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罗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一、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汤子珍[1](2021)在《当归补血汤通过Müller细胞途径保护糖尿病大鼠BRB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通过Müller细胞途径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l Barrier,BRB)的保护机制,为临床应用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量。2.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Müller细胞凋亡率。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GLU(glutamate,Glu)的表达量。4.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蛋白表达。5.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Kir4.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NF-α、GLU含量及Müller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GS、kir4.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NF-α、GLU含量及Müller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GS、kir4.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且干预组当归补血汤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显着升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UNEL染色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破坏明显,治疗组视网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排列有序,层次清晰。结论DR视网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视网膜分泌TNF-α表达量增加,内环境稳态破坏,增加Müller细胞凋亡,改变血-视网膜屏障的通透性,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稳态,最终损伤视网膜。研究发现,对DR大鼠进行当归补血汤干预,Müller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视网膜形态改善,说明当归补血汤能够通过Müller细胞途径保护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为临床DR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邸莎[2](2020)在《基于PRC2/p38 MAPK通路探讨益气通络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视网膜血管并发症,仍是导致许多国家DM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DR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发现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相关通路的激活在 DR 发生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DR在DM患者中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使患者、医者更清楚认知到DR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关键性。本研究在前期基础上,结合导师仝小林院士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经验,采用益气通络方对无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大鼠进行早期干预,从血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等整体层面和视网膜、胰腺组织病理学、β 细胞功能、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及 p38 MAPK相关通路等微观层面,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共同观察早期采用益气通络方对延缓T1DM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探讨其内在机制,并比较益气通络方和活血通络方及分别联用胰岛素在改善T1DM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的差异,为在“态靶因果”、“早期治络、全程通络”思想指导下,提出益气温经通络法治疗T1DM“气虚络瘀”之态以防治DR提供科学依据,阐释科学内涵。研究目的:1.观察益气通络方在改善T1DM大鼠血糖、血脂、损伤胰岛组织、调节β细胞功能以及关键蛋白中的作用,从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改善受损胰腺组织角度,探讨益气通络方延缓T1DM微血管并发症的整体作用及减轻胰腺损害,进而延缓DR发生发展;并比较益气通络方和活血通络方及分别联用胰岛素在改变以上指标中的差异。2.观察益气通络方在缓解T1DM大鼠血清、视网膜中氧化应激、炎症相关指标中的作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探讨益气通络方是否可以通过减轻T1DM大鼠氧化应激、炎症水平,延缓DR发生发展;并比较益气通络方和活血通络方及分别联用胰岛素在改变以上指标中的差异。3.观察益气通络方在减少T1DM大鼠视网膜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渗漏量、提高关键紧密连接表达、减轻视网膜病理形态的作用,探讨益气通络方是否可以通过改善BRB及视网膜组织损害,延缓DR发生发展;并比较益气通络方和活血通络方及分别联用胰岛素在改变以上指标中的差异。4.观察益气通络方在降低T1DM大鼠视网膜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p38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表达的作用,探讨益气通络方是否可以通过调节PRC2/p38 MAPK/MMP-9/VEGFR通路,抑制视网膜毛细血管变性以及新生血管,从而延缓DR发生发展;并比较益气通络方和活血通络方及分别联用胰岛素在改变以上指标中的差异。研究方法:1.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210只,从中随机取25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mg/kg诱导T1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1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胰岛素+羟苯磺酸钙组、益气通络组、胰岛素+益气通络组、活血通络组、胰岛素+活血通络组,每组25只。于造模成功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益气通络方、活血通络方灌胃用量分别为7、2 g/kg/d,羟苯磺酸钙为0.25 g/kg/d,胰岛素皮下注射1.5 IU/d,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12周。2.每两周测量大鼠体重以及随机血糖,于病程12周进行取材,检测相关指标。检测各组大鼠全血HbAlc,血清糖(FBG)、脂(CHO、TG、HDL-c、LDL-c、VLDL-c),观察各组大鼠糖脂代谢的差异;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胰腺石蜡制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岛自细胞功能、病理形态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胰腺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 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表达,观察各组大鼠维持葡萄糖稳态关键蛋白的差异。3.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ROS、iNOS、NO、MDA,SOD、GSH、CAT)、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NF-kB p65、TNF-a的表达,观察各组大鼠整体血清及局部视网膜氧化应激、炎症水平的差异。4.利用眼底照相及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石蜡切片HE/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及血管病变的差异。5.采用伊文思蓝法检测各组大鼠EB渗漏量,Western blot、RT-PCR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ZO-1、Occludin、Claudin 5、VE-cadherin的表达,观察各组大鼠BRB以及关键紧密连接的差异。6.Western blot、RT-PCR 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 PRC2、EZH2、SUZ12、EED、p38 MAPK、MMP-9、VEGFR 表达,观察各组大鼠 PRC2/p38 MAPK/MMP-9/VEGFR 通路蛋白、mRNA表达的差异。研究结果:1.对T1DM大鼠体重、糖脂代谢及胰腺的影响:(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体重明显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不同程度改善了 T1DM大鼠一般状态,胰岛素组效果最优,两方联用胰岛素优于两方单用。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组大鼠各时间段体重增长幅度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用药组无差异。(2)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增长幅度明显增大,糖指标(HbA1c、FB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活血通络组于用药2周时有明显降糖作用,除两方单用组、胰岛素+活血通络组外,其余用药组均于4周时呈现降糖效果;12周时除胰岛素+益气通络组、活血通络组,其余用药组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其中胰岛素组、胰岛素+益气通络组降糖效果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而言,6组用药组随机血糖增长幅度均螺旋式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不同程度降低了 HbA1c,其中胰岛素组、胰岛素+羟苯磺酸钙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降低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脂指标(CHOL、TG、HDL-c、LDL-c、V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组CHOL、HDL-c、LDL-c、VLDL-c明显下降,胰岛素+羟苯磺酸钙组CHOL、LDL-c、VLDL-c明显下降,胰岛素+益气通络组CHOL、LDL-c、VLDL-c明显下降,胰岛素+活血通络组CHOL、LDL-c、VLDL-c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方联用胰岛素组明显优于两方单用组,胰岛素+益气通络组降脂效果最优。(4)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除胰岛素组外,各用药组AUC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HE染色: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胰岛萎缩,胰岛细胞分布杂乱,一侧细胞增生,核密集排列。除胰岛素组外,各用药组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损伤胰岛细胞,萎缩程度变轻,胰岛细胞分布较规则。(6)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IRS-1、Glut-4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IRS-1、Glut-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方联用胰岛素明显差于两方单用,胰岛素与羟苯磺酸钙联用最优,益气通络组次之。2.对T1DM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ROS、iNOS、NO、MDA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除益气通络组MDA外,各用药组ROS、iNOS、NO、MDA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体而言,两方联用胰岛素明显优于两方单用,胰岛素+活血通络组效果最优,胰岛素及联用羟苯磺酸钙次之。(2)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OD、CA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提高了 SOD、GSH、CAT水平。(3)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两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方联用胰岛素明显差于两方单用,胰岛素效果最优。(4)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TNF-a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kB p65蛋白表达略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组、益气通络组TNF-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T1DM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影响:(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晶体混浊,眼底四周模糊,视网膜静脉直径增宽,动静脉之比变小。各用药组大鼠晶体混浊、视网膜静脉直径增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缓解。(2)HE染色: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变薄,各层细胞排列疏松且不规则,内界膜肿胀、增厚,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各用药组不同程度减轻了视网膜病理变化,各层细胞排列较规则,内界膜变薄、肿胀减轻,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减少。(3)PAS染色: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内界膜肿胀、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周细胞减少。各用药组视网膜内界膜较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减少。4.对T1DM大鼠BRB的影响:(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EB渗漏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EB渗漏量均下降。其中,两方联用胰岛素与两方单用疗效接近。(2)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Z0-1、Occludin、V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Occludin、Claudin 5、V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羟苯磺酸钙组、胰岛素+益气通络组效果最优。(3)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Occludin、Claudin 5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除活血通络组Claudin 5 mRNA表达明显降低外,各用药组Occludin、Claudin 5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单用胰岛素效果最优。5.对T1DM大鼠p38 MAPK相关通路的影响:(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EZH2、SUZ12、EED、p38 MAPK、MMP-9、VEGFR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EZH2、SUZ12、EED、p38 MAPK、MMP-9、VEGFR蛋白表达均下降。整体而言,胰岛素+益气通络组效果最优,益气通络组次之,胰岛素组效果最差。(2)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EZH2、SUZ12、EED、p38 MAPK、MMP-9、VEGFR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除胰岛素组外,各用药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了以上指标mRNA表达水平。整体而言,两方联用胰岛素组明显差于两方单用组,活血通络组效果最优,胰岛素组最差。研究结论:1.T1DM大鼠于病程12周时,视网膜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BRB破坏,已出现早期视网膜病变。2.T1DM大鼠造模成功同时给予中西医不同干预方式,以早期防治DR发生发展。胰岛素与益气通络方联用在改善BRB损害、提高视网膜紧密连接、抑制p38 MAPK相关通路(即PRC2/p38 MAPK/MMP-9/VEGFR)方面效果最优,是早期防治T1DM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内在机制。3.胰岛素与益气通络方联用改善T1DM大鼠视网膜病变作用优于益气通络方单用、活血通络方及其联用胰岛素,为在西医降糖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益气活血通络法,对T1DM患者进行整体辨证治疗,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治DR提供实验依据。4.胰岛素与益气通络方联用可调节T1DM大鼠糖脂代谢,改善胰腺损害,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可能是防治DR发生发展的另一原因。5.单用胰岛素虽能明显降糖,改善炎症及氧化应激,但在改善BRB损害、提高视网膜紧密连接、抑制p38 MAPK相关通路方面明显次于胰岛素与益气通络方联用,证实了单纯采用胰岛素降糖不能完全延缓DR发生及恶化程度。

谢俪君[3](2020)在《黄芪注射液联合PDGF-B对体外高糖培养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逐渐损伤视网膜微血管,造成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最终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目前世界致盲性眼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DR病情复杂,治疗困难,大部分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尤其是疾病进展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阶段,患者致盲风险增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因此,探索有效延缓或阻止DR发生和发展的治疗手段,一直是眼科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领域。DR发病机制复杂,仍有不少的发病机制尚在探索中,但已有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etinal micro vascular pericytes,RMPs)的凋亡和功能异常是DR的早期标志性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特征。那么探索有效保护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延缓其凋亡的治疗药物是否可以成为防治DR的突破点?有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作为周细胞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结合可以维持周细胞的密度和数量;中药黄芪的有效成分具有促进血管修复再生、改善微循环灌注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DR的治疗。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研究着眼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及黄芪注射液,拟以高糖环境诱发周细胞凋亡,在此环境下观察加入不同剂量PDGF-B、黄芪注射液以及两者合用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生长的影响,评估其各自对周细胞促增殖效果,同时观察高剂量是否存在的致细胞变异的风险,为促进周细胞生长以延缓视网膜微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研究基础。研究方法取体外培养第3代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饥饿培养24h后,分为空白组(含5.5 mmol/L葡萄糖的低糖DMEM)、对照组(含50 mmol/L葡萄糖的高糖DMEM),不同浓度 PDGF-B 组(0.25 ng/ml、0.50ng/ml、1.00ng/ml+高糖 DMEM)、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组(0.2、2、20、200 mg/ml+高糖DMEM)和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PDGF-B组(1.00 ng/ml PDGF-B+0.2、2、20、200 mg/ml 黄芪注射液+高糖 DMEM)培养 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增殖情况,并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增殖后的细胞。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B(1、2、3组)、黄芪(2、3、4组)及PDGF-B+黄芪(2、3、4组)均能促进体外高糖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增殖,并在一定浓度内呈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用1 ng/ml PDGF-B或200 mg/ml黄芪注射液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增殖情况均优于1 ng/ml PDGF-B+200 mg/ml黄芪注射液对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促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培养后各组细胞表达周细胞标志物α-SMA及PDGFR-β,不表达vWF,几乎不表达GFAP。研究结论PDGF-B及黄芪注射液均对体外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短期内未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发生变异。但实验发现,合用PDGF-B及黄芪注射液干预体外高糖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其促生长效果反不如单用PDGF-B或黄芪注射液好,可能是黄芪有效成分在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生长的同时,还可能调控PDGF-B的促生长作用,避免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过度生长,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丛金凤[4](2020)在《黄芪葛根汤总黄酮与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黄芪葛根汤总黄酮与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86只SPF级SD大鼠(雄性)作为实验对象分为6组,即正常组(Normal group,简称Nor)11只、模型组(a1b1)、金芪降糖片组(jin-qi-jiang-tang-table grop,简称Jinqi)、总黄酮组(a2b1)、总皂苷组(a1b2)、总黄酮+总皂苷组(a2b2)均为15只/组。实验大鼠(除正常组外)均按46mg·kg-1的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的方法进行造模处理,造模同日灌胃给药,灌胃剂量分别为Nor组10m L·kg-1·d-1;a1b1组10m L·kg-1·d-1;Jinqi组1.47g·kg-1·d-1;a2b1组0.106g·kg-1·d-1;a1b2组0.074g·kg-1·d-1;a2b2组0.180g·kg-1·d-1。各组大鼠持续灌胃30d。本研究主要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血脂、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2(Akt2)、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脂联素受体1(Adipo R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过氧化物酶增值体激活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的表达。数据统计应用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结果:1.对实验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造模前,各组大鼠血糖值没有显着差异(P>0.05)。造模后,a1b1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与Nor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7天,各药物组与a1b1组血糖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造模第30d,a1b1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与a1b1组比较,a2b1组、a1b2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之间无交互作用(P=0.064>0.05)。2.对实验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CHO、TG水平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1b1组比较,总黄酮能显着降低CHO浓度,总皂苷作用不显着,两药物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总黄酮与总皂苷均能降低TG水平,二者之间有交互作用,单一用药优于合用。3.对实验大鼠肝组织IRS-2、PI3K、Akt2、Gsk-3β、GLUT-4mRNA表达的影响:(1)对实验大鼠肝脏IRS-2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IRS-2mRNA表达明显下降。总皂苷能有效增强IRS-2mRNA表达,总黄酮作用不显着,两药存在交互作用,但不如单一用药。(2)对实验大鼠肝脏PI3K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PI3KmRNA表达明显下降。总黄酮、总皂苷均能促进PI3KmRNA表达,两药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3)对实验大鼠肝脏Akt2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Akt2mRNA表达明显下降。总黄酮、总皂苷均能促进Akt2mRNA表达,合用不如单一用药效果佳。(4)对实验大鼠肝脏Gsk-3β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Gsk-3βmRNA表达明显升高。总黄酮、总皂苷均能降低Gsk-3βmRNA表达,两药交互作用明显,但以单用总黄酮效果为佳。(5)对实验大鼠肝脏GLUT-4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明显降低。总黄酮能有效增强GLUT-4mRNA表达,总皂苷的作用不显着,两组分之间有交互作用,但单用总黄酮的效果更为突出。4.对肝组织Adipo R1、AMPK、P38MAPK、PPARγ、LXRα、SREBP1mRNA表达的影响:(1)对实验大鼠肝脏Adipo R1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肝脏Adipo R1mRNA明显下降。总黄酮、总皂苷均能有效促进Adipo R1mRNA表达,两组分之间交互作用明显,但以单一用药为佳。(2)对实验大鼠肝脏AMPK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肝脏AMPKmRNA明显下降。总黄酮能显着增强AMPKmRNA表达,总皂苷作用不明显,两组分配伍不如单用总黄酮效果佳。(3)对实验大鼠肝脏P38MAPK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肝脏P38MAPKmRNA明显升高。总黄酮、总皂苷均能降低P38MAPKmRNA表达,两药之间有交互作用,单用总皂苷效果佳。(4)对实验大鼠肝脏PPARγ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肝脏PPARγmRNA明显下降。总黄酮能有效增强PPARγmRNA表达,总皂苷及两药的交互作用不明显。(5)对实验大鼠肝脏LXRα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肝脏LXRαmRNA明显下降。总黄酮与总皂苷均能有效促进LXRαmRNA基因表达,两药的交互作用不明显。(6)对实验大鼠肝脏SREBP1mRNA的影响:与Nor组比较,a1b1组大鼠肝脏SREBP1mRNA明显升高。总黄酮与总皂苷均能有效降低SREBP1mRNA表达,两药的交互作用明显,合用不如单一用药。结论:1.黄芪葛根汤中总黄酮、总皂苷及其配伍均可以起到有效的降糖作用,在此降糖过程中两组分配伍发挥各自为用的特点。总皂苷主要作用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与IRS-2mRNA表达关系密切,总黄酮主要作用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与GLUT-4、Gsk-3βmRNA表达相关,两组分配伍的降糖机制主要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有关。2.黄芪葛根汤中总黄酮、总皂苷及其配伍均可起到有效的降脂作用,但作用机制略有差别,总黄酮可能在调控AMPK、PPARγmRNA基因表达方面发挥主要优势;总皂苷对P38MAPK mRNA的调节作用更显着;两组分配伍的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SREBP1信号传导通路,进一步作用于p38MAPK、PPARγ、LXRα等信号因子而发生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有关。3.黄芪葛根汤中总黄酮、总皂苷及其配伍均可起到有效的抗炎作用,其主要与AMPK、P38MAPK、PPARγ、LXRα、SREBP1等信号因子表达有关。

孙珂,胡瑶,蒋怡,裴利,宋晓溪,段俊国[5](2019)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目前特别是发达国家20-47岁成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1]。DR的发病机制复杂,多种途径和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最终致导致DR的发生发展[2]。DR是目前中医眼科实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3]。越来越多实验研究证据表明,中草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对DR进展过程中的多种发病机制作用显着,可能从多靶点预防DR或者延缓其进展。本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实验研究等作为关键词,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近5年(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医药防治DR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DR提供实验依据。

何洋[6](2019)在《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文中提出复方龙芪汤是临床经验方,方中含有黄芪、桂枝、赤芍、当归、鸡血藤、地龙和桑枝,共7味药材,全方具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文研究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作用,继而探索其相应的作用机制,并对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做初步的定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采用高脂饲养兼链脲佐菌素(STZ)诱导Wistar大鼠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待大鼠血糖稳定4周后,按血糖将其分成模型对照组,木丹颗粒组,龙芪汤高剂量组,龙芪汤中剂量组和龙芪汤低剂量组,以复方龙芪汤的处方比例提取制备干浸膏粉作为受试物,共给药16周。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给药5周、9周后分别测定血粘度值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给药12周至14周,观测大鼠步态行为学。动物处死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生化指标;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法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网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可以减缓由糖尿病引起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p<0.05),对降低血清中GSH-Px和胆固醇的作用明显,对降低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等有一定作用,但均没有显着性差异;视网膜病理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有不同程度改善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细线状态,减少毛细血管瘤的发生,减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减少。综合上述结果可认为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药效作用。(2)复方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的探讨使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能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山梨醇的含量(p<0.01)。从大鼠晶状体组织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通过设定的酶促反应体系,考察不同浓度复方龙芪汤对体外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在一定浓度下,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综上,复方龙芪汤具有抑制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山梨醇的含量。这可能是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作用途径。(3)复方龙芪汤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联用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复方龙芪汤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与组方各单味药比对,对复方龙芪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归属。结果从复方龙芪汤中共鉴定出70种化学成分,其来源于黄芪有25种、桂枝有5种、赤芍有25种、当归有8种、地龙有10种、鸡血藤有11种、桑枝有2种,有少数成分有多种来源。成分归属结果表明黄芪、赤芍在药方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用整体研究的思路探索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治疗作用,发现了复方龙芪汤主要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组织中山梨醇含量,改善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此外,复方龙芪汤改善视网膜毛细血管,并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氧化应激状态有缓和趋势。复方龙芪汤的成分分析为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线索。本文为复方龙芪汤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实验数据,为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特点的中药复方增添基础数据,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研究数据和新思路。

陶梦敏[7](2019)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糖尿病并发神经退行性病变,随着老龄化正日益严重,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特色优势明显。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古代本草知识,基于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以“痰-浊-毒”毒损脑络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核心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不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模型,将认知功能系统评价、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变化等多功效途径相结合,综合归类分析,定量描述其组分配伍变化与药效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多途径整合探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配伍规律,以期揭示“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科学内涵,并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专科的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1)配伍规律研究运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分别建立四氧嘧啶-东莨菪碱小鼠糖尿病复合认知障碍模型和四氧嘧啶-半乳糖复合高脂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分别从学习记忆能力、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等多方面综合评判,筛选出“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配伍。(2)药效学验证在前期最佳配伍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大、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模型,分别从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空间方向辨别能力,改善糖脂代谢,以及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等多方面,系统探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效学作用。(3)初步机制研究建立大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模型,分别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相关炎症途径,以及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增强胆碱能信号通路的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技术共同探讨“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作用机制。结果(1)配伍规律研究:“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不同配伍比例能明显或部分改善不同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小鼠的糖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减少Aβ沉积,显示出较好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中“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配伍为配比4即酒蒸黄连总生物碱54.7mg:石菖蒲挥发油4.17mg(以原药材计,酒蒸黄连0.835:石菖蒲2.5g)。(2)药效学验证:“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酒蒸黄连总生物碱54.7mg:石菖蒲挥发油4.17mg)对不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动物模型具有确切的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方向辨别能力,改善糖代谢,调节脂代谢,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的药效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方向辨别能力。“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缩短糖尿病模型动物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运动总距离减少,提高Y形水迷宫正确反应百分率;(2)改善糖代谢。“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降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高血糖水平,降低体内FBG、Glu、GHb和GSP的含量,有效改善OGTT和ITT的异常,抑制HOMA-IR抵抗指数,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IAI敏感指数;(3)调节脂代谢。“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体内血清TC、TG、LDL-C、VLDL-C、ApoB和NEFA的含量,升高HDL-C、ApoA1的含量,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因子TC/HDL-C和TG/HDL-C的比值,提高LDL-C/HDL-C和ApoA1/ApoB的比值;(4)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功能。“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配伍能明显或部分改善糖尿病模型动物的海马组织锥体细胞坏死和神经元空泡变性程度,抑制神经元凋亡和Aβ42蛋白表达,减弱核磁共振成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增加FA。(3)初步机制研究:“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配伍调控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缓解相关炎症途径的反应和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增强胆碱能通路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抗脂质过氧化损伤。“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对大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复合模型能明显或部分降低MDA、LPO的含量,升高SOD、GSH的含量或活性,显示出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提高脑组织抗氧化的能力;(2)缓解相关炎症途径的反应。“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合对大鼠海马组织能明显或部分降低炎症因子IL-1、IL-6、TNF-α、iNOS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示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发挥其保护神经元、改善认知障碍的功效;(3)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增强胆碱能相关通路。“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能明显或部分增加大鼠海马组织中Ach及ChAT的含量,增强ChAT的蛋白表达,降低AchE的含量及相关蛋白表达,显示药物通过促进脑组织中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增强胆碱能通路来发挥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结论:综上所述,“酒蒸黄连-石菖蒲”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最佳配伍为酒蒸黄连总生物碱54.7mg:石菖蒲挥发油4.17mg(以原药材计,酒蒸黄连0.835:石菖蒲2.5g),初步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缓解脑部组织炎症途径的反应,促进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增强胆碱能相关通路等有关,综合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胰岛素抵抗的药效作用。

逄冰[8](2018)在《益气温阳通络法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可降低糖尿病致死、致残率,减轻国家巨大的医疗负担。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表观遗传调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持续高糖状态下引起的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在D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早期对其修饰的相关靶点进行药物干预对于逆转DR的发病进程十分关键。“早期治络、全程通络”是课题组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原创性理论,基于此,在DR的预防中主要使用益气温阳通络法,临床己有多年临床积累,益气温阳通络方根据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络的原则组方而成。前期研究表明,本方可调节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视网膜血管微循环,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目的:(1)探讨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前预防性给予益气温阳通络方,是否可以延缓糖尿病大鼠DR的发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2)探讨益气温阳通络方是否可以通过降低伊文思蓝渗漏量,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视网膜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视网膜屏障。(3)探讨益气温阳通络方是否可以通过上调microRNA-200b,下调VEGF与PEDF比值,以及上调Ang-1、Tie-2等关键靶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视网膜内皮功能障碍,预防DR发生。(4)探讨益气温阳通络方是否可以通过上调microRNA-146a,调控NF-κB和P38-MAPK通路,下调ICAM-1、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状态,预防DR发生。(5)探讨益气温阳通络方是否可以改善胰腺病理损害、增加胰岛素表达、减少胰高血糖素表达,改善IRS-1的表达,从而延缓DR发生和发展。研究方法:(1)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糖尿病模型组(n=40)、中药组(n=40)、西药组(n=40)。各组DM模型大鼠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的STZ,60mg/kg)建立DM模型。中药组、西药组于造模成功次日分别以等效剂量的益气温阳通络方(42ml/kg·d)、羟苯磺酸钙(104mg/kg·d)灌胃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灌胃正常蒸馏水,于0、4、8、12、16、20、24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及随机血糖,于病程12或24周处死大鼠,并取材用于相关实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和过碘酸希夫染色(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学改变。另外,采用雄性SD大鼠和BN大鼠各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DM模型组(n=6),使用Micron-III视网膜影像系统进行眼底观察和荧光造影检查,观察各组大鼠DR的病理表现。(2)采用伊文思蓝(EB)灌注观察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Western blot、RT-PCR 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 ZO-1、Occludin 和 Claudin-5的表达。(3)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VEGF、PEDF、Tie-2、ICAM-1在视网膜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PEDF、Ang-1、Tie-2、TNF-a、ICAM-1、NF-κB、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RT-PCR 法检测 VEGF、p38-MAPK、miR-200b、miR-146a 基因的表达。(4)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在胰腺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RS-1蛋白在胰腺的表达。研究结果:1.对一般状态、体重、血糖及视网膜病理的影响:(1)成模后4周开始,DM大鼠的体重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轻,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体重与DM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DM组大鼠各时间点随机血糖显着升高(P<0.05);而DM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随机血糖无显着差异(P>0.05)。DM大鼠发病12周后晶状体浑浊情况:双侧混浊率(96%),无混浊率(4%);正常组大鼠晶状体无混浊现象。(2)DM3月视网膜HE染色: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DM模型组视网膜组织轻微水肿,各层细胞界限模糊,节细胞减少;中药组和西药组视网膜各层排列较整齐,有轻微组织水肿,未见毛细血管扩张。DM6月视网膜HE染色:DM模型组的视网膜各层结构不清晰,节细胞减少,有空泡形成;内核层细胞明显排列紊乱,周围水肿更明显,毛细血管明显扩张。中药组和西药组视网膜轻微水肿,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内皮细胞增生。(3)DM3月视网膜消化铺片:正常组毛细血管分布规则,走向较直,血管径粗细均匀;DM模型组毛细血管网排列紊乱,基底膜部分略增厚,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开始增生;中药组及西药组血管铺片表现接近正常组,毛细血管分布较规则,周细胞、内皮细胞分布排列基本规律。DM6月视网膜消化铺片:DM模型组毛细血管分布紊乱,有扭曲聚集等现象,部分毛细血管扩张,并可见微血管瘤、影周细胞、无细胞毛细血管散在分布。中药组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得到明显的保护,未见扭曲聚集现象,毛细血管轻微扩张,内皮细胞、周细胞分布排列比较规律;西药组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不如中药组。(4)眼底照相和血管荧光造影提示:SD大鼠受到迅速的涡静脉和脉络膜血管的背景荧光干扰,视网膜血管显影不清晰;正常BN组大鼠毛细血管清晰;而DM6周的BN大鼠,血管荧光造影均出现静脉迂曲、微动脉瘤、荧光素渗漏等病理表现。2.对血——视网膜屏障保护的影响:(1)DM3月的模型组SD大鼠伊文思蓝(EB)渗漏量与正常组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的EB渗漏量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ZO-1、Occludin以及Claudin-5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视网膜组织ZO-1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ZO-1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视网膜组织Occludin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视网膜组织Claudin-5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Claudin-5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3.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理:(1)TUNEL检测显示DM模型组大鼠凋亡的视网膜细胞比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细胞较DM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模型组视网膜VEGF和VEGFR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模型组相比,中药组与西药组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VEGFR表达量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M模型组视网膜组织PEDF表达量与正常组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视网膜PEDF表达量比DM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PEDF表达量比模型组有上升趋势,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与正常组比较,DM模型组Ang-1和Tie-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ng-1和Tie-2表达与模型组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Ang-1和Tie-2表达有上升趋势,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与正常组比较,DM模型组miR-200b的表达量与正常组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miR-200b相对表达量较DM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对缓解炎症状态的作用机理:(1)DM模型组视网膜组织TNF-α和NF-κB的表达与正常组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NF-κB表达比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TNF-α表达与模型组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比较,DM模型组的ICAM-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组比较,DM模型组p38-MAPK表达量与正常组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p38-MAPK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DM模型组microRNA-146a的表达量与正常组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的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较DM模型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对胰腺病理的影响:(1)DM3月胰腺HE染色:正常组大鼠胰岛形态规则,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胞团,胰岛细胞数量较多,与外分泌腺界限清楚;DM模型组胰岛形状不规则,胰岛细胞数量减少、分布稀疏;中药组和西药组:胰岛形状欠规则,胰岛细胞数量减少,与外分泌腺界限相对清楚。DM6月胰腺HE染色:DM模型组胰岛严重萎缩,胰岛细胞数量严重减少、分布稀疏,外分泌腺向胰岛内入侵,胰岛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核固缩、分裂。中药组和西药组胰岛形状欠规则,胰岛萎缩,胰岛细胞数量减少。(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DM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染色阳性β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胰高血糖素染色阳性α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显着升高胰岛素染色阳性β细胞数量,降低胰高血糖素染色阳性α细胞数量(P<0.05)。(3)DM模型组大鼠胰腺IRS-1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的IRS-1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链脲佐菌素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病程达12周时,大鼠视网膜出现早期DR的病理改变;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视网膜病理改变逐渐加重。2.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前预防性给予益气温阳通络方,可缓解大鼠DR的病理表现,减少伊文思蓝渗漏量,从而保护血—视网膜屏障,机制与增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表达有关。3.益气温阳通络方预防DR的机制可能通过调控miR-200b的表达,抑制VEGF表达,上调PEDF、Ang-1、Tie-2等关键靶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视网膜内皮功能障碍,预防DR的发生。4.益气温阳通络方还可能通过调控NF-κB和p38-MAPK通路,降低ICAM-1的表达,同时降低TNF-α表达的趋势,抑制炎症状态,预防DR的发生。5.益气温阳通络方可改善胰腺病理形态,显着增加胰岛素阳性表达,减少胰高血糖素阳性表达,可能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趋势。

魏芹,黄延芹,罗丹,徐云生[9](2014)在《补肾活血法中药(糖络通)防治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法中药(糖络通)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3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1只,糖尿病对照组(D)11只,糖络通治疗组(DT)11只,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大鼠视网膜RAGE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研究表明,糖络通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RAGE 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1);ALT,AST,Cr,BUN等安全性指标未出现异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光镜、电镜观察表明糖络通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神经节细胞及内外核层细胞的减少,减轻毛细血管扩张及视网膜组织的水肿。说明糖络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DM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对早期DR具有良好防治作用。为中医临床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0](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指出

二、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补血汤通过Müller细胞途径保护糖尿病大鼠BRB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前言
第一章 DR视网膜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章 视网膜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对Müller细胞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三章 DR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四章 DR视网膜神经递质异常对Kir4.1及BRB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五章 当归补血汤通过Müller细胞途径保护糖尿病大鼠BRB的机制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Müller细胞介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PRC2/p38 MAPK通路探讨益气通络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
        2.1 发病原因
        2.2 发病机制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4.1 DR的预防
        4.2 DR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DR病因病机研究
        2. 中医药对DR的治疗
        2.1 分期论治
        2.2 辨证论治
        2.3 方药治疗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5 其他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益气通络方对T1DM大鼠糖脂代谢及胰腺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1.5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TIDM模型建立及分组
        2.2 给药
        2.3 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1.1 大鼠整体状态
        1.2 大鼠体重
        1.3 大鼠随机血糖
        2. 糖脂、胰腺指标检测
        2.1 HbA1c、FBG
        2.2 血脂
        2.3 OGTT
        2.4 胰腺HE染色
        2.5 胰腺中相关蛋白(IRS-1、 Glut-4)表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气通络方对T1DM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1.5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T1DM模型建立及分组
        2.2 给药
        2.3 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血清指标
        1.1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
        1.2 炎症相关指标
        2. 视网膜氧化应激及炎症相关蛋白(NF-kB p65、TNF-a)表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气通络方对T1DM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T1DM模型建立及分组
        2.2 给药
        2.3 检测方法
    结果
        1. 眼底照相及血管荧光造影
        2. 视网膜石蜡切片HE染色
        3. 视网膜石蜡切片PAS染色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益气通络方对T1DM大鼠血—视网膜通透性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1.5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T1DM模型建立及分组
        2.2 给药
        2.3 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视网膜EB渗漏量
        2. 视网膜中ZO-1、 Occludin、Claudin 5、VE-cadherin蛋白表达
        3. 视网膜中ZO-1、Occludin、Claudin 5 mRNA表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从P38 MAPK相关通路探讨益气通络方防治T1DM大鼠视网膜病变机制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1.5 溶液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T1DM模型建立及分组
        2.2 给药
        2.3 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视网膜中EZH2、 SUZ12、 EED、 p38 MAPK、 MMP-9、 VEGFR蛋白表达
        2. 视网膜中PRC2、 EZH2、SUZ12、 EED、 p38 MAPK、 MMP-9、 VEGFR mRNA表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3)黄芪注射液联合PDGF-B对体外高糖培养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
        1 周细胞的特性与功能
        2 有关周细胞增殖、募集、迁移和功能调控的信号通路
        3 周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
        4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DR中周细胞的认识及中药防治其凋亡的研究现状
        1 中医对消渴目病的认识
        2 中医对周细胞的认识:“玄府司使”
        3 中药防治周细胞凋亡的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实验分组
        2.3 细胞鉴定与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浓度葡萄糖DMEM培养基分组培养RMPs增殖情况
        3.2 加药分组培养RMPs增殖情况
        3.3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4 讨论
        4.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在DR中的研究
        4.2 中药黄芪在DR中的研究
        4.3 实验研究结果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研究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黄芪葛根汤总黄酮与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自我创新性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 PI3K/Akt 信号通路的中药及其有效组分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提取物
    1.1 丹参提取物
    1.2 红花黄色素
    1.3 石斛提取物
        1.3.1 铁皮石斛多糖
        1.3.2 鼓槌石斛乙醇提取物及毛兰素
    1.4 葛根素
    1.5 黄芪提取物
    1.6 红芪多糖
    1.7 三七
    1.8 虫草素
    1.9 金银花提取物
    1.1 0 藤黄酸
    1.1 1 穿心莲内酯
    1.1 2 熊去氧胆酸
    1.1 3 半枝莲乙醇提取物
    1.1 4 虎杖
    1.1 5 高良姜素
2 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
    2.1 益气养阴为主类
        2.1.1 丹蛭降糖胶囊
        2.1.2 糖网康
        2.1.3 益气养阴方
        2.1.4 芪参益气滴丸
        2.1.5 消朦灵片
        2.1.6 芪灯明目胶囊
    2.2 补益肝肾为主类
        2.2.1 红景天注射液
        2.2.2 双丹明目胶囊
        2.2.3 通络驻景丸
    2.3 活血化瘀、通络明目类
        2.3.1 丹红化瘀口服液
        2.3.2 糖络通
    2.4 其他复方制剂
        2.4.1 葛根芩连汤
        2.4.2 补阳还五汤
        2.4.3 活血解毒方
        2.4.4 和营清热方
3 小结

(6)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
摘要
ABSTRACT
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复方龙芪汤对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复方龙芪汤对STZ诱导2型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复方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的探索
    第一节 坐骨神经及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复方龙芪汤体外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复方龙芪汤干浸膏粉总糖苷的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UPLC/Q-TOF-MS分析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1.1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1.1.1 发病机制
        1.1.2 中药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1.2 糖尿病肾病
        1.2.1 发病机制
        1.2.2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3.1 发病机制
        1.3.2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4.1 发病机制
        1.4.2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1.5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1.5.1 发病机制
        1.5.2 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
    1.6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基于基线等比增减设计的“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受试药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动物
        2.1.5 实验场地
        2.1.6 数据统计方法
    2.2 基线等比增减设计
    2.3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
        2.3.1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对四氧嘧啶-东莨菪碱小鼠糖尿病复合认知障碍模型的影响
        2.3.2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对四氧嘧啶-半乳糖复合高脂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效学验证实验
    3.1 实验材料
    3.2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
    3.3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小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药效学研究
    3.4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最佳配伍对大鼠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药效学研究
    3.5 小结
第4章 “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调控作用初步机理探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及结果
    4.3 小结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益气温阳通络法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认识
    二、MicroRN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益气温阳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2.3 实验结果
    2.4 章节讨论
    2.5 小结
第三部分 益气温阳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3 研究结果
    3.4 章节讨论
    3.5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MicroRNA-200b调控血管内皮功能探讨益气温阳通络方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
    材料和方法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4.3 研究结果
    4.4 章节讨论
    4.5 小结
第五部分 基于保护胰岛细胞功能角度探讨益气温阳通络方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作用及其机制
    材料和方法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5.3 实验结果
    5.4 章节讨论
    5.5 小结
第六部分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9)补肾活血法中药(糖络通)防治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动物
    1.3 仪器
    1.4 动物模型及分组
    1.5 给药剂量
    1.6 标本采集
    1.7 检测指标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糖络通对大鼠体重、空腹血糖、Hb A1c的影响 (见表1)
    2.2 糖络通对大鼠肝肾功的影响 (见表2)
    2.3 视网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 (见图1)
    2.4 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改变 (见图2)
    2.5 对大鼠视网膜RAGE m RNA表达的影响 (见表3、图3)
3 讨论

四、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补血汤通过Müller细胞途径保护糖尿病大鼠BRB的机制研究[D]. 汤子珍.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PRC2/p38 MAPK通路探讨益气通络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D]. 邸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黄芪注射液联合PDGF-B对体外高糖培养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影响[D]. 谢俪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黄芪葛根汤总黄酮与总皂苷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D]. 丛金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J]. 孙珂,胡瑶,蒋怡,裴利,宋晓溪,段俊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6)
  • [6]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 何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7]“酒蒸黄连-石菖蒲”组分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配伍规律研究[D]. 陶梦敏. 西南民族大学, 2019
  • [8]益气温阳通络法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逄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9]补肾活血法中药(糖络通)防治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J]. 魏芹,黄延芹,罗丹,徐云生. 中医临床研究, 2014(23)
  • [10]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标签:;  ;  ;  ;  

罗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