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和保养

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和保养

一、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洪振国[1](2020)在《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关键期,农村能源同样受到国家层面更多关注,农业农村节能已被列入“十三五”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农村能源消费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国家能源转型和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模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然而宏观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农村能源消费,扩充能源消费列表,有助于深入分析农村能源消费演进特征。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背景下,从技术可行性和资源禀赋方面考虑清洁再生能源节能潜力,模拟未来能源消费量和结构特征,进而选取实例研究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可行性和相关效益,可以为制定农村能源发展战略和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和清洁可再生能源为研究对象,以能源可持续发展理论、能源阶梯理论和能源堆集理论、可耗竭资源理论和替代能源为基础理论。宏观上,总结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全面掌握农村能源种类、数量和设备保有量数据,阐明当前统计数据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太阳能、畜粪和微小型发电三类能源消费数据,从消费量、结构、属性和模式四个方面对农村能源演化特征进行系统性解读,阐明农村能源消费的突出问题和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意义,进而展开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的研究。以节能潜力和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农村能源消费和模拟两种情景下的能源结构变动。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直接体现用能技术是否具备推广潜力的指标,论文选取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实例,通过结构式访谈和实地观测,获取大量一手数据,从农户生活角度出发,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实际利用效率,分析其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影响,以期为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评价提供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农村能源从低效、以固体能源和非商品能源为主导、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极低的消费模式转向相对高效、非固体能源比例较高、商品能源与非商品能源基本平行、清洁可再生能源占比较低的消费模式。农村能源系统朝高效、清洁、可再生、便捷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农村能源消费依然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助力农村能源转型的重要途经。(1)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1989年的20.78%增长至2016年的31.64%。与此同时,LPG、电力、太阳能等高品质能源消费量大幅提升,能源消费种类多元化趋势增强。(2)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有效能消费中低效、高污染的生物质能不再是主要贡献者。19892016年清洁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实物量消费的比重从0.33%上升到10.04%。实物量消费中,直接利用的生物质能虽占48%以上,但在2014年以后化石能源有效能消费超过了直接利用的生物质能,清洁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生物质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能源属性变化显示,农村能源清洁性、便捷性和能源用途多样性不断提升。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清洁、便捷和多用途的能源,相比之下这类能源价格也更高。19892016年,农村能源经济性(单位用能支出)提高了4.86倍,清洁性和便捷性分别提升了5.97和3.34倍,用途多样性提高了1.85倍。(4)能源消费模式从固体能源和非商品能源为主导的模式转向非固体能源比例较高、商品能源与非商品能源基本平行的消费模式。1989年农村能源消费以固体能源和非商品能源为主,分别占实物量消费的98.82%和75.4%。19892016年,非固体能源消费从1.18%增加到34.15%,商品能源消费从24%上升到45%,能源消费模式发生了明显地转变。(5)农村主导能源品味差、能源结构不合理、生物质能浪费严重、能源社会化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制约着农村能源的良性发展。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能助力农村能源走出当前困境,促进农村能源系统转型和生态新农村建设。2.相比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太阳能、沼气和微小型发电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更强,节能潜力巨大。但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和未来消费量预测值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仍然需要加强清洁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优化升级。(1)不考虑联网的清洁可再生电力时,到2020年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总节能潜力为32.31 Mtce,约为2020年能源消费预测量的10.61%。其中太阳能、沼气和微小型发电的节能潜力分别为9.113 Mtce、23.11Mtce和0.088 Mtce。太阳能利用中,当前研究未充分考虑到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寒冷冬季不适用”特殊性,对其节能效果有一定的高估。沼气利用方面,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单位有效池容节能潜力相当,但受劳动力外流、原料难以保障等因素影响,户用沼气发展状况不佳,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未来沼气发展重点领域。微小型发电仅有小型光伏发电获得了发展良好,微型水电和小型风电缺乏顶层设计,短期内发展前景不佳。(2)农村能源消费量持续降低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GM(1,1)模型预测显示到2030年,农村能源实物量消费将降至272.6818 Mtce。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幅增加,马尔可夫预测指出,到2030年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将占实物量消费的20.65%,约合56.07 Mtce。但对比2030年清洁可再生能源预测量和2020年节能潜力,还有23.76 Mtce的差额。能源设备设施无法满足未来能源发展需求,未来十年内仍需加强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强化农村居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意识,促进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优化升级。3.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利用效率仅为理论转换效率的1/3左右,扩大热水用量的提升空间巨大。以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替代其它燃料提供热水时,结果显示热水器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但环境效益和社会影响显着。(1)研究区内太阳能热水器,可利用期为263天,期间太阳能热水器理论可转换热量为3661.7 MJ。但现实生活中,居民仅利用了1168.6 MJ的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热效率仅为12.77%,为太阳能热水器理论热效率(40%)的1/3左右,仍有2/3的未用热量可用,同时区域内热水器应用普及率仅为123.86 m2/千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7m2/千人,热水器推广扩散也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力。(2)以实际利用热量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经济收益不高,但环境效益明显,社会影响显着。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在其生命周期内,可减少碳排放1.837.89 t,其每年减少的碳排放与乘用车行驶10684550 km所产生的碳排放水平相当。太阳能热水器大面积安装使用时,能极大的减轻环境污染压力。热水器的使用改变了居民个人卫生习惯和室内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3)基于实际利用的热水器推广建议:农民自身要改善使用习惯,提高热水器利用效率。在热水器选购时,根据家庭规模选择适当水箱容量的热水器。同时政府也应该为热水器的购买者提供相应补贴,作为对热水器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的补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的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成本较低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和推广,引导农村能源向着低碳高效、清洁、可持续方向发展。

刘鹏达[2](2019)在《东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以长春地区为例》文中认为更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了更舒适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建筑能耗以及环境污染却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关键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且取之不尽的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由于日照丰富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开始尝试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日趋成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住宅中应用普遍。虽然许多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用户自行安装的,这就导致了在没有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混乱,样式不统一,管线布置凌乱,十分不美观;另外,太阳能集热器尺寸固定,形式单一,与建筑不协调;而且在技术构造方面,无论是对住宅建筑本身,还是太阳能热水器,都对东北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考虑不足。所以,如何通过美学角度来使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有机的结合,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及东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现状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长春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现状及一体化的程度进行分析,找出东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从美学设计、构造技术等方面探讨住宅建筑中存在的一体化问题。在美学设计的研究中,重点研究建筑表现手法,使集热器作为构件和设计元素与住宅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在保证功能和效率的前提下,还具有防护、保温、遮阳以及外观设计元素等功能。结合集热器的色彩、肌理、材质等特点研究了集热器作为设计元素与住宅建筑外观整合设计的方法。在美观方面,提出了延伸式,转变式和替代式三种结合方法;在构造技术方面,根据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集热器的尺度比例、模数、储水箱的位置、管线的布置及管井的布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针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住宅建筑设计方式,对太阳能集热器的位置、布置方式进行详细规划。本文从设计的角度研究了东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使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语言融入到住宅建筑当中来,成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对国内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陈月冬[3](2019)在《中国不同类型家用热水器生命周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家用热水器能满足人们生活中的热水使用需求,在现代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热水器销售量和用户保有量不断增加,促进了热水器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热水器的生产会造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使用能耗在家电中也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与其所处环境条件和能效等级密切相关。我国不同类型热水器的环境影响存在怎样的地域差别,使用寿命内的成本和节能效益如何以及未来的发展路线规划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市场上常见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真空管太阳能和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能源(太阳能、电力、天然气)供给条件以及热水器自身能效等级的影响,构建了热水器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和成本分析模型,分析了造成环境影响的关键流程和主要污染因子,并以我国建筑热工分区为划分依据,对各地区中不同类型热水器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热水器原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对其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产生了主要贡献,其中前者对资源消耗和毒性的影响较大,后者对能源消耗和常见环境影响的贡献较大。废旧热水器回收对臭氧破坏、酸化和光化学氧化的环境效益较为明显。改善热水器环境影响的重点在于减少有毒材料的使用、提高使用过程实际能效以及优化回收模式和技术。(2)考虑地区差异的不同类型热水器环境影响结果对比表明,燃气热水器和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在各个地区中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电热水器能耗最高,除了能源消耗、臭氧破坏和毒性影响外,其余指标值在几种热水器中均为最大;空气能热水器在夏热冬冷地区运行能效较高且环境影响较低,冷媒和含铜工件生产造成的臭氧破坏和毒性影响是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太阳能热水器能耗较低,尤其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带更具节能优势,但不锈钢内胆、碳钢外壳支架和加热铜管的用量较大,造成资源消耗和毒性影响较为突出。(3)热水器生命周期总成本分析结果表明,电热水器尽管初始投资较低,但高能耗会造成成本增长迅速;燃气热水器在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中成本最低;空气能热水器初始投资高且电耗较大,除了夏热冬冷地区外成本最高;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在夏热冬冷地区的成本最大,在其他地区中相对于电热水器的成本回收时间为7~8年;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能耗较低,相较于电热水器的成本回收时间为3~4年。不同地区1级电热水器达到使用寿命时分别比2~5级电热水器的成本节约 159.27~348.81 元、439.45~859.52 元、954.63~1583.18 元和1866.24~2837.64元。(4)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真空管和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供热成本分别在0.13~0.19元/MJ、0.16~0.25元/MJ、0.12~0.17元/MJ、0.14~0.18元/MJ和0.15~0.21元/MJ之间。燃气和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在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中成本较低,真空管和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在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更能体现经济性优势。

王波[4](2018)在《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太阳能光热产业是提供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的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既属于新能源产业,又属于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创新性,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总结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影响和贡献,揭示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探索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将为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其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示范。本文首先系统梳理技术创新理论、创新驱动理论和新兴产业发展理论,构建了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为文章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系统总结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创新要素对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贡献,为文章的后续研究奠定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路径,揭示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机理,探索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多维创新系统运行机制,评估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绩效。研究表明:(1)太阳能光热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中为数不多的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典型产业。太阳能光热产业从兴起到快速成长,再到转型升级,主要归因于创新驱动的结果,创新成为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内驱力,对该产业发展的贡献远大于劳动、资本等要素。创新不仅驱动了新兴产业在其早期发展阶段的快速成长,而且驱动新兴产业在其技术成熟和产能过剩时的转型升级。(2)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走了一条立足本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路径:即自主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基础创新与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协同驱动产业发展。首先是打破国际通行的太阳能平板集热技术轨道,自主研发出玻璃真空管集热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基础创新,并运用这一技术开发出适合我国广大农村低层建筑市场需求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实现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随着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迅速实现太阳能集热技术产业化,这一技术创新引发市场创新,协同驱动了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形成和高速发展。然后是在单台热水器技术成熟、产能过剩时,又开发出适合城市高层建筑的太阳能光热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实现市场创新,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这条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既不同于Kim(1997)在研究韩国汽车产业时所提出的“模仿--创新”路径,也不同于Lee(2011,2017)在研究日韩钢铁产业时所提出的“技术跨越--产业追赶”路径,更不同于Hobday(1997)在研究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电子产业时所提出的“OEM-OBM-ODM”路径。(3)中国特色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实践,蕴藏着内在的规律性,其机理在于:技术创新通过变革产业组织、创新生产工艺、实现标准化等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品线和产业链等实现产品结构升级;通过节约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升级、满足个性化需求等获得高额利润。(4)实现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完善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即以富有企业家精神、敢于创新创业的民营企业为核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协会等中介机构、金融组织等多元创新主体联动机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中国强力政府推动下的制度创新,叠加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文化创新、金融创新等多类创新对象协同机制;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系统等多层次创新系统融合机制。(5)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多维创新系统,必将进一步驱动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极大地促进产业发展绩效的提升。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有别于现有的后发国家产业追赶理论,本研究识别了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自主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创新与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协同驱动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揭示了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机理,设计了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系统高效运行的多元创新主体联动机制、多类创新对象协同机制、多层创新系统融合机制,构建了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是在全球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捕捉基于中国国情的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这表明,后发国家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机会窗口”的开启,针对本国国情,实现特色化的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研究发现,是对后发国家产业追赶理论和低碳创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研究对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与机制的揭示,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许弟容[5](2018)在《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川西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经济评价 ——以太阳能热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有大量的研究帮助投资者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但由于缺乏站在消费者角度的考虑,现有的方法仍然可能导致结果偏差。因此,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从全寿命周期对川西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进行经济评价,以期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经济评价体系,以及为相关人员的决策或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情况。其次,结合可再生能源经济评价的特点,以及川西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况,利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建立综合模型,同时根据数据包络分析算法实现可视化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步骤。最后,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且对初始成本、调节后的成本、基准成本和增量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地,与单纯的数据包络分析对比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得出3个重要结论:(1)本文提出的综合算法操作可行,较单纯的DEA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且设计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使计算更加简便;(2)增量成本普遍小于0,说明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够节约成本,经济上可行;(3)初始成本明显高于调节后的成本,说明使消费者达到最大满意度时需大大降低投入成本,要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需要开发商和政府共同努力。

阮胜[6](2018)在《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生活热水能耗在居住建筑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降低生活热水能耗,国家正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热水器中的应用。其中,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尽管如此,要保证太阳能热水器每天都能提供所需生活热水,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能源。因为在冬季或阴雨天,太阳辐射量远远不能满足加热生活所需热水量,就需要采用电能、燃气等能源进行辅助加热。传统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加热时通常都是将整箱水加热到所需温度,这样就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维持热水箱的水温也需要消耗能源,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效率。本文针对冬季或阴雨天太阳能热利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其方法是在太阳能热水器中安装一个智能控制系统,用户只需依据天气预报判断当天天气等级,智能系统就可以自动计算出当天的制热水量,并智能控制水箱水位,使热水达到设定温度。当预测的水量不够用时,可自动调节水量,辅助热源只用加热不够用的那部分水量。根据上述思路开发了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控制程序,并研制了基于该程序的智能控制器。通过室外实验对提出的控制方法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可行性和预测制热水量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冬季和阴雨天的太阳能热水温度,获得高品质热水;预测制水温的偏差可保证在5℃以内,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本研究还对提出的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的应用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优化后的电辅助太阳能热水器与传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节能和环保效益。以南宁为例,每年节能率达30%以上,而且在太阳能资源偏少的地区(比如重庆),所获得的节能效益会更明显。从而可言,本研究提出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在居住建筑中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詹俊[7](2017)在《太阳能热水器与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一体化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常规能源开采过量、常规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存空间与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高能耗、重污染”也日益成为制约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建筑领域中,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高能耗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新能源,若在建筑中能够充分利用,将对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吉林省长春市的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工程,从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以实际的暖房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调研、设计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暖房改造中既有多层住宅与太阳能热水器的一体化,使暖房改造中的既有多层住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可能并让居民们都能用上热水,享受绿色能源带来的健康生活。论文通过目前多层住宅普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及相关的一体化设计理论进行研究,对暖房改造工程中既有多层住宅与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进行试验,论证既有多层住宅如何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并对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一体化设计研究,特别是既有多层住宅的屋顶和立面部分是研究的重点,处理好屋顶和立面与太阳能热水器之间的关系是实行住宅与太阳能一体化的关键。希望通过本论文所提出的一体化设计方案能在今后的暖房改造工程中得到初步的应用与推广。暖房改造工程作为政府大力扶持的项目,将其与太阳能热水器结合,既能带动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的大面积推广,又能带动太阳能热水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太阳能利用在建筑领域中开辟新天地,也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锦上添花。

高涛[8](2015)在《中国城市住区碳足迹及低碳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城市住区是我国城市住宅的主要建造形式,城市住区的节能减排是我国建筑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城市住区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的确定是城市住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城市住区低碳评价、低碳技术、低碳成本效益等相关研究,都成为城市住区低碳发展顺利实施的关键。论文分析了城市住区的碳排放特性,确定城市住区碳足迹研究的目的和原则;将住区生命周期划分为决策设计、材料设备生产、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处置五个阶段,分析了住区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碳足迹分析的系统边界;对系统边界内的主要碳排放活动单元过程进行清单分析,确定了单元过程的碳排放活动数据,并构建了住区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根据城市住区碳足迹及住区低碳评价的特点,提出城市住区低碳评价原则;从生命周期、各阶段和主要碳源碳汇系统角度出发,选取住区生命周期低碳指数、用材低碳指数、建设施工低碳指数、运行使用低碳指数、用能低碳指数、用水低碳指数等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构建相应的评价基准;根据选取的评价指标及评价基准,提出相对应的低碳评级方法。通过对城市住区低碳运行机理的深入研究,从城市住区生命周期各阶段和住区的功能系统两个维度出发,将城市住区相关低碳技术分为建筑本体、建筑设备系统和建筑环境三类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部分对住区减排影响较大的低碳技术,并构建了双维度三大类的城市住区低碳技术体系。根据城市住区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城市住区低碳增量成本效益,构建城市住区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对建筑本体、建筑设备系统和住区环境三方面的部分低碳技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相应的低碳技术选择方案;在综合考虑城市住区全生命周期的低碳技术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及资金预算等影响因素下,采用0-1型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城市住区生命周期低碳技术优化选择模型,实现不同优先级需求下的住区生命周期的低碳技术方案的优化选择。选取某城市住区为案例,根据研究成果对案例住区碳足迹进行分析和计算,在确定相关低碳指数的基础上,对住区进行低碳评级;对住区的主要碳源碳汇及相应的低碳技术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低碳减排建议。结果显示,案例住区的碳足迹、低碳评价、低碳技术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较好地支持了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

张昕宇[9](2015)在《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与中温集热器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在全社会能耗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课题对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和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两种典型太阳能热利用装置的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并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的主要因素。设计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性能实验方法并研制开发了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实验检测装置。通过实验分析了单位面积容水量、真空管管间距、真空管长度、保温厚度等参数对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的影响,发现以上参数中单位面积容水量对日有用得热量和日平均效率影响最大,单位面积容水量每增加10kg/m2,日有用得热量增加0.531.56MJ/m2,日平均效率增加3.1%9.2%。将实验结论应用到太阳能热水器改进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实验结论可用于指导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和开发。其次,以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典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采用控制容积平衡法建立了集热器的热性能模型并开发了迭代求解方法。随后研制开发了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装置,利用该测试装置对某厂家生产的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实验,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得到的截距比实验值高0.0426,相对偏差约5.9%,热损系数增加了0.2140℃/(W·m-2),相对偏差约5.6%。所建立的模型得到了实验验证,可用于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分析研究。再次,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模拟分析了影响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发现真空集热管的吸热板和玻璃外管间的辐射换热是造成热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了在吸热板背部增加遮热板的方式提高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对改进后的集热器进行实验,得到其瞬时效率曲线为*??0.7763?1.8617T,比改进前截距升高了约7.2%,热损系数大幅下降了50.9%。说明增加遮热板对于降低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损失,提高集热器的热性能具有明显作用。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更为适用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测试和评价。该评价方法均衡考虑了技术、经济、环保指标,为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推广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在民用建筑中广泛、合理地应用。

赵欣[10](2014)在《太阳能利用形式与关中民居建筑的一体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近年来农村地区进入了一个建设的高潮期。不过现阶段村镇的住宅建设缺乏相应的设计指导,以农民自己规划、建设为主,以实用性为主的自建房在使用过程中能耗一直居高不下,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节能设计,农村地区建筑对能源的使用浪费很大,这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矛盾。近几年利用太阳能等绿色技术改善城市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正在我国很多地方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建设量巨大的村镇住宅建筑太阳能一体化研究却非常少。因此,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农村住宅与太阳能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农村建筑能耗高的缺点,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时代潮流。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针对关中地区民居住宅太阳能应用的现状和问题,从建筑学的角度提出探讨民居建筑中的太阳能利用及建筑一体化设计技术的方法。首先对太阳能民居进行了理论探讨,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住宅的相关发展情况,然后分别对太阳能技术在民居建筑中的应用特点和一体化要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中地区民居应用太阳能技术及一体化设计的方法和可能性。本论文在对陕西关中地区的典型性民居建筑调研过程中,通过太阳能技术、建筑构造以及建筑材料等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探索在关中地区能够进行推广和发展的农村太阳能民居。

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问题
        1.1.2 能源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1.3 家庭部门是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之一
        1.1.4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问题突出
    1.2 基本概念
        1.2.1 能源相关概念
        1.2.2 能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
        1.3.2 家庭能源消费影响因素
        1.3.3 家庭能源转型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模式变动
    2.1 家庭能源消费和属性得分计算
        2.1.1 能源消费量的计算
        2.1.2 能源属性赋值与计算
    2.2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量变化
        2.2.1 能源实物量消费
        2.2.2 有效能消费
    2.3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2.4 农村能源属性变化
    2.5 农村能源消费模式变动
    2.6 影响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2.7 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2.7.1 农村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2.7.2 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
    3.1 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及分布
        3.1.1 太阳能
        3.1.2 生物质能
        3.1.3 风能
        3.1.4 水能
    3.2 农村太阳能节能潜力
        3.2.1 太阳能利用发展
        3.2.2 太阳能热水器节能潜力
        3.2.3 太阳灶节能潜力
        3.2.4 太阳能暖房节能潜力
        3.2.5 小型光伏节能潜力
    3.3 农村生物质沼气节能潜力
        3.3.1 沼气利用发展
        3.3.2 户用沼气池节能潜力
        3.3.3 大中型沼气工程节能潜力
        3.3.4 其他生物质能清洁化利用方式
    3.4 农村小型风电节能潜力
        3.4.1 小型风电利用发展
        3.4.2 小型风电节能潜力
    3.5 农村微型水电节能潜力
        3.5.1 微型水电利用发展
        3.5.2 微型水电节能潜力
    3.6 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综合节能潜力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节能潜力的农村能源消费预测
    4.1 农村能源消费量预测
        4.1.1 灰色GM(1,1)预测模型
        4.1.2 能源消费量预测
    4.2 农村家庭能源结构预测
        4.2.1 马尔可夫链预测
        4.2.2 农村家庭能源结构概率转移矩阵
        4.2.3 无规划约束的能源结构预测
        4.2.4 有规划约束的能源结构预测
        4.2.5 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效益评估—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
    5.1 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5.1.1 热水器分类
        5.1.2 工作原理
    5.2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概况
        5.2.1 数据来源
        5.2.2 研究区概况
    5.3 调研数据
        5.3.1 问卷分布及家庭基本情况
        5.3.2 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参数
        5.3.3 热水器实际使用情况
    5.4 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评价思路与效益计算
        5.4.1 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评价思路
        5.4.2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辐射量计算方法
        5.4.3 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计算方法
        5.4.4 太阳能热水器经济、环境效益评价方法
    5.5 太阳能热水器效益评价
        5.5.1 太阳能热水器理论转换热量和有效利用热量
        5.5.2 太阳能热水器的经济效益
        5.5.3 太阳能热水器的环境效益
        5.5.4 太阳能热水器的社会影响
        5.5.5 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前景
        5.5.6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发展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创新点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2)东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以长春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1.1 能源及环境现状
        1.1.2 我国太阳能资源现状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外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发展现状
        1.3.2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论文框架
第2章 太阳能热水器与居住建筑一体化设计
    2.1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2.1.1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定义
        2.1.2 住宅建筑的构成
        2.1.3 太阳能热水器的组成
        2.1.4 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类
    2.2 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
        2.2.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设计
        2.2.2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屋顶一体化设计
        2.2.3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立面的一体化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地区住宅建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现状及一体化设计意见
    3.1 东北地区住宅屋顶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现状、问题及一体化意见
        3.1.1 住宅平屋顶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现状、问题及一体化意见
        3.1.2 住宅坡屋顶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现状、问题及一体化意见
    3.2 东北地区住宅墙面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现状、问题及一体化意见
        3.2.1 多层住宅墙面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现状、问题及一体化意见
        3.2.2 高层住宅墙面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现状、问题及一体化意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春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结合的一体化设计
    4.1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住宅建筑一体化
    4.2 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策略
        4.2.1 太阳能热水器类型的适配性及选择
        4.2.2 太阳能热水器的规模和倾角的确定
        4.2.3 长春地区现代住宅建筑特点
    4.3 太阳能热水器结合住宅建筑的设计手法
        4.3.1 延伸式设计手法
        4.3.2 转变式设计手法
        4.3.3 替代式设计手法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中国不同类型家用热水器生命周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概述
        1.2.2 热水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2.3 热水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热水器能效等级及能耗影响关键因素
    2.1 热水器类型及工作原理
    2.2 热水器能效等级划分
    2.3 热水器生命周期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2.3.1 区域气候类型
        2.3.2 太阳能辐射分布
        2.3.3 电网分布
        2.3.4 天然气输送距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水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和清单分析
    3.1 目标与范围定义
    3.2 清单分析
        3.2.1 原材料生产
        3.2.2 热水器生产
        3.2.3 热水器运输
        3.2.4 热水器使用
        3.2.5 废旧热水器回收处理
    3.3 评价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水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4.1 热水器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4.1.1 电热水器环境影响分析
        4.1.2 燃气水器环境影响分析
        4.1.3 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环境影响分析
        4.1.4 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环境影响分析
        4.1.5 空气能热水器环境影响分析
    4.2 不同地区热水器的环境影响比较
        4.2.1 严寒地区
        4.2.2 寒冷地区
        4.2.3 夏热冬冷地区
        4.2.4 温和地区
        4.2.5 夏热冬暖地区
    4.3 灵敏度分析
    4.4 改善热水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水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
    5.1 热水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构建
    5.2 热水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5.3 不同地区中热水器的发展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1.2.2 关于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与路径研究
        1.2.3 关于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研究
        1.2.5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技术创新理论
        2.1.1 技术创新理论概念形成
        2.1.2 技术创新的类别及特征
        2.1.3 技术创新的动因
    2.2 创新驱动相关理论
        2.2.1 创新驱动的相关概念界定
        2.2.2 创新驱动的内涵
        2.2.3 创新驱动机制
        2.2.4 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贡献
        2.2.5 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轨道理论
    2.3 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3.1 新兴产业产生及成长特征
        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及特征
    2.4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2.4.1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2.4.2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体系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历程
        3.1.1 以清华大学太阳能光热技术发端的产业启动期
        3.1.2 以单体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扩散为主导的产业快速发展期
        3.1.3 以太阳能热水系统集成技术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期
    3.2 基于新钻石模型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2.1 技术创新
        3.2.2 要素条件
        3.2.3 需求条件
        3.2.4 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
        3.2.5 相关支持企业
        3.2.6 机遇
        3.2.7 制度
    3.3 创新要素对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驱动作用实证分析
        3.3.1 模型构建
        3.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3.3.3 实证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4.1 自主化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性基础创新
        4.1.1 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真空管集热主导技术自主研发
        4.1.2 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
        4.1.3 自主化关键技术突破的经济优势
    4.2 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
        4.2.1 “面向农村市场”的产品创新
        4.2.2 农村市场饱和状况下“农村包围城市”的集成创新
        4.2.3 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互动
    4.3 太阳能光热产业与光伏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比较
        4.3.1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锁定”与外向型发展
        4.3.2 太阳能光热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内生发展
        4.3.3 路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机理
    5.1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生产效率提升
        5.1.1 技术创新引发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
        5.1.2 技术创新促使产业工艺装备条件的改善
        5.1.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标准化发展
    5.2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5.2.1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
        5.2.2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产品线和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5.3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利润率上升
        5.3.1 技术创新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
        5.3.2 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5.3.3 技术创新形成了产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5.3.4 技术创新拓展了海外盈利渠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6.1 多元主体联动机制
        6.1.1 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是光热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主体
        6.1.2 政府公共研发创新与企业研发创新的联动
        6.1.3 多元创新主体联动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创新
    6.2 多类创新对象协同机制
        6.2.1 技术创新是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6.2.2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2.3 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2.4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2.5 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3 多层次创新系统融合机制
    6.4 创新系统多维协同驱动产业持续发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绩效
    7.1 创新驱动与发展绩效的关系
    7.2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7.2.1 基础绩效指标的选取
        7.2.2 综合绩效指标的计算
    7.3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经济绩效提升的实证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
        7.3.1 研究假设、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7.3.2 实证检验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政策建议
    8.3 创新点
    8.4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川西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经济评价 ——以太阳能热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应用现状
        1.2.2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居住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1.2.3 可再生能源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意义创新
第二章 川西地区可再生能源经济评价理论概述
    2.1 可再生能源经济评价概述
        2.1.1 可再生能源经济评价的描述
        2.1.2 可再生能源及其经济评价的特点
    2.2 经济评价常用理论与方法
        2.2.1 模糊综合评价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灰色系统理论
        2.2.4 数据包络分析
        2.2.5 蒙特卡罗模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川西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经济评价方法构建
    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3.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算法
        3.1.2 三角模糊数的基本算法
        3.1.3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算法
    3.2 评价指标的确定
        3.2.1 输入输出指标
        3.2.2 经济评价指标
    3.3 TFN-AHP-DEA模型的建立
        3.3.1 输入指标的计算
        3.3.2 输出指标的计算
        3.3.3 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
        3.3.4 经济评价与判断
        3.3.5 DEA算法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川西居住建筑太阳能热能应用的经济评价
    4.1 太阳能热水器经济评价
        4.1.1 初始数据获取
        4.1.2 综合满意度的计算
        4.1.3 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4.1.4 DEA算法示例
        4.1.5 案例结果分析
    4.2 算法对比分析
        4.2.1 DEA算法求解
        4.2.2 TFN-AHP-DEA与DEA算法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可视化界面实现部分程序代码
        附录1.1 数据导入
        附录1.2 相对有效性的计算
        附录1.3 非有效单元的调节
    附录2 关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器接受与满意度的调研问卷
作者简历

(6)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5.1 技术路线
        1.5.2 论文结构
第2章 我国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利用现状
    2.1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
        2.1.1 太阳能资源随时间的分布特征
        2.1.2 太阳能资源随天气的分布特征
        2.1.3 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2.2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利用现状
    2.3 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
    3.1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构建
        3.1.1 系统构成
        3.1.2 工作原理及系统功能
    3.2 高效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控制程序及组成
        3.2.1 显示器控制程序
        3.2.2 水温控制程序
        3.2.3 水位控制程序
        3.2.4 循环水泵控制程序
        3.2.5 辅助加热控制程序
    3.3 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量及制热水量预测方法
        3.3.1 数据获取及数据库整理
        3.3.2 太阳辐射等级与天气等级的对应关系
        3.3.3 集热量与制热水量预测与计算
    3.4 高效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控制器
        3.4.1 智能控制器线路设计
        3.4.2 智能控制器操作与显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效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验验证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场地
        4.1.2 实验目的
        4.1.3 实验测试系统
    4.2 实验测试
        4.2.1 测试内容
        4.2.2 测试仪器
        4.2.3 测试过程
    4.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3.1 实验结果
        4.3.2 可行性分析
        4.3.3 预测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效益评价
    5.1 应用效果分析
    5.2 节能效益分析
        5.2.1 三种热水器年平均能耗
        5.2.2 三种热水器年能耗对比分析
    5.3 经济效益分析
        5.3.1 三种热水器成本分析
        5.3.2 三种热水器在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5.3.3 优化前后电辅助太阳能热水器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5.4 环保效益分析
        5.4.1 优化前后太阳能热水器年平均减排量
        5.4.2 优化前后太阳能热水器年平均减排量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拉萨、北京、南宁、重庆气象数据
附录B 四城市不同朝向及倾角的年平均日辐射量
附录C 我国各城市每月辐射等级数据库
附录D 南宁2015年日太阳辐射量和天气状况
附录E 文中公式符号含义及单位
附录F 图表索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太阳能热水器与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一体化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1.1 我国能源及环境现状
        1.1.2 我国太阳能资源现状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外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1.3.2 我国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1.3.3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多层住宅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多层住宅与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2.1 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2.1.1 一体化的概念
        2.1.2 一体化的应用
    2.2 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类及适用的建筑类型
        2.2.1 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类及特点
        2.2.2 各类太阳能热水器适用的建筑类型
    2.3 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在多层住宅中的设计理念
        2.3.1 在坡屋顶上的设计原则
        2.3.2 在平屋顶上的设计原则
    2.4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在多层住宅中的设计理念
        2.4.1 在阳台上的设计原则
        2.4.2 在墙面上的设计原则
        2.4.3 在屋顶上的设计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层住宅暖房改造安装壁挂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试验研究
    3.1 试验研究目的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用房的设计
        3.2.2 墙面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
        3.2.3 贮水箱和管线的设计
        3.2.4 节点大样的设计
    3.3 试验研究步骤
        3.3.1 试验用房的建造
        3.3.2 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
        3.3.3 试验观测与现场节点处理
        3.3.4 数据的采集
    3.4 试验研究总结
        3.4.1 墙面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变形分析
        3.4.2 节点处温差变化和室内湿度变化的分析
        3.4.3 贮水箱和管线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与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的设计研究
    4.1 多层住宅暖房改造中太阳能热水器与屋顶的一体化设计研究
        4.1.1 太阳能热水器与坡屋顶的一体化设计
        4.1.2 太阳能热水器与平屋顶的一体化设计
    4.2 多层住宅暖房改造中太阳能热水器与立面的一体化设计研究
        4.2.1 太阳能热水器与窗槛墙的一体化设计
        4.2.2 太阳能热水器与窗间墙的一体化设计
    4.3 在试验基础上实际工程的示范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国城市住区碳足迹及低碳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方案
    1.4 本章小结
2 城市住区碳足迹及低碳策略相关理论分析
    2.1 低碳经济与低碳建筑
    2.2 生命周期评价及碳足迹理论
    2.3 住区低碳技术分析理论与方法
    2.4 住区低碳成本效益理论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住区碳足迹研究
    3.1 城市住区及其碳排放特性分析
    3.2 城市住区碳足迹研究的目的和原则
    3.3 城市住区碳足迹研究范围分析和界定
    3.4 城市住区碳足迹清单分析
    3.5 城市住区碳足迹计算模型建立
    3.6 本章小结
4 城市住区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4.1 城市住区低碳评价体系目标分析
    4.2 住区低碳评价体系的要素分析
    4.3 住区低碳评价结果及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住区低碳技术体系研究
    5.1 城市住区低碳技术运行机理分析
    5.2 城市住区低碳技术集成模型
    5.3 城市住区低碳技术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城市住区低碳成本效益分析
    6.1 城市住区低碳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构建
    6.2 城市住区主要低碳技术成本收益分析
    6.3 基于 0-1 型多目标规划的住区低碳技术优化选择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案例分析
    7.1 案例住区简介
    7.2 案例住区碳足迹计算
    7.3 案例住区低碳评价分析
    7.4 案例住区低碳技术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与中温集热器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1.1.2 太阳能热利用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1.2.1 研究现状
        1.2.2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组织结构
    1.5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实验研究
    2.1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结构
        2.1.2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
    2.2 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的主要因素
    2.3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实验设计
        2.3.1 实验内容
        2.3.2 实验方法及测量要求
        2.3.3 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实验检测装置
        2.3.4 实验样品选择原则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实验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2.4.2 单位面积容水量对日有用得热量和日平均效率的影响
        2.4.3 管间距对日有用得热量和日平均效率的影响
        2.4.4 真空管长度对日有用得热量和日平均效率的影响
        2.4.5 容水量、保温厚度对贮热水箱热损系数的影响
    2.5 实验结论
    2.6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改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模型研究
    3.1 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3.1.1 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结构
        3.1.2 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工作原理
    3.2 直流式真空管型中温太阳能集热器数学模型
        3.2.1 相关假设和简化
        3.2.2 计算区域离散化
        3.2.3 控制方程
        3.2.4 单值性条件
    3.3 模型求解方法
        3.3.1 节点方程
        3.3.2 迭代求解方法
    3.4 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装置研究开发
        3.4.1 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原理及系统要求
        3.4.2 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装置设计
    3.5 模型的实验验证
        3.5.1 测试数据及分析
        3.5.2 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优化研究
    4.1 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模拟分析
        4.1.1 典型工况模拟结果
        4.1.2 玻璃外管热损失分析
        4.1.3 吸热板与玻璃外管间辐射换热量分析
    4.2 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优化方法
        4.2.1 降低吸热板下表面与玻璃外管辐射换热量的方法
        4.2.2 增加遮热板后集热器热性能模拟结果
    4.3 优化前后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3.1 实验数据及分析
        4.3.2 优化前后集热器热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应用效果测试及评价
    5.1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应用效果的测试方法
        5.1.1 测试内容
        5.1.2 抽样方法
        5.1.3 测试条件
        5.1.4 测试用仪器设备
        5.1.5 集热系统得热量测试
        5.1.6 集热系统效率测试
        5.1.7 系统总能耗测试
        5.1.8 制冷机组制冷量测试
        5.1.9 制冷机组耗热量测试
        5.1.10贮热水箱热损因数测试
        5.1.11供热水温度测试
        5.1.12室内温度测试
    5.2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5.2.1 评价指标
        5.2.2 评价方法
        5.2.3 系统性能判定和分级
    5.3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评价方法应用
        5.3.1 深圳某住宅太阳能热水项目测试评价
        5.3.2 北京市平谷区新农村太阳能采暖项目测试评价
        5.3.3 国家太阳能中心办公楼太阳能空调系统测试与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着作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太阳能利用形式与关中民居建筑的一体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小结
2.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关中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太阳能资源分区
        2.1.4. 关中太阳能资源
    2.2.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现状调研
        2.2.1. 户县甘亭镇东韩村
        2.2.2. 高陵县东樊村
        2.2.3. 咸阳大石头新村
        2.2.4. 韩城市龙门镇东白矾村
        2.2.5. 韩城昝村镇下甘谷村
    2.3. 关中民居在利用太阳能资源方面的现状
        2.3.1.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类型
        2.3.2. 关中民居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方式
        2.3.3. 关中民居在利用太阳能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1. 国内外太阳能技术体系概况
    3.2. 国外优秀太阳能建筑实例研究
        3.2.1. 英国贝丁顿生态社区
        3.2.2. 德国弗莱堡太阳能社区
        3.2.3. 雷根斯堡住宅
        3.2.4. 日本 OM Solar 太阳能住宅
    3.3. 国内优秀太阳能建筑实例研究
        3.3.1. 北京平谷区新农村太阳房
        3.3.2. 德州皇明太阳能示范园
        3.3.3. 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
    3.4. 案例比较评析与启示
4. 适宜关中民居的太阳能技术策略研究
    4.1.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策略
        4.1.1. 规划设计要求
        4.1.2. 建筑设计要求
        4.1.3.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
    4.2. 主动式太阳能技术策略
        4.2.1. 太阳能热水系统
        4.2.2. 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
        4.2.3. 太阳能光电系统
    4.3. 自然通风技术策略
5. 太阳能与关中民居空间形态一体化设计方法与构造
    5.1.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民居一体化研究
        5.1.1.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概念与一般原则
        5.1.2. 太阳能集热器与关中民居的整合设计方式
        5.1.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的注意点
        5.1.4.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中应解决的问题
    5.2. 关中民居太阳能一体化设计方案演示
        5.2.1. 选址及朝向
        5.2.2. 体型的变化
        5.2.3. 平面设计策略
        5.2.4. 立面设计
        5.2.5. 屋面坡度
        5.2.6. 太阳能技术在关中民居中的应用
        5.2.7. 项目展示图
6. 总结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工作

四、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D]. 洪振国. 兰州大学, 2020(01)
  • [2]东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以长春地区为例[D]. 刘鹏达.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 [3]中国不同类型家用热水器生命周期评价[D]. 陈月冬. 山东大学, 2019(09)
  • [4]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D]. 王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5]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川西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经济评价 ——以太阳能热能为例[D]. 许弟容.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6]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高效热利用方法研究[D]. 阮胜. 广西大学, 2018(06)
  • [7]太阳能热水器与既有多层住宅暖房改造一体化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D]. 詹俊. 吉林建筑大学, 2017(09)
  • [8]中国城市住区碳足迹及低碳策略研究[D]. 高涛.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3)
  • [9]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与中温集热器热性能研究[D]. 张昕宇. 天津大学, 2015(08)
  • [10]太阳能利用形式与关中民居建筑的一体化技术研究[D]. 赵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和保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