一流公立大学之间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但高于全美公立大学
        3.1.2 一流公立大学校间支出水平差距较大,但高于全美公立大学
    3.2 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的收支水平
        3.2.1 一流私立大学之间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高于全美私立大学
        3.2.2 一流私立大学校间支出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高于全美私立大学
    3.3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的总体特征
4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4.1 美国一流公立大学的收支结构
        4.1.1 收入来源多样,收入结构多元
        4.1.2 支出项目多样,支出结构多元
    4.2 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的收支结构
        4.2.1 筹资渠道多样,收入结构多元
        4.2.2 支出类别多样,支出结构多元
    4.3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结构的总体特征
        4.3.1 收入结构较为多元和稳定,以政府投入或投资收入为主
        4.3.2 支出结构较为多元和稳定,以教学和研究支出为主
5 中美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的案例比较
    5.1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的现状
        5.1.1 经费水平总体较高,而且清华大学高于北京大学
        5.1.2 收入来源较多元,但收入结构仍呈现以事业收入和财政拨款为主的二元格局
        5.1.3 支出项目种类繁多,支出结构几乎呈现以教育支出为主的一元格局
    5.2 美国世界一流公立大学的经费水平和结构的现状
        5.2.1 经费水平较高而且逐年上涨
        5.2.2 收入来源多元,收入结构呈现多元格局而且相对稳定
        5.2.3 支出项目划分清晰,支出结构呈现多元格局而且稳定
    5.3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存在的问题
        5.3.1 经费水平虽不断提升,但与美国相比仍然偏低
        5.3.2 收入结构类型单一,事业收入和财政拨款二元化格局明显
        5.3.3 支出结构类型单一,基本呈现教育支出一元化格局
6 结论和对策
    6.1 主要的研究结论
        6.1.1 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水平较高
        6.1.2 中美一流大学收入来源多样,收入结构呈现二元和多元的差别
        6.1.3 中美一流大学支出种类繁多,支出结构呈现一元和多元的差别
    6.2 完善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的对策建议
        6.2.1 政府应继续增加投入,进一步提高大学的经费水平
        6.2.2 政府应制定多样的优惠政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高等教育投入
        6.2.3 政府应推动财务支出信息公开,敦促大学合理配置资源
        6.2.4 高校自身应增强自筹能力,提升经费管理水平
        6.2.5 高校自身应拓宽收入渠道,创新收入结构
        6.2.6 高校自身应调整支出项目,优化支出结构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侗族民间美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
        一、选题源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前期准备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主要的创新之处
第1章 侗族及侗族民间美术概况
    第一节 侗族概况
        一、分布概况: 偏远而自由的三省交界
        二、历史概况: 王化缓慢的边缘性历程
    第二节 民间美术概念界定
    第三节 侗族民间美术概况
        一、探本溯源:高庙文化源远流长
        二、历史寻踪:悠久而零散的记忆
        三、当今遗存:南丰北寡参差不齐
第2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
        二、相对滞后的社会发展
    第二节 风俗与文化环境
        一、古老的风土人情
        二、奇特的文化习俗
        三、强大的文化引力
第3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形态
    第一节 建筑
        一、侗寨: 侗族民间美术场域
        二、鼓楼: 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三、花桥: 沟壑与心灵的桥梁
        四、寨门: 防卫到象征的转变
        五、民居、粮仓与禾晾
        六、庙坛
        七、戏楼
        八、凉亭
        九、古井和井亭
        十、石料路桥、保寨林等
    第二节 雕塑
        一、建筑装饰雕塑
        二、家具装饰雕塑
        三、宗教雕塑
        四、食材雕塑
        五、工艺品雕塑
    第三节 绘画
        一、建筑装饰绘画
        二、年画
        三、宗教绘画
        四、农民画
    第四节 工艺美术
        一、侗族染织与服饰
        二、侗族器具工艺
第4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
    第一节 中国民间美术的共通主题
    第二节 侗族民间美术的典型主题
        一、资生-万物有灵的共生世界
        二、人本-以身度物的价值追求
        三、求美-实用之上的形式美化
        四、自由-慰藉心灵的自在表达
        五、共享-利人利己的快乐分享
        六、耐久-经世致用的造物主张
第5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
    第一节 拟-率意的取象
    第二节 渗-想象的联系
    第三节 臆-心灵的流露
    第四节 比-多义的象征
    第五节 创-心物的统一
    第六节 拿-相互的借鉴
    第七节 承-传统的庚续
第6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特征
    第一节 分类形式特征
        一、侗族建筑特征
        二、侗族雕塑特点
        三、侗族绘画特点
        四、染织服饰特征(工艺特征之一)
        五、器具工艺特征(工艺特征之二)
    第二节 文化内涵特征
        一、文化基因的传承
        二、粗略混沌的思维
        三、万物有灵的逻辑
        四、知足常乐的境界
        五、和谐共生的希望
        六、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三节 艺术风格特征
        一、疏野-天然朴拙的表现
        二、豪放-旷达不羁的气度
        三、奇僻-集体表象的物化
    第四节 社会历史特征
        一、农耕典型的“场”
        二、稻作文化的“诗”
        三、发展滞后的“果”
第7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保护价值: 文化多样性的典型
        一、侗族民间美术具有典型性
        二、手艺的人文价值不容忽视
    第二节 保护现状: 探索实践喜中存忧
        一、喜: 政府重视民间积极
        二、忧: 急功近利低质同化
    第三节 保护建议: 保护促进民俗活动
        一、保护需要系统性考量
        二、民间美术的生存动力
        三、保护和促进民俗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研究侗族民间美术完成的田野调查
    二、田野调查工作剪影
    三、图例目录
    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业绩
后记

(10)100个CFO的8年(论文提纲范文)

OVERVIEW
    环境:从高速到中速
    定位:从角色到决策
    资金:从安全到流动
    合规:从核算到管理
OVERVIEW
    IPO与并购:从狂热到理性
    FSSC:从概念到实现
    信息化:从应用到赢利
    职场:从门派到空降
        刘国忱:回到价值创造的路上
        姚珏:全力以赴盯紧业务
        何继昌:多位一体的内控设计
        徐俊雄:沟通的价值
        吴东明:家乐福的甜蜜“税”月
        张兴海:信用先行
        刘峥:想说退市不容易
        彭吉海:财务共享的重要经验
        顾惠忠:EVA价值管理
        唐寿春:“小众”的平衡计分卡
        云大俊:成功的CFO离CEO一步之遥
        林良琦:管家升级
        张沛军:“三无”的幸运者
        许军普:从CEO看CFO
        余楚媛: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跟着变!
        刘元利:国企管理的突破口
        邱玉栋:拾级而上
        倪忠森:“财务内功”助力创业
        尹大庆:“完胜”的退休者
        杨嘉宏:做最擅长的事情
        曲啸国:模糊地带的挑战与希望
        魏长友:坚持主见,塑造团队
        陈祎岚:做团队的精神导师
        潘丽春:激励盘活创新
        胡月明:点子+管理=创意
        邓本桐:奥美“少林”
        吴轶伦:知人善任,提升团队
        赵恩东:企业最终是做出来的!
        苗天祥:欢迎并拥抱变化
        李东辉:补足人才短板
        陈兆军:零负债率的道理
        武俊安:动态平衡的资金管控
        何皓明:弥补短板
        黄超贤:善用资金杠杆
        王丽波:资金调配“内”“外”有别
        李国俊:在困境中淘金
        赵玉民:改善财资管理DNA
        徐连生:大司库法则
        李春燕:零售业资金要看效率
        李霞:资金的抗风险能力
        黄火灶:多管齐下
        杨德稳:专业护航者
        朱保成:逆势上市有伏笔
        杨东皓:从流血到逆袭
        韦传军:更立体更多元
        侯学理:融在路上
        朱晓明:债券破竹
        陈晓东:善融者存
        姚勇:融资要掌握一个时间点
        爱德华·莱普:“坚持并购”背后的资金底气
        何飞:谨防机遇变成风险
        汤镇瑜:走出去是个大命题
        谭擘:并购重在研发
        韩忠:瞄准“潜规则”
        陈志云:贵在资源整合
        薛贵:归属感联结战略协同
        周庆彤:最大限度规避并购中的风险
        沈翎:动态把握资源约束
        萧枭:品牌是并购的高级需求
        薛建民:“好婚姻”莫忘话语权
        陈沛:信息化使大数据商机无限
        魏勇:高效IT系统主推企业转型
        徐庭裕:信息化带来的精细化
        麦润权:一万家门店背后的IT
        望靖东:ERP衍生工具与战略决策
        何益飞:智慧黄山更有料
        倪明勇:谨防“IT”黑洞
        杨福金:磨合到位
        吴江龙:云端的盈利机会
        吴小毓:“e”路向上
        李星辰:精进全面预算能力
        祖林海:预算管理“三步走”
        罗中孝:预算“三表”
        陶伟: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
        生育新:预算打造最优产业链
        蔡磊:以预算应对风险
        李国范:预算的未来模型
        满为东:全面预算实现价值连接
        张晓鸥:用文化引导预算
        黄仲晖:严格合规的预算
        邹振宇:科技成就风险管理
        刘剑雄:供应链风险的控制
        罗硕瀚:风险“三重门”
        刘永基:保守一点没坏处
        胡芳:资金风险不可逾越两条“硬线”
        王二龙:硬风险的软约束
        方军:单独依靠财务监控是不现实的
        黄明海:去库存,排地雷
        孙大建:不得不说的项目风险
        刘红建:把控供应链
        卢民:成本控制塔
        Erick Haskell:力控库存
        李翔:情商给成本加分
        张凤文:无战略无成本
        方立新:使供应链条更合理
        赵传葆:紧跟业务创新
        李艳红:构建经营新模式
        王强:聚集生产成本
        孙宝珩:将资金和成本放在首位
        吕飞:动态全成本

四、二○○四年电力经济趋势看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国电电力:火电优化 绿电可期[J]. 周少鹏. 股市动态分析, 2022(02)
  • [2]民国时期上海戏单研究[D]. 陈浩楠.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研究[D]. 孙璞. 吉林大学, 2019(10)
  • [5]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6]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D]. 刘金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印度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研究[D]. 张静.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8]世界一流大学经费水平和结构研究 ——基于30所研究型大学的数据分析[D]. 邢丽娜.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 [9]侗族民间美术研究[D]. 曹万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3)
  • [10]100个CFO的8年[J]. 本刊编辑部. 首席财务官, 2013(08)

标签:;  ;  ;  ;  ;  

2004 年电力经济趋势值得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