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设计分析及实例

CAD设计分析及实例

一、CAD设计分析及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鹏淘[1](2021)在《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文中指出煤炭能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环境,需要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煤炭产业数字化发展。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作为煤机装备主要设备,从设备的设计到最终的维护全生命周期产生了海量有价值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零散化分布在企业及主要设计人员手中,阻碍了数据流通,造成了数据孤岛和数据浪费等问题,难以发挥数据潜在的科学价值。因此,实现数据共享是煤机领域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助于促进煤机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煤机装备科学数据是指煤机装备在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主要包括产品参数、CAD模型、CAE分析结果、虚拟装配模型、文献、专利等科学数据。针对煤机装备数据孤岛、数据封闭的现状,分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数据循环”体系,运用ASP.NET技术、Ajax技术和元数据技术,以.NET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为存储数据库,构建集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包含四大主要煤机装备(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每个共享服务系统由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三大模块组成,将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汇交整合,为煤机企业及领域专业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促进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规范汇交和高效共享。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汇交方式,采用数据传输和权限控制和配置文件加密技术,构建集汇交注册、汇交申请、汇交审核和汇交入库为一体的数据汇交模块,为用户提供元数据和实体数据汇交途径,丰富专题数据库内容,实现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安全规范汇交。提出构建煤机装备特色专题数据库方案,通过对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以分布式存储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多样化的专题数据库,包含计算资源库、CAD模型库、虚拟装配库、监测运行库、可靠性信息库、企业产品信息库和文献库等,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等服务,促进煤机领域数据的高效共享。构建煤机装备综合性应用服务模块,在原有参数化建模子系统、CAE分析子系统、优化设计子系统、虚拟装配子系统等基础上完善概念设计子系统和参数化建模子系统并集成到共享服务平台,使应用服务系统功能更加全面,为煤机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面向煤机装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过程,通过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应用服务三大模块可实现煤机领域数据安全规范汇交、专题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和高效设计、分析与优化,为煤机装备企业及有需求的公众提供科研、设计、制造、运维等数据支撑与服务。经应用测试,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单鑫[2](2020)在《不规则建筑参数化建模及其风载体型系数研究》文中指出AutoCAD是目前不规则建筑模型建立的主要渠道,其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为复杂模型的建立提供支持。但随着模型复杂度的提升,建模时间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模型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甚少,较差的模型质量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失真或计算不收敛。为此,本文从模型质量控制及建模效率提升两方面入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建模特性对建筑分类,基于各类建筑的建模过程总结了传统建模方法的局限性。不规则建筑模型控制点数量多,AutoCAD每次只能对单个控制点进行处理,建模效率较低;绘图、分析软件兼容性问题导致的模型规整度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建模过程复杂化;AutoCAD部分平面制图功能无法在三维空间中直接使用,需其它命令辅佐进行,导致建模流程碎片化。2、根据控制点间距、层间距、层间变异状况等变量推导能够形成较高质量网格的建模控制参数,对特殊分布容易形成质量较差网格的点集提供相应的三角网格绘制方案和优化方案。3、对传统建模方式的局限性,采用Autolisp语言基于Auto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在点集筛选、标高统一、轮廓绘制、层间缝合等步骤中,以对点集进行批量处理为核心,开发了一个或多个快捷功能,提升建模效率;为面域转化过程开发了基于顶点的面域绘制方案,简化了建模步骤。4、对数值风洞模拟过程中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网格的划分形式相比于湍流模型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更大的影响。周边加密网格划分方式能够在压力梯度较大处形成较密集的网格,同时网格数量合理,保证计算结果可靠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5、以萨尔王铜像为例采用参数化建模方式进行建模,分析其风载体型系数及表面风压分布规律。在迎风面具有较大承风面积的外凸或内凹部位,容易形成高风压区,高压区向外扩散风压逐渐减小。

范慧楚[3](2020)在《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叉车的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近年来,叉车逐渐朝着系列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一系列叉车门架的形状结构基本不变,仅因吨位不同在尺寸上略有差异。结合参数化设计技术对通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定制专用产品设计系统,能够有效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同时,在模型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将参数化设计思想引入CAE领域,能够实现分析与优化过程的参数化驱动。近年来,在同一软件中完成建模与分析已成为CAD/CAE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某型号内燃叉车的两级门架为研究对象,针对叉车门架设计分析过程中工作量大、操作繁琐、修改困难等缺点,运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和二次开发技术,以UG NX10.0为开发平台,采用NX Open C和NX Open C++混合开发的方式,在Visual Studio2012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对叉车门架关键零部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进行开发。利用Menu Script和Block UI Styler工具设计用户菜单和对话框,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论文针对叉车门架参数化系统的设计需求,构建了系统四层体系架构,将系统总体划分为参数化建模、参数化分析和参数化优化三大模块,并对UG NX二次开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对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表达式建立门架模型作为参数化模板文件。采用基于模型模板的二次开发方法,结合NX Open API接口函数对叉车门架参数化建模系统进行开发,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了叉车门架关键零部件的快速建模。在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叉车门架受力情况及UG NX高级仿真模块中的有限元分析流程,利用Journaling二次开发工具,基于NX NASTRAN开发了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通过自动仿真分析对门架模型的强度、刚度等性能进行判断,为下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根据自动仿真分析结果,基于优化数学模型和模拟退火算法进一步开发了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将优化过程和模拟退火算法封装进应用程序,系统自动寻得最优解并驱动模型更新,实现了控制参数、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设计变量的参数化。针对货叉材料过剩现象,通过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进行自动优化,实现强度、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自身重量的减轻。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真正实现了同一平台下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分析-优化全过程,有效地提高零部件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冯青青[4](2019)在《CAD/CAE/MDO过程集成与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与自动化转型,高效、高质量地推出新产品成为了企业竞争的焦点,因而对产品设计过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产品设计-仿真-优化(CAD/CAE/MDO)是产品开发的关键一环,这是一个非常繁琐、且常常需要多次反复的过程,涉及异构数据转换、系统集成及众多领域知识。如何实现该流程的自动化以及过程知识的管理与重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该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提出基于超集继承模型SIMS(Superset Inheritance Model for Simulation)的设计模型简化和仿真模型自动生成方法。针对CAD模型到仿真模型过程中耗时、重复、依赖工程师经验的模型简化与精细化处理过程,本文提出SIMS模型的概念及基于SIMS的CAD/CAE集成方法;提出综合量化的模型简化标准,将几何维度、设计意图和仿真信息纳入简化标准,把模型简化操作分为基于特征的抑制与保留、基于拓扑结构的分割与包裹,以及基于虚拟拓扑结构的分割与融合;提出基于属性的几何实体-简化操作的映射关系,自动识别几何实体并提取相关属性,实现CAD模型的简化、精细化处理及仿真模型的自动生成。(2)提出了基于序列加点的混合RBF-MOGA(Radial basis function an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算法,及其基于CAD/CAE集成的自动化实施方法。研究混合RBF-MOGA的多目标优化算法,采用正交拉丁超立方OALHS(Orthogonal array-Latin hypercube sampling)采样,以RBF为代理模型拟合采样点和对应的响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基于帕累托前沿的MOGA为优化算法对RBF进行寻优,并通过序列加点方式不断逼近真实帕累托前沿,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有效性;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对结果进行算法精度分析、参数重要性分析,为产品的最优设计提供决策依据;基于CAD/CAE集成开发了多目标优化计算自动化工具,提高了优化设计的效率。(3)提出了基于优化设计原理OPT-R(Optimization rationale)和语义图模型SGM(Semantic based graph model)的优化设计知识表示、管理和案例重用方法。将优化过程相关的设计模型与设计意图、仿真信息、优化算法和结果数据进行分类,将其中隐含的知识抽象为OPT-R语义模板;将优化案例按照模板实例化,以SGM形式存入Neo4j图数据库;提出基于SGM的关键字检索和基于OPT-R的相似性匹配实现对优化设计知识和案例的多粒度的检索机制,并将其封装到CAD/CAE/MDO集成过程实现优化设计知识的重用。基于以上研究的关键技术,本文利用python、Qt等设计并开发了快速多学科优化设计及重用系统平台QuickMDO。利用C++、NXopenAPI和APDL脚本语言等的开发,实现对CAD和CAE应用软件封装;利用面向仿真的自动模型简化和模型生成、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算法的封装、基于语义图模型的优化设计知识管理和重用等关键技术,实现了CAD/CAE/MDO的系统集成与流程自动化;并以机电产品与模具设计工业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提高优化设计的质量与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李盛[5](2019)在《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产品零件的设计、分析、工艺过程中,变型设计是实现快速设计的一种主要方法。变型设计的实质是重用已存在的成熟模型,对模型局部或整体进行调整和修改,生成新的模型的技术。本文依据基础模型参数化思想,提出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分析、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的方法,规划实现流程,阐述变型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以金属软管产品零件作为研究对象,开发了CAD/CAE/CAPP集成原型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了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规划了系统工作流程和数据流向,阐明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2)研究了零件族和产品族技术,定义了零件族和产品族概念,对产品零件进行分类编码管理信息,并描述其数据结构。提出了基础模型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几何基础模型,并阐述了支持变型设计的设计事物特性表建模技术。研究了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的零件族和产品族几何模型的变型设计方法,阐述几何模型变型设计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的几何模型快速变型设计。(3)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建模与变型设计方法。阐述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建模流程,从数据结构方面介绍了建立CAD/CAE集成的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分析报告文档基础模型的方法,并与基础模型产生联系的事物特性表建模的方法。阐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和分析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变型设计的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和分析事物特性表的分析报告文档快速变型设计。(4)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方法。从数据结构方面介绍了建立工艺卡片基础模型的方法,提出依据设计事物特性表建立CAD/CAPP集成的工艺事物特性表的方法。阐述基于工艺事物特性表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的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工艺事物特性表的工艺卡片快速变型设计。(5)开发了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原型系统,描述了系统具有的功能模块,并运用实例验证了系统中所涉及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范传祺[6](2019)在《基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的真实信息,通过相关软件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功能。BIM是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后推动建筑业信息革命的又一项重要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规模、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使得建筑设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传统二维CAD设计方法由于容易出现图纸错误、协同设计难以实现、碰撞问题难以发现、各方沟通协调困难、工程量统计困难等问题,给工程项目带来诸多不便,BIM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BIM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BIM的涵义和特点,传统CAD设计存在的问题,BIM设计的流程,BIM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BIM相关常用软件。结合工程实例,对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进行应用,通过建立各专业BIM模型,实现参数化设计和建筑可视化;通过各专业协同设计,提高设计管理效率;通过碰撞检查提前发现各专业碰撞问题,进行设计优化解决空间碰撞冲突;通过钢结构深化设计,实现钢结构图纸准确输出和构件统计;通过结构钢筋深化设计,实现钢筋复杂节点碰撞检查和准确计算钢筋长度;通过模型输出二维施工图纸,提高出图效率和精度;通过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提高算量效率和精度。同时,本文通过BIM核心建模软件Revit建立钢结构模型,利用软件模型接口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通过有限元计算对钢结构设计安全性展开研究。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获取杆件的应力和变形;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通过模态分析获取结构的前十二阶固有频率以及对应的振型,通过反应谱分析获取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及位移,并根据规范分别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何明亮[7](2018)在《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出现是继CAD技术的第二次技术变革,当今建设行业的工程师们正在利用BIM技术大幅度的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地下综合管廊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是城市地下基础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研究模式。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工程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对BIM技术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对在地下综合管廊中引入BIM技术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以管廊交叉节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8类入廊管线的具体特性和各种管线对于入廊的适应性,研究了管廊内部各类管线流线和人行通道流线的复杂关系,提出流线冲突点的解决思路,并对管廊交叉节点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总结。文章比较分析了传统CAD技术和基于BIM技术设计的区别,得出BIM技术在管廊交叉节点设计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对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同时基于BIM技术探讨了管廊交叉节点的优化设计标准,得出了影响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成果的6个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行的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评价体系,再结合工程实例对设计方案优化评判标准进行了验证,得出了该优化设计体系的可行性。

陈松坤[8](2018)在《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三维设计与优化》文中指出在三维设计逐步深入的背景下,CAD/CAE一体化成为设计的趋势,设计模型的知识密度不断增大,知识工程应用于船舶结构设计的需求愈发明显。本文采用达索3D体验平台,探究了知识工程在船舶结构设计、优化和分析上的应用。在CAD设计端,规范了船舶设计知识库的构建流程,展示了构件库、设计规则库、构件调用规则库的创建方法,完成了基于EKL语言的设计检查和设计提醒,并从CAE分析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对几何模型进行几何清理的基本规则和软件中加以实现的方法。在CAE分析端,采用基于规则的知识推理方法,创建了有限元模型前处理规则库,并利用Python语言在Abaqus中编写了模型前处理的插件;在后处理上,指出可以运用知识发现对结果进行自动解读,用于后续的优化及分析。在CAD设计和CAE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繁衍中常用的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近似模型,对某舱段横剖面的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BP-MC可靠性算法,完成对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评估和基于可靠性约束的优化设计。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从CAD/CAE一体化的角度,对知识工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上,完善并标准化了结构设计、分析、优化、评估的全流程,对于全三维环境下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何田丰[9](2017)在《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工业化程度低、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旨在利用住宅建筑量大面广、易于标准化的特点,通过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装配化、装修集成化和管理信息化,解决建筑业低效益高能耗问题。住宅规划设计处于住宅生命期上游,直接影响到住宅的品质、成本与性能。然而,当前的规划设计多采用二维或三维CAD技术,设计的标准化程度低,无法支持动态的性能分析和方案优化,难以满足住宅产业化设计要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可连接建筑生命期的数据、过程和资源,也可为住宅规划的标准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针对住宅产业化的特点和需求,对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调研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内容、流程和信息特征,提出了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整体方案;应用国际BIM信息存储与交换标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建立了住宅规划设计BIM的结构体系,并基于Revit实现了规划设计BIM的数据提取、构建与存储。其次,针对基于标准户型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研究基于BIM的标准户型解析、存储与管理方法,建立了标准户型库;针对设计过程中户型检索效率低、难于匹配、信息割裂等问题,研究包括属性、拓扑、形状的标准户型综合相似度算法,提出了基于BIM和相似度计算的标准户型智能匹配方法。第三,研究以标准户型为基本单元的户型拼装、楼层拉伸、楼栋布置、楼栋轻量化等参数化规划设计技术,建立规划设计BIM模型多尺度管理与信息联动更新机制。第四,研究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性能分析技术,提出了直接从规划设计BIM中提取性能分析子模型方法和信息交换技术,实现了规划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无缝衔接和信息共享。最后,在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研发了基于BIM的标准户型库和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系统,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表明,通过引入BIM技术和IFC标准,建立住宅规划设计信息模型,可实现规划设计的信息集成,支持产业化住宅规划的标准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及其BIM建模和应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技术和工具,对于促进住宅产业化,提升住宅规划设计效率和质量,具有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贾美薇[10](2016)在《面向设计与分析集成的复杂机械系统产品信息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在复杂机械产品的研发中,往往需要在设计阶段采用“设计-仿真-再设计”的闭环设计方法,以提高研发效率,并获得更轻便可靠的产品结构。其中,需要进行CAD建模和CAE仿真两个重要环节。CAD软件偏重产品的二维和三维建模;CAE仿真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子系统组成,例如动力学分析、强度分析、疲劳分析、安全性分析、人机工程学分析等。需要不同的CAE子系统之间进行协作分析,但各子系统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用不同的分析工具进行建模和仿真,再将分析结果和修改建议反馈给设计模型,用于设计修改。但是,由于不同工程分析领域的信息存在不一致性,所以产生了隔离的信息模型孤岛,系统级的分析集成协作难以实现,尤其是当模型复杂和所涉及的仿真子系统比较多的时候。目前对于设计与分析集成方面的研究,缺乏面向全局性能分析的集成信息模型。本论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和成果的基础上,对面向设计与分析集成的复杂机械系统产品信息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描述架构的设计与分析集成信息模型和产品全息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产品模型和分析模型的表达,CAD信息源及CAE信息需求之间的数据模型差距;以复杂机械系统--铲运机的设计为例,阐述了其CAE(动力学、强度、疲劳、人机工程学和安全性)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模型,对现有设计与分析集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当前设计与分析集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复杂机电产品数字化研究中存在的挑战与难点。(2)针对铲运机研发以及复杂机电产品研发中存在的数据模型问题,扩展了现有MBD数据集,提出了适用于复杂机械系统设计与分析全方位集成的全息模型,即扩展CAD数据模型,此模型是指导设计与分析集成的主模型,描述复杂机械系统有关的所有信息。(3)提出了基于多描述架构MRA的设计与分析集成信息模型DACM,它不仅是设计与分析工具之间的集成,更是在语义上的集成。并提出了采用多模型映射的方法,将产品全息模型信息映射到各子分析系统中。创建了复杂机械系统从概念设计到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模型与主要分析模型(动力学、FEA、疲劳分析)之间的信息框架模型及信息传递路线。(4)以某型号铲运机的设计为例,进行了基于多描述架构的设计与分析集成信息模型研究,阐述了面向整机性能的铲运机设计与分析思路。验证了所提出的信息模型框架和信息传递过程。并以工作装置的具体设计为实例,采用现有的商业软件,详细解释了采用所提出的信息集成模型进行设计与分析集成的过程,实现了基于MRA的语义集成框架。(5)提出了面向整机性能的铲运机设计与分析集成研发体系。基于自顶向下和面向驱动设计的虚拟样机理念,将铲运机的整机性能设计、面向多体动力学的性能分析和仿真、整机装配及总参数校验与铲运机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铲运机创新设计研发体系。(6)给出了系统开发框架及实现技术,通过二次开发的方式,基于CAXA、 CAXA-Vehicle和Simpack编制集成原型系统,开发了一个简单实例,实现了基于MRA的铲运机工作装置CAD/CAE集成原型系统。(7)采用本体论的方法,对面向以上信息框架和广义CAD数据模型的本体描述进行了探讨。重点针对三维建模与机械多体动力学的集成部分,在主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复杂机械系统设计与分析集成化交互模型及操作技术和实现技术。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基于多描述架构的设计与分析集成信息模型和产品全息模型,并以复杂复杂机械系统--铲运机的设计与分析为例,验证了该信息集成模型的可行性。

二、CAD设计分析及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D设计分析及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科学数据共享
        1.2.2 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1.2.3 煤机装备数据库与应用系统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资源
    2.3 平台设计原则与需求分析
        2.3.1 设计原则
        2.3.2 功能模块
        2.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3.4 可行性分析
    2.4 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2.4.1 体系架构
        2.4.2 功能设计
        2.4.3 数据共享模式
    2.5 平台实现关键技术
        2.5.1 ASP.NET技术
        2.5.2 Ajax技术
        2.5.3 元数据技术
    2.6 平台开发环境
        2.6.1 平台架构
        2.6.2 平台硬件开发环境
        2.6.3 平台软件开发环境
    2.7 小结
第3章 平台数据汇交模块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数据汇交需求分析
        3.2.1 汇交数据特征
        3.2.2 存在的问题
    3.3 功能设计
        3.3.1 汇交注册
        3.3.2 汇交申请
        3.3.3 汇交审核
        3.3.4 汇交入库
    3.4 关键技术
        3.4.1 权限控制与加密技术
        3.4.2 数据传输
    3.5 汇交实现
        3.5.1 汇交流程
        3.5.2 数据库设计
        3.5.3 元数据注册界面设计
    3.6 小结
第4章 平台专题数据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煤机装备专题数据资源
        4.2.1 数据资源概述
        4.2.2 数据库构建原则
        4.2.3 专题数据子数据库
    4.3 模块开发
        4.3.1 界面设计
        4.3.2 数据库设计
        4.3.3 数据查询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平台应用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应用服务功能模块
    5.3 参数化建模子系统
        5.3.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5.3.2 参数化建模基本原理与方法
        5.3.3 子系统实现
    5.4 概念设计子系统
        5.4.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5.4.2 概念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5.4.3 子系统实现
    5.5 小结
第6章 平台测试与应用
    6.1 引言
    6.2 平台测试
        6.2.1 测试目的与原则
        6.2.2 测试内容
        6.2.3 测试方法与步骤
        6.2.4 测试环境
        6.2.5 测试结果
    6.3 应用实例
        6.3.1 数据汇交模块
        6.3.2 专题数据模块
        6.3.3 应用服务模块
    6.4 平台实际应用情况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不规则建筑参数化建模及其风载体型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建筑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参数化建模技术发展
        1.2.2 不规则建筑建模技术发展
        1.2.3 现有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的局限性
    1.3 基于AutoCAD的二次开发研究进展
    1.4 不规则建筑抗风的研究进展
        1.4.1 现场实测
        1.4.2 风洞试验
        1.4.3 理论分析
        1.4.4 数值风洞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规则建筑传统建模的局限及其优化方案分析
    2.1 引言
    2.2 建筑外型的发展及基于建模特性的建筑分类
        2.2.1 建筑外型发展研究
        2.2.2 基于建模特性的建筑分类
    2.3 不规则建筑传统建模方案的局限性分析
        2.3.1 控制点选取
        2.3.2 轮廓绘制
        2.3.3 层间缝合
        2.3.4 面域转化
        2.3.5 三角网格形状
    2.4 不规则建筑建模优化方案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AutoCAD的参数化建模功能实现
    3.1 引言
    3.2 建模控制参数
        3.2.1 三角网格控制参数
        3.2.2 计算域控制参数
    3.3 标高统一功能实现
    3.4 点集筛选功能开发
    3.5 轮廓绘制功能开发
        3.5.1 基于凸包算法的轮廓绘制功能开发
        3.5.2 基于坐标序列算法的轮廓绘制功能开发
        3.5.3 基于邻近点算法的轮廓绘制功能开发
    3.6 层间缝合功能开发
    3.7 面域转化功能开发
    3.8 参数化建模实现流程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建筑数值风洞模拟基本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数值模拟控制方程
        4.2.1 流体的运动描述及基本假设
        4.2.2 流体控制方程
    4.3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4.3.1 雷诺平均湍流模型
        4.3.2 空间平均及大涡模拟
    4.4 方程求解方法
    4.5 数值模拟影响因素分析
        4.5.1 网格划分方式
        4.5.2 湍流模型选择
        4.5.3 分析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格萨尔王铜像的风载体型系数分析
    5.1 引言
    5.2 格萨尔王雕像概述
    5.3 格萨尔王雕像参数化建模
        5.3.1 三角网格控制参数选取
        5.3.2 底座模型建立
        5.3.3 像体模型建立
        5.3.4 计算域控制参数选取及绘制
        5.3.5 参数化建模注意事项
    5.4 格萨尔王雕像数值模拟
        5.4.1 Fluent模型设置
        5.4.2 模拟结果输出
    5.5 格萨尔王雕像体型系数分析
    5.6 参数化建模技术在数值风洞中的应用评价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统一标高程序自编程代码
    2、参数化删点程序自编程代码
    3、基于凸包算法的轮廓绘制程序自编程代码
    4、提取坐标分量最小点自编程代码
    5、基于x坐标序列的轮廓绘制程序自编程代码
    6、基于y坐标序列的轮廓绘制程序自编程代码
    7、基于邻近点算法的轮廓绘制程序自编程代码
    8、层间缝合程序自编程代码
    9、三点绘制面域程序自编程代码

(3)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1.2.2 参数化分析与优化研究现状
        1.2.3 CAD/CAE一体化技术研究现状
        1.2.4 叉车的设计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2 章节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系统总体架构与开发基础
    2.1 系统设计框架与功能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体系架构
        2.1.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2.2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2.3 UGNX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2.3.1 二次开发流程
        2.3.2 NX/Open API
        2.3.3 用户界面设计技术
        2.3.4 应用程序的运行
    2.4 本章小结
3 叉车门架参数化建模系统开发
    3.1 参数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设计思路
        3.1.1 交互图形参数化设计
        3.1.2 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
        3.1.3 参数化建模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3.2 基于模型模板的参数化建模
        3.2.1 模型参数分析
        3.2.2 表达式法建立参数化零件模板
        3.2.3 UGNX参数化建模执行
    3.3 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3.3.1 用户菜单定制
        3.3.2 用户对话框设计
        3.3.3 应用程序设计与编译
    3.4 本章小结
4 叉车门架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
    4.1 参数化分析技术及系统设计思路
        4.1.1 参数化CAE分析技术
        4.1.2 Journaling二次开发技术
        4.1.3 参数化分析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4.2 参数化CAE模型
        4.2.1 门架系统受力分析计算
        4.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2.3 建立仿真模型
    4.3 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4.3.1 自定义菜单设计
        4.3.2 对话框设计
        4.3.3 应用程序设计与编译
    4.4 参数化分析系统运行实例
    4.5 本章小结
5 叉车门架参数化优化设计系统开发
    5.1 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设计思路
        5.1.1 结构优化设计
        5.1.2 参数化优化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5.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模型优化
        5.2.1 门架优化模型建立
        5.2.2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5.3 参数化优化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5.3.1 用户界面设计
        5.3.2 应用程序编译
    5.4 实例运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成果

(4)CAD/CAE/MDO过程集成与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模型简化和仿真模型生成研究现状
        1.2.2 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2.3 知识工程研究现状
        1.2.4 集成优化系统自动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本文研究架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CAD/CAE/MDO集成方案与关键技术
    2.1 过程分析与功能需求
        2.1.1 过程分析
        2.1.2 功能需求
    2.2 系统架构和功能
        2.2.1 系统架构
        2.2.2 系统功能结构与特点
    2.3 解决方案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2.3.1 仿真模型自动生成
        2.3.2 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2.3.3 基于语义知识的优化设计管理和重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仿真分析的模型简化和仿真模型自动生成
    3.1 CAE仿真建模的基本过程与存在的问题
    3.2 基于SIMS的解决方案
        3.2.1 SIMS的概念与CAD/CAE集成方法
        3.2.2 SIMS模型创建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3.3 基于特征的模型简化
        3.3.1 复合加权简化因子和特征识别
        3.3.2 基于特征和拓扑的模型简化
        3.3.3 基于特征和拓扑的模型简化实例
    3.4 基于虚拟拓扑结构的仿真模型自动生成
        3.4.1 虚拟拓扑及基于虚拟拓扑的操作
        3.4.2 基于虚拟拓扑的模型边界-仿真意图映射
    3.5 应用和案例研究
        3.5.1 自动化工具实施
        3.5.2 案例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4.1 引言
    4.2 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
        4.2.1 多目标优化自动化集成框架
        4.2.2 实验设计
        4.2.3 RBF代理模型技术
        4.2.4 基于帕累托最优的MOGA多目标优化算法
        4.2.5 序列加点的RBF-MOGA优化算法
        4.2.6 数值测试
    4.3 实例分析
        4.3.1 实例零件与仿真分析
        4.3.2 优化模型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语义的优化设计知识管理和重用
    5.1 基于语义的优化设计知识管理架构
        5.1.1 优化设计知识重用需求分析
        5.1.2 优化设计知识重用架构
    5.2 优化设计知识存储和管理
        5.2.1 优化设计过程的知识抽象
        5.2.2 优化设计语义图模型SGM
    5.3 基于SGM的知识检索
        5.3.1 相似性检索
        5.3.2 相似性计算实例
    5.4 基于SGM的设计重用
        5.4.1 基于SGM的 CAD/CAE/MDO集成
        5.4.2 工程语义信息重用
    5.5 小结
第六章 CAD/CAE/MDO集成自动化原型系统
    6.1 QuickMDO的基本功能与开发环境
        6.1.1 基本功能
        6.1.2 开发环境
    6.2 系统界面与流程
        6.2.1 系统界面
        6.2.2 CAD/CAE软件封装与集成
        6.2.3 优化设计插件封装
        6.2.4 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6.2.5 知识管理和重用
    6.3 应用实例
        6.3.1 优化设计流程自动化:C型臂的优化设计
        6.3.2 设计重用:汽车翼子板注塑工艺的优化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5)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几何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2.2 分析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2.3 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2.4 金属软管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2.1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2.3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工作流程
    2.4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ML的设计建模与设计变型设计研究
    3.1 产品零件数据库设计
        3.1.1 零件族和产品族的数据库构建
        3.1.2 产品零件的分类编码
        3.1.3 零件库信息数据关系
    3.2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建模
        3.2.1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模型信息描述
        3.2.2 基于SML的零件族设计建模
        3.2.3 基于SML的产品族设计建模
    3.3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模型变型设计
        3.3.1 零件族和产品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原理
        3.3.2 零件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过程
        3.3.3 产品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过程
    3.4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ML的分析建模与分析变型设计研究
    4.1 分析模型信息描述
    4.2 基于SML的分析建模
        4.2.1 有限元基础建模
        4.2.2 分析事物特性表建模
        4.2.3 分析报告文档基础模型建模
    4.3 基于SML的分析模型变型设计
        4.3.1 基于SML的分析变型设计原理
        4.3.2 基于SML的分析变型设计过程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ML的工艺建模与工艺变型设计研究
    5.1 工艺模型信息描述
    5.2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建模
        5.2.1 产品族工艺卡片基础建模
        5.2.2 产品族工艺事物特性表建模
    5.3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模型变型设计
        5.3.1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原理
        5.3.2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过程
    5.4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6.1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6.2 系统应用实例
        6.2.1 设计模块
        6.2.2 分析模块
        6.2.3 工艺模块
        6.2.4 分类编码模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BIM的涵义及特点
        1.2.1 BIM的涵义
        1.2.2 BIM的特点
    1.3 BIM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BIM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1.3.2 BIM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创新点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技术综述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
    2.2 二维CAD设计存在的问题
    2.3 BIM技术——解决问题的途径
        2.3.1 BIM概念
        2.3.2 BIM技术的原理
    2.4 BIM设计流程
        2.4.1 BIM和二维CAD设计流程的对比
        2.4.2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
    2.5 BIM系列软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技术应用实例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简介
        3.1.2 项目BIM应用点
    3.2 建立各专业BIM模型
    3.3 BIM协同设计
    3.4 BIM碰撞检查和管线综合
        3.4.1 碰撞检查
        3.4.2 管线综合
    3.5 BIM钢结构深化设计
    3.6 BIM钢筋深化设计
    3.7 BIM施工图输出
    3.8 BIM工程量统计
    3.9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BIM的钢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建立有限元模型
        4.1.1 材料和截面属性的定义
        4.1.2 Revit钢结构模型导入Midas Gen
        4.1.3 荷载种类
        4.1.4 边界条件
        4.1.5 计算标准
    4.2 静力分析
        4.2.1 应力分析
        4.2.2 变形分析
    4.3 动力分析
        4.3.1 模态分析
        4.3.2 反应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BIM技术相关理论及管廊工程中BIM技术的引入
    2.1 BIM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BIM技术的内涵
    2.3 BIM技术的特征
    2.4 BIM数据格式标准
    2.5 BIM技术全寿命周期工程应用
        2.5.1 规划阶段
        2.5.2 设计阶段
        2.5.3 施工阶段
        2.5.4 运维阶段
    2.6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引入BIM技术的可行性
    2.7 本章小结
3 入廊管线特性表征及管廊交叉节点设计方法和原则
    3.1 综合管廊工程的分类和特点
        3.1.1 综合管廊工程的分类
        3.1.2 综合管廊相对于传统直埋方式的比较优势
    3.2 入廊管线特性分析
        3.2.1 给水管道
        3.2.2 再生水管道
        3.2.3 排水管道
        3.2.4 热力管道
        3.2.5 燃气管道
        3.2.6 电力电缆
        3.2.7 信息管线
        3.2.8 管线入廊适应性分析总结
    3.3 管廊交叉节点内部流线冲突分析
    3.4 地下综合管廊交叉节点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3.5 本章小结
4 管廊交叉节点传统CAD设计和BIM设计的比较
    4.1 管廊交叉节点传统CAD设计
    4.2 管廊交叉节点BIM设计介绍
        4.2.1 BIM模型的建立
        4.2.2 碰撞检测
        4.2.3 虚拟漫游
        4.2.4 施工图出图
    4.3 管廊交叉节点传统CAD设计和BIM设计对比
5 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标准化研究
    5.1 影响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标准化的指标分析
    5.2 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的目的和宗旨
    5.3 管廊节点设计评价体系
        5.3.1 指标的确定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3 评价体系公式
        5.3.4 评价体系中各单项系数的确定
6 工程实例对评价指标公式的验证
    6.1 工程案例一
    6.2 工程案例二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三维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三维设计介绍
    1.3 知识工程的基本概念
    1.4 知识工程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设计
    2.1 前言
    2.2 知识工程(KBE)介绍
        2.2.1 知识工程基本概念
        2.2.2 基于3D体验平台的船舶知识工程
    2.3 基于知识工程的船体结构设计
        2.3.1 构件库的生成
        2.3.2 构件库调用规则编写
        2.3.3 结构设计规则库
        2.3.4 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设计实例
    2.4 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设计校核
        2.4.1 船壳静水力性能校核
        2.4.2 几何模型清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有限元分析
    3.1 基于知识推理的有限元前处理
        3.1.1 基于规则的推理
        3.1.2 基于规则的网格划分规则库
    3.2 基于知识规则的有限元模型求解设置
        3.2.1 分析工况规则库
        3.2.2 载荷规则库
        3.2.3 边界条件规则库
    3.3 规则库的编写及其在Abaqus中的调用
    3.4 基于知识发现的有限元后处理
        3.4.1 知识发现的概念
        3.4.2 基于知识发现的有限元结果后处理方法
        3.4.3 知识发现在有限元后处理中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知识工程的船体结构优化设计
    4.1 基于知识工程的优化设计
        4.1.1 研究现状
        4.1.2 本章研究内容
    4.2 优化模型介绍
        4.2.1 神经网络模型
        4.2.2 模拟退火算法
    4.3 船体舱段优化设计实例
        4.3.1 模型基本信息
        4.3.2 优化过程展示
        4.3.3 优化结果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可靠性分析
    5.1 研究现状
    5.2 BP-MC方法介绍
        5.2.1 BP-MC方法原理
        5.2.2 BP-MC方法的流程
        5.2.3 样本点筛选准则
        5.2.4 迭代停止准则
    5.3 算例展示
        5.3.1 算例1一个具有解析表达式的失效面
        5.3.2 算例2组合载荷下加筋板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
    5.4 基于可靠性的结构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
    6.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网格划分规则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相关研究与技术综述
        1.3.1 住宅规划设计
        1.3.2 住宅产业化与标准化设计
        1.3.3 建筑信息模型(BIM)
        1.3.4 BIM与产业化住宅
        1.3.5 BIM与住宅规划设计
        1.3.6 住宅绿色性能评估与分析
    1.4 研究内容
    1.5 关键技术
    1.6 整体技术方案和研究路线
        1.6.1 技术路线
        1.6.2 研究方法
    1.7 论文构成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整体方案
    2.1 概述
    2.2 住宅规划设计
        2.2.1 居住区定义与分类
        2.2.2 住宅规划设计内容
        2.2.3 住宅规划设计流程
        2.2.4 住宅规划设计指标
    2.3 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的特点
    2.4 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模式
    2.5 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流程
        2.5.1 工作流
        2.5.2 信息流
    2.6 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支撑技术
第3章 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BIM结构及构建
    3.1 概述
    3.2 规划设计BIM结构体系
        3.2.1 IFC及其模型结构
        3.2.2 基于IFC的规划设计BIM
    3.3 规划设计BIM构建
        3.3.1 基于Revit平台构建规划设计BIM
        3.3.2 户型及以下层级的信息提取及模型建立
        3.3.3 户型及以上层级的信息注入及模型建立
    3.4 规划设计BIM存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相似度计算的标准户型智能匹配技术
    4.1 概述
    4.2 标准户型库
    4.3 户型解析与信息提取
    4.4 户型相似度计算
        4.4.1 属性相似度
        4.4.2 拓扑相似度
        4.4.3 形状相似度
        4.4.4 综合相似度
    4.5 户型匹配
    4.6 应用验证
        4.6.1 功能验证
        4.6.2 效率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标准户型的参数化住宅规划设计技术
    5.1 概述
    5.2 户型拼装技术
    5.3 楼层拉伸与楼栋设计
    5.4 小区参数化设计技术
        5.4.1 楼栋布置
        5.4.2 楼栋轻量化
        5.4.3 道路设计
    5.5 规划设计BIM维护
    5.6 多尺度模型管理与联动更新
    5.7 信息增益
    5.8 应用验证
        5.8.1 参数化住宅规划设计技术验证
        5.8.2 信息完整度验证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性能分析技术
    6.1 概述
    6.2 基于规划设计BIM的住宅性能分析
        6.2.1 住宅绿色性能要求
        6.2.2 住宅性能分析方法
        6.2.3 基础参数指标计算与可视化
        6.2.4 基于规划设计BIM的住宅性能分析方案
    6.3 日照分析
    6.4 空间分析
    6.5 室外风环境
    6.6 室内采光
    6.7 能耗预估
    6.8 分析结果集成
    6.9 应用验证
        6.9.1 基础参数指标计算与可视化
        6.9.2 日照分析
        6.9.3 空间句法分析
        6.9.4 室外风环境分析
        6.9.5 室内采光与能耗分析
        6.9.6 应用验证总结
    6.10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BIM的标准户型库与规划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架构设计
    7.2 功能设计
        7.2.1 户型设计
        7.2.2 楼层设计
        7.2.3 楼栋设计
        7.2.4 小区设计
        7.2.5 性能分析
        7.2.6 标准户型库
    7.3 系统实现
第8章 实际工程应用
    8.1 概述
    8.2 项目背景
    8.3 系统部署
        8.3.1 服务器部署
        8.3.2 客户端部署
    8.4 应用验证
    8.5 应用效果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9.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面向设计与分析集成的复杂机械系统产品信息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论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三维CAD系统中产品模型的表达
        1.2.2 CAE系统中分析模型的表达
        1.2.3 设计与分析集成框架的研究现状
        1.2.4 设计与分析集成方法的研究现状
        1.2.5 设计与分析集成数据表达与数据流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1.4 本论文的结构
第2章 复杂机械系统CAD/CAE及信息分析—以铲运机为例
    2.1 铲运机虚拟样机CAD/CAE设计体系
        2.1.1 CAD模型-铲运机的数字模型
        2.1.2 CAE运动学分析
        2.1.3 CAE动力学分析
        2.1.4 CAE强度分析
        2.1.5 CAE疲劳分析
        2.1.6 CAE人机工程学分析
        2.1.7 CAE安全性分析
    2.2 CAD与CAE集成的问题剖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机械系统产品设计与分析集成信息模型
    3.1 广义CAD数据模型(即产品全息模型)
    3.2 多描述架构MRA
    3.3 面向多描述架构的设计与分析集成信息模型(DACM)
    3.4 基于全息模型的多模型映射
    3.5 机械系统设计与分析集成信息模型的框架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DACM信息模型的应用实例
    4.1 铲运机的集成信息模型
        4.1.1 整机动力学分析子系统
        4.1.2 强度分析子系统
        4.1.3 疲劳分析子系统
        4.1.4 人机工程学分析子系统
        4.1.5 安全性分析子系统
    4.2 基于集成信息模型的工作装置设计实例
        4.2.1 动力学分析子系统
        4.2.2 强度分析子系统
        4.2.3 疲劳分析子系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DACM的集成原型系统开发
    5.1 系统开发框架
    5.2 原型系统的实现技术
        5.2.1 ABM信息定义及提取
        5.2.2 多模型映射
    5.3 集成系统开发实例
        5.3.1 系统开发环境
        5.3.2 系统运行流程
        5.3.3 原型系统运行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本体方法的设计与分析集成模型表达探索
    6.1 本体方法
    6.2 基于本体的设计与分析集成模型
        6.2.1 基于本体的设计与分析集成模型探索
        6.2.2 OntoInfo的构建
        6.2.3 实现技术及难点探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CAD设计分析及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D]. 马鹏淘.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不规则建筑参数化建模及其风载体型系数研究[D]. 单鑫. 东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UG NX的叉车门架参数化CAD/CAE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范慧楚. 浙江大学, 2020(06)
  • [4]CAD/CAE/MDO过程集成与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D]. 冯青青.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李盛. 东南大学, 2019(06)
  • [6]基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BIM技术应用研究[D]. 范传祺.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7]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优化设计研究[D]. 何明亮. 东南大学, 2018(03)
  • [8]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三维设计与优化[D]. 陈松坤.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基于BIM的产业化住宅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 何田丰. 清华大学, 2017(04)
  • [10]面向设计与分析集成的复杂机械系统产品信息模型研究[D]. 贾美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CAD设计分析及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