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宝涌、西南涌分洪对下游三角洲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鲁宝涌、西南涌分洪对下游三角洲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芦苞涌、西南涌分洪对下游三角洲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春,刘中峰[1](2019)在《从芦苞水闸的历史变迁浅析治水思路的转变》文中研究表明通过介绍芦苞水闸从修建到重建、改建的历史变迁,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当前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论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转变;从抗拒洪水、防止洪水对人的侵害向人水和谐相处转变;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叶华新[2](2018)在《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治理(1914-1929年)》文中指出珠江是广东第一大河流,对其治理的研究是探析广东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切入点。1914年,北京政府在广州成立了专门管理珠江水利的机构——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下简称广东治河处)。本文通过对广东治河处的组织机构、沿革及水利管理职能的梳理、探究,力图对民国初期珠江水利建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正是有了广东治河处这样专职的水利机构,珠江水利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广东治河处组织机构有别于过去,其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相应的规程管理制度,为机构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近代水利技术,组织领导了对珠江河道地形、水文、水准的详细勘测,并根据具体观测结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水利工程计划,逐步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水利工程,为以后的水利建设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技术资料。此外,该机构还在珠江航运与港口建设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与开发,为发展珠江航运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可以说广东治河处对珠江的治理,为珠江治理现代化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广东治河处对珠江的治理与建设,是在当时有限的社会条件下所作的积极的艰辛的探索,其治理方法与措施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广东治河处对珠江的治理,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刘中峰,黄本胜,邱静,胡培,王丽雯[3](2014)在《芦苞涌分流量变化分析》文中指出为解决芦苞涌分流量大幅度减小的问题,调查整理了芦苞水闸修建、改建、重建时的过流量资料,分析北江干流石角—芦苞河段河床冲淤演变及其引起的河道水位变化,计算了典型年来流条件下芦苞涌在河床下切前、后分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芦苞水闸的修建和北江河床下切导致北江向芦苞涌的分流量大幅减少,现状工况(2007年水闸、河床下切后)与最初天然工况(无闸、河床下切前)相比,在97%典型年来流条件下年均分流量减少约96.5%。

刘中峰,黄本胜,邱静,胡培,王丽雯[4](2013)在《芦苞涌分流量变化分析》文中指出为解决芦苞涌分流量大幅度减少的问题,调查整理了芦苞水闸修建、改建、重建时的过流量资料,分析北江干流石角芦苞河段河床冲淤演变及其引起的河道水位变化,计算了典型年来流条件下芦苞涌在河床下切前、后分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芦苞水闸的修建和北江河床下切导致北江向芦苞涌的分流量大幅减少,现状工况(2007年水闸、河床下切后)与最初天然工况(无闸、河床下切前)相比,97%典型年来流条件下年均分流量减少约96.5%。

吴昌华[5](2013)在《城市污染河道活性硫化物对Hg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对城市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其中汞污染问题最受关注,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别是其甲基化机制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硫化物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指能够被生物体吸收,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那一部分重金属)的抑制已被认可,AVS作为水体中最具反应活性的硫化物,其对沉积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也已得到认同。但关于AVS对Hg生物有效性影响的解释尚存疑问,主要问题在于未考虑Hg甲基化。鉴于甲基汞的高危性,亟需从Hg甲基化的角度研究AVS对Hg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污染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探讨在Eh、SRB、OC、TS和温度等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活性硫化物(以AVS为代表)对Hg甲基化影响机制及影响因素。此外,在对该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对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优势种体内汞含量,以作比对。该研究结果对沟通Hg甲基化研究及AVS-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二大热点具有积极意义,并可为城市污染河道治理、城市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污染河道硫化物和汞的变化范围内,SRB与AVS和MMR均有具有较高的相关度(SRB-AVS,r=0.535,p=0.059;SRB-MMR,r=0.526,p=0.065)表明SRB是活性硫化物和汞的甲基化之间的连接点,对二者均有较大影响,由于这个关系,使得AVS与MMR这两个表面上没有关系的指标呈现了较高的关联度(AVS-MMR,r=0.565,p=0.044)。(2)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活性硫化物添加量与MMR呈正向关系,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活性硫化物的增加,MMR反而下降。有机质添加量与MMR之间有个最佳值,该最佳值约在6%8%。受硫化物的影响,一定的变化范围内(425℃)的温度升高有利于促进汞的甲基化。

刘晓冰,温琰茂,利锋,吴昌华,段志鹏[6](2012)在《西南涌酸挥发硫化物浓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找出影响河道沉积物酸挥发硫化物(AVS)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在珠江三角洲典型感潮河道佛山西南涌的10个站位中采集了沉积物及上覆水样品,测定了其理化性状及微生物指标,重点探讨了氧化还原电位(Eh)、硫酸盐还原菌(SRB)、有机碳(OC)、总硫化物(TS)对AVS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评价了该区域重金属生物毒性.结果表明:所测样品AVS范围0.207~41.453μmol.g-1,均值6.684μmol.g-1,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高;就AVS值而言,50%的站位沉积物表层>下层,表层沉积物变异系数为93.61%,下层达153.09%,均属高度变异;各因素对AVS空间分布影响排序为:TS>OC>Eh>SRB;以Σ(SEM5-AVS)值判断,60%的采样站位具潜在生态风险;采用Σ(SEM5-AVS[)]/fOC判据,则全部站位均不具有不可接受的潜在生态风险.从单种重金属来看,Cd、Ni、Cu、Zn、Pb均有产生毒性效应的风险.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AVS的形成机制提供了资料,为河流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

郭静翔,王思颖[7](2012)在《西南水闸的改建方案对下游水体水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南涌属于北江下游大堤左岸的分洪河道。西南水闸重建后,通过调节西南水闸闸孔的开度,引入北江水进行河涌整治,将导致西南涌上游污染物向下游迁移,但涨潮时须关闸门,不让污染较严重的西南涌水进入北江。由于下游珠江口河水的上溯,上下游河水交汇处河水流速最小,污染物的交换能力最弱,导致污染物的最大浓度沉积。本研究将应用珠江口一维感潮河网模型,从水环境效果的角度出发,模拟分析在水环境容量较小的平、枯水期,不同的引水方案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提出最佳引水方案和河涌整治措施建议。

邱鸿荣[8](2012)在《西南涌及支流大塱涡涌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流污染主要有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两部分,而内源污染则以底泥污染为主要代表,底泥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源与汇,会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西南涌是连接广州和佛山两地重要的地表水体,近年来西南涌流域工农业和城镇化进程发展比较迅猛,污染物排放量大增,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滞后,导致西南涌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本论文开展了西南涌及其污染较为严重支流大塱涡涌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赋存形态的基础研究,拟为制定西南涌及大塱涡涌污染治理与控制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论文以西南涌流域11个采样断面和重点支流大塑涡涌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底泥样品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底泥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元素分析,应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d、Cr、Mn和Fe的总量,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底泥中Cu、Zn、Pb、Cd和Cr的形态进行逐级提取,在此基础上,对西南涌流域和支流大望涡涌底泥中重金属的来源、污染状况、沿程分布规律、赋存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基于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两个体系不同方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南涌底泥中Cu的含量为58.53-4522.65mg/kg;Zn的含量为114.18-1322.43mg/kg;Pb的含量为54.53-550.00mg/kg;Cd的含量为1.01~5.81mg/kgCr的含量为10.54-2535.64mg/kg;Mn的含量为95.45-949.40mg/kg;Fe的含量为22264.18-54044.36mg/kg。Cu、Zn、Pb、Cd、Cr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的1.39倍、0.91倍、0.31倍、2.45倍、0.84倍,因此西南涌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Cu>Zn>Cr>Pb,西南涌底泥重金属的平均值分别超过珠三角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1.81倍(Pb)到19.45倍(Cd),可见西南涌底泥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位于工业区的大望涡涌上游S2断面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大塱涡涌底泥中Cu的含量为52.95-2168.95mg/kg,Zn的含量为415.00-3743.75mg/kg;Pb的含量为7.05-1884.60mg/kg;Cd的含量为0.97-8.72mg/kg;Cr的含量为82.30-762.40mg/kg;Mn的含量为73.85-240.05mg/kg;Fe的含量为22544.64-43191.96mg/kg。底泥中重金属Cu、Zn、Cd的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Cu、Zn、Cd、Cr含量均远远超出广东土壤背景值,分别超出8.52-75.14倍,且Cu、Zn、Pb含量的平均值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因此该河段疏浚出的底泥不宜作为肥料直接施用于农田,必须经过对底泥重金属进行处理才能使用。2.西南涌底泥中重金属Cu、Zn、Cd、Cr在0.01显着性水平下呈显着正相关,表明沿岸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有可能是它们共同的污染来源;有机质与Cu、Zn、Cr、Cd在0.01显着水平下呈显着正相关,说明沉积物中有机物和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分布与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3.西南涌和大塱涡底泥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趋势相似,底泥中Cu都是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Zn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Pb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为主,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Cr主要以铁锰结合态为主。4.从基于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两种体系7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可以看出,西南涌和大塱涡底泥中Cd、Cu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及生物有效性均比较高,对环境影响比较大,西南涌污染较严重的为上游的S1与S2断面及下游的S9、S10与S11断面,大塱涡涌污染较严重的为上游的W1与W2断面及中游的W5与W6断面。

钱伟[9](2011)在《西南涌流域工业污染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流域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生产、生活情况。现在国家已经对流域污染情况高度重视,在“十一五”计划中编制了“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十二五”计划纲要中,继续提出了深化总量减排,强化环境质量的改善,防范环境风险的目标。西南涌是连接佛山市与广州的主要河涌,由于西南涌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迅猛,水体污染不断加重,加上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落后,使得多年来西南涌水质一直不能达到功能水体的要求,COD、氨氮、总磷超标,其中氨氮、总磷超标严重。本文调查研究了西南涌历史以及近期的污染状况,对西南涌主涌和各有关支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分析,掌握了西南涌主涌与相关支涌的污染状况。同时,本文还对西南涌流域的工业污染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流域工业组成结构、工业分布、工业排放的废水量以及水质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另外对于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进行了监测,计算了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并且研究了工业布局、以及工业组成对西南涌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西南涌流域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措施。1、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工业园区污水厂的建设,新型的适于流域污染处理技术建议。2、管理措施,建立常态化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测评价制度、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内生发展机制、形成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的长效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的流域环境合作新机制、实施流域化综合治理试点、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等。并且对各项措施的减排效果做了相应的估算。通过本文研究得出:1、西南涌全河段功能区划要求未达标,水质均为劣V类,其中以氨氮和总磷最为严重。2、西南涌流域工业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其中五金、化工、纸品制造、印染等行业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排水排污量占整个流域工业污染的75%以上。以工业园来看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园排污量最大,占整个流域工业排污量的79%。3、行业组成以及工业布局对西南涌的污染有较大的影响。4、加大工业园区污水厂建设,对于现阶段的西南涌污染减排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汪梅[10](2007)在《含镉(Cd)底泥受扰动对水库下泄水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是天然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严重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一旦河流湖库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沉积在底泥中的重金属会重新释放出来进入水体,影响上覆水体的水质,形成二次污染。本文主要针对北江飞来峡水库,通过水库调查进行水库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找出水库不同组成和级配的底泥发生扬动的水流条件;然后通过模拟试验,找出镉(Cd)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水库底泥中镉的释放过程进行了描述。实地调查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飞来峡水库水质较好,重金属Cd含量满足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Ⅰ类水标准要求;通过底泥级配分析可知,水库底泥中值粒径为0.54mm,且0.18~2.0mm的沙重占的比重较大,沙样较均匀,同时水库在不同深度下的扬起条件不同,起动流速随着水深的增大而增大;模拟实验中考虑了泥沙污染浓度,河水流速以及泥沙粒径对重金属Cd的释放影响,结果显示,污染浓度越大,河水流速越大,则Cd的释放量也越来越大,泥沙越粗,Cd释放量也有变大的趋势。最后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拟合重金属Cd的释放过程,得出的结果显示拟合效果较好。结果还显示重金属释放最大值的时间几乎相同,但最大释放量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释放平衡时间随着释放流速增大而提前。

二、芦苞涌、西南涌分洪对下游三角洲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苞涌、西南涌分洪对下游三角洲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从芦苞水闸的历史变迁浅析治水思路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系概况
2 芦苞水闸历史变迁[1,2]
3 治水思路的转变
    3.1 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3,4]
    3.2 从抗拒洪水向人水和谐转变[6,7]
    3.3 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8]
4 结语

(2)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治理(1914-192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主要资料来源
    第四节 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珠江水利发展和广东治河处的成立
    第一节 珠江水利发展历程
    第二节 珠江水患频仍
    第三节 广东治河处的成立
    第四节 民国时期珠江水利治理机构沿革
        一、广东治河委员会时期(1929-1936 年)
        二、珠江水利局时期(1936-1947 年)
        三、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时期(1947-1949 年)
第二章 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水利工程建设
    第一节 水利测量与查勘
        一、珠江水文测验
        二、珠江水道查勘
    第二节 水利工程计划
        一、西江分段防潦计划
        二、北江分段防潦计划
        三、东江分段防潦计划
        四、各界函请代设计划
    第三节 水利工程实施
        一、重要水闸工程
        二、围基土方护石工程
第三章 广东治河处治理珠江的其他举措
    第一节 疏浚珠江航线
    第二节 疏浚西江都城新滩
    第三节 黄埔港口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芦苞涌分流量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区域水系概况
2北江河床演变及水位变化
    2. 1河床演变分析
    2. 2水位变化分析
3芦苞水闸建设历程及芦苞涌分流量
4芦苞涌分流量变化
    4. 1基本思路
    4. 2分流量变化分析
        4. 2. 1河床下切前
        4. 2. 2河床下切后
        4. 2. 3河床下切前、后对比分析
5结论

(5)城市污染河道活性硫化物对Hg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沉积重金属研究备受瞩目
        1.1.2 沉积物中 Hg 的生物有效性是当前研究热点
    1.2 沉积物中 Hg 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1.2.1 沉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理化性质评价方法
        1.2.2 沉积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评价方法
    1.3 活性硫化物对沉积中 Hg 的生物有效性影响
    1.4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区域排污资料收集
    2.3 研究区域水质现状
        2.3.1 水文特征
        2.3.2 水污染概况
        2.3.3 重金属排放污染源调查
    2.4 采样站位选择与布设
        2.4.1 采样站位布设原则
        2.4.2 采样站位布设
    2.5 样品采集与分析
        2.5.1 样品采集
        2.5.2 样品分析
        2.5.3 分析质量控制
    2.6 小结
第三章 西南涌沉积物 AVS 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3.1 采样站位环境状况
    3.2 西南涌沉积物 AVS 空间分布特征
        3.2.1 西南涌沉积物 AVS 含量
        3.2.2 西南涌沉积物 AVS 空间分布
    3.3 沉积物 AVS 影响因素
        3.3.1 沉积物 SRB、OC、TS 含量及 Eh
        3.3.2 SRB
        3.3.3 有机碳
        3.3.4 TS
        3.3.5 氧化还原电位
    3.4 小结
第四章 西南涌沉积物汞含量水平及影响评价
    4.1 西南涌沉积物汞-甲基汞含量水平
    4.2 西南涌沉积物 THg 的含量水平及空间分布
    4.3 西南涌沉积物 SEMHg空间分布及含量水平
    4.4 西南涌沉积物甲基汞空间分布及含量水平
    4.5 基于理化性质评价对 Hg 的环境影响评价
        4.5.1 基于 THg 的评价
        4.5.2 基于 SEMHg的评价
        4.5.3 基于甲基汞的评价
    4.6 小结
第五章 西南涌沉积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多元分析及其汞含量水平
    5.1 西南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多元分析
        5.1.1 种群组成
        5.1.2 底栖生物空间分布
        5.1.3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5.1.4 多元分析
    5.2 西南涌沉积物底栖动物 Hg 含量水平及指示作用
        5.2.1 底栖动物 Hg 含量水平
        5.2.2 沉积物 THg、SEMHg和 MeHg 含量对 BioHg含量的影响
        5.2.3 底栖动物 Hg 环境质量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AVS 对 Hg 的生物有效性影响-野外调查
    6.1 AVS 与汞的甲基化
    6.2 SRB
    6.3 有机碳
    6.4 温度
    6.5 Hg 与甲基汞
    6.6 各因素主成分分析
    6.7 小结
第七章 硫化物对 Hg 的生物有效性影响-模拟实验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沉积物取样
        7.1.2 实验步骤
        7.1.3 分析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7.2 实验结果
    7.3 活性硫化物对 Hg 的甲基化影响分析
    7.4 有机质对 Hg 的甲基化影响分析
    7.5 温度对 Hg 的甲基化影响分析
    7.6 基于 SPSS 的 PCA-RBFNN 预测汞的甲基化
        7.6.1 PCA-RBFNN 简介
        7.6.2 主成分分析
        7.6.3 汞的甲基化预测
    7.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西南水闸的改建方案对下游水体水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水环境数学模型
    2.1 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
        2.1.1 河段控制方程
        2.1.2 汊点连接方程
    2.2 水质模型
3 预测时段、预测因子和预测断面的选择
4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4.1 模拟计算结果
    4.2 计算结果分析
5 结论

(8)西南涌及支流大塱涡涌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综述
        1.2.1 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1.2.2 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研究
        1.2.3 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
        1.2.4 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
    1.3 研究区域概况
        1.3.1 西南涌自然地理特征
        1.3.2 西南涌污染现状
        1.3.3 西南涌的主要污染来源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1 采样断面布设
        2.1.2 样品采集
        2.1.3 样品预处理
        2.1.4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5 实验试剂及药品
        2.1.6 火焰原子吸收仪的工作条件
    2.2 实验方法
        2.2.1 底泥元素分析
        2.2.2 底泥pH值、电导率、TDS及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2.2.3 底泥中水分的测定
        2.2.4 底泥烧失率的测定
        2.2.5 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2.2.6 底泥重金属形态提取
    2.3 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2.3.1 实验质量控制
        2.3.2 实验数据处理
        2.3.3 实验数据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三章 西南涌及支流大塱涡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
    3.1 底泥的基本性质
        3.1.1 底泥的基本性状
        3.1.2 底泥的元素分析结果
        3.1.3 底泥的理化特征
    3.2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3.2.1 西南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
        3.2.2 大塱涡涌重金属污染特征
        3.2.3 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国内外其它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比较
    3.3 底泥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3.3.1 西南涌底泥重金属与理化参数间相关性分析
        3.3.2 大塑涡涌底泥重金属与理化参数间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南涌及支流大塱涡涌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4.1 底泥重金属质量标准评价
        4.1.1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质量标准评价
        4.1.2 大塱涡涌底泥重金属质量标准评价
    4.2 重金属富集系数法评价
        4.2.1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富集系数
        4.2.2 大望涡涌底泥重金属富集系数
    4.3 地累积指数法评价
        4.3.1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法评价
        4.3.2 大塱涡涌底泥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法评价
    4.4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
        4.4.1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
        4.4.2 大塱涡涌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
    4.5 底泥重金属质量基准法评价
        4.5.1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CBSQGs评价
        4.5.2 大望涡涌底泥重金属CBSQGs评价
    4.6 不同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南涌及支流大塑涡涌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5.1 不同形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5.1.1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5.1.2 大望涡涌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5.2 底泥重金属不同形态含量与其总量及有机质相关性分析
        5.2.1 西南涌底泥重金属不同形态含量与其总量及有机质相关性分析
        5.2.2 大塱涡涌底泥不同形态重金属与其总量及有机质相关性分析
    5.3 基于形态学研究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5.3.1 底泥重金属的风险评价准则
        5.3.2 底泥重金属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污染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9)西南涌流域工业污染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流域水环境管理进展
        1.2.1 水污染控制与管理体制
        1.2.2 水污染防治基本策略
        1.2.3 流域水环境保护策略的形成和特点
    1.3 流域污染控制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1.3.1 概念与内涵
        1.3.2 总量控制的技术体系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西南涌流域概况
    2.1 西南涌概况
    2.2 西南涌流经行政区域概况
        2.2.1 三水区概况
        2.2.2 南海区概况
第三章 西南涌流域水质分析
    3.1 西南涌历史监测数据分析
    3.2 西南涌主河涌现状水质监测分析
        3.2.1 断面布设原则
        3.2.2 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
        3.2.3 取样水深的确定
        3.2.4 水质测点参数及测定方法
        3.2.5 西南涌主河段现状水质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西南涌各支涌水质情况调查
        3.3.1 调查方法
        3.3.2 大棉涌水质情况调查
        3.3.3 大塱涡涌水质调查情况
        3.3.4 左岸涌水质情况分析
        3.3.5 解放涌水质情况调查
        3.3.6 乐平涌水质情况调查
        3.3.7 芦苞涌水质调查情况
    3.4 各电排站、闸门取样的水质调查结果
    3.5 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质情况对比
    3.6 西南涌污染状况评价
第四章 西南涌工业污染源调查
    4.1 调查研究方法
    4.2 污染源调查核实
    4.3 西南涌流域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
        4.3.1 西南涌流域内工业分布情况
        4.3.2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工业区
        4.3.3 佛山市市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园
        4.3.4 工业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西南涌工业污染评价与分析
    5.1 等标污染负荷的概念
    5.2 确定评价因子
        5.2.1 水污染物因子分类
        5.2.2 选取评价因子
    5.3 污染源调查核实
    5.4 评价方法
    5.5 评价标准
    5.6 污染物排放量
        5.6.1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工业区西南园
        5.6.2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工业区金本片区
        5.6.3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工业区河口片区
        5.6.4 佛山市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园
    5.7 评价结果
    5.8 调查评价分析
第六章 西南涌流域污染防治措施
    6.1 工程措施
        6.1.1 污水处理厂建设
        6.1.2 科利尔生物接触氧化水处理工艺
        6.1.3 H型超微米气泡发生水处理技术
    6.2 非工程措施
        6.2.1 理顺流域水污染防治行政管理体制
        6.2.2 建立常态化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测评价制度
        6.2.3 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内生发展机制
        6.2.4 形成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的长效机制
        6.2.5 建立跨行政区的流域环境合作新机制
        6.2.6 实施流域化综合治理
        6.2.7 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
        6.2.8 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含镉(Cd)底泥受扰动对水库下泄水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有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
        1.1.2 国内有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
        1.1.3 底泥污染释放的研究进展
        1.1.4 底泥中重金属污染释放的研究进展
    1.2 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1.2.1 影响底泥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
        1.2.2 不同研究对象重金属释放的规律
    1.3 当前水库底泥中重金属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意义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1.5 小结
第2章 水库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以飞来峡水库为例
    2.1 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概况
        2.1.1 枢纽简况
        2.1.2 水库防洪调度目标与调度规则
        2.1.3 枢纽运行管理概况
        2.1.4 飞来峡水库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2.2 飞来峡水库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
        2.2.1 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2.2.2 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飞来峡水库水质污染现状分析
    2.4 飞来峡水库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2.4.1 水库重金属污染一般特征分析
        2.4.2 飞来峡水库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不同组成和级配的底泥的扬动条件分析
    3.1 底泥组成分析
        3.1.1 底泥颗粒的粒径表达与计算方法
        3.1.2 泥沙级配曲线分析
        3.1.3 粒径分布特征值
    3.2 影响底泥起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3.2.1 底泥起动现象
        3.2.2 底泥起动的判别标准
        3.2.3 底泥起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3.3 底泥临界起动条件分析
        3.3.1 无粘性均匀沙的起动条件
        3.3.2 无粘性非均匀沙的起动
        3.3.3 粘性颗粒的起动
    3.4 底泥的扬动条件分析
    3.5 飞来峡水库底泥扬动条件分析
        3.5.1 飞来峡水库泥沙状况
        3.5.2 飞来峡水库扬动条件
    3.6 小结
第4章 底泥扬起对水体镉浓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模型试验准备工作
        4.1.1 动床概化模型试验概述
        4.1.2 试验监测方法
        4.1.3 模型水库底泥的制备
    4.2 起动流速试验研究
        4.2.1 试验条件
        4.2.2 试验沙样
        4.2.3 起动判别条件
        4.2.4 起动流速公式的推导
    4.3 底泥中重金属Cd释放影响因素试验
        4.3.1 底泥中的Cd污染
        4.3.2 样品测定
        4.3.3 试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4.4 飞来峡水库底泥中镉的释放
    4.5 小结
第5章 重金属释放规律研究及控制对策
    5.1 底泥中重金属释放规律研究
        5.1.1 底泥中重金属释放动力学模型
        5.1.2 底泥中重金属释放动力学特征分析
        5.1.3 拟合结果分析
    5.2 底泥污染控制措施
        5.2.1 污染源控制和自然净化法
        5.2.2 原位覆盖
        5.2.3 原位处理技术
        5.2.4 疏浚
        5.2.5 重金属的生物淋洗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芦苞涌、西南涌分洪对下游三角洲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从芦苞水闸的历史变迁浅析治水思路的转变[J]. 陈小春,刘中峰.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2]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治理(1914-1929年)[D]. 叶华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18(12)
  • [3]芦苞涌分流量变化分析[J]. 刘中峰,黄本胜,邱静,胡培,王丽雯.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4(01)
  • [4]芦苞涌分流量变化分析[A]. 刘中峰,黄本胜,邱静,胡培,王丽雯. 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 2013
  • [5]城市污染河道活性硫化物对Hg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D]. 吴昌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6]西南涌酸挥发硫化物浓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 刘晓冰,温琰茂,利锋,吴昌华,段志鹏. 环境科学, 2012(07)
  • [7]西南水闸的改建方案对下游水体水质影响研究[J]. 郭静翔,王思颖.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06)
  • [8]西南涌及支流大塱涡涌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研究[D]. 邱鸿荣.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9]西南涌流域工业污染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 钱伟. 广东工业大学, 2011(10)
  • [10]含镉(Cd)底泥受扰动对水库下泄水质的影响研究[D]. 汪梅. 暨南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鲁宝涌、西南涌分洪对下游三角洲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