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

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

一、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黄天明[1](2021)在《基于老年人活动特征的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研究 ——以北京东花市街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我国将健康老龄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城市居住社区中的室外健身场地作为老年人日常开展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体力活动的主要场所,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老年人相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而言可供分配的闲暇时间更多,是社区室外健身场地最主要的使用人群。当前,我国居住社区中的室外健身场地存在场地供给不足、场地可达性较差以及场地规划设计缺乏对老年群体的关注等问题,与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活动需求还有着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在我国的老旧小区中尤为突出。根据住建部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待改造的老旧小区总量达到30亿平方米,涉及居民上亿人。在此背景下,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活动特征来完善社区室外健身场地的规划配置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老年人活动特征的视角,以北京东城区东花市街道为例,对其下辖社区中的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研究区的慢行交通系统、室外健身场地、住区分布等物质空间数据,并通过问卷访谈、活动观测对老年人群体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随后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UNA工具对研究区的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开展可达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场地数量低于生活圈配置标准、场地空间分布不均、场地供给与居民需求不匹配、地物阻隔使老人出行距离增加以及不同类型场地的可达性分异等问题。本研究根据基础研究和案例研究得到的经验,从场地选址布局、出行路径和场地环境三个层面提出契合老年人活动特征的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优化策略,最后将策略有针对性地应用于东花市街道,结合其现状问题和场地可达性评价结果提出具体的更新改造方案。

郝泾辉[2](2021)在《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发现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针对唐山市主城区社区的全民健身路径进行研究。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唐山市主城区的6个区的14条街道上分发420份问卷,并进行实地考察,对唐山市体育局领导进行访谈,对唐山市主城区社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如下:1唐山市已实现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但部分小区种类与数量不足;地面设施大部分是砖地和水泥地;唐山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投资渠道单一;未结合唐山市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2唐山市未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唐山市主城区基层部门并未正式投入到全民健身路径工作之中;没有设置全民健身路径相关社会体育指导员。3唐山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者主要是40岁以上的人群,其中男性人数略高;高中及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近乎全部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都具有一定的健身意识;多数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锻炼的目的以强身健体为主;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中约有一半与他人一起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中约有35%的人每周参加三次以上的运动且每次运动超过30分钟;早上和晚上为高峰时段;使用者模仿他人进行锻炼所占比例最高;柔韧素质类在中老年中更受欢迎,耐力素质类更受中青年人喜爱。4“路径数量满意度”“路径种类满意度”“路径环境满意度”“路径布局满意度”四个方面评价为满意,“社会体育指导员配置满意度”“路径的管理与维护满意度”评价为一般。18岁以下与80岁以上的人群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配置方面18岁以下满意度较低。18-40岁、41-65岁、66-80岁整体满意度相对较低,且66-80岁组群体在种类搭配方面满意度相对更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包括以下几个点:1在接下来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中,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进行合理搭配。尽量使每条全民健身路径数量达到10-20站且使用塑胶地面。积极鼓励社会其他力量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投资建设,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使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更加规范化。2出台相关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奖惩机制。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3加强全民健身路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保护意识。通过社区公告栏、社区公众号等方式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适用人群进行宣传,使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全民健身路径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倡对破坏健身器材的行为主动进行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汇报。4通过了解每个社区人口结构等特点,为年龄为66-80岁较多的社区安装较多些的柔韧素质类全民健身路径,以提升66-80岁组群体在种类搭配方面的满意度。

陈泽旭[3](2021)在《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管理及使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6年我国第一条室外健身器材(全民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诞生,现已成为我国居民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金牛区是成都市全民健身模范创建区,已建成641条全民健身路径,覆盖全区15个街道。如何科学建设、有效管理及高效使用全民健身路径以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服务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管理及使用进行研究,发现:(1)全民健身路径整体发展较好,但人均占有量较低;(2)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制度较完善,但缺乏明确及细化管理部门责任方面的政策;(3)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经费是以体彩公益金及政府投资为主,其他多元投资渠道为辅;管理已形成“社区每周一看、街道每月一巡、文体旅局每季一查”的监管模式;(4)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人群性别差异不大,使用人群大多为退休老年人;(5)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参加锻炼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锻炼时间相对集中,自主随意练习的使用者较多。建议:(1)全民健身路径应做好整体系统的长期规划,优化健身路径在各街道的合理配置,推广使用“金牛区社区运动地图APP”,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技术,实现全区各健身路径点位介绍;(2)政府应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主体责任明确的法制法规建设,形成系统共建共治共享的政府-街道-社区-居民的新兴管理模式;(3)进一步拓宽多渠道健身路径工程筹资体系,降低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4)以“互联网+智能室外健身器材+智慧绿道”融合模式进行推广,根据居民意愿结合科学选址,以健身路径为基础构建“居民15分钟健身圈”;(5)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认为重要性高但满意度较低的健身路径服务质量属性。

柳凌芳[4](2021)在《基于行为制图的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缺乏体力活动易导致多类慢性疾病的发生,是阻碍公共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社区体育锻炼设施能够显着提升居民体力活动水平,被广泛认为是重要的健康干预措施。全民健身路径是一种安置在户外,具有公共性、福利性和非经营性的体育设施,能够改善居民肌肉骨骼健康。本文通过探究全民健身路径如何影响人的体力活动,揭示健康城市视角下全民健身路径优化策略。研究以系统性观察法和行为制图为支撑,对陕西省杨凌区居住区、公园绿地以及校园运动场三类配建全民健身路径开展调研,了解使用者的社会人口学、时空和行为特征,探究影响使用者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特征,结论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1)使用者特征方面,全民健身路径场地中女性多于男性,成年人和老年人是主要使用人群,而儿童参加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比例最高。寒冷的温度对于居民进入全民健身路径存在抑制作用,居民更倾向于在宜人和炎热的天气进行户外活动,空气质量对居民体力活动影响不显着。冬季参加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比例最高,而一天中早晨是最活跃的时段。使用者行为方面,半数以上居民进行静态休闲活动,器械锻炼的人数占场地总人数的14.6%,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使用率。其中太空漫步机为使用率最高的器械,其次为双杠、肋木、上肢牵引器和腰背按摩器。(2)建成环境方面,全民健身路径场地面积越大,容纳的活动种类越多,则能吸引更多的活动人群,从而提高场地的体力活动水平。紧密式布局的器械使用率较高,单独放置的器械利用率低。夏季遮阴是促进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冬季遮阴则对静态行为产生抑制影响。休憩设施越多,进入场地的使用者越多;当场地休憩设施数量不足时,静态行为会蔓延至有座椅位的健身器械上。静态活动对夜晚照明的需求大于器械锻炼者。(3)社会环境方面,静态行为的人群趋向于分布在场地的边缘,器械锻炼使用者趋向于在人群活跃的地方活动。居住区观察到使用器械儿童与看护人的小团体,以及单独使用健身器械的成年人和老年人较多;公园结伴使用器械的情况较多。陌生人在选择器械时会相互保留一段距离,但保持视线畅通。当器械使用饱和度较高且使用者锻炼意图强时,陌生人不介意使用同一设施进行锻炼;儿童和老年人可接受的人际距离偏小,而青少年与成年人可接受的标准则偏大。(4)全民健身路径应从器械、环境设计、布局、配置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优化。健身器械应与其他运动设施、社交广场以及景观结合在一起,将场地构建为公园内和居民区的多功能体力活动场所。采用组合器械形成紧密的器械布局,并添加适合儿童使用的器械;通过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遮阴、照明以及休憩环境吸引居民进入场地,同时改善地面铺装、增加标识激发使用者健身积极性。

孙铭苑[5](2021)在《政策工具视角下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全民健身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一项重要行动,也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成为全民健身事业新的使命和任务。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已逐渐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在中国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制定和实施对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政策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全民健身政策的执行效率,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多样化需求。有鉴于此,本研究将政策工具视角下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发展作为研究选题,将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发展作为分析对象,以Rothwell&Zegveld的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政策工具的选择运用结合实施效果分析,以时间标准维度对比不同时期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差异,以空间标准维度对比四川省与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中重点城市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政策工具使用的差异,为“十四五”时期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与落实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第一,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制定时应将政策工具分析阶段前移,畅通全民健身多元化供给渠道。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应结合省内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统筹全省全民健身事业的重点及特点,研判五年内全民健身的发展前景及趋势,更灵活的制定四川省政策文本具体内容。1)在政策文本制定时进行政策工具分析。2)政府和社会市场分工合作,引入多元化全民健身参与主体。第二,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文本中应平衡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加强工具间联动作用。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应平衡各项政策工具使用结构,综合计算政策工具运用的权重后,合理分配各项工具的比例,促使政策工具二维分布分配合理化,加强政策工具间的配合联动。具体应:1)平衡各类政策工具使用频率。2)平衡政策工具内部工具的使用结构。3)加强政策工具间的联动作用。第三,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内容应重视盘活全民健身潜在资源,开辟全民健身发展新路径。政策内容应与各领域政策环环相扣,相互推动紧跟时代发展需要。1)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打破全民健身发展的地域局限,加强属地在政策、人文、赛事、活动等方面的交流。2)跨部门协同、多领域共同参与。3)发挥市场作用,政策向引领消费的产业化方向倾斜。

陈亚聪[6](2021)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而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体育在人们的体育锻炼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情况是社区体育资源相对短缺,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使得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严重影响了居民体育锻炼和社区体育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怎样有效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使社区体育资源的社会价值和效益最大发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主要窗口之一。北京市昌平区在全市16个区中居于中等地位,更能反映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本文选取昌平区人口较为密集的沙河镇为调研地点,以沙河镇16个社区的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从人力、经费、场地设施与活动项目、信息与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五大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结合沙河镇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北京市社区体育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沙河镇社区体育管理者年龄结构偏于年轻化,但学历普遍较低,部分社区没有配备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以老年人为主数量充足,社区体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居民体育消费人群中年轻人较多,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场所集中在公共体育场地,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为走跑类、操舞类、乒乓球等,社区主要通过社区宣传栏途径传播体育信息,居民对体育信息关注度较高,但对政策法规了解程度不佳,社区每年组织不同次数的体育活动,采用体育文化协调管理模式。2、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存在着社区体育整体服务水平较低,经费来源单一,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有待提高,体育场地不足,运动项目缺乏多样化,体育信息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法规落实有待加强,有关部门分工不明,体育活动组织程度低的主要问题。3、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沙河镇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北京市体育发展规划较为完善对沙河镇社区体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居民闲暇时间不足,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则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4、为促进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高效利用现有人力,充分挖掘潜在人员,拓宽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新建整合体育场地,探索新项目,利用科技传播体育信息,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探索新型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杨秋梅[7](2020)在《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与维护的局域性特征研究》文中提出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逾70余万条全民健身路径,主要分布在城市休闲区、城市社区、高校、农村等区域,给人民带健身锻炼带来了极大方便。可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建轻管”现象,甚至一些健身路径建成后涌现出“一年新,两年旧,三年残”局面,有些组件利用率极低,长期闲置,有些组件破损后无人问津,使其社会公益服务效应大打折扣。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路径建设的不同区域,其构成组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局域性特征,掌握这些不同的表现,便于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使用、维护,进而充分发挥健身路径的社会功能。本文以全民健身路径组件运行的局域性特征表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黑龙江省各地市农村、高校、城市公共休闲区、居民社区进行抽样调查,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田野调查等方法展开研究。重点以组件使用率、健身者锻炼周频度、时间段、年龄、锻炼目的等指标反应组件使用的局域性特征;以组件损坏率、修理人员情况、后期维护手段与措施、保障制度、维护经费投入等指标反应组件维护与管理的局域性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组件使用率存在明显差异:高校范围力量、柔韧功能类组件使用率较高,城区公共休闲区、居民社区以动作舒缓、康复功能类组件应用率高,农村范围内耐力性、与游乐性组件利用率较高;(2)练习时间段与生活环境与习惯密切相关:高校练习密集时间段在15:00-17:00,城市公共休闲区密集时间段19:00-21:00,居民社区密集时间段5:00-7:00,农村密集时间段17:00-19:00;(3)练习频数有显着差异:高校范围内练习频数居民社区、公共休闲区范围内练习频数多在3-5次/每周,农村范围内不确定与练习频数3次以下/每周居多;(4)组件损坏种类有一定区别:高校范围大多数出现在器械连接处缺少轴承类的部件,居民社区、公共休闲区大部分是动作舒缓的康复类组件,农村的组件大部分是固定部分出现问题;(5)局域性差别不大的指标体现:各局域年龄表现都是老年居多、其次为儿童,少年与中青年锻炼人数最少,各局域在路径组件安装后,更新、维护经费投入等后续管理都呈现极少问津状态,各局域没有直接对接的组织与部门,更没有相关的实用制度、条例,各局域同时缺少健身指导环节。

杨子凡[8](2020)在《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研究 ——基于核心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文中指出本文依据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受众人瞩目、北京市东城区迎来首都功能核心区新定位、北京市东城区地理环境复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三方面进行选题,以为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科学制定《东城区“十四五”体育事业专项规划》,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基本健身需求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研究目的,本论文对全民健身相关内容研究方法创新、对满足群众最基本的健身需求,激发东城区居民的健身热情,以人为本,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为研究对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ARCGIS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对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揭示东城区各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数量、面积、人均情况;空间特征:地理位置分布、可达性、服务范围及覆盖率;以及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情况和制约因素及对现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探究目前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现有布局,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对策。通过对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1)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热情高涨,基本靠步行、骑行到全民健身场地活动;(2)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选择不同,主要利用街道、社区健身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呈现出显着的就近锻炼原则;(4)场地、设施因素主要制约其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对现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满意度较高。(5)大型体育场馆空间不足;部分公园、广场没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街道社区健身点位置分布不合理,器材不足是影响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整体服务水平和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原因。通过探究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基本情况和空间特征发现:(1)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场地面积不足。(2)东城区各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圈层特征。其中,公园、广场可达性高,服务范围基本覆盖整个东城区,服务水平高,但针对老年群体其覆盖率有所降低;大型体育场馆可达性较高,服务范围小,覆盖率较差,覆盖面积不足全区面积的三成,服务水平较低;街道社区健身点可达性最高,服务范围全覆盖整个东城区各街道、社区,但部分街道、社区健身点因地理位置差异分布不均,影响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3)疏解腾退空间较分散,没有完整、详尽的空间清单,现有腾退空间75%为地下空间,25%为地上空间,利用率不到30%。目前,用于体育功能的疏解腾退空间较为有限,多修建成健身乐园及口袋公园,新疏解腾退空间天坛简易楼将用于打造全民健身基础设施。(4)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总体服务水平较高。因此要落实全区规划,加快各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群众需求,完善各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功能,打造多功能共享公园、广场系统,实现普惠化健身休闲功能,增添全民健身器材,增大管护力度,提升街道社区健身点服务水平,修建大型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完善场馆基础公共服务建设;改建腾退空间,建立多种类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联合教育部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利用5G技术,打造家庭健身模式。

申晓静[9](2020)在《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管理逐渐由单一管理模式向多元管理模式转变,政府不再是参与社区治理的唯一主体,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了新趋势。对于如何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在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社区体育基础功能作用,这些是我们研究社区体育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且是城市社区体育开展历程比较成熟的城市之一,其社区体育治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和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导致了社区体育治理情况日益复杂,社区体育的良好发展能够保障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健身需求,目前非常有必要对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作者对北京市城区已经开展体育治理的社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对大红门街道、永外街道、北太平庄街道和王辛庄镇等区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在此次调查中纪录了真实的社区治理状况。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的背景,整理归纳了北京市体育局对社区体育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并对北京市目前社区体育治理状况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其次作者总结了社区体育治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为后面对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作者通过整理归纳走访过程中居民反应的问题和现实看到的情况,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北京市存在如下一些治理困境:社区体育治理的目标定位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存在差距、传统残留的体育管理体制局限着基层体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多元主体结构失衡促使社区体育治理难度增加、北京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针对这些矛盾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相关优化路径,希望上述研究成果能为其他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建设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参考。

童丹丹[10](2020)在《体育消费补贴 ——机理、实践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构成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期,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大体育消费和推动体育消费水平提升的政策。作为扩大体育消费的重要政策工具,体育消费补贴从需求侧入手,以财政补贴为手段引导扩大居民体育消费。在实践中,体育消费补贴已被包括北京、江苏、天津、河北在内的多个地区所采纳,并对当地体育消费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体育领域,消费补贴是新事物。消费补贴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的机理是什么,体育消费补贴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优化体育消费的运用,需要研究和探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分析体育消费补贴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的机理出发,在剖析体育消费补贴典型实践基础上,探讨我国体育消费补贴运用的优化。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体育消费补贴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的机理。本部分从体育消费的功能、价值阐释出发,在分析我国体育消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体育消费补贴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的机理做了解释。第二,体育消费补贴的典型实践研究。在国家强调体育消费的前提下,体育消费补贴成为推动体育消费的重要措施,被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多个地区所采用。本部分以江苏省体育消费券、北京市全民健身补贴、天津市“体育惠民卡”为素材,对体育消费补贴政策的运行进行分析透视。第三,体育消费补贴政策问题剖析。我国体育消费补贴政策对体育消费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探讨。第四,体育消费补贴政策的优化与改进。本部分就我国体育消费补贴政策的优化改进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体育消费补贴是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的重要政策工具。依据政策工具理论,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体育消费补贴的实践显示,对体育消费进行补贴能有效提升体育消费水平。第二,体育消费补贴的实施是公共财政理论的要求。公共财政理论要求,财政应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作用。体育消费补贴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有助于保障体育公平的实现。第三,体育补贴的运行存在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地方。现行体育消费补贴实践显示,体育消费需要在补贴公平、资金保障、多种工具组合使用等方面进行优化。

二、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老年人活动特征的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研究 ——以北京东花市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体力活动需求上升
        1.1.2 城市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被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
        1.1.3 政策导向:政策大力推进健身场地的布局优化
        1.1.4 居民需求:老旧小区的健身场地供需矛盾突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社区
        1.4.2 社区生活圈
        1.4.3 老年人
        1.4.4 室外健身场地
        1.4.5 可达性
    1.5 研究综述
        1.5.1 生活圈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5.2 可达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5.3 室外健身场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5.4 综述总结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老年人日常活动特征
        2.1.1 老年人出行活动特征
        2.1.2 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特征
    2.2 老人体力活动相关的建成环境影响因素
        2.2.1 土地混合利用
        2.2.2 街道连通性
        2.2.3 可达性因素
        2.2.4 安全性因素
    2.3 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影响因素
        2.3.1 慢行交通系统
        2.3.2 场地选址布局
        2.3.3 住区分布
        2.3.4 场地环境
    2.4 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评价方法
        2.4.1 缓冲区分析法
        2.4.2 最小距离法
        2.4.3 城市空间网络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花市街道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及老年人活动特征现状调查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社区构成
        3.1.2 老年人口
    3.2 慢行交通系统现状
        3.2.1 整体概况
        3.2.2 步行网络
        3.2.3 骑行网络
    3.3 室外健身场地建设现状
        3.3.1 整体概况
        3.3.2 各类场地建设情况
        3.3.3 场地建设现状总结
    3.4 老年人活动特征调查
        3.4.1 调查策划
        3.4.2 调查实施
        3.4.3 老年人活动特征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花市街道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评价
    4.1 构建场地可达性评价体系
        4.1.1 建立GIS数据库
        4.1.2 设定出行极限距离临界值
        4.1.3 计算可达性
        4.1.4 确定评价指标
    4.2 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评价
        4.2.1 居住区公园可达性评价
        4.2.2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可达性评价
        4.2.3 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可达性评价
        4.2.4 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可达性评价
    4.3 基于可达性评价的现状问题总结
        4.3.1 场地数量低于生活圈配置标准
        4.3.2 场地空间分布不均
        4.3.3 场地供给与居民需求不匹配
        4.3.4 地物阻隔使老人出行距离增加
        4.3.5 不同类型场地的可达性分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老年人活动特征的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优化策略研究
    5.1 基于老年人活动特征的场地可达性优化原则及思路
        5.1.1 优化原则
        5.1.2 优化思路
    5.2 形成步行可达、高效复合的布局模式
        5.2.1 建设与老人出行速度契合的健身圈
        5.2.2 引导场地与其他公共设施协同共建
        5.2.3 促进场地与住区分布的供需匹配
    5.3 构建便捷通达、舒适安全的出行路径
        5.3.1 增加慢行网络密度
        5.3.2 提升街道安全指数
    5.4 营造高品质、适老化的场地环境
        5.4.1 完善场地的配套设施
        5.4.2 加强场地适老化水平
        5.4.3 设计“老少同乐”空间
    5.5 东花市街道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优化策略
        5.5.1 挖潜闲置空间优化场地空间布局
        5.5.2 增强出行路径的连通性和安全性
        5.5.3 提升场地环境品质和适老化水平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全民健身路径
        2.1.2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2.1.3 唐山市主城区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1 有关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研究
        2.2.2 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研究
        2.2.3 有关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的研究
        2.2.4 有关全民健身路径效益的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唐山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现状
        4.1.1 全民健身路径的数量情况
        4.1.2 全民健身路径种类情况
        4.1.3 全民健身路径的地面场地设施情况
        4.1.4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资金来源情况
        4.1.5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政策法规建设情况
    4.2 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现状
        4.2.1 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制度制定情况
        4.2.2 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4.2.3 全民健身路径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情况
    4.3 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与分析
        4.3.1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特征
        4.3.2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锻炼行为状况与分析
    4.4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度
        4.4.1 全民健身路径数量满意度分析
        4.4.2 全民健身路径种类搭配满意度分析
        4.4.3 全民健身路径的环境满意度分析
        4.4.4 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满意度分析
        4.4.5 全民健身路径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情况满意度分析
        4.4.6 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与维护满意度分析
        4.4.7 不同年龄层次锻炼者对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多重比较分析
    4.5 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
        4.5.1 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存在的问题
        4.5.2 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使用存在的问题
        4.5.3 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存在的问题
    4.6 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发展对策
        4.6.1 改善老旧小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情况
        4.6.2 使全民健身路径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
        4.6.3 通过多途径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保护意识
        4.6.4 积极建立并完善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与维护相关制度
第5章 结论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问卷调查表
附录B:访谈提纲
附录C:专家问卷效度评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管理及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需要
        1.1.2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体育文化生活的需要
        1.1.3 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有效运用的需要
        1.1.4 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服务质量
        1.3.2 全民健身路径
2 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2.2.1 关于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研究
        2.2.2 关于全民建身路径管理的研究
        2.2.3 关于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专家咨询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问卷调查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
        4.1.1 全民健身路径的数量及分布
        4.1.2 全民健身路径的场地质量与器械数量
    4.2 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
        4.2.1 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政策法规
        4.2.2 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组织机构
        4.2.3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经费来源
        4.2.4 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从业人员
        4.2.5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和管理制度
    4.3 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
        4.3.1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基本情况
        4.3.2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体育意识及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
        4.3.3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参与锻炼情况
    4.4 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个案分析
        4.4.1 “混合型”全民健身路径
        4.4.2 “开放型”全民健身路径
    4.5 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的服务评价
        4.5.1 IPA分析法简介
        4.5.2 全民健身路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5.3 全民健身路径服务质量的IPA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基于行为制图的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民健身路径研究进展
        1.2.2 体力活动研究进展
        1.2.3 行为制图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设计
        2.2.1 全民健身路径场地特征评价
        2.2.2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行为特征研究
第三章 杨凌全民健身路径环境特征及使用者行为特征
    3.1 全民健身路径场地特征评价
        3.1.1 场地周边特征
        3.1.2 场地形状
        3.1.3 场地器械特征
        3.1.4 场地内部环境
    3.2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特征
        3.2.1 使用者社会人口学特征
        3.2.2 使用者活动时间特征
        3.2.3 使用者活动行为特征
        3.2.4 使用者活动场地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行为制图研究影响使用者体力活动因素
    4.1 影响使用者的时空因素
        4.1.1 影响树木园使用者体力活动的时空因素
        4.1.2 影响温馨家园使用者体力活动的时空因素
        4.1.3 影响林苑小区使用者体力活动的时空因素
    4.2 影响使用者的布局因素
        4.2.1 影响树木园使用者体力活动的场地布局因素
        4.2.2 影响温馨家园使用者体力活动的场地布局因素
        4.2.3 影响林苑小区使用者体力活动的场地布局因素
        4.2.4 影响运动场使用者体力活动的场地布局因素
    4.3 影响使用者的景观环境因素
        4.3.1 影响树木园使用者体力活动的景观要素
        4.3.2 影响温馨家园使用者体力活动的景观要素
        4.3.3 影响林苑小区使用者体力活动的景观要素
    4.4 影响使用者的社会环境因素
        4.4.1 影响树木园使用者体力活动的社会环境因素
        4.4.2 影响林苑小区使用者体力活动的社会环境因素
        4.4.3 影响运动场使用者体力活动的社会环境因素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民健身路径优化策略
    5.1 健身器械
        5.1.1 无障碍健身器械
        5.1.2 组合健身器械
        5.1.3 健身器械年龄分级
        5.1.4 健身器械细节设计和维护
    5.2 布局
        5.2.1 安置位置
        5.2.2 器械布局
    5.3 环境设计
        5.3.1 休憩设施
        5.3.2 植物种植
        5.3.3 铺装和装饰
        5.3.4 构筑物
    5.4 配置
    5.5 政策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政策工具视角下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关于地方政策的研究
    2.2 关于群众体育政策的研究
    2.3 关于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
    2.4 关于国外大众体育政策的研究
    2.5 简要评述
3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政策文本分析框架
    4.1 政策文本的选择
    4.2 政策工具理论的选择
    4.3 政策文本分析类目的界定
    4.4 政策文本的编码及信效度检验
5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5.1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 年)》的量化分析
    5.2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的量化分析
    5.3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政策工具效果分析
6 北、上、广三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量化分析
    6.1 《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的量化分析
    6.2 《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的量化分析
    6.3 《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的量化分析
7 政策文本中的政策工具使用特征比较分析
    7.1 政策文本整体特点比较
    7.2 基于时间标准下政策工具比较分析
    7.3 基于空间标准下政策工具比较分析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9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6)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2 国内有关社区体育资源的研究
        1.4.3 国外有关社区体育资源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3.1.1 体育人力资源利用情况
        3.1.2 体育经费资源现实利用情况
        3.1.3 体育场地设施与活动项目资源利用情况
        3.1.4 体育信息与政策法规资源利用情况
        3.1.5 体育组织管理资源利用情况
    3.2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3.2.1 社区体育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不利于社区体育良好发展
        3.2.2 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单一,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3.2.3 社区体育场地不足且利用率较低,运动项目缺乏多样化
        3.2.4 社区体育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法规落实有待加强
        3.2.5 社区相关部门分工不明,体育活动组织程度低
    3.3 影响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
        3.3.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3.2 体育发展规划
        3.3.3 社会环境与居民闲暇时间
        3.3.4 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
        3.3.5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3.4 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3.4.1 提高体育人力资源的专业水平,合理开发利用潜在人员
        3.4.2 拓宽体育经费来源,引导社区居民积极的体育消费
        3.4.3 建设整合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开发新兴运动项目
        3.4.4 加强科技信息为社区体育服务,落实各项法律法规
        3.4.5 加大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力度,探索新型体育管理模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沙河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件2 沙河镇社区体育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件3 调查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件4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7)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与维护的局域性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及健身路径组件种类
        2.1.1 概念解析
        2.1.2 健身路径组件种类
    2.2 关于高校健身路径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城市休闲健身路径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城市社区健身路径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农村健身路径的相关研究
    2.6 国外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分析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田野调查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与维护
        4.1.1 高校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现状
        4.1.2 高校全民健身路径维护现状
        4.1.3 高校全民健身路径组件运行的应对策略
    4.2 城市公共休闲区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与维护
        4.2.1 城市休闲区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现状
        4.2.2 城市休闲区全民健身路径组件维护现状
        4.2.3 城市休闲区全民健身路径组件运行的应对策略
    4.3 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与维护
        4.3.1 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现状
        4.3.2 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维护现状
        4.3.3 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组件运行的应对策略
    4.4 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与维护
        4.4.1 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现状
        4.4.2 全民健身路径维护现状
        4.4.3 全民健身路径组件运行的应对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不同组件使用率存在明显差异
        5.1.2 练习时间段与生活环境与习惯密切相关
        5.1.3 练习频数有显着差异
        5.1.4 组件损坏种类有一定区别
        5.1.5 局域间无差别状况
    5.2 建议
        5.2.1 健身路径周边设立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栏
        5.2.2 有条件的健身路径周边设立专项公示牌
        5.2.3 不同局域按使用率安装组件种类与数量
        5.2.4 加大宣传力度
        5.2.5 设置专职检查维修人员
        5.2.6 开发新的路径组件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研究 ——基于核心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受众人瞩目
        1.1.2 北京市东城区迎来首都功能核心区新定位
        1.1.3 北京市东城区地理环境复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布局不合理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概念研究
    2.2 首都功能核心区相关研究
    2.3 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研究
        2.3.1 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内涵及特征
        2.3.2 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2.4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相关国家政策梳理
        2.4.1 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当地群众就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2.4.2 实施全民健身战略要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
        2.4.3 要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
        2.4.4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国家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
        2.4.5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打造健身休闲综合体
        2.4.6 一切要求和标准均以满足群众全民健身基本需求为前提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ArcGIS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现状分析
        4.1.1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总体情况分析
        4.1.1.1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基本情况分析
        4.1.1.2 北京市东城区各类型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情况分析
        4.1.1.3 按场地类型、适用人群年龄分类分析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使用情况
        4.1.2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空间特征分析
        4.1.2.1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分布情况分析
        4.1.2.2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可达性分析
        4.1.2.3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服务范围分析
        4.1.2.4 北京市东城区疏解腾退空间用于居民参与健身活动再利用情况分析
        4.1.3 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基本情况分析
        4.1.3.1 居民对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态度分析
        4.1.3.2 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度分析
        4.1.3.3 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出行方式分析
        4.1.3.4 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制约因素分析
    4.2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现存问题
        4.2.1 居民不能就地、就近、就便的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4.2.2 不能满足各年龄段人群不同的全民健身需求
        4.2.3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不足
        4.2.4 街道社区健身点的全民健身器材存在供需矛盾
    4.3 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对策
        4.3.1 落实全区规划,加快各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
        4.3.2 结合群众需求,完善各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功能
        4.3.2.1 打造多功能共享公园、广场系统,实现普惠化健身休闲功能
        4.3.2.2 增添全民健身器材,增大管护力度,提升街道社区健身点服务水平
        4.3.2.3 修建现代高科技体育场馆,延长现有大型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完善场馆基础公共服务建设
        4.3.3 改建腾退空间,建立多种类全民健身基础设施
        4.3.4 联合教育部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
        4.3.5 利用5G技术,打造家庭健身模式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空间特征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9)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现实依据
        1.2.2 理论依据
    1.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1 选题目的
        1.3.2 选题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社区体育的研究
        1.4.1.1 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历程
        1.4.1.2 社区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1.4.2 社区体育治理内容的研究
        1.4.3 我国社区体育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1.4.4 核心概念界说
        1.4.4.1 社区
        1.4.4.2 社区体育
        1.4.4.3 社区体育治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基本现状
        3.1.1 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实施措施
        3.1.2 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成效
    3.2 社区体育治理主体状况
    3.3 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状况
    3.4 社区体育组织建设状况
    3.5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现状
        3.5.1 体育人才
        3.5.2 经费使用
        3.5.3 场地设施
    3.6 社区体育政策法规构建状况
    3.7 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
        3.7.1 社区体育治理的目标定位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存在差距
        3.7.2 传统的单一管理体制局限着基层体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3.7.3 多元主体治理职责模糊,分工界线不分明
        3.7.4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依旧存在
    3.8 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优化路径
        3.8.1 实现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完善政策法规监督机制
        3.8.2 明确治理主体职责、实现治理职能归位
        3.8.3 推进指导员建设进程、构建人力资源联动机制
        3.8.4 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网络管理、广泛开展群众赛事活动
        3.8.5 建立购买服务系统,完善资金筹集机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10)体育消费补贴 ——机理、实践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体育消费的相关研究
        1.2.2 体育财政补贴的相关研究
        1.2.3 体育消费政策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核心概念与主要理论基础
    2.1 主要相关概念
        2.1.1 体育消费
        2.1.2 体育消费补贴
    2.2 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政策工具理论
3.补贴之于体育消费:功能与意义
    3.1 体育消费价值的多维解析
    3.2 我国体育消费存在的问题
    3.3 补贴引导体育消费的机理——基于需求侧的作用
4.体育消费补贴的典型实践
    4.1 江苏体育消费券
    4.2 天津市体育惠民卡
    4.3 北京市全民健身消费补助
    4.4 体育消费补贴典型实践的比较
5.财政补贴引导体育消费中的问题与困境
    5.1 补贴对象群体问题:基于公平的考量
    5.2 服务监管问题:体育服务质量的评价与监管
    5.3 补贴的可持续性问题
    5.4 引导效应问题
6.提升财政补贴引导效应的方向与路径
    6.1 优化补助对象,加大对重点人群体育消费补贴
    6.2 适当加大财政投入,为体育消费补贴提供资金支持
    6.3 提升体育消费引导水平:财政补贴与其他引导工具的组合使用
7.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老年人活动特征的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可达性研究 ——以北京东花市街道为例[D]. 黄天明.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唐山市主城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评价研究[D]. 郝泾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成都市金牛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管理及使用研究[D]. 陈泽旭.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4]基于行为制图的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柳凌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政策工具视角下四川省全民健身政策发展研究[D]. 孙铭苑.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6]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陈亚聪.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组件应用与维护的局域性特征研究[D]. 杨秋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北京市东城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布局研究 ——基于核心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D]. 杨子凡.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9]北京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D]. 申晓静.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10]体育消费补贴 ——机理、实践与优化[D]. 童丹丹.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9)

标签:;  ;  ;  

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