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SONET虚拟级联技术

SDH/SONET虚拟级联技术

一、SDH/SONET虚拟级联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郝明达,黄海生,李鑫,党成[1](2021)在《一种经以太网桥接至电力线通信的SONET/SDH网络》文中指出近年来,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PLC)因基础设施完备、分布广、成本低等特性应用于广泛的区域。然而PLC自身不提供广域端到端连接,需要依靠现有电信网,故增加了运营成本,同时现有以太网系统还存在传输效率低下以及只针对话音优化等不足。如何低成本并高效率传输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虚级联技术使得同步光纤网络/数字体系(SONET/SDH)在数据流量传输中提供更精细的粒度;基于SDH/SONET的以太网(Ethernet over SDH/SONET,EoS)技术因其结构简单,能利用现有SONET/SDH脱颖而出。文中提出在同一系统中将EoS和虚级联技术结合,结果显示这样能够更高效利用带宽,并控制成本在合理的范围。

张宝霞[2](2020)在《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宁东矿区(以下简称矿区)拥有厂矿及衍生单位40余个,地理位置分散且分布广阔,矿区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网络受外界环境及施工等因素影响日趋显着,近几年矿区大量新业务和安全监测应用系统全趋向于IP以太网方向,原有IP以太网采用星型和树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光纤直驱模式进行传输,通信线网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网络数据虽可高效传输,但业务不受保护,各类施工导致光缆中断次数连年攀升,网络中断现象频繁发生,管理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光纤直驱的传输模式已难以适应矿区通信发展对IP以太网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构建企业自愈网势在必行。针对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提出利用MSTP技术对矿区早期已建设形成的面向电路交换的传统SDH(同步数字体系)光传输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构建MSTP自愈网,保证矿区传统业务(如TDM、PSTN语音等)的同时支持IP以太网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论文给出了 MSTP和自愈网技术发展及现状,着重分析了 MSTP中级联、虚级联、LCAS链路容量控制、GFP通用成帧协议、MPLS等关键技术,对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进行了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矿区基于MSTP的自愈网建设方案,通过实践,解决了矿区通信网络传输不安全、不可靠、不稳定的问题,并最终实现矿区各单位IP以太网、视频会议、语音等多种业务接入、处理、传送和一体化管理,便于维护且节约了投资。通过本文的研究、实验和结果应用表明,基于SDH的MSTP技术优良的环保护机制、完善的网络管理性能、灵活的多业务接入功能、智能的在线性能监测功能大幅提升了矿区通信网络系统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了管理维护成本,在复杂的多业务网络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验证了对通信网络传输系统改造升级的可行性。

潘培培[3](2012)在《多业务接入平台中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通信运营商的重要目标之一。多业务接入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光接入技术实现信息和通信服务,建立连接网络和客户的纽带,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本文在充分研究当今通信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接入网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光接入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多业务接入平台在光接入网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了介绍。根据多业务接入平台的业务需求和指标需要,本文对多业务接入平台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SDH技术、GFP、VCAT、LCAS、光纤接入技术、时钟同步技术和交叉连接技术。论文采用综合规划、网络调整和改造的原则,对多业务接入平台进行了设计。该平台采用插板式结构,包括主控板、STM-1光板、E1插板、EOS插板等,本文对平台中的各个功能插板进行介绍,并对各插板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论文根据相关测试标准对平台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实际测试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完全能够满足现阶段对于接入业务种类和接入速率的要求。论文还对在实际开发和测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法,为日后该平台的升级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最后,根据某公安通信网络的原有设备和网络优化需求,基于该通信网络的通信特点制定了一套组网方案。在该方案实施过程中,MSAP局端平台的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等特点得以充分体现。本文设计的MSAP多业务局端接入平台已经在多个通信网络中应用。据用户反馈使用情况来看,该平台在综合接入能力以及统一管理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

吴明玮[4](2012)在《MSTP在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宽带的普及,数据、多媒体等多业务通信逐渐成为传输网的主要信息流量,这就对城域传输网(MAN)提出了必需能提供多种业务传送能力的需求。SDH网络由于在传输数据方面的故有缺陷,促使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技术应运而生。MSTP是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 ATM、以太网等业务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MSTP的应用重点是以太网业务。其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二层交换、环路控制、封装和映射三类。其中,二层交换技术包括:透传、二层交换、生成树等技术;环路控制包括:802.3 MAC层的以太环网和RPR;封装包括:GFP, LAPS, ML-PPP, PPP等封装协议;映射包括:级联和虚级联、LCAS等。本文重点介绍了当MSTP在以太网方面的几种关键技术和相关应用:VC虚级联和LCAS、通用成帧规程(GFP)、以太环网RPR功能。由于MSTP技术在应用上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它在传输网中可充当很多类型的网元,在传输网络中的功能应用非常广泛。总之,MSTP既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又直接面向现在城域网的应用需求。本篇论文就是以MSTP技术在扬州移动城域网中的工程应用为实例,就MSTP原理、当前的几种关键技术和相关的技术应用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扬州移动城域网的需求分析,具体建设方案,MSTP设备的安装、升级,MSTP系统功能测试等方面进行论述,从整个系统的试运行情况可以证明本系统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也证实了MSTP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了基本成熟的应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当前城域网的建设。

林文敏[5](2009)在《基于MSTP的福州海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现阶段的电信网络建设中,传输网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表现出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传输网上承载着多种类型的业务网络。而这些业务,我们往往是基于原有的SDH网络来开展,因此我们要重点考虑网络的延续性、兼容性和可运营、可扩展性,并考虑以大客户和数据业务的需求为主,将来3G对传送网的需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传输网。本文针对电信网络建设需求及业务发展需求,对于适于SDH网络上承载的MSTP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论文对传输网的结构模型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传送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传送网存在的问题以及业务需求。接着,论文重点对基于SDH的MSTP关键技术——虚级联、MSTP的封装技术GFP、CAS(链路容量调整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如何利用这些关键技术完成MSTP节点的功能,构造MSTP节点的功能结构模型。基于MSTP技术的福州边防海警光网络传输系统QOS均达到国标,用于实现组网的MSTP设备稳定可靠,全面认证了基于MSTP技术的大客户组网技术的实现,为客户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数据专网解决方案,提高了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李玲[6](2009)在《EoS中虚级联及LCAS功能的芯片设计与FPGA实现》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宽带接入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数据业务流量飞速增长,已经成为电信市场的主体之一。但是,纯IP网络尚达不到公用传输网的可靠性要求,且建设耗资巨大。因此,人们提出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下传输以太网数据(Ethernet over SDH-EoS)的解决方案,被业界称之为EoS技术。EoS技术的出现,较好的实现了数据业务在SDH网络中的高效传输,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通常,EoS技术中采用虚级联(Virtual Concatenation-VCAT)和链路容量调整(Link Capacity Adiustment Schemes-LCAS)技术来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虚级联技术为以太网数据传输开辟大小合适的SDH通道,解决了以太网和SDH净荷速率的不匹配,并增加SDH传送网的通道颗粒,提高了SDH网络带宽利用率;其二,基于虚级联的LCAS,则可以根据数据带宽的实时变化来动态地分配带宽资源,有效地提高SDH链路的利用率。基于对虚级联和LCAS的分析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实现EoS系统中虚级联和LCAS集成化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定义及模块划分,进而完成虚级联和LCAS功能的芯片级设计和FPGA实现。首先,文章介绍了EoS系统中SDH、虚级联及LCAS等技术的细节。随后,又详细地介绍了芯片中虚级联技术的实现、LCAS状态机、时钟使能控制模块、开销处理等部分的设计,并使用Verilog HDL的可综合子集实现了各部分的RTL级硬件描述,并按照功能要求编写测试平台给出了仿真结果。文章介绍了作者采用的FPGA实现流程,并实现了基于FPGA环境下的综合、布局规划、布局布线流程。最后,在以上FPGA设计实现的基础上,分析了设计中的亚稳态问题,给出了解决亚稳态问题的技术措施。本文采用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通过RTL级Verilog HDL完成了芯片的硬件描述。在Xilinx ISE 9.1i集成开发环境中完成了设计的输入、功能仿真、逻辑综合、布局规划、布局布线及FPGA下载配置。采用Mentor Graphics Inc.的Modelsim进行仿真,采用Synplicity Inc.的Synplify Pro 8.1完成设计综合,ISE 9.1i提供了Modelsim和Synplifv的软件接口,可在ISE 9.1i中予以直接启动。用ISE 9.1i自带的布局规划器和FPGA底层编辑器分别完成布局规划和布局布线。综合考虑该项设计的规模及各供应商FPGA器件的性价比,选用Xilinx公司Spartan-3E系列的XC3S500E-4FG320C器件完成了该芯片的FPGA实现。将物理实现生成的下载文件写入到FPGA的E2PROM之后,采用Xilinx Spartan 3E Starter Kit开发板进行芯片实现。本文的主要贡献为:给出了该芯片完整的设计方案,完成了EoS系统中虚级联与LCAS的集成化设计;完成了SDRAM控制器、异步FIFO、CRC、时钟使能控制等电路模块的设计实现;作者较好地解决了设计中的亚稳态问题。

赵明志[7](2008)在《基于GMPLS控制的多业务传送网中的标记分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nternet数据业务的高速增长、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网络带宽、可扩展性及新业务的适应性方面对网络的带宽和交换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业务需求的强大推动下,新的网络技术不断涌现。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记交换)将IP路由技术和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技术紧密结合,既利用了路由的智能又利用了ATM交换机的高效硬件交换。GMPLS (General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从MPLS演进而来,它继承了MPLS的特性和协议并进行了新的发展,实现了IP和光网络的融合,使得标记不仅能支持分组交换、时分交换、光波长交换,GMPLS还对信令和路由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是实现光网络的完全智能化的控制平面技术。MPLS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分组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类别为分组打上标记,建立标记交换路径,随后在GMPLS网络中只依据标记将分组在预先建立起来的标记交换路径上传输,这些都是由MPLS的核心技术—标记分配协议来解决。标记分配协议定义了一系列的消息和处理过程,使LSR (Label Switched Router标记交换路由器)可以把网络层的路由信息映射到数据链路层的交换路径上,建立起穿越网络的LSP (Label Switched Path标记交换路径)。论文研究了GMPLS交换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结构与网络管理、GMPLS标记的格式及主要协议。重点探讨了GMPLS网络中的标记交换技术,分析了当前被广泛采用的波长做标记进行交换的网络管理技术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对现有的SONET/SDH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连续级联和虚级联技术在GMPLS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用SONET/SDH设备作为光网络节点的标记分配方法,并用仿真分析了该种标记分配方法在建立单链路时的效率。论文还对GMPLS控制技术的标记分配建立了真实仿真平台,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验证,采用真实的仿真平台运行GMPLS协议簇测试该平台。

归律[8](2007)在《光网络节点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纤通信作为一种大容量、长距离传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使用范围方面,它已经从骨干网、城域网延伸到接入网;在系统容量方面,单波长容量和波长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在传输距离方面,无中继距离越来越长,新的纪录不断诞生;在管理和控制方面,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光层交换。光纤通信技术中,网络中的节点设备的部署非常关键。在骨干和城域网中,光纤构成网状拓扑,关键节点包括光交叉连接器(OXC)和光分插复用器(OADM),而这些节点应具有向自适应特性过渡的能力;在光接入网中,利用现有的SDH网络承载分组接入业务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其中EoS(Ethernet over SDH)技术作为以太网光接入的实现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论文将分别对动态重构型OADM(ROADM)、EoS接入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了实现方案,并完成了样机的研制。现有的ASON对底层传送平面并没有进行改进。在控制层实现光路的拆分、上下和路由时,传送平面缺少对光信号智能的监控和调节,由于色散、功率不均衡和信号的损伤,ASON的传送质量和业务的生存性就无法得到保障。针对这个问题,现在业界提出了自适应光网络的概念。较之ASON,自适应光网络拥有更好的自适应和自组织能力。它能够对各种业务实现自适应地接入,根据业务要求和实际网络状况自适应地调整节点传输参数,优化网络性能。本文将讲述自适应光网络的体系结构、技术特点,并提出一种由WDM网络向自适应光网络演进的新型节点方案。本论文以“基于PC和LAN技术的集中监控和接入综合系统”等项目为依托,具体创新并完成了以下内容:1.设计并完成一种新型的可搬移式ROADM设备的整体方案,该方案属于国内首创。设计了调谐型动态波长上下路模块,有效地实现了设备的动态重构特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波长变换单元(OTU)插卡的通用性;对当前OADM组件的类型、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对波长上下路单元和光性能监测单元的具体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详细叙述,进行了实验验证。提出了使用“一镜斜置三镜腔型”可调谐解复用光接收集成器件改进节点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结构性能的优越性。2.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分析了ROADM节点各模块的特性,并综合起来讨论了节点光信噪比、功率代价等主要性能指标,同时分析了级联时系统的传输性能变化状况,提出了使用直通功率代价和下路功率代价来进行节点设计的方法。以上理论可用于未来多波长网络的设计。3.分析比较了在SDH系统中实现以太网业务接入的各种方案。设计实现了基于LAPS技术的EoS接入节点系统,可在现有SDH网络中提供以太网业务的接入,该方案提供的E1接口能够很好地满足ITU-T G.703规范的各项指标。4.对自适应光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自适应光网络的发展进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OSC自适应技术、可调谐解复用光接收集成技术和波长选择开关(WSS)技术的WDM网络向自适应光网络演进的节点方案。

韩大海[9](2007)在《智能城域光网络多业务承载技术及其网络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传输网络有两大趋势:IP化和多媒体化。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多媒体业务的海量应用给传统的电信传输网带来了空前的升级压力。基于SDH技术的电信城域网在不断提高自身承载和交换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迎合数据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的应用。网络融合是大趋势,积极的网络转型和演进不可逆转,传统语音电信网和IP网应该是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关系。如何在现有电信城域网构架上高效的传输语音,数据和流媒体等混合业务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论文从城域网技术演进和流媒体特性两个方面入手,对智能城域光网络多业务承载技术及其网络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绪论中简单阐述了城域网技术发展的背景和新兴流媒体业务的快速增长趋势,概括了论文作者进行的主要理论研究工作和承担的工程工作以及文中涉及的主要创新点。论文第二章对当前城域网的几种关键技术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研究;论文第三章对流媒体业务的特性及其在城域环境下传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论文的第四章作者提出了基于门限的动态优先级带宽分配方案(TDPBA)以实现在城域网中高效的传输流媒体业务,并在软件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分析,论文的第五章结合作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城域网传送实验平台和软件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兼顾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城域网承载流媒体业务综合解决方案。总的来说,第二章是对城域传输网技术的探讨,第三、四章是对流媒体业务应用的分析,第五章是结合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成果延展,把新兴流媒体业务在新一代城域传输网上的高效传输作为开展讨论的核心问题。具体来说:论文第二章对目前城域网的几种主流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讨论了当前智能城域光网络的体系结构。基于“智能城域光网络实验平台”对通用成帧规程技术、虚级联技术、链路容量调整方案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分析工作,量化了各个技术的主要性能指标。全面的阐述了GFP协议封装性能优于LAPS和PPP协议的理论根据和量化标准。分析了LCAS协议引入的固定系统延时对SDH网络性能的影响,计算出了延时的临界点,提出了有效敷设LCAS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虚级联和LCAS的组合保护方案,在自主开发的MSTP硬件平台环境下进行了组网后的不同保护策略的性能综合评估,为具有动态带宽调整功能的智能城域网设备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指导。论文第三章对流媒体业务的业务量模型和业务源特性进行了研究,归纳整理了网络中不同业务的特点及其合理的流量模型。深入分析了自相似模型、马尔科夫调制泊松过程(MMPP)及其改进模型.循环行列式调整的泊松过程(CMPP)-的特性及它们在网络传输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上述三种业务量模型整合入自主开发的流媒体业务传输仿真平台。模拟了不同速率下不同业务源数量汇聚后传输的流量特性,总结了CBR和VBR业务源的典型特性和数学特征,为分析城域网承载流媒体业务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业务源理论依据。论文第四章分析了基于SDH的城域网承载流媒体业务的问题所在,提出了利用统计复用技术和基于优先级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案来优化城域网承载能力。对统计复用的效能进行了软件仿真,探讨了多优先级统计复用算法的优势。根据流媒体业务的特点,采用混合业务流模型,引入门限控制,多级选择丢弃和多级缓存优先级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分类和业务优先级的带宽分配方案-基于门限的动态优先级带宽分配方案(TDPBA),克服了门限控制分配带宽颗粒过大和优先级算法运算量较大的弊病,易于在实际系统上实现。在特别定制的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四优先级系统的网络性能仿真,验证了此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高优先级业务的传输,但却以牺牲低优先级业务的性能为代价,可以用于对QoS有特定要求的场合。论文的第五章介绍了智能城域光网络实验平台和流媒体业务传输仿真平台,智能城域光网络实验平台共完成4个节点,组成了Mesh环网,该平台将新一代MSTP硬件系统和城域网的智能管理结合,可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口和灵活的控制管理能力。用于业务源理论研究的流媒体业务传输仿真平台可以模拟多种业务源模型,并完成流量模拟,业务汇聚,统计复用等仿真功能,所得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度。在本章的最后,基于对城域网传输技术和流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和仿真,从设备实现角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兼顾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城域网承载流媒体业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涉及到业务源的复用和传输,以及网络设备的缓存和带宽分配,还包括了利用业务标签实现TDPBA方案的可行性,使基于SDH的城域网设备整体传输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城域网传输视频流媒体业务的有效手段。

许新新[10](2007)在《MSTP芯片的系统级设计及FPGA验证》文中认为电信运营商目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在提供传统语音和专线业务的同时,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数据业务需求。现有SDH/SONET传输网无法有效地支持诸如以太网和存储局域网(SAN)等新的数据业务,而建设新的纯数据网络代价过于高昂。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在SDH/SONET网络中灵活高效地传输各种数据业务,充分挖掘了现有网络的传输能力。目前,国内厂商生产的MSTP设备中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设计开发MSTP专用芯片对于提高我国在电信领域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MSTP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MSTP技术的特点、MSTP设备的功能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STP芯片的系统级设计方案,完成了功能定义和模块划分。然后详细介绍了MSTP系统开发中涉及的核心技术,包括SDH技术、通用成帧技术、虚级联技术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技术。最后阐述了并行帧同步器、8B/10B编解码器、GFP-T封装/解封装电路、虚级联电路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本文使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和RTL级的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采用Mentor Graphics公司的ModelSim仿真系统和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开发平台协同完成电路的功能仿真、静态时序分析、逻辑综合和动态时序验证,并在Altera的Cyclone系列FPGA器件EP1C6T144C8上完成对关键模块的FPGA物理验证。使用ModelSim代替QuartusⅡ进行综合后的动态时序验证,能够大大提高仿真验证的效率和测试向量的可移植性与通用性。本课题的关键技术在于:帧同步电路中使用数据并行化技术,降低电路的时序要求;通过FPGA内置锁相环实现高品质时钟产生电路;GFP-T映射模式的研究,提出了GFP-T封装/解封装器的具体设计方案,在以往的文献中还未发现有与之相近的内容;最后,给出了虚级联电路的设计和验证。

二、SDH/SONET虚拟级联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DH/SONET虚拟级联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经以太网桥接至电力线通信的SONET/SDH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典型以太网业务连接体系
2 在SONET/SDH中映射以太网
3 SONET/SDH上的级联
4 基于LAPS的以太网
5 GFP
6 使用虚级联的LAPS和GFP帧的SONET/SDH映射
    6.1 SONET/SDH帧映射
    6.2 低阶虚级联
    6.3 高阶虚级联
7 EoS映射
8 结束语

(2)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MSTP技术及自愈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MSTP的发展及现状
        1.2.2 自愈网技术发展介绍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2 论文涉及到的核心技术
    2.1 光纤传输自愈网
    2.2 自愈网的概念
    2.3 MSTP技术
        2.3.1 MSTP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3.2 以太网在MSTP中的实现
        2.3.3 MSTP中以太网实现模式
        2.3.4 MSTP中的关键技术
        2.3.5 MSTP的网络管理
    2.4 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及分析
        2.4.1 SDH工作原理
        2.4.2 SDH自愈环分类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设计
    3.1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优化改造的原则
    3.2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3.2.1 宁东矿区光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3.2.2 宁东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现状描述
    3.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
    3.4 矿区MSTP网络设计
        3.4.1 矿区MSTP网络建设依据
        3.4.2 矿区MSTP自愈网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矿区SDH光传输系统优化及改造
    4.1 矿区现有SDH光传输系统结构优化方案
    4.2 骨干层设备选定
    4.3 SDH光传输系统汇聚层配备MSTP功能
    4.4 MSTP自愈网建设系统数据配置
        4.4.1 两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配置
        4.4.2 1+1线性复用段保护配置
        4.4.3 以太网接入业务配置
    4.5 MSTP自愈网建设
    4.6 本章小结
5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5.1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中的应用
    5.2 MSTP在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3)多业务接入平台中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
图索引
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入网的产生和发展
        1.2.2 光接入网的产生和发展
        1.2.3 多业务接入平台简介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关键技术
    2.1 SDH(Synchrono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2.1.1 SDH 帧结构
        2.1.2 SDH 技术的优势
    2.2 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通用成帧规程)
        2.2.1 GFP 的功能
        2.2.2 GFP 的帧结构
        2.2.3 GFP 的封装模式
        2.2.4 GFP 的帧定界
    2.3 VCAT(Virtual Concatenation,虚级联)
        2.3.1 级联的定义
        2.3.2 级联的分类
        2.3.3 VCAT 的优势
    2.4 LCAS(链路容量调整方案)
        2.4.1 LCAS 的概念
        2.4.2 LCAS 的功能
    2.5 光纤接入技术
    2.6 时钟同步技术
        2.6.1 主从同步方式
        2.6.2 相互同步方式
    2.7 DXC (Digital Cross Connection,数字交叉连接) 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系统实现
    3.1 MSAP
        3.1.1 MSAP 的网络位置
        3.1.2 MSAP 的系统构成
        3.1.3 局端平台的功能框架
        3.1.4 局端平台的物理结构
    3.2 SDH 背板
    3.3 MCU 主控板
        3.3.1 核心控制模块
        3.3.2 系统时钟模块
        3.3.3 开销模块
    3.4 EOS 插板
        3.4.1 接口模块
        3.4.2 管理控制模块
        3.4.3 数据处理模块
    3.5 DXC 板
        3.5.1 芯片工作原理
        3.5.2 芯片特点
    3.6 STM-1 光板
        3.6.1 性能指标
    3.7 主备保护倒换
    3.8 网管系统
        3.8.1 概述
        3.8.2 需求分析
        3.8.3 网管配置
        3.8.4 主要功能
    3.9 MSAP 的优势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系统测试
    4.1 测试准备
    4.2 语音测试
        4.2.1 通话测试
        4.2.2 振铃测试
        4.2.3 号码显示测试
        4.2.4 反极性测试
    4.3 以太网测试
        4.3.1 吞吐量测试
        4.3.2 丢包率测试
    4.4 E1 接口测试
        4.4.1 误码率测试
        4.4.2 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4.5 调试测试经验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业务接入平台的应用研究
    5.1 常用组网方式
    5.2 具体组网方式
        5.2.1 应用场景
        5.2.2 需求分析
        5.2.3 组网应用
        5.2.4 组网优势
    5.3 应用前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作者参加科研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 相关国际标准

(4)MSTP在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MSTP概念和发展及电信运营商应用策略
    1.2 MSTP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1.3 本次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MSTP原理与技术框架
    2.1 MSTP的技术定位
    2.2 MSTP主要技术框架
        2.2.1 以太网业务
        2.2.2 ATM业务
        2.2.3 对TDM业务的支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STP关键技术研究
    3.1 VC级联和虚级联
        3.1.1 VC级联的原理
        3.1.2 VC-4级联与虚级联的实现
        3.1.3 VC-12级联与虚级联的实现
        3.1.4 虚级联技术的特点
        3.1.5 虚级联的应用
    3.2 链路容量自动调整机制(LCAS)
        3.2.1 LCAS的帧结构
        3.2.2 MFI复帧指示器
        3.2.3 SQ(Sequence Indicator)序列指示器
        3.2.4 LCAS控制分组
        3.2.5 链路容量调整过程
        3.2.6 LCAS技术的应用
    3.3 MSTP传送数据业务的封装方法
        3.3.1 PPP和ML-PPP协议
        3.3.2 LAPS协议
        3.3.3 通用成帧规程(GFP)
    3.4 基于IEEE 802.3 MAC层的以太环网
    3.5 基于RPR的MSTP以太网
        3.5.1 RPR技术概述
        3.5.2 RPR在MSTP上的实现
        3.5.3 基于RPR的环网功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STP技术应用
    4.1 MSTP应用概述
        4.1.1 MSTP技术应用的特点
        4.1.2 MSTP技术应用的优势
    4.2 MSTP设备可充当的网元类型
    4.3 MSTP设备组网方式
    4.4 MSTP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STP在扬州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
    5.1 扬州移动城域网需求分析及建设原则
        5.1.1 扬州移动城域网需求分析
        5.1.2 扬州移动城域网的定位和承载对象
        5.1.3 扬州移动城域网的指导思想和建网原则
        5.1.4 扬州移动城域网的网络结构
    5.2 扬州移动城域网建网方案
        5.2.1 扬州移动城域网现状
        5.2.2 几种建网方法
    5.3 MSTP设备安装调试和系统测试
        5.3.1 烽火MSTP设备的安装、调试
        5.3.2 烽火MSTP以太网盘性能测试
        5.3.3 烽火MSTP设备测试结论
    5.4 MSTP在扬州移动城域网中的典型业务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MSTP的福州海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网络分层结构
    1.3 传输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1.4 传输网解决方案
        1.4.1 基于SDH的多业务平台MSTP
        1.4.2 基于IPfiethetnet的解决方案
        1.4.3 基于WDM的解决方案
        1.4.4 基于ATM的解决方案
        1.4.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成为首选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客户网络
    2.1 大客户概念
    2.2 大客户专用网概述
    2.3 大客户网络需求分析
    2.4 大客户组网模式
        2.4.1 PDH接入组网模式
        2.4.2 SDH/MSTP接入组网模式
        2.4.3 局端MSTP设备直接接入用户
        2.4.4 MSAP接入组网模式
    2.5 大客户组网关键技术分析
        2.5.1 主要技术介绍
        2.5.2 大客户组网技术分析与比较
        2.5.3 组网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STP关键技术
    3.1 MSTP概述
    3.2 MSTP工作原理
    3.3 MSTP主要特点
    3.4 MSTP主要优势
    3.5 MSTP关键技术介绍
        3.5.1 虚级联
        3.5.2 通用成帧规程
        3.5.3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3.5.4 VCAT,LCAS,GFP联合协调工作
        3.5.5 智能适配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STP网络的应用以业务
    4.1 MSTP技术定位
    4.2 MSTP网络应用
    4.3 MSTP网络的业务类型
        4.3.1 以太网专线业务EPL
        4.3.2 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
        4.3.3 以太专用本地网EPLan
    4.4 MSTP与其他设备的比较分析
        4.4.1 MSTP与ROUTER的比较
        4.4.2 MSTP与以太网交换机的比较
        4.4.3 MSTP与ATM交换机的比较
    4.5 使用MSTP组建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4.5.1 必须明确MSTP技术的应用模式与业务网之间的关系
        4.5.2 做好MSTP设备的选型工作
        4.5.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传输设备的利用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STP技术的福州边防海警传输系统的实现
    5.1 客户需求
    5.2 网络资源情况
    5.3 技术解决方案
    5.4 QoS测试
    5.5 对MSTP设备性能的深入测试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EoS中虚级联及LCAS功能的芯片设计与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EoS技术的产生
        1.1.2 虚级联和LCAS功能的引入
    1.2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
    1.3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综述
    2.1 SDH技术
        2.1.1 SDH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1.2 SDH-N的帧结构
        2.1.3 SDH的复用解复用步骤
    2.2 EoS系统
        2.2.1 EoS系统概述
        2.2.2 EoS体系结构
    2.3 虚级联技术
        2.3.1 相邻级联与虚级联技术原理
        2.3.2 高阶虚容器(VC-4)的相邻级联与虚级联
        2.3.3 低阶虚容器(VC-12)的相邻级联与虚级联
        2.3.4 虚级联技术的特点
    2.4 LCAS技术
        2.4.1 LCAS技术原理
        2.4.2 LCAS的控制帧结构
        2.4.3 LCAS提供的多径传输保护应用
第三章 芯片的总体设计
    3.1 EoS系统总体框图
    3.2 VC芯片设计方案
        3.2.1 发送部分
        3.2.2 接收部分
第四章 芯片关键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4.1 虚级联技术的实现
        4.1.1 异步FIFO
        4.1.2 接收端SDRAM
    4.2 LCAS技术的实现
        4.2.1 链路容量的调整
        4.2.2 LCAS状态机设计
        4.2.3 控制包CRC域的处理
    4.3 时钟使能控制
    4.4 开销处理
        4.4.1 发送端开销的仿真
        4.4.2 接收端开销的仿真
第五章 FPGA实现与优化
    5.1 芯片的FPGA实现流程
    5.2 芯片的实现
        5.2.1 芯片综合
        5.2.2 芯片布局规划
        5.2.3 FPGA布局布线
    5.3 亚稳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GMPLS控制的多业务传送网中的标记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SDH 的基本原理
    2.1 SDH 基本概念和特点
    2.2 SDH 速率及帧结构
    2.3 SDH 的复用结构和映射方法
        2.3.1 SDH 的复用结构及复用方法
        2.3.2 SDH 的映射方法
    2.4 SDH 网中的级联
        2.4.1 级联与虚级联技术原理
        2.4.2 级联与虚级联的实现
        2.4.3 虚级联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2.5 ASON 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MPLS 网络体系结构
    3.1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提出
        3.1.1 MPLS 技术回顾
        3.1.2 MPLS 到GMPLS 的扩展
    3.2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智能光网络结构
        3.2.1 GMPLS 协议框架
        3.2.2 通用标记
        3.2.3 GMPLS 主要协议
    3.3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管理
        3.3.1 GMPLS 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
        3.3.2 路由和寻址模型
        3.3.3 双向标记交换通道(Label Switching Path)
        3.3.4 保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DH 标记分配方法研究
    4.1 SDH 标记定义
        4.1.1 SDH 连续级联标记
        4.1.2 SDH 虚级联标记
    4.2 最小标记段方法基本原理
    4.3 仿真结果
    4.4 仿真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MPLS 网络平台搭建与仿真
    5.1 SDH 标记用于光多协议基本原理
    5.2 网络仿真工具
    5.3 网络仿真实现
        5.3.1 网络模型
        5.3.2 建路方法及过程
        5.3.3 最小标记段标记分配方法实现
    5.4 网络平台性能分析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NODE.CAM
附录2:EMUTE.CAM
附录3:OSPF.CAM
附录4:OSPFIF.CAM
附录5:LSPCRT.CAM
附录6:LSPACT.CAM
附录7:LSPDCT.CAM
附录8:LSPDST.CAM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与项目

(8)光网络节点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光通信的器件和系统
    1.2 光网络的发展概况与OTN
    1.3 光网络发展前景展望
    1.4 本人博士期间完成的工作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调谐型完全可重构 ROADM节点研究与实现
    2.1 ROADM组件研究
        2.1.1 开关型 ROADM
        2.1.2 调谐型 ROADM
        2.1.3 开关型结构与调谐型结构的比较
    2.2 新型完全可重构ROADM节点的设计
        2.2.1 系统架构设计
        2.2.2 设备结构设计
        2.2.3 节点硬件结构
        2.2.4 节点软件结构
    2.3 波长上下路单元(ADU)的设计与实现
        2.3.1 主要器件与原理
        2.3.2 上下路单元实验验证
    2.4 光性能监测单元(PMU)的研制
        2.4.1 光性能监测单元的设计
        2.4.2 光性能监测单元的所采用的器件与原理
        2.4.3 光性能监测单元功能验证
    2.5 采用“一镜斜置三镜腔型”可调谐解复用光接收集成器件改进节点结构
        2.5.1 “一镜斜置三镜腔型”解复用光接收集成器件
        2.5.2 “一镜斜置三镜腔”结构的可调谐解复用光接收集成器件
        2.5.3 采用—镜斜置三镜腔结构的可调谐解复用光接收集成器件改进节点结构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ROADM节点性能的理论仿真及实验分析
    3.1 ROADM节点理论仿真
        3.1.1 链路指标预算
        3.1.2 EDFA模块理论模型
        3.1.3 可调谐滤波器模型
        3.1.4 耦合器模型
        3.1.5 DCE及 DGE模型
    3.2 ROADM节点性能理论分析
        3.2.1 下路功率代价
        3.2.2 直通功率代价
    3.3 ROADM节点设备性能指标实验
        3.3.1 实验平台基本结构
        3.3.2 设备灵敏度的测量
        3.3.3 波长上下路的测试
        3.3.4 自动功率均衡功能的测试
        3.3.5 功率代价的测试
    3.4 节点级联性能分析[24]-[30]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SDH网络承载以太网接入业务的研究和实现
    4.1 Ethernet over SDH(EoS)技术概况
        4.1.1 Ethernet over SDH协议框架
        4.1.2 Ethernet over SDH封装协议类型
    4.2 Ethernet over SDH的封装协议
        4.2.1 LAPS封装协议的技术特点
        4.2.2 GFP协议技术特点
        4.2.3 LAPS和 GFP协议性能比较
    4.3 Ethernet over SDH中虚级联与链路容量调整技术(LCAS)
        4.3.1 虚容器级联技术
        4.3.2 链路容量调整技术
    4.4 基于Ethernet over SDH技术的集中监控和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4.1 系统总体结构
        4.4.2 网桥卡的硬件设计
        4.4.3 网桥卡的软件设计
        4.4.4 系统传输性能的调测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光网络节点自适应技术及实现方案的研究
    5.1 自适应光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
        5.1.1 自适应光网络的研究进展
        5.1.2 自适应光网络的分层模型
        5.1.3 自适应光网络各平面的结构和功能
        5.1.4 自适应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5.2 DWDM网络向自适应的演进
        5.2.1 DWDM网管系统结构
        5.2.2 OSC信道的结构
        5.2.3 演进的步骤
    5.3 DWDM自适应节点的方案研究
        5.3.1 核心功能的选择
        5.3.2 总体方案设计
        5.3.3 可调谐解复用光接收集成器件的采用
        5.3.4 业务自适应的设计
        5.3.5 OSC自适应的设计
        5.3.6 传送自适应的设计
    5.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智能城域光网络多业务承载技术及其网络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域网概述
        1.1.1 城域网的演进
        1.1.2 城域网的特点
        1.1.3 城域网的关键技术要求
    1.2 基于传统SDH构架的智能城域光网络技术的发展
    1.3 流媒体业务在城域网中的地位
        1.3.1 流媒体的概念
        1.3.2 流媒体的应用
        1.3.3 流媒体给城域网带来的变革
    1.4 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1.5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智能城域网关键技术
    2.1 级联技术
        2.1.1 相邻级联技术
        2.1.2 虚级联技术
        2.1.3 虚级联的设备实现
    2.2 动态带宽调整技术LCAS
        2.2.1 LCAS操作原理
        2.2.2 LCAS带宽调整实例
        2.2.3 LCAS的有效敷设
        2.2.4 LCAS对业务保护性能的分析
    2.3 SDH网络传输数据业务所使用的封装技术
        2.3.1 主流映射封装协议
        2.3.2 GFP帧定界技术
        2.3.3 GFP帧映射技术
        2.3.4 数据业务传输性能分析
    2.4 基于智能城域网测试平台的实验分析
        2.4.1 实验平台介绍
        2.4.2 城域网关键技术测试
        2.4.3 城域网关键技术指标测试
    2.5 智能城域网新技术发展
        2.5.1 基于ASON的智能城域网体系结构
        2.5.2 RPR和MPLS技术在城域网的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域网中的流媒体业务特性研究
    3.1 流媒体业务在城域网上的传输
    3.2 流媒体业务量模型研究
        3.2.1 自相似模型
        3.2.2 ON/OFF自相似模型的建立
        3.2.3 MMPP与CMPP模型
        3.2.4 编码源速率模型
    3.3 流媒体业务源特性研究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城域网承载能力优化技术
    4.1 基于SDH的城域网承载流媒体业务存在的问题
    4.2 信道统计复用技术
        4.2.1 统计复用基本模型
        4.2.2 统计复用性能评估
    4.3 基于门限的动态优先级带宽分配方案
        4.3.1 高优先级业务模型
        4.3.2 门限算法的优劣
        4.3.3 TDPBA方案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智能城域网实验平台
    5.1 智能城域网实验平台
        5.1.1 系统组成介绍
        5.1.2 智能城域网综合网管系统IMAN
    5.2 流媒体传输仿真平台
    5.3 城域网承载流媒体业务方案
        5.3.1 城域范围内的视频业务传输
        5.3.2 MSTP网络设备的缓存配置和带宽分配
        5.3.3 利用业务标签优化带宽分配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审稿中(SUBMITEDTO...)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MSTP芯片的系统级设计及FPGA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MSTP技术的产生背景
    1.2 片上系统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
    1.3 课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MSTP芯片的系统级设计
    2.1 MSTP技术和MSTP设备
    2.2 MSTP技术的特点
    2.3 MSTP设备的功能模型
        2.3.1 SDH功能
        2.3.2 以太网透传功能
        2.3.3 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
        2.3.4 以太环网功能
    2.4 MSTP芯片的系统级设计方案
第三章 MSTP芯片涉及的关键技术
    3.1 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
        3.1.1 SDH技术的提出
        3.1.2 SDH技术的发展
    3.2 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
        3.2.1 GFP技术原理
        3.2.2 GFP帧格式
        3.2.3 GFP帧定界算法
        3.2.4 GFP映射方式
        3.2.5 GFP技术的优点
        3.2.6 GFP技术的应用
    3.3 虚级联(VCAT)技术
        3.3.1 相邻级联与虚级联技术原理
        3.3.2 高阶虚容器(VC-4)的相邻级联与虚级联
        3.3.3 低阶虚容器(VC-12)的相邻级联与虚级联
        3.3.4 虚级联技术的特点
        3.3.5 虚级联技术的应用
    3.4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技术
        3.4.1 LCAS协议原理
        3.4.2 LCAS和非LCAS的网络互通
        3.4.3 LCAS的应用方式
第四章 MSTP系统的Verilog编码与FPGA验证
    4.1 STM-1并行帧同步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4.1.1 并行帧同步系统
        4.1.2 同步检验状态机设计
        4.1.3 内置锁相环技术
        4.1.4 逻辑综合与仿真验证
    4.2 8B/10B编/解码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4.2.1 8B/10B编码简介
        4.2.2 8B/10B编解码过程
        4.2.3 8B/10B编解码电路设计
        4.2.4 仿真验证
    4.3 GFP-T封装/解封装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4.3.1 GFP-T技术的引入
        4.3.2 GFP-T技术概述
        4.3.3 GFP-T中的64B/65B块状码
        4.3.4 GFP-T的带宽选择
        4.3.5 GFP-T中的误码控制
        4.3.6 GFP-T用户管理帧
        4.3.7 GFP-T用户信号失效指示
        4.3.8 GFP-T封装/解封装器的设计与验证
    4.4 虚级联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4.4.1 VC-4的虚级联
        4.4.2 SDH虚级联技术的实现
        4.4.3 仿真验证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SDH/SONET虚拟级联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经以太网桥接至电力线通信的SONET/SDH网络[J]. 郝明达,黄海生,李鑫,党成. 信息技术, 2021(06)
  • [2]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宝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多业务接入平台中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应用[D]. 潘培培.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2)
  • [4]MSTP在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D]. 吴明玮.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5]基于MSTP的福州海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文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6]EoS中虚级联及LCAS功能的芯片设计与FPGA实现[D]. 李玲. 山东大学, 2009(04)
  • [7]基于GMPLS控制的多业务传送网中的标记分配研究[D]. 赵明志.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6)
  • [8]光网络节点关键技术的研究[D]. 归律.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6)
  • [9]智能城域光网络多业务承载技术及其网络性能研究[D]. 韩大海.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10]MSTP芯片的系统级设计及FPGA验证[D]. 许新新. 山东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SDH/SONET虚拟级联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