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预测业绩

多家公司预测业绩

一、多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文献综述)

张霞[1](2021)在《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贝因美为例》文中指出文章以贝因美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业绩预告"变脸"的过程,发现贝因美对此次业绩亏损从而导致业绩预告"变脸"的解释说明或许是为了掩饰自身发展困境,并进一步研究了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从而为证监会的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李洋[2](2020)在《信息披露与市场参与者行为》文中认为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核心,如何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实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建立投资者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市场出清模型,探究信息披露质量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盈余公告漂移和管理层信息披露择机现象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分析师预告行为、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和管理层自利行为,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本部分通过引入预期偏差和参考点依赖偏好系统刻画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特征,构建了包含信息摩擦和投资者学习的两期经济模型,探究了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有限理性程度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价格发现效率与投资者有限理性程度负相关,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并证明投资者预期偏差和参考点依赖偏好是导致盈余公告漂移现象的重要原因。其次,分析师预告的披露行为及有效性研究。本部分以分析师预告发布前后信息不对称的变化为切入点,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角度探究分析师预告信息融入市场价格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分析师预告发布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减少,说明分析师预告中包含普通投资者不知道的信息。在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中,发现分析师预告的准确程度、乐观程度、发布时间及发布数量,和分析师的努力程度、工作经验及行业排名,都是影响信息不对称下降幅度的重要因素。再次,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与市场反应研究。本部分系统探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的行为模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业绩预告的准确性与披露时间呈倒U形关系,说明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采取策略性披露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会计截止日期之后,业绩预告披露时间越晚,市场价格反应越小,信息不对称下降幅度越大,说明投资者认为会计截止日期之后发布越晚的业绩预告可信度越低,且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最后,信息披露与管理层自利行为研究。本部分通过分析业绩预告信息精度与未来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公司管理层是否存在信息操纵行为。研究发现业绩预告信息精度不仅会正向影响短期收益率,也能预测长期收益率,说明管理层可能进行信息精度操纵。进一步分析表明,当管理层发布的业绩预告信息精度越高时,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越明显,业绩预测越可能低于实际业绩,且内部人在预告发布后更有可能买入公司股票。此外,投资者成熟度和外部监督环境是影响管理层信息精度操纵的重要因素,当投资者成熟度越高或外部监督环境越强时,管理层实施信息精度操纵的可能性越低。

赵悦[3](2020)在《大股东减持的时机与市场效应研究 ——以华灿光电为例》文中提出2005年,我国开始了股权分置分改革,改革前非公开发行的大股东的股份并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但是改革后,原始股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开来。但是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很多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所以很多大股东会借着法律的漏洞减持手中的股票。虽然在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了据称是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的规定,但是大股东减持的乱象在市场上屡见不鲜。本文研究的华灿光电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主板相比,创业板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创立的时间也更短,投资创业板的风险相对更高。探究创业板的大股东减持行为非常重要,因为创业板的投资环境不好,通过研究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来改善。本文选取光学光电子行业的华灿光电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公司,结合案例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探讨华灿光电两大股东吴龙驹及其一致行动人以及浙江华迅发生在2019年3月的减持事件始末。对大股东减持的原因、时机、方式、影响都进行分析,其中,在研究减持的影响时采用的是事件研究法,可以识别出公司股价的真实变化情况。本文得出两点结论:华灿光电的大股东减持具备“择机性”,选择在利好消息公布之后利空消息公布之前减持;华灿光电的大股东减持行为,确实在市场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最后,本文从监管角度、公司角度、以及大中小股东角度展开,针对不同的主体提出不同的建议,希望可以借此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操盈盈[4](2020)在《业绩预告“变脸”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盾安环境为例》文中指出所谓业绩预告,指的是在正式的定期报告披露之前,上市公司管理层基于公司在本期内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对外发布的关于公司业绩的预测性信息。在业绩预告发布之后还可以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对之前不准确的预告信息进行修正,两者之间侧重点不同,但目的一致,均是为了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帮助市场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从而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我国业绩预告制度自从1998年开始建立以来,一直不断完善发展着,但仍旧无法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也由此导致了各类业绩预告“变脸”事件层出不穷。浙江盾安环境公司在2018年就出现了典型的业绩预告“变脸”行为,由第三季度报告中预计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6 460.11万元至9 228.73万元直接“变脸”为亏损将近20个亿,变化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基于此,本文选取盾安环境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业绩预告的发布动机和经济后果、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因素三方面着手,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回顾我国业绩预告制度的发展历程后,将国内外业绩预告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接着在结合我国业绩预告制度背景的基础之上,对盾安环境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了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经济后果。经过研究后,本文认为盾安环境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来源于多方面,主要包括业绩预告未经过注册会计师预审计、披露的违规成本较低、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压力与所处行业风险以及盾安环境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状况存在问题等。在各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盾安环境出现业绩预告“变脸”问题,不仅带来了公司股票持续跌停、投资者纷纷撤离、公司声誉受损等一系列恶劣的经济后果,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稳定发展来说也是一种严重妨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防范对策及建议,希望通过整合包含媒体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力量,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来有效减少业绩预告“变脸”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业绩预告制度进一步规范,促进证券市场的成熟稳定发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关于业绩预告“变脸”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证研究领域,有关的案例研究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丰富,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盾安环境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既是对实证研究的一种实践检验,也是对业绩预告“变脸”研究的丰富和完善。

黄超[5](2019)在《卖空机制与负面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业绩预告制度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指明借助我国资本市场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这一"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管理层对公司负面信息的自愿披露是否会受到卖空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有助于负面信息更及时地融入股价,加大了股价下跌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管理层对负面信息的自愿披露质量。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对于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受卖空机制的影响更大,因此卖空机制的引入更能使管理层降低对公司负面信息的披露质量;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出于个人财富或职业发展的考虑,卖空机制的引入使管理层更有动机降低对负面信息的披露质量。另外,卖空机制的引入还增强了管理层延迟发布负面信息的动机;分析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外部治理功能,削弱卖空机制与负面信息自愿披露质量的负相关关系。

黄瑶[6](2019)在《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审计收费》文中研究说明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作为一种盈利预测的信息,能够有效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分析师的后续分析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是伴随着业绩预告产生的“纠偏”公告,其披露信息同样具有显着的信息含量。近年来有不少上市公司运用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规定,大幅修正已经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上市公司大幅修正业绩预告的现象不仅引发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深交所于2017年9月发文表示其将对业绩预告发生大幅修正的公司予以重点关注,而中注协也多次在年报审计期间提请会计师事务所关注多次修正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由此可见,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或许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纠偏”信息,其中更可能潜藏着公司经营不稳定以及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本文基于2013-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研究上市公司前期业绩预告修正幅度是否会对本期审计收费产生影响,以及审计师变更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业绩预告修正幅度越大的公司本期的审计费用越高,并且审计师变更能够正向调节两者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在业绩预告修正为坏消息的公司样本里,上述的研究关系更为显着。除此之外,在把研究变量换成审计意见后,结果表明前期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本期获得审计师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显着正相关,并且审计师变更能够负向调节两者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上市公司发生了审计意见购买的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作为揭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指标之一,能够为审计师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及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玉昊[7](2019)在《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信息不对称与业绩预告精确度》文中认为信息经济学认为,投资者依赖他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来做出决策。投资者在市场中获取的信息越多,其做出的决策便越科学、越准确。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中一类特殊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在资金和专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使其具有获取上市公司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持股比例较高有主动采取措施获取信息进而取得收益的动机。机构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途径除了在公开平台上查看定期公告和相关通告之外,还可以采取参加企业举办的业绩说明会、股东视频会议以及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其所想了解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发展潜力等无法通过定期报告反应的信息。在对这种信息的搜集上,实地调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企业公布的定期报告一般经过长时间编制与调整,当企业存在一些坏消息时,公司管理层可能采取伪造非日常收入等手段进行隐瞒,投资者往往在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后才了解这一信息,造成股票市场的动荡,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但是若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可以近距离观察企业的厂房设备,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与管理人员交流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其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已知的信息,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基本判断(Bushee et al.,2011;谭松涛和崔小勇,2015;Cheng et al.,2016)。早在上个世纪,部分机构投资者就开始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2003年10月,深交所发布了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相关的指引,用来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该指引在第五节中指出,上市公司应当尽可能安排投资者进行实地调研。但是,深交所此次发布的指引并未要求上市公司一定要将其与投资者进行的实地调研活动信息予以披露,公司管理层仍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权。三年后,深交所又发布了一份文件,该文件是与信息披露相关的指引,该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实地调研及访谈等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在定期报告中披露相关信息的记录情况(贾琬娇等,2015)。这种强制披露政策的存在为学者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但遗憾的是,目前对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市场影响的层面,对于机构投资者是否通过实地调研的行为影响了管理层的相关决策,当前还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管理层业绩预告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其向投资者提供了与企业相关的前瞻性信息,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最终对投资者的相关决策(Schoenfeld&Jordan,2016)及公司的资本成本(Kumar et al.,2016;操巍,2017)产生影响。那么,机构投资者是否会通过实地调研来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满足其投资决策的需求呢?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取了2011—2015年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业绩预告精确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次数(参与机构数量)的变化值与业绩预告精确度显着正相关,在高度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正向关系会更显着。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次数(参与机构数量)的变化值与业绩预告精确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在市场化程度高的环境下更显着;对于悲观和乐观的业绩预告,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次数(参与机构数量)的变化值与乐观业绩预告精确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涉及本文的框架和内容构成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依次对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业绩预告展开文献回顾和阐述,在评价这些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待研究的问题,为后续假设推导提供一定支撑。第三部分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和业绩预告相关概念的介绍,有关主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本文假设推导与理论阐述等。第四部分是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提出机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与业绩预告精确度的假设。另外,在这部分内容中,通过参考已有文献,创建实证检验模型,并对相关变量进行定义和度量。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在假设提出和检验模型构建完成后,收集并处理了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实地调研数据、财务数据等。计算出业绩预告精确度的值。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来验证本文的假设。然后,进行进一步测试。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保本文实证结论是值得信赖的。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该部分对前文进行的假设推导和研究设计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鼓励机构投资者健康发展、完善业绩预告披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该部分还从整体上剖析了本文的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娅[8](2019)在《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动因与后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管理层盈利预测作为反映公司前景的前瞻性财务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长期受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良好且真实可靠的管理层盈利预测能传递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信息,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更好地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频频出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现象,不仅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而且也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7年业绩大幅度“变脸”的龙力生物作为案例公司,对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的动因与后果进行研究。首先对案例公司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事件进行了梳理,分析“变脸”的特征以及“变脸”的诱因。其次,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变脸”的动因。由于业绩预告不需经会计师的预审计,完全由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利预测,缺乏外部约束的业绩预告难免出现被人为操纵的现象。因此从主观层面上管理层有掩盖公司财务困境现状、为高管精准减持套现铺路以及迎合公司融资需求的动机。最后本文从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网络媒体及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论述案例公司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的后果。龙力生物处于财务困境状态,并在财务困境的状态下还仍发布高盈利预测,试图掩盖公司的财务困境现状;在公司处于财务困境的状态下,公司配合分析师预测,通过高盈利预测稳定股价,为高管减持套现铺路;此外,公司利用虚高的盈利预测误导债权人及供应商对公司的判断,降低融资成本,以此来迎合自身融资需求,弥补营运资金的短缺。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变脸”不仅造成了股价的剧烈变动,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同时还引起监管部门的问询和警示以及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因此而下降。基于上述理论和案例的研究,本文从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网络媒体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使管理层盈利预测信息真正意义上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价值,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高爽[9](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披露策略及其市场反应》文中研究表明因先前业绩预告与上市公司后续业绩出现较大偏差而发布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美国等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并无强制规定,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相对较迟,市场发育程度不高,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监管部门在强制性业绩修正披露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披露形式的约束,要求预计业绩精度的区间范围不得大于50%,公告最迟应于应预告年度次年1月31日发布。但是,公告披露形式上的“软约束”仍赋予管理层较大的披露策略选择空间。相较于市场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的经营状态有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且对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的“纠偏”程度实质上也“了然于胸”。在委托-代理机制下,为了极大化自身利益,管理层极易产生与市场博弈的想法。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利用信息优势,选择性地遵守“预计业绩精度”与“修正公告时间”的“软约束”,粉饰修正公告,以趋利避害。面对管理层精心发布的修正公告,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投资者会对管理层修正公告的披露策略进行自行解读,进而挖掘出自认为“好”或“坏”的消息,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修正公告的“好”、“坏”消息属性,导致投资者信念的差异,进而引发“好”、“坏”消息不对称的市场反应。在经历与管理层的多次信息解读博弈后,投资者尽管处于信息劣势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管理层修正公告披露策略选择的用意。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管理层如何利用制度的有限约束选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投资者能否识破管理层披露策略的用意,并借助股价的波动得以体现?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完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制度,提高股票市场配置资源效率。论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采用事件研究法测算修正公告事件的短期股票市场反应,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从预计业绩精度和修正公告时间两个维度验证了“好”、“坏”消息下管理层修正公告披露策略的倾向性,进而探究披露策略如何影响市场对修正公告的反应。同时,论文将好消息细分为“更加利好”、“利空转利好”、“利空减弱”;将“坏消息”划分为“利好减弱”、“利好转利空”以及“利空加剧”的消息类型,以明晰细分样本下管理层披露策略与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之前的业绩预告,若修正公告为好消息,管理层倾向于尽早发布高精度的修正公告;反之,则倾向于延迟发布低精度的修正公告。管理层在“好”、“坏”消息下的倾向性披露策略确实存在。(2)当修正公告为好消息时,预计业绩精度下降或在次年1月后公布会削弱市场对正向修正的反应;当修正公告为坏消息时,预计业绩精度下降或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发布会增强市场对负向修正的反应。这表明,好消息时高精度的披露策略确实能够增强市场的正向反应,而坏消息时延迟且低精度的披露策略反而会加剧市场的负向反应,投资者一定程度上能够识破管理层的披露策略。(3)进—步的研究表明,管理层在“利空加剧”(坏消息)时披露的预计业绩精度最低,“利空减弱”(好消息)时披露的预计业绩精度最高;在“利空转利好”(好消息)时最早披露修正公告,“利好减弱”(坏消息)时最迟披露修正公告。基于此,论文从完善修正公告制度、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对业绩变化幅度过大公司修正公告进行预审计、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制度的政策建议。

沈彦杰[10](2019)在《不同预告策略下的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文中提出业绩预告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它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发布之前先对该阶段的业绩进行预测并披露,从而满足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这对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保护投资者权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并不准确,与实际业绩相差较大,还有许多公司在业绩预告公布后又迅速“变脸”,频繁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这极大地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与原本建立业绩预告制度的初衷相违背。这种乱象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学者研究了投资者、分析师以及监管部门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反应,但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师是否会利用业绩预告信息来评估审计风险,对存在业绩预告偏差的公司是否会采取更严格的风险应对措施,目前还少有文献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尽管许多公司的业绩预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但由于管理层选择的预告策略不同,其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具体来说,业绩预告偏差可以分为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正向偏差表示业绩预告值大于实际值,我们称之为乐观预告,反正我们则称之为保守预告,这反映了管理层不同的预告态度。同时,业绩预告也有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之分,自愿披露是管理层出于某种目的的自愿行为,而强制披露是管理层出于监管要求的被动行为。无论是乐观预告还是保守预告,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其蕴含的信息都是不同的,审计师会如何看待管理层不同的预告策略,是否会因为这些预告策略的不同而对预告偏差做出不同程度的风险应对,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09-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发生偏差是否会引起审计师的关注;第二,管理层采取的不同预告策略是否会影响审计师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反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呈正相关,业绩预告偏差越大,审计师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越严格,具体表现为更高的审计收费和更高概率的非标审计意见,这表明上市公司前期的业绩预告偏差信息会成为审计师风险评估的依据。进一步地,本文发现业绩预告策略会影响审计师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反应程度。具体而言,与乐观预告相比,保守预告会缓解业绩预告偏差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这表明审计师更倾向于管理层选择保守的预告策略。在区分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后本文发现,在保守预告的情况下自愿披露可以进一步缓解业绩预告偏差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考察了乐观预告下自愿披露是否还能发挥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在乐观预告的情况下自愿披露反而会加强业绩预告偏差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这表明不同预告态度下自愿披露传递出的风险信息不同,审计师会对预告策略进行综合考虑。本文还根据业绩预告类型将业绩预告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以此来考察不同预告类型对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研究发现,好消息会加强审计师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应对程度。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管理层、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公司决策以及政策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全文的结构安排上主要包括了绪论、主体章节以及结语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主体章节中第一章是文献综述,系统回顾了业绩预告的相关研究以及审计师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章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章是研究设计,具体介绍了变量的选取、模型的设定以及样本的选择;第四章是实证分析,具体展示了每个假设相应的回归结果、稳健性检验结果以及进一步分析的研究结果;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包括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多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提纲范文)

(1)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贝因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贝因美公司业绩预告“变脸”之过程
三、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
    (一)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外部原因
    (二)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内部原因
四、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经济后果
    (一)股价暴跌
    (二)面临ST风险
    (三)机构投资者撤离
    (四)公司形象受损
五、结论

(2)信息披露与市场参与者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 本文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信息披露与市场参与者行为相关研究综述
    2.1 信息披露与价格发现
        2.1.1 信息披露动机理论
        2.1.2 信息披露效应理论
        2.1.3 信息融入理论
    2.2 信息披露与市场参与者行为
        2.2.1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行为研究综述
        2.2.2 信息披露与分析师行为研究综述
        2.2.3 信息披露与管理层行为研究综述
    2.3 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
        2.3.1 分析师预告与市场反应研究综述
        2.3.2 业绩预告与市场反应研究综述
        2.3.3 业绩公告与市场反应研究综述
第3章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
    3.1 引言
    3.2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行为研究评述
    3.3 基本假设
        3.3.1 关于投资者类型的假设
        3.3.2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
    3.4 完全理性条件下的价格发现分析
    3.5 有限理性条件下的价格发现分析
    3.6 数值模拟
        3.6.1 有限理性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与价格发现效率模拟
        3.6.2 有限理性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定价偏误模拟
        3.6.3 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析师预告披露行为及有效性
    4.1 引言
    4.2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4.2.1 中国证券分析师的发展现状
        4.2.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4.3.1 样本选择与描述
        4.3.2 模型设计
        4.3.3 估计方法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0 描述性统计
        4.4.1 分析师预告对信息不对称的短期影响
        4.4.2 分析师预告对信息不对称的长期影响
    4.5 稳健性检验
        4.5.1 分析师预告发布时间与信息不对称下降幅度
        4.5.2 分析师预告发布数量与信息不对称下降幅度
        4.5.3 分析师预告特征与信息不对称下降幅度
        4.5.4 分析师特征与信息不对称下降幅度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与市场反应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3.2 主要变量及定义
        5.3.3 实证模型
        5.3.4 描述性统计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业绩预告披露时间与业绩预告准确性
        5.4.2 业绩预告披露时间与价格反应
        5.4.3 业绩预告披露时间与信息不对称下降幅度
    5.5 稳健性检验
        5.5.1 剔除季度和中期业绩预告样本
        5.5.2 剔除定期公告中的业绩预告样本
        5.5.3 剔除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样本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披露与管理层自利行为
    6.1 引言
    6.2 文献评述、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6.2.1 信息精度研究综述
        6.2.2 信息操纵研究综述
        6.2.3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
        6.3.3 模型设计
    6.4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多元回归检验结果及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5.1 信息精度与短期市场反应
        6.5.2 拓展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大股东减持的时机与市场效应研究 ——以华灿光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大股东减持动因
        2.1.2 大股东减持时机
        2.1.3 大股东减持影响
        2.1.4 文献评述
    2.2 相关概念
        2.2.1 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
        2.2.2 减持行为
    2.3 相关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股票错误定价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大股东减持现状及相关法规
        2.4.1 大股东减持现状
        2.4.2 大股东减持相关法规
3.大股东减持相关分析
    3.1 大股东减持动因分析
        3.1.1 大股东利用内部信息套现
        3.1.2 法人大股东调整其自身机构的利润
        3.1.3 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
        3.1.4 利用员工持股计划减持激励员工
        3.1.5 优化股权结构
    3.2 大股东减持方式
        3.2.1 大宗交易
        3.2.2 集合竞价交易
        3.2.3 协议转让
    3.3 大股东减持的影响及市场效应分析
        3.3.1 负向经济后果
        3.3.2 正向经济后果
4.华灿光电大股东减持案例介绍
    4.1 华灿光电公司介绍
        4.1.1 主营业务介绍
        4.1.2 股权结构
    4.2 华灿光电大股东减持事件梳理
        4.2.1 减持背景
        4.2.2 减持时间
        4.2.3 减持流程
5.华灿光电大股东减持案例分析
    5.1 减持原因
        5.1.1 内部原因分析
        5.1.2 外部原因分析
    5.2 减持时机
        5.2.1 信息披露
        5.2.2 股息红利派发情况
    5.3 市场反应及危害分析
        5.3.1 资本市场反应
        5.3.2 监管部门反应
        5.3.3 媒体反应
6.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大股东减持存在择机性,倾向于利好后及利空前出售股票
        6.1.2 利用信息优势套现的大股东减持,会出现负面市场反应
    6.2 对策建议
        6.2.1 对政府的建议
        6.2.2 对公司治理的建议
        6.2.3 对股东的建议
7.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7.1 本文的不足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业绩预告“变脸”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盾安环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业绩预告的发布动机
        1.2.2 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因素
        1.2.3 业绩预告的经济后果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2 业绩预告的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1 业绩预告“变脸”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隧道效应理论
    2.2 业绩预告制度背景介绍
        2.2.1 我国业绩预告制度的发展历程
        2.2.2 国内外业绩预告制度对比分析
        2.2.3 业绩预告制度小结
3 盾安环境业绩预告“变脸”分析
    3.1 盾安环境案例介绍
        3.1.1 盾安环境公司概况简介
        3.1.2 盾安环境业绩预告“变脸”过程
    3.2 盾安环境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分析
        3.2.1 业绩预告未经注册会计师预审计
        3.2.2 业绩预告披露的违规成本较低
        3.2.3 盾安环境的公司治理存在问题
        3.2.4 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所处行业风险
        3.2.5 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
    3.3 盾安环境业绩预告“变脸”的经济后果
        3.3.1 股票持续跌停
        3.3.2 投资者纷纷撤离
        3.3.3 公司声誉受损
        3.3.4 危害证券市场
4 防范对策及建议
    4.1 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1.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4.1.2 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4.2 监管部门:完善业绩预告制度
        4.2.1 引入注册会计师预审计制度
        4.2.2 增加业绩预告披露违规成本
    4.3 投资者:理性投资合理维权
        4.3.1 提高警惕,理性投资
        4.3.2 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
    4.4 整合外部监督力量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5)卖空机制与负面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业绩预告制度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二)检验模型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卖空机制与负面信息披露质量
    (三)股权质押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
五、进一步分析
    (一)对业绩预告发布及时性的考察
    (二)对分析师治理效应的考察
    (三)对强制性业绩预告的考察
六、稳健性检验
    (一)重新定义卖空机制变量
    (二)重新定义业绩预告精确度变量
    (三)剔除新会计准则影响的考察
七、结论与启示

(6)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审计收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价值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贡献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制度背景与文献回顾
    2.1 制度背景
    2.2 业绩预告的相关文献回顾
        2.2.1 披露业绩预告的动机
        2.2.2 业绩预告的质量
        2.2.3 业绩预告修正的原因
        2.2.4 业绩预告修正的市场反应
    2.3 审计收费的相关文献回顾
        2.3.1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收费
        2.3.2 诉讼风险与审计收费
        2.3.3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收费
        2.3.4 其他重要影响因素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假设提出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提出
        3.1.1 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审计收费
        3.1.2 审计师变更的调节影响
    3.2 实证研究设计
        3.2.1 变量度量
        3.2.2 计量回归模型设计
        3.2.3 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第4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样本描述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相关性系数分析
    4.4 回归分析结果
    4.5 稳健性检验分析
        4.5.1 业绩预告修正方向的影响
        4.5.2 首次业绩预告披露时间的影响
        4.5.3 因变量的替代计量
        4.5.4 自变量的替代计量
        4.5.5 模型的替代估计
        4.5.6 遗漏变量问题
        4.5.7 样本自选择问题
第5章 进一步分析
    5.1 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当期审计意见
    5.2 审计师变更对当期审计意见的调节影响
    5.3 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前期审计意见
    5.4 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外部反应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政策启示与建议
    6.3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信息不对称与业绩预告精确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机构投资者的相关研究
        2.1.1 机构投资者能改善公司治理
        2.1.2 机构投资者不能改善公司治理
    2.2 实地调研的相关研究
        2.2.1 实地调研的影响因素
        2.2.2 实地调研的经济后果
    2.3 业绩预告的相关研究
        2.3.1 业绩预告的影响因素
        2.3.2 业绩预告的经济后果
    2.4 文献述评
3 相关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3.1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及其信息搜寻优势
        3.1.1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界定
        3.1.2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制度背景
        3.1.3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信息搜寻优势
    3.2 业绩预告的含义及制度背景
        3.2.1 业绩预告的含义
        3.2.2 业绩预告的制度背景
    3.3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信息不对称与业绩预告精确度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
        3.3.1 委托代理理论
        3.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3.3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3.3.4 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
4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业绩预告精确度的相关性
        4.1.2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信息不对称与业绩预告精确度的相关性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计
        4.2.3 主要变量的度量
5 实证检验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单变量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回归分析
    5.4 进一步分析与检验
        5.4.1 市场化进程
        5.4.2 乐观和悲观的业绩预告
    5.5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动因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信号传递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管理层盈利预测
        2.2.2 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
        2.2.3 文献评述
3 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事件
    3.1 龙力生物简介
    3.2 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始末
        3.2.1 管理层盈利预测公告
        3.2.2 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
        3.2.3 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的同期事件
    3.3 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诱因
        3.3.1 董事长权力过大
        3.3.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3.3.3 独立董事不作为
4 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动因
    4.1 掩盖公司财务困境现状
        4.1.1 盈利能力弱
        4.1.2 现金流萎缩
        4.1.3 偿债压力大
        4.1.4 潜在风险高
    4.2 为高管精准减持套现铺路
    4.3 迎合公司融资需求
        4.3.1 筹集大额借款
        4.3.2 获取商业信用
5 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后果
    5.1 资本市场的适时反应
        5.1.1 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日前后股价
        5.1.2 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日的公告效应
    5.2 监管部门的持续警示
        5.2.1 深交所发出关注函
        5.2.2 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5.3 网络媒体负面报道
    5.4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5.4.1 面临退市风险
        5.4.2 会计信息可信度下降
        5.4.3 公司诉讼缠身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6.2.2 提高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
        6.2.3 加强相关部门法规制度建设
        6.2.4 加强网络媒体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后记

(9)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披露策略及其市场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可改进之处
第二章 概念辨析与相关研究回顾
    第一节 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 披露策略及其市场反应的研究假设及检验模型
    第一节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与样本确定
    第三节 模型设计与参数定义
第四章 管理层修正公告披露策略及其市场反应的检验
    第一节 管理层业修正公告披露策略的实证检验
    第二节 管理层业绩披露策略市场反应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10)不同预告策略下的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业绩预告相关研究
        一、业绩预告的披露动机
        二、业绩预告的影响因素
        三、业绩预告的经济后果
    第二节 审计师风险应对相关研究
        一、客户特征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二、机会主义行为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三、外部环境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第二节 业绩预告偏差、预告策略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一、保守预告的调节效应
        二、保守预告下自愿披露的调节效应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定义
        一、审计师风险应对的界定与衡量
        二、业绩预告偏差的界定与衡量
        三、业绩预告策略的界定与衡量
        四、控制变量的选取与衡量
    第三节 模型构建
第四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多元回归分析
        一、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二、保守预告、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三、保守预告下的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第四节 进一步分析
        一、乐观预告下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二、业绩预告类型、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对业绩预告偏差的稳健性检验
        二、对业绩预告策略的稳健性检验
        三、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稳健性检验
        四、内生性检验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四、多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参考文献)

  • [1]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贝因美为例[J]. 张霞. 财会通讯, 2021(10)
  • [2]信息披露与市场参与者行为[D]. 李洋. 天津大学, 2020(01)
  • [3]大股东减持的时机与市场效应研究 ——以华灿光电为例[D]. 赵悦. 苏州大学, 2020(03)
  • [4]业绩预告“变脸”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盾安环境为例[D]. 操盈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卖空机制与负面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业绩预告制度的经验证据[J]. 黄超.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09)
  • [6]业绩预告修正幅度与审计收费[D]. 黄瑶. 厦门大学, 2019(08)
  • [7]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信息不对称与业绩预告精确度[D]. 李玉昊.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8]龙力生物管理层盈利预测“变脸”动因与后果研究[D]. 文娅.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披露策略及其市场反应[D]. 高爽. 南京大学, 2019(07)
  • [10]不同预告策略下的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D]. 沈彦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多家公司预测业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