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减负”后的语文教学趋势

谈“减负”后的语文教学趋势

一、浅谈“减负”后语文教学的走向(论文文献综述)

周亚茜[1](2021)在《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它被编入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课本,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点书目之一。伴随着“新课改”即将开展的全国性普及,《红楼梦》整本书急需全面进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然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这部巨着的教学,这是一线教师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接受美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后,被引入教育领域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该理论主张的“读者中心”与“新课改”的内在理念本质上存在着契合点,其本身也包含着探究文本的切入点。因此,本研究尝试将接受美学理论引入《红楼梦》阅读教学,以期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以及“召唤结构”三个核心理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适用性,从接受美学与“新课改”的契合点、高中生的内在阅读要求以及《红楼梦》文本的空白点三个方面来看,运用接受美学来指导《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必要可行的。由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还未全国普及,因此,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中的《红楼梦》名着导读作为依托,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的方式对兰州市高中的《红楼梦》教学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后发现当下的《红楼梦》教学中存在着阅读难度较大,学生兴趣降低;阅读目的功利,阅读状况不乐观;教师缺乏相关知识积累,教学形式单一;注重应试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接受美学的视野下对上述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可以得出教学过程阻碍了读者与《红楼梦》的交流、忽略学生的期待视野、未注重读者中心等结论。从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出发,针对以往教学所存在的积弊以及“新课标”对《红楼梦》整本书的教学提示,笔者构建了七条教学策略:在“读者中心”的指导下,要更新教学观念,促进读者与《红楼梦》的交流;要以任务为导向,凸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期待视野”的指导下,要运用跨媒介阅读,调动学生的期待视野;要拓展定向期待,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要激发创新期待,保护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在“召唤结构”的指导下,要激发学生想象力,填补《红楼梦》的留白;要进行反思性教学,防止过度性教学。

陈芳[2](2020)在《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练习系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四大助学系统之一,运用练习系统可以体现教学重点、难点,无论是语文教材的编写还是学生学习的检测都要涉及练习系统。同时,练习系统还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之一。部编本语文教材从2016年9月开始逐渐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引起了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练习系统的设计上,比起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与革新,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编写理念、编排思路,还体现在练习题型和内容上,使得许多处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难免有一个困惑,即新教材太“新”。对于崭新的教材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既不能沿袭旧教材的方法使用练习系统,也不能一味照搬名师的教学经验。因此,为解决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新教材的问题,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部编本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是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本篇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即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适切性。本章主要以部编本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版块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教材练习系统的适切性。第三部分,即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设置分析,以部编本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为研究对象,从题量、结构、内容的具体分析,概括总结出部编本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之处和编写原则。第四部分,即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练习系统对阅读、写作、教学设计的辐射作用。第五部分,即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使用建议。综合笔者现有的研究成果,配合问卷调查,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使用建议。第六部分,即结语。就本篇论文所提及的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使用谈谈个人看法并对本论文做总结。

佘珏[3](2019)在《删繁就简,铸造为学生而教的深度语文》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教学尴尬之中,很大程度在于语文承担着众多非语文本质属性的内容,语文教学在"不能承受之重"下走得艰难、走得踟蹰。因此,在倡导"语文姓语、语文姓小"的理念下,我们就需要删繁就简,将非语文本质属性下的教学内容"清简"出语文教学体系之中,从而走向"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深度境界。本文提出要"简"掉虚无的目标设置、"简"掉无效的言语训练、"简"掉虚拟的自主品悟、"简"掉无向的延展补充,铸造为学生而教的深度语文助力。

葛璟璟[4](2019)在《语文“自然分材教学”研究 ——以丹阳市云阳学校为例》文中认为由熊川武教授提出的“自然分材教学”是指教师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自然分材教学”提出后在全国五十多所学校进行试点,其中就包括丹阳市云阳学校。云阳学校在深入学习“自然分材教学”理论后,研制出一套适用于自己学校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数量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语文“自然分材教学”在云阳学校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做了深入的探究。云阳学校语文“自然分材教学”无论是从学生、教师还是师生的角度都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因为语文“自然分材教学”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学生感情、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云阳学校在实施语文“自然分材教学”的常规化阶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弱化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其次是学困生成绩进步缓慢,最后是小组合作效率降低。笔者针对云阳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一是坚定语文“自然分材教学”改革的决心;二是研究语文学科下的“自然分材教学”;三是改进语文“自然分材教学”实施策略,即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加深问题跟踪、完善小组建设、强化课堂达标检测。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一部分对“自然分材教学”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对该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三部分从学生、教师和师生三个角度讲述了该教学的实施效果;第四部分分析了该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创新点是对语文“自然分材教学”在丹阳市云阳学校的实施进行个案研究,为其它学校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并在结语部分思考如何探索学生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朱玉明[5](2017)在《二战以后法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教育在法国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从17世纪的人文主义模式开始,法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在缓慢地变化着。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法国教育部重新制定了语文课程标准,此后,每当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学术界的理论导向发生改变之时,学校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相应地作出调整。本文就是对二战以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趋势进行探索。通过对各个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在7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语文教学理念变化的指导下,法国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从培养传统的上层社会精英向培养现代社会公民转变。其次,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方面,从最初以知识问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能力和开阔眼界为要求。最后在阅读内容的变化方面,文学文本仍然是主导,在文学内部各类体裁地位的起伏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小说、戏剧与诗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局面;文学史作为学科的分支,地位也变得稳固。

黄真金[6](2017)在《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语文高考是我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学科。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语文高考的束缚和牵制。为了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在纵向上梳理了近百年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寻找规律。横向上把二者的关系放到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同时关注外在客观条件对二者互动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综述文献,界定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关概念,厘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语文高考与影响语文高考的外部环境因素一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回顾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二者互动的情况及对当下的启示。第四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起步发展的情况,把握二者互动的特点,寻找与当下问题有关的根源。第五章研究高考恢复以来至语文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成因及其对当下的启示。第六章梳理“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通过调研,结合现象,分析结果,得出这一时期语文高考依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第七章剖析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仍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源,结合当下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行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高考,提出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的构想与建议。本文获得的结论,主要有:第一,语文高考“指挥”中学语文教育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文革”结束初期,国家急需人才,语文高考肩负着“为国选材”的大任,地位突出。经历“文革”重创,中学语文教育元气大伤,由于学科建构还很不成熟,只能顺应语文高考的需求发展。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牵制作用,逐渐形成。第二,语文高考本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环,但是,当语文高考的结果对个人,学校利益所产生的的利害关系过大时,高考就远远超越了教育中的“一环”的定位。外在客观条件,促使语文高考逐渐变化为能够干预、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矛盾的一方”,甚至被当作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已经发展得极不正常。以满足高考需要为目的的“应试”中学语文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妨碍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三,本世纪兴起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这种畸形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十余年间,我们抓住矛盾的一方面——中学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对促成矛盾的外在环境,改革的力度显然不够。而在这组矛盾中,最主要的一方应该是语文高考,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藉由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缓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矛盾的构想与建议。就改革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外部条件而言:政府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健全用人机制;缩小行业差距,加快民主进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功利评价;深化高考改革,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校要坚守教育立场,坚定育人目标;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制度。社会和家庭要理性看待高考,淡化功利色彩。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要坚守育人目标;坚定学科基础;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坚决落实“课改”内容。在语文高考改革的层面:改革考试方式的建议包括:增添对汉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考查;尝试“开卷+闭卷”结合考试;改革考试题型。完善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包括:“语文知识”考查要更贴近时代及学生的生活需求;“现代文阅读”内容要更加自由多样;要提高“写作能力考查”命题质量。改进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建议包括:提高考试评价水平和质量;组建专业试卷评阅队伍;恰当运用语文高考成绩。

杜娟[7](2016)在《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文中提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并由此引发了学科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管理模式、教师角色等一系列变革,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本论文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探讨了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重点探讨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与方法,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等等。目的在于系统梳理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技术下的阅读教学,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度。因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一、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学原理——掌握学习法、建构主义、同侪互助教学等,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价值,以及阐述优化传统“面对面”阅读教学过程,以实现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学理。二、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与传统灌输型阅读教学中各要素的差异,揭示了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自主性、交互性、丰富性以及便捷性。三、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模型建构。从分析翻转式阅读教学的要素入手,结合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模型的启示,构建出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模型,并阐释该模型的运行机制。四、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听取中学语文教师对实施翻转课堂的建议,并基于行动研究提出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课前准备策略,如创建教学视频、进行系统设计;学生课前学习策略,如自主获取学习资源,在线游戏化学习等;以及师生课堂互动策略,如甄选课堂主问题,进行微写作等。最后,在总结部分从转变阅读教学理念、进行分层教学、以语用为核心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四个方面说明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出路和走向。

李萍[8](2015)在《道县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推进,对农村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的挑战与要求,众多学者也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农村教师。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定一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村骨干语文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在整理国内外学者有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教学行为的进行了界定与分类。将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操作层面,即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显现出的外显教学行为;二是观念层面,即教师采取教学行为所依据的内隐教学行为观念或者思想。通过深入观察A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选取A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频率较高而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种外显行为进行分析,分别为满堂灌、师生互动以及朗读。结合A老师的教案以及A老师的交流访谈,将其内隐的教学行为观念概括为注重“知识与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论文通过访谈、观察、反思的方式对A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效果进行评析,包括师生的评价、A老师的反思以及笔者的观点。继而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了影响A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成因。主观方面由于A老师主动在实践中减少新课程理念与实际的落差、“快乐教学”信念的延续以及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与运用。而客观方面则由于学生对新课改的不适应、学校氛围的影响以及社会意识的影响。论文提出改进农村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建议,即主观方面农村教师需要从提高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自主整合与建构新旧教学观念、加强自身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客观方面需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鼓励农村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给农村语文教师减负,以帮助农村语文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徐美珍[9](2012)在《优化语文作业 实现轻负高质——对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文中认为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初中学生语文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质轻负,是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徐美珍[10](2011)在《对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文中认为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初中学生语文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质轻负,是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浅谈“减负”后语文教学的走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减负”后语文教学的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接受美学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理论阐释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二)接受美学理论运用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适切性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接受美学视野下《红楼梦》阅读教学现状归因分析
三、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求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红楼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红楼梦》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卷)

(2)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多种版本教材的练习系统
        (二)研究一种版本教材的练习系统
        (三)研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适切性
    第一节 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三大学习定律”理论
    第二节 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适切性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练习系统的要求和建议
        二、语文练习系统在语文教材中的适切性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设置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问世及创新点
        一、部编本教材的问世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点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设计的原则
        一、润物无声的启发性
        二、清晰明朗的目的性
        三、点面结合的层次性
        四、结构分明的多样性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一、习题量少而精
        二、习题结构功能区分度高
        三、练习题型丰富多样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辐射作用
    第一节 练习系统与阅读教学
        一、阅读能力简述
        二、阅读教学的实际走向
        三、练习系统对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练习系统与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瓶颈
        二、练习系统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作用
    第三节 练习系统与语文教学设计
        一、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二、练习系统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使用建议
    第一节 给学生的使用建议
        一、接纳并重视课后练习
        二、及时有效地完成课后作业
        三、提高做练习的自主性
        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第二节 给语文教师的使用建议
        一、将练习系统纳入教学活动设计行列
        二、讲解练习注重引导与指导
        三、正确实施讨论类练习
结论
附录1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教材练习系统的学生调查原卷
附录2 部编本九年级上下册教材练习系统的教师调查原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语文“自然分材教学”研究 ——以丹阳市云阳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自然分材教学”概述
    (一)“自然分材教学”的内涵
    (二)“自然分材教学”的特征
    (三)“自然分材教学”的基本环节
二、云阳学校语文“自然分材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工具使用策略
        1.指导教学书的编写
        2.信息沟通牌的使用
        3.互帮显示板的使用
    (二)教学环节实施策略
        1.学生互批环节
        2.自学互帮环节
        3.课堂释疑环节
        4.课堂检测环节
        5.知者加速环节
    (三)课堂教学延伸策略
        1.适度作业环节
        2.问题跟踪环节
三、云阳学校语文“自然分材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角度
        1.全面提升素质
        2.找到学习乐趣
    (二)教师角度
        1.提高教学效率
        2.催生本源观念
        3.促进专业发展
    (三)师生角度
        1.改善师生关系
        2.减轻师生负担
四、云阳学校语文“自然分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一)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1.语文学科特性减弱
        2.弱生成绩进步缓慢
        3.小组合作效率降低
    (二)改进建议
        1.坚定语文“自然分材教学”改革决心
        2.研究语文学科下的“自然分材教学”
        3.改进语文“自然分材教学”实施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指导教学书模板》
附录二 :语文“自然分材教学”实施效果采访提纲
致谢

(5)二战以后法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二战前法国的高中制度与高中语文教育
    第一节 高中的成立与历史演变
    第二节 法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回顾
        一、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20年代
        二、20世纪30年代
第二章 二战后的法国高中制度与语文教育
    第一节 高中制度的新发展与高中的地位
        一、高中制度的新发展
        二、当前高中在法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
    第二节 二战后高中语文教育的总体发展
        一、194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前期
        二、196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末期
        三、2000年以后
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制框架
    第一节 框架结构的演变
    第二节 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特点与评价
        一、由简到繁
        二、删繁就简
第四章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 传统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时期(40年代-60年代前期)
        一、时代背景
        二、主导理论-文体学
        三、本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
    第二节 结构主义盛行时期(60年代后期-90年代末)
        一、时代背景
        二、主导理论:结构主义理论
        三、本阶段课程标准中的目标
    第三节 学科的重塑(2000年至今)
        一、时代背景
        二、主导理论:以话语(discours)为中心
        三、2001与2010年课程标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掌握方面的要求
    第一节 能力的模仿与渗透时期(1940-1960年代前期)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二、特点与评价
    第二节 以学科工具的使用能力为基础(1960年代后期-1990年代末)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二、特点与评价
    第三节 能力的全面发展(2000年至今)
        一、作为开端的2001年
        二、2001年的特点与评价
        三、2010年版本中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及评价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内容
    第一节 作家与作品的变化
    第二节 文学史与文学体裁
        一、文学史
        二、文学体裁
    第三节 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
第七章 201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特色与新颖之处
        一、媒体学习的加入
        二、首次出现的艺术史板块
        三、教学方法的详细规定
    第二节 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历年课程标准内容摘录节选(自译)
后记

(6)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现实需要
        三、研究者的学术旨趣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与语文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二、与考试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考试学研究
        二、高考、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语文高考与社会诸要素之关系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语文高考与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文化的关系
        一、以“文化”为考试内容
        二、语文高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语文高考与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
        二、民国时期中学的学制
        三、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一、语文高考影响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二、高考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的“不谋而合”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
        二、民国语文高考的相对独立
    第四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思考
        一、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对独立的原因探析
        二、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当代启示
第四章 高考恢复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十七年”中学语文教育发展概况
        二、“十七年”语文高考发展概况
        三、“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特点
        四、“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评述
    第二节 “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文革”时期教育发展概况
        二、“文革”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
        三、“文革”时期的语文“高考”
        四、“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反思
第五章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
    第二节 “新课改”前的中学语文教育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
        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
    第三节 “新课改”前的语文高考
        一、语文高考总体安排
        二、语文高考“考纲”变化
        三、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
        四、语文高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
    第四节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的反思
        一、“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特点
        二、“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思考与启示
第六章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第二节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重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调整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三、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第三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的变革与发展
        一、“新课改”以来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情况
        二、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的主要变化
        三、语文高考形式与内容的革变
    第四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高中语文教育互动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概括与分析
第七章 语文高考与中学教育互动关系之理论分析与完善策略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问题成因
        一、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的外在环境
        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待深入
        三、语文高考不能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
    第二节 当下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发展趋向
        一、影响当下高考改革的主要政策
        二、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2017年语文高考改革的主要趋向
    第三节 改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策略和构想
        一、改变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外在条件
        二、继续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策略和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3: 高中学生问卷
附录4: 高中学生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7)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2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翻转课堂的教育学原理
    2.2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发挥
    2.3 翻转式阅读教学——对传统阅读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3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
    3.1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自主性
    3.2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交互性
    3.3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丰富性
    3.4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便捷性
第4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模型建构
    4.1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要素
    4.2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型建构
    4.3 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5章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5.1 翻转式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5.2 教师实施翻转的准备策略
    5.3 师生课堂互动策略
    5.4 基于访谈的翻转式阅读教学实施建议
结语: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出路及其走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8)道县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界定
    (一) 相关研究定义概说
    (二) 本研究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界定
        1. 相关行为辨析
        2. 分析与界定
二、A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构成
    (一) A老师课堂教学的外显行为
        1. 满堂问
        2. 师生交流
        3. 朗读
    (二) A老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内隐教学观念
        1. 注重“知识与技能”
        2. 注重“过程与方法”
        3.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A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效果
    (一) 师生的评析
        1. “给我们新鲜感的A老师”
        2. “懂我们的A老师”
        3. “一视同仁的A老师”
        4. “充满激情的A老师”
    (二) A老师的反思
        1. 新课程下教学行为难两全
        2. 新课程下迷惘中前行
    (三) 笔者的观点
        1. 对满堂问课堂教学行为的评析
        2. 对师生交流行为的评析
        3. 对朗读课堂教学行为的评析
四、A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 主观因素
        1. 主动在实践中减小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落差
        2. “快乐教学”教育信念的延续
        3.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二) 客观因素
        1. 学生对新课改的不适应
        2.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
        3. 社会意识的影响
五、反思与建议
    (一) 教师主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1. 提高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2. 自主建构与整合新旧教学观念
        3. 加强自身教师专业素养
    (二) 改善客观条件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1.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2. 鼓励农村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
        3.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4. 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5. 给农村语文教师减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优化语文作业 实现轻负高质——对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
    1. 调查访谈类:
    2. 体验探究类:
    3. 益智趣味类:
    4. 针对性类: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1. 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
    2. 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1.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2. 作业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3. 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4. 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5. 适量布置阅读作业,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6. 作业评改要体现激励性。

(10)对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
    1. 调查访谈类:
    2. 体验探究类:
    3. 益智趣味类:
    4. 强针对性类: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1. 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
    2. 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1.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2. 作业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3. 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4. 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5. 适量布置阅读作业,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6. 作业评改要体现激励性。

四、浅谈“减负”后语文教学的走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周亚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部编本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D]. 陈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删繁就简,铸造为学生而教的深度语文[A]. 佘珏. 2019年江苏省小学教育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9
  • [4]语文“自然分材教学”研究 ——以丹阳市云阳学校为例[D]. 葛璟璟. 黄冈师范学院, 2019(01)
  • [5]二战以后法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变[D]. 朱玉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17(11)
  • [6]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 黄真金. 厦门大学, 2017(05)
  • [7]中学语文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D]. 杜娟. 西南大学, 2016(02)
  • [8]道县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D]. 李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 [9]优化语文作业 实现轻负高质——对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 徐美珍.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04)
  • [10]对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 徐美珍.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1(09)

标签:;  ;  ;  ;  ;  

谈“减负”后的语文教学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