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新型助剂在沧州炼化研发成功

四种新型助剂在沧州炼化研发成功

一、四种助剂新品在沧州炼油厂开发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徐少堂[1](2016)在《液化气脱硫醇催化剂稳定性改进及小试研究》文中提出针对LPG脱硫醇磺化酞菁钴类催化剂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催化活性低、易聚集失活等问题,本论文对目前工业上应用较多的三种磺化酞菁钴类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醇钠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硫醇钠硫浓度以及硫醇结构对催化剂催化转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剂碱液的稳定性以及利用稳定剂对催化剂稳定性改进的效果;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上对改进后的液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使用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首先对三种磺化酞菁钴类液体催化剂进行了固体含量和钴含量的测定,使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三种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的固体含量都在15%以上,钴含量在4%到7%之间,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均是磺化酞菁钴。对比考察了三种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不同硫醇钠硫浓度和不同硫醇结构条件下的催化效果。对于同一种催化剂,随着反应温度由10℃升高到50℃,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醇钠转化率升高;随着硫醇钠硫浓度由100μg/g升高到400μg/g,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醇钠转化率也随之升高;随着硫醇钠分子碳链的增长以及异构化程度的增加,催化剂对其催化氧化的难度增加。其次研究了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碱溶液中的稳定性,证明无论是哪种催化剂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催化活性都会下降,稳定性变差。使用醇类、酰胺类、季铵盐以及有机胺等多种稳定剂对选定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的改性,结果表明各种稳定剂对催化剂碱液都有一定的稳定效果。以WDA和WDB两种稳定剂进行复配,当复配体系中两种稳定剂的质量分数达到0.006%和0.02%时,可以使催化剂碱液的性能较大提高,在催化活性以及稳定性方面超过进口同类催化剂,达到了较好的改进效果,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可行性。最后在小试装置上,探讨了稳定剂改性后的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醇钠的工艺参数,得出反应温度为50℃,催化剂的碱浓度为10m%时,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醇钠效果最好,小试装置运行时间最长。对比考察了添加稳定剂的催化剂与没有添加稳定剂的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催化剂在性能上超过了同类进口催化剂,再次验证了复配稳定剂的使用效果。

段良伟[2](2012)在《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催化裂化是石油加工中主要的重油加工工艺之一,在我国尤其如此。本世纪来,为应对社会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石油资源的日趋匮乏,我国的炼油科技工作者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催化裂化新技术、新工艺,使我国的催化裂化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不久为适应市场对丙烯等低碳烯烃日益增长的需求,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既能降低汽油烯烃又能多产丙烯的MIP-CGP(A MIP Process for Clean Gasoline and Propylene)工艺。为使该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其更加完善和持续发展,本论文开展了MIP-CGP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本论文以中石油吉林石化新建的MIP-CGP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建立MIP-CGP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的研究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研究工作首先从文献调查开始,通过调查研究工作不仅加深了对催化裂化工艺的认识,而且从反应机理上进一步理解了MIP新技术的理念和FCC、MIP、MIP-CGP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文献调查的最大特点是现场调查,通过对国内MIP-CGP装置特别是吉林石化新建的MIP-CGP装置的实地调查不仅对该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甚至感性认识,而且还采集了大量的第一线资料和工艺实测数据,为本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综合了文献调查的结果后,本研究决定对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研究,以吉林石化MIP-CGP装置的工业实测数据为基础,反应动力学模型类型为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对MIP-CGP反应机理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了工厂的实际条件和数据来源的可行性及满足应用的需要等因素,本研究将MIP-CGP反应物系划分为:原料油三个集总(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汽油三个集总(饱和烃、烯烃、芳香烃)柴油、液化气、气体、焦炭分别单独集总(共四个集总)总共十个集总。并根据MIP-CGP的反应机理构建了十集总反应网络。在考虑了催化剂是失活重芳烃吸附碱氮中毒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MIP-CGP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MIP-CGP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共含有84个动力学参数,为避免传统的求取动力学参数时所采用的一步法,因单次估算参数过多而易产生多解和采用分层测定法则实验工作量又大且繁琐的问题,本研究运用分步估计法;并同时在参数估计方法上采用了新型的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克服了传统优化算法初值依赖性高、收敛过程较慢等缺点,可快速准确地在给定的参数范围内寻优。两者的结合成功的完成了MIP-CGP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全部动力学参数的估算。在解决了数学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后,接着本研究进行另一组成部分—传递模型的建立。因缺乏冷模试验的条件,本研究尝试创新:在对MIP-CGP提升管反应器两个反应区的流体流动状况进行深入详细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及根据了两个反应区流动情况不同的特点,认为必须将两个反应区分别建模,并假设了三种可能的流动模型,然后采用吉林石化MIP-CGP装置的实测数据(共9组),分别对假设的三种模型进行计算,看其最后的拟合情况如何,根据拟合误差的大小,来决定模型的优劣。本研究对计算结果及误差大小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最后确定MIP-CGP提升管反应器的流体流动模型是一反区非等温平推流十二反区非等温平推流。完成了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接着本研究对所建的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计算、预测计算和优化计算,一方面是对模型的可靠性、外推性、应用性进行考察,另一方面也为了模型以后能在实际中真正发挥作用。验证计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对吉林石化MIP-CGP装置和对安庆石化的MIP-CGP装置。结果表明:前者的验证计算误差很小,说明对同一装置的外推性很好;但后者的验证计算误差不如前者,说明误差主要来自于传递因素,将本研究所建的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外推到其它同类装置应用时,必须要考虑设装置因数。预测计算的内容也由两部分组成:对吉林石化MIP-CGP装置不同操作条件(一反区反应温度、二反区反应温度、剂油比)的预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作图,结果表明这些操作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符合反应规律,而且还可从图中找到要满足所要求的产物分布应采用的操作条件;以吉林石化MIP-CGP装置提升管反应器为对象,对MIP-CGP技术的核心—提升管的扩径位置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作图后,不仅清晰的可见随着提升管扩径位置的变化,产物分布、汽油烯烃含量的变化,同时还可对扩径位置的合理性作出分析和判断。最后,本文对吉林石化MIP-CGP装置的某一工况,运用所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提高剂油比和二反区催化剂藏量即可使汽油产率比原工况提高1.86%(达到40%),汽油烯烃含量下降0.9%(达到29.4%),从而满足了公司对MIP-CGP装置的指标要求(汽油产率>40%;汽油烯烃含量<30%)。从以上的研究内容可知,本文以吉林石化MIP-CGP装置为研究对象,以该装置的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故本研究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研究方法富有新意、切合实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除了可为吉林石化MIP-CGP装置的优化提供直接指导外,对其它MIP-CGP装置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梁泽涛[3](2008)在《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研究》文中认为乙烯、丙烯是世界化工行业最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大部分由蒸汽裂解生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相对于我国原料油偏重的特点,蒸汽裂解受到很大限制,这就对催化裂化增产低碳烯烃提出了更高要求。反应温度、剂油比和停留时间这三者相互关联,不仅影响产物分布,而且还影响液化气的组成。研究表明,高温、大剂油比和适宜停留时间有利于低碳烯烃的生成。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可以实现高温、大剂油比、短停留时间和分段反应。所以重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在提高低碳烯烃产率方面与其它工艺相比有着明显优势。本论文在常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基础上,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剂油比,实现较为苛刻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操作,以进一步提高低碳烯烃收率。蜡油同渣油相比,胶质、沥青质以及金属化合物含量较少,而容易裂解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较高,这在增强自身裂解性的同时可以减少催化剂的中毒失活。在高ZSM-5分子筛含量催化剂前提下,用蜡油作为原料提高低碳烯烃收率应该更有潜力。组合进料赋予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新的内涵,在一段进新鲜原料,二段进回炼油,并将两段所得到的丁烯在一段进行回炼,以进一步提高丙烯产量。论文还对丁烯进料方式,回炼量和喷嘴长度进行了考察。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抚顺减压蜡油为原料,进行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实验,在丁烯不回炼前提下,丙烯收率可达25.24%,乙烯+丙烯收率可达35.15%,而且干气和焦炭产率不高,可以得到理想产物分布。利用组合进料喷嘴进行丁烯回炼,可以提高丙烯产率4.6个百分点,而对乙烯收率并没有明显影响。利用蜡油提高乙烯、丙烯收率是一条有效途径。

张红[4](2004)在《四种助剂新品在沧州炼油厂开发成功》文中研究指明沧州炼油厂信昌化工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SHJ-02型柴油降凝降滤剂、CXP-3无硅高效消泡剂、YAF-08型延迟焦化专用防焦阻垢剂、HS-01复合型高效缓蚀剂4

翟怡婷[5](2004)在《行业动态》文中研究表明

张英[6](2004)在《天津乙烯两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恰当的营销策略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天津乙烯这样的中小石化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以市场调研和分析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对世界乙烯和聚烯烃市场现状分析入手,研究了世界乙烯和聚烯烃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对我国石化工业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乙烯和聚烯烃市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市场现状,并对国内聚烯烃市场的需求作了预测分析。在对国际、国内的市场状况进行了细致分析之后,本文继续对天津乙烯的内、外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国际、国内的经济和竞争环境的分析,根据SWOT分析指出了天津乙烯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指明天津乙烯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谋得生存和发展。最后,通过对两聚产品市场的细分,对天津乙烯两聚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进行了认真研究,逐步深入地分析了天津乙烯在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天津乙烯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天津乙烯特色的两聚产品营销组合策略。论文最后对该营销策略的实施与控制进行了讨论。本文的创新点有三个:(1)结合国内外乙烯和合成树脂行业市场变化特点,再次对国内外乙烯和合成树脂市场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析了两聚产品的发展方向。(2)通过对天津乙烯不断变化的内、外营销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天津乙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准确的诊断,再次充实了天津乙烯的营销组合策略,使得该营销组合策略更贴合实际、更完善。(3)本文不仅对天津乙烯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营销组合策略,同时对该营销策略的实施也提出了加强控制的有效措施,将营销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营销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四种助剂新品在沧州炼油厂开发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种助剂新品在沧州炼油厂开发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液化气脱硫醇催化剂稳定性改进及小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LPG脱硫醇工艺的进展
        1.2.1 Merox脱硫醇工艺
        1.2.2 纤维膜脱硫醇工艺
        1.2.3 反抽提工艺
        1.2.4 LPG固体碱脱硫化氢(硫醇)工艺
        1.2.5 静态混合器脱硫醇工艺
    1.3. 脱硫醇催化剂及助剂的发展
        1.3.1 脱硫醇催化剂及其发展情况
        1.3.2 提高硫醇抽提效率和催化剂活性的助剂研究
        1.3.3 改善催化剂稳定性的助剂开发
    1.4 论文目的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不同液体酞菁钴类催化剂催化活性对比研究
        1.5.2 不同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1.5.3 液体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1.5.4 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醇钠性能小试研究
第2章 实验用品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催化剂钴含量测定
        2.2.3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
        2.2.4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第3章 不同磺化酞菁钴类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3.1 不同磺化酞菁钴类催化剂分析
        3.1.1 不同催化剂样品固体含量分析
        3.1.2 不同催化剂样品钴含量分析
    3.2 不同催化剂催化氧化硫醇活性的比较
    3.3 催化氧化不同种类硫醇活性的比较
    3.4 催化氧化不同浓度硫醇钠活性的比较
    3.5 不同温度下催化氧化硫醇钠活性的比较
    3.6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稳定性改进研究
    4.1 磺化酞菁钴碱液的稳定性研究
        4.1.1 放置时间对三种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1.2 磺化酞菁钴碱液的稳定性考察
    4.2 磺化酞菁钴碱液稳定化研究
        4.2.1 两种醇类稳定剂对液体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稳定化作用
        4.2.2 两种酰胺类稳定剂对液体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稳定化作用
        4.2.3 有机胺类及季铵盐类稳定剂对液体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稳定化作用
        4.2.4 两种不同种类的稳定剂复配对液体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稳定化作用
        4.2.5 改性的催化剂B与催化剂A的催化性能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室小试研究
    5.1 小试实验装置设计
        5.1.1 小试实验装置设计技术指标
        5.1.2 小试实验装置设计要求
        5.1.3 小试装置流程
    5.2 各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5.2.1 温度对小试装置中催化剂活性和使用时间的影响
        5.2.2 空气量对小试装置运行的影响
        5.2.3 丙硫醇钠浓度对小试装置运行的影响
        5.2.4 催化剂碱浓度对小试装置运行的影响
        5.2.5 稳定剂对小试装置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催化裂化概述
        1.1.1 催化裂化工艺地位重要
        1.1.2 催化裂化工艺发展迅速
        1.1.3 催化裂化工艺面临的挑战
    1.2 催化裂化新技术
        1.2.1 多产液化气和柴油的催化裂化新工艺-Maximizing Gas and Diesel(MGD)
        1.2.2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Two Stage Riser Fluidized Catalytic Cracking(TSRFCC)
        1.2.3 灵活多效双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Flexible Dual-rise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DFCC)
        1.2.4 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新工艺-Maximizing Iso-Paraffin(MIP)
    1.3 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1.3.1 经验模型
        1.3.2 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1.3.3 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MIP-CGP技术浅析
    2.1 MIP工艺技术原理及特点
    2.2 MIP-CGP工艺技术及特点
    2.3 传统FCC工艺与新型MIP工艺之比较
        2.3.1 反应器形式
        2.3.2 反应条件
        2.3.3 催化剂类型比较
        2.3.4 产物分布比较
    2.4 吉林石化MIP-CGP装置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IP-CGP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1 模型类型的确定
    3.2 MIP-CGP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1 MIP-CGP反应机理
        3.2.2 模型集总的划分
        3.2.3 集总反应网络的建立
        3.2.4 模型方程组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MIP-CGP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4.1 动力学参数的求取
        4.1.1 智能优化算法vs经典优化算法
        4.1.2 分步估算法vs一步求取法
    4.2 MIP-CGP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求取
        4.2.1 动力学参数估计的具体思路
        4.2.2 动力学参数估计数据采集
    4.3 动力学参数估计的结果与讨论
        4.3.1 八集总反应动力学参数估计结果与讨论
        4.3.2 十集总反应动力学参数估计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IP-CGP反应器流体流动模型的确定
    5.1 FCC反应器形式及反应器模型概述
    5.2 反应器模型基本方程概述
    5.3 MIP-CGP提升管反应器模型的建立
        5.3.1 MIP-CGP反应器内流动状况的定性分析
        5.3.2 MIP-CGP反应器流动模型的选定
        5.3.3 反应器模型方程组推导
        5.3.4 模型计算结果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的验证计算
    6.1 吉林石化MIP-CGP装置验证计算
    6.2 安庆石化MIP-CGP装置验证计算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的预测计算和优化计算
    7.1 不同操作条件的预测计算
        7.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7.1.2 剂油比的影响
    7.2 提升管反应器扩径位置的预测计算
    7.3 MIP-CGP反应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蒸汽裂解
    1.2 多产丙烯FCC 工艺
        1.2.1 FCC 生产丙烯的机理
        1.2.2 FCC 增产丙烯方案
        1.2.3 FCC 增产丙烯工艺
    1.3 烯烃转化技术
        1.3.1 烯烃转化原理
        1.3.2 烯烃转化工艺
    1.4 丙烷脱氢技术
        1.4.1 丙烷脱氢原理
        1.4.2 丙烷脱氢工艺
    1.5 天然气制丙烯技术
        1.5.1 天然气制丙烯原理
        1.5.2 天然气制丙烯工艺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装置简介
        2.1.1 反应流程简介
        2.1.2 产品分析
        2.1.3 数据处理
        2.1.4 剂油比计算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方案
第3章 蜡油反应规律探索
    3.1 原料油与催化剂选择
        3.1.1 原料油
        3.1.2 催化剂
    3.2 蜡油转化规律探讨
        3.2.1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
        3.2.2 停留时间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3.2.3 剂油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3.2.4 水油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3.2.5 抚顺蜡油两段增产低碳烯烃
        3.2.6 蜡油与常渣对比
第4章 丁烯回炼增产低碳烯烃探索
    4.1 温度对丁烯裂解影响的考察
    4.2 组合进料方式探讨
    4.3 丁烯回炼比的考察
    4.4 一段回炼与二段回炼的考察
    4.5 组合进料喷嘴考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天津乙烯两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及天津石化概况
    1.2 天津乙烯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世界乙烯及聚烯烃市场现状及分析
    2.1 世界乙烯市场分析
    2.2 世界聚烯烃市场分析
    2.3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石油化工业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乙烯及聚烯烃市场现状及分析
    3.1 中国乙烯市场现状及分析
    3.2 中国聚乙烯市场现状及分析
    3.3 中国聚丙烯市场现状及分析
第四章 天津乙烯内外环境分析
    4.1 天津乙烯宏观环境分析
    4.2 天津乙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3 竞争者分析
    4.4 天津乙烯营销战略备选方案的确定
第五章 两聚产品市场细分和天津乙烯两聚产品定位
    5.1 我国两聚产品市场细分
    5.2 天津乙烯两聚产品目标市场选择
    5.3 天津乙烯两聚产品市场定位
第六章 天津乙烯两聚产品营销策略
    6.1 产品策略
    6.2 价格策略
    6.3 促销策略
    6.4 渠道策略
第七章 天津乙烯营销策略的实施和控制
    7.1 设计和管理营销队伍
    7.2 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结束语
参 考 文 献
获奖情况说明
附 录
致 谢

四、四种助剂新品在沧州炼油厂开发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化气脱硫醇催化剂稳定性改进及小试研究[D]. 徐少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2]MIP-CGP反应过程数学模型研究[D]. 段良伟.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2)
  • [3]蜡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研究[D]. 梁泽涛.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4]四种助剂新品在沧州炼油厂开发成功[J]. 张红. 精细石油化工, 2004(06)
  • [5]行业动态[J]. 翟怡婷. 化工管理, 2004(10)
  • [6]天津乙烯两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张英. 天津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四种新型助剂在沧州炼化研发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