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对无尾变态过程中凋亡组织重塑的调控

甲状腺激素对无尾变态过程中凋亡组织重塑的调控

一、Thyroid hormon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tissue remodeling during anuran metamorphosis(论文文献综述)

孙昊[1](2021)在《非繁殖季花背蟾蜍自我维持策略对环境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文中认为动物的生活史对策由诸如生长、性成熟年龄及个体大小、繁殖投入以及存活等一系列相互权衡的生活史特征组成。由于可利用能量资源有限,动物必须在自我维持-繁殖-生长发育间进行权衡和能量合理分配。尤其在环境胁迫条件下,动物通过优化繁殖和自我维持过程中能量分配、改变繁殖策略等方式使自身适合度最大化,以维持种群在环境压力下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环境重金属胁迫已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生长生存及种群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导致其生长-繁殖策略及窝卵数-卵大小权衡策略发生改变,这些策略的改变必然伴随着生活史过程中能量分配的权衡优化,而非繁殖季是两栖动物进行能量积聚和自我维持甚至损伤修复的关键时期,在环境重金属胁迫背景下,两栖动物在非繁殖季如何进行能量分配权衡,不同污染胁迫下两栖动物能量权衡策略又有何差异,目前尚未可知。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础,继续在相对无污染地区刘家峡和重金属污染地区白银,于非繁殖季对花背蟾蜍重金属富集水平、自我维持指标和性腺生长发育水平等进行监测,通过比较两地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个体在上述指标间的差异以探讨其自我维持和繁殖策略对环境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机制,同时阐明自我维持与繁殖间的能量分配策略,以期探讨长期重金属胁迫对两栖动物生存及繁衍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地花背蟾蜍组织重金属浓度白银相同年龄、性别花背蟾蜍各器官及组织内重金属(Cu、Zn、Cd和Pb)浓度普遍高于刘家峡个体。随年龄增长,刘家峡个体器官及组织内Zn浓度呈升高趋势,而部分组织Cu和Cd(雄)浓度呈下降趋势。白银个体部分器官及组织内Cu浓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除白银个体性腺中Pb的浓度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外,白银个体体内Zn、Pb和Cd浓度整体与年龄无显着相关性。2.两地花背蟾蜍自我维持-繁殖投入间能量分配差异(1)生长发育指标差异:两地花背蟾蜍体况整体无显着差异,仅白银3龄雌性体况显着高于刘家峡同龄个体;两地花背蟾蜍体长、体重、体况均随年龄增长极显着升高。白银1-3龄个体肝脏、肾脏、脂肪体和胃的脏器系数均高于刘家峡同龄个体,但4龄个体反之;两地雄性花背蟾蜍脏器系数整体高于雌性。(2)营养及健康维持指标差异:白银1-3龄个体营养水平(脂肪体脏器系数、组织内脂肪及蛋白含量)整体高于刘家峡同龄个体,但4龄个体反之;雄性个体的营养水平整体高于雌性个体。刘家峡成体花背蟾蜍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和氧化应激水平较高,雌性亚成体结果反之,而白银个体肾脏抗氧化酶活力和氧化应激水平较高;随年龄增加,刘家峡个体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但肾脏反之,白银个体肝脏(仅雌性)和肾脏抗氧化酶活力降低。刘家峡个体免疫水平特别是血浆免疫球蛋白Y(Immunoglobulin Y,Ig Y)水平显着高于白银个体,此外,刘家峡雄性个体Ig 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显着降低,而白银个体Ig Y水平始终维持在相对稳定且显着偏低水平。(3)性腺发育指标差异:两地同年龄花背蟾蜍输卵管脏器系数、精巢脏器系数和精巢发育水平无显着差异;刘家峡雌雄和白银雄性个体性腺脏器系数均随年龄增长而显着升高,刘家峡雄性精巢发育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两地花背蟾蜍自我维持和繁殖投入能量权衡策略差异(1)自我维持与繁殖能量投入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刘家峡雌性和雄性以及白银雌性花背蟾蜍的脏器系数、营养水平、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水平与性腺脏器系数或性腺发育水平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对繁殖投入能量的增加降低了对个体自身生长与维持方面的能量投入,而该特征在白银雌性个体中尤为显着。(2)生长与生存间能量投入差异:白银地区花背蟾蜍胃、肝脏和肾脏脏器系数均高于刘家峡同龄个体,说明在非繁殖季白银个体通过摄食量的增大更多的积聚营养。但白银地区花背蟾蜍面临更高的氧化胁迫,且机体免疫水平普遍偏低。此外,该地区高龄个体营养水平偏低。(3)不同性别间权衡策略差异:两地雌性花背蟾蜍自身生长发育、营养存储、抗氧化防御及免疫水平均值低于同龄雄性个体,表明雌性较高的繁殖能量投入限制了其对自我维持的能量投入。与刘家峡同龄个体及同地区低龄个体相比,白银地区雌性高龄个体营养水平及脏器系数显着较低,表明在环境重金属胁迫地区,雌性个体早期对繁殖和生长发育的能量投入极大限制了生命晚期阶段自我维持的能量投入。总之,在非繁殖季,污染地区花背蟾蜍在生活史早期对生长和能量存储的能量投入增高,对自我维持的其他项目特别是对免疫水平和抗氧化水平的能量投入降低,且其对生活史早期阶段自我维持的能量投入显着高于晚期阶段。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环境污染致两栖动物种群稳定性变化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林成创[2](2020)在《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哮喘作为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3亿左右人口,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有所不同,中国大陆地区哮喘患病率为1.24%,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且多数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欠佳,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此类药物虽可以相对较好地控制哮喘,但该类药物治疗周期长,长期使用可引起多种副作用。此外,仍有约40%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临床治疗亟需新研发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发现Th17/Treg细胞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使用卵清蛋白(OVA)及氢氧化铝(AL(OH)3)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式建立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以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进行干预,并与正常小鼠、模型组小鼠及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对比,明确rLZ-8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同时使用rLZ-8对体外培养小鼠脾脏T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探究rLZ-8对哮喘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以期为哮喘的更多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建立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和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将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地塞米松注射液(DEX)组,rLZ-8组,每组8只。以OVA和AL(OH)3混合致敏液在第0、7、13天腹腔注射致敏,第19天至32天予OVA溶液雾化激发的方法诱导建立哮喘模型,并从第19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EX、rLZ-8等对应药物干预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17A、IL-10、IFN-γ和IL-4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和CD8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11c-CD80+成熟DC和CD11c+CD86+成熟DC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4+IFN-γ+Th1细胞、CD4+IL-4+Th2细胞、CD4+IL-17A+Th17细胞、CD4+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IFN-γ、ROR γ t、Foxp3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肺组织中 STAT3 信号通路表达。2.rLZ-8对哮喘相关T细胞的调节作用分选BALB/c小鼠脾脏CD3+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Annexin V/PI法检测rLZ-8对T细胞的毒性并得到实验用药的安全浓度。用CD3CD28抗体刺激CD3+T细胞活化并给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ELISA法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 β、IL-10和TGF-β 1的表达水平。CFSE标记CD3+T细胞后刺激诱导分化,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 γ t表达水平,以研究Th17细胞分化情况。流式分选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用CFSE标记CD4+CD25+Treg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流式细胞术测定Treg细胞增殖情况。体外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Treg,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Foxp3+Treg细胞比例以研究Treg细胞分化情况,并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蛋白在各组T细胞中的表达。依据计量资料的正态性,使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 sT3法或者LSD法,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肺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VA诱导建立哮喘模型组小鼠肺部病理出现明显哮喘气道炎症特征,HE染色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轻了小鼠气道炎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少了肺部成熟DC(P<0.01)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P<0.01),流式检测也显示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中成熟DC细胞(CD11c+CD86+和 CD11c+CD80+DC)的比例(P<0.01)。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BALF上清液IgE的表达水平(P<0.01)和Th17细胞主要效应因子IL-17A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P<0.01),但未改变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P>0.05)。哮喘小鼠肺组织Real-time PCR显示rLZ-8降低了小鼠的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水平及Th2相关转录因子GATA3的水平则无影响(P>0.05)。rLZ-8下调小鼠脾脏中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并上调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1),但对CD4+IL-4+Th2细胞和CD4+IFN-γ+Th1的细胞比例无显着影响(P>0.05)。此外,rLZ-8抑制肺组织中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2.rLZ-8对T细胞调节作用的体外研究rLZ-8抑制了 CD3+T细胞培养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 β的表达(P<0.01),促进了 Treg细胞因子IL-10和TGF-β 1的表达,(P<0.01)。在体外刺激CD3+T细胞活化的研究中发现rLZ-8降低了 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 y tmRNA的表达水平和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P<0.01),并抑制了 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说明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研究和CD4+CD25-T细胞体外分化研究中,发现rLZ-8不能促进CD4+CD25+T细胞的增殖(P>0.05),但是可以诱导CD4+CD25-T细胞向CD4+Foxp3+Treg的分化(P<0.01),而DEX则表现为促进CD4+CD25+T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但不诱导Treg分化(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rLZ-8具有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表现为抑制了 Th17细胞的增殖活化及转录因子ROR γ t、细胞因子IL-17A的释放,同时促进了 CD4+Foxp3+Treg的分化及其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并抑制了 DC成熟,从而发挥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有良好免疫调节功能的rLZ-8具备成为哮喘治疗药物的可能。

康新乐[3](2020)在《蜕皮激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昆虫变态发育和易化扩散进入细胞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存在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意义昆虫的生长发育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包括20-羟基蜕皮酮(20E)、保幼激素(JH)和胰岛素,20E与JH和胰岛素相互作用调控昆虫生长发育和蜕皮变态。昆虫变态期间体内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如幼虫中肠的凋亡、成虫中肠的形成、脂肪体的解体和重构、成虫盘的生长和脑结构的重塑等,20E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蜕皮激素通过结合蜕皮激素的核受体(EcR)来发挥作用,起始20E早晚期基因的表达,启动变态程序,即20E基因组信号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在经典的20E基因组信号途径之外,存在20E非基因组途径,即20E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受体引发胞内钙离子和cAMP水平的快速变化,进而引起一系列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基因转录和变态发育。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七次跨膜的蛋白家族,在传递各种信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各种药物的作用靶标。研究发现GPCR作为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在20E调控昆虫的变态发育中发挥作用。果蝇多巴胺蜕皮激素受体DmDopEcR可以结合20E类似物,被认为是20E的膜受体,但DopEcR在20E信号途径中的功能并不清楚,并且棉铃虫中还报道了另外两个传递20E信号的GPCR,但没有检测到它们结合20E。前期研究还发现20E进入细胞的量是受到控制的,但机制和生物学效应并不清楚。这些研究打破了 20E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与核受体结合启动相关基因转录的经典理论,其尚待阐明的科学问题对于确立类固醇激素的细胞膜受体及其信号途径的新理论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本论文用重大农业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模型,研究DopEcR在20E信号途径中的功能并证明GPCR可以结合20E,GPCR控制20E进入细胞的机制和生物学效应,丰富和完善20E非基因组信号途径及调控昆虫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完全变态昆虫在末龄幼虫的最后阶段停止取食,然后发生变态。但是,幼虫停止取食的机制尚不清楚。使用农业害虫棉铃虫作为模型,揭示了 20E与多巴胺受体(DopEcR)(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以停止幼虫取食并促进化蛹。DopEcR在各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在20E调节下的蜕皮变态过程中表达水平升高。幼虫取食阶段的20E滴度较低,而游走阶段的20E滴度较高。相比之下,多巴胺(DA)滴度在幼虫取食阶段较高,而在游走阶段较低。使用多巴胺受体抑制剂flupentixol阻断多巴胺受体或20E注射均可以减少幼虫的食物消耗和体重。敲降DopEcR可以抑制幼虫的取食、生长和化蛹。20E通过DopEcR促进细胞凋亡,DA通过DopEcR诱导细胞增殖。20E通过抑制DA诱导的细胞增殖和AKT的磷酸化来对抗DA功能。20E通过DopEcR诱导基因表达,并使细胞内钙离子和cAMP水平快速增加。20E诱导DopEcR与Gαs和Gαq相互作用。20E通过DopEcR诱导20E信号途径关键蛋白磷酸化和EcRB1-USP1转录复合物与蜕皮激素响应元件EcRE的结合。DopEcR可以在细胞膜或从细胞膜分离后结合20E。DopEcR结合20E位点的突变降低了 20E结合水平和相关的细胞快速反应。研究结果表明20E通过与DA竞争结合DopEcR,抑制幼虫进食并促进化蛹。在棉铃虫中阐明了一种GPCR(命名为GPCR-3)通过触发G蛋白介导的信号级联并形成四聚体促进20E进入细胞传递类固醇激素20E信号。通过虫体RNA干扰从棉铃虫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GPCR-3参与20E信号途径。虫体干扰GPCR-3导致延迟化蛹或形成嵌合蛹,抑制幼虫中肠和脂肪体的降解,并抑制20E诱导的基因表达。20E诱导GPCR-3与Gαq和Gαs相互作用,并使细胞内钙离子、cAMP和蛋白磷酸化迅速增加。GPCR-3定位于细胞质膜中,20E诱导下被GPCR激酶2(GRK2)磷酸化后内化降解脱敏20E信号,β-arrestin-1和网格蛋白介导GPCR-3的内化。GPCR-3可在细胞膜中和分离后在体外结合20E。20E与GPCR-3的结合诱导GPCR-3的同源二聚体形成同源四聚体,GPCR-3的同源四聚体促进20E进入细胞并传递20E信号。GPCR-3同源四聚体作为20E细胞膜受体并促进20E扩散进入细胞,控制不同组织中20E的滴度,进而调节变态发育中不同组织的发育命运—调亡或增殖生长。结论及科学意义1.本论文研究了 DopEcR在昆虫取食和化蛹中的双重功能,DA通过DopEcR促进幼虫的进食和生长,20E与DA竞争结合DopEcR,并通过DopEcR作为细胞膜受体之一来传递20E信号,从而促进昆虫变态,揭示了类固醇激素与多巴胺系统的互作,阐明了 20E抑制鳞翅目昆虫取食并促进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为类固醇激素信号途径及其与神经系统互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为害虫控制提供了新的生长调节剂的研制靶点。2.证明了 ErGPCR-2可以结合20E,支持了前面的研究结论—ErGPCR-2是20E的细胞膜受体。3.证明了 GPCR-3是20E的细胞膜受体,20E结合并诱导GPCR-3形成同源四聚体传导20E信号,并作为转运蛋白易化20E扩散进入细胞。首次发现GPCR可以通过形成同源四聚体促进20E的细胞导入。

洪天一[4](2020)在《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影响NF-κB和HIF-1α信号传导通路治疗哮喘的调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且病情顽固难愈,病程迁延反复,如果未及时治疗,可伴随终身[1]。研究表明,气道慢性炎症是气道重塑的发生基础,而重塑则是气道炎症缓慢发展的必然结果,气道持续性的炎症反应以及损伤和修复,最终导致组织增生和气道狭窄[2-3]。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分别是炎症和缺氧反应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受上游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的调控,从而激活其下游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基因表达,在气道炎症反应[4-8]和气道重塑演进过程中[9-11]发挥重要作用。蝎黄解痉治哮颗粒为导师冯晓纯教授基于中医理论与前人总结经验的自拟方,全方由麻黄、全蝎、杏仁、白果、苦参、甘草等组成。以《摄生众妙方》中定喘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来,加入祛风解痉的虫类药全蝎为理论基础,具有宣肺解痉、止咳平喘的功效。本课题文以NF-κB和HIF-1αα作为切入点,探讨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对MAPKs信号通路调节NF-κB和HIF-1αα的作用,阐述其缓解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机制,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哮喘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实验一:建立急性哮喘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蝎黄解痉治哮颗粒高剂量组(XHG)、蝎黄解痉治哮颗粒低剂量组(XHD)和孟鲁司特组(Montelukast)。体内实验观察指标:(1)雾化激发时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行为学;(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计数及细胞因子;(3)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病理检查和比较结果;(4)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ERK 1/2、p-p38MAPK、p-JNK 和 Akt、p-NF-κBp65 蛋白表达,及其下游通路的 VEGF、MMP-9、TGF-β1蛋白表达。体外实验观察指标:(1)检测药物对16HBE(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毒性实验;(2)免疫荧光法检测LPS诱导16HBE细胞中p-NF-KB p65表达,以及蝎黄解痉治哮颗粒的干预作用。实验二: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蝎黄解痉治哮颗粒高剂量组(XHG)、蝎黄解痉治哮颗粒低剂量组(XHD)和孟鲁司特组(Montelukast)。体内实验观察指标:(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计数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2)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病理检查和比较结果;(3)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ERK 1/2、p-p38、p-JNK、Akt和HIF-1α蛋白表达,及其下游通路的VEGF、MMP-9、TGF-p1蛋白表达,以及α-SMA蛋白表达;(4)免疫荧光法检测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内α-SMA蛋白表达;(5)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模型小鼠肺组织内α-SMA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实验观察指标:(1)检测药物对ASMC(气道平滑肌细胞)细胞毒性实验;(2)免疫荧光法检测LPS诱导RASMC细胞p-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蝎黄解痉治哮颗粒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实验—结果(1)OVA致敏小鼠出现哮喘发作表现。(2)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升高,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后,炎症细胞数量及分类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TNF-α、IL-6、IL-1(β水平增加,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显着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TNF-αα、IL-6、IL-1β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炎症细胞广泛浸润到气管及血管周围。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显着改善这种情况。PAS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气道周围杯状细胞增生明显,黏液分泌增加,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Masson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气道上皮维化程度加深,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纤维化程度。(4)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p-ERκ1/2、p-JNK、p-p38 MAPK、AKT、p-NF-KB p65、VEGF、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较,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上述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荧光法检测LPS诱导16HBE细胞中p-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LPS诱导的16HBE细胞中p-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较,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p-NF-κB p65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结果(1)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升高,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后,炎症细胞数量及分类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TNF-α IL-6、IL-1β水平增加,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显着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TNF-α、IL-6、IL-1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炎症细胞广泛浸润到气管及血管周围。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显着改善这种情况。PAS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气道周围杯状细胞增生明显,黏液分泌增加,附着于上皮管腔内,部分地方形成粘液栓。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Masson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可见上皮细胞紊乱、脱落,气道壁增厚,气管腔狭窄,部分小血管形成和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纤维化程度。(3)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p-ERK1/2、p-JNK、p-p38MAPK、AKT、HIF-1α、VEGF、MMP-9和TGF-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较,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这些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荧光法检测LPS诱导RASMCs中p-NF-K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LPS诱导的RASMCs中p-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较,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p-NF-κB p65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分别通过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模型小鼠肺组织中αα-SM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较,高剂量蝎黄解痉治哮颗粒或孟鲁司特处理可明显抑制α-SMA蛋白表达。研究结论(1)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可抑制急性哮喘模型小鼠和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了模型小鼠气道内炎症反应。(2)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可显着减少急性哮喘模型小鼠和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小鼠气道及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气道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减少胶原细胞沉积降低气道上皮下纤维化程度。(3)由急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实验结果证实,蝎黄解痉治哮颗粒能抑制MAPKs、Akt、NF-<B通路的激活,以及其下游VEGF、MMP-9、TGF-β1的表达,阻止了由此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4)由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小鼠肺组织实验结果证实,蝎黄解痉治哮颗粒能抑制MAPKs、Akt、HIF-1α通路的激活,以及其下游VEGF、MMP-9、TGF-β1的表达,阻止了由此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5)蝎黄解痉治哮颗粒能抑制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小鼠肺组织内α-SMA的表达,进而减轻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高反应和减缓气道重塑。(6)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可抑制LPS诱导的16HBE细胞和RASMCs中p-NF-κB p65蛋白表达。

夏翊博[5](2020)在《三碘甲腺原氨酸通过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促进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以及三碘甲腺原氨酸最佳刺激浓度筛选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 from apical papilla,SCAPs),制备三碘甲腺原氨酸(T3)条件培养基并筛选最佳刺激浓度。方法:收集根尖未闭合离体恒磨牙,通过酶消化法与组织块贴壁法结合运用,培养原代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传代至p3至p5后用于后续的实验。诱导多向分化实验验证其分化潜能,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1 mol/L Na OH溶解T3粉末后制备连续梯度浓度的T3条件培养基,培养5 d,而后检测各浓度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选取差异最显着浓度的作为实验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此外,使用CCK-8试剂盒绘制增殖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检验所选实验浓度对SCAP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本实验自未成熟恒磨牙根尖牙乳头组织中分离出纺锤状细胞,细胞经诱导后可成骨、成脂、成软骨向分化,细胞表面分子CD29、CD90阳性而CD34、CD45阴性。用多个浓度的T3条件培养基刺激SCAPs 5 d后,测定ALP表达及活性并绘制柱状图。结果显示10-9mol/L T3条件培养基显着提高ALP表达及活性,且高于其他各组。10-9mol/L T3条件培养基对SCAPs的增殖能力没有显着影响。结论:所分离培养细胞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10-9mol/L T3可能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向分化有促进作用且不显着影响细胞的增殖能力。第二部分T3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目的:探究T3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T3条件培养基刺激后,使用real-time 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骨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T3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T3条件培养基诱导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ALP、DMP1、OSX、OCN)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T3条件培养基诱导后,成骨向分化相关蛋白(RUNX2、ALP、DMP1、OSX、OCN)的表达水平上升。ALP染色结果显示经T3条件培养基诱导后深染色细胞显着增多,而茜素红染色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红染矿化结节更多。结论:10-9mol/L T3促进了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第三部分T3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初步探究MAPK信号通路在T3促进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T3条件培养基诱导后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并检验相应的通路抑制剂对T3诱导的SCAP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结果:经T3条件培养基诱导后,ERK的磷酸化水平上升。而JNK、p38的磷酸化水平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在使用U0126抑制ERK通路后,成骨向分化相关蛋白表达量较T3诱导组下降,ALP染色中深染色细胞和茜素红染色中的钙结节数量较T3诱导组减少。结论:ERK/MAPK信号通路在T3促进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

喻杰[6](2018)在《甲状腺素受体介导甲状腺素调控牙鲆变态的研究》文中认为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TH)是一类氨基酸衍生物,在个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方面均有广泛的作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养殖鱼类,其从仔鱼到稚鱼的转变中经历一个剧烈的变态发育过程,伴随着身体对称性的失去和眼睛的移位等等,该过程受甲状腺素的调控。业已证实,甲状腺素通过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诱导加速牙鲆仔鱼的变态。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甲状腺素调控仔鱼变态的机制知之甚少。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牙鲆变态过程中甲状腺素受体和脱碘酶表达的关系为研究外源性TH对牙鲆变态期间脱碘酶和甲状腺素受体的影响,笔者将15 dph(15 days post hatch,出膜后15天)的仔鱼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TH处理组和TU(thiourea,硫脲)处理组,饲养直至41 dph。为了评估用TU处理的牙鲆是否可以通过外源性TH来拯救其变态,笔者在35 dph(NC组牙鲆已经完成变态)时设计了拯救实验,将TU组的幼体分成3组:TU组继续在含硫脲的海水中饲养,TU+NC组转入天然海水中饲养,TU+TH组转入含有外源性甲状腺素的海水中饲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了3个甲状腺素受体TRαA、TRαB、TRβ和3个脱碘酶(deiodinases,Ds)D1、D2、D3基因m RNA在各实验组各时期的表达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了各实验组各时期牙鲆幼体体内甲状腺素T4和T3的总体水平。结果显示:随着牙鲆幼体开始进入变态进程(16-21dph),D1、D2、TRαA、TRαB和TRβ的表达开始增加,体内甲状腺素水平亦如此;本试验中除去D3以外其他所有分析的对象,均在变态高峰期(25-31 dph)出现峰值水平,此后表达水平全部以相似的趋势下降直到变态结束(35-41 dph)。不同的是,变态后TRβ转录水平仍然很高。D3表现出不规则的波浪状表达变化趋势,这与变态过程中分析的其他对象不同。外源TH处理显着促进了牙鲆幼体的变态。ELISA实验结果显示,外源TH处理在变态早期增加了牙鲆体内的TH水平,但在之后没有明显效果。q RT-PCR显示D1的表达在整个变态过程中被外源TH处理下调。D2、TRαA和TRαB在变态早期被TH处理上调,随后被下调。在变态早期和高峰期,TH处理上调了D3和TRβ的表达。与TH处理相反,TU处理抑制了牙鲆幼体的变态。本研究结果表明,TU处理在整个变态过程中都降低了牙鲆体内的TH水平。D1在变态高峰期和变态后期受到外源TU处理的上调;D2和TRαB在高峰期被下调,高峰期后被上调;D3和TRβ在高峰期和变态后期被TU处理下调。本实验中,笔者证明了脱碘酶和甲状腺素受体对TH和TU处理有多样的不同的反应,表明它们可能在牙鲆的变态过程中具有互补的作用。笔者发现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结果是脱碘酶和甲状腺素受体对TH和TU处理反应的时间依赖性差异。拯救实验中,D1和D2表达与TU组相比显着降低,而D3表达显示出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在TU+TH组中。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D3保护组织免受过量TH的伤害并与D1和D2起互补作用的观点。对于TRs来说,只有TRβ在救援实验中显示出显着的增加。结合外源TH和TU处理实验的结果,笔者认为TRα和TRβ在牙鲆变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但不同的作用,而TRβ可能起主要作用。2、甲状腺素受体的结合蛋白及其受甲状腺素调控的变化本试验笔者选择认为在介导甲状腺素调控牙鲆变态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甲状腺素受体β(thyroid hormone beta,TRβ)为研究对象,制作多克隆抗体,利用免疫沉淀法在过表达TRβ的牙鲆胚胎细胞(flounder embryonic cell,FEC)中探索TRβ的相互作用蛋白。笔者从TRβ多克隆抗体与过表达TRβ的牙鲆胚胎细胞总蛋白的免疫沉淀复合物中鉴定得到了22个达到本次质谱鉴定阈值得分的可信牙鲆蛋白。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显示所鉴定的蛋白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膜、染色体以及胞外区域,其中绝大多数的蛋白集中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主要具有ATP结合、未折叠的蛋白质结合、核糖体的结构组成、激酶活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GTP酶活性、翻译延长因子活性、过氧化物氧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肌动蛋白丝结合、RNA结合、DNA结合、趋化因子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结构组分这些分子功能;主要参与转录调控、翻译、蛋白质折叠和重折叠、细胞氧化还原内稳态、细胞分裂、核小体装配、雌激素应答、压力应答以及免疫应答的生物学进程。同时经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鉴定的蛋白参与核糖体通路、细胞周期、内质网蛋白加工、MAPK信号转导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剪接体、粘着斑、氧化磷酸化、内吞作用、RNA降解、氨基酸物质代谢、胆汁分泌、信使RNA监测通路、沙门氏菌感染、单纯疱疹感染以及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中。笔者选择了可信度和综合得分最高的8个鉴定的蛋白进行进一步分析,分别为:ATP合酶β亚基(beta-F1-ATPase)、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含有TCP1的伴侣蛋白亚基6A(Cct6A)、40S核糖体蛋白S15A(RPS15A)、肌酸激酶1(CK1)、溶质载体家族25α成员5(Slc25a5)、延伸因子1(EF1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B(HDAC1-B)。这些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已在无尾目动物中被报道可与未结合配体的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调控下游基因转录。进一步对编码它们的基因m RNA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表达在外源甲状腺素处理后均表现出显着变化,其中beta-F1-ATPase、Hsp90β、Cct6A、RPS15A、Slc25a5、EF1a和HDAC1-B的表达受外源甲状腺素处理显着下调,CK1相反,它的表达受甲状腺素处理显着上调;硫脲的处理对所分析的基因则几乎都没有明显影响。这些结果间接支持了所分析的可信蛋白与甲状腺素受体β之间的相互联系。3、牙鲆变态过程中蛋白质组受外源性甲状腺素影响的变化在本实验中,笔者通过TMT偶联的2D LC-MS/MS方法分析了TH处理和未处理的牙鲆幼体在变态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类型和表达水平。使用实时定量PCR(RT-q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验证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评估了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变态期牙鲆对外源TH处理响应中可能的生物学意义。笔者鉴定了815种对外源性甲状腺素刺激的响应显示出显着变化的蛋白质,其中412种蛋白质上调,403种下调。这些受甲状腺素影响显着变化的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笔者发现了五组具有强相互作用并受甲状腺素显着调节的蛋白质,包括hbbe2-hbae1-pah,tnnt3a-zgc:92233-tpm1-myhz2-smyhc2-myh11a-tnnc2-ttnb-speg,fabp6-fabp3-apoba-apoa1a,rlbp1bopn1mw4-grk7a和gapdh-tkt-aldoaa-aldob-gpib-ldha-pkmb-idh1。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除了一种未知的蛋白质(zgc:92233)外,5个互作组中的2个(hbbe2-hbae1-pah和tnnt3a-zgc:92233-tpm1-myhz2-smyhc2-myh11a-tnnc2-ttnb-speg)被TH处理显着上调,另外3个组(fabp6-fabp3-apoba-apoa1a,rlbp1b-opn1mw4-grk7a和gapdh-tktaldoaa-aldob-gpib-ldha-pkmb-idh1)显着下调。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两个受TH上调的蛋白互作组的蛋白已知分别参与血细胞形成和功能以及肌肉发育。另外三个受TH下调的蛋白互作组的蛋白质已知在生物能量代谢过程、视觉系统发育和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总的来说,笔者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证实了甲状腺素增强牙鲆变态过程中血细胞的成熟,加强了牙鲆幼体的肌肉发育,同时也证实了视觉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的弱化。

曹楚彦[7](2016)在《三唑锡对非洲爪蟾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分子机制》文中认为三唑锡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锡杀螨剂,但它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却鲜有报道。本试验以非洲爪蟾为模式生物,研究了三唑锡对非洲爪蟾的急性毒性、胚胎致畸效应、发育毒性,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性别发育和性腺轴相关基因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和蝌蚪的96 hL50分别为1.84和0.786μg/L,属于剧毒,经推算的环境安全浓度分别为0.02和0.008μg/L,蝌蚪比胚胎更为敏感。爪蟾胚胎致畸实验(FETAX)结果表明,三唑锡对非洲爪蟾96-h EC50为1.329μg/L,致畸指数为1.41,表明三唑锡具有致畸作用,同时暴露使胚胎体重、肌节宽、鳍宽减少,引起包括尾椎弯曲、脊柱弯曲、面部畸形和心包囊水肿等致畸现象,其中窄鳍为有机锡特异性致畸种类。同时,三唑锡暴露96 h引起非洲爪蟾胚胎体内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显着下降,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高浓度处理组显着上升,激素水平紊乱可能导致爪蟾胚胎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平衡从而出现畸形。致畸相关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cpp32β)基因表达上调,IL-1b转化酶(ice)下调,可能干扰了非洲爪蟾体内Fas介导的凋亡途径, Cpp32活化程度的提高导致Ice失活,进而Cpp32执行凋亡命令,促进细胞凋亡;骨形成蛋白抑制蛋白(chordin)基因表达上调,性别决定区域Y-盒蛋白9(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因表达不同程度下调,表明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能够影响骨骼或脊索发育,从而导致畸形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试验(AMA)以非;洲爪蟾NF51蝌蚪为试验对象暴露21d结果表明,三唑锡7d暴露使爪蟾蝌蚪体重下降,同时mmmp2、基质降解酶-3(st3)表达量下调,整体并未表现出明显生长抑制的现象;三唑锡14天暴露引起脱碘酶-2(dio2)、甲状腺受体p(trβ)、基本转录元结合蛋白(bteb)、mmp2表达量下调,并且T3水平显着下降,表现出一之甲状腺内分泌干扰作用:三唑锡暴露21天引起爪蟾后肢生长受到抑制,发育时期显着延后,dio2、trβ、bteb、mmp2、st3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显着下调,T3水平下降,说明三唑锡可作用于脱碘酶,抑制T4向T3的转化过程以及T3与受体的结合,进而导致下游效应基因表达量的减少,从而引起甲状腺内分泌系统干扰作用。6个月染毒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锡暴露引起非洲爪蟾存活率、体长、体重下降,变态发育完成时间显着滞后,雌性数量减少,性别兼性表型爪蟾显着增加,雌性爪蟾肝腺指数(LSI)和性腺指数(GSI)下降;雌雄个体雄激素受体(ar)表达显着上调,雌性爪蟾芳香化酶(cypl9)表达下调;雄性爪蟾睾酮含量上升。三唑锡可能通过干扰芳香化酶的合成抑制T向雌二醇(E2)的转化导致T在爪蟾体内蓄积,促使基因型雌性爪蟾向雄性异向发育,表现出一定类雄激素效应。综上所述,三唑锡在环境暴露浓度下对非洲爪蟾胚胎有致畸效应,干扰蝌蚪依赖甲状腺激素调控的变态发育,和幼蛙性别发育。

王玉龙[8](2016)在《家蚕高蛋白血症对脂肪体重塑及其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高蛋白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严重代谢疾病。由于缺乏可靠的高蛋白血症动物模型,相关发病机制探究还有诸多不明之处。本实验室利用无脊椎模式动物家蚕构建了高蛋白血症疾病模型,发现了疾病模型家蚕的幼虫-蛹变态期的出现了脂肪体重塑与生理功能障碍,为此,本文研究了高蛋白血症影响家蚕脂肪体重塑的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高蛋白血症引起变态期家蚕脂肪体重塑异常本实验室构建的转基因突变体TBH家蚕是一个能够正常继代的轻症高蛋白血症遗传品系,其后部丝腺合成的丝蛋白质不能正常分泌至体外,导致幼虫-蛹变态期丝腺退化释放更多的蛋白至血淋巴,在蛹期出现1周左右的血淋巴蛋白浓度极度升高。我们另一种快速建立重症高蛋白血症家蚕(简记为疾病模型,AM)的方法是在成熟幼虫停止进食后,用低熔点石蜡封堵家蚕的吐丝孔,阻止其丝腺中储存蛋白质向体外分泌,导致整个蛹期血淋巴蛋白浓度一直维持在极高水平,并出现高致死现象。脂肪体活体形态观察和细胞膜染色,以及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轻症TBH家蚕脂肪体开始解离较野生型提前,解离和重塑过程延长;重症AM家蚕脂肪体开始解离时间较对照迟,解离过程显着延长,重塑困难。qRT-PCR调查脂肪体重塑相关基因BmAtg6、BmAtg8和BmDronc的表达,发现在两种模型家蚕的变态期脂肪体中,这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进一步的细胞溶酶体染色及细胞核DAPI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高蛋白血症家蚕的脂肪体细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噬和凋亡障碍。2高蛋白血症影响了变态期家蚕脂肪体生理功能HPLC测定结果显示,高蛋白血症家蚕脂肪体中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出现了显着变化,氨基酸转化代谢相关的GPT、GOT酶活性也出现了异常。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调查结果显示,高蛋白血症家蚕脂肪体中ROS增多,催化ROS转化为过氧化氢的SOD活性和分解过氧化氢的CAT活性,以及GST活性都显着升高。变态期脂肪体合成Vg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高蛋白血症家蚕脂肪体中的Vg基因转录水平显着低于对照,暗示雌性生殖发育必需的Vg蛋白合成出现障碍;进一步的卵巢发育观察结果显示,高蛋白血症家蚕的卵巢重量及性腺系数均显着低于对照。TBH家蚕的成虫以及轻症AM家蚕(吐丝6 h后封堵吐丝孔)成虫的产卵数减少,不受精卵增多。

陈婧,吴民耀,王宏元[9](2012)在《甲状腺激素在两栖动物变态过程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两栖动物的幼体变态是研究甲状腺激素调节组织和器官重构的理想模式。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两栖动物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3种脱碘酶D1、D2和D3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蛋白结构、类型和机能;以及甲状腺激素对两栖动物幼体变态过程中各个类型组织和器官重构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和脱碘酶的互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杨皓月,李丕鹏,陆宇燕[10](2012)在《环境污染物对脊椎动物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甲状腺激素在脊椎动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有很多污染物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的作用.甲状腺对环境污染物具有极敏感的反应,污染物不仅会引起滤泡及滤泡细胞大小、滤泡细胞数量和滤泡腔中胶质含量的改变,影响到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转运以及代谢中多种酶的表达和活性变化,还参与和甲状腺激素的竞争性结合,进而影响到机体中由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各项生理功能,甚至会导致机体趋于死亡.由于两栖类幼体——蝌蚪的变态发育阶段直接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控,现已被确认为筛选和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首选生物检测指示动物.

二、Thyroid hormon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tissue remodeling during anuran metamorpho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yroid hormon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tissue remodeling during anuran metamorphosis(论文提纲范文)

(1)非繁殖季花背蟾蜍自我维持策略对环境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无尾目面临的环境胁迫
    1.2 自我维持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1.3 自我维持与繁殖的权衡
    1.4 繁殖对策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研究样地和研究对象
    2.3 实验样本的采集、处理和测量
    2.4 样品的检测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两地重金属浓度差异
    3.2 重金属胁迫对自我维持的影响
    3.3 重金属胁迫对性腺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重金属富集、自我维持和性腺生长发育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3.5 自我维持指标与性腺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环境重金属胁迫对花背蟾蜍体内重金属富集特征的影响
    4.2 自我维持和性腺生长发育对长期环境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4.3 环境重金属胁迫下自我维持和性腺生长发育随年龄的变化
    4.4 环境重金属胁迫下自我维持与性腺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4.5 白银高龄雌性花背蟾蜍自我维持的能量投入的变化
    4.6 雌性和雄性个体能量分配策略的差异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2)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一、古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与辨治
    第二节 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一、哮喘的定义
        二、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哮喘的病因
        四、哮喘的治疗
        五、哮喘与Th17/Treg细胞平衡
    第三节 RLZ-8的免疫研究进展
        一、凝集红细胞作用
        二、免疫活性
        三、抑制过敏性反应
        四、抗癌活性
        五、抗炎
        六、其他作用
第二章 RLZ-8对哮喘小鼠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一、实验动物
        二、主要实验仪器
        三、实验试剂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分组及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三、肺组织组织学检测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免疫学检测
        五、肺组织mRNA提取及Real-time PCR检测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表型
        七、Western Blotting检测
        八、统计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rLZ-8降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
        二、rLZ-8抑制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脾脏CD11c~+ DC的成熟
        三、rLZ-8影响哮喘小鼠BALF细胞因子的水平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mRNA表达
        五、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Th17的比例并增加了Treg细胞的比例
        六、rLZ-8抑制哮喘小鼠STAT3信号通路活化
    第四节 讨论
        一、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二、rLZ-8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三、rLZ-8对肺组织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因子的释放
        五、rLZ-8抑制哮喘小鼠肺部DC成熟
        六、rLZ-8抑制小鼠肺组织STAT3信号通路
第三章 RLZ-8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机制体外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试剂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二、小鼠脾脏CD3~+T细胞的提取
        三、Annexin/pi法进行细胞凋亡实验
        四、ELISA检测CD3~+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
        五、rLZ-8对体外CD4~+IL-17A~+ Th17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六、小鼠脾脏CD4~+CD25~+ Treg细胞的提取
        七、CSFE检测rLZ-8对CD4~+CD25~+ 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
        八、小鼠脾脏CD4~+CD25~- T细胞的提取
        九、流式细胞术检测rLZ-8对Treg的分化影响
        十、Western Blotting检测CD3~+T淋巴细胞中STAT3的表达
        十一、统计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rLZ-8对CD3~+T细胞毒性
        二、rLZ-8对CD3~+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三、rLZ-8抑制Th17的体外活化和增殖
        四、rLZ-8促进CD4~+Foxp3~+Treg体外分化
        五、rLZ-8抑制STAT3信号通路在体外的活化
    第四节 讨论
        一、rLZ-8直接从细胞层面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作用于Th17/Treg细胞平衡
        二、rLZ-8对体外培养T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三、rLZ-8抑制体外培养T细胞STAT3信号通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蜕皮激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昆虫变态发育和易化扩散进入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激素调控昆虫变态发育
    2 20E作用的分子机制
        2.1 蜕皮激素及其对蜕皮变态的调控
        2.2 20E基因组信号途径
        2.3 20E非基因组信号途径
        2.4 20E的运输方式
    3 存在的科学问题,研究方案和意义
第二章 蜕皮激素竞争结合多巴胺/蜕皮激素受体抑制鳞翅目昆虫取食并促进化蛹的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在20E调节下,DopEcR在大脑中高表达
        3.2 20E抑制幼虫取食,DA参与幼虫取食
        3.3 干扰DopEcR可以减少幼虫进食并延迟化蛹
        3.4 20E拮抗多巴胺功能
        3.5 DopEcR参与20E信号途径
        3.6 DopEcR与Gαq和Gαs相互作用以调节蛋白质的磷酸化
        3.7 DopEcR结合20E的结构模拟
        3.8 DopEcR结合20E
    4 讨论
        4.1 20E与DopEcR结合导致幼虫停止进食并传导化蛹信号
        4.2 GPCR结合20E
        4.3 20E上调DopEcR表达
        4.4 多个GPCR传输20E信号
    5 结论
第三章 蜕皮激素诱导G蛋白偶联受体3形成同源四聚体传递信号并通过该受体易化扩散进入细胞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GPCR-3参与20E信号途径
        3.2 GPCR-3变态过程中表达上调
        3.3 GPCR-3干扰抑制20E诱导的化蛹、组织重塑和基因表达
        3.4 GPCR-3参与了20E诱导的快速细胞反应和蛋白质磷酸化
        3.5 20E诱导GPCR-3的磷酸化和内化
        3.6 GPCR-3结合20E
        3.7 GPCR-3以同源二聚体存在,并通过20E诱导为同源四聚体
        3.8 GPCR-3促进20E进入细胞
    4 讨论
        4.1 20E通过GPCR-3传输信号和终止信号
        4.2 多个GPCR结合20E的细胞膜受体
        4.3 20E促进GPCR-3形成同源四聚体易化20E进入细胞
        4.4 GPCR-3四聚体增加组织中20E滴度进而促进细胞凋亡
    5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总结及意义
    4.1 论文创新点总结及意义
    4.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影响NF-κB和HIF-1α信号传导通路治疗哮喘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 病名与症状的研究
        2 病因病机
        3 古今医家论治支气管哮喘
        4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中医研究
        5 现代医学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6 小结
    文献综述二 哮喘模型动物的选择与建立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2 小鼠哮喘模型的致敏剂与剂量
        3 不同病理改变的哮喘模型小鼠
        4 特殊种类哮喘的鼠类模型
        5 细胞模型
        6 小结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蝎黄解痉治哮颗粒通过抑制MAPKs/NF-κB通路改善急性哮喘气道炎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蝎黄解痉治哮颗粒通过抑制MAPKs和AKT/HIF-1α通路改善哮喘气道重塑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5)三碘甲腺原氨酸通过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促进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标及意义
    三 研究创新
    四 研究方法和路线
第一部分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以及T3最佳刺激浓度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T3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T3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MAPK信号通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甲状腺激素对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甲状腺素受体介导甲状腺素调控牙鲆变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 甲状腺素
        1.1 甲状腺素的发现
        1.2 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1.3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1.4 甲状腺素的作用机制和甲状腺素受体的发现
    2 甲状腺素受体
        2.1 甲状腺素受体的结构和分类
        2.2 甲状腺素受体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
        2.3 甲状腺素受体的生理功能
        2.3.1 TR的基因受体作用
        2.3.2 TR的非基因受体作用
        2.4 甲状腺素受体的共作用因子
    3 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素受体在鱼类早期发育中的作用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牙鲆变态过程中甲状腺素受体与脱碘酶表达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实验和取样
        1.2 试验试剂
        1.3 试剂的配制
        1.4 主要试验器材
        1.5 试验方法
        1.5.1 总RNA的提取
        1.5.2 反转录制备cDNA
        1.5.3 引物设计
        1.5.4 荧光定量PCR
        1.5.5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 试验结果
        2.1 总RNA的提取和鉴定
        2.2 牙鲆变态发育过程中脱碘酶在体内的表达
        2.3 牙鲆变态发育过程中体内甲状腺素受体的表达
        2.4 变态期间牙鲆体内T4和T3整体水平的变化
        2.5 外源TH处理及其对牙鲆脱碘酶和甲状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2.6 TU处理组牙鲆的变态拯救
    3 讨论
        3.1 脱碘酶和甲状腺素受体在牙鲆变态过程中的表达
        3.2 外源TH和TU处理对牙鲆变态过程中脱碘酶和甲状腺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3.3 变态拯救
第三章 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的鉴定及其受甲状腺素调控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试剂
        1.2 试验主要器材
        1.3 试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
        1.3.2 牙鲆TRβ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3.3 TRβ在牙鲆胚胎细胞中的过表达
        1.3.3.1 TRβmRNA编码区(CDS)全序列的扩增
        1.3.3.2 双酶切
        1.3.3.3 连接及转化
        1.3.3.4 重组质粒的鉴定和扩增抽提
        1.3.3.5 pEGFP-N1-TRβ转染细胞
        1.3.3.6 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TRβ的表达
        1.3.4 免疫沉淀
        1.3.5 WesternBlot检测IP复合物
        1.3.6 质谱检测IP复合物
        1.3.7 RT-qPCR分析TRβ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的mRNA在牙鲆变态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反应
    2 试验结果
        2.1 牙鲆TRβ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1.1 TRβ多克隆抗体的质量检验
        2.1.2 TRβ多克隆抗体用于牙鲆组织蛋白和胚胎细胞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2.2 TRβ在牙鲆胚胎细胞中的过表达
        2.2.1 牙鲆TRβ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2.2 pEGFP-N1-TRβ重组质粒转染牙鲆胚胎细胞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牙鲆胚胎细胞中TRβ的表达
        2.3 免疫沉淀
        2.3.1 WesternBlot检测免疫沉淀复合物
        2.3.2 液质联用质谱法检测IP复合物
        2.3.3 可信蛋白在牙鲆变态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外源激素刺激的反应
    3 讨论
第四章 牙鲆变态过程中蛋白质组受外源性甲状腺素影响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试验和采样
        1.2 试验试剂
        1.3 试验试剂的配制
        1.4 试验主要器材
        1.5 试验方法
        1.5.1 制备蛋白质样品并用TMT试剂标记
        1.5.2 肽段混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1.5.3 LC-MS/MS在线分析肽段混合物
        1.5.4 数据处理和分析
        1.5.5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
        1.5.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鱼的生长状态
        2.2 通过TMT定量分析鉴定的TH处理和自然发育的牙鲆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
        2.3 差异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4 通过定量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2.5 通过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评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2.6 蛋白互作分析
    3 讨论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三唑锡对非洲爪蟾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和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1.2 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特点
        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1.3.1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3.2 对生殖系统与发育的影响
        1.3.3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效应
        1.3.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3.5 致癌作用
        1.3.6 对动物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1.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
        1.4.1 受体介导反应
        1.4.2 非受体途径
        1.4.3 影响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综合效应
    2 农药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2.1 农药内分泌干扰物的特点
        2.1.1 结构特点
        2.1.2 作用特点
        2.2 农药在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3 非洲爪蟾作为实验动物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应用
        3.1 非洲爪蟾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评价
        3.1.1 非洲爪蟾的变态发育过程
        3.1.2 甲状腺激素信号途径
        3.2 非洲爪蟾的生殖内分泌干扰评价
        3.2.1 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
        3.2.2 性激素水平及相关酶的表达
    4 有机锡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4.1 有机锡的使用现状
        4.2 有机锡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5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和蝌蚪的急性毒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非洲爪蟾的饲养以及胚胎获取
        2.3 非洲爪蟾蝌蚪急性毒性试验
        2.3.1 预试验
        2.3.2 暴露试验
        2.4 非洲爪蟾胚胎急性毒性试验
        2.5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的急性毒性
        3.2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
        3.3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蝌蚪的安全浓度推算
    4 讨论
第三章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非洲爪蟾饲养及胚胎获取
        2.4 FETAX爪蟾胚胎致畸试验
        2.5 基因转录水平测定
        2.5.1 总RNA提取
        2.5.2 cDNA的合成
        2.5.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6 甲状腺激素测定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
        3.1.1 致畸指数
        3.1.2 畸形种类分布
        3.1.3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生长的影响
        3.2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致畸相关基因的影响
        3.3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胚胎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4.1.1 胚胎致畸效应
        4.1.2 相关基因的影响
        4.1.3 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4.2 小结
第四章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蝌蚪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非洲爪蟾饲养及胚胎获取
        2.4 AMA两栖类变态试验
        2.5 基因转录水平测定
        2.6 甲状腺激素测定
        2.7 三唑锡含量检测
        2.7.1 样品前处理方法
        2.7.2 仪器条件
        2.7.3 质量保证与控制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育效应
        3.2 基因转录效应
        3.3 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
        3.4 三唑锡含量检测及生物富集系数
    4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4.2 小结
第五章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性腺轴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非洲爪蟾饲养及胚胎获取
        2.4 6个月染毒试验
        2.5 形态学指标测定
        2.6 非洲爪蟾性腺指数和肝腺指数的测定
        2.7 性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测定
        2.7.1 总RNA提取
        2.7.2 反转录
        2.7.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8 非洲爪蟾幼蛙性腺激素水平测定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幼蛙体长、体重和存活率的影响
        3.2 三唑锡长期染毒对非洲爪蟾幼蛙性腺指数和肝腺指数的影响
        3.3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性别分化的影响
        3.4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变态发育完成时间的影响
        3.5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
        3.6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4.2 小结
全文总结
    1 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家蚕高蛋白血症对脂肪体重塑及其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高蛋白血症及其动物模型
        1.1 高蛋白血症
        1.2 高蛋白血症动物模型
    2 家蚕脂肪体及其生理功能
        2.1 家蚕脂肪体抗氧化应激相关物质
        2.2 家蚕脂肪体组织内氨基酸转化代谢相关酶类
        2.3 家蚕脂肪体的卵黄原蛋白合成与转运
    3 家蚕脂肪体的重塑
        3.1 家蚕脂肪体组织的解离
        3.2 家蚕脂肪体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3.3 家蚕脂肪体细胞的分化及组织再生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4 实验材料
        4.1 实验动物
        4.2 高蛋白血症家蚕建模处理
    5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6 主要仪器设备
    7 实验方法
        7.1 组织切片及其HE染色
        7.2 新鲜组织压片观察
        7.3 细胞膜染色
        7.4 溶酶体染色
        7.5 DAPI染色
        7.6 组织总RNA提取
        7.7 RNA消化
        7.8 RNA的反转录
        7.9 实时定量PCR
        7.10 脂肪体组织氨基酸的HPLC测定
        7.11 ROS染色
        7.1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7.13 酶活性测定
        7.14 蚕卵计数及不受精率统计
        7.15 性腺成熟系数调查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高蛋白血症引起脂肪体重塑异常
        1.1 高蛋白血症突变体家蚕TBH的脂肪体重塑
        1.2 封堵吐丝孔家蚕的脂肪体重塑
    2 高蛋白血症家蚕脂肪体重塑异常的分子机制
        2.1 伴随TBH家蚕脂肪体重塑异常的PCD信号通路调控变化
        2.2 高蛋白血重症家蚕脂肪体重塑异常的分子机制
    3 高蛋白血症对家蚕脂肪体游离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3.1 高蛋白血症对家蚕脂肪体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
        3.2 高蛋白血症对脂肪体中氨基酸转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 高蛋白血症对脂肪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5 高蛋白血症通过影响脂肪体的蛋白质合成影响生殖
        5.1 高蛋白血症影响了雌性家蚕的产卵
        5.2 高蛋白血症危害了家蚕的卵巢发育
        5.3 高蛋白血症降低了家蚕脂肪体的Vg基因表达水平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论文创新点
    3 后续研究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中主要缩略词表
    附录2 家蚕(Bm)脂肪体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与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申请发明专利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致谢

(9)甲状腺激素在两栖动物变态过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种脱碘酶的功能、分布及其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2 甲状腺激素受体
3 甲状腺激素在两栖动物变态中的作用
    3.1 尾部吸收
    3.2 消化系统的重构
    3.3 甲状腺激素对大脑的影响
    3.4 变态阶段其他组织的重构
4 在变态过程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和脱碘酶三者的互作
5 研究展望

(10)环境污染物对脊椎动物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污染物对甲状腺形态结构的影响
2 环境污染物对THs合成、分泌的影响
    2.1 环境污染物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
    2.2 污染物对甲状腺自身THs合成、分泌的影响
3 环境污染物对THs转运的影响
4 环境污染物对THs代谢的影响
5 环境污染物对THs调控功能影响
6 甲状腺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7 研究问题及展望

四、Thyroid hormon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tissue remodeling during anuran metamorphosis(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繁殖季花背蟾蜍自我维持策略对环境重金属胁迫的响应[D]. 孙昊. 兰州大学, 2021(09)
  • [2]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林成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蜕皮激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昆虫变态发育和易化扩散进入细胞的研究[D]. 康新乐. 山东大学, 2020(08)
  • [4]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影响NF-κB和HIF-1α信号传导通路治疗哮喘的调控机制[D]. 洪天一.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三碘甲腺原氨酸通过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促进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D]. 夏翊博.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6]甲状腺素受体介导甲状腺素调控牙鲆变态的研究[D]. 喻杰. 上海海洋大学, 2018(05)
  • [7]三唑锡对非洲爪蟾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分子机制[D]. 曹楚彦. 浙江大学, 2016(09)
  • [8]家蚕高蛋白血症对脂肪体重塑及其功能的影响[D]. 王玉龙. 苏州大学, 2016(02)
  • [9]甲状腺激素在两栖动物变态过程中的作用[J]. 陈婧,吴民耀,王宏元. 动物学杂志, 2012(06)
  • [10]环境污染物对脊椎动物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现状[J]. 杨皓月,李丕鹏,陆宇燕. 环境化学, 2012(06)

标签:;  ;  ;  ;  ;  

甲状腺激素对无尾变态过程中凋亡组织重塑的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