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测定

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测定

一、捆裹青贮牧草中乳酸菌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顾启超[1](2021)在《甘蔗尾凋萎及甘蔗尾或甘蔗茎叶比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次试验旨在探明甘蔗尾凋萎及甘蔗尾或全株甘蔗茎叶比例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找出青贮甘蔗尾的最佳凋萎时间和甘蔗尾或全株甘蔗最适茎叶比,为调制优质全株甘蔗和甘蔗尾青贮提供理论依据,为广西开发利用糖蔗提供新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试验一:甘蔗尾凋萎0 h、24 h、48 h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主要研究甘蔗尾凋萎凋萎0 h(未凋萎)、凋萎24 h和凋萎48 h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每个处理4个重复。青贮255天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凋萎青贮相比,凋萎24 h和48 h显着提高p H(P<0.05),显着降低乳酸含量(P<0.05),显着降低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P<0.05);凋萎24 h青贮的氨态氮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凋萎48 h青贮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梭菌数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在8天有氧暴露期间,凋萎能抑制甘蔗尾青贮中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但与未凋萎青贮相比p H会更快大于5.0(≤7天)。综上,凋萎会限制发酵的进行但有助于提高青贮中常规营养组成和抑制有氧暴露前后酵母菌的霉菌增殖。相对而言,凋萎24 h青贮最佳。试验二:甘蔗尾凋萎0 h、36 h、60 h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主要研究甘蔗尾凋萎0 h(未凋萎)、凋萎36 h和凋萎60 h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每个处理4个重复。青贮255天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凋萎青贮相比,凋萎36 h和60 h显着提高干物质、粗蛋白和有机物含量(P<0.05),显着提高p H(P<0.05),显着降低半纤维素和粗灰分含量(P<0.05),显着降低青贮损失(P<0.05),显着降低氨态氮、乳酸、乙酸、丁酸和丙酸含量(P<0.05),显着降低梭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P<0.05),显着增加肠杆菌数量(P<0.05);在8天有氧暴露期间,凋萎能抑制青贮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但与未凋萎青贮相比p H会更快大于5.0(≤4天)。综上,凋萎会限制发酵的进行但有助于提高青贮中常规营养组成和抑制有氧暴露前后酵母菌的霉菌增殖。相对而言,凋萎36 h青贮最佳。试验三:甘蔗尾茎叶混合比例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主要考察甘蔗尾茎叶分离后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探究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即甘蔗尾(ST)、100%叶(100%L)、100%茎(100%S)、75%茎(75%S)、50%茎(50%S)、25%茎(25%S),每个处理4个重复。青贮215天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ST、100%L和25%S组粗纤维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50%S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茎占比显着影响青贮中氨态氮的含量(P<0.05)且25%S组最高;ST、100%S、75%S和50%S组未检测到肠杆菌;100%S组乙酸、丁酸和乙醇含量最高;在22天有氧暴露期间,25%S组更容易滋生肠杆菌(≤2天,P<0.001)且氨态氮含量增加;100%S组中酵母菌繁殖受到抑制(P<0.001)。综上,甘蔗尾调控茎叶比例后能有效提高青贮中粗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改善青贮有氧稳定性,且高茎青贮对肠杆菌增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相对而言,甘蔗尾茎叶分离后分别按照甘蔗尾、75%茎和50%茎青贮最佳。试验四:全株甘蔗茎叶混合比例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主要考察全株甘蔗茎叶分离后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探究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即全株甘蔗(WS)、甘蔗尾(ST)、100%茎(100%S)、75%茎(75%S)、50%茎(50%S)、25%茎(25%S),每个处理4个重复。青贮215天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青贮p H均低于3.8;ST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粗蛋白、半纤维素和有机物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ST和25%S组粗纤维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WS、100%S、75%S和50%S组未检测到肠杆菌;100%S组乙酸、丁酸和乙醇含量最高,WS和75%S组次之;在14天有氧暴露期间,ST和25%S组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减少且p H稳定(始终低于3.7);WS组p H更快大于5.0(≤4天,P<0.001)且乳酸含量减少。综上,甘蔗尾调控茎叶比例后能有效提高青贮中粗蛋白,粗纤维等常规营养成分,改善青贮有氧稳定性,且高茎青贮对肠杆菌增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相对而言,全株甘蔗茎叶分离后分别按照甘蔗尾、50%茎和25%茎青贮最佳。总体而言,甘蔗尾凋萎24 h~36 h后青贮最佳。甘蔗尾茎叶分离后按照甘蔗尾、75%茎和50%茎,全株甘蔗茎叶分离后按照甘蔗尾、50%茎和25%茎分别混合后青贮最佳。

谢展,穆麟,张志飞,陈桂华,刘洋,高帅,魏仲珊[2](2021)在《乳酸菌或有机酸盐与尿素复配添加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紫花苜蓿、稻秸和麦麸按质量比8∶1∶1为混合青贮原料,设计双因素试验,因素A:乳酸菌(LA)和有机酸盐(AS),因素B:尿素添加量分别为1.5(U1)、3.0(U2)和4.5(U3)g·kg-1FW和未添加组(U0)。青贮45 d后分析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的pH值、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料价值等指标均显着优于有机酸盐处理组(P<0.05),乳酸菌处理组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显着低于有机酸盐处理组(P<0.05)。U3处理组的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显着高于其他3组;U0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其他3组,U0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5)。添加乳酸菌的同时添加1.5或3.0 g·kg-1FW的尿素,混合青贮效果最佳。

王福成[3](2021)在《西藏不同海拔燕麦青贮发酵特性及发酵品质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牧场。西藏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制约了其高寒地区的饲草生产,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青贮能最大程度保留饲草营养,提高适口性,是解决西藏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有效途径。受高寒环境影响,西藏地区青贮成功率较低,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体系。为解决西藏燕麦贮藏难题,改善燕麦青贮品质,研究以在曲尼帕、斯布和那曲种植的青海444燕麦为研究对象,分析海拔对青贮的影响。青贮中用甲酸、尿素、EM复合菌剂、玉米粉处理,探索不同海拔燕麦青贮品质改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燕麦原材料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青贮后那曲燕麦饲料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其他地区燕麦中为变形菌门。燕麦青贮后较原材料降低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青贮60 d时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曲尼帕和斯布燕麦青贮后降低了干物质含量,那曲燕麦青贮60 d时降低了干物质含量。斯布燕麦青贮后p H最低,丙酸和丁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地区燕麦,青贮30 d时丁酸含量略高于优质饲料标准。那曲燕麦青贮60 d时乳酸含量和产酸型菌种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尤其是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Alpha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组。2.西藏燕麦在不同海拔青贮点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特性随不同海拔青贮点的变化,燕麦青贮后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显着变化。曲尼帕和斯布燕麦在那曲青贮后p H值下降,氨态氮、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着增加(P<0.05)。斯布燕麦在那曲青贮后干物质含量显着降低(P<0.05),乙酸含量显着增加(P<0.05)。那曲燕麦在异地青贮后粗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乳酸和粗脂肪含量显着降低(P<0.05),发酵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异地青贮后其相对丰度显着下降(P<0.05)。曲尼帕和斯布燕麦青贮后的优势菌属为哈夫尼亚-肥杆菌属。3.添加剂对西藏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从有机酸和氨态氮综合评价法、Kaiser评价法可知,曲尼帕和斯布燕麦青贮中甲酸处理分值最高,其次为玉米粉处理,那曲燕麦常规青贮(CK)分值最高。燕麦青贮中用甲酸处理显着提高了干物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氨态氮和有机酸含量(P<0.05),使饲料p H值降到了4.2以下;玉米粉处理显着提高了曲尼帕和斯布燕麦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显着提高了那曲燕麦中粗蛋白和乙酸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氨态氮/总氮的比值(P<0.05)。综上,燕麦青贮时因来源和青贮点不同而存在显着差异,高海拔燕麦青贮效果优于低海拔燕麦,低海拔燕麦在高海拔那曲青贮时改善了青贮品质。高海拔环境有利于乳杆菌属繁殖,可有效抑制有害菌属,提高青贮品质。甲酸处理能有效改善低海拔燕麦青贮品质,那曲燕麦常规青贮(CK)效果最佳。

王旭哲[4](2019)在《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霉菌毒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全株玉米青贮已成为世界高产奶牛和其他反刍动物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饲草在收获前、贮藏期间或青贮饲喂期间都会受到多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食用霉菌毒素会对牲畜生产性能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会危及人类健康。青贮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控收获期以防止青贮前后真菌生长而解决。因此,适宜的收获时机对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水平尤为重要。然而收获期会改变作物的营养成分和青贮潜力。随着玉米作物成熟度的提高,籽粒中的糖转化为淀粉,籽粒中的干物质含量增加。如何平衡霉菌毒素污染风险与最佳营养价值而选择适宜收获期则成为玉米青贮调制的关键。同时适当的青贮调制方式特别是紧实度的控制,对于减少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至关重要,某些抑制霉菌的微生物也可以降低污染水平。目的:旨在选择适宜收获期,控制最佳紧实度水平调制玉米青贮,揭示紧实度和收获期对于发酵及开窖后玉米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构成变化的影响,以及霉菌毒素的演化响应。筛选具备高效降解霉菌毒素能力的菌株,探究适宜降解的最佳条件,将其与玉米青贮发酵参数对应分析,进一步解析优质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机制,为平衡霉菌毒素污染风险与最佳营养价值二者间的矛盾而选择适宜收获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新饲玉10号青贮玉米品种,在1/2乳线期,2/3乳线期,3/4乳线期收获,并调制500和600 kg/m3两个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进行发酵(90 d),分别在发酵阶段(3、7、15、30、60和90 d)和开窖后(48、96、144和192 h)取样分析。并对发酵完成时(90 d)青贮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分析发酵品质(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主要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计算开窖当天(90 d)相对饲喂价值,发酵全程动态检测青贮温度变化,测定开窖后有氧稳定性。运用ELISA检测技术快速精确监测发酵及开窖后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伏马毒素B1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数量消长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玉米青贮的品质。筛选具备高效霉菌毒素降解能力的菌株,明确其有效降解组分,进行不同浓度的乳酸菌及酵母菌混合对霉菌毒素降解效率的测定,采用响应曲面法探究乳酸菌及酵母菌混合浓度,青贮发酵p H(p H=3.4,3.6,3.8)和温度(28,33,38℃)的变化值对于霉菌毒素降解率的影响,将筛选所得最佳降解条件与玉米青贮发酵参数对应分析,进一步解析优质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机制。结果:1)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玉米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分别达到32.74和35.16,而淀粉含量分别为30.30和35.06。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500和600 kg/m3的玉米青贮发酵90 d后p H值均降至3.55。开窖前后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中性洗涤纤维及氨态氮含量均为最低,乳酸含量最高;3/4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淀粉含量始终较高。2)随着收获期的延长3/4乳线期玉米青贮原料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最高分别达到5.56 lg cfu/g和6.98 lg cfu/g,通过群落多样性分析真菌占主导的优势菌群转变为酵母菌(42.25%),而黄曲霉毒素B1含量最高达到5.46μg/kg;2/3乳线期收获玉米青贮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伏马毒素B1含量均为最低(4.34,34.24,7.17和131.53μg/kg)。开窖前后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均为最低,且5种霉菌毒素含量均为最低。3)2/3乳线期收获调制的600 kg/m3紧实度水平的玉米青贮开窖前(0.85)后(0.79)营养、发酵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0.979)综合评分最高,有氧稳定性最好(182.03 h)。4)筛选得到乳酸菌菌株ZB18042-3和酵母菌菌株YT01-4对霉菌毒素的降解效率最高。乳酸菌菌体细胞和上清液均具备霉菌毒素降解能力,但上清液对于霉菌毒的降解率较高。酵母菌主要降解霉菌毒的有效组分是菌体细胞。乳酸菌浓度在7 lg cfu/g且酵母菌浓度为5 lg cfu/g时混合对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的降解率最高;而乳酸菌浓度在8 lg cfu/g且酵母菌浓度为4 lg cfu/g时混合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最高;乳酸菌浓度在8 lg cfu/g且酵母菌浓度为5 lg cfu/g时混合对伏马毒素B1的降解率最高。5)获得霉菌毒素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6.66℃,p H值:3.66,乳酸菌数量:7.36 lg cfu/g,酵母菌数量:4.84 lg cfu/g,该条件与收获期为2/3乳线期的紧实度600 kg/m3水平的玉米青贮处理的发酵参数相关系数最大(0.997和0.995,P<0.01)。结论:延长收获期至2/3乳线期,有助提高玉米青贮原料的营养品质,同时青贮紧实度的增加可保障玉米青贮的发酵质量;对于提升于感官特性,改善营养及发酵品质,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减少霉菌毒素残留量具有极佳作用;在开窖后可增强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对降低营养物质损失意义重大。收获期为2/3乳线期的紧实度600 kg/m3水平的玉米青贮处理在发酵全程及开窖后,其发酵参数既可以提高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同时又存在最优降解霉菌毒素的条件,因此在发酵品质上成为最佳处理,同时霉菌毒素含量又相对较低。

赵继丽[5](2019)在《三江源试验区不同燕麦混播草地微生物区系分析和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及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三江源试验区人工种植饲草燕麦(Avena sativ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燕麦+箭筈豌豆+黑饲麦(Secale cereal L.)、燕麦+蚕豆(Vicia faba L.)及燕麦单播4种燕麦种植组合为研究材料,对4种研究材料叶部微生物区系进行探究,分析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微生物群落和数量的差异,并从中筛选低温型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用于当地4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进行青贮效果评价。以便为三江源试验区饲草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确定适宜低温地区的青贮方法。研究结果如下:运用宏基因组测序,对材料中的细菌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特有细菌群落数量存在差异,燕麦+箭筈种植方式特有菌种数最多。4种燕麦种植组合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燕麦+蚕豆种植方式物种多样性最高。三江源试验区4种燕麦种植组合叶部优势细菌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aceae)及欧文氏菌属(Erwinia)。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到12株乳酸菌。经低温培养,产酸能力,生长速率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筛选最终得到3株优良青贮乳酸菌GN3、GN11、GN12。其中,GN3菌株特性最优。采用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确定3株优良青贮型乳酸菌均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E.faecium GN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得到E.faeciumGN3菌株基因组总长度为5005143 bp,组装的到18条scaffold。功能基因注释得到新陈代谢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能量代谢、环境适应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乳酸菌不同接种量对4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与CK对照组相比,试验所筛屎肠球菌作为乳酸菌添加剂可显着提高三江源试验区4种燕麦种植组合饲草青贮品质。应用体外产气试验评价青贮料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低温乳酸菌接种量为3%时燕麦+箭筈豌豆+黑饲麦混播种植方式干物质消化率最高,且该处理组青贮营养品质最优,即该燕麦种植组合干物质、粗蛋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青贮品质最佳,即pH和氨态氮/总氮比值最低。

张淼[6](2018)在《高寒地区低温青贮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低温青贮体系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属于高寒地区。当地自然低温青贮存在发酵不充分和易于腐败的难题,而针对低温青贮发酵机理的研究报道却较为少见。为了提高青藏高原当地的青贮饲料品质,建立适合高寒地区的低温青贮技术体系,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五部分研究:(1)为了筛选适合低温青贮发酵的优良起时乳酸菌,从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和西藏的拉萨等典型地区采集80个冰草样品,从中分离出112株乳酸菌代表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其鉴定到种或亚种水平。青藏高原本土冰草中附生乳酸菌资源十分丰富,其中39.13%为肠膜明串珠菌属,21.74%为乳球菌属,17.39%为肠球菌属,其余少量为魏斯氏菌属、肉食杆菌属和片球菌属等。对乳酸菌代表株进行了耐盐、耐酸碱、耐高低温胁迫生长实验,以及抑菌活性检测,筛选出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三株。其中QZ311(Pediococcus cellicola)和QZ1137(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两株代表株在3.0%和6.5%盐浓度中能够存活,在试验条件5°C和10°C低温、45°C和50°C高温环境中生长良好,在pH 3.5-p H 9酸碱环境中能够生长,并能产生广谱抑菌素,对藤黄微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考虑到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和交通不便等问题,本研究分别采取乳熟期、蜡熟期、全熟期、全熟期收割后暴露3天和暴露10天的玉米秸秆样品进行青贮预实验,探究不同收获期的秸秆青贮中的微生物概况、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消化水平,以期为青藏高原实地取材提供参考。原材料中分离出13株乳酸菌代表株,经鉴定归为5个簇:柠檬明串珠菌(23.1%),类肠膜魏斯氏菌(15.4%),格氏乳球菌(23.1%),粪肠球菌(7.7%)和类植物乳杆菌(30.8%)。原材料收获期为乳熟期、蜡熟期、全熟期、全熟期收割后暴露3天和10天所制作的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含量分别约为8、6、10、3.5和10 log CFU/g,不同成熟期的青贮饲料中优势乳酸菌也不同,其中格氏乳球菌和类植物乳杆菌最为常见。源自不同成熟期材料的青贮饲料中,均检出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病原菌。对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其不同成熟期的青贮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干重、酸性洗涤纤维和有机质含量有极显着差别(P<0.001),而体外瘤胃发酵24 h后干物质的消化率在P=0.05水平没有显着差别。其中全熟期乳酸菌含量较高,酵母菌和霉菌含量相对较少,干物质和水分含量适中,相对适合作为青贮材料。(3)在青贮早期阶段,乳酸菌可作为添加剂以增加发酵的活性并促进发酵的进行。本研究设想,常温发酵条件与低温发酵条件相比,乳酸菌的最适接种剂量可能有所不同。为优化青藏高原实地青贮的接种剂量,本研究在实验室规模,探索了常温(15-38°C)和低温(4°C)条件下,不同接种剂量(0,6.52,7.52和8.52 log CFU/g FM)对燕麦(Avena sativa L.cv.Qinghai)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Qinghai)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增加乳酸菌的接种剂量很少或者不能提高青贮品质;低温发酵条件下,增加乳酸菌的接种剂量可以显着提高青贮品质(P<0.05),乳酸菌的接种剂量更大时,pH和氨态氮含量更低,乳酸菌的数量和乳酸含量增加,大肠杆菌被有效抑制。在本研究中,收获的新鲜燕麦作物水分含量高达86.55%,不经过萎蔫处理不能用于室温青贮,但可以用作低温青贮材料。分离自青藏高原小麦根部的植物乳杆菌QZ227(Lactobacillus plantaru)与商业菌株FG1相比,在室温发酵条件对酵母菌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在低温发酵条件对大肠杆菌有更优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是第一次探索接种剂量对低温青贮品质的影响,为低温青贮技术提供了依据。(4)本研究将分离自青藏高原的六株耐低温、耐酸且产酸能力好的乳酸菌代表株应用于恒低温燕麦青贮,分析其营养成分变化趋势,以及乳酸菌和主要病原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高寒地区的自然低温青贮提供参考。六株代表株分别为:酒窖片球菌QZ311(Pediococcus cellicola)和肠膜串珠菌QZ1137(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QZ227(Lactobacillus plantarum),乳酸乳球菌QZ613(Lactococcus lactis),蒙氏肠球菌QZ251(Enterococcus mundtii)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QZ666(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参照青贮成熟期和低温剂量选择的研究结果,将QZ227、QZ251、QZ613和QZ666作为单一添加剂,QZ311和QZ1137作为混合添加剂,以10 log CFU/g FM的接种浓度添加到全熟期燕麦中。在5℃恒低温条件下,QZ227和QZ666处理组在青贮7天时pH已经达到了3.94和3.79的理想水平,在青贮30天时,添加QZ251和QZ613的两组燕麦青贮pH降到3.81和4.12的优良水平,QZ311和QZ1137处理组也降到了4.26。在青贮7天至30天,乳酸菌处理组的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梭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常见病原菌得到有效抑制。乳酸菌添加剂对恒低温青贮燕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没有显着影响。恒低温青贮条件下,五组乳酸菌添加剂均可快速降低全熟期燕麦pH并有效抑制青贮病原菌,有作为自然低温青贮发酵起始剂的潜质。(5)为建立适宜的自然低温青贮体系,利用以上研究所筛选出的适合低温青贮的优良乳酸菌、选择所确定的最适收获期和低温接种剂量,将分离自极端高寒环境中的五株广谱抑菌特性的乳酸菌代表株用于当地的燕麦和冰草青贮发酵制作。五株乳酸菌代表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QZ227,蒙氏肠球菌QZ251,酒窖片球菌QZ311,肠膜明串珠菌QZ1137和乳酸乳球菌QZ613,并以购买的商业菌株植物乳杆菌FG1(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阳性对照,以无菌水作为阴性对照。青贮发酵期间,自然环境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22°C和23°C。接种了QZ227和FG1的冰草青贮30天时pH达到了4.15以下的理想水平。冰草青贮30天时对照组和乳酸菌处理组中均有不同数量的病原菌检出,其中QZ227处理组中病原菌含量最少;青贮60天时,只有QZ311和QZ1137处理组中没有检出大肠杆菌,表明自然低温青贮条件,QZ311和QZ1137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中所用的添加菌剂均可有效提高燕麦青贮的发酵品质,使其乳酸含量增高,pH降低到理想水平(≤4.17),并能明显抑制青贮中的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病原菌。在整个发酵过程中,QZ227呈现出与商业菌株相当的发酵能力,且在青贮储藏7个月后,其所发酵的青贮饲料腐败率显着低于FG1。腐败青贮饲料中的大肠杆菌,霉菌,梭菌和酵母菌等腐败微生物进行了数量统计并分离保存,进一步测定分析表明,大肠杆菌是主要的产氨态氮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的产氨态氮能力则十分有限。本研究以分离自青藏高原的耐低温、耐酸和具有广谱抑菌特性的优良乳酸菌为起时发酵剂,在常温、自然低温和恒低温条件下分析不同青贮材料和不同起时发酵剂的青贮发酵动态变化,以不同成熟期的玉米秸秆青贮动态变化为参考,以低温条件增加乳酸菌的接种剂量显着提高青贮品质为基础,使青贮接种剂量提高到10 log CFU/g FM,将分离自高寒地区的优良乳酸菌用于当地的全熟期燕麦和冰草的青贮发酵制作之中,初步建立了适宜的自然低温青贮体系。

周佳佳[7](2017)在《西藏乡土乳酸菌对当地牧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青贮原料中乳酸菌的种类、数量及活性是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重要因素,早期的研究发现在西藏青贮饲料生产中,添加商品乳酸菌制剂未能有效地改善当地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可能是由于商品乳酸菌制剂适宜生长温度在30℃左右,难以适应西藏高海拔、低温和强紫外线照射的极端气候条件,其性能发挥受到了限制。因此发掘和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的乡土乳酸菌种质资源,发挥其适应性强的特性,对于该地区优质青贮饲料的生产,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将筛选出的23株西藏乡土乳酸菌菌株分别添加到当地牧草箭筈豌豆、紫花苜蓿、燕麦、绿麦草中青贮,评价其对当地牧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为研制适合于西藏地区优质青贮饲料生产的专用乳酸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1.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西藏23株乡土乳酸菌对当地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评价其作用效果。试验设对照组、商品乳酸菌组(PMD)和乡土乳酸菌组(23株乡土乳酸菌),与对照组相比,乡土乳酸菌组均一定程度改善了箭筈豌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LA3、LIG5、LMG4和MG26添加组显着(P<0.05)降低了箭筈豌豆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着(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发酵品质改善效果优于商品乳酸菌PMD,可作为西藏地区青贮乳酸菌添加剂及推广应用。2.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西藏23株乡土乳酸菌对当地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评价其作用效果。试验设对照组、商品乳酸菌组(PMD)和乡土乳酸菌组(23株乡土乳酸菌),与对照组相比,乡土乳酸菌添加组均一定程度降低了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氨态氮/总氮、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其中030和LOG5添加组显着(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着(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发酵品质改善效果优于商品乳酸菌PMD,可作为西藏地区青贮乳酸菌添加剂及推广应用。3.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西藏23株乡土乳酸菌对当地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评价其作用效果。试验设对照组、商品乳酸菌组(PMD)和乡土乳酸菌组(23株乡土乳酸菌),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添加组均一定程度改善了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其中LI3、LG2、LT4、LH2、LMG4、LAG1、M1 和 MG26 添加组显着(P<0.05)降低了燕麦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着(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发酵品质改善效果最佳,可作为西藏地区青贮乳酸菌添加剂及推广应用。4.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绿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西藏23株乡土乳酸菌对当地绿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评价其作用效果。试验设对照组、商品乳酸菌组(PMD)和乡土乳酸菌组(23株乡土乳酸菌),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添加组均一定程度改善了绿麦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其中 12、WG10、LCG3、LW4、WG27、M1、HG24、LOG5、07、LG2、LI3、030和LH2添加组显着(P<0.05)降低了绿麦草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好氧性细菌数、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着(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发酵品质改善效果最佳,可作为西藏地区青贮乳酸菌添加剂及推广应用。

张诗[8](2017)在《菌糠与甘蔗梢的单独及混合发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调制菌糠发酵饲料和甘蔗梢青贮,探讨添加剂对菌糠发酵饲料和甘蔗梢青贮饲料发酵过程和品质的影响;调制菌糠与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探讨添加剂对菌糠甘蔗梢不同混合比例的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的添加剂、开封天数及菌糠与甘蔗梢的混合比例。试验一(第二章):添加剂对菌糠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菌糠作为发酵原料,设5个处理:对照(CON)组、添加纤维素酶(CEL)组、添加乳酸菌Ym3(Ym3)组、添加乳酸菌Ym7(Ym7)组、复合添加乳酸菌Ym3与乳酸菌Ym7(MIX)组。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在青贮发酵第1d、3d、7d、15d、30d和60d开封,测定分析发酵饲料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伴随发酵天数增加,菌糠发酵饲料的LA、AA、DM、ADF和NDF含量呈增加趋势,pH值和CP含量呈下降趋势。Ash含量无明显变化,WSC含量在发酵初期首先增加,随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得出结论:除发酵时间为60d外,添加纤维素酶、乳酸菌Ym3、乳酸菌Ym7及复合添加乳酸菌Ym3和Ym7对各个发酵天数的菌糠发酵饲料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添加纤维素酶、单独添加及复合添加乳酸菌Ym3和Ym7均能使发酵过程提前结束。试验二(第三章):添加剂对甘蔗梢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甘蔗梢作为发酵原料,设5个处理:对照(CON)组、添加纤维素酶(CEL)组、添加乳酸菌Ym3(Ym3)组、添加乳酸菌Ym7(Ym7)组、复合添加乳酸菌Ym3与乳酸菌Ym7(MIX)组。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在青贮发酵第1d、3d、7d、15d、30d和60d开封,测定分析青贮饲料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伴随发酵天数增加,青贮饲料的AN、LA、PA、Ash、ADF、NDF含量呈增加趋势,pH值和HC含量持续降低,AA含量都经历先增加后减少的阶段,BA、DM和CP含量无显着变化,WSC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得出结论:在6个发酵天数中,添加纤维素酶、乳酸菌Ym3、乳酸菌Ym7及复合添加乳酸菌Ym3和Ym7对甘蔗梢青贮饲料均有改善效果。添加纤维素酶、单独添加及复合添加乳酸菌Ym3和Ym7均对青贮过程提前结束无促进作用。综合发酵过程和各项指标,添加乳酸菌Ym7及复合添加乳酸菌Ym3和Ym7的添加效果较好。试验三(第四章):添加剂对菌糠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以菌糠和甘蔗梢为原料,设计5种混合比例:100%菌糠发酵饲料、85%菌糠与15%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70%菌糠与30%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55%菌糠与45%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以及100%甘蔗梢青贮饲料。每种混合比例中均设对照组(CON组)、添加纤维素酶组(CEL组)、添加乳酸菌Ym3组(Ym3组)、添加Ym7组(Ym7组)及Ym3和Ym7混合添加组(MIX组)五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次重复,厌氧发酵60d开封,测定分析青贮饲料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甘蔗梢在发酵饲料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发酵饲料的pH值、DM含量呈降低趋势,AN、LA、PA、WSC含量呈增加趋势,BA、NDF含量无显着变化;当甘蔗梢比例小于30%时,Ash含量随甘蔗梢比例的增加而增加,CP、ADF、HC含量无显着变化;甘蔗梢比例大于30%时,Ash、CP、ADF含量随甘蔗梢比例增加而减少,HC含量随甘蔗梢比例而增加。AA含量在100%菌糠发酵饲料和100%甘蔗梢青贮饲料中含量较少,在混合发酵饲料中含量较高。随甘蔗梢比例的增加,纤维素酶对发酵饲料的作用效果减弱,对85%菌糠与15%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和70%菌糠与30%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乳酸菌对发酵饲料的品质始终影响显着。70%菌糠与30%甘蔗梢、55%菌糠与45%甘蔗梢混合发酵,效果较理想。

琚泽亮,赵桂琴,覃方锉,焦婷[9](2016)在《青贮时间及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的可行性,为该地区草产品加工提供技术依据,在甘南州夏河县研究了青贮时间与添加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玉米粉(4%)、尿素(0.4%)、Synlac Dry(0.002g/kg)和Sila-Max 200(0.0025g/kg),以直接青贮为对照(CK),进行捆裹青贮。分别在青贮第40,80,120天开包取样,每处理各时间点3个重复,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结果表明:青贮时间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影响显着。由于高寒牧区秋冬季气温很低,完成青贮发酵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在青贮80d左右发酵才能完成。添加尿素显着提高了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但同时其氨态氮含量在青贮40,80和120d时一直保持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3.70%、189.60%和185.27%;pH值下降缓慢,青贮120d后pH仍在4.2以上。添加玉米粉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尿素。和非生物型添加剂相比,乳酸菌制剂的青贮效果更佳,不仅促进了发酵进程,而且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添加SilaMax 200青贮效果优于添加Synlac Dry,其LAB数量在青贮40d后较对照增加了9.88%,乳酸含量增加了110.77%,pH值显着(P<0.05)下降;在青贮80d后乳酸含量仍为对照的2倍,显着(P<0.05)高于其他3个处理,pH已降至4.1以下。因此,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Sila-Max 200后捆裹青贮80d即可获得优质的青贮料。

张晓娜[10](2016)在《刈割期、品种及青贮方式对苜蓿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探讨刈割期、品种及青贮方式对苜蓿品质的影响。研究金皇后在现蕾期刈割后,通过不同的晾晒时间(鲜样、晾晒10 h)和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菌(0、3、6、9 mg/kg)、纤维素酶(0、25、50、100 mg/kg)、乳酸菌+纤维素酶(0、3+25、6+50、9+100 mg/kg),测定青贮苜蓿的pH值、可溶性糖、氨态氮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3个品种中,金皇后的粗蛋白、粗灰分、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最高,分别为16.86%DM,7.97%DM和106.22%DM;金皇后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51.08%DM和41.04%DM。在现蕾期,粗蛋白、粗灰分、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最高,分别为18.99%DM,9.07%DM和127.15%DM;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44.98%DM和35.78%DM。在茎和叶中,在现蕾期苜蓿的粗蛋白和相对饲用价值显着(P<0.05)高于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其叶和茎的粗蛋白分别比后者提高4.52%、8.28%、12.06%、14.70%和12.59%、9.38%、11.19%、28.81%,相对饲用价值分别比后者提高6.55%、6.60%、29.07%、40.25%和3.84%、6.09%、4.88%和10.99%,粗纤维分别比后者降低7.46%、6.85%、20.46%、23.00%和2.99%、1.82%、2.67%、3.67%。综上所述,3个苜蓿品种中,金皇后的产量及营养价值较高,品质最好,现蕾期是最佳的刈割时期。(2)青贮中,低含水量处理组感官评分高于高含水量处理组,表现为气味芳香,颜色呈淡褐色。低含水量处理中,粗蛋白、粗脂肪、相对饲用价值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高含水量,且在6 mg/kg乳酸菌、50 mg/kg纤维素酶、6+50 mg/kg乳酸菌+纤维素酶浓度下粗蛋白的含量最高,粗脂肪、相对饲用价值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浓度为6+50mg/kg乳酸菌+纤维素酶最高;而低含水量处理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纤维、pH值和氨态氮比总氮值低于高含水量,其中以6+50 mg/kg乳酸菌+纤维素酶浓度最低。表明,含水量稍低,可降低pH值和氨态氮比总氮值,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乳酸菌数量增加,促进发酵。综合评定,低含水量处理中,浓度为6+50 mg/kg乳酸菌+纤维素酶时青贮效果较好,品质最高。

二、捆裹青贮牧草中乳酸菌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捆裹青贮牧草中乳酸菌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甘蔗尾凋萎及甘蔗尾或甘蔗茎叶比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1 影响牧草青贮品质的因素
        1.1.1 牧草水分含量
        1.1.2 牧草青贮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1.1.3 牧草青贮前缓冲容量
        1.1.4 牧草青贮前附生微生物
        1.1.5 牧草青贮有氧暴露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甘蔗尾凋萎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一甘蔗尾凋萎0 h、24 h、48 h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试验二甘蔗尾凋萎0 h、36 h、60 h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3.1 甘蔗尾凋萎不同时间后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和附生微生物的影响
        2.3.2 甘蔗尾凋萎不同时间后青贮对其青贮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2.3.3 甘蔗尾凋萎不同时间后青贮对其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2.3.4 有氧暴露对凋萎不同时间甘蔗尾青贮微生物和发酵参数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甘蔗尾或全株甘蔗茎叶比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一甘蔗尾茎叶比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3.1.1 材料和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试验二全株甘蔗茎叶比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3.1 甘蔗尾或全株甘蔗不同茎叶比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和附生微生物的影响
        3.3.2 甘蔗尾或全株甘蔗不同茎叶比对其青贮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3.3 甘蔗尾或全株甘蔗不同茎叶比对其青贮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的影响
        3.3.4 有氧暴露对甘蔗尾或全株甘蔗不同茎叶比青贮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试验总结
    4.2 试验创新之处
    4.3 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乳酸菌或有机酸盐与尿素复配添加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指标与测定方法
    1.4 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评分
    1.5 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分析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酸添加剂及尿素添加量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2.2 菌酸添加剂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3 尿素添加量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4 尿素添加量对菌酸添加剂组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料p H值、干物质和氨态氮/总氮的影响
    2.5 尿素添加量对菌酸添加剂组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料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2.6 尿素添加量对菌酸添加剂组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料营养品质的影响
    2.7 添加剂和尿素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料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2.8 混合青贮效果的秩和比排序
3 讨论
    3.1 乳酸菌或有机酸盐与尿素复配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乳酸菌或有机酸盐与尿素复配对混合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4 结论

(3)西藏不同海拔燕麦青贮发酵特性及发酵品质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1.2 西藏地区燕麦的生产和利用现状
    1.3 海拔对燕麦品质、产量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3.1 海拔对燕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1.3.2 海拔对燕麦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4 高寒地区青贮研究进展
        1.4.1 青贮原理
        1.4.2 高寒地区青贮饲料研究现状
        1.4.3 影响高寒地区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主要因素
        1.4.4 海拔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1.4.5 添加剂对高寒地区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西藏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1.6.2 西藏燕麦在不同海拔青贮点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1.6.3 添加剂对西藏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品质改善研究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藏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青贮调制
        2.1.4 青贮指标测定方法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海拔区燕麦原材料营养成分分析
        2.2.2 不同海拔区燕麦原材料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2.3 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饲料营养品质
        2.2.4 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
        2.2.5 不同海拔区燕麦青贮饲料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西藏燕麦在不同海拔青贮点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青贮调制
        3.1.4 青贮指标测定方法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海拔青贮点燕麦青贮饲料营养品质
        3.2.2 不同海拔青贮点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
        3.2.3 不同海拔青贮点燕麦青贮饲料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添加剂对西藏不同海拔燕麦青贮品质改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青贮调制
        4.1.4 青贮指标测定方法
        4.1.5 青贮发酵品质评价
        4.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添加剂对燕麦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影响
        4.2.2 添加剂对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4.2.3 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评价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霉菌毒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真菌及霉菌毒素污染青贮饲料
        2.1.1 青贮中主要霉菌毒素
        2.1.2 青贮中主要产毒真菌
        2.1.3 青贮中霉菌毒素变化分布
        2.2 真菌生长及霉菌毒素产生的防治
        2.2.1 田间防治
        2.2.2 青贮窖管理
        2.3 霉菌毒素在青贮中的降解
        2.3.1 吸附
        2.3.2 微生物降解
        2.4 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2.5 青贮微生物生态学分子技术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主要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发酵阶段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样地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期玉米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分析
        2.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的感官评价
        2.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发酵温度
        2.4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营养品质动态变化
        2.5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动态变化
        2.6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相对饲喂价值
        2.7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品质交互作用
        2.8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品质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的感官特性影响
        3.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温度影响
        3.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开窖后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样地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变化分析
        2.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营养品质动态变化
        2.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动态变化
        2.4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品质交互作用
        2.5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品质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3.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开窖后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开窖后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微生物及其多样性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样地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3.1 微生物计数
        1.3.2 细菌DNA提取
        1.3.3 真菌DNA提取
        1.3.4 宏基因组分类测序分析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期玉米青贮原料微生物数量分析
        2.2 不同收获期玉米青贮原料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2.1 不同收获期青贮原料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2.2.2 不同收获期青贮原料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相似性分析
        2.2.3 不同收获期青贮原料中微生物差异分析
        2.2.4 不同收获期青贮原料中细菌PICRUSt功能分析
        2.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2.3.1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3.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微生物数量的交互作用
        2.3.3 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2.4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开窖后微生物的变化
        2.4.1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4.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微生物数量的交互作用
        2.4.3 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青贮原料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3.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玉米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3.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玉米青贮开窖后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四 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霉菌毒素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样地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期玉米青贮原料霉菌毒素含量分析
        2.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发酵过程霉菌毒素含量动态变化
        2.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发酵过程中对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含量交互作用
        2.4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开窖后霉菌毒素含量动态变化
        2.5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发酵过程中对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含量交互作用
        2.6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主要产毒真菌OTU数分析
        2.7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霉菌毒素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青贮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玉米青贮发酵过程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对玉米青贮开窖后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五 降解全株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微生物的筛选及对霉菌毒素的降解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3.1 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1.3.2 微生物与霉菌毒素共培养
        1.3.3 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作用组分确定
        1.3.4 乳酸菌及酵母菌混合降解霉菌毒素作用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分离鉴定
        2.2 降解霉菌毒素菌株筛选
        2.3 微生物有效降解霉菌毒素组分分析
        2.4 不同浓度的乳酸菌及酵母菌混合对霉菌毒素降解效率
        3 讨论
        3.1 乳酸菌对于霉菌毒素降解的影响
        3.2 酵母菌对于霉菌毒素降解的影响
        3.3 微生物有效组分对于霉菌毒素降解的影响
        3.4 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对于霉菌毒素降解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六 基于响应曲面法解析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霉菌毒素含量影响的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拟合回归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2.2 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响应面分析
        2.3 毒素最佳降解条件的确定
        2.4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实际发酵参数与毒素最佳降解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霉菌毒素最佳降解条件
        3.2 不同紧实度及收获期玉米青贮实际发酵参数与毒素最佳降解条件的相关性
        4 小结
第三章 主要结论
第四章 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4.1 创新点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三江源试验区不同燕麦混播草地微生物区系分析和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生物区系的研究概况
        1.1.1 叶部微生物区系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1.2 叶部微生物影响因素研究
    1.2 乳酸菌利用研究概况
        1.2.1 乳酸菌研究概况
        1.2.2 乳酸菌菌种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2.3 乳酸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1.3 青贮中低温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1.3.1 青贮的研究进展
        1.3.2 青贮添加剂的研究
        1.3.3 青贮中低温乳酸菌添加剂的研究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微生物区系分析样品采集
        2.1.2 低温乳酸菌筛选试验材料采集与处理
        2.1.3 低温乳酸菌青贮效果评价试验材料采集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2.3.1 主要试剂
        2.3.2 主要培养基
    2.4 试验方案
第三章 三江源试验区叶部微生物区系分析
    3.1 试验方法
        3.1.1 微生物组总DNA提取
        3.1.2 目标片段文库构建
        3.1.3 PCR产物检测及序列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特有菌种分布比较
        3.2.2 燕麦单播和燕麦混播种植方式叶面微生物丰富度分析
        3.2.3 燕麦单播和燕麦混播种植方式叶面微生物优势群落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种燕麦混播种植方式叶部微生物特有菌种分布差异
        3.3.2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微生物丰富度差异分析
        3.3.3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微生物优势群落表达差异分析
第四章 三江源试验区青贮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培育和鉴定
    4.1 试验方法
        4.1.1 乳酸菌筛选
        4.1.2 优良青贮低温乳酸菌筛选
        4.1.3 低温乳酸菌菌种鉴定
        4.1.4 最优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乳酸菌的分离
        4.2.2 低温型乳酸菌的筛选
        4.2.3 优良青贮乳酸菌的筛选
        4.2.4 低温乳酸菌16S rDNA菌种鉴定
        4.2.5 屎肠球菌GN3 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4.3 讨论
        4.3.1 优良低温乳酸菌菌种的筛选
        4.3.2 优良低温乳酸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4.3.3 低温乳酸菌16S rDNA鉴定
        4.3.4 GN3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第五章 三江源试验区低温型乳酸菌在不同燕麦种植组合中的青贮效果评价
    5.1 试验方法
        5.1.1 试验设计
        5.1.2 乳酸菌扩大培养
        5.1.3 青贮料制作
        5.1.4 青贮品质感观鉴定
        5.1.5 青贮品质p H评价方法
        5.1.6 青贮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5.1.7 青贮品质体外消化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青贮料制作
        5.2.2 不同处理组青贮料感官评价结果
        5.2.3 不同处理组青贮料pH评定结果
        5.2.4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5.2.5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5.2.6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种植组合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营养成分的影响
        5.3.2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5.3.3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青贮种植方式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5.3.4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第六章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高寒地区低温青贮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低温青贮体系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青贮简介
        1.1 青贮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1.2 青贮过程
    2 青贮类型
        2.1 自然青贮
        2.2 添加剂青贮
    3 青贮影响因素
        3.1 原料
        3.1.1 原材料的来源
        3.1.2 原材料的切段尺寸
        3.1.3 水分
        3.2 储存条件
        3.2.1 空气含量
        3.2.2 密度
        3.3 储存时间
        3.4 温度
        3.5 添加剂
        3.5.1 添加剂的类型
        3.5.2 添加剂剂量
    4 青贮质量指标
        4.1 营养指标
        4.1.1 pH
        4.1.2 乳酸
        4.1.3 可挥发性脂肪酸
        4.1.4 瘤胃稳定性
        4.1.5 氨
        4.2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5.2 旨在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途径
第二章 青藏高原地区冰草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效应分析
    1 简介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2 乳酸菌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测定
        2.3 代表株的16S rRNA的扩增和测序
        2.4 Rec A多序列分析
        2.5 代表株抑菌效应检测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成熟期玉米秸秆青贮的微生物概况、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消化水平的研究
    1 简介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
        2.2 游离水分的测定
        2.3 青贮制作
        2.4 微生物分析
        2.5 乳酸菌16S rRNA序列扩增
        2.6 Rec A基因扩增
        2.7 乳酸菌代表株的生理生化测定
        2.8 青贮饲料化学成分测定
        2.9 体外瘤胃发酵实验
        2.10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水分和微生物含量
        3.2 代表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3.3 微生物的多样性
        3.4 青贮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
        3.5 体外瘤胃发酵实验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常温和低温青贮条件下,乳酸菌剂量对燕麦和小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1 简介
    2 材料和方法
        2.1 乳酸菌添加剂的选择
        2.2 原材料的准备
        2.3 青贮制作
        2.4 微生物分析
        2.5 pH,有机酸和氨态氮的测定
        2.6 化学成分分析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接种剂
        3.2 原材料
        3.3 pH测定
        3.4 微生物分析
        3.5 化学成分测定
        3.6 有机酸测定
        3.7 氨态氮含量
    4 讨论
第五章 分离自青藏高原的优良乳酸菌对恒低温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1 简介
    2 材料与方法
        2.1 乳酸菌添加剂的选择
        2.2 原材料的准备
        2.3 青贮制作
        2.4 微生物分析
        2.5 化学成分分析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高寒地区固有乳酸菌对当地燕麦和冰草自然青贮品质的影响
    1 简介
    2 材料与方法
        2.1 接种菌的特性
        2.2 青贮制作
        2.3 微生物菌群分析
        2.4 化学成分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西藏乡土乳酸菌对当地牧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1.1 西藏畜牧业发展现状
        1.2 西藏地区主要牧草资源
    2 青贮和影响青贮发酵品质的因素
        2.1 青贮
        2.2 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
        2.3 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因素
    3 乳酸菌概述
        3.1 乳酸菌
        3.2 乳酸菌在青贮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 西藏乡土乳酸菌概述
    5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5.1 立体依据及研究意义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第一节 植物乳杆菌对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箭筈豌豆化学与微生物成分分析
        2.2 植物乳杆菌对箭筈豌豆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3 植物乳杆菌对箭筈豌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干酪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对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对箭筈豌豆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2 乳酸菌对箭筈豌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第一节 植物乳杆菌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化学与微生物成分分析
        2.2 植物乳杆菌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3 植物乳杆菌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干酪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2 乳酸菌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第一节 植物乳杆菌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燕麦化学与微生物成分分析
        2.2 植物乳杆菌对燕麦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3 植物乳杆菌对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干酪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对燕麦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2 乳酸菌对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西藏乡土乳酸菌对绿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第一节 植物乳杆菌对绿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麦草化学与微生物成分分析
        2.2 植物乳杆菌对绿麦草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3 植物乳杆菌对绿麦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节 干酪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对绿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乳酸菌菌株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对绿麦草青贮饲料化学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2 乳酸菌对绿麦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8)菌糠与甘蔗梢的单独及混合发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甘蔗梢概况
        2.1 甘蔗梢的营养特性
        2.2 甘蔗梢青贮利用研究
    3 菌糠概况
        3.1 菌糠的营养特性
        3.2 菌糠发酵饲料的研究
    4 青贮
        4.1 常规青贮
        4.2 特殊青贮
        4.3 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
        4.4 青贮有氧稳定性
    5 青贮发酵进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5.1 植物细胞自身作用的化学变化
        5.2 微生物产生的化学变化
    6 青贮添加剂
        6.1 乳酸菌
        6.2 纤维素酶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菌糠发酵饲料品质及发酵进程的影响
    1 材料与试验设计
        1.1 青贮材料
        1.2 添加剂
        1.3 试验设计
    2 试验方法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分析样本和青贮浸提液的制备
        2.3 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2.4 微生物分析方法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糠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成
        3.2 添加剂和发酵时间对菌糠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菌糠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成
        4.2 添加剂和发酵时间对菌糠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章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甘蔗梢青贮饲料品质及青贮进程的影响
    1 材料与试验设计
        1.1 青贮材料
        1.2 添加剂
        1.3 试验设计
    2 试验方法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分析样本和青贮浸提液的制备
        2.3 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2.4 微生物分析方法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甘蔗梢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成
        3.2 添加剂和发酵时间对甘蔗梢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甘蔗梢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成
        4.2 添加剂和发酵时间对甘蔗梢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第四章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菌糠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试验设计
        1.1 青贮材料
        1.2 添加剂
        1.3 试验设计
    2 试验方法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分析样本和青贮浸提液的制备
        2.3 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2.4 微生物分析方法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糠和甘蔗梢主要化学成分
        3.2 添加剂和混合比例对菌糠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菌糠原料和甘蔗梢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成
        4.2 添加剂和混合比例对菌糠甘蔗梢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第五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展望
    1 总体结论
    2 总体讨论
        2.1 一致性
        2.2 差异性
    3 本研究创新点
    4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青贮时间及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营养指标测定及微生物分析
    1.4 发酵品质分析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贮时间及添加剂对混播捆裹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2.2 青贮时间及添加剂对混播捆裹青贮过程中pH、氨态氮、乳酸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3 青贮时间及添加剂对混播捆裹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青贮时间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剂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
4 结论

(10)刈割期、品种及青贮方式对苜蓿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苜蓿的价值
        1.2.1 苜蓿的营养价值
        1.2.2 苜蓿的利用价值
    1.3 苜蓿青贮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青贮原理
        1.3.2 青贮过程
        1.3.3 青贮类型
        1.3.4 青贮添加剂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刈割期及品种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区域概况
        2.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3个苜蓿品种不同刈割期干草产量的分析
        2.2.2 3个苜蓿品种不同刈割期营养成分及相对饲用价值的分析
        2.2.3 3个苜蓿品种不同刈割期纤维成分的分析
        2.2.4 刈割期及品种对苜蓿营养成分及相对饲用价值影响的主效应
        2.2.5 刈割期及品种对苜蓿纤维成分影响的主效应
        2.2.6 不同刈割期对苜蓿叶、茎的营养成分及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2.2.7 不同刈割期对苜蓿叶、茎的纤维成分的影响
        2.2.8 刈割期及品种对苜蓿叶、茎的营养成分、相对饲用价值影响及纤维成分的主效应
    2.3 讨论
        2.3.1 刈割期及品种对苜蓿产量的影响
        2.3.2 刈割期及品种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含水量及添加剂浓度对青贮苜蓿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区域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设计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苜蓿原料的特性
        3.2.2 青贮的感官评定
        3.2.3 不同含水量及添加剂浓度对青贮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3.2.4 不同含水量及添加剂浓度对青贮苜蓿发酵品质的影响
        3.2.5 含水量及添加剂浓度对青贮苜蓿营养价值影响的主效应
        3.2.6 含水量及添加剂浓度对青贮苜蓿纤维成分影响的主效应
        3.2.7 含水量及添加剂浓度对青贮苜蓿发酵品质影响的主效应
    3.3 讨论
        3.3.1 含水量对青贮苜蓿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3.3.2 添加剂对青贮苜蓿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捆裹青贮牧草中乳酸菌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蔗尾凋萎及甘蔗尾或甘蔗茎叶比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D]. 顾启超. 广西大学, 2021(12)
  • [2]乳酸菌或有机酸盐与尿素复配添加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影响[J]. 谢展,穆麟,张志飞,陈桂华,刘洋,高帅,魏仲珊. 草业学报, 2021(05)
  • [3]西藏不同海拔燕麦青贮发酵特性及发酵品质改善研究[D]. 王福成. 西藏农牧学院, 2021(08)
  • [4]紧实度及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霉菌毒素的影响研究[D]. 王旭哲.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三江源试验区不同燕麦混播草地微生物区系分析和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及利用[D]. 赵继丽. 青海大学, 2019(04)
  • [6]高寒地区低温青贮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低温青贮体系的优化[D]. 张淼. 郑州大学, 2018(11)
  • [7]西藏乡土乳酸菌对当地牧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D]. 周佳佳.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8]菌糠与甘蔗梢的单独及混合发酵的研究[D]. 张诗.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9]青贮时间及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琚泽亮,赵桂琴,覃方锉,焦婷. 草业学报, 2016(06)
  • [10]刈割期、品种及青贮方式对苜蓿品质的影响[D]. 张晓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