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概念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概念

一、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论文文献综述)

张冉[1](2021)在《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郸城县洺河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大多数人民生活于此。因此中小城市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城市风貌,还联系着大多数百姓的生活,应该给予高度关注。20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小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过程中市民对公共场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许多中小城市抓住了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不断增强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本身地域文化优势的建立,塑造文化氛围,努力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营造舒适和谐的公共空间,创造标志性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城市的整体形象。很多城市都是依托水流和湖泊后期发展而来,滨水开放空间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并重视。滨水开放空间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人们自古以来便具有亲水、游水的特性,滨水开放空间则起到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公共空间的作用与职能。尤其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因城市规模限制的因素,城市中的户外公共空间数量与规模与大城市相比相对较少,当城市中存在水流及湖泊时,其滨水开放空间往往会成为中小城市重点开发与建设的户外公共空间。然而,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本文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研究角度,从空间布局、功能结构、生态修复、文化风貌等角度对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滨水开放空间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现阶段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特征与现状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设计、场所理论等理论研究为指导,提出了针对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滨水开放空间,郸城县洺河滨水开放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并以文中提出的针对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策略为指导,以期为洺河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同时选取典型地段进行优化设计,验证策略的可实施性。

庄皓然[2](2021)在《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日照市清风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滨水区是城市水陆相交的区域,它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用来休闲娱乐和互动的地方,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互动的地方,同时还承担着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功能。近几年来,城市滨水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但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一些早已建造完成的滨水景观出现功能缺失,年久失修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日照市风湖公园的滨水景观更新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的文献,对清风湖公园的滨水景观来进行更新设计和分析。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并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当前公园景观更新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途径。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研究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确定滨水区的关键作用。其次,通过现场调研结合清风湖公园的环境特征,总结出公园的滨水景观更新的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环境协调、当地文化、融合人文思想等。(2)结合所提出的理论,本论文从景观更新设计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从生态环境、城市服务功能、多样化空间等几个方面来更新设计。生态环境方面,提出设计应注重绿色廊道建设的主张;城市服务功能方面,提出空间设计应注重多样化空间(主要包括自然空间、亲水空间、步行空间、特色空间等)的塑造以及景观要素的更新的主张。论文后半部分是通过前半部分的总结,运用本文提出的原则、方法对山东省日照市清风湖公园滨水区景观进行更新设计,设计包括对该地段进行更新设计规划,共分为滨水景观、景观小品、配套设施等多个层面。希望重新设计后的清风湖公园能够增加山东省日照市的独特城市魅力,重新活跃该区域的景观空间,为市民创造更好地休闲、娱乐和游玩的空间。

叶彩霞[3](2021)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辽源市东辽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快速启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迈入了关键阶段,城市滨水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市内河流是生态、水文耦合作用的敏感区域,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是维持城市发展风貌重中之重,独特的景观之一。传统的滨水景观设计以防洪、水利功能要求为主,景观之间的设计缺乏协调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其滨水的优势,滨水空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因此,研究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城市滨水区域景观设计中,有效地发挥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美学、人文、游憩等功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源市东辽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海绵城市"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相关理论基础、技术方法、案例研究,并构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滨水景观设计融合的必要性、设计原则与耦合机制,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策略。其次,笔者对辽源市东辽河滨水景观设计区根据其现状内部不同要素特征以及周边现状建设情况,共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期、二期、重点改造区域,并对现状进行调研与区域分析,挖掘不同区域滨水景观的现状问题。并严格依据上位规划对其河段的功能定位,将辽源精神文化注入其中,以"梅花鹿之乡,生态之廊"为设计理念。围绕渗水、滞水、蓄水、净水等海绵城市理念对一期构建了"一轴线,三节点,七片区"的景观结构布局,对二期规划了四大分区,并对不同功能分区进行了河岸景观断面规划设计、种植设计、照明设计;同时对重点改造区域的重要节点提出了具体的改造策略。本论文通过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对东辽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索性实践,旨在改善东辽河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东辽河区集生态、游憩、景观、人文等多重功能价值,以期让辽源市民"乐享海绵生活"的同时,为解决此类典型的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合理化建议。

黎文豪[4](2021)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以蒲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文中提出选择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于探索一种全新的多样化的滨水景观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既能包含生态修复理念,又能提升滨水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最终满足滨水景观设计的生态优先功能。以往关于城市生态修复理念的研究成果和案例都过于低效和单一,极少有研究成果能用一种理念和方式从宏观到微观把滨水景观设计深层次的剖析。因此,本研究探讨性的引入生态修复理念,通过研究分析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现状这个层面,对于目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和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研究路线首先是对生态修复理念下滨水景观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生态修复的原则和滨水景观设计的功能原则。然后通过国内外优秀的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和参考,接着通过实地现场考察和沈阳市蒲河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研究,总结出了在生态修复,保护动植物生态多样性的同时应多注重同滨水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照明及铺装等结合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集合生态性,观赏性,功能性为一体,打造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沈阳市蒲河滨水景观设计,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陈国宇[5](2021)在《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小黑河西河段滨水景观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滨水区是陆地与水面交界地带,包含陆域、水域和湿地三种形态。一方面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观赏游憩,交流互动的场所。对于塑造城市独特形象,提升景观质量,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市滨水景观盲目开发建设,地域文化特色被忽视,城市独特性逐渐淡化,同质化现象突出。因此,本文以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案例调研分析,以呼和浩特市小黑河西河段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实践对象,探究如何在滨水景观中表达地域文化特点。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理论研究,从设计手法、表达载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滨水景观设计策略。(1)地域文化的表达手法有保留与再现、隐喻与象征、引用与借鉴、对比与融合、转化与创新。(2)地域文化的表达载体包括道路铺装、地形水系、建筑小品、服务设施和植物景观。(3)文化具有地域性,二者是外在与内涵、载体与精神的关系。2.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可借鉴因素。选取国内外三个优秀案例,对项目概况、设计思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可借鉴因素有:(1)经历二战重创后的俄罗斯Vezelka河堤公园为小黑河西河段景观设计提供“面向未来”“重现过去”的思路。(2)晋阳湖环湖公园尊重原有场地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保留能保留的、拆除该拆除的、弘扬有价值的、发展能创新的。不是一味的打造场地文化,也不是单纯的场地规划设计,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城市景观。(3)云南昆明禄劝县掌鸠河(城区段)河道景观以罗婺文化为主,以时间为轴,将历史、人文、景色等元素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再现。其设计思路与手法可以作为论文设计阶段的参考对象。3.将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经验应用在小黑河西河段滨水景观设计方案。(1)确定“还青城碧水,寻云中记忆”设计主题。(2)提炼场地文化,根据蒙元文化和文字文学文化等文化类型进行元素提取。(3)确定“一轴四核多点”的空间结构,划分漫步林荫体验区、文化体验区、游览休闲区、自然生态演绎区四个功能区,确定场地主次出入口位置,组织内部交通。(4)综合运用设计手法、方式和表达载体,结合文化符号,进行小黑河西河段滨水景观的竖向设计、植物设计、铺装设计、照明设计、驳岸设计以及环境小品设计。打造环境优美,文蕴浓厚的滨水景观。

陈煌杰[6](2021)在《基于大数据与POE相结合的城市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中心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窗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发展的新阶段,人们对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如何营造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大数据和相关技术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研究,以满足市民对滨水空间多样化和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相关文献和理论的梳理,发现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存在的不足——在宏观规划上缺乏量化分析,在微观设计上忽略使用者的需求;进而通过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总结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要素体系,解析大数据和使用后评价(POE)的分析方法,构建起基于大数据与使用后评价(POE)相结合的城市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强调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进行精细化分析,具体而言就是在城市层面运用大数据对全市的滨水空间现状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和在微观层面运用使用后评价对局部滨水空间现状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在对城市中滨水空间的现状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再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精细化设计策略,并提炼出城市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方法。最后,将该方法运用到北京中心区的滨水空间设计实践。在宏观层面应用大数据对北京中心地区滨水空间的空间区位、设施建设、交通路网、用地功能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微观层面,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北京三里河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使用后评价分析,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现状问题。在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北京中心区滨水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之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北京中心地区和三里河公园的滨水空间提出相应的精细化设计策略。为未来国内其它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提升提供参考建议和理论支撑。

李荣[7](2021)在《通辽市西辽河五彩滨河公园方案设计》文中认为城乡建设的脚步日益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注重,对静谧优美的生态化公共空间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区域。滨水空间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休闲放松的公共空间的迫切需求。因此,滨水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对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选取通辽市五彩滨河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项目规模为42.8hm2。通过对场地进行前期分析、资料总结以后进行设计,将设计主题确立为五彩滨河,通过场地分析将场地设计为五个代表不同功能色彩的分区,在代表不同色彩的分区内设计有不同主题季相的植物景观,在五彩主题演绎的不同分区内设计有根据一天之内的十二个时辰打造的十二处核心节点,将场地打造为“一轴、五区、十二景”的景观布局,设计通过不同的季相、不同的分区、不同的场地材料以及不同的生活场景营造,公共构成场地的五彩景观,赋予公园五彩斑斓的色彩与活力。设计结合场地现有建筑将场地内图书馆与科技馆两侧分区设计,力求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城市的内涵,打造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生态景观。

陈梦瑶[8](2021)在《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南昌桃花河运动公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对运动场所的需求以及对运动环境的品质要求也逐渐重视。在此背景下,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将运动环境与绿色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既能增加城市亲水绿地面积,提升滨水活力,又能提供一个运动健身的公共场所。本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实际运用”的逻辑路线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优秀案例中提取可借鉴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居民对滨水景观及运动环境的需求。运用生态学、运动美学、环境行为心理等相关理论,对城市滨水区与运动公园的景观特点进行剖析,找到两者的契合之处,将运动主题的场所融入城市滨水区域内。重点研究在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中,如何使滨水环境下的运动主题深入人心,场地使用率最大化,营造一个滨水生态和谐、环境宜人的运动型公园景观。本文首先从城市滨水区和运动公园两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特征;通过剖析国内外的四个同类型优秀案例,以及对南昌市相关公园进行走访调研分析,总结得出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的景观设计内容进行研究,从设计的特点、要素、类型、方法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是设计实践部分,以南昌市桃花河滨水区为项目设计场地,该地块位于朝阳新城,附近2km范围内缺乏运动休闲场所,调查中发现有71%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在桃花河滨水区域建设运动主题类公园,且认为提供丰富的绿化环境供休憩和提供充足的运动服务设施是主要的游园需求。因此,建设桃花河运动公园有巨大的使用市场。项目从总体设计、分区节点设计、专项设计三个方面切入,将前文的理论分析及设计思路综合运用到实际场地的景观设计中。本文以提升滨水活力,促进全民运动为出发点,初步探讨了城市滨水区域与运动公园相结合的可能性。通过对南昌桃花河运动公园的景观设计实践,希望对我国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徐然然[9](2021)在《基于《管子》尚水思想的滨水景观韧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的思想一直未曾改变。水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命脉和关键所在,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滨水区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工业革命以来,借助城市滨水空间有利的交通条件,滨水区往往优先发展工业和运输业以获得最有效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滨水空间的生态与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民众们的重视,但很少考虑为公众创造一个生态休闲的文化空间为发展起点。因此,提升滨水景观韧性对于滨水景观空间的环境优化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管子》尚水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水文化思想,管子对水的思考,对于滨水景观的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指导意义。目前滨水景观的设计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和设计案例,很少从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去发掘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并在设计实践中加以运用。本文首先基于《管子》尚水思想的理解对滨水景观韧性进行研究思考,并阅读相关文献和论文从生态视角和社会视角进行剖析,剖析通过七个维度进行研究,包括气候、水土、地理、生物、防灾、管理、文化。其次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场地现状和人群需求,将研究思考的成果运用在颍上县颍河故道的滨水景观的设计实践中,然后与当地民俗地域特色相结合,探寻中国传统水文化思想在现代滨水景观中的意义和价值,最终以提升场地的生态韧性和文化韧性为实施路径,实现《管子》尚水思想提倡的“与水共生,人与天调”的人居观念在滨水景观中的传统再生与现代转译。

李一鸣[10](2021)在《山西省运城市官道河城市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滨水区域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景观生态理论的不断发展,滨水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日益重要。如今,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劣,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内容的重要指标。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推力。在这种形式背景下,为了建设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本文以山西省运城市官道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景观文化概念与内涵,规划设计,生态景观的理论研究,借鉴前人之优秀设计,总结过往之经验,结合河流现状,以及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分析官道河城市段景观规划设计的优秀之处,总结滨水景观设计时的不足,寻求适合运城市官道河的景观设计方案。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结合运城市“盐池文化”、“黄河文化”、“根祖文化”、“河东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凝练出“古河道,新绿洲”规划设计主题,旨在恢复官道河往日风貌,打造新的城市绿洲;2.基于规划设计理论,借鉴优秀案例研究,由北至南串联起运城市六大主要城市功能区,形成“一带·两翼·五区·多点”景观结构布局,划分为“山中溯源、尘世筑梦、林下追风、绿堤折柳、乡野寻根”五个功能区,其中以“尘世筑梦”为主题景区;3.以生态景观、景观设计理论为基础,融合历史文化、河流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塑造诸如“悦动银池、晴云落影、安逸水乡、有凤来仪、紫烟洲、光之翼”等六大主题节点。希望本文对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对同类景观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郸城县洺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1.1.2 城市更新理念的转变
        1.1.3 中小城市公共空间不能满足需求
        1.1.4 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改造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中小城市
        2.1.2 开放空间
        2.1.3 滨水开放空间
    2.2 理论依据
        2.2.1 城市设计理论
        2.2.2 城市意象的认知
        2.2.3 有机更新理论
    2.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2.3.1 研究范围
        2.3.2 研究对象
第三章 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特征研究
    3.1 案例选取
    3.2 滨水开放空间特征研究
        3.2.1 空间分布
        3.2.2 功能结构
        3.2.3 生态修复
        3.2.4 文化风貌
        3.2.5 生活方式
    3.3 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特征总结
        3.3.1 空间集中
        3.3.2 功能单一
        3.3.3 生态单薄
        3.3.4 文脉断层
        3.3.5 活动单调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4.1 滨水开放空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4.1.1 修复生态水资源
        4.1.2 优化景观规划
        4.1.3 优化驳岸设计
    4.2 滨水开放空间提升社会功能策略研究
        4.2.1 规划复合式公共空间
        4.2.2 畅通滨水交通体系
        4.2.3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4.3 滨水开放空间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4.3.1 延续地域文化内涵
        4.3.2 增加文化活动类型
    4.4 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场所塑造策略研究
        4.4.1 整合滨水开放空间的界面
        4.4.2 组织合理的空间序列
        4.4.3 打造滨水廊道系统
    4.5 滨水开放空间城市色彩策略研究
        4.5.1 尊重自然展示人文特色
        4.5.2 符合建筑功能
        4.5.3 突出节点建筑色彩
第五章 滨水开放空间规划实践——以郸城县洺河为例
    5.1 概况
        5.1.1 郸城县概况
        5.1.2 洺河概况
    5.2 洺河滨水开放空间的调研评价
        5.2.1 生态环境较差
        5.2.2 文化内涵缺失
        5.2.3 场地活动空间不足
        5.2.4 沿河建筑立面色彩杂乱
    5.3 洺河滨水开放空间规划策略
        5.3.1 生态上优化景观生态,增设多样化驳岸
        5.3.2 文化上挖掘历史文脉,提供文化活动空间
        5.3.3 社会功能上畅通内外交通,优化公共服务设施
        5.3.4 场所塑造上整理滨水界面,组织合理的空间序列
        5.3.5 城市色彩上确定色彩主题,制定建筑推荐色谱
    5.4 典型地段优化设计
        5.4.1 景观规划设计
        5.4.2 活动场地规划设计
        5.4.3 道路交通优化设计
        5.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4.5 建筑立面色彩规划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6.2.1 创新点
        6.2.2 局限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日照市清风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滨水区
        2.1.2 滨水区的分类
        2.1.3 滨水区更新设计
    2.2 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理论依据
        2.2.1 设计结合自然理论
        2.2.2 景观规划设计学理论
        2.2.3 基于区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思想
        2.2.4 城市更新理论
    2.3 城市滨水景观环境更新设计指导原则
        2.3.1 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2.3.2 人文体现的原则
        2.3.3 区域特征保护和延续原则
        2.3.4 系统性与统一性原则
        2.3.5 亲水空间多样性原则
    2.4 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的方法
        2.4.1 生态保护设计法
        2.4.2 区域文化设计法
        2.4.3 人本主义设计法
    2.5 滨水景观更新设计途径
        2.5.1 自然空间
        2.5.2 亲水空间
        2.5.3 步行空间
        2.5.4 景观要素的更新
第3章 清风湖公园现状分析
    3.1 公园概况
    3.2 公园职能
    3.3 公园现状
        3.3.1 公园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
        3.3.2 地段现状
        3.3.3 交通现状分析图
        3.3.4 水域现状分析
        3.3.5 植物现状分析
        3.3.6 驳岸现状分析研究
    3.4 问卷调查分析
        3.4.1 信度分析
        3.4.2 使用者基本情况的调查
        3.4.3 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情况
        3.4.4 区位文化和满意度等调查
        3.4.5 基于公园的滨水景观更新设计意向调查
    3.5 总结
第4章 滨水景观更新设计以清风湖为例
    4.1 规划目标
    4.2 海曲路中段清风湖公园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
        4.2.1 门户休闲游乐区
        4.2.2 环湖生态景观区
        4.2.3 营子绿地综合休闲区
    4.3 清风湖公园滨水区与绿地综合休闲区规划研究
        4.3.1 门户休闲游乐区景观设计规划
        4.3.2 环湖生态景观区设计
        4.3.3 营子绿地综合休闲区设计规划
        4.3.4 灯光设计规划研究
        4.3.5 滨水区中植物的种植设计研究
    4.4 专项设计
        4.4.1 清风湖公园的主广场设计
        4.4.2 营子绿地综合休闲区的主广场设计
        4.4.3 驳岸规划设计分析
        4.4.4 跌水景观设计
        4.4.5 环湖步道设计
        4.4.6 休闲区廊架设计
        4.4.7 联合国人居塑像设计
        4.4.8 林下儿童空间设计
        4.4.9 人性化配套设施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清风湖滨水区满意度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辽源市东辽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海绵城市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海绵城市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海绵城市国外研究现状
        2.1.2 海绵城市国内研究现状
    2.2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2.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国外研究现状
        2.2.2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及启示
3 海绵型城市滨水景观理论基础
    3.1 海绵城市
        3.1.1 “海绵城市”提出背景
        3.1.2 “海绵城市”理念内涵
        3.1.3 “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
        3.1.4 “海绵城市”的理念及主要技术
4 海绵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探究
    4.1 传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4.2 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滨水景观的联系
    4.3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4.4 海绵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4.4.1 修复水文地貌
        4.4.2 保护自然风貌
        4.4.3 恢复生物多样性
        4.4.4 保持生态可持续性
        4.4.5 注重地域特色构建
        4.4.6 提倡公众参与
        4.4.7 注意维护管理
    4.5 海绵型城市滨水景观营造措施
        4.5.1 自然景观——水域空间
        4.5.2 人工景观——陆域空间
        4.5.3 人工景观——水陆交接空间
    4.6 海绵型城市滨水景观案例分析
        4.6.1 天津海河案例分析
        4.6.2 绵阳市涪江沿岸城市滨水公园
    4.7 本章总结
5 海绵型城市滨水景观实证研究
    5.1 项目概述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概况
        5.1.3 现状分析
    5.2 设计理念与策略
        5.2.1 设计理念
        5.2.2 设计愿景与目的
        5.2.3 设计原则
    5.3 设计方案
        5.3.1 总体设计方案
        5.3.2 本文创新点——“海绵体”设计
        5.3.3 “海绵化”体系设计策略
        5.3.4 “海绵化”设计策具体措施
        5.3.5 分期规划——生态文明科普滨河景观带一期
        5.3.6 分期规划——生态文明科普滨河景观带二期
        5.3.7 水岸更新改造部分
    5.4 本章总结
6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以蒲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践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3 课题研究的结构框架
第2章 生态修复理念的认知与概述
    2.1 生态修复理念相关概念分析与界定
    2.2 生态修复的意义和价值
        2.2.1 打造稳定的生态环境
        2.2.2 与时俱进的生态环境
    2.3 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2.3.1 遵从生态学为主导原则
        2.3.2 从实际出发的因地制宜原则
        2.3.3 经济可行性原则
        2.3.4 整体性原则
        2.3.5 自然修复原则
        2.3.6 社会参与原则
第3章 滨水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3.1 滨水景观设计的概念
    3.2 滨水景观的特征
        3.2.1 在城市空间的参与性
        3.2.2 在城市生态中的脆弱性
        3.2.3 在城市中的点线面组团延展性
    3.3 滨水景观设计的功能特性
        3.3.1 创建提高地区知名度
        3.3.2 发扬展现地方特色文化
        3.3.3 弘扬历史文化的传承
        3.3.4 加强场所认知和情感认同
        3.3.5 提升社会群众审美
    3.4 滨水景观设计现存的问题
        3.4.1 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相互对立
        3.4.2 整体规划体系的欠缺
        3.4.3 地域特色文化引入欠缺
第4章 生态修复理念下滨水景观设计策略引导
    4.1 水体修复的方法
        4.1.1 改善河水质量控制污染
        4.1.2 恢复滨水景观的自然环境
        4.1.3 水生态修复技术
    4.2 植物的生态修复和设计
        4.2.1 生态理念下湿地植被修复
        4.2.2 生态理念下景观林带重建
    4.3 生态形驳岸与人工形驳岸修复和设计
        4.3.1 生态型驳岸修复和设计
        4.3.2 人工型驳岸修复和设计
    4.4 .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与重建
第5章 相关案例分析
    5.1 巴西阿雷格里港滨水公园
        5.1.1 项目介绍
        5.1.2 总体规划
        5.1.3 借鉴之处
    5.2 首尔ChonGae运河公园
        5.2.1 项目介绍
        5.2.2 总体规划
        5.2.3 借鉴之处
    5.3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加冷河道修复
        5.3.1 项目介绍
        5.3.2 总体规划
        5.3.3 借鉴之处
第6章 沈阳市蒲河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研究
    6.1 项目现状
    6.2 规划沿线的定位
        1.城市生态走廊
        2.城市游隐走廊
        3.城市生活走廊
        4.城市功能走廊
    6.3 蒲河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目标
        1.削减枯水期浅滩湿地外露面积
        2.原有硬质驳岸的生态系统改造
        3.恢复滨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4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6.4.1 确立水系整治的原则
        6.4.2:保持滨水景观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6.4.3:沿河景观的多样化
        6.4.4:功能的多元化
        6.4.5:植物群落的美观化
    6.5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整体实施与策略对应
        6.5.1 驳岸专项设计
        6.5.2 铺装专项设计
        6.5.3 道路专项设计
        6.5.4 照明专项设计
        6.5.5 导视系统专项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5)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小黑河西河段滨水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滨水景观研究现状
        1.3.1 国外滨水景观研究现状
        1.3.2 国内滨水景观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相关理论分析
        1.4.2 案例研究
        1.4.3 现状调研
        1.4.4 理念与对策
        1.4.5 方案设计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相关概念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地域文化
        2.1.2 滨水景观
    2.2 地域文化表达手法及载体
        2.2.1 地域文化的表达手法
        2.2.2 地域文化的表达载体
    2.3 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的关系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一俄罗斯Vezelka河堤公园
        3.1.1 项目概况
        3.1.2 设计思路
        3.1.3 可借鉴因素
    3.2 案例二晋阳湖环湖公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设计思路
        3.2.3 可借鉴因素
    3.3 案例三云南昆明禄劝县掌鸠河(城区段)河道景观
        3.3.1 项目概况
        3.3.2 设计思路
        3.3.3 可借鉴因素
4 呼和浩特市小黑河西河段滨水景观设计实践
    4.1 区域概况
        4.1.1 自然环境
        4.1.2 人文环境
        4.1.3 社会坏境
    4.2 现状分析
        4.2.1 景观现状分析
        4.2.2 周边环境分析
        4.2.3 滨水景观带建成区域调研分析
        4.2.4 小结
    4.3 设计构思
        4.3.1 设计依据
        4.3.2 目标愿景
        4.3.3 设计主题
        4.3.4 文化构思
    4.4 总体规划设计
        4.4.1 总平面设计
        4.4.2 功能布局规划设计
        4.4.3 景观结构规划设计
        4.4.4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5 景观节点与地域文化的表达
        4.5.1 草原盛会
        4.5.2 风萧马鸣
        4.5.3 敕勒平原
        4.5.4 茶马互市
        4.5.5 图腾记忆
        4.5.6 草原文韵
        4.5.7 融广场
        4.5.8 青城盛景
    4.6 专项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表达
        4.6.1 竖向设计
        4.6.2 植物设计
        4.6.3 铺装设计
        4.6.4 照明设计
        4.6.5 驳岸设计
        4.6.6 环境小品设计
    4.7 经济技术指标
    4.8 本章小结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基于大数据与POE相结合的城市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中心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
        1.1.2.大数据时代来临
        1.1.3.城市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
        1.1.4.城市设计精细化发展趋势
    1.2.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内容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国外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现状
        1.3.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1.5.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研究方法
        1.5.2.论文框架
第二章 城市滨水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2.1.城市滨水空间概念
        2.1.1.城市滨水空间的范围界定
        2.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型
        2.1.3.开放型滨水空间的特征与功能
    2.2.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
    2.3.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2.3.1.水城融合
        2.3.2.以人为本
        2.3.3.环境与行为
    2.4.城市滨水空间案例研究
        2.4.1.国外滨水空间案例研究——韩国清溪川
        2.4.2.国内案例研究——上海杨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项目
    2.5.城市滨水空间发展演变与趋势
        2.5.1.城市滨水空间发展演变
        2.5.2.城市滨水空间发展趋势
    2.6.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2.6.1.宏观层面:缺乏量化分析
        2.6.2.微观层面:忽略使用者的需求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与使用后评价(POE)结合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构建
    3.1.城市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
        3.1.1.精细化设计
        3.1.2.城市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内涵
    3.2.大数据分析
        3.2.1.大数据的特点
        3.2.2.大数据技术组成
        3.2.3.大数据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3.2.4.大数据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3.3.使用后评价分析
        3.3.1.使用后评价(POE)的分类及特点
        3.3.2.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
        3.3.3.使用后评价(POE)对城市设计的作用
        3.3.4.使用后评价(POE)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3.4.基于大数据与使用后评价(POE)结合的精细化分析模型构建
        3.4.1.宏观:城市视角下滨水空间现状的大数据量化
        3.4.2.微观:滨水空间使用需求分析
        3.4.3.大数据分析和使用后评价分析的整合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中心城区滨水空间的精细化分析
    4.1.宏观研究区域的概况
        4.1.1.北京城市水系的总体概况
        4.1.2.北京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历史
        4.1.3.北京市中心城区中心地区概况
        4.1.4.北京中心地区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评估
    4.2.宏观:北京市中心地区滨水空间现状的大数据量化分析
        4.2.1.北京中心地区滨水区位可达性分析
        4.2.2.大数据研究区域及范围
        4.2.3.北京中心地区城市滨水空间量化分析
    4.3.北京市三里河公园滨水空间概况
        4.3.1.三里河的历史演变
        4.3.2.三里河公园设计目标与策略
    4.4.微观:北京市三里河公园使用后评价(POE)分析
        4.4.1.三里河公园现场调研
        4.4.2.滨水活动主体——游客/周边居民
        4.4.3.滨水活动分析
        4.4.4.滨水活动空间分布
        4.4.5.满意度评价分析
    4.5.北京中心地区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4.5.1.宏观层面的问题
        4.5.2.微观层面的问题
第五章 北京中心城区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策略
    5.1.宏观层面的设计策略
        5.1.1.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城市蓝网系统
        5.1.2.完善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滨水空间品质
        5.1.3.提升交通的可达性,打造亲水滨水空间
        5.1.4.整合城市功能,加强水城联系
    5.2.微观层面的设计策略
        5.2.1.构建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需求的滨水空间,提高活动空间的丰富性
        5.2.2.完善活动设施配置,提升空间活力
        5.2.3.丰富滨水景观,提高亲水活动的可参与性
        5.2.4.优化滨水空间管理机制,加强公众参与设计
    5.3.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7)通辽市西辽河五彩滨河公园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2.1 滨水景观空间相关概念
        2.1.1 城市滨水景观
        2.1.2 地域文化景观
    2.2 城市滨水景观的作用
    2.3 城市滨水景观的特征与类型
        2.3.1 城市滨水景观的特征
        2.3.2 城市滨水景观的类型
3 案例分析
    3.1 武汉长江主轴滨水公园
    3.2 猎人角——南滨公园
    3.3 案例总结
4 项目分析
    4.1 项目概况分析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区位
        4.1.3 设计范围
    4.2 资源分析
        4.2.1 地形特点
        4.2.2 气候条件
        4.2.3 历史文化
        4.2.4 交通条件
        4.2.5 现状分析
        4.2.6 场地内建筑分析
5 设计构思
    5.1 设计理念
    5.2 设计定位
    5.3 设计主题
    5.4 设计策略
        5.4.1 实现“河”“城”“园”融合
        5.4.2 梳理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历史长廊
        5.4.3 多元化的功能植入让景观欢快休闲
        5.4.4 将公园景观设计与科技手段相结合
        5.4.5 保障公园的安全性,实现低成本维护规划
    5.5 设计依据
        5.5.1 设计原则
        5.5.2 设计依据
6 西辽河五彩滨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6.1 总体规划设计
    6.2 景观结构设计
    6.3 道路设计
    6.4 分区设计
        6.4.1 多元草坪区
        6.4.2 自然体验区
        6.4.3 康体健身区
        6.4.4 绿地漫步区
        6.4.5 艺术广场区
7 专项设计
    7.1 植物景观设计
    7.2 竖向设计
    7.3 铺装设计
    7.4 景观设施设计
    7.5 照明设计
    7.6 智慧设施设计
    7.7 服务设施设计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南昌桃花河运动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全民健康的提倡
        1.1.2 居民对绿色运动的追求
        1.1.3 城市滨水区缺乏运动活力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城市滨水运动公园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城市滨水公园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运动公园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归纳总结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相关研究概述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2.1.2 城市滨水区的类型
        2.1.3 城市滨水区的特征
        2.1.4 运动公园的概念
        2.1.5 运动公园的分类
        2.1.6 运动公园的特征
        2.1.7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的定义
        2.1.8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的特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景观生态学
        2.2.2 环境心理学
        2.2.3 运动美学
        2.2.4 可持续性
    2.3 小结
第3章 国内外同类案例分析
    3.1 德国法兰克福哈芬运动公园——Hafenpark
    3.2 荷兰A8 高速公路公园——Holland A8ern Park
    3.3 上海徐汇跑道公园
    3.4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
    3.5 南昌相关类型公园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4.1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特点
        4.1.1 突出运动主题
        4.1.2 营造滨水生态
        4.1.3 强调文化传播
        4.1.4 保障场地安全
    4.2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要素
        4.2.1 自然景观
        4.2.2 人造景观
        4.2.3 文化景观
    4.3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类型
        4.3.1 不同年龄人群行为特征
        4.3.2 不同生理感官特征
    4.4 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主要内容
        4.4.1 公园选址
        4.4.2 功能布局
        4.4.3 交通系统
        4.4.4 特色文化
        4.4.5 植物运用
        4.4.6 专项设计
    4.5 小结
第5章 南昌桃花河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
    5.1 项目现状分析
        5.1.1 区位分析
        5.1.2 地形分析
        5.1.3 气候分析
        5.1.4 文化分析
        5.1.5 设计场地分析
        5.1.6 场地SWOT分析
    5.2 项目场地问卷调查分析
        5.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5.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5.2.3 调查结论
    5.3 设计定位与策略
        5.3.1 设计原则
        5.3.2 设计目标
        5.3.3 设计策略
        5.3.4 设计依据
    5.4 项目总体设计
        5.4.1 总平面图
        5.4.2 分区设计
        5.4.3 景观结构设计
    5.5 分区景观节点设计
        5.5.1 入口景观区
        5.5.2 生态游览区
        5.5.3 老年人活动区
        5.5.4 运动健身区
        5.5.5 儿童游乐区
    5.6 专项设计
        5.6.1 交通组织设计
        5.6.2 铺装设计
        5.6.3 竖向设计
        5.6.4 驳岸设计
        5.6.5 植物种植设计
        5.6.6 照明亮化设计
        5.6.7 服务设施设计
        5.6.8 经济技术指标
    5.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关于桃花河滨水区运动公园建设问卷调查

(9)基于《管子》尚水思想的滨水景观韧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品图版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一)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滨水景观与相关设计理论
        2.《管子》尚水思想与中国古代营城思想
        3.景观韧性与海绵城市理论
    (二) 滨水景观韧性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滨水景观韧性国外研究动态
        2.滨水景观韧性国内研究动态
        3.国内外研究小结
    (三)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
二 基于《管子》尚水思想剖析滨水景观韧性
    (一) 滨水景观韧性不足的现象梳理及原因剖析
        1.极端灾害对滨水景观韧性的不利影响
        2.人类活动对滨水景观生态韧性的不利影响
        3.文化趋同对滨水景观文化韧性的不利影响
        4.导致滨水景观韧性不足的原因剖析
    (二) 滨水景观韧性提升的基础和条件
        1.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人文背景条件
        2.有效的景观空间基础设施
        3.互动适度的公众参与
    (三) 《管子》尚水思想的思想渊源
        1.《管子》
        2.《管子》尚水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管子》尚水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4.《管子》尚水思想与先秦时期水文化观念
    (四) 基于《管子》尚水思想剖析滨水景观生态韧性
        1.气候维度的韧性剖析
        2.地理维度的韧性剖析
        3.水土维度的韧性剖析
        4.生物维度的韧性剖析
    (五) 基于《管子》尚水思想剖析滨水景观社会韧性
        1.防灾维度的韧性剖析
        2.管理维度的韧性剖析
        3.文化维度的韧性剖析
    (六) 《管子》尚水思想与滨水景观的内涵联系
三 前期分析—颍河故道滨水空间现状分析
    (一) 区位背景
        1.区位概况
        2.自然环境背景
        3.历史沿革与人文底蕴
    (二) 上位规划
        1.规划定位
        2.场地范围
    (三) 基地概况分析
        1.城市信息分析
        2.交通等时圈分析
        3.步行15分钟生活圈分析
        4.气象分析
        5.地形分析
    (四) 实地调研
        1.现状调查
        2.问卷调查
        3.居民访谈与部门咨询
四 设计方案--总体构思与方案详述
    (一) 设计构思
        1.设计理念
        2.方案构思
    (二) 设计分析
        1.功能分区
        2.流线分析
        3.竖向分析
        4.其他分析
    (三) 生态韧性设计策略
        1.护岸措施
        2.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
        3.废物利用措施
        4.生物群落复育
    (四) 文化韧性设计策略
        1.民俗文化场所营造
        2.业态升级与传承治水文化
        3.城市与社区功能配置
        4.艺术装置与构筑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颍河故道游憩人群偏好及体验调查问卷
附录B 颍河故道滨水景观设计参考规范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山西省运城市官道河城市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流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2.1 规划设计理论
        2.1.1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2.1.2 空间理论
    2.2 景观表达
        2.2.1 表达要素
        2.2.2 表达层次
        2.2.3 表达方法
    2.3 景观生态
        2.3.1 河流廊道
        2.3.2 海绵城市理论
        2.3.3 河流生态修复
        2.3.4 绿色基础设施
        2.3.5 生态安全格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与研究
    3.1 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
        3.1.1 设计主题
        3.1.2 规划布局
        3.1.3 景观表现
    3.2 西峡鹳河文化景观园
        3.2.1 设计主题
        3.2.2 规划布局
        3.2.3 景观表现
    3.3 皂河滨水景观
        3.3.1 设计主题
        3.3.2 规划布局
        3.3.3 景观表现
    3.4 本章小结
        (1)文化主题
        (2)规划布局
        (3)景观表现
第四章 官道河现状分析
    4.1 区位关系
        4.1.1 地理区位
        4.1.2 交通区位
    4.2 自然条件
        4.2.1 气候特征
        4.2.2 地形地貌
        4.2.3 水文条件
        4.2.4 土壤植被
    4.3 社会经济
    4.4 地域文化
        4.4.1 黄河文化
        4.4.2 河东文化
        4.4.3 根祖文化
        4.4.4 盐池文化
        4.4.5 关公文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官道河城市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5.1 规划设计依据
    5.2 上位解读
    5.3 指导思想
    5.4 设计原则
        5.4.1 文脉延续,科技创新原则
        5.4.2 营造空间,织补功能原则
        5.4.3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
        5.4.4 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原则
    5.5 总体布局
        5.5.1 景观结构
        5.5.2 设计分区
    5.6 分区设计
        5.6.1 山中溯源
        5.6.2 尘世筑梦
        5.6.3 林下追风
        5.6.4 水岸折柳
        5.6.5 乡野寻根
    5.7 景观小品
        5.7.1 廊架
        5.7.2 景观亭
        5.7.3 观景台
        5.7.4 园桥
        5.7.5 观鸟塔
        5.7.6 绿道驿站
        5.7.7 服务设施
        5.7.8 标识导向系统
    5.8 专项研究
        5.8.1 照明专项
        5.8.2 铺装设计
        5.8.3 海绵城市设计
        5.8.4 绿道设计
    5.9 种植设计
        5.9.1 种植原则
        5.9.2 树种选择
        5.9.3 分区配置
        5.9.4 主要植物名录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郸城县洺河为例[D]. 张冉.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2)
  • [2]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以日照市清风湖为例[D]. 庄皓然.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辽源市东辽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D]. 叶彩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以蒲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D]. 黎文豪.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5]基于地域文化特点的小黑河西河段滨水景观设计[D]. 陈国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6]基于大数据与POE相结合的城市滨水空间精细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中心地区为例[D]. 陈煌杰.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7]通辽市西辽河五彩滨河公园方案设计[D]. 李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8]城市滨水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南昌桃花河运动公园为例[D]. 陈梦瑶.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基于《管子》尚水思想的滨水景观韧性设计研究[D]. 徐然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山西省运城市官道河城市段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李一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