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愈合分析

25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愈合分析

一、25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愈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龙燕红[1](2021)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优良度、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认可度、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切口愈合优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予以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加速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取患者的高度认可。

王小婷,夏璆慧,方建飞[2](2021)在《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指标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指标对感染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58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创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05例和未发生感染组48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以ROC曲线预测相应指标对开放性骨折导致患者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预测能力。结果 58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有105例发生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为17.9%; Logic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及切口污染等是四肢开放性骨折发生术后创口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 <0.05)。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保护性因素,能够降低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率;联合血清IL-6、PCT和CRP3项指标预测发生术后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64,诊断效率优于任一指标。结论开放性骨折发生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联合检测血清IL-6、PCT和CRP有利于早期预测感染,指导临床用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孟庆元[3](2021)在《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分布与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本地区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病原菌分布和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指导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资料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581例菌培养阳性的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患者为样本,筛选要求病例为入院后48小时内对首次换药前的创口及创面上采集活组织切片、脓液或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检出病原菌781株(革兰阴性细菌493株,占63.12%,革兰阳性细菌285株,占36.49%,真菌3株,占0.38%);其中革兰阴性菌以阴沟肠杆菌79株(10.12%)、黏质沙雷菌53株(6.79%)、大肠埃希菌56株(6.66%)、产酸克雷伯菌属51株(6.53%)、肺炎克雷伯菌48株(6.15%)、铜绿假单胞菌47株(6.02%)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11株(14.21%)、表皮葡萄球菌42株(5.38%)为主要致病菌。2.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对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敏感率大于90%。黏质沙雷菌对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敏感率大于90%,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耐药率1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为100%,对哌拉西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80%,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大于80%。产酸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0%,对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对氨苄西林敏感率大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对哌拉西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敏感率大于86%,对头孢唑林耐药率大于8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80%。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对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率大于80%;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大于80%。结论:1、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排在前六位的为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2、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中仍占一定比重。3、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感染的革兰阴性菌致病菌主要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主要对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

陈彦,林琳,严小林,曾永吉,杨波,刘德龙[4](2021)在《四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2 431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 431例四肢骨折患者以男性(60.14%)、年龄<60岁(68.08%)、交通事故伤(47.47%)为主,骨折类型以闭合型骨折(62.94%)为主,骨折部位以胫腓骨(40.56%)最为常见;共有70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88%,其中,胫腓骨和股骨部位的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36%和4.20%;感染患者共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占比57.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开放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6 h、手术时间≥180 min及引流管放置时间≥6 d为引起四肢骨折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发生在下肢,且其发生与多因素有关,术前进行基础疾病治疗、尽早彻底清创、缩短手术及引流管放置时间等在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中起到积极作用。

邱双玲,陶海荣[5](2021)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经外固定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行外固定术的25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创口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61)和非感染组(n=194).取感染组患者创口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观察患者创口细菌分布情况,并对造成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5例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率为23.92%,其中,48例为浅表感染,13例为深部感染.对感染组进行细菌学分析,发现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占比最大,均在20.00%以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分度(Ⅲ度)、受伤至医院就诊时间(>6 h)、创口遗留死腔是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清创彻底是术后创口感染的保护因素(OR=7.290、4.230、12.500、0.450,P<0.05).结论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骨折分度Ⅲ度、受伤至医院就诊时间>6 h、创口遗留死腔是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清创彻底是术后创口感染的保护因素.

潘晓辉,瞿新丛,方祖怡,丰峰,肖帆,周炎,刘世清[6](2020)在《冲洗剂量对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感染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清创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剂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罗田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22~66岁,平均(48.9±9.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7例,重物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7例,锐器切割伤16例。受伤部位:小腿38处,上肢17处,足踝14处,大腿9处。骨折Gustilo分型:Ⅱ型26例,ⅢA型39例,ⅢB型13例。受伤至清创时间2~10 h,平均(5.4±2.1)h。根据患者清创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冲洗剂量<5 000 mL)22例,中等剂量(5 000 mL≤冲洗剂量<8 000 mL)27例,大剂量组(冲洗剂量≥8 000 mL)29例。初次清创后行骨牵引、石膏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分析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4 d、7 d的外周静脉血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术后1 d低剂量组CRP为(42.34±9.32)mg/L,高于中剂量组的(35.33±8.68)mg/L和大剂量组的(33.32±6.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7 d低剂量组的CRP、WBC和PCT分别与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3/22)低剂量组患者和3.7%(1/27)中剂量组患者出现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大剂量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低剂量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大剂量组(χ2=4.119,P<0.05)。结论对于GustiloⅡ型及以上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清创术中运用足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

吴单[7](2020)在《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运用中药熏蒸疗法对其疼痛和关节僵硬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中药熏蒸组和水熏蒸组,各组62例。水熏蒸组患者接受水熏蒸治疗,中药熏蒸组患者接受中药熏蒸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的病例为120例,包括中药熏蒸组61例,水熏蒸组59例。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患者实施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患者的关节僵硬能够得到显着改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王倩倩[8](2019)在《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部位及其发生率;了解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并鉴定;分析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情况;评估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791例,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细菌感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感染)与观察组(发生感染)。分别记录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感染部位,采集发生细菌感染患者的切口脓性分泌物、痰液、尿液或血液标本,将其标本放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用细菌鉴定仪进行感染病原菌种检测和药敏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补充完成药敏分析。同时,建立临床资料调查表,分别发放给两组患者,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在完整记录相关资料后进行整合与分析。调查表中包含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症、骨折位置、治疗情况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定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3.4%(58/248),2017年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4.5%(65/265),2018年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5.5%(71/278),不同年度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16年至2018年患者的感染类型中均以手术部位感染最为常见,其占比分别为58.6%、66.2%与66.2%;手术部位感染位置主要为胫腓骨,其占比分别64.7%、65.1%与63.8%。观察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9株,2016年发生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02株,2017年发生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12株,2018年发生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15株。2016年至2018年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最多,占比为47.1%、50.0%与49.6%。药敏分析表现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利福平、四环素、莫西沙星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骨折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侵入性操作、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异体血输入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下肢与腰髋部骨折、手术时间≥2h、术中出血量≥300m L、有侵入性操作、引流管留置时间≥3d、住院时间≥14d与有异体血输入为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易发生细菌感染,并且主要以手术部位感染最为常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最高。革兰阴性菌是引发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均有明显的耐药性,需针对药敏分析结果给予合理的抗生素药物。本研究也提示需要对高危患者给予更高的预防意识。

章芩[9](2019)在《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布原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在一般性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对应的急诊护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4%,对照组中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64%,实验组中患者在骨折恢复情况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实验组中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应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陈丽[10](2018)在《骨折术后配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骨折术后配合中药三期辨证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常规康复方案治疗)和观察组(47例,配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 d,两组的TNF-α、IL-1、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给予中医三期辨证方案配合行康复治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二、25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愈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5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愈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切口愈合优良度的比较
    2.2 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护理认可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2)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指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发生率
    2.2 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3 开放性骨折发生术后创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2.4 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对四肢开放性骨折发生术后创口感染的预测能力
3 讨论

(3)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分布与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综述 四肢创伤性创面感染的研究进展
    1.1 危险因素
        1.1.1 损伤性质
        1.1.2 创伤污染程度与清创术
        1.1.3 基础疾病的影响
        1.1.4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2 病原学分析
    1.3 治疗措施最新进展
        1.3.1 抗菌药物治疗
        1.3.2 早期及时清创手术
        1.3.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开放性创口及感染的治疗
        1.3.4 组织瓣修复创面的应用
        1.3.5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研究
第2章资料与方法
    2.1 菌株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临床资料
    2.4 主要仪器与试剂
    2.5 细菌学的检查
        2.5.1 标本的采集
        2.5.2 病原菌的培养鉴定
        2.5.3 药物敏感试验
    2.6 研究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菌群分布及构成比
    3.2 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
        3.2.1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情况
        3.2.2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四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标准
    1.3 方法
        1.3.1 资料收集
        1.3.2 病原菌鉴定
    1.4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2 431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2.2 术后切口感染率
    2.3 70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2.4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5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5)四肢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收集及菌株培养
    1.3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创口感染情况
    2.2 病原菌分布
    2.3 创口感染单因素分析
    2.4 创口感染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6)冲洗剂量对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感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治疗
    1.3 术后处理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7)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 研究对象
    (三)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及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试验设计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随机分组
    (二) 治疗方案
        1. 水熏蒸组
        2. 中药熏蒸组
    (三) 疗效评定标准
    (四) 安全性评价及对策
    (五)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临床资料比较
    (二) 治疗结果比较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对比
        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的对比
        5.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的对比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对比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1.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发展机制
        2. 四肢骨折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二) 中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1. 四肢骨折的病因病机
        2.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三)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研究进展
        1.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理论及依据
        2.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患者的优势
    (四) 中药选择依据
    (五) 研究结果分析
    (六)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僵硬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8)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验方法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类型
    2.2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部位
    2.3 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2.4 观察组患者常见病原菌的抗生素药物耐药情况
    2.5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6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开放性骨折手术感染患者的感染特征、病原菌及耐药菌分析
    3.2 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骨折术后配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炎性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四、25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愈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J]. 龙燕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2)
  • [2]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指标评价[J]. 王小婷,夏璆慧,方建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14)
  • [3]四肢难愈性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分布与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D]. 孟庆元. 吉林大学, 2021(01)
  • [4]四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J]. 陈彦,林琳,严小林,曾永吉,杨波,刘德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02)
  • [5]四肢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术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邱双玲,陶海荣.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1)
  • [6]冲洗剂量对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感染的影响[J]. 潘晓辉,瞿新丛,方祖怡,丰峰,肖帆,周炎,刘世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20(10)
  • [7]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单.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调查研究[D]. 王倩倩. 青岛大学, 2019(01)
  • [9]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研究[A]. 章芩. 江西省第十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 [10]骨折术后配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的效果[J]. 陈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26)

标签:;  ;  ;  ;  

25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愈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