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环境成本分析

电厂环境成本分析

一、发电厂的环境成本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项中明,倪秋龙,吴昌,任娴婷,李绥荣[1](2021)在《基于成本分析的电力市场无功辅助服务分段报价规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市场环境下实现无功辅助竞价服务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市场多方竞价原则,提出了无功辅助服务分段报价市场规则,并对电力系统中常见无功源的无功辅助服务成本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段报价市场规则及无功辅助服务计算公式对浙江省的无功历史数据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规则下无功辅助服务实现市场优化配置的基础上所需费用比现有方案有显着降低,体现了新规则的优势,为市场条件下实现无功辅助服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吴俊科[2](2021)在《火力发电项目成本控制与增效研究 ——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电力市场的日渐完善,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的要求下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的内容是成本费用,这是企业实现长久盈利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要想立足当下,获得利润,就应该以精细化、价值链为手段,强化成本控制,使得成本控制为企业的经营创造发挥最大化的作用。火力发电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学习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践,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实现企业的最大化收益。本文从相关的背景和概念入手,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成本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其代表了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的现状,结合理论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举措。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体系,对火力发电成本的每项费用进行预算管理,做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建立并优化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确定工作目标,兑现考核与监督。(2)燃料作业链整合,从运输环节的优化提升、存储管理和提高配煤掺烧效率等三个方面入手,并且通过智能燃煤管理系统对燃煤相关作业链进行整合,提升效率,降低燃料成本。(3)优化折旧费用管理,通过折旧年限的调整和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发电成本管理产生积极意义。(4)提高四项费用单位使用效率,对于投产运营后的火力发电企业来说,优化机组维护、检修管理,开展运行指标竞赛,建立发电成本模型,优化采购管理,规范管理费用等措施是降低发电成本的重要手段。(5)实现持续增效运行,通过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增效运行氛围,建立常态机制,实现持续增效运行,实施供热改造和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增加售电外可观收入,实施机组深度调峰和增容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指标。(6)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开发,推进人才强企,推进人才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终降低火力发电企业成本。

秦文静[3](2020)在《我国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测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占主要地位。据统计我国动力煤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70%以上,火力发电是动力煤主要用途之一。动力煤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及破坏。准确计量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有利于保证动力煤产业在可持续理念下的长足发展,真实反映动力煤实际成本,促使动力煤的环境污染得到重视,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动力煤全生命周期过程,结合外部性理论,界定了动力煤全产业链的环境成本的概念及内容,并选取测算指标,收集数据对我国动力煤全产业链的环境成本进行测算。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界定了动力煤全产业链的环境成本包括动力煤的生产、运输及利用三个阶段中的污染物排放及其他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2)从动力煤生命周期角度,构建出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的测算框架,基于污染损失法构建了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测算体系。通过分析动力煤全产业链的环境影响因素,基于全国统计数据,明确动力煤环境成本的测算指标,结合测算方法和可得数据,确定具体的测算范围,从而形成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模型。根据模型测算出我国动力煤产业链的环境成本约为227.16元/吨。(3)根据测算结果,与我国现行内部化税费政策相比,得出目前动力煤生产、运输与消费过程中承担的环境税费远低于其环境成本的结论。通过分析动力煤现行成本和环境成本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内部化的政策建议:加强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制定完善能源产品价格机制、推进防污染技术的发展、加快资源税费改革等。本文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动力煤产业链环境成本的相关研究内容,为我国动力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夏天[4](2020)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与迫切的能源转型需求,建立一个新型的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成为当前能源发展的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电网的接入和电量的消纳成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新能源开发高度集中于“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2015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通知》,提出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加强电力外送、扩大消纳范围的同时开展就近消纳试点,努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把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消纳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分别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0月制定了《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受传统电力调度、交易方式影响,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模式与方法仍不成熟,参与市场交易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评估与度量,而这些恰恰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发电成本均发生较大改变,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售电侧市场放开、开放电网公平接入等政策使得电力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因此,本文结合新能源消纳现状与电力市场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立足于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国新能源消纳的现状,基于此,明晰影响我国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模型,为设计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与政策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并 依据影响分析的结果,构建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环境。(2)梳理各类型电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分析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市场交易主体与模式的影响,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角度分析设计新形势下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包括电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交易市场的分析与构建,寻找改革环境下新能源消纳的创新性途径,构建“无形的手”——电力市场机制及交易模式,促进新能源消纳。(3)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利用概率分析等方法梳理分析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量化分析各类风险对电力交易的影响,建立电力交易风险度量模型,并结合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应对策略,开展新型电力交易管控机制分析与设计,规避新能源交易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环境。(4)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首先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政策进行分析与设计;其次,分析碳排放交易市场、绿色证书与配额制等政策对新能源的消纳空间作用;最后,以第三章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以第四章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为环境,以第五章电力交易管控机制为手段,综合全文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在“无形的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有形的手”——政策,促进新能源消纳以及风电光伏无补贴平价上网,推动新能源的发展,缓解弃风、弃光现象。以甘肃省风光消纳情况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份新能源消纳问题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面临着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新能源消纳面临系统负荷水平、电网输送能力、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新能源发电特性及技术水平、预测精度、市场机制、政府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2)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新能源消纳对电力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源规划方面,2020-2030年电量盈余呈上升趋势。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外送能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及需求侧管理均对新能源消纳产生重要影响;新能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体现在节能调度方式下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低于传统调度方式,且节能调度下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降低;新能源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方面,社会生产者总剩余呈下降趋势。(3)从电能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及电力金融市场方面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改革与市场机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得到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成熟阶段,以备用辅助服务为例,应采用联合出清、单边-集中+分散交易、日内+日以上报价周期的备用辅助服务交易模式。在成本分摊方面,Shapley值分摊策略是较为合适的分摊方式的结论。(4)依据市场风险管理理论对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及控制机制进行分析,并基于半绝对离差模型建立风险度量模型,从经济性管控、社会性管控、反垄断管控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5)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管控政策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对政策优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碳排放权、绿色证书及配额制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得出以上政策优化的对策建议,一是合理调整碳排放目标与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二是注意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搭配施行更能促进新能源消纳,三是稳步推进和实施碳排放政策和绿色证书政策,并结合消纳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政策。

丁捷[5](2020)在《电力储能经济性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是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电力储能技术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力储能经济性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明确电力储能建设的价值流向,促进电力储能发挥其多功能特性,使电力储能在经济生产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电力储能经济性分析和评价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电力储能容量型价值和功率型价值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开展评价方法研究。根据全生产流程模拟基本方法和中国电力体制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电力储能辅助服务性能的经济调度模型,采用该模型进一步提出了评估电网级储能真实价值分布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成本-效益法开展了面向中国电力体制的电力储能经济性评价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电力储能补偿机制——价值驱动的电价补偿机制。以国内六个电力区域的现行调度机制为例,研究了电力储能在两部制电价、分时电价和价值驱动电价下的储能经济性。采用理论推导的形式分析了影响储能经济收益的关键因素。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对技术和经济性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燃料成本、启动成本和电力传输成本是电力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电力储能的节点位置选择对电力系统总生产成本影响甚小。电力储能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减小电网损失、火电机组频繁启停和火电机组燃料消耗等方面。在两部制电价体制下,当储能电站规模较小时,储能系统效率和充放电价比是影响储能经济性的主要因素。若电力储能的规模增大,补偿系数的影响将增加。在分时电价体制下,储能电站的收益与峰谷电价差以及储能自身运行方式紧密相关。在价值驱动的电力体制下,燃料单价、启动成本和风电渗透率对储能经济性的影响尤为显着。其中风电渗透率对储能经济性的影响明显大于燃料单价和启动成本对经济性的影响。参数不确定性引起的电力储能净现值波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超过了政策引起的净现值差异。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调频模型,并分析了压缩空气储能的调频性能。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根据电网调频仿真的要求,采用相对微增量方法,构建了A-CAES分部件状态空间模型。从设计工况、变工况和状态空间模型组合三个层面建立了A-CAES膨胀过程和压缩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区域电网调频仿真模型,给出了面向区域电网调频的A-CAES变换向比控制方法(TDR策略),分析了A-CAES在区域电网中的调频性能和经济收益。案例研究结果显示,A-CAES的加入对电力系统调频有益,采用TDR控制策略的A-CAES的调频效果优于PID策略控制的调频效果。在国内现有调频补偿体制下,A-CAES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收益可观,额定释能功率200 MW、额定充能功率150 MW、最大容量1000 MWh的A-CAES电站采用山西省调频补偿机制的收益高于采用南方电网调频补偿机制的收益。A-CAES在减少火电循环运行成本方面的价值有限。提出电力储能电站建设和运营的多主体综合评价方法。从各电网主体对储能电站的评价指标入手,提出了两种权衡电网主体主观评价的电力储能电站建设的综合评价准则,分析了两种评价准则的实施特性。采用专家赋权法和熵技术赋权法对各主体评价指标依次赋权,获得了储能电站建设的最终评价准则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案例条件下,对单独的电网主体而言,储能电站建设和运营均有益。以电网主体为对象的评价准则较以收益/损失为对象的评价准则更易于实施,但以收益/损失为对象的评价准则能够明细各利益主体间的收益/损失流向,弱化专家赋权的主观随意性。采用熵技术赋权法时,以电网主体为对象的评价准则较以收益/损失为对象的评价准则更能区分不同专家的赋权差异。当倾向某一主体赋权时,随着最大权系数或收益权系数的增大,倾向全社会、风电和用户的最终评价准则数与倾向火电和电网的最终评价数的差异将增大,最终评价准则数保留了单主体评价指标的大小特性。

卫书宇[6](2020)在《电力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构成了电力的全生命周期,参与电力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使得电力供应链的结构处于不断改变和发展的状态,故而研究电力供应链中分布式电源发展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分布式电源以用户侧微电网的方式接入电网的电力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电力供应链中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各个主体的成本以及总成本,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评价方法。首先,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包括电力经过传统发电厂产生,通过配送线路进行传输,由电网公司制定一系列的价格政策将电力交易给电力用户,并且在用户侧微电网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同时,将储能系统中的电力输入大电网。根据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计算出电力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各项成本。根据各项成本计算出电力供应链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然后,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供电效益三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步骤。最后,选取用户侧微电网全生命周期成本在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占比不同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得出电力供应链中各个主体的成本占比情况,进而计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供电效益的指标权重,得出两个区域的综合评价得分,根据两区域的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评价得分,从经济、环境和供能三个方面对两个区域各个环节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对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找出现如今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追求最小化的发展进程中的难点,探索用户侧微电网作为分布式电源发电方式以逐步取代传统发电方式而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难点与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和成本。本文的结论为:用户侧微电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占总成本比率较大的电力供应链,它相较于传统电力供应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政府在不断提升分布式电源数量的同时也要制定更多上网电量的调配政策,并且提升电网公司在电力供应链中的作用,推进其从能源供应商向能源服务商的转变进程。

杨文洁[7](2020)在《碳捕获使用与埋存(CCUS)技术路径的成本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极力寻找减排途径以谋求可持续发展。《巴黎协定》的订立,明确规定了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碳中性的目标。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对比各减排方式,CCUS技术呈现出巨大的减排潜力,是各国重点关注的减排技术,大规模的商业化部署是CCUS技术的发展目标,而目前,该技术的发展受限于成本高昂等经济因素,对CCUS技术的成本分析研究可以理清整体思路,便于找到技术成本降低的关键点。由于CCUS是一项涉及领域广,内容复杂的技术组合,对于CCUS的国内研究大多分模块讨论。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梳理了较完整的CCUS技术系统,对CCUS系统的成本要素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收集了 CCUS技术各模块的成本数据,运用对比分析从成本经济性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列举了当下与未来CCUS系统各模块的技术最优选择。从整个项目规划期的角度出发,构建了 CCUS系统的总成本模型,模型中考虑项目融资成本以及捕集到的CO2所可能产生的收益对总成本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一家排放量较大的钢铁厂作为CCUS项目试点工厂进行案例研究,在假定条件下,衡量了该钢铁厂引入CCUS项目的成本经济性,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衡量对CCUS技术总成本产生较大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降低CCUS总成本的建议与潜在机制。研究证明,CCUS项目赠款比例、利用模块产生的收益以及碳交易市场上的碳价对CCUS的成本影响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利用模块产生的收益,这表明,技术研发力度应重点投入到CCUS利用模块。现阶段,资金来源匮乏仍然是CCUS项目商业化部署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赠款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推广,政府在初期阶段,应该承担起提供初始资金的责任。为鼓励企业引入CCUS项目实现减排,政府应加大减排补贴力度,建立严格的碳排放体系,增强对排污企业的规范力度,提高碳市场交易价格。

宋开阳[8](2019)在《A火电厂内外部二维碳成本核算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颁布与实施,发电行业作为被首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二氧化碳高排放行业,势必承担更加艰巨的减排任务,由此会产生大量的碳成本。准确核算碳成本,是企业进行碳成本控制、制定低碳发展战略的先决条件。但是截止到目前,国内仍未出台关于碳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学术界也未形成广为接受的碳成本核算理论框架。因此,以发电企业为例,开展碳成本核算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发电企业的碳成本核算方法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界定碳成本内涵,明确碳成本核算边界,对碳成本核算研究相关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进行归纳总结;(2)阐释挑选A火电厂作为案例研究公司的原因,概述其低碳发展战略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A火电厂碳成本核算现存的不足及其成因;(3)借鉴相关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立足中国国情,构建由碳成本概念、碳成本分类、内部碳成本核算方法、外部碳成本核算方法、内外部二维碳成本分析框架组成的发电企业碳成本核算理论体系;(4)运用发电企业内外部二维碳成本核算方法,核算A火电厂的内外部碳成本,并应用内外部二维碳成本分析框架,分析A火电厂的碳成本结构变化规律,探寻A火电厂碳成本结构的优化路径。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为发电企业碳成本核算领域做的贡献如下:(1)构建了由碳成本概念、碳成本分类、内部碳成本核算方法、外部碳成本核算方法、内外部二维碳成本分析框架组成的发电企业碳成本核算理论体系,涵盖了发电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的成本管理行为,丰富了碳成本核算领域的理论;(2)区别于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本文借鉴资源价值流与生命周期评估等理论体系、立足当下中国施行碳交易与征收环保税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发电企业碳成本核算方法,突破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不适用于碳成本核算的局限,为发电企业进行碳成本核算与分析、制定碳成本控制方案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邹婉佳[9](2019)在《不同商业投资模式下电池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储能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力网络之间的桥梁,可以很好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入网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根据相关学者对于储能商业投资模式的研究,结合储能技术的相关服务价值以及应用场景,提出了发电侧投资模式、电网侧投资模式以及用户侧投资模式下的应用电池储能的经济性问题。首先,基于全生命周期法分析了电池储能技术的成本构成;其次,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别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电池储能技术的经济性进行讨论,提出不同商业投资模式下储能技术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再次,构建了三种模式下的综合效益评估模型;最后,结合实际算例,对三种模式下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全钒液流电池的经济性要优于新锂电池和旧锂电池。可见,虽然很多领域都已经开始应用锂电池,但由于高昂的造价使得其作为储能电池应用于各种商业储能系统还不现实。此外,本文针对用户侧投资模式,还对储能在电网中应用优化展开了分析:采用非劣性遗传算法,在储能系统成本最小化情况下,计算需要配备的最小的额定功率P和额定容量值E。

贺家欣[10](2019)在《中国生物质发电发展效率与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生物质发电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发展速度和规模来看,其与风电、光伏等行业相比差距在不断扩大。为了缓解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压力,中国政府为大部分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补贴以推动其发展,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过多的补贴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为此,生物质发电行业是否值得进一步扶持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要回答该问题,就有必要对于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如补贴效率和环境效率,并通过对比其他可再生能源行业,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地,生物质发电在中国电力结构中作用和前景预测对于行业未来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生物质发电的补贴效率和环境效率,与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对比。并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对生物质发电进行了模拟预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中国生物质资源相对丰富,主要以农林废弃物为主,生物质发电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丰富的地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中国生物质发电技术有所进步,已经具有独立生产发电设备的能力。基于生物质发电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了生物质发电成本的学习曲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生物质发电成本在逐渐下降,符合学习曲线模型规律。同时,企业规模的增加有利于降低企业均化发电成本,生物质原材料是企业运营成本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从政府的角度考虑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效率,具体通过从不同地区选择典型生物质发电项目,估算其减排量和补贴额,并与邻近的风电、光伏发电企业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年均减排量远远大于同等装机容量的风电和光伏项目。从单位发电量需要的补贴额来看,生物质发电项目略大于风电,远远小于光伏项目。综合其他效应来看,生物质发电补贴效率较高。(3)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在建造阶段和生产阶段的环境影响,使用生命周期模型对生物质发电进行了环境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在建造阶段,生物质发电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最小,单位装机容量碳排放小于风电和光伏项目。从运营阶段看,生物质发电项目半年的减排量就超过建造时期内所造成碳排放总量。也就是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半年内就可以实现净减排,而风电项目平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光伏项目的平均时间则超过三年。从环境效率来看,结合可再生能源项目建造阶段和生产阶段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质发电项目要高于风电和光伏。(4)垃圾发电属于广义生物质发电的一种,其技术和原材料都与一般的农林生物质发电有很大区别。使用以上的方法对典型垃圾发电项目进行了补贴和环境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垃圾发电项目一般有较高的年均减排量,且需要的补贴相对较少。同时垃圾发电环境效率评价结果也显示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来看,垃圾发电的补贴和减排效率都相对较高,应该得到进一步扶持。(5)基于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模拟预测了中国生物质发电前景,如在电力结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到2030年,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2300兆瓦(MW),垃圾发电增加到21300 MW,沼气发电为增加至4580 MW。在碳约束的情景下,2030年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沼气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5200 MW、24200 MW和5950 MW。生物质发电在整个电力结构中虽然比例较小,但占比逐渐增加,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有效补充。并进一步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了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6)以安徽省为例,基于更加详细的数据,构建省级层面生物质发电模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了生物质发电前景。模拟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2030年安徽省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的装机容量分别为1770 MW,1170 MW和316 MW。生物质发电在电力结构中的作用和中国整体生物质发电行业类似。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表明,补贴生物质发电带来的环境收益,仅二氧化硫一项就超过了补贴的成本。总体来说,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效率较高,前景模拟预测也支持了生物质发电在电力结构中占比较小,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应该得到进一步政策扶持。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上,本文分别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讨论生物质发电的补贴效率和环境效率,并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对比,多层面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使研究结论更加全面,更具说服力。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在成本影响因素分析中,本文通过企业微观数据,突破已有研究大多采用宏观行业数据的局限性,是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在前景模拟中,分别使用国家级与省级层面进行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前景预测,得到相对准确的预测值与更细致的研究结论。

二、发电厂的环境成本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电厂的环境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成本分析的电力市场无功辅助服务分段报价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力市场无功辅助服务规则
    1.1 电力市场无功辅助服务报价规则
    1.2 发电机无功辅助服务费用曲线
2 无功辅助服务成本分析
    2.1 电网侧无功辅助服务成本
        2.1.1 固定成本
        2.1.2 运行成本和可变成本
    2.2 发电侧无功辅助服务成本
        2.2.1 发电机容量成本
        2.2.2 管理成本
        2.2.3 机会成本
3 案例分析
    3.1 发电侧成本(火电厂典型配置)
    3.2 无功补偿器成本(220 k V变电站配置)
        (1)容量成本
        (2)运行成本
    3.3 基于成本的无功辅助服务费用分析
        3.3.1 方案及费用计算
        3.3.2 实例费用测算与对比
        (1)高峰时段
        (2)24 h时段
        3.3.3 结果分析
4 结语

(2)火力发电项目成本控制与增效研究 ——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框架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
    2.2 国内文献
    2.3 文献述评
3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控制与增效管理现状
    3.1 华能玉环电厂简介
    3.2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构成及管理现状
        3.2.1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构成及分析
        3.2.2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管理现状
    3.3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成本管理精细化方面存在问题
        3.3.2 燃料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3.3 折旧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3.3.4 四项费用管理存在问题
        3.3.5 工资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3.4 中国火力发电现状及成本分析
        3.4.1 中国火力发电现状
        3.4.2 中国火力发电成本分析
4 成本控制与增效理论分析
    4.1 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4.1.1 精细化管理
        4.1.2 价值链
        4.1.3 控制论
        4.1.4 增效理论
    4.2 成本控制与增效分析
        4.2.1 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
        4.2.2 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4.2.3 增效控制分析
5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控制与增效优化
    5.1 实行精细化成本控制
    5.2 改进燃料价值链
    5.3 优化折旧费用管理
    5.4 提高四项费用单位使用效率
    5.5 实现持续增效运行
    5.6 优化人才结构,推进人才激励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3)我国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成本定义及内涵的研究现状
        1.2.2 环境成本核算及计量研究现状
        1.2.3 煤炭环境成本相关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链的内涵及界定
        2.1.2 环境成本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责任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
        2.2.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 动力煤全产业链与环境成本分析
    3.1 动力煤产业链
        3.1.1 煤炭开采和洗选
        3.1.2 流通运输
        3.1.3 消费利用
    3.2 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
        3.2.1 动力煤生产环节环境成本
        3.2.2 动力煤运输环节环境成本
        3.2.3 动力煤利用环节环境成本
        3.2.4 环境成本框架及阶段特征
4 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测算方法与模型
    4.1 测算方法
        4.1.1 实物量法
        4.1.2 价值量法
    4.2 测算框架
    4.3 测算范围与指标
        4.3.1 生产环节测算范围与指标
        4.3.2 运输环节测算范围与指标
        4.3.3 利用环节测算范围与指标
    4.4 测算模型
5 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测算
    5.1 动力煤生产环节环境成本测算
        5.1.1 山西地区生产环境测算
        5.1.2 陕西地区生产环境测算
        5.1.3 内蒙古地区生产环境测算
    5.2 动力煤运输环境成本测算
    5.3 动力煤利用环境成本测算
    5.4 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测算结果
    5.5 结果分析与相关建议
        5.5.1 结果分析
        5.5.2 相关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电力市场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2.2 促进新能源发展政策的研究综述
        1.2.3 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1.2.4 文献评述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新能源消纳关键影响因素和管制政策特性分析
    2.1 典型地区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1 甘肃省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2 新疆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1.3 内蒙古新能源消纳现状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现状及运营特性分析
    2.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现状及特性分析
        2.3.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现状概述
        2.3.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管制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与评价
    3.1 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
    3.2 新能源消纳相关市场主体分析
    3.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与建模
        3.3.1 因果关系反馈环路
        3.3.2 系统流图
    3.4 算例分析
        3.4.1 基本情况
        3.4.2 仿真模拟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与分析
    4.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设计概述
        4.1.1 各类型电力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4.1.2 不同类型电力市场间的相关关系
    4.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能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2.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双边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2.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跨区跨省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2.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现货电力交易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
    4.3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与交易模式设计与分析
        4.3.1 基于广义需求与供给的辅助服务市场需求优化模型
        4.3.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模式设计
        4.3.3 基于夏普利值的辅助服务成本分摊机制设计
    4.4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设计与分析
        4.4.1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设计
        4.4.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金融市场机制分析
    4.5 不同交易模式下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甘肃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力交易风险分析与新能源交易管控机制设计
    5.1 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分析
        5.1.1 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识别
        5.1.2 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度量模型
    5.2 电力市场交易管控机制分析
        5.2.1 现有的新能源电力交易管控体系与模式
        5.2.2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交易管控机制的影响
    5.3 考虑电力交易风险度量模型的新型交易管控机制设计
        5.3.1 新能源并网后电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应对策略
        5.3.2 新型电力交易管控机制的设计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管控机制政策优化模型研究
    6.1 典型政策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6.1.1 碳排放交易市场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6.1.2 绿色证书市场与配额制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分析
    6.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政策设计
        6.2.1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设计
        6.2.2 绿色证书市场与配额制的设计
    6.3 基于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
        6.3.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模型的构建
        6.3.2 模型参数设置及情景设计
        6.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6.3.4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优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电力储能经济性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电力储能经济性研究方法
        1.2.2 电力储能容量型收益研究
        1.2.3 电力储能功率型收益研究
        1.2.4 电力储能评价方法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力储能容量型价值研究
    2.1 概述
    2.2 发电机组运行能力模型
    2.3 电力生产成本构成
        2.3.1 发电机组基本运行成本
        2.3.2 发电机组辅助服务成本
        2.3.3 环境保护成本
        2.3.4 电力传输损失成本
    2.4 储能容量型价值分析
        2.4.1 经济调度测试模型
        2.4.2 储能价值分析
        2.4.3 典型案例分析
    2.5 国内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
        2.5.1 国内电力市场中储能的收益机制
        2.5.2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不确定性分析
        2.5.3 储能技术经济性特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储能功率型价值研究
    3.1 概述
    3.2 关键部件
        3.2.1 管道与阀门
        3.2.2 回热器与再热器
        3.2.3 膨胀机与压缩机
        3.2.4 储气室
        3.2.5 测量与控制系统
    3.3 关键过程
        3.3.1 设计工况
        3.3.2 变工况
        3.3.3 关键过程模型组合
    3.4 考虑电力储能调频的区域电网AGC仿真模型
        3.4.1 面向电力系统调频的多机组仿真系统
        3.4.2 面向电力系统调频的储能控制方法
        3.4.3 储能调频特性分析
    3.5 储能调频性能评价与经济性分析
        3.5.1 储能调频评价指标与收益政策
        3.5.2 储能调频性能评价
        3.5.3 储能收益和价值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储能电站的多主体综合评价方法
    4.1 概述
    4.2 储能电站的主体评价
        4.2.1 发电企业主体评价
        4.2.2 电网公司主体评价
        4.2.3 电力用户主体评价
        4.2.4 全社会主体评价
    4.3 综合评价准则
    4.4 典型案例分析
        4.4.1 收益项
        4.4.2 损失项
        4.4.3 综合评价分析
        4.4.4 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电力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1.2.2 电力供应链的成本研究现状
        1.2.3 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电力供应链的概念及特征
        2.1.1 电力供应链的概念
        2.1.2 电力供应链的特征
    2.2 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2.2.1 基本概念
        2.2.2 成本计算
    2.3 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评价
        2.3.1 综合评价原则
        2.3.2 综合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方法
    3.1 用户侧微电网的基本概念与成本测算
        3.1.1 用户侧微电网的结构和特点
        3.1.2 用户侧微电网的成本测算方法
    3.2 电力供应链大电网成本测算方法
        3.2.1 传统发电厂的成本测算方法
        3.2.2 电网公司的成本测算方法
    3.3 电力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总成本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影响因素
        4.1.2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4.2 综合评价流程及得分模型
        4.2.1 评价流程
        4.2.2 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例分析
    5.1 成本分析和对比
        5.1.1 参数设置
        5.1.2 成本对比
    5.2 电力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与分析
        5.2.1 综合得分
        5.2.2 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6.1.1 研究总结
        6.1.2 政策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碳捕获使用与埋存(CCUS)技术路径的成本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创新点
        1.3.1 论文结构
        1.3.2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CCS到CCUS过程
        2.1.2 成本分析理论
        2.1.3 技术进步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 CCUS全流程系统介绍
    3.1 CO_2排放源介绍
    3.2 CO_2捕获模块
    3.3 CO_2运输模块
    3.4 CO_2埋存模块
    3.5 CO_2利用模块
    3.6 CCUS技术发展趋势
        3.6.1 国内CCUS技术发展形势
        3.6.2 未来CCUS技术发展趋势
4 CCUS全过程成本分析
    4.1 CCUS成本要素分类归纳
    4.2 CCUS融资成本分析
        4.2.1 现有CCUS技术融资模式总结
        4.2.2 CCUS技术各融资模式下融资成本的差异
    4.3 CCUS技术成本分析
        4.3.1 CCUS技术捕获成本分析
        4.3.2 CCUS技术运输成本分析
        4.3.3 CCUS技术埋存与利用成本分析
    4.4 CCUS总成本分析
        4.4.1 总成本模型
        4.4.2 碳价估计
5 案例研究
    5.1 不确定条件下宝钢湛江钢铁厂采用CCUS技术的成本经济性研究
        5.1.1 研究背景
        5.1.2 宝钢湛江钢铁厂简介
        5.1.3 经济性假设
        5.1.4 经济分析结果
        5.1.5 敏感性分析
    5.2 案例研究结果与建议
        5.2.1 案例研究结果
        5.2.2 建议
        5.2.3 研究局限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A火电厂内外部二维碳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环境成本
        1.2.2 碳成本内涵
        1.2.3 碳成本分类
        1.2.4 碳成本核算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碳成本
        2.1.2 内部碳成本
        2.1.3 外部碳成本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价值流
        2.2.2 生命周期评估
    2.3 政策依据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2.3.2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火电厂碳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3.1 中国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简析
    3.2 A火电厂及其母公司低碳发展战略概述
        3.2.1 华能国际低碳发展战略概述
        3.2.2 A火电厂低碳发展情况概述
    3.3 A火电厂碳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电企业内外部二维碳成本核算方法的构建
    4.1 内外部二维碳成本核算理论体系
    4.2 内部碳成本核算法
    4.3 外部碳成本核算法
        4.3.1 LIME评价法
        4.3.2 中国环境保护税法
        4.3.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4.4 内外部二维碳成本分析框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A火电厂内外部二维碳成本核算及分析
    5.1 发电企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介绍
        5.1.1 范围1 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5.1.2 范围2 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5.1.3 范围3 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5.2 A火电厂碳排放量及配额核算过程
        5.2.1 A火电厂碳排放量核算
        5.2.2 A火电厂碳配额核算
    5.3 A火电厂内外部二维碳成本的核算
        5.3.1 A火电厂内部碳成本的核算
        5.3.2 A火电厂外部碳成本的核算
    5.4 A火电厂内外部二维碳成本的分析
        5.4.1 内部碳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5.4.2 外部碳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5.4.3 内外部碳成本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5.4.4 二维碳成本结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不同商业投资模式下电池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2 不同商业模式中的储能系统经济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储能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不同类型储能技术概述
        2.1.2 电池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作用和需求
    2.2 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模式
        2.2.1 电池储能技术发电侧应用的研究现状
        2.2.2 电池储能技术电网侧应用的研究现状
        2.2.3 电池储能技术用户侧应用的研究现状
    2.3 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经济性研究现状
        2.3.1 电池储能技术在配电网中经济价值分析
        2.3.2 电池储能技术具体经济效益计算方式分析
第3章 三种投资模式下电池储能技术的经济效益模型
    3.1 电池储能技术成本计算模型
        3.1.1 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
        3.1.2 储能电池寿命计算模型
    3.2 发电侧投资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模型
        3.2.1 发电侧投资成本分析
        3.2.2 发电侧投资收益分析
        3.2.3 发电侧投资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估模型
    3.3 电网侧投资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模型
        3.3.1 电网侧投资成本分析
        3.3.2 电网侧投资收益分析
        3.3.3 电网侧投资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估模型
    3.4 用户侧投资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模型
        3.4.1 用户侧投资成本分析
        3.4.2 用户侧投资收益分析
        3.4.3 用户侧投资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估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计算结果及分析
    4.1 三种投资模式下计算结果及分析
        4.1.1 储能投资估算
        4.1.2 发电侧经济效益模型计算
        4.1.3 电网侧经济效益模型计算
        4.1.4 用户侧经济效益模型计算
    4.2 基于用户侧投资模式下储能在电网中应用的优化分析
        4.2.1 实际算例的选取
        4.2.2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化求解及分析
    4.3 电池储能技术商业投资模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生物质发电发展效率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中国生物质发电现状
        1.3.2 可再生能源补贴
        1.3.3 环境影响
        1.3.4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拟
        1.3.5 文献评述
    1.4 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中国生物质发电现状与成本分析
    2.1 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2.1.1 中国生物质资源及利用方式
        2.1.2 中国生物质发电分布
        2.1.3 中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投资者
        2.1.4 生物质发电项目基本情况
    2.2 生物质发电成本分析
        2.2.1 学习曲线模型
        2.2.2 数据来源
        2.2.3 模型设定
        2.2.4 实证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生物质发电补贴效率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减排与补贴方法
    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生物质发电环境效率分析
    4.1 数据和方法
    4.2 结果和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发电补贴与环境效率的再检验:基于垃圾发电
    5.1 中国垃圾发电行业现状
        5.1.1 各地区垃圾发电行业基本情况
        5.1.2 垃圾发电行业投资者
        5.1.3 垃圾发电项目主要技术
    5.2 数据和方法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生物质发电发展前景模拟预测
    6.1 数据和方法
    6.2 模型结果
    6.3 进一步讨论
        6.3.1 农林生物质发电
        6.3.2 沼气发电
        6.3.3 垃圾发电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省级生物质发电发展前景模拟预测:以安徽省为例
    7.1 安徽省电力生产和消费基本情况
    7.2 安徽省生物质发电现状
    7.3 安徽省生物质资源基本情况
    7.4 模型设定
    7.5 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科研成果

四、发电厂的环境成本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成本分析的电力市场无功辅助服务分段报价规则研究[J]. 项中明,倪秋龙,吴昌,任娴婷,李绥荣. 浙江电力, 2021(09)
  • [2]火力发电项目成本控制与增效研究 ——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D]. 吴俊科. 浙江大学, 2021(01)
  • [3]我国动力煤全产业链环境成本测算研究[D]. 秦文静.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及政策优化模型研究[D]. 夏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电力储能经济性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丁捷.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20(08)
  • [6]电力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研究[D]. 卫书宇.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碳捕获使用与埋存(CCUS)技术路径的成本分析研究[D]. 杨文洁.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8]A火电厂内外部二维碳成本核算研究[D]. 宋开阳. 南华大学, 2019(01)
  • [9]不同商业投资模式下电池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分析[D]. 邹婉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10]中国生物质发电发展效率与前景[D]. 贺家欣. 厦门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电厂环境成本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