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典型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典型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不典型川崎病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平[1](2021)在《1岁以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超声分析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并评价1岁以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的发病情况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20年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共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均<1岁。通过超声心动图分析冠状动脉Z值测定评估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分为:Z<2为冠状动脉无扩张组、2≤Z<2.5为冠状动脉扩张组、2.5≤Z<5为小型冠状动脉瘤组、5≤Z<10为中型冠状动脉瘤组、Z≥10为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并评估随访结果。结果 70例患儿中33例患儿冠状动脉无损害,37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61.67%)。与急性期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小型冠状动脉瘤组、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大型冠状动脉瘤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经均呈现不同程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扩张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扩张组、扩张组、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Z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以下的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特异性,漏诊率高,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及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通过积极治疗后,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石小松[2](2021)在《N端脑钠肽前体界值对川崎病诊断及对静脉丙球无反应预测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并对比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不同年龄段川崎病(KD)患儿以及对IVIG不同治疗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得出诊断KD的NT-proBNP的界值及预测IVIG无反应的NT-proBNP界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KD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收治的299例KD患儿,其中完全性川崎病(c KD)224例,不完全性川崎病(i KD)75例;根据对静脉丙球治疗后反应,将KD分为IVIG无反应组(41例)与IVIG反应组(258例);同时根据入院时年龄将所有KD患儿分为2个亚组:3-12月龄组、>12月龄组;于入院时行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同期住院的107名发热儿童(其中急性肺部感染4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5例,急性淋巴结炎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及各组在不同年龄段NT-proBNP变化差异,运用ROC曲线得出诊断KD及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NT-proBNP界值。结果KD组NT-proBNP(中位数529.2pg/ml,IQR:259.9,1051.0)显着高于对照组(中位数100.0pg/ml,IQR:50.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83,P<0.0001)。c KD组NT-proBNP(中位数549.9pg/ml,IQR:227.2,1057.8)与i KD组NT-proBNP(中位数452.0pg/ml,IQR:197.0,105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1,P>0.05)。根据ROC曲线NT-proBNP诊断KD的最佳界值为320.1pg/ml,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91.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9,95%CI:0.83~0.90;按年龄分段后,在3-12月龄段NT-proBNP诊断KD的最佳界值为356.4pg/ml,此时灵敏度71.71%,特异度为97.06%,AUC:0.875,95%CI:0.79~0.90;在>12月龄段NT-proBNP诊断KD的最佳界值为209.3pg/ml,敏感度74.83%,特异度88.57%,AUC:0.880,95%CI:0.83~0.93。将诊断心力衰竭时NT-proBNP 450pg/ml与320.1pg/ml、356.4pg/ml、209.3pg/ml对KD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当诊断界值为450pg/ml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55、0.98,Youden指数0.53;当诊断界值分别为320.1pg/ml、356.4pg/ml、209.3pg/ml时,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69、0.92、0.61;0.65、0.94、0.59;0.80、0.74、0.54。同时发现NT-proBNP在KD早期升高阳性率要远远高于心脏彩超发现CAL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9.03,P<0.005)。IVIG无反应型KD患儿有逐年升高趋势,IVIG无反应组NT-proBNP(中位数为2988.0pg/ml,IQR:2251.5,7267.5)明显高于IVIG反应组(中位数为438.7pg/ml,IQR:240.4,7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848,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NT-proBNP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最佳临界值为1550pg/ml,灵敏度94.19%,特异度90.24%,AUC:0.912,95%CI:0.83-0.98。将IVIG无反应组按年龄分为2组后(3-12月龄组、>12月龄组),2组间KD患儿NT-proBNP水平未表现出年龄方面的差异性(Z=-0.041,P>0.05)。结论1、NT-proBNP可以作为KD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指标。2、NT-proBNP对K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诊断KD的最佳界值为320.1pg/ml,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91.6%。3、按年龄分层后得到NT-proBNP的最佳界值在诊断该年龄段KD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不同年龄分层的NT-proBNP最佳界值分别是356.4pg/ml(3-12月龄)、209.3pg/ml(>12月龄)。4、将诊断心力衰竭NT-proBNP界值450pg/ml诊断KD会造成更多KD患儿漏诊,所以使用NT-proBNP界值320.1pg/ml诊断KD优于450pg/ml。5、NT-proBNP在KD早期诊断价值优于超声心动图。6、NT-proBNP在预测对IVIG有无反应KD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预测IVIG无反应的最佳界值为1550pg/ml,灵敏度94.19%,特异度90.24%。

秦芩[3](2021)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完全川崎病颈部淋巴结中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无创定量评估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的川崎病(NEKD)与细菌性淋巴结炎(BCL)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弹性,分析实验室指标参数与弹性值的相关性,探究SWE在早期诊断K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增大症状就诊并收住我院儿科的患儿,收集并记录其一般资料,血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介素6(IL-6)水平,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特征及弹性值。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分为两组: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的不完全川崎病24例为NEKD组,细菌性淋巴结炎38例为BCL组;另选取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儿童3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血清WBC、PLT、CRP、ESR、ALT、AST、IL-6水平,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特征及弹性值的差异,并分析实验室指标参数与平均弹性值(Emean)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颈部淋巴结Emean值诊断NEKD的敏感性、特异性、真实度及最佳截断值。结果:1)除血清WBC计数外,三组血清PLT、CRP、ESR、ALT、AST、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三组间颈部最大淋巴结长径、短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L组颈部淋巴结多呈团块状肿大,呈单个孤立性,内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NEKD组颈部淋巴结边界清晰,呈数个均匀性增大,多呈串珠样排列,内回声较均匀。对照组淋巴结呈扁长圆形,皮质及髓质分界清楚,包膜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均匀。3)颈部最大淋巴结的最大弹性值(Emax)、Emean差异在三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EKD组、BCL组及正常组Emean值分别为:11.8±2.11k Pa、14.92±1.59k Pa、7.84±1.66k Pa;NEKD组、BCL组及正常组Emax值分别为:14.59±2.31k Pa、17.31±1.49k Pa、9.18±1.73k Pa。颈部淋巴结SWE图像示,BCL组为黄蓝色相间,NEKD组为均匀深蓝色,正常组为均匀浅蓝色。4)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IL-6、ALT、AST与NEKD组Emean呈正相关(r=0.639、0.872、0.72、0.362,均P<0.05)。血清WBC与BCL组Emean呈一定程度正相关(r=0.427,P=0.035)。5)根据ROC统计结果分析显示,Emean诊断NEKD的最佳截断值为13.4k Pa,曲线下面积为0.89,95%可信区间为(0.808-0.972),特异性为86.8%,敏感性为83.3%,约登指数为0.701。Emax诊断NEKD的最佳截断值为16.25k Pa,曲线下面积为0.84,95%可信区间为(0.732-0.948),特异性为78.9%,敏感性为83.3%,约登指数为0.622。结论:NEKD患者颈部淋巴结弹性值与血清CRP、ALT、AST、IL-6与有较强的相关性,而BCL患者颈部淋巴结弹性值仅与血清WBC有一定程度相关性。颈部淋巴结弹性值在BCL和NEKD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SWE技术通过评估颈部淋巴结弹性鉴别NEKD及BCL,可为临床诊断、实验室指标参数诊断等提供补充信息,可能成为未来诊断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方法之一。

董娅平[4](2020)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及复发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和探讨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2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在有冠脉损伤组和无冠脉损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1.524例川崎病患儿中非冠脉损伤组433例,冠脉损伤组91例,男70例,女21例,男性是女性的3.33倍。2.在有冠脉损伤组和无冠脉损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分析显示:年龄<1岁、男性、初次使用丙种球蛋白时间≥10天、热程≥10天、血红蛋白<100 g/L、白蛋白<35g/L、CRP>100mg/L、红细胞压积、C4、C3、CD3+、CD3+CD4+、CD4+/CD8+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2.484,95%CI(1.361-4.536),P值=0.003]、CRP>100mg/L[OR=1.819,95%CI(1.021-3.241),P 值=0.042]、血红蛋白<100g/L[OR=4.998,95%CI(2.706-9.231),P 值=0.001]、热程≥10 天[OR=3.026,95%CI(1.477-6.200),P 值=0.002]、白蛋白<35g/L[OR=1.907,95%CI(1.001-3.632),P值=0.049]是KD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热程≥10天、血红蛋白<100g/L、CRP>100mg/L、白蛋白<35g/L与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显着相关,且热程≥10天与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严重程度相关。第二部分川崎病复发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和探讨川崎病复发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33例复发川崎病病例,比较初发时和复发时的临床资料,并选取未复发KD病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复发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33例复发组川崎病患儿中男性是女性的2.3倍,初发时3岁以下占87.88%,中位年龄为1.58岁,复发时1~5岁占81.81%,中位年龄为3.33岁,复发患儿年龄间隔为0.25~5.42年,平均复发间隔为1.52年,复发组初发的热程高于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状动脉直径Z值在初发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前,血沉升高[OR=1.037,95%C1(1.004-1.071),P 值=0.027],乳酸脱氢酶升高[OR=1.015,95%C1(1.007-1.023),P值=0.001]两者为川崎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KD在初发时年龄一般在3岁以下,多在1.5年内复发,复发KD在复发时较初发时热程缩短;冠脉损伤不是KD复发的高危因素,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前,血沉及乳酸脱氢酶升高与川崎病复发显着相关。

肖昕,吴梦琦[5](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对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诊断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50例小儿川崎病为观察组,所有病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检测病儿治疗前后血清CD64水平,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川崎病的准确性,以健康儿正常血清CD64水平为标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D64指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观察组病儿冠状动脉扩张20例,冠状动脉瘤6例,左室内径增大15例,心包积液7例,小儿川崎病确诊48例,阳性检出率为96%。治疗前观察组病儿血清CD64指数显着高于正常值(t=6.165,P=0.000);治疗后观察组病儿血清CD64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t=11.557,P=0.000),且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4,P=0.057)。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儿川崎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血清CD64指数对小儿川崎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小儿川崎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诊断小儿川崎病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王心宇[6](2019)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内皮功能减退与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2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相关研究证实,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参与二瓣化主动脉瓣患者血管重塑和主动脉瘤形成的过程,而它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冠状动脉扩张中的作用机制不清。本研究旨在探索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2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共纳入90例川崎病儿童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运用经胸二维超声探头采集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图像和冠状动脉图像。用高频线阵探头记录患儿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图像,测量FMD、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等超声检查指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川崎病患儿血浆MMP-2、MMP-9以及金属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含量。比较川崎病儿童与健康儿童多项实验室血清指标和超声检查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常规实验室指标中,川崎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正常对照组、冠脉未扩张组和冠脉扩张组中血浆MMP-2与血浆TIMP-1含量有统计学差异(F=5.9,P=0.004;F=29.3,P<0.001)。其中,冠脉扩张组的血浆MMP-2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59.4±35.0 vs 34.7±20.2ng/ml,P=0.006)与冠脉未扩张组(59.4±35.0vs 34.7±24.8ng/ml,P=0.003)。川崎病患儿的内皮功能低于正常儿童(P<0.001),发病超过一年KD患儿的FMD结果依旧低于正常对照组(5.8±1.6%vs 10.9±3.5%,P<0.001)。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川崎病患儿的内皮功能似乎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川崎病患者急性期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含量、白蛋白含量、血浆MMP-2含量、血浆TIMP-1含量与FMD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仅血浆MMP-2含量与FMD结果呈显着负相关(P<0.001,r=-0.59)。结论川崎病儿童血管内皮功能较正常儿童有所下降,患儿冠状动脉的扩张、内皮功能的减退可能与血浆MMP-2水平升高有关。

王雷,夏焙[7](2019)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中的应用进展——2017年AHA指南的解读》文中指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即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是原因不明的急性自限性发热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已是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发布了新的《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美国心脏病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系统阐述了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病理、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的循证依据,值得超声医师学习借鉴。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近端冠状动脉病变的探查有较高

朱云怡[8](2018)在《川崎病中血小板功能参数的变化及与瓣膜炎性损伤的关系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在川崎病中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血小板计数及其功能指与标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川崎病住院的1月龄至9岁患儿166例作为川崎病组(病例组),此166例患儿不包含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诊断收治的不典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川崎病复发患儿及病程期间合并如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胃肠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患儿共计222例。其中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病例组再分85例作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81例作为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为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年龄相仿且术前体检合格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在病程中不同时期,急性期(1-11天)、亚急性期(11-21天)以及恢复期(21-60天)冠状动脉损伤组、非冠状动脉损伤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四项基本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PLT、MPV、PCT、PDW在川崎病组急性期时较对照组均增高(PLT:354.75±128.37vs283.40±63.08,P<0.01;MPV:9.95±1.12vs9.36±0.73,P<0.01;PCT:0.35±0.11vs0.31±0.10,P<0.05;PDW:11.59±2.36vs9.95±1.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PCT在川崎病组亚急性期时较对照组均增高(PLT:498.96±132.72vs283.40±63.08,P<0.01;PCT:0.48±0.13vs0.31±0.10,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LT在川崎病组恢复期时较对照组增高(356.91±97.12vs283.40±63.08,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急性期MPV在CAL组较NCAL组升高(10.31±1.00vs9.56±1.12,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LT、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MPV在CAL组较NCAL组升高(9.65±0.77vs9.33±0.70,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LT、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MPV在CAL组较NCAL组升高(9.81±1.01vs9.10±1.01,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LT、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川崎病病程中,动态观察血小板四项参数PLT、MPV、PCT、PDW变化对判断血液高凝、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2、在川崎病病情演变及监测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受累判定中,MPV更具有价值。第二部分:血小板提纯交叉注射试验的实验研究目的制备川崎病模型小鼠行血小板提纯交叉注射试验,病理切片下观察小鼠心脏心肌、瓣膜及血管改变,检测注射后血浆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川崎病血小板与川崎病瓣膜炎性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白色念珠菌细胞壁水溶物(CAWS)制作小鼠免疫性血管炎的川崎病(KD)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注射后第10d取血提纯血小板后交叉注射,第20d取心脏及主动脉等组织作病理学分析。取血取心脏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s factory,TNF-α)表达水平。结果1、(1)NC+KD plt组:心肌,血管周围无明显炎症浸润;KD+NC plt组:心肌,血管周围见炎症细胞浸润,心脏营养血管毛糙;NC+NC plt组:心肌,血管周围无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光滑;(2)NC+KD plt组:心脏瓣膜上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KD+NC plt组:心脏瓣膜上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NC+NC plt组:心脏瓣膜上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3)NC+KD plt组:主动脉,壁光滑,弹力纤维层层次清晰;KD+NC plt组:主动脉壁结构紊乱;NC+NC plt组:主动脉,壁光滑,弹力纤维层层次清晰。2、经统计学比较,CRP在NC+KD plt组较NC+NS组血液及心脏组织中表达升高(血液:CRP:17004398.00±2150377.13vs6679686.83±92882.06,P<0.05;心脏组织:CRP:1392.00±141.32vs618.67±70.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在NC+KD plt组较NC+NS组血液中表达升高(135.42±4.28vs47.27±8.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在两组的血液及心脏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小板介导的免疫炎症与瓣膜炎性损伤相关,川崎病瓣膜炎性损伤可能是血小板在川崎病炎症病理中存在特异性的损伤部位或损伤靶点有关。2、血小板在川崎病相关损伤中有直接作用,应及时予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液高凝状态,对判断预后、减少后期并发症具有价值。

王晓荣[9](2017)在《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评估的超声分级诊断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lymph node,LN)恶性风险的常规超声(ultrasonography,US)声像图评分标准;建立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的常规US分级诊断标准,并确定各级恶性风险预测值;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参数成像对常规US难以定性淋巴结良恶性评判的应用价值。方法:第一部分:回顾288例患者的288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常规US声像图,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对比良、恶性组的7项US声像图指标,筛选出对鉴别良、恶性有价值的指标,并对各指标赋分,建立可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的US声像图评分标准,并以此评分标准对上述288个淋巴结评分;第二部分:收集81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根据上述US声像图评分标准为淋巴结评分,按照各分值组中恶性淋巴结比例的差异提出分级诊断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体征调整与临床信息不符的US分级级别,最终得到各级的恶性淋巴结比例;第三部分:对常规US不能定性的156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行CEUS检查,分析淋巴结的CEUS增强与灌注特征、CEUS参数成像特征。结果:第一部分:4项US声像图指标(L/S值、门髓质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模式)在良恶性淋巴结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颈部恶性淋巴结显着相关的指标有:血流类型(OR,5.387;95%CI,2.403-12.079;P<0.001)、内部回声(OR,4.565;95%CI,2.433-8.563;P<0.001)、门髓质回声(OR,2.309;95%CI,1.903-4.876;P=0.028)。颈部肿大淋巴结US声像图评分标准(分值范围:0-8分),趋势性卡方检验显示随着评分的升高,恶性淋巴结的比例亦随之升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随着评分的升高,淋巴结的恶性风险OR值亦随之升高;第二部分:对810例患者的810个颈部肿大淋巴结,按照US声像图评分标准评分,并联合病史及临床体征后,确定分级诊断标准及各级恶性淋巴结比例为:1级-极低度恶性风险LN(恶性比例约6%),2-a级-低度恶性风险LN(恶性比例约30%),2-b级-中高度恶性风险LN(恶性比例约65%),3级-极高度恶性风险LN(恶性比例约85%)。此分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829-0882,P<0.001);第三部分:颈部肿大淋巴结CEUS增强及灌注模式分3型,Ⅰ型-均匀增强(Ⅰa型-自门部开始增强,Ⅰb型-非门部开始增强),Ⅱ型-不均匀增强(Ⅱa型-自门部开始增强,Ⅱb型-非门部开始增强),Ⅲ型-不增强。良、恶性组在Ⅰ型的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恶性组在Ⅱ型的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CEUS参数成像,良、恶性组灌注时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动脉相灌注为良性,动脉相及实质相灌注为恶性,此标准的灵敏度为77.2%(95%CI:67.8-86.7),特异度为72.7%(95%CI:63.0-82.5),符合率为75.0%,Kappa=0.50;结论:以淋巴结血流特征、内部回声、门髓质形态、L/S值,建立评判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的US声像图评分标准,评分值的高低能较好的评判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的高低;以常规US声像图评分标准为基础,联合病史及临床体征,建立颈部肿大淋巴结分级诊断标准,能为颈部肿大淋巴结提供恶性风险预测值;CEUS能较好的鉴别常规US无法定性淋巴结的良恶性,可作为这类淋巴结的辅助诊断方法。

余艳萍[10](2016)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完全性川崎病(CKD)与不完全性川崎病(IKD)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研究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4年12月年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住院的KD,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CKD组中丙球蛋白无反应组与有反应组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K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SEG%)在丙种球蛋白有反应组及无反应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KD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血清钠离子在丙种球蛋白有反应组及无反应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KD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与淋巴结肿大增加、中性粒百分比呈正相关,与血清钠离子降低呈负相关。结论:在IKD中,SEG%是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组的高危因素;在CKD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血清钠离子、淋巴结肿大是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肿大、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钠离子降低是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不典型川崎病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不典型川崎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1岁以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超声分析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
    1.3 检查方法
        1.3.1 超声心动图检查
        1.3.2 冠状动脉Z值计算及分组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与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2)N端脑钠肽前体界值对川崎病诊断及对静脉丙球无反应预测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cKD组、iKD组NT-proBNP比较
    3.3 NT-proBNP诊断KD的ROC曲线分析
    3.4 按年龄分层KD组与对照组NT-proBNP水平比较
    3.5 按年龄分层NT-proBNP对KD诊断价值对比
    3.6 不同NT-proBNP界值诊断KD价值对比
    3.7 KD早期NT-proBNP阳性率与超声心动图发现CAL阳性率比较
    3.8 IVIG无反应型KD患儿比例变化
    3.9 IVIG反应组与IVIG无反应组一般资料及NT-proBNP水平比较
    3.10 NT-proBNP预测IVIG是否反应的ROC曲线
    3.11 IVIG无反应型KD患儿按年龄分层后NT-proBNP水平差异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NT-proBNP与KD
    4.2 NT-proBNP对KD诊断价值
    4.3 不同NT-proBNP界值对KD诊断价值比较
    4.4 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诊断KD价值对比
    4.5 NT-proBNP对 IVIG无反应预测价值分析
    4.6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N端脑钠肽前体与川崎病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完全川崎病颈部淋巴结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1.2 临床评估
    1.3 常规超声及SWE的评估
    1.4 其他评估技术
    1.5 研究现状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的收集
        2.2.2 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SWE检查
        2.2.3 质量控制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参数在NEKD组、BCL组及正常组中的比较
    3.2 NEKD组、BCL组及对照组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SWE测值比较
    3.3 NEKD组与 BCL组实验室指标参数与 Emean值的相关性分析
    3.4 SWE对 NEKD的早期诊断效能
    3.5 SWE成像的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各组中一般资料及实验室参数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4.2 各组中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SWE测值的差异性分析
    4.3 NEKD组与 BCL组实验室参数指标与 Emean值的相关性分析
    4.4 SWE对 NEKD的早期诊断效能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川崎病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及复发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的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川崎病复发的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川崎病冠脉损伤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略缩词表
致谢

(5)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对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小儿川崎病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检测方法
    1.5 冠状动脉损伤诊断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D64指数比较
    2.3 治疗前后观察组组内血清CD64指数比较
3 讨论

(6)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内皮功能减退与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2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中的应用进展——2017年AHA指南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川崎病的血管病理
二、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
三、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标准
四、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Z值定量
五、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六、川崎病心脏其他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一) 心室形态和功能评估
    (二) 主动脉根部的评估
    (三) 心包积液评估
    (四) 瓣膜反流
七、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儿长期管理中的应用
八、超声心动图评估冠状动脉的局限性

(8)川崎病中血小板功能参数的变化及与瓣膜炎性损伤的关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对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血小板提纯交叉注射试验的实验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课题项目
致谢

(9)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评估的超声分级诊断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的常规超声声像图评分标准的建立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超声分级诊断的建立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超声造影及参数成像鉴别常规超声难以定性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一般资料
        1.2 筛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
        2.2 质量控制
        2.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不典型川崎病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岁以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超声分析及随访研究[J]. 王晓平. 江西医药, 2021(10)
  • [2]N端脑钠肽前体界值对川崎病诊断及对静脉丙球无反应预测的意义[D]. 石小松.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完全川崎病颈部淋巴结中的初步研究[D]. 秦芩. 兰州大学, 2021(12)
  • [4]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及复发的临床分析[D]. 董娅平. 苏州大学, 2020(02)
  • [5]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对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断的价值研究[J]. 肖昕,吴梦琦. 安徽医药, 2019(06)
  • [6]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内皮功能减退与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2的关系研究[D]. 王心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中的应用进展——2017年AHA指南的解读[J]. 王雷,夏焙.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9(03)
  • [8]川崎病中血小板功能参数的变化及与瓣膜炎性损伤的关系初探[D]. 朱云怡. 苏州大学, 2018(01)
  • [9]颈部肿大淋巴结恶性风险评估的超声分级诊断初步研究[D]. 王晓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3)
  • [10]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研究[D]. 余艳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典型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