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电网水库调度技术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

辽宁电网水库调度技术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

一、辽宁电网水库调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肖鹏飞[1](2021)在《水光蓄系统在电力市场下的运行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世界各国都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光伏渗透率的增加,弃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光伏发电有着随机性的特点,因此把光伏发电直接接入电网将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水电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有着启停快、调峰性能好等特点。水电参与电网的调峰运行,不但可以满足电网的调峰需求,还可以改善水电系统的积极性。抽水蓄能作为当今电网中发展最成熟、速度最快的能源存储技术,其已经变成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论文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布式光伏与梯级小水电互补联合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018YFB0905200)来展开的。本文提出了一个梯级小水电、抽水蓄能电站和光伏电站的联合运行策略,来参与电力市场。该联合运行策略不但可以提高光伏发电、水电在电力市场中的收益,还可以有效的解决弃光、弃水问题。本文考虑了光伏发电量、负荷以及电价的不确定性,在电力市场环境中,以水光蓄联合运行策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一个基于场景的随机优化模型,同时计及CVaR(条件风险价值)来评估水光蓄系统的风险。其中本研究所考虑的是先满足本地负荷水平的情况下再参与电力市场。本文把运行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问题,利用Python环境下的Gurobi优化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联合运行策略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出当风险因子β=0时,预期的收益为15734.1DKK,随着风险因子β的增大,决策者所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降低。最后的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说明该系统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具有经济可行性,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然后提出了一种在电力市场下水光蓄系统的合作博弈运行策略,本研究是基于四川小金县的一个真实的系统。虽然每个电站单独参与电力市场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实际上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研究了水光蓄系统来参与电力市场,采用核仁法分配策略对水光蓄组成的联盟的利润进行分配,最后结果显示出与各个电站独立运行相比较,水电站、光伏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在相互合作时,其利润分别提高了2.67%、79.77%和106.45%。

徐国栋[2](2019)在《面向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电池储能配置研究》文中指出电池储能因其充放电迅速、存储容量大、选址限制少等特点,在满足电力系统多样化储能应用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储能配置是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前提与关键。考虑到电池储能可灵活配置在电力系统的电源侧、输网侧、配网侧及负荷侧,本文开展了面向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环节的电池储能配置研究,探讨了电池储能配置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了跟踪风电场允许出力区间的电池储能配置方法,该方法可细致构建考虑储能荷电状态预先调整的储能跟踪风电场允许出力区间运行策略,并进行计及储能循环寿命特性的成本效益分析。基于储能荷电状态分区,构建了考虑储能荷电状态预先调整的储能跟踪风电场允许出力区间运行策略;建立了计及储能循环寿命特性的储能年综合成本最小模型,引入风电场可调度置信水平约束量化风储联合系统跟踪风电场允许出力区间的控制效果;采用嵌套可行与不可行粒子存储表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储能配置模型。(2)提出了促进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的储能系统配置方法,该方法可对火电调峰、水电、区外来电、抽水蓄能、电池储能的运行及成本特性进行细致建模,并考虑风电、光伏不确定性对储能配置的影响。构建了火电调峰、水电、区外来电、抽水蓄能、电池储能的运行及成本模型;采用增大系统备用需求的方式处理风电、光伏不确定性,建立了以系统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储能配置模型,约束条件包括关键电厂最小挂网机组数约束、水电站日发电量约束、抽蓄电站备用约束、电池储能备用约束等。(3)提出了削减工业园区配用电系统峰值负荷的电池储能配置方法,该方法可综合考虑年峰值负荷限值、可中断负荷及光伏不确定性对储能配置的影响。构建了包含光伏发电、电池储能、可中断负荷的工业园区配用电系统削峰运行策略;分别采用聚类方法与指标选取方法确定光伏发电年随机、极端出力场景,考虑可中断负荷补偿成本、延缓电网升级改造效益、减小调峰电源容量效益等成本效益类型,建立了电池储能与可中断负荷年期望综合成本最小模型,引入峰值负荷约束保证工业园区配用电系统的削峰效果。(4)提出了改善含光伏工商业大用户负荷用电特性的电池储能配置方法,该方法可综合考虑需量管理、光伏不确定性及储能循环寿命特性对储能配置的影响。采用多场景技术处理光伏不确定性,建立了储能双层配置模型,上层优化模型以计及储能循环寿命特性的储能年期望净收益最大为目标,下层优化模型以用户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在下层模型目标函数中引入均摊至日的虚拟需量电费,考虑储能削减日内峰值负荷的作用效果。某实际风电场、区域电网、工业园区配用电系统、含光伏工业大用户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胡姝博[3](2019)在《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向着新一代电力系统转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以风电发电并网容量占比大,发展最为快速。风电出力具有很强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高渗透率风电参与系统调度势必会给电网能量平衡控制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研究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己成为热点课题。本文面向高渗透率风电并网,旨在避免弃风现象的发生,最大化风电的利用效率,以常规负荷与风电形成的净负荷为调度对象,探讨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及求解方法。应用经典的日前调度方法,为满足具有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净负荷能量需求,对于以火电厂为主体消纳风电的系统,传统火电机组出力将随净负荷的波动而频繁调整,造成发电设备机械损伤,带来安全隐患,甚至需要改造火电机组,以适应系统能量平衡控制要求,影响发电设备运行安全和效率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净负荷复杂度的电力系统日前分时段优化调度策略。该策略最大化风电的利用效率,依据净负荷数值特性对调度时段进行适应性划分,并根据样本熵理论,评估净负荷时间序列复杂度,确定火电机组运行模式,减少火电机组随系统净负荷波动产生的上、下行爬坡功率,促进抽水蓄能机组的参与度,增加火电机组持续稳定运行时长。为了验证净负荷分时段优化调度结果的正确性,基于同等运行条件,建立净负荷区间模型求解优化调度成本的区间边界。区间模型中优化成本区间上边界对应的悲观模型为双层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困难。基于非线性对偶理论,提出一种非线性对偶方法,将悲观模型的内层模型转换为对偶模型,合并内外层模型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其优化求解,得到优化目标的区间上边界。优化成本的区间边界给电网运行人员提供了明确客观的调度目标上、下界信息,为调度决策调整提供参考。当电力系统中,风电渗透率日渐升高,传统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比降低,充分调动需求侧资源,引入灵活性能源是促进风电消纳和电网能量平衡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基于实验数据,研究电池储能的出力约束和计算其不一致性,提出一种电池储能参与的电力系统分时段优化调度策略,利用电池储能的灵活充放电特征,增强系统对净负荷不确定性的响应能力,降低电源侧的随机波动,减少火电机组爬坡出力,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最后,以辽宁电网实网数据为基础,验证本文所提模型和求解方法在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省级电网调度中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刘德顺[4](2019)在《基于多种调峰手段的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场群并网在电力系统所占比例的逐步攀升,由于场群的尾流效应、聚合效应及出力不确定特性等的影响,使得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难度日益增大,传统的优化调度策略已不能满足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场群电力负荷的调度要求。近年来,抽水蓄能和高载能负荷等调峰手段凭借其灵活的调度特性和快速的调节能力得到了大力发展,广泛参与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场群电力调度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出力波动性、间歇性等缺点,降低弃风弃光量,提高调度精度和电网运行可靠性。为了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场群大规模并网,本文采用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策略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针对我国“三北”地区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风资源丰富的特点,在考虑本地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场群并网后电力系统面临的优化调度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风力发电场群和光伏发电场群运行特性,进一步分析了抽水蓄能、高载能负荷、常规火力发电和热电联产机组这四种调峰手段的调峰特性和运行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接下来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的优化调度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2)针对“三北”地区众多因素导致常规发电机组调峰能力欠缺、风光发电场群出力消纳不足造成大量弃风弃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电联产模式的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根据已知电热负荷的预测数据和各个机组运行参数,制定了基于热电联产模式的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运行方式下各机组的运行优先策略,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热电联产模式的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校正调度措施的惩罚费用,并利用风电模拟场景计算出了基本运行成本和校正调度成本的平均值。最后,以IEEE24节点系统作为验证算例进行经济效益仿真计算,在算例分析中对不同场景的优化结果对比和分析。(3)根据多源互补发电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场群的预测出力随时间尺度的增加,时间间隔变小,运行过程逐步细化,风光发电场群的预测精度也随之提高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策略,从日前、滚动、实时的时间角度各分三层进行控制,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风光蓄发电利用率最大和系统输出功率波动最小为目标分别建立了日前、滚动、实时三个时间尺度的优化调度模型。通过滚动修正、实时调节来逐级降低风光预测误差及负荷不确定对调度计划的影响,合理调度多种调峰机组,提高系统的调度精度,减少各机组的启停次数,从而促进风光消纳,节约机组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最后结合甘肃酒泉具体算例验证了所提调度策略的有效性。

王浩,王旭,雷晓辉,廖卫红,王超,王佳[5](2019)在《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关键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文中提出水库调度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法和有效举措,能有效缓解区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发展,水库群系统调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框架。水库群调度的先驱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卓越的工作,在传统技术的发展,及在针对新问题的理论突破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旨在于综述水库群调度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当前国内外水库调度领域的热点问题,并探讨未来水库群调度研究的发展方向。

苟露[6](2017)在《水电站机组负荷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水电作为一种技术最成熟、开发效益最高、调度最灵活且无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发展以及电力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水库调度是水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优化调度一般都包含厂内机组经济运行部分,属于一个复杂的多维、非线性且离散的大规模时空决策优化问题,“维数灾”问题一直是制约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的一大瓶颈;常规发电流量逐时段迭代算法存在计算量大、收敛较慢以及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从水电站的基本单元—机组角度出发,基于水电站实际日负荷特性分析,提出了机组负荷模型概念,针对传统迭代算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机组发电流量递推法,推导了定出力条件下相邻时段间机组发电流量差计算公式,以及总耗水量的计算公式,与常规发电流量迭代算法进行实例应用对比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水电站“机组负荷模型”研究。通过对水电站实际日负荷特性进行分析,以机组为基本单元,提出了机组负荷模型概念,应用数学方法描述机组单次开机定负荷运行过程的结构特征,并概述模型的参数、结构以及约束条件,以机组负荷模型为基础构建机组与水电站的日负荷过程,从机组→水电站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机组穿越汽蚀振动区的次数问题。在给定环境控制变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控制少数几个机组负荷模型变量参数,可以间接实现系统实际结构的最优化,极大地减少优化数学模型的决策变量个数,避免了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嵌套厂内负荷优化分配数学模型的问题。(2)定出力条件下发电流量递推计算方法研究。为了解决常规发电流量逐时段迭代算法计算工作量大且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组发电流量递推法,并推导了定出力条件下相邻时段间机组发电流量差计算公式,对发电流量增量方程解的存在性及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基于定负荷条件下机组发电流量差公式推导了机组总耗水量计算公式,提出了相应几种总耗水量求解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对比分析,同时推求单台机组微小变出力以及多台机组定出力条件下的发电流量递推算法,分析了不同入库流量、不同机组出力条件下,以及从单台机组到多台机组运行的发电流量递推计算方法。机组发电流量递推法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发电流量的逐时段迭代计算过程,计算效率更高。(3)基于机组负荷模型和机组发电流量递推法的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应用研究。搜集水电站历史日负荷过程资料,分析整理并优选水电站计算典型日负荷图,建立以日耗水量最小为优化准则的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机组负荷模型和机组发电流量递推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并与常规发电流量迭代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水库为研究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递推法计算得到的日耗水量与迭代法相差仅0.1071‰,对应日耗水率相差仅0.1108‰(与日耗水量相对误差之间相差0.0037‰,此误差与计算结果取值的有效位数有关),计算时间则减少了约8%,验证了机组发电流量递推算法的实用性及高效性。最后,总结了全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马晓东[7](2015)在《核电参与电网调峰的运行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网负荷峰谷差的逐年增大、核电机组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风、光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以火电为调峰主体的电网调峰压力愈加严峻,对核电机组参与系统调峰运行的需求日益迫切。核电机组参与系统调峰运行的技术要求、多种电源联合调峰运行的优化策略是未来核电机组在网内运行的技术发展方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核电参与电网调峰运行为研究核心,分析研究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联合调峰运行策略。首先,根据不同调峰电源的调峰运行特性,建立各类调峰电源数学模型,并分析风、光自然能源的反调峰特性;其次,针对水、火、核电的联合调峰,以调度周期内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多种电源的联合调峰,建立多阶段动态调峰优化模型;最后,给出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电源联合调峰优化模型的解算方法,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及解算方法的实用性。通过对核电与其它调峰电源的联合调峰运行的优化,有效解决了系统低谷调峰容量不足的问题,并对火电机组爬坡及风、光新能源接纳有积极作用。以辽宁电网为实例,分析研究了红沿河核电机组的调峰策略,采用上述调峰优化方法,针对供暖中期进行联合调峰的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核电参与调峰对电网低谷负荷平衡、火电机组爬坡及风电低谷接纳均有积极作用。

张焕[8](2013)在《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人居环境聚落在大规模的建设中遭到了不可挽救地破坏,尤其是植根于海洋地区自然与文化环境的海岛传统聚落与住居,正逐渐被舟山新区大规模的建设模式所取代,舟山群岛海岛地区传统营建体系的演进与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地区营建体系切入,研究如何挖掘与整理这些包含生态价值与智慧的地区营建经验,结合当前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成果,将其转化为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与方法,使地区传统建筑持续发展获得重生。在这一目标下,将常年有人居住,并且形成人居聚落的海岛还原成一个人居单元。同时,单元将山地、滨海、平原等不同类型的人居环境纳入到一个整体,打破了行政区划和地形学上的限制,有可能以一种整体的观念来把握人居环境的内在规律。论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舟山群岛人居环境研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导出多维视野下群岛人居单元的创新概念。然后对群岛人居单元的概念从理论支撑、影响因素、运转规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在解析的基础上,从群岛整体尺度和建设尺度两个层面上构筑营建体系。并在随后的章节中归纳出体系建构和营建策略,以及实际案例的验证。最后加以总结和展望。论文目前的研究总体水平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寄希望通过对家乡舟山的解读,归纳些岛屿的人居环境承前启后的营建理念,即旨在于以人居单元的概念与视角,同时结合具体的实证研究,以一种开放的结构和方式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与规律,以期对研究具有时效性、开拓性与原创性。

裴哲义[9](2012)在《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及风险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水电方针的落实,水电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水电第一大国。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大机组、巨型电站的投运,水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和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的优化调度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开展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不仅关系到水库群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也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以及防洪、航运、供水等多方面的利益。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的联合优化调度和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为研究对象,从优化调度模型构建、求解策略和方法、优化调度目标确定、对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和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水库运行调度管理及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对我国水库调度管理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并对我国水电站水库和电网水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水库调度管理和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构建新型水电站水库调度管理体系,加强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管理、加快现代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以及完善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将对今后我国水库调度工作的开展和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2)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研究。针对长江上游巨型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多目标及多约束特点,分别按整体系统、局部电网和河流梯级三个空间层次,在满足水库综合利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长期、中期、短期的多维时间尺度联合调度模型,并在传统动态规划及其改进方法、现代智能仿生算法的基础上,研究引入了自调整参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为地区电网、区域电网以及互联电网条件下的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3)大规模多约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解算方法研究。针对水电站水库群联合调度这个涉及多水力联系、电力联系和多目标、多约束的高维、动态、非线性的系统优化问题,引入了基于MPI(消息传递标准)与OpenMP(共享存储编程模型)混合控制的双层并行优化方法,成功实现了多进程与多线程的同步并行计算,为大规模多约束的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提供了一条快速求解途径。(4)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实例分析。研究了中国水电站的分布及其水文、水库调节特性,针对西南地区长江上游的部分大型水电站水库群和华中地区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大型水电站水库群,建立了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将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问题分解为各个小规模的问题求解,然后借助水库调度知识经验进行总体协调。分析结果表明,开展大型流域水电群优化调度工作,不仅可以增加水电发电量,而且可以提高整个水电站群的保证出力。(5)大型流域控制型水库蓄放水风险分析。以三峡水库2008年实验性蓄水为例,对2008年度试验性蓄放水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从蓄水时间、蓄水目标、蓄水过程和消落过程等方面研究了整个蓄放水过程对电网运行的风险。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放水时间和应遵循的原则,将对今后三峡梯级电站运行以及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6)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根据大型流域水库群调度的需要,提出了大规模水电站水库群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结构;在基础应用平台及三维视景仿真建设方面,对数据通信、数据库、人机界面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针对流域仿真、枢纽工况仿真等需求,研究提出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VR&GIS)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直观、互操作性良好的信息终端服务系统,满足了专业应用需求。

张健男[10](2010)在《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总体设计与实施方案》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生产是大规模的集团化生产,它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电力调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电能的合理调度,进行电能的最优分配,从而不间断地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充足的电能,以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军工、科教文化和国家各部门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为了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充分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就成为了电力企业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管理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中电力的比例越来越大,用户对供电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东北网调调度管理信息自动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专业部门越来越多,大量的应用子系统随着业务需求频繁变化。由于在组织实施上多采用分散开发、彼此独立,数据流向纵横复杂,系统维护、增加新的应用功能和系统扩充都很困难。所以,有必要建立全新的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本论文首先对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信息管理现状作了分析,然后针对现有调度生产信息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建设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的概念。随后,论文提出了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的总体目标与原则以及设计思路以及体系结构。接下来在论文的第四章中,给出了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施细则作了简单的阐述。最后,为配合上述提出的MIS实施方案,提出了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实施MIS的有关保障措施及相关管理维护体系。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对电网运行调度以及自动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对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辽宁电网水库调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电网水库调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水光蓄系统在电力市场下的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
        1.2.2 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1.2.3 水光蓄混合能源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水光蓄系统的简介及联合运行策略
    2.1 小水电原理
    2.2 光伏发电原理
    2.3 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
    2.4 水光蓄系统联合运行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场景的随机优化方法的水光蓄系统分析
    3.1 水光蓄系统的出力模型
        3.1.1 光伏电站的出力模型
        3.1.2 梯级小水电的出力模型
        3.1.3 抽水蓄能电站的出力模型
    3.2 考虑CVaR(条件风险价值)
    3.3 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3.4 优化流程
    3.5 场景分析方法
    3.6 Gurobi优化求解器
    3.7 案例研究
        3.7.1 实验数据
        3.7.2 仿真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合作博弈的水光蓄系统分析
    4.1 系统描述
    4.2 水光蓄联合能源外送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水光蓄电站独立的能源外送模型
        4.3.1 水电站独立运行模型
        4.3.2 光伏电站独立运行模型
        4.3.3 抽水蓄能电站独立运行模型
    4.4 核仁法分配方法
    4.5 案例研究
        4.5.1 实验数据
        4.5.2 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面向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电池储能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大容量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面向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储能配置综述
        1.3.1 面向电力系统发电环节的储能配置模型综述
        1.3.2 面向电力系统输电环节的储能配置模型综述
        1.3.3 面向电力系统配电环节的储能配置模型综述
        1.3.4 面向电力系统用电环节的储能配置模型综述
        1.3.5 储能配置模型求解算法综述
    1.4 面向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储能配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跟踪风电场允许出力区间的电池储能配置
    2.1 引言
    2.2 电池储能使用寿命评估模型
    2.3 电池储能运行策略
    2.4 跟踪风电场允许出力区间的电池储能配置模型
    2.5 模型求解
    2.6 算例分析
        2.6.1 基础数据
        2.6.2 储能配置方案分析
        2.6.3 风储联合出力分析
        2.6.4 误差允许系数、置信水平限值敏感性分析
        2.6.5 风电场计划出力类型敏感性分析
        2.6.6 改进粒子群算法平均求解时间对比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促进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的储能系统配置
    3.1 引言
    3.2 多类型电源运行及成本模型
    3.3 大容量储能运行及成本模型
    3.4 促进多类型电源协调运行的储能系统配置模型
    3.5 模型求解
    3.6 算例分析
        3.6.1 基础数据
        3.6.2 储能配置方案分析
        3.6.3 风电光伏备用需求系数敏感性分析
        3.6.4 电池储能投资成本敏感性分析
        3.6.5 电池储能充放电效率敏感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削减工业园区配用电系统峰值负荷的电池储能配置
    4.1 引言
    4.2 工业园区配用电系统削峰运行策略
    4.3 削减工业园区配用电系统峰值负荷的电池储能配置模型
    4.4 模型求解
    4.5 算例分析
        4.5.1 基础数据
        4.5.2 储能配置方案分析
        4.5.3 削峰效果分析
        4.5.4 年峰值负荷限值、电力用户年中断电量限值敏感性分析
        4.5.5 年峰值负荷限值、可中断负荷单位电量补偿成本敏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善含光伏工商业大用户负荷用电特性的电池储能配置
    5.1 引言
    5.2 工商业大用户负荷用电特性分析
    5.3 改善含光伏工商业大用户负荷用电特性的储能双层配置模型
        5.3.1 上层优化模型
        5.3.2 下层优化模型
    5.4 模型求解
    5.5 算例分析
        5.5.1 基础数据
        5.5.2 储能配置方案分析
        5.5.3 储能运行效果分析
        5.5.4 分时电价敏感性分析
        5.5.5 基本电价敏感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论文
    专利

(3)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电力系统及调度发展
        1.1.2 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系统调度技术面临的问题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数学模型及分析方法
        1.2.2 风电消纳技术
        1.2.3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1.2.4 电力系统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2 电力系统调度时段划分及火电机组出力模式制定
    2.1 基于净负荷数值特性的调度时段划分
    2.2 基于样本熵的净负荷复杂度计算
        2.2.1 样本熵及其特征
        2.2.2 净负荷复杂度计算
    2.3 基于净负荷复杂度的火电机组出力模式制定
    2.4 算例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电力系统净负荷分时段优化调度策略
    3.1 净负荷分时段优化调度模型及求解
        3.1.1 目标函数
        3.1.2 约束条件
        3.1.3 不确定量描述及随机模型转换求解
        3.1.4 模型求解流程
    3.2 净负荷分时段优化调度成本区间边界
        3.2.1 区间模型非线性对偶
        3.2.2 成本区间边界求解
    3.3 算例验证
        3.3.1 算例系统结构及基础数据
        3.3.2 净负荷复杂度计算
        3.3.3 调度方案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电池储能参与的净负荷分时段优化调度策略
    4.1 参与电力系统调度的电池组运行特性
        4.1.1 电池储能相关特性研究
        4.1.2 电池组不一致性计算
    4.2 电池储能参与的电力系统净负荷分时段优化调度建模与求解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2.3 电池储能参与的分时段优化调度模型求解
    4.3 算例验证
        4.3.1 算例系统结构及基础数据
        4.3.2 调度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省级电网实网验证
    5.1 辽宁省电网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5.1.1 辽宁省电网运行现状
        5.1.2 高渗透率风电接入后辽宁电网面临的问题
    5.2 辽宁省电网净负荷调度算例验证
        5.2.1 电网实际运行环境及参数
        5.2.2 电网净负荷复杂度评估及调度时段划分
        5.2.3 电网优化调度成本区间边界
        5.2.4 多场景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十机组算例的净负荷区间模型优化结果
附录B 辽宁电网净负荷区间模型火电机组出力优化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多种调峰手段的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国内研究现状
        1.2.2 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风光发电场群及多种调峰手段的运行特性研究
    2.1 风光发电场群运行特性分析
        2.1.1 风力发电场群运行特性分析
        2.1.2 光伏发电场群运行特性分析
    2.2 多种调峰手段出力特性分析
        2.2.1 抽水蓄能出力特性分析
        2.2.2 高载能负荷出力特性分析
        2.2.3 常规火电出力特性分析
        2.2.4 热电联产机组出力特性分析
    2.3 小结
3 基于热电联产模式下多种调峰手段的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策略
    3.1 基于热电联产模式下多种调峰手段的新能源发电场群调度策略
    3.2 基于热电联产模式下多种调峰手段的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2.3 日内滚动调度模型
        3.2.4 模型求解
    3.3 算例分析
        3.3.1 算例分析说明
        3.3.2 优化结果分析
        3.3.3 弃风弃光分析
        3.3.4 多场景效用分析
    3.4 小结
4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策略
    4.1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调度策略
        4.1.1 多种调峰手段参与新能源发电场群策略分析
        4.1.2 多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发电场群策略分析
    4.2 新能源发电场群日前计划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新能源发电场群滚动计划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4.3.1 目标函数
        4.3.2 约束条件
    4.4 新能源发电场群实时计划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4.4.1 目标函数
        4.4.2 约束条件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分析说明
        4.5.2 优化结果分析
        4.5.3 多场景运行结果分析
        4.5.4 多时间尺度运行结果分析
        4.5.5 与传统优化调度方法对比
    4.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关键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梯级水库群调度研究发展历程
    2.1 高效优化求解技术研究
    2.2 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技术研究
    2.3 耦合预报调度技术研究
3 梯级水库群调度前沿问题与未来展望
    3.1 变化环境下气象水文预报技术
    3.2 面向生态环境的水库群调度
    3.3 大规模水库群联合防洪体系
    3.4 风光水多能互补调度
    3.5“水-能源-粮食安全”纽带作用下引导的水库调度
    3.6 多主体博弈下的互补调度机制
    3.7 大数据时代的水库群调度通用平台
4 结论

(6)水电站机组负荷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水轮发电机组负荷模型研究
    2.1 水电站日负荷特性分析
    2.2 机组负荷模型
        2.2.1 模型概念
        2.2.2 模型参数及结构
    2.3 机组日负荷过程
        2.3.1 机组变负荷过程
        2.3.2 机组日负荷过程
    2.4 水电站日负荷过程
    2.5 本章小结
3 定负荷条件下发电流量递推计算方法研究
    3.1 定负荷条件下机组动力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3.1.1 迭代算法概述
        3.1.2 实例水电站定负荷情形下机组动力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3.2 定负荷条件下机组发电流量递推算法
        3.2.1 时段间发电流量增量方程推导
        3.2.2 时段间发电流量增量方程解的存在性讨论
        3.2.3 时段间发电流量增量方程解的确定方法
        3.2.4 实例应用
    3.3 定负荷条件下机组总发电耗水量计算公式推导
        3.3.1 递推公式计算法
        3.3.2 等差计算法
        3.3.3 线性函数计算法
        3.3.4 均化计算法
    3.4 微小变出力条件下机组发电流量递推算法
    3.5 定负荷条件下水电站发电流量递推算法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机组负荷模型和机组发电流量递推法的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
    4.1 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模型与求解方法
        4.1.1 短期优化调度模型建立
        4.1.2 模型的求解方法
    4.2 实例应用
        4.2.1 研究区域概况
        4.2.2 棉花滩水电站日优化调度
        4.2.3 递推算法与迭代算法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硕期间的主要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

(7)核电参与电网调峰的运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核电发展简史
        1.2.2 核电调峰可行性
        1.2.3 国外核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情况
        1.2.4 我国核电的实际运行调峰情况
        1.2.5 核电与其它电源的联合优化运行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现有调峰电源的调峰运行特性
    2.1 引言
    2.2 核电机组的调峰运行特性
        2.2.1 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运行特性
        2.2.2 核电机组参与日调峰运行的数学模型
    2.3 火电机组调峰运行特性
        2.3.1 火电机组调峰运行方式
        2.3.2 火电机组参与日调峰运行的数学模型
    2.4 常规水电机组的调峰运行特性
    2.5 抽水蓄能机组的调峰运行特性
    2.6 电池储能电站运行特性
    2.7 风电的出力特性
    2.8 光伏发电运行特性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火、核电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3.1 引言
    3.2 水、火、核电联合调峰的出力分配
    3.3 水、火、核电联合调峰问题优化
        3.3.1 核电调峰的判定
        3.3.2 水、火、核联合调峰优化模型
    3.4 蚁群算法
        3.4.1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3.4.2 蚁群算法的应用
        3.4.3 机组联合调峰优化问题的蚁群算法模式及其实现
    3.5 算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电参与的多电源联合调峰策略分析
    4.1 核电与抽水蓄能电站联合运行
    4.2 含复杂电源结构的电网调峰策略研究
        4.2.1 建模的总体框架
        4.2.2 建模前的准备
        4.2.3 多电源联合调峰优化模型的建立
    4.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辽宁电网红沿河核电站调峰策略研究
    5.1 辽宁电网用电负荷水平及峰谷差分析
        5.1.1 负荷峰谷特性对比分析及趋势预测
        5.1.2 迎峰度夏及冬季供暖期的负荷特性分析
        5.1.3 特殊负荷日负荷特性分析
    5.2 联络线及省内电源的规模和调峰能力
        5.2.1 联络线调峰能力
        5.2.2 省内电源规模及调峰能力
    5.3 调峰平衡计算分析
    5.4 红沿河机组调峰策略分析
    5.5 红沿河核电站参与电网日调峰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摘要
Abstract
1、导言
    1.1 选题缘起
        1.1.1 海洋开发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1.1.2 海岛之于海洋的桥头堡作用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海岛研究状况
        1.2.2 绿色人居环境研究综述
        1.2.3 生态安全与景观生态学
    1.3 研究对象及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2、多维视野下的群岛人居单元概念
    2.1 群岛人居传统营建方式的局限与问题
    2.2 人居单元概念的提出
    2.3 人居单元概念的多维理论基础
        2.3.1 人类聚居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3.2 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
        2.3.3 景观生态学原理
        2.3.4 岛屿生物地理学
    2.4 多维视野下群岛人居单元的诠释
        2.4.1 群岛与人居单元耦合的地理学依据
        2.4.2 群岛与人居单元耦合的人居环境学依据
        2.4.3 群岛与人居单元耦合的社会学依据
    2.5 群岛人居单元概念的提出
        2.5.1 群岛人居单元概念建立的基础原则
        2.5.2 群岛人居单元概念提出的思路和步骤
        2.5.3 群岛人居单元的特征
        2.5.4 群岛人居单元相关概念在本文中的界定
    2.6 本章小结
3、群岛人居单元的诠释
    3.1 群岛人居单元的理论引导和诠释
        3.1.1 群岛人居单元构建的认识论基础—系统理论
        3.1.2 群岛人居单元构建的方法论基础—共生理论
    3.2 单元构建的自然与资源因素
        3.2.1 气候资源
        3.2.2 淡水资源
        3.2.3 岸线资源
        3.2.4 景观资源
        3.2.5 土地资源
        3.2.6 水产资源
        3.2.7 能源资源
    3.3 单元构建的人文与传统因素
        3.3.1 政治军事
        3.3.2 风水礼制
        3.3.3 宗族族群
    3.4 群岛人居单元运转规律
        3.4.1 群岛人居单元运转的动因
        3.4.2 群岛人居单元运转的机理
        3.4.3 群岛人居单元运转的框架与结构
    3.5 本章小结
4、群岛人居单元整体尺度营建体系
    4.1 群岛人居单元形态结构与空间格局
        4.1.1 群岛格局的基本因子
        4.1.2 群岛区域格局效应
    4.2 群岛人居单元道路系统
        4.2.1 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及主要问题
        4.2.2 道路系统营建原则
        4.2.3 道路系统营建模式
    4.3 群岛人居单元能源系统
        4.3.1 群岛生态能源种类及应用
        4.3.2 海岛生态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营建模式
        4.3.3 舟山海岛生态能源——风能应用案例
    4.4 群岛人居单元水源系统
        4.4.1 生态水源系统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4.4.2 生态水源系统营建原则
        4.4.3 生态水源系统营建方法
        4.4.4 嵊泗县实际案例
    4.5 本章小结
5、群岛人居单元建设尺度营建体系
    5.1 群岛民居聚落建筑类型
        5.1.1 传统聚落建筑的几种典型
        5.1.2 现代聚落建筑
    5.2 群岛聚落建筑的困境与机遇
        5.2.1 海岛人居聚落发展的困境与挑战
        5.2.2 海岛人居聚落发展的机遇与再生
        5.2.3 “传统的”、“现代的”与“生态的”
    5.3 群岛聚落建筑发展的适宜性途径
        5.3.1 生态海岛聚落营建体系的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
        5.3.2 生态海岛聚落系统的资源与能源消费结构
        5.3.3 动态适应的新型海岛民居单体建筑
        5.3.4 被动式海岛民居建筑环境调节控制
        5.3.5 海岛建筑形态的生态构造设计
    5.4 群岛聚落建筑营建体系的分层多元形态模型
        5.4.1 舟山群岛典型地形地貌的土地使用模式
        5.4.2 生态海岛民居聚落基本生活单元形态模式
        5.4.3 生态海岛民居单体建筑形态模型
6、群岛人居单元的体系建构与营建策略
    6.1 群岛人居单元聚落体系
        6.1.1 聚落体系现状和主要问题
        6.1.2 聚落体系等级结构营建原则
        6.1.3 聚落体系等级结构营建模式
    6.2 群岛人居单元类型化与营建策略
        6.2.1 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体系指导价值观
        6.2.2 群岛单元机理图表与类型化
        6.2.3 群岛不同类型单元特征与宏观营建原则
    6.3 典型案例
        6.3.1 摘箬山岛现状概况
        6.3.2 摘箬山岛人居单元的定位方向和聚落结构
        6.3.3 摘箬山岛人居单元边缘效应和海洋基质的利用
        6.3.4 摘箬山岛人居单元道路交通系统
        6.3.5 摘箬山岛人居单元水资源系统
        6.3.6 摘箬山岛人居单元能源系统
7、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及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水库调度及相关理论发展概况
        1.2.1 国外水库优化调度理论和方法综述
        1.2.2 国内水库优化调度理论和方法综述
        1.2.3 水调自动化系统研究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2章 水库运行调度管理及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
    2.1 水库调度运行管理成就与展望
        2.1.1 水电站水库调度运行管理成就
        2.1.2 加强水库调度管理措施与建议
    2.2 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展望
        2.2.1 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效益
        2.2.2 水调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2.2.3 水调自动化系统展望与建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目标及思路
        3.2.1 模型目标及要求
        3.2.2 模型思路
    3.3 长江上游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3.3.1 长期联合调度模型
        3.3.2 中期联合调度模型
        3.3.3 短期联合调度模型
    3.4 基于自调整参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型求解
        3.4.1 粒子群算法简介
        3.4.2 自调整参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3.4.3 水电站水库群补偿调度的自调整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规模多约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解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并行算法思路及框架
        4.2.1 目标及思路
        4.2.2 技术路线及算法框架
    4.3 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双层并行优化算法
        4.3.1 基于PC机群的水电站水库群多进程并行计算
        4.3.2 基于多核PC机的阶段决策多线程并行计算
        4.3.3 基于MPI与OpenMP混合控制的双层并行优化
        4.3.4 并行程序性能评价及其优化
        4.3.5. 水能迭代算法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实例分析
    5.1 引言
    5.2 水库特性分析
        5.2.1 华中电网基本情况分析
        5.2.2 水库群水文特性分析
    5.3 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5.3.1 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目标
        5.3.2 优化调度数学模型
        5.3.3 模型求解
    5.4 优化结果分析
        5.4.1 优化计算结果
        5.4.2 结果分析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型流域控制型水电站水库蓄放水风险分析
    6.1 引言
    6.2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放过程
        6.2.1 156米蓄水阶段
        6.2.2 172米蓄水阶段
        6.2.3 水位消落阶段
    6.3 三峡蓄放水对电网运行影响的风险分析
        6.3.1 蓄水时间和蓄水目标不确定性给电网运行带来的风险
        6.3.2 来水的不确定性给电网运行带来的风险
        6.3.3 蓄水过程的不确定性给电网运行带来的风险
        6.3.4 集中消落期的问题及对电网的风险
    6.4 蓄放水机制及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
    7.1 引言
        7.1.1 主要内容
        7.1.2 关键技术和难点
    7.2 系统结构
        7.2.1 计算机网络结构
        7.2.2 软件结构
    7.3 技术方案
        7.3.1 基础应用平台
        7.3.2 三维视景仿真(VRGIS)
    7.4 运行效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总体设计与实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支持作用
        1.1.2 电力调度MIS的发展趋势
        1.1.3 建立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的必要性
    1.2 问题的提出
        1.2.1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的需求分析
        1.2.2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的总体设计
        1.2.3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的实施方案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需求分析
    2.1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信息管理现状
        2.1.1 中心的发展概况
        2.1.2 中心的组织机构
        2.1.3 中心的主要业务
        2.1.4 中心的信息管理
        2.1.5 目前中心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2.2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构建MIS的需求分析
        2.2.1 中心调度信息管理的总体要求
        2.2.2 构建MIS的功能需求
        2.2.3 构建MIS的其他需求
第3章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总体设计
    3.1 MIS构建的总体目标与原则
        3.1.1 总体目标
        3.1.2 总体原则
    3.2 MIS的总体框架
        3.2.1 MIS的体系结构
        3.2.2 MIS的主要功能
        3.2.3 MIS的综合应用框架
        3.2.4 MIS安全分区的总体部署
    3.3 构建MIS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
        3.3.1 阶段划分
        3.3.2 主要内容
第4章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实施方案
    4.1 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流程
        4.1.1 信息管理流程建立方式
        4.1.2 完善现有的信息管理流程
    4.2 建立实施MIS项目的组织结构
        4.2.1 建立实施MIS项目小组
        4.2.2 明确实施MIS项目小组成员职责
    4.3 采取MIS项目建设的“外包”方式
        4.3.1 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本地化外包企业
        4.3.2 外包项目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4.4 实施MIS项目管理
        4.4.1 按照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进行项目管理
        4.4.2 具体项目管理
第5章 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建设的保证措施
    5.1 实施创新工程
        5.1.1 加强电力调度信息管理的创新
        5.1.2 加强中心组织结构的创新
        5.1.3 加强中心管理规范与业务流程管理的创新
    5.2 要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5.2.1 资金筹措及年度投入计划
        5.2.2 分项资金投入计划
    5.3 加强MIS构建的质量管理和评估管理
        5.3.1 建立MIS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
        5.3.2 建立MIS的评估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5.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辽宁电网水库调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光蓄系统在电力市场下的运行优化研究[D]. 肖鹏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面向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电池储能配置研究[D]. 徐国栋.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含高渗透率风电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D]. 胡姝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4]基于多种调峰手段的新能源发电场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D]. 刘德顺.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5]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关键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J]. 王浩,王旭,雷晓辉,廖卫红,王超,王佳. 水利学报, 2019(01)
  • [6]水电站机组负荷模型及应用研究[D]. 苟露. 武汉大学, 2017(06)
  • [7]核电参与电网调峰的运行策略研究[D]. 马晓东.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 [8]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焕. 浙江大学, 2013(01)
  • [9]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及风险分析[D]. 裴哲义.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1)
  • [10]东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MIS总体设计与实施方案[D]. 张健男. 东北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辽宁电网水库调度技术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