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

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

一、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论文文献综述)

格根[1](2021)在《基于“垃圾分类”教育的中学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全面发展。而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项目式教学使每个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加强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本研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实用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综述了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教材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与垃圾分类相关内容,得出可把垃圾分类教育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开展了基于“垃圾分类”教育的项目式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垃圾分类”项目式教学非常有必要。最后选取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铝和铝合金”、选修三“高分子材料”内容进行了“垃圾分类”项目式教学设计,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蒙古族中学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开展教学实践,结合专题测试及评价量表的方式分析教学效果,用SPSS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处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SPSS软件分析的数据得知,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并且对测试成绩进行t检验,得出t=2.64>1.96。表明两个班级测试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运用项目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通过评价量表的分析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得知,项目式教学以合作探究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机会,在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情况下,意识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3)通过分析专题测试的答题情况及成果交流,项目式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及绿色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基于“垃圾分类”教育的项目式教学对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较显着的成效。此外,为了未来能顺利提高全民垃圾分类意识,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影响家庭、全社会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巫彩楼[2](2021)在《高一元素化合物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要求未来公民精通21世纪的工作技能,以更好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项目式学习作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代表之一,能够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才素养要求。随着国际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多种能力的项目式学习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的热点话题。我国2017版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在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项目式学习和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明确了研究目的,确定了研究内容和思路,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对元素化合物、项目式学习、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实用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项目式学习的一般特点,提出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原则:(1)真实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针对当前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1)了解学生基础,凝练教学目标;(2)利用个体差异,组建学习小组;(3)创设真实情境,设置驱动问题;(4)借助化学实验,优化教学方法;(5)关注学科融合,促进知识迁移;(6)利用多元评价,促进师生发展。最后从选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六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实施流程。为了检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南宁市某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两个水平层次相当的普通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等形式分析学生在教学实践前后化学学习态度、信息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此检验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学原则和策略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将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目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提高学生化学课堂的参与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规划组织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信息素养具有显着的效果。虽然项目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但效果并不明显。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高一化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本人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有限,实践时间较短,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所提出的项目式学习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得出的结论还需进一步检验。

董小玉[3](2021)在《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将其他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过确定某一主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辐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主题式教学,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主题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当下的项目学习、创客教育、STEM教育理念等都得到了较多的研究。本论文试图另辟蹊径,尝试着眼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系统梳理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调查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主题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尝试构建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行动研究试用与改进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一、二章内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梳理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和主题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题式教学核心概念做了界定,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二部分是现状调查,主要是第三章内容。通过访谈法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提出主题式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第三部分是关于主题式教学流程的构建和教学策略的初步提出,主要是第四章内容。根据前人对主题式教学流程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构建了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流程,包括确定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开展主题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反思五个环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主题式教学策略,确定主题策略:主题要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主题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设计策略: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导向,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主题任务;活动策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分享与互动的创建;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第四部分是教学实践,包括第五、六章内容。笔者选取贺州市A中学高一(5)班的6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轮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作品和实践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进行分析,总结行动研究效果和主题式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总结展望,主要是第七章内容。包括研究结论和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转变,学生数字化学习意识有待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不高,教师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认识不足,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影响因素有个人水平、行为情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教师能力五个因素。二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包括确定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开展主题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总结反思等五个环节的主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在使用主题式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使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确定主题策略:主题要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主题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学生参与主题的确定;设计策略: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导向,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主题任务;活动策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分享与互动的创建;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展示多人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吴成芳[4](2021)在《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STEM 教育理念融合 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素养,对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逐渐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重视。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通过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本论文从STEM教育理论出发,以项目式教学模式来贯彻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在综述了国内外STEM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 STEM的概念内涵和STEM四门学科的内在联系,介绍了常见的STEM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模式的甄选标准。从化学学科特征、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原则对STEM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与实践进行了适切性分析,并从项目主题甄选、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设计原则等方面明确了 STEM项目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设计了以“气象万千——探究气体的性质与规律”和“真金白银——贵重金属的鉴定”为项目主题的教学案例,并在江西省抚州市某中学进行了两轮迭代教学实施和实践检验活动。第一轮“气象万千——探究气体的性质与规律”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构建了气体微观模型,进而使得学生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和理解应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并根据教学反思提出了改进计划:项目主题和难度要更加贴切学生实际;增加量化的评价方式;进行项目整合和对项目进行宣传。第二轮“真金白银——贵重金属的鉴定”教学中,让学生搜集金银鉴定相关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设计和实施了金银鉴定方案,从而使得学生掌握金属的通性与特性相关知识及应用,并根据教学反思提出了二次改进计划: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宣传海报的设计与制作可交由学生完成;优化对学生的量化评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STEM教育研究仍以理论研究为主,并逐渐过渡到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但缺乏丰富的教学案例;(2)STEM项目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领域中是适切的;(3)开展STEM项目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解决真实情境下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以高中化学知识为项目主题进行了两轮迭代的STEM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为高中教师提供操作可行的STEM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进一步开发本土化的高中化学STEM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案例库和校本教材。

熊欣[5](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门常说常新的课程,是其他学科课程的灵魂与支柱,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近年,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进中,众多教学方法被提出,虽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新时代信息化、智慧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智慧教育、智慧课堂,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与当前教学存在断层和错位的问题,智慧化、智能化教学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智慧教学是对当前思政课教学在信息化与智慧化不足的问题上进行补充与优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进行探讨,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冯契的智慧说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比研究,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的教与学与时代不相适应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考评一体化不足等挑战。首先,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的同时,带来了各种社会思潮,这些不同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了冲击,同时,新时代大学生独特的学习特征对传统教学也产生了冲击。其次,学生主体性还有待进一步充分体现、教师信息化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学内容抽象和课堂互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困境。最后,智能化信息技术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也带来了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比已有的教学模式,智慧教学在智能化、智慧化上更具有优势,更能有效实现以学为主、教与学并重,实现全员参与、全员互动与实时反馈,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合。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实行智慧教学的优势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实现路径:首先,在教学理念上,一是坚持师生双主体地位;二是以提升大学生转识成智能力为主;三是坚持教与学并重。其次,在教学条件上,一是高校主动寻求国家、社会的经济支持;二是培养专业“智慧”师资队伍;三是搭建智慧教学平台;四是善用手机、以疏代阻。再次,在教学内容上,一是将内容划分为主题型与渗透型;二是关注相关教学内容时事、热点;三是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实行互动立体式教学;二是成立智慧型互助学习小组;三是实行信息化精准滴灌;四是进行智慧课堂考评;五是运用话题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性。最后,在教学评价上,一是对教师的评价多元化;二是学生考评全方位。

胡嘉欣[6](2021)在《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人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学过程中仍无法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些社会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STSE教育理念应运而生。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四者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产物。主题教学作为落实STSE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从STSE理论出发,以主题教学为途径落实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在综述了STSE理念与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辨析了STSE教育理念与主题教学的具体内涵,探究了主题教学模式具有主题化、情境化、整合性、开放性、超越性等优点。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设计了高中师生调查问卷,构建了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教学流程:确定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和设定评价标准等四个关键环节;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了“燃料的价值”、“氢氧燃料电池的应用”、“氯碱工业”三个教学案例,并进行了相关教学实施和实践检验活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有效提高了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2)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思辨探究的综合能力。(3)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强调了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本研究也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相关建议: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坚持不断积累STSE理念主题教学的素材与教学案例,编写与现代社会相关STSE理念的教学内容与模块,以积极推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落实STSE理念,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杨昊语[7](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它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倡导教学应成为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学生在该教学背景下能形成相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把课程的学习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师生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在科学探究、情感交流中进行体验、感悟并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与关键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旨在落实全面育人的新课标要求。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对此概念进行了定义,其次梳理了研究该教学模式的方法与理论依据。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在教学实习期间接触到的高中生整体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素养不高,对化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全面,教师采用的传统授课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无法形成自我效能感。为改变此教学现状与困境,本文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态度培养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体验式教学策略,明确了教学设计依据与设计框架。根据新课标要求,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学科价值观,该研究将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相联系,根据设计框架选取“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离子反应与生活中的食盐”为学科知识载体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总评等有效的体验式教学评价。最后,结合教学实践,该研究选取高二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以“化学能与热能”为知识载体,主题为“自热饭盒的制作”的体验式教学实践,通过实践结果分析,证实了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凸显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和社会,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研究过程由于时间、教学条件、进度安排等的限制,只选取了一个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此不足将会在今后继续落实与深入。

郭炎华[8](2020)在《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我国拟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的区域均衡化发展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翻转课堂模式是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结合起来,形成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的“学本位”模式。这种教与学的翻转模式正好顺应了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闻名全球。我国在以信息化为媒介的翻转课堂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且翻转课堂在城市学校中也广泛开展起来,但我国的乡村学校在信息化教学中无容置疑处于劣势。与城市翻转课堂相比较,能在乡村学校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会更为鲜明:一是乡村(尤其是偏远山村)与城市相比,信息相对闭塞,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与信息共享,对乡村教学质量的改善与知识视野的开拓有着更鲜明的意义;二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中翻转出来的课堂中的“指导、合作讨论”环节,对于乡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家长缺位”、“辅导缺位”的学生学习成长更为迫切需要,其意义也更深远、重大。我国这些年的城乡义教均衡与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教育的创新驱动与有效的教学转型发展创造了良机。然而,城乡学习环境与教学条件有别,国外与国内的乡村环境条件大不相同,因此我国乡村课堂“教”与“学”的转型需要本土化的翻转模式与实施路径。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进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并使其得到有效的实施。主要利用分析法、调查法、比较法与准实验研究方法,在翻转课堂内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研究现状与争议,并对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这两所乡村学校的翻转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然后以SMCR(source传播者、message信息、channel信道、receiver受众)循环式交流模型为本研究的调研理论框架依据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维度设计,并在样本乡村实施了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调研。根据本研究样本乡村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结论,并结合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本研究构建了样本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的问题,建立了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对所构建的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教学实验。经过教学实验的前测、中测与后测的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再结合本研究的后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了本文的实验结论:(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3)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另外,本研究在翻转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其一、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学生的成绩是呈曲线式进程;其二、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其三、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本研究的结论解答了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遗留的两个疑问,也就是说翻转模式本身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学信息化起主要的作用?学生成绩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还是不同教师任教的原因?并从实证角度为华南贫困乡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本土化的改进路径,揭示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乡村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贡献与实践参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并在模式构建与实践运行中添加了乡村特色元素;二是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三是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最后,在分析本文的研究不足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时至今日,虽然翻转课堂在聚奎中学与本研究的实验样本学校的本土化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乡村翻转课堂尚未形成规模,还在尝试与探索中。本文的实验也还只是本研究的一个探索阶段。在我国义教均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环境与机遇中,乡村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创新模式有望得到更大范围与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许芷琳[9](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高中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各项品格和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问题设计、讨论引导,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但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发现,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环节受应试教育、教师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设计主体单一,学生参与度不足;其二,问题内容简单陈旧,缺乏探究价值;其三,探究过程中,预设性问答现象依旧存在。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从理念、原则、体系构建、路径四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首先,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要以核心理念为指导,坚持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基础,教学主体上上以探究共同体为载体,教学方式上以建构主义为遵循,教学目标上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旨归;其次,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层层递进的逻辑性原则以及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启发性原则;再次,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体课例出发,进一步完善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体系,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及问题评价表;最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要坚持参与主体多元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问题;选题途径多样化,增强问题的多样性和探究性;问题资源生成化,形成以“学”优先的问题课堂。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环节进行深度分析,对增强课堂吸引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罗兵传[10](2020)在《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STEM由英文单词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缩写组成。STEM教育已被许多发达国家作为国家行动的战略,承担着推动国家创新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任务。当前,STEM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从高校到中小学具有国家的顶层设计、政策与经费的支持、连贯的课程设计和社会组织机构的广泛参与。如何在我国实现“本土化”的STEM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在STEM教育视域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旨在丰富STE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验证STEM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推动STEM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STEM教育的相关概念、基本特征、设计依据、教学流程和教育教学价值等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STEM教育研究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对四川省德阳市地理教师和高一学生进行了STEM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现状研究,了解STEM教育在我国中学开展的情况和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STEM教育内涵与本质特征,梳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适合融入STEM教育的教学内容;基于STEM教育内涵,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设计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就设计的典型案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借助评价量表和学生访谈对实验中的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STEM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STEM素养培养的效果评价,提出STEM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有效建议。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对STEM教育的不了解;STEM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还存在较大困难;学生期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希望教师使用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教师期望获得融入STEM教育的高中地理典型案例免费网络资源和针对地理学科的STEM教育种子教师的经典示范课。实验显示:STEM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和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STEM素养。结合学生访谈结果,发现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等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实验发现实施STEM教育对师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研究认为,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融入STEM教育,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地理教师对STEM教育的关注;加大STEM教育师资的培训;组建高中地理STEM教育案例开发团队;建立健全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STEM教育的支持保障系统。

二、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垃圾分类”教育的中学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1.1.2 垃圾分类与化学的联系
        1.1.3 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要求
        1.1.4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1.1.5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垃圾分类
        2.1.2 垃圾分类教育
        2.1.3 项目式教学
        2.1.4 化学教学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实用主义理论
第3章 基于“垃圾分类”教育的项目式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方法
    3.2 教师问卷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学生问卷
        3.3.1 调查目的
        3.3.2 调查对象
        3.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4章 项目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及教学设计
    4.1 基本原则
        4.1.1 目的性原则
        4.1.2 实践性原则
        4.1.3 真实性原则
        4.1.4 趣味性原则
    4.2 研究对象
    4.3 前测分析
    4.4 基于“垃圾分类”教育的项目式教学设计
        4.4.1 生活中常见铝制品的合理使用
        4.4.2 日常生活中塑料的合理使用
    4.5 教学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垃圾分类知识教育
        5.2.2 注重课外活动实践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5.2.3 引起家庭、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2)高一元素化合物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对未来公民工作技能的要求
        1.1.2 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1.1.3 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项目式学习研究现状
        1.2.2 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元素化合物
        2.1.2 项目式学习
        2.1.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实用主义理论
        2.2.2 发现学习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3 项目式学习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比较
        2.3.1 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2.3.2 项目式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比较
        2.3.3 项目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较
3 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3.1 项目式学习内容的选择
    3.2 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原则
        3.2.1 真实性原则
        3.2.2 可行性原则
        3.2.3 实践性原则
        3.2.4 开放性原则
    3.3 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3.3.1 了解学生基础,凝练教学目标
        3.3.2 利用个体差异,组建学习小组
        3.3.3 创设真实情境,设置驱动问题
        3.3.4 借助化学实验,优化教学方法
        3.3.5 关注学科融合,促进知识迁移
        3.3.6 利用多元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3.4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流程
        3.4.1 选定项目
        3.4.2 制定计划
        3.4.3 活动探究
        3.4.4 作品制作
        3.4.5 成果交流
        3.4.6 活动评价
4 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4.1 实验目的及内容
    4.2 实验对象和时间
        4.2.1 实验对象
        4.2.2 实验时间
    4.3 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
        4.3.1 实验变量
        4.3.2 无关变量
    4.4 实验数据收集方法
    4.5 教学案例与分析
        4.5.1 教学案例一:生活中的补铁剂
        4.5.2 教学案例二:常见的含氯消毒剂
    4.6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4.6.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问卷结果分析
        4.6.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问卷结果分析
        4.6.3 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成绩统计与分析
        4.6.4 教学实践后实验班学生访谈记录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项目启动书(一)
    附录2 项目启动书(二)
    附录3 项目式学习评价表
    附录4 项目报告模板
    附录5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6 铁和氯相关内容期末试题
    附录7 教学实践后实验班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8 项目报告(案例一)
    附录9 项目报告(案例二)
    附录10 学生自评表
致谢

(3)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出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研究现状
        2.主题式教学研究现状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2.主题式教学
        3.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辨析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协作学习理论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
        1.访谈目的
        2.访谈对象
        3.访谈提纲
        4.访谈结果分析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3.调查对象
        4.问卷设计及分析
        5.调查数据分析
        6.调查结论
四、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主题式教学流程和策略
    (一)教学设计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2.引导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二)教学流程
        1.确定主题
        2.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
        3.开展主题活动
        4.作品展示与评价
        5.总结反思
    (三)教学策略
        1.确定主题策略
        2.设计策略
        3.活动策略
        4.作品展示与评价策略
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概述
    (二)行动研究准备
    (三)行动方案设计
    (四)第一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教学反思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教学反思
    (六)第三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教学反思
六、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一)学生作品分析
    (二)调查问卷分析
        1.信效度分析
        2.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前后测分析
        3.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各维度前后测分析
        4.描述统计分析
    (三)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总结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调查结论
        2.行动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调查
    附录4:第一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附录5:第二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附录6:第三轮行动研究作品评价表
    附录7:第一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附录8:第二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附录9:第三轮行动研究课堂效果反馈表
致谢

(4)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社会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1.1.2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1.3 STEM教育理念的兴起与推行
    1.2 STEM教育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4.1 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4.2 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 提供高中化学STEM教学案例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STEM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STEM概念
        2.1.1 STEM学科内在联系
        2.1.2 STEM教育
        2.1.3 STEM素养
        2.1.4 STEM教学模式
        2.1.5 基于STEM项目式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做中学”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3 STEM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应用的适切性分析
    3.1 化学学科特征分析
        3.1.1 综合性
        3.1.2 情境性
        3.1.3 实用性
    3.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
    3.3 化学教学原则分析
        3.3.1 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
        3.3.2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3.3.3 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的原则
    3.4 小结
4 基于STEM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4.1 项目主题甄选
    4.2 教学目标设计
    4.3 教学设计原则
        4.3.1 符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
        4.3.2 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
        4.3.3 符合实际资源状况
        4.3.4 构建真实问题情境
        4.3.5 以项目为核心
    4.4 小结
5 基于STEM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5.1 第一轮STEM项目式教学实践
        5.1.1 “气象万千”——探究气体的性质与规律
        5.1.2 教学反思与改进
    5.2 第二轮STEM项目式教学实践
        5.2.1 “真金白银”——贵重金属的鉴定
        5.2.2 教学反思与改进
    5.3 小结
6 基于STEM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
    6.1 评价方法
        6.1.1 自评
        6.1.2 互评
        6.1.3 教师评价
    6.2 访谈分析
        6.2.1 访谈方案设计与实施
        6.2.2 访谈实录
        6.2.3 访谈结果与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智慧教学研究现状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研究现状
    (二)论文重难点、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论文重难点
        2.论文创新点
        3.研究方法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智慧
        2.智慧教学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
        4.冯契的智慧三篇说
        5.教育技术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现实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的要求
        2.切实落实“三培养”的需要
        3.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成果
        1.线下教学取得成果
        2.网络教学取得成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对思政课教学造成较大冲击
        2.传统的教与学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3.思政课教学考评一体化发展不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优势分析
    (一)实现以学为主、教与学并重
        1.以学为主、转识成智
        2.教与学一体化、全方位进行
    (二)实现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和实时反馈
        1.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
        2.教学后台实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度
        3.教学趣味性与实践性增强
    (三)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融合
        1.激发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主动性
        2.课前、课中、课后能与学生有效沟通
        3.及时推送相关学习资料
        4.教学考评智能化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实现路径
    (一)构建“智慧教学”理念
        1.坚持师生双主体
        2.转识成智
        3.教与学并重
    (二) “智慧教学”的条件保障
        1.高校寻求国家、社会的经济支持
        2.培养专业“智慧”师资队伍
        3.加强校园智慧教学平台建设
        4.善用手机、以疏代阻
    (三)实现教学内容智慧性转化
        1.划分主题型与渗透型教学内容
        2.自动推送相关教学内容热点
        3.抽象内容具象化
    (四) “智慧教学”方式
        1.互动立体式的教学
        2.智慧学习小组互助式教学
        3.传统单向漫灌方式转向精准滴灌方式
        4.互动、参与的考评方式
        5.话题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性
    (五)多元综合一体化教学评价
        1.教师的评价多元化
        2.学生的考评全方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STSE理念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1.1.2 STSE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
        1.1.3 主题教学是落实STSE理念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STSE理论的研究现状
        1.3.2 主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1.3.3 已有的研究启示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人本主义理论
    2.3 学习迁移理论
    2.4 情境认知理论
第3章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问卷实施情况
    3.3 调查结果与讨论
        3.3.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4.1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原则
        4.1.1 遵循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
        4.1.2 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
        4.1.3 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原则
    4.2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模式
        4.2.1 确定主题
        4.2.2 确定教学目标
        4.2.3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4.2.4 设定评价标准
    4.3 结论
第5章 基于STSE理念的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选择“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原因
    5.3 实验时间
    5.4 实验对象
    5.5 实验案例
        5.5.1 “燃料的价值”
        5.5.2 “氢氧燃料电池的应用”
        5.5.3 “氯碱工业”
    5.6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5.6.1 成绩分析
        5.6.2 教师和学生访谈
    5.7 结论
第6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存在问题与建议
        6.2.1 主要存在问题
        6.2.2 建议
    6.3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教师和学生的访谈问题
    附录4:教学实践测试题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颁布
        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三、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体验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化学体验式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三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结论
第四章 体验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设计依据与实施策略
        一、设计依据
        二、实施策略
    第二节 设计框架
        一、教学过程设计框架
        二、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第三节 体验式教学设计
        一、体验式教学案例1——“自热饭盒的制作”
        二、体验式教学案例2——离子反应与生活中的食盐
        三、体验式教学案例3——“电镀工艺品”
第五章 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以“自热饭盒的制作”为例
    第一节 实践目的
    第二节 实践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二、建立体验环境
        三、体验过程
        四、体验成果展示与汇报
        五、体验式教学评价
    第三节 “自热饭盒的制作”体验式教学实施结果及分析
        一、自我评价
        二、同伴互评
        三、教师评价
    第四节 实践研究结果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 B 教学案例1 相关体验要求
    附录 C 教学案例2 相关体验要求
    附录 D 教学案例3 相关体验要求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
        2.有关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目的
        3.理论依据
        4.研究方法
        5.研究内容
        6.研究路线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及内涵解析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1.翻转课堂的起源
        2.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翻转课堂
        2.乡村与乡村学校
        3.本土化
        4.学习力
        5.学优生与学困生
        6.知识沟
    (三)内涵解析
        1.翻转课堂的本质
        2.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导向
        3.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解读
二、乡村翻转课堂现状与翻转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现状与争议
        1.我国乡村学校“教”与“学”翻转的本土模式
        2.翻转课堂引进在我国乡村本土化的研究现状与争议
    (二)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的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1.比较之目的
        2.方法与依据
        3.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4.比较研究启示
    (三)本研究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构建与实施目的
        1.翻转之取长补短
        2.以前车之鉴为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铺路
        3.解析乡村翻转课堂的争议
三、模式构建前样本乡村学校的需求度与接受度调查分析
    (一)调研设计
        1.调研对象
        2.理论模型依据
        3.量表维度设计
    (二)调研实施
        1.问卷
        2.访谈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教学传播者分析
        2.学生分析
        3.翻转课堂信息内容与信道需求分析
        4.调研结论
四、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改进模式
    (一)以往翻转模式经验总结与吸收
        1.乡村翻转课堂的鲜明意义
        2.以往翻转模式的教训总结
        3.以往翻转模式的经验吸收
    (二)乡村翻转模式实施与理论研究的遗留问题
        1.疑问1——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2.疑问2——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教师水平的影响
        3.疑问源——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留存的研究空白
    (四)本土化翻转模式构架与解析
        1.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实验班级操作模式
        3.翻转学习干预模型
        4.教学评价模式
五、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的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一)实验设计
        1.研究问题假设
        2.研究样本
        3.变量控制
    (二)实验前期工作
        1.实验科目的选择
        2.翻转课堂师资培训
        3.微课的制作
    (三)实验过程
        1.实验班的产生及前测
        2.翻转课堂操作过程
        3.数据收集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1.终结性评估分析
        2.形成性评估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实验结论与反思
        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
        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
        3.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
        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
        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
    (二)研究发现与反思
        1.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
        2.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
        3.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乡村学生的成绩呈曲线式进程
    (三)研究创新
        1.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
        3.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
    (四)研究呈献
        1.为我国乡村探索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改进路径
        2.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参考
        3.揭示了教育信息化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
七、研究不足与后续解决策略
    (一)研究不足
        1.研究条件造成的局限
        2.研究样本的局限
        3.研究时段的局限
        4.本研究的代表性范围
    (二)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
        1.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的特需路径
        2.弥合“知识沟”的策略与愿景
        3.后续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相关概述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1. 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内涵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基本特征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教学价值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素养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2.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
        3.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思想资源
        1.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 约翰·布兰斯福特的抛锚式教学理论
        3.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证调研
        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 个别访谈和观察的基本情况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分析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成效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难以落实
        2. 部分教师教学经验和问题意识不足
        3. “正答主义教育”影响下,问题功能性固化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路径选择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核心理念
        1. 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基础
        2. 教学主体上,以探究共同体为载体
        3. 教学方式上,以建构主义为遵循
        4. 教学目标上,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旨归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2. 层层递进的逻辑性原则
        3. 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启发性原则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体系构建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2. 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路构建
        3. “问题设计”的实践与评价体系构建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的践行路径
        1. 参与主体多元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问题
        2. 选题途径多样化,增强问题的探究性
        3. 问题资源生成化,形成以“学”优先的问题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施STEM教育成为发达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教育目标之一
        1.1.2 重视STEM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1.3 STEM教育理念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调查法
        1.5.2 实验研究法
        1.5.3 统计分析法
2 STEM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STEM教育
        2.1.2 STEM素养
        2.1.3 学科核心素养
        2.1.4 教学设计
    2.2 STEM教育核心特征、跨学科整合模式与基本取向
        2.2.1 STEM教育的核心特征
        2.2.2 STEM教育跨学科整合模式
        2.2.3 STEM教育跨学科整合的基本取向
    2.3 基于STEM教育的地理教学的教育教学价值
    2.4 基于STEM教育的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2.4.3 情境学习理论
3 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现状调查
    3.1 调查概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问卷设计
        3.1.3 调查对象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3 调查结论
4 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梳理
    4.1 梳理的依据
        4.1.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4.1.2 马萨诸塞州STEM教育课程标准框架
    4.2 梳理内容的特点
        4.2.1 综合性和复杂性
        4.2.2 实践性
        4.2.3 贴近现实生活
    4.3 梳理的结果
5 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5.1 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5.1.1 教学设计原则
        5.1.2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5.2 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施
        5.2.1 教学实施原则
        5.2.2 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5.3 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5.3.1 典型案例一:学校教学楼的楼间距合理吗?
        5.3.2 典型案例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5.3.3 典型案例三:地质构造对工程选址的影响
    5.4 教学启示与总结
6 STEM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实验研究
    6.1 实验对象
    6.2 实验设计
    6.3 前、后测信度和效度分析
        6.3.1 信度分析
        6.3.2 效度分析
    6.4 学生访谈提纲编制
    6.5 实验结果
        6.5.1 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测数据比较
        6.5.2 每个班前后测数据对比
        6.5.3 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数据比较
        6.5.4 学生访谈结果
    6.6 实验结论
7 STEM教育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1 STEM教育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7.1.1 STEM教育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状况不理想
        7.1.2 STEM教育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难度较大
        7.1.3 STEM教育评价标准相对缺乏
    7.2 STE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建议
        7.2.1 促进地理教师对STEM教育的关注
        7.2.2 加大STEM教育师资的培训
        7.2.3 组建高中地理STEM教育案例开发团队
        7.2.4 建立健全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
        7.2.5 建立健全STEM教育的支持保障系统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STEM教育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STEM素养
        8.1.2 STEM教育应用于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8.1.3 STEM教育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可行的
        8.1.4 教师希望提升STEM教育融入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
        8.1.5 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仍存在困难
    8.2 创新与不足
        8.2.1 创新之处
        8.2.2 研究的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垃圾分类”教育的中学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D]. 格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高一元素化合物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D]. 巫彩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以广西贺州市A中学为例[D]. 董小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D]. 吴成芳.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研究[D]. 熊欣.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主题教学研究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D]. 胡嘉欣.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9)
  • [7]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 杨昊语.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D]. 郭炎华.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9]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D]. 许芷琳. 苏州大学, 2020(03)
  • [10]STEM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罗兵传.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