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一、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米淑琦[1](2021)在《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脑卒中后遗症期遗留吞咽障碍或肢体障碍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是肺炎的高发人群,具有基础情况差、病原菌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化痰、氧疗等对症处理为辅,在控制感染、排痰不畅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关注。既往不少针灸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拔罐分别用于肺炎的治疗中,具有抗炎、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本次研究在于探究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的优势所在。研究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究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选穴依据。2.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罐在肺炎治疗的作用优势及特点,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参考。3.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针罐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针罐结合辅助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治疗作用,包括对患者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排痰方面)、血液炎性指标、预后等,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提供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纳入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队列研究。采用Excel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析针灸疗法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 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aray,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2月,纳入相关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拔罐在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及有效率方面的作用。3.针罐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6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分至试验组、对照组。3.1治疗方案3.1.1对照组根据2019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西医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先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回示后改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积极施以化痰、吸氧、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3.1.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和拔罐治疗。针刺:主穴为肺俞、大椎、尺泽、合谷、足三里。实证加中脘;虚证加气海。发热加鱼际,腹胀便秘加天枢,咳痰不畅加天突。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针刺肺俞、大椎,肺俞行平补平泻法30秒,大椎行提插泻法15秒,均不留针;而后取仰卧位,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诸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秒,留针15-20分钟。拔罐:选穴为大椎、风门、肺俞以及依据胸部听诊啰音较多部位局部选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先在上背部和听诊啰音较多部位施予闪罐,而后在上述选穴施予留罐5分钟,力度使得罐内皮肤隆起约1-2mm,不宜过度吸拔。每日行针刺、拔罐治疗各1次,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1个疗程。3.2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3.2.1主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排痰积分:痰液性质和排痰量。评价时点:每日监测,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进行比较。3.2.2次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包括血WBC、NE%、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患者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评价时点:实验室指标、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评价。死亡率于治疗结束后第14天、第28天随访记录评价。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一1.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出4276篇文献,查重后剩2740篇文献,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共提取处穴位处方51组,涉及腧穴82个,总频次340次。1.2结果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居多;取穴以四肢、背腰部为主;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络穴较为常用;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对:曲池-足三里-合谷。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足三里、曲池、合谷、太冲、丰隆;列缺、中府、风池;脾俞、肾俞、肺俞、大椎。2.文献研究二2.1纳入文献情况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14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表时间为2007-2020年,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均为单纯拔罐加西药治疗与西药对照。9项研究对象为儿童,余4项研究对象为成年人,又以中老年人居多。2.2结果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R=1.19,95%CI(1.14,1.24),P<0.0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能缩短患者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MD=-0.46 天,95%CI(-0.68,-0.24),P=0.0005;MD=-1.86 天,95%CI(-2.05,-1.67),P<0.00001;MD=-1.00 天,95%CI(-1.13,-0.87),P<0.0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而言,试验组能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肺部体征。3.临床研究3.1排痰积分在排痰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积分经治疗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3天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液性质积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排痰量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第3天(P<0.01);对照组中,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血液炎性指标WBC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相比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E%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N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第7天低于第3天(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各时点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较第3天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 CPIS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CPIS评分显着降低(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5第14天及第28天死亡率两组患者在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结果提示:针灸治疗本病重视近部选穴,循经远取;阳经使用居多;强调特定穴使用;核心穴对是“曲池-合谷-足三里”。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肺炎能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痰液性质、减少痰量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血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朱晓萍[2](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刘媛,刘素彦,沈悦好[3](2021)在《时机理论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全程护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时机理论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全程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采用信封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内护理及随访,观察组以时机理论指导开展院内及院外全程护理。比较两组院内治疗情况,准备出院时、出院6个月时呼吸功能及出院6个月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院内死亡患者剔除后,两组插管率及给氧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院内及随访期间死亡者后,出院6个月时,两组PaO2、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及弥散功能(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均高于准备出院时,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时,两组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均低于准备出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机理论下的全程护理,有助于改善社区获得性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这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

汪学翠,刘金华,吕永良,王卓樱,蔡黎杰,蔡宇,王浩[4](2020)在《痴呆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痴呆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3例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统计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113例痴呆患者发生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27例,感染率为23.89%,痴呆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风险与合并糖尿病、精神行为症状控制不稳定、吞咽困难、长期卧床、低蛋白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住院时间超过3月、反复使用抗生素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糖尿病、精神行为症状控制不稳定、吞咽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反复使用抗生素是痴呆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痴呆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与精神行为症状控制不稳定、合并糖尿病、吞咽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反复使用抗生素有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快控制精神行为症状,合理控制血糖,必要时鼻饲营养支持,加强重度痴呆患者生活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

毛旭峰[5](2020)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医学大数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是一类常见的用于治疗胃酸分泌相关疾病的药物,其通过与胃壁细胞的H+-K+-ATP酶泵的不可逆结合抑制胃酸分泌,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佐林格-埃利森综合征、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PPIs具有作用时间长、抑制餐后胃酸分泌效果好、不易出现药物耐受性等优势,其近年来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并随之带来了过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患者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性治疗是PPIs过度使用的重要来源,但临床上两者联用的获益尚未明确,而且两种药物具有一些可能发生协同作用的不良反应,增加使用的风险。规范此类患者的PPIs使用需要产生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需要掌握出现PPIs不合理使用的具体原因,PPIs预防的疗效以及PPIs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主要受限于大型的医学数据库缺乏,不能提供充足的病例样本数量来支撑相关研究所需的检验效能。研究目的:通过医学大数据研究住院患者在接受GCs治疗时,发生PPIs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PPIs预防的有效性以及PPIs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明确PPIs使用的获益和风险,进一步规范PPIs的使用,促进合理用药,同时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新的证据。研究方法:1、接受PPIs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通过上海长海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管理中心,从我国20家综合性医院中采集了出院时间为2015-01-01至2018-03-31且具有GCs使用记录的成年住院患者诊疗数据。而后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对使用PPIs患者的特征属性进行探索,这些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PPIs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与PPIs处方的开具有重要联系。依据随机森林模型的计算结果,对各个特征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通过分析后得出区分PPIs使用患者和非使用患者最相关的特征属性。另外,对不同种类的PPIs分别建模,分析对应药物的特征属性。最后通过这些特征属性推测PPIs不合理使用的影响因素。2、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以使用GCs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预防使用PPIs是否能减少GCs相关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消化道出血(Clinically significan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CSGB)的风险。研究的病例组为使用GCs后出现CSGB患者,随机匹配具有相同入院日期且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配对比例为1:10。利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可能影响CSGB发生的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调整后PPIs暴露优势比。3、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以使用GCs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队列研究,探索患者接受PPIs后是否会增加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风险。研究的暴露因素为PPIs使用,对照组为未进行PPIs治疗的GCs使用患者,通过协变量调整和倾向性评分两种方法,计算暴露组和对照组发生HAP的优势比。结果:1、接受PPIs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2015-01-01至2018-03-31期间,共有20家医院的701 673例GCs使用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接受PPIs治疗的患者为510 100例,PPIs使用率为72.7%。较差的入院基础情况(高龄、高合并症指数),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出血相关药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肝素、高剂量GCs)是导致GCs合并使用PPIs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眼科疾病则较少选择PPIs合并治疗。在不同品种的PPIs中,与奥美拉唑使用增加高度相关的特征属性为脊椎疾病和高剂量GCs;泮托拉唑使用主要和肾小球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三种药物使用患者的特征属性相对较集中,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药物、消化道疾病。2、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在701 673例GCs使用患者中,有1 465(0.21%)例患者出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过筛选,共有178例病例患者和1 780例对照患者被纳入研究。经协变量调整后,病例组和对照组的PPIs暴露优势比为0.9(95%CI:0.6-1.4,p=0.5989);其中PPIs预防使用与胃肠出血高危因素(机械通气>48h或凝血障碍)间存在交互效应(p=0.0241),分析交互效应后发现,以无胃肠出血高危因素且不使用PPIs患者作为参照,具有胃肠出血高危因素且不使用PPIs患者的调整后优势比为82.0(95%CI:27.2-246.8),而具有胃肠出血高危因素但使用PPIs患者的调整后优势比为22.8(95%CI:13.1-39.4)。3、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在符合研究条件的307 622例GCs使用患者中,PPIs暴露患者和未暴露患者分别为217 460例和90 162例,HAP发生数分别为5 626例和1 292例,PPIs暴露组的HAP发病率大于对照组(2.6%vs 1.4%,OR:1.8,95%CI:1.7-1.9)。经协变量调整后,暴露组和对照组发生HAP的调整后优势比为1.7(95%CI:1.5-1.8);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PIs暴露组和对照组均包含83 786例患者,暴露组和对照组的HAP患者分别为1 795例(2.1%)和1 286例(1.5%),HAP的优势比为1.4(95%CI:1.3-1.5),PPIs使用导致HAP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17.2%。患者暴露的PPIs剂量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rug dose,DDD)为单位分成0、0-2、2-7、>7这四个剂量组,对应的调整后优势比分别为1(参照组)、1.0(95%CI:0.9-1.1)、1.3(95%CI:1.2-1.4)、1.9(95%CI:1.8-2.1)。结论:1、接受PPIs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在接受GCs治疗的患者中,与联合使用PPIs有关的特征属性为较差的入院基础情况、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消化道出血风险有关的药物和消化道疾病,而过于广泛地使用PPIs预防化疗相关的呕吐可能为过度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的使用的特征属性分别为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的使用可能不够规范,其特征属性主要为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2、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使用GCs的住院患者发生CSGB的概率较低,尚不能认为PPIs预防可以减少GCs使用患者CSGB的风险;但当GCs使用患者具有呼吸衰竭或凝血障碍时,PPIs预防可能会减少CSGB的风险。3、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住院患者接受GCs治疗时,合用PPIs会增加HAP的风险,其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较高,是HAP发生的重要原因;HAP的风险随着PPIs累计使用的剂量增加而变大,短疗程的PPIs使用则相对安全,控制PPIs疗程是降低HAP风险的有效方法。

胡煜东[6](2020)在《高龄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HAP患者中,大约有70%为老年人,其中,大多数为高龄老年人(≥80岁)。本研究通过对高龄老年人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为减少高龄人群HAP的发生及抗感染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17例高龄HAP患者及同一时期入院、相同性别、相同科室、相同年龄组、相似主诉及相同入院诊断的未发生HAP的117例高龄老年患者,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日期,住院号、基础疾病、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痰液细菌培养、血液细菌培养等,对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高龄HAP组的平均年龄为(88.1±4.0)岁,高龄非HAP组平均年龄为(87.3±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HAP组51(43.6%)人,非HAP组26(22.2%)人;基础疾病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HAP组94(80.3%)人;非HAP组97(82.9%)人;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HAP组97(82.9%)人,非HAP组77(65.8%)人;基础疾病为糖尿病的患者HAP组42(35.9%)人,非HAP组38(32.5%)人。两组患者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对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两组在意识障碍、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抑酸药物的使用、气管切开、留置深静脉管、留置胃管、长期卧床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logistics分析后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卧床、抑酸药的使用、留置深静脉管、留置胃管的使用为高龄老年人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病原学方面,全部进行了痰液细菌培养,HAP组痰培养22株病原菌,血培养13株病原菌。在高龄HAP患者中,革兰阴性菌(G-)为主要致病菌(19株),常见的革兰阴性菌(G-)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大肠埃希菌3株。进一步进行耐药性分析后发现,高龄HAP组常见的病原菌普遍呈多重耐药,对常见的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耐药性高;主要对替加环素(铜绿假单胞菌除外)、多粘菌素、丁胺卡那敏感性高。结论:高龄HAP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卧床、抑酸药的使用、留置深静脉管和留置胃管。革兰阴性菌(G-)为高龄老年人HAP常见的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目前高龄老年人HAP病原菌普遍呈多重耐药,但是对多粘菌素及丁胺卡那敏感性高。

林启承[7](2020)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证候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以及不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这两个队列进行观察和分析,希望得出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转归预后特点,为临床针对性的中西医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体征、干预措施、抽血指标、住院期间相关病原学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患者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系统(Sepsis-related A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转归预后情况,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证候分型,记录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利用Excel软件进行临床资料的数据整理,计量资料正常录入数据,计数资料赋值后再进行重新整理。根据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单因素分析时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统计分析值判定均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总结并得出结论。结果:(1)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所在科室前五名分别为:ICU(25.9%),神经科(18.9%),综合内科(6.48%),肾内科(6.48%),综合病区(5.95%)。(4)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住院总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住院总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5)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CCI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CC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6)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APACHEⅡ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7)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SOFA评分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SOFA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8)本次收集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有手术操作的共有32例,机械辅助通气的共有119例;有气管切开的共有26例;有气管插管的共有56例;有留置胃管的共有24例;有留置尿管的共有30例、有留置PICCO的共有10例;有CRRT的共有41例;有心肺复苏的共有31例。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机械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三个干预措施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CRRT有统计学差异(P<0.05)。(9)本次收集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分别为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痰浊证、火热证、内风证、卫虚证、食积证。在多重耐药组与多重耐药组间各个中医证候要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HAP患者与存活组的HAP患者在阴虚证、卫虚证这两个证候要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10)共收集死亡组病人87例,存活组98例。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后30天死亡率为57.3%,非多重耐药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后30天的死亡率为37.5%,感染后30天的总体死亡率47.0%,死亡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存活组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以生存结局为因变量(存活=0,死亡=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5,95%CI为1.008-1.064,P=0.012)、CCI 评分(OR=1.261,95%CI 为1.092-1.458,P=0.002)、APACHEⅡ评分(OR=1.112,95%CI为1.035-1.196,P=0.004)、卫虚证(OR=2.167,95%CI为1.040-4.514,P=0.039)是影响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1)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年龄较大,通常至少有一种基础疾病,并且他们的病原学检查多重耐药率高达48.1%。(2)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以痰浊证、血瘀证、气虚证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两组证候要素前三名与总体保持一致。(3)高龄、高CCI评分、高APACHEⅡ评分、卫虚证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对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张满[8](2020)在《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致死率和经济损失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至少可以预防50%的医院感染。但目前关于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多为单一模型,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联合比较应用的研究较少,且尚未发现有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及开发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的相关研究。医院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能通过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家庭、医院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找出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关键因素对于控制其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递归系统模型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各因素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并找出费用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应用递归系统模型探索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六所医院综合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联合比较应用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相对准确地预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并分别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联合比较应用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出能满足不同医务人员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为ICU制定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递归系统模型分析匹配后病例组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找出控制其费用的关键因素。研究内容与方法:(1)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杏林),收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贵州省全部六家使用该系统满1年的医院所有ICU患者的相关病历信息,应用Rstudio软件编程,对ICU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统计描述,并应用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分析。(2)将以上所有样本按照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构建包括广义线性模型、决策树模型(ID3、CART、C4.5、C50四种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在内的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用来识别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然后通过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三个指标再验证集验证模型。并分别根据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3)收集贵州省使用该系统中的四家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所有ICU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住院费用,运用SPSS25.0软件,按照医院、性别、年龄组、入院科室、入院病情严重程度、医疗保险方式进行1:1匹配,形成病例组与对照组,计算医院感染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ICU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通过AMOS25.0软件构建的递归系统模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各影响因素的直接、间接贡献与总贡献,找出控制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1)(1)本研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共1782例ICU患者,其中医院感染率为23.01%(410/1782),高于文献报道发达地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1.62%~7.23%)。其中男性1191例(66.84%),抗生素使用天数≤6天的患者最多1376例(77.22%),住院天数≥37天的患者占比最少236例(13.24%),40.68%的患者有手术史。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10例(23.01%),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组为≥60岁(25.56%)、男性(25.10%)、持续发烧天数≥6天(50.70%)、住院天数≥37天(58.90%)、抗生素使用天数≥13天(49.02%)、床位数≥2000张(32.82%)、需要病原菌培养(30.49%),其他还包括手术史、感染史、多器官功能衰竭、癌症史和糖尿病史,以上各项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医院感染患者更常发生在冬季(43.90%),感染部位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60.00%、泌尿系统11.50%和血液系统9.80%;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43.15%;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23.35%。医院感染发生的基础疾病定义为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无基础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53%,患有1种、2种和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6.92%、40.94%和60.53%;侵入性器械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导尿管62.28%(千日感染率为0.96‰),呼吸机34.88%(千日感染率为10.03‰),中心静脉导管32.48%(千日感染率为1.58‰)。抗菌药物使用天数≤6天、7~12天和≥13天对应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6.50%、19.41%和49.02%,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发现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入院临床科室、手术史、本次需要病原菌培养、糖尿病史、癌症史、住院天数、持续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医院床位数、感染史等。(2)(1)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发现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对全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上次住院期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糖尿病史、本次住院需要病原菌培养、上次住院持续发烧天数、手术史、癌症史、医院床位数和入院科室;(2)前四位相对稳定风险因素依次为:上次住院期间住院天数(6个模型确定)、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糖尿病史(5个模型确定)、本次住院需要病原菌培养(4个模型确定);(3)多个风险预测模型比较结果如下:广义线性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四个决策树模型的区分度C统计量分别为0.857、0.849、0.745~0.778,对应的校准度评价P(S:P)统计量:分别为0.877、0.114、0.202~0.666;决策曲线分析的净获益统计量分别为:11%、10.5%、8.3%~9.5%。根据指标越大越好的标准得到广义线性模型相对最优。(4)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关键风险因素开发了多款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第一类是基于Rstudio软件的交互式风险计算器,喜欢使用代码的临床医务人员通过点选动态可视化个体患者的风险概率,第二类是基于智能手机/网络交互式风险计算器,喜欢使用手机或者网络的医务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网址,动态可视化个体患者的风险概率。第三类是Excel风险计算器,通过点选个体患者的不同特点,其对应的风险概率和需要采取的措施能被实时交互展示。(3)(1)2018年其中四家综合医院ICU共收治140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9例,成功配对335对,放弃14对,配对成功率为95.99%。335例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为84073.34元,病例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34455.96元、对照组为37749.86元;病例组住院天数中位数25天,对照组为7天。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项住院费用经配对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中,西药费中位数最高为31981.06元(占44.38%),其次是治疗费中位数13570.86元(占18.77%)。(3)通过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因素为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癌症史,进一步通过递归系统模型发现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导尿管使用天数对其只存在间接贡献,并且找到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控制的关键因素为抗生素使用天数(既有直接贡献又有间接贡献,总贡献最大)。研究结论:(1)与文献报道发达地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1.62%~7.23%)相比较,贵州省六所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2)应用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的多款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它们的开发与应用能使医院感染监测、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临床医院感染防控有机结合,很好地填补医院感染监测、模型构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递归系统模型优于传统的线性模型,可以清晰地识别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马欧[9](2019)在《决策树模型对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HAP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决策树模型比较和分析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并评价文献,最终纳入一项关于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2.根据筛选出的这一项已公开发表的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临床参数、医疗成本和专家意见,采用Tree Age Pro2011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对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采用龙卷风图进行各因素敏感性分析,并对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双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1.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治疗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首选利奈唑胺组与首选万古霉素组的期望成本分别为15183.60元和14147.97元,治愈率分别为63%和60%。首选利奈唑胺组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效果需花费24100.95元,首选万古霉素组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效果需花费23579.95元。与首选万古霉素组相比,首选利奈唑胺组每增加一个治疗单位效果需多花费34521元。敏感性分析证实这一结果可靠。2.在当前云南人均GDP水平下,利奈唑胺组相对万古霉素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大于2017年云南的1倍人均GDP,并且小于2017年云南的3倍人均GDP。结论:1.首选利奈唑胺组的治愈率优于首选万古霉素组,但与首选利奈唑胺组相比,首选万古霉素组对确诊为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成本更低。2.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看,首选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所增加的成本在云南现在GDP情况下可以接受。

向飞玲,赵庆华[10](2019)在《护理院院内感染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国内外护理院院内感染的概况、危险因素、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为建立护理院校内感染风险评估工具、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二、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特点
        5 诊断方法
        6 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综合防治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名延袭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3 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 拔罐辅助西药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
        2.3 分组方法
        2.4 伦理审查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3 质量控制
        3.1 严格筛选受试者
        3.2 规范针刺、拔罐干预过程
        3.3 依从性保证
        3.4 盲法衡量和判断结果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5.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5.3 临床疗效比较
        5.4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选题依据
        6.2 研究方案分析
        6.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6.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三、研究目的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五、研究内容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人权保护措施
    九、技术路线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四)讨论
        (五)小结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四)干预措施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研究结果
        (九)讨论
        (十)小结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七)小结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措施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时机理论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全程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院内治疗情况比较
    2.3 两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4 两组准备出院与出院6个月时呼吸功能比较
3 讨论

(4)痴呆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痴呆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单因素分析及感染率
    2.2 痴呆患者继发院内获得性肺炎多因素分析
3.讨论

(5)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医学大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特征属性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有效性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评价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6)高龄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证候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多重耐药菌的研究概况
        1.1.1 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诊断
        1.1.2 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
        1.1.3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1.1.4 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
        1.1.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防治措施
        1.1.6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后
    1.2 中医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概况
        1.2.1 中医对于HAP的认识
        1.2.2 HAP的中医治法
        1.2.3 中医外治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案
        2.2.2 临床数据收集
        2.2.3 数据整理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3.2 CCI评分
        2.3.3 APACHEⅡ评分
        2.3.4 SOFA评分
        2.3.5 干预措施
        2.3.6 主要中医证候要素
        2.3.7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后
        2.3.8 多因素回归分析
        2.3.9 阴虚证及卫虚证的感染后住院时间
    2.4 讨论
        2.4.1 一般资料及影响因素
        2.4.2 中医证候要素
        2.4.3 预后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绪论
第一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现况分析
    1.1 前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地点
        1.3.2 研究对象
        1.3.3 相关指标及其测量
        1.3.4 相关变量赋值
        1.3.5 质量控制
        1.3.6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1 现况研究基本情况
        1.4.2 医院感染风险的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
    1.5 讨论
        1.5.1 贵州省ICU患者医院感染总体发病率地区分布比较
        1.5.2 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分布分析
        1.5.3 基础疾病数量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
        1.5.4 ICU患者侵入性器械使用和感染情况分析
        1.5.5 ICU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1.5.6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因素初步确定
        1.5.7 小结
第二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2.1 前言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地点
        2.3.2 研究对象与纳入排除标准
        2.3.3 相关定义及其测量
        2.3.4 相关变量赋值
        2.3.5 质量控制
        2.3.6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医院感染的比较
        2.4.2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识别的多模型构建
        2.4.3 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
        2.4.4 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相对全面稳定的风险因素
        2.4.5 基于相对全面稳定风险因素开发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
    2.5 讨论
        2.5.1 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在医院感染研究中的重要性
        2.5.2 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分析
        2.5.3 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医院感染相对全面稳定的风险因素分析
        2.5.4 风险预测模型中风险计算器的临床开发应用分析
        2.5.5 小结
第三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3.1 引言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匹配条件及原则
        3.3.3 研究内容
        3.3.4 相关定义及其测量
        3.3.5 相关变量赋值
        3.3.6 质量控制
        3.3.7 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和住院天数分析
        3.4.2 基于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
    3.5 讨论
        3.5.1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3.5.2 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3.5.3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果
    4.2 主要结论
    4.3 政策建议
    4.4 研究创新点
    4.5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质量评价报告
附录二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
作者简介
致谢

(9)决策树模型对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HAP的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资料来源
        1.1.2 文献检索
        1.1.3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1.4 文献筛选
        1.1.5 文献质量评价
        1.1.6 参数
    1.2 方法
        1.2.1 决策树模型分析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3 模型设计
        1.2.4 模型分析
        1.2.5 敏感性分析
        1.2.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 决策树模型分析的结果
        2.2.1 药物治疗的期望成本(C)
        2.2.2 治愈率(P)
    2.3 成本-效果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结果
        2.4.1 影响因素分析
        2.4.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2.4.3 双因素敏感性分析
        2.4.4 概率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MRSA 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护理院院内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护理院院内感染概况
2 护理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2.1 患者自身因素
    2.2 环境因素
    2.3 医疗因素
3 护理院院内感染的评估工具
    3.1 McGeer标准
    3.2 社区获得性肺炎评估工具
    3.3 护理院院内感染患者的结局预测工具
4 护理院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
5 展望

四、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 米淑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3]时机理论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全程护理研究[J]. 刘媛,刘素彦,沈悦好.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2)
  • [4]痴呆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 汪学翠,刘金华,吕永良,王卓樱,蔡黎杰,蔡宇,王浩.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05)
  • [5]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医学大数据研究[D]. 毛旭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高龄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研究[D]. 胡煜东.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证候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 林启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D]. 张满. 东南大学, 2020(01)
  • [9]决策树模型对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HAP的成本-效果分析[D]. 马欧. 大理大学, 2019(06)
  • [10]护理院院内感染的研究进展[J]. 向飞玲,赵庆华. 中华护理杂志, 2019(05)

标签:;  ;  ;  ;  ;  

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