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散发流行性乙型脑炎84例调查分析

高散发流行性乙型脑炎84例调查分析

一、84例乙型脑炎高度散发流行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会[1](2021)在《中国北部8省份流行性乙型脑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也叫日本脑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大多数人呈现隐性感染症状,无特殊临床表现,但其中少数呈现显性感染的病人会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留下严重后遗症。乙脑具有发病急、病程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其防控十分重要。本研究关注的北部8省份(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和辽宁),位于乙脑流行区的边缘地带,夏秋季降水多,温度高,非常适宜乙脑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生存,该区域乙脑病例也集中分布在7—9月,有明显季节性。该区区域内主要发病人群为成年人,尤其是45岁以上人群。这部分人群未接种疫苗,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患乙脑的概率增加。另外气候变化引起了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降水增加等,再加上该地区群体免疫力低,有众多易感者,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造成上述这些乙脑低流行区出现乙脑暴发流行,造成严重后果。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我国北部8省份2005-2019年15年乙脑病例数据,收集国家病媒监测点上报的三带喙库蚊监测数据,收集国家气象数据网同时期气象数据。1.使用Excel2016软件对乙脑个案进行数据整理和制图。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乙脑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报告病例统计地图。2.使用Excel 2016软件对蚊虫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制图。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蚊密度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蚊媒监测点分布地图。3.对北部8省份中有乙脑报告的64个市使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bin Model,SDM),分析气象因素与乙脑报告病例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结果:1.2005—2019年研究区域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141/10万,死亡390例,病死率为7.25%。乙脑分布范围由2005年157个区县增加到2018年254个区县。8-9月份乙脑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1.26%,是乙脑发病高峰月份。0-14岁年龄组占比从2005年的54.55%下降至2019年的3.96%,≥15岁年龄组占比从2005年的 45.18%升至 2019 年的 96.03%(χ2 趋势=998.524,P<0.001)。农民、幼托及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58.76%、14.81%和12.38%,农民占比由2005年37.19%上升至2019年79.21%,是最需要关注的职业人群。2.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监测数据显示2006-2018年北部甘肃、陕西、山西、北京、天津、辽宁6省中监测到蚊虫中,三带喙库蚊占所有蚊虫总数的3.94%,北部6省份蚊虫密度高峰为每年的7—8月,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与蚊虫密度高峰基本重合,为7-9月。三带喙库蚊在牲畜棚和农户两类农村生境中密度明显高于居民区、公园、医院等三类城市生境。三带喙库蚊密度受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湿、月降水量的影响,三带喙库蚊与乙脑病例相关系数为0.475(P<0.001)。3.气象因素和病例分布均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均大于0且具有显着性。年均2min风速、年均最高气温、年日降水量≥0.1mm日数对乙脑病例分布存在正效应,间接效应显示年均日降水量大于0.1mm的日数,会对周边城市乙脑发病例数产生正面效应,周边城市年日降水量≥0.1mm日数也会对本地乙脑发病例数产生正效面效应。研究结论:1.高年龄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应加强高年龄组人群的免疫、监测与管理,防止疫情暴发。农民发病较多,特别需要开展农村地区的健康宣传教育,开展以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普及预防接种与防蚊、灭蚊等知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蚊虫与人群接触。7—9月为发病高峰,应在高峰季节来临前,切断传播途径,进行蚊虫控制,降低感染风险。2.农村地区的农户和牲畜棚应该是三带喙库蚊蚊虫防制的重点地区,牲畜棚中三带喙库蚊密度最高,应为重点防制生境;医院和居民区生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加强此类生境的蚊虫防制工作。3.对于存在乙脑分布的地区,年均2min风速、年均最高温及年日降水量≥0.1mm日数越大,乙脑发病风险就越高,其周边地区降水增多也将增大本地区乙脑发病风险,应予以重视。

黄剑魁,王培育,李又云,陈世毅,刘巍[2](2021)在《1989—2019年广西宁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1989—2019年广西宁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9—2019年宁明县乙脑的疫情资料,对该县乙脑流行特征、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9—2019年宁明县共报告乙脑病例122例,年均发病率为0.97/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7.38%;1989—2005年每隔1—2年出现1次流行高峰;13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呈高度散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5—7月为流行季节,6月为流行高峰;患者以15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为主。2008年将乙脑减毒活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2010—2019年仅报告1例病例。结论广西宁明县对适龄儿童采取以乙脑减毒活疫苗普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防控措施,乙脑防控取得显着效果。2008年国家将满8月龄和2岁儿童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免费接种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例数大幅下降。今后仍应继续加强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3~14岁散居儿童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以提高各年龄组儿童乙脑疫苗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

崔旭东[3](2021)在《基于空间扫描和空间回归的甘肃省乙脑发病空间聚集性及与气象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甘肃省2005—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为乙脑)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不规则空间扫描技术在县区层面探测甘肃省各年份乙脑发病的聚集区域,同时运用空间回归统计方法探讨甘肃省乙脑发病与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甘肃省乙脑的区域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甘肃省2005—2018年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乙脑病例,结合同年各县区人口数、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建立甘肃省乙脑地理信息数据库。从空间层面描述甘肃省乙脑发病的分布特征,应用不规则空间扫描探讨甘肃省乙脑发病的聚集性,应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全局空间回归模型探讨甘肃省乙脑发病与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并根据模型评价指标选择历年最优模型,考虑到乙脑发病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在空间上的变异性。结果1.甘肃省2005—2018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在0.02~1.91/10万之间,除2006年报告发病率为0.61/10万外,2005—2015的报告发病率均在0.25/10万以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较为稳定,2012年的报告发病率为研究期内最低水平,在2016—2018年间,报告发病率从0.32/10万上升至1.91/10万。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陇南、天水、平凉和庆阳市的部分县区。研究期间累计发病例数较多的县区分别为秦州区(150例)、武都区(120例)、秦安县(110例)、礼县(103例)和西和县(93例)。3.扫描结果基本与乙脑发病的空间分布一致,甘肃省各年的聚集区域均以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的部分县区为主,一类聚集区主要覆盖14个县区,扫描半径在174~256km范围内浮动,聚集区域内乙脑的发病风险是聚集区域外的2.9倍以上。二类聚集区主要覆盖5个县区,扫描半径在75~201km范围内浮动,聚集区域内乙脑的发病风险是聚集区域外的2.5倍以上。三类聚集区仅覆盖平凉市崇信县和灵台县,扫描半径为41.85km,该聚集区域内乙脑的发病风险是聚集区域外的3.96倍。4.全局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6、2010、2011、2018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的空间滞后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2007和2013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的空间误差模型拟合效果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其余年份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残差独立,适合拟合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均比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拟合较好。5.空间回归模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5和2016年甘肃省乙脑发病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0,P<0.05),2005、2007、2008、2009、2014和2016年乙脑发病与日照时长呈负相关(<0,P<0.05),2007、2008、2009、2013、2014乙脑发病与年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0,P<0.05),2009、2013和2018年乙脑发病与年均气压呈正相关(>0,P<0.05),2013年乙脑发病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0,P<0.05),2016年乙脑发病与年均降水量呈负相关(<0,P<0.05)。各年的乙脑发病与人均GDP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甘肃省2005—2015年乙脑报告发病率较低且平稳,在2016—2018年报告发病率显着增高。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陇南、天水、平凉和庆阳市的部分县区。2016—2018年,乙脑病例覆盖范围开始从甘肃省东南部向中部地区蔓延,高发病地区和病例报告地区范围均逐渐扩大。空间扫描结果与乙脑发病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2.甘肃省2006、2007、2010、2011、2013和2018年乙脑报告发病率与气象、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拟合模型残差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更适合拟合空间回归模型。本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反映出参数估计值在不同县区间的差异。3.不同年份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有所不同,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与气温、气压、降水、日照时长及相对湿度相关。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县区对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影响不同,表现出空间变异性。

张福良[4](2021)在《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威胁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被认为是乙脑流行环节中的“放大宿主”,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可在猪体内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明显的病毒血症。此外,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还可以通过蚊子在猪群之间进一步传播,对中国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日本乙型脑炎的防控不仅需要疫苗的有效防疫,也需要简便、快捷、准确的诊断与检测。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 Ab)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优点,基于单抗而建立的日本乙型脑炎抗原抗体诊断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进行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较为温和地纯化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双重凝胶层析方法,与病毒原液相比,双重凝胶层析纯化后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回收率和总蛋白去除率分别为61.04%和99.71%,HCP和BSA去除率分别达到98.72%和99.72%,表明在经过膜包超滤浓缩及琼脂糖凝胶分子筛层析(TFF-SEC)后,进一步进行Capto TMCore700层析能够获得纯度更高、完整性更好,且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的病毒颗粒。以TFF-SEC-Capto TMCore700纯化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粒子作为抗原,采用IPMA、IFA和间接ELISA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抗体外(Vero细胞系)筛选的试验方法。研究共筛选到5株单克隆抗体:29E3、29F8、4B4、2F2和36A6,其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在1:800~1:1600之间;接种小鼠后,制备的腹水效价在1:5.12×105~1:2.56×106之间。类和亚型鉴定表明,4B4和36A6为Ig G1类,29E3、29F8和2F2为Ig G2α类,29E3、29F8和2F2轻链为κ链,4B4和36A6轻链为λ链。稳定性测定试验表明,五株杂交瘤细胞均能稳定、持续分泌特异性抗体。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29F8和2F2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JEV的E蛋白。应用纯化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了可用于检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胶体金试纸。试纸条特异性强,检测极限约可达103~104TCID50/100μL,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临床上多种样品检测。研究进一步优化了各种检测条件,并对临床检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阴性、阳性血清临界值进行了判定,建立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抗阻断ELISA检测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1600倍稀释的阳性血清,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抗体外筛选方法,并获得5株能稳定、持续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成功建立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抗阻断ELISA检测方法。

中华预防医学会[5](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6](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总则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成分疫苗、含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彭淑萍,罗雪梅,廖国东,莫巧茜[7](2020)在《2010—2019年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监测病例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刘文婧[8](2020)在《2018年宁夏乙脑暴发的病原学研究和现场调查》文中指出目的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发生了近十年来首次成人乙脑大面积暴发,给当地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本研究为深入了解该次乙脑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毒的病原学特点,从现场和实验室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对分离到的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对宁夏采集到病例的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JEV和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IgM抗体检测和qRT-PCR核酸检测;对自然界中蚊虫标本进行qRT-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纯化和序列测定。将病毒分离株接种到不同细胞系研究其引起的细胞病变,接种到乳鼠脑内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致死性及其在乳鼠脑内扩增速度。所有检测到的JEV序列进行基于C+PrM基因和E基因的(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2018年宁夏报告的乙脑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该次乙脑暴发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结果1.宁夏乙脑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本研究共采集宁夏2018年7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119份标本(包括急性期血清、脑脊液和恢复期血清)。检测结果显示,JEV IgM抗体阳性率为96%(67/70)。对其中JEV和WNV IgM抗体双阳性的4个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中和实验确诊,结果显示这4例仅为JEV感染,无WNV交叉感染。病例标本qRT-PCR结果显示有1份脑脊液标本为JEV阳性,且分离得到该标本中的毒株,命名为NX1889。当地采集的24900蚊虫qRT-PCR结果显示16批蚊虫为JEV阳性。所有标本WNV qRT-PCR检测均为阴性。提示2018年宁夏流行的病毒性脑炎为JEV而非WNV感染所致。2.宁夏乙脑暴发的时空分布2018年宁夏共报告162例乙脑病例,其中8月份报告病例占70%(113/162),提示该次乙脑暴发主要发生在8月份。宁夏五个市均有乙脑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宁夏中北部地区的吴忠市(30例),银川市(72例)和石嘴山市(47例),40岁以上病例占90%(146/162)。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总报告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一致。3.乙脑病毒的鉴定和特性研究对分离的JEV(NX1889)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显示,病毒可以引起哺乳动物细胞病变(BHK和Vero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呈球形颗粒,直径约40nm;病毒接种乳鼠可以引起死亡,病毒在乳鼠脑组织连续接种三次后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6.36pfu/mL,107.40.40 pfu/mL和108.34 pfu/mL。将NX1889和蚊虫标本扩增到的C+PrM基因(9批)和E基因(7批)序列分别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宁夏的JEV均为Ib型(JEV genotype Ib,JEV GIb)。结论本研究证明2018年宁夏夏季出现的病毒性脑炎暴发是由Ib型JEV感染所致,目前未见仅由JEV Ib型引起的乙脑疫情报道,该研究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刘巧玲[9](2020)在《JEV强、弱株prM/M、prM/E和NS1-NS2A基因真核表达及其免疫效果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本病主要表现为神经性症状和猪的繁殖障碍,对人与养猪业危害巨大。目前基于流行优势株的改变、流行范围与分布的扩大,疫苗依旧是预防本病最有力的保障。本研究对JEV GZ株和SA14-14-2株在细胞上进行适应性培养,并进行鼠脑接毒,经过特异性设计6对引物,扩增pr M/M、pr M/E和NS1-NS2A(NS1-2A)基因并进行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并进行动物免疫试验,研究蛋白pr M/M、pr M/E和NS1-2A真核表达和免疫效果差异,以期为研究JEV的相关蛋白功能和进一步的疫苗研发奠定基础。将JEV GZ株和SA14-14-2株在BHK-21与Vero细胞上连续适应性传30代,观察JEV强、弱毒株在不同细胞上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和第5、10、15、20、25、30代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JEV强、弱株感染BHK-21细胞后的细胞病变效应(CPE)有明显差异,JEV弱毒株出现明显的CPE现象的时间要晚于强毒株;在不同细胞上接种JEV强、弱毒株,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病变的数量会逐渐増加,且Vero细胞的病变特征与BHK-21细胞类似,但Vero细胞的细胞病变没有BHK-21细胞明显,这表明BHK-21细胞比Vero细胞适合该病毒的培养;JEV强弱毒株在BHK-21和Vero细胞上15代以后,病毒滴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病毒含量较为稳定;通过强弱毒株对乳鼠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强毒(GZ株)比弱毒(SA14-14-2株)的致病性更明显。针对JEV GZ株和SA14-14-2株设计并合成6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分别从JEV GZ株和SA14-14-2株的细胞培养物的总RNA中扩增出pr M/M、pr M/E和NS1-2A基因,预期大小分别为501 bp、2001 bp和1737 bp,并将其分别克隆至p MD19-T载体,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中,并进行菌液PCR检测、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乙型脑炎病毒强弱毒株pr M/M、pr M/E和NS1-2A基因的克隆质粒构建成功。将pr M/M、pr M/E和NS1-NS2A基因克隆到pc DNA3.1(+)载体上,得到的重组质粒DNA经酶切鉴定,筛选出符合阅读框的重组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pr M/M-r、pc DNA3.1-pr M/E-r、pc DNA3.1-NS1-2A-r、pc DNA3.1-pr M/M-q、pc DNA3.1-pr M/E-q和pc DNA3.1-NS1-2A-q(r表示弱毒SA14-14-2株,q表示强毒GZ株)。通过软件DNAstart(Meg Align)、Ex PASY(Protparam)、DNAstart(Edit Seq)、Prot Scale、DNAstart(Protean)程序和(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网站,分析目的基因片段序列与氨基酸的差异、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蛋白疏水性、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和蛋白跨膜情况。结果发现:弱毒株的pr M/E蛋白与强毒株相比在267-278位多形成一个低复杂区,氨基酸的改变没有影响蛋白结构域。将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质粒进行转染,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boltting检测,发现转染24 h后的质粒能通过RT-PCR检测到相应的目的条带,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到六种真核表达质粒在BHK-21中呈现出特异性绿色荧光,利用Western-boltting检测到约19KDa、72.4KDa和64.4KDa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证实真核表达质粒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并具有免疫学活性;将重组质粒对小鼠进行免疫,发现六种重组质粒均能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强毒组重组真核质粒在小鼠机体表达产生的免疫效果略优于弱毒组,其中免疫4周,重组质粒pc DNA3.1-pr M/M-r免疫组和pc DNA3.1-pr M/M-q免疫组差异明显(P<0.05),免疫6周,pc DNA3.1-pr M/E-q免疫组小鼠分泌的抗体水平极明显高于pc DNA3.1-pr M/E-r免疫组(P<0.01),pc DNA3.1-NS1-2A-r比pc DNA3.1-NS1-2A-q免疫组小鼠分泌抗体高(P>0.05)。通过小鼠攻毒保护实验发现重组质粒pc DNA3.1-pr M/M-q、pc DNA3.1-pr M/M-r和pc DNA3.1-pr M/E-r的保护率为30%,重组质粒pc DNA3.1-pr M/E-q和pc DNA3.1-NS1-2A-r的保护率为40%,重组质粒pc DNA3.1-NS1-2A-q的保护率为50%,减活疫苗的保护率为70%,这表明重组表达质粒针对JEV GZ毒株攻击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

张蕾洁[10](2020)在《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状态及预测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甘肃省乙脑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变迁趋势,识别高危人群、高发季节和热点地区;分别针对儿童和成人发病情况作预测预警分析,以期为甘肃省乙脑疫情的靶向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挖掘2005-2017年甘肃省乙脑确诊病例数据,采用病例构成和动态数列描述人群、时间分布特征,采用率和统计地图展示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高危人群、高发季节和热点地区,深入剖析乙脑发病状态的长期变迁规律;通过理论流行病学研究,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构建SARIMA和SARIMA-SVR组合模型,定量预测儿童和成人乙脑月发病率;应用MPM建立定性预警模型,计算预警阈值,再结合定量预测值,分别探讨甘肃省儿童和成人乙脑的流行趋势及强度。结果:1.2005-2017年甘肃省确诊乙脑653例,死亡56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7/10万,死亡率为0.0164/10万,病死率为8.58%。2005-2014年发病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与全国基本一致,平均发展速度为116.98%,平均增长速度为16.98%;2014年发病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之后涨幅显着,2017年达全国平均发病率的16.34倍,2014-2017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96.53%,平均增长速度为96.53%。2.病例分布男性少于女性,性别比为0.99: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67.08%。高发人群由<15岁儿童逐渐转为≥40岁成人,尤以40-64岁人群为主;<15岁儿童病例构成由2005年的60.00%下降至2017年的3.90%;≥40岁成人病例构成由2005年的20.00%上升到2017年的70.90%。3.发病季节高峰始终在7-9月,病例数占比97.70%;8月发病最多,病例数占比76.72%。流行季节的每周报告病例数中成人均多于儿童,其中40-64岁病例占比最高。4.2005-2016年病例集中在东南部地区,2017年发病地区扩大,不断向中部蔓延;2017年除位于最北部的酒泉、嘉峪关和金昌外,全省各地区均有病例报告。各地区报告病例均以≥15岁成人为主,年龄构成占首位的为40-64岁人群;位于中部的武威、张掖和嘉峪关所有病例均为≥15岁成人;<15岁儿童病例仅分布在东南部地区。5.分别以SARIMA和SARIMA-SVR组合模型预测全人群、<15岁儿童和≥15岁成人月发病率。SARIMA模型和SARIMA-SVR组合模型预测全人群发病率的RMSE、MAE、MSE值分别为25.88%和25.87%、14.49%和14.48%、6.70%和6.69%;预测<15岁儿童发病率的RMSE、MAE、MSE值分别为3.95%和3.69%、1.80%和2.00%、0.15%和0.14%;预测≥15岁成人发病率的RMSE、MAE、MSE值分别为30.52%和30.27%、15.84%和15.66%、9.21%和9.16%。可知针对不同目标人群,SARIMA-SVR组合模型预测结果均优于SARIMA模型。6.SARIMA-SVR组合模型定量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甘肃省乙脑发病率与往年相比有所上升,全人群和≥15岁成人上升趋势显着。成人发病率远高于儿童,季节高峰与往年吻合,仍集中在7-9月,8月达峰值。7.MPM定性预警结果显示,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约1.3个流行年)期间,2018年10月各年龄组人群发病率均在P80以下,此外2018年9月、2019年6-7月和9-10月儿童发病率也在P80以下;2019年2-3月和8月各年龄组人群发病率均在x+2s之上,其中2019年8月全人群和成人发病率甚至高于历史同期最大值的高峰。结论:1.2005-2014年甘肃省乙脑发病率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2015年之后发病率涨幅显着;高危人群逐渐由<15岁儿童转为≥40岁成人。2.儿童和成人发病季节高峰均集中在7-9月,在高发月份周报告病例数中,15岁以上成人病例占比始终高于15岁以下儿童,尤以40-64岁组人群为甚。3.发病热点集中在东南部,2017年发病地区扩大,向中部蔓延;各地区病例均以≥15岁成人为主,<15岁儿童病例仅分布在东南部。4.SARIMA-SVR组合模型对甘肃省乙脑发病率预测效果优于SARIMA模型。预测结果提示2019年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人发病率远高于儿童,季节高峰仍集中在7-9月,8月达峰值。此外,MPM预警结果提示应高度警惕8月成人乙脑高发。

二、84例乙型脑炎高度散发流行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4例乙型脑炎高度散发流行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北部8省份流行性乙型脑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流行性乙型脑炎概述
        1.1.2 三带喙库蚊与乙脑
        1.1.3 中国北部8省份地理位置气候背景
        1.1.4 气候与乙脑相关研究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中国北部8省份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来源
        2.1.2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疫情概况
        2.2.2 地区分布
        2.2.3 时间分布
        2.2.4 人群分布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省份五种生境三带喙库蚊的密度及季节消长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监测方法
        3.1.3 监测点概况
    3.2 结果
        3.2.1 不同生境中蚊虫构成
        3.2.2 不同省份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
        3.2.3 三带喙库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
        3.2.4 三带喙库蚊与气象因素及乙脑病例数的关系
    3.3 讨论
第四章 影响乙脑病例分布的气象因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确定
        4.2.2 模型检验
        4.2.3 模型基本信息
    4.3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创新点
不足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1989—2019年广西宁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2 时间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人群分布
    2.6 防控措施及效果
3 讨论

(3)基于空间扫描和空间回归的甘肃省乙脑发病空间聚集性及与气象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乙脑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空间统计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资料来源
        2.2.1 乙脑病例数据
        2.2.2 气象数据
        2.2.3 社会经济数据
        2.2.4 电子地图数据
        2.2.5 甘肃省乙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2.3 研究方法
        2.3.1 克里金插值法
        2.3.2 空间权重矩阵
        2.3.3 空间自相关
        2.3.4 空间扫描
        2.3.5 空间回归模型
    2.4 统计软件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甘肃省2005—2018 年乙脑发病概况
        3.1.1 总体发病概况
        3.1.2 空间分布概况
    3.2 甘肃省2005—2018 年各县区气象和社会经济因素概况
        3.2.1 甘肃省2005—2018 年各气象和社会经济指标年均值的空间分布
        3.2.2 甘肃省各年份县区层面各气象和社会经济指标水平概况
    3.3 甘肃省2005—2018 年空间扫描分析结果
    3.4 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回归分析结果
        3.4.1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的选择
        3.4.2 基于OLS、SLM和 SEM模型的参数估计
        3.4.3 地理加权回归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甘肃省乙脑发病概况
    4.2 甘肃省乙脑空间扫描概况
    4.3 三种回归模型拟合效果
    4.4 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的影响
        4.4.1 气温对乙脑的影响
        4.4.2 日照时长对乙脑的影响
        4.4.3 相对湿度对乙脑的影响
        4.4.4 气压对乙脑的影响
        4.4.5 降水对乙脑的影响
        4.4.6 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日本乙型脑炎研究进展
        1.1 日本乙型脑炎流行病学
        1.1.1 日本乙型脑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情况
        1.1.2 日本乙型脑炎在中国境内流行情况
        1.1.3 家畜感染日本乙型脑炎情况
        1.1.4 日本乙型脑炎感染体征和症状
        1.2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1.2.1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病原学
        1.2.2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1.2.3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
        1.3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检测方法
        1.3.1 病毒分离鉴定
        1.3.2 分子生物学方法
        1.3.3 血清学方法
        1.4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
        1.4.1 鼠源性乙脑灭活疫苗
        1.4.2 细胞源性乙脑灭活疫苗
        1.4.3 SA14-14-2 减毒活疫苗
        1.4.4 嵌合减毒活疫苗
        1.4.5 其他疫苗
    第二章 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究进展
        2.1 单克隆抗体
        2.1.1 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
        2.1.2 早期单克隆抗体的缺点和可能的替代发展
        2.1.3 抗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2.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究进展
        2.2.1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机理
        2.2.2 免疫层析试纸结构
        2.2.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猪病检测中的应用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在BHK-21 细胞中动态增殖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阳性质粒鉴定结果
        3.2.2 荧光定量PCR方法的评价
        3.2.3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在BHK-21 细胞中的动态增殖
        3.3 讨论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双重层析纯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Sepharose4FF凝胶过滤层析
        4.2.2 Capto~(TM) Core 700 层析
        4.2.3 病毒回收和浓缩
        4.2.4 残留宿主细胞蛋白(HCP)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测定
        4.2.5 电子显微镜检查
        4.2.6 纯化病毒的免疫原性分析
        4.3 讨论与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
        5.2.1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感染Vero细胞
        5.2.2 小鼠免疫后血清效价测定
        5.2.3 阳性克隆的筛选与克隆
        5.2.4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5.3 讨论与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胶体金试纸条研制与应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
        6.2.1 透射电镜扫描
        6.2.2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抗饱和度测定
        6.2.3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抗标记最佳条件
        6.2.4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多抗IgG纯化及最佳拦截浓度
        6.2.5 胶体金结合垫(金垫)的筛选
        6.2.6 样本结合垫(样品垫)的筛选及确定
        6.2.7 样品稀释液的最佳条件优化
        6.2.8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的批量生产及性能测试
        6.3 讨论与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2 结果
        7.2.1 单抗腹水纯化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
        7.2.2 包被抗原和酶标单抗工作浓度
        7.2.3 封闭液
        7.2.4 封闭时间与温度
        7.2.5 待检血清作用时间及温度
        7.2.6 2F2-HRP作用时间
        7.2.7 底物作用时间
        7.2.8 临界值
        7.2.9 特异性和敏感性
        7.2.10 重复性
        7.2.11 临床应用
        7.3 讨论与分析
        7.4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2010—2019年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2.2 监测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病例人群和年龄分布
    2.3 病例时间分布
    2.4 病例地区分布
    2.5 免疫接种史
    2.6 病例临床症状情况
3 讨 论

(8)2018年宁夏乙脑暴发的病原学研究和现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主要设备仪器和耗材
    3 标本采集
    4 BHK-21和Vero细胞的培养
    5 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IgM抗体检测
    6 中和抗体检测
    7 病毒分离、纯化和电镜观察
    8 病毒株(NX1889)在不同细胞株的细胞病变作用
    9 空斑形成试验测定病毒滴度
    10 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
    11 病毒核酸检测及基因片段扩增
    12 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
    13 乙脑病毒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1 乙脑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1.1 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IgM抗体的检测
        1.2 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中和抗体检测
        1.3 病例标本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基因的q RT-PCR检测
        1.4 脑脊液标本中乙脑病毒的分离与纯化
    2 自然界蚊虫乙脑病毒感染的调查
        2.1 蚊虫标本的采集与分类
        2.2 蚊虫标本中乙脑病毒基因检测和病毒分离
    3 2018年宁夏乙脑暴发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2018年宁夏暴发的时空分布
        3.2 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时空分布
    4 乙脑病毒株(NX1889)的生物学表型研究
        4.1 病毒的电镜观察
        4.2 病毒株NX1889在不同细胞株的病变作用
        4.3 NX1889对乳鼠的致病性
    5 2018年宁夏流行的乙脑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5.1 乙脑分离株(NX1889)的全序测定及基因片段扩增
        5.2 乙脑病毒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附表1 本研究使用的乙脑病毒株
附表2 2018年宁夏病毒性脑炎实验室检测病例信息
致谢

(9)JEV强、弱株prM/M、prM/E和NS1-NS2A基因真核表达及其免疫效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日本乙型脑炎的病原学
        1.1 日本乙型脑炎的分类
        1.2 日本乙型脑炎的形态、理化与生物特性
    2 日本乙型脑炎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3 日本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4 日本乙型脑炎的致病机理
    5 日本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5.1 日本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
        5.2 日本乙型脑炎的诊断
    6 日本乙型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JEV强、弱株prM/M、prM/E和 NS1-NS2A基因的克隆
    1 材料
        1.1 细胞、毒株、实验动物及菌种
        1.2 主要试剂
        1.3 使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2 方法
        2.1 JEV强弱毒株的增殖及其TCID50 测定
        2.1.1 BHK-21 细胞与Vero细胞的培养
        2.1.2 细胞接毒
        2.1.3 乳鼠脑内接毒
        2.1.4 JEV强弱毒株TCID50 测定
        2.1.5 JEV强弱毒株不同代次在BHK-21 细胞上的増殖
        2.1.6 JEV强弱毒株不同代次在Vero细胞上的増殖
        2.2 JEV强弱毒株基因组的扩增与克隆
        2.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2 病毒总RNA的提取
        2.2.3 病毒的RT-PCR反应
        2.2.4 目的基因纯化
        2.2.5 pMD19-T载体与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2.2.6 菌液PCR
        2.2.7 质粒制备
        2.2.8 重组克隆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2.2.9 测序与分析
    3 结果
        3.1 JEV强弱毒株的增殖及其TCID50 测定结果
        3.1.1 BHK-21和Vero细胞的接毒情况
        3.1.2 乳鼠脑内接毒结果
        3.1.3 JEV强弱毒株TCID50 测定结果
        3.1.4 JEV强弱毒株不同代次在BHK-21 细胞上的増殖
        3.1.5 JEV强弱毒株不同代次在Vero细胞上的増殖
        3.2 RT-PCR产物扩增结果
        3.2.1 prM/M基因RT-PCR扩增结果
        3.2.2 prM/E基因RT-PCR扩增结果
        3.2.3 NS1-2A基因RT-PCR扩增结果
        3.3 重组克隆质粒菌液检测结果
        3.3.1 JEV强弱毒株重组质粒pMD19-T-prM/M菌液PCR结果
        3.3.2 JEV强弱毒株重组质粒pMD19-T-prM/E菌液PCR结果
        3.3.3 JEV强弱毒株重组质粒pMD19-T-NS1-2A菌液PCR结果
        3.4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3.4.1 重组质粒pMD19-T-prM/M双酶切鉴定结果
        3.4.2 重组质粒pMD19-T-prM/E双酶切鉴定结果
        3.4.3 重组质粒pMD19-T-NS1-2A双酶切鉴定结果
        3.5 重组质粒序列测序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JEV强、弱株prM/M、prM/E和 NS1-NS2A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
    1 材料
        1.1 菌种、载体、细胞和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真核表达载体的质粒提取
        2.2 克隆质粒与真核表达载体的双酶切
        2.3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2.4 重组质粒转化
        2.5 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液检测
        2.6 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分析
        2.7 多克隆抗体制备
        2.8 重组真核质粒的制备
        2.9 重组表达质粒的转染
        2.10 间接荧光免疫(IFA)
        2.11 重组蛋白的Western-boltting检测
        2.11.1 细胞总蛋白提取
        2.11.2 SDS-PAGE电泳
        2.11.3 转膜
        2.11.4 免疫印迹
        2.12 动物免疫试验
        2.12.1 免疫小鼠抗体水平检测
        2.12.2 小鼠攻毒模型的建立
        2.12.3 小鼠免疫攻毒保护试验
    3 结果
        3.1 重组表达质粒菌液PCR鉴定结果
        3.1.1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prM/M菌液PCR鉴定结果
        3.1.2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prM/E菌液PCR鉴定结果
        3.1.3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NS1-2A菌液PCR鉴定结果
        3.2 重组表达质粒双酶切鉴定结果
        3.2.1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prM/M双酶切鉴定结果
        3.2.2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prM/E双酶切鉴定结果
        3.2.3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NS1-2A双酶切鉴定结果
        3.3 JEV强弱毒株prM/M、prM/E和 NS1-2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3.1 JEV强弱毒株prM/M、prM/E和 NS1-2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
        3.3.2 JEV强弱毒株prM/M、prM/E和 NS1-2A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的结果
        3.3.3 JEV强弱毒株prM/M、prM/E和 NS1-2A蛋白二级结构的分析结果
        3.3.4 JEV强弱毒株prM/M、prM/E和 NS1-2A蛋白的蛋白结构域的预测结果
        3.4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3.5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ting分析
        3.5.1 重组蛋白pcDNA3.1-prM/M的Western-Blotting
        3.5.2 重组蛋白pcDNA3.1-prM/E的Western-Blotting
        3.5.3 重组蛋白pcDNA3.1-NS1-2A的Western-Blotting
        3.6 免疫小白鼠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
        3.6.1 重组质粒pcDNA3.1-prM/M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3.6.2 重组质粒pcDNA3.1(+)-prM/E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3.6.3 重组质粒pcDNA3.1(+)-NS1-2A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3.6.4 小鼠的攻毒模型建立的结果
        3.6.5 重组质粒免疫小鼠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状态及预测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现状
    1.2 传染病时间序列预测预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季节性时间序列模型思想与关键技术
        2.3.2 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思想与关键技术
        2.3.3 SARIMA—SVR组合模型应用思想
        2.3.4 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思想与关键技术
    2.4 统计分析软件
    2.5 质量控制
        2.5.1 项目实施阶段
        2.5.2 数据分析阶段
    2.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甘肃省乙脑发病状况及变迁规律
        3.1.1 总体发病情况
        3.1.2 人群分布状况及变迁趋势
        3.1.3 季节分布状况及变迁趋势
        3.1.4 地区分布状况及变迁趋势
    3.2 SARIMA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2.1 全人群发病率的SARIMA模型构建及应用
        3.2.2 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SARIMA模型构建及应用
        3.2.3 15岁以上成人发病率的SARIMA模型构建及应用
    3.3 SARIMA-SVR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3.1 全人群发病率的SARIMA-SVR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3.2 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SARIMA-SVR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3.3 15岁以上成人发病率的SARIMA-SVR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4 两种模型预测效果比较及应用
    3.5 MPM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第四章 讨论
    4.1 甘肃省乙脑总体发病趋势
    4.2 甘肃省乙脑病例分布变迁状况
        4.2.1 病例高发人群由儿童转为成人
        4.2.2 病例分布具有季节性
        4.2.3 病例流行地区分布不均衡
    4.3 SARIMA模型和SARIMA-SVR组合模型在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4.4 MPM模型在乙脑发病预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特色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84例乙型脑炎高度散发流行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北部8省份流行性乙型脑炎影响因素研究[D]. 王志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1989—2019年广西宁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J]. 黄剑魁,王培育,李又云,陈世毅,刘巍. 应用预防医学, 2021(03)
  • [3]基于空间扫描和空间回归的甘肃省乙脑发病空间聚集性及与气象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崔旭东. 兰州大学, 2021(09)
  • [4]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 张福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2)
  • [6]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7]2010—2019年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监测病例特征分析[J]. 彭淑萍,罗雪梅,廖国东,莫巧茜. 实用预防医学, 2020(08)
  • [8]2018年宁夏乙脑暴发的病原学研究和现场调查[D]. 刘文婧. 青岛大学, 2020(01)
  • [9]JEV强、弱株prM/M、prM/E和NS1-NS2A基因真核表达及其免疫效果初探[D]. 刘巧玲. 贵州大学, 2020
  • [10]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状态及预测预警研究[D]. 张蕾洁.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散发流行性乙型脑炎84例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