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破浪之时——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必有破浪之时——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一、长风破浪会有时──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郑梦莹[1](2022)在《对口援疆工作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韩菲[2](2021)在《环境保护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全球大气污染问题仍然严重,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我国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特别是由颗粒物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气显着增加了居民的致病和致死风险。因此,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缓解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路径。2018年起,环保税法开始实施,其能否在当前我国转型时期经济发展趋缓和大气环境风险递增的压力下,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被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出发,在详细考察了当前全球及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环保税法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围绕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辨析了环保税法实施中的问题及提出了完善建议和优化路径。本文首先实证研究了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环境效应、以及该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具体来讲:(1)分别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区地面站点监测的PM2.5浓度数据及本地工业类PM2.5排放总量数据,采用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对我国环保税法的PM2.5减排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环保税法对全国和31个省份的PM2.5年均浓度及本地工业类PM2.5排放总量均产生了减排效应。第二,环保税法对我国大陆各省PM2.5减排效应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且环保税法对我国大陆各省的PM2.5年均浓度减排效应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环保税法对各地工业类PM2.5排放总量减排效应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第三,环保税法对我国大陆各省PM2.5的减排效应与各省PM2.5的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PM2.5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环保税法的减排效应也较好;反之,则较差。(2)采用了贝叶斯LASSO回归模型对环保税法PM2.5减排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大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选择的10个变量中,有5个变量被认为显着影响了环保税法对地区PM2.5年均浓度的减排效应,即地区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TOV-GDP)是负相关影响因素,城镇化率(UR)、大气污染的环保税税率(TRAP)、地方环保税收入占GDP比重(ETR-GDP)和地形起伏度(RA)等是正相关影响因素;而有6个变量被认为显着影响了环保税法对地区工业PM2.5排放总量的减排效应,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PC)是负相关影响因素,第二产业比例(PSI)、环保税税率(TRAP)、环保税税收收入占GDP比重(ETR-GDP)、地形起伏度(RA)和植被覆盖度(VC)等是正相关影响因素。此外,本文还进一步量化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3)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所以本地地面站点监测的PM2.5浓度是各个地区排放出的PM2.5污染物经过区域空气流通后导致的最终观测结果,因而在前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测度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空间溢出程度的指标,并根据该指标计算了2018-2019年我国省级区域环保税法对PM2.5污染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指数,结果显示:环保税法对PM2.5污染的减排效应具有空间溢出性,且不同省份空间溢出的程度和方向不同。其次,本文从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对工业污染企业外迁的影响效应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经济效应。(1)本文以2013—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熵值法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程度综合指标,并在控制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等五个经济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贝叶斯时空层次岭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2013-2017年排污费制度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和2018-2019年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并比较了这两种环境经济手段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影响效应的强弱。结果显示:第一,在考虑并控制了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基础上,2013-2017年排污费制度和2018-2019年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都具有正向影响效应;第二,通过比较排污费率和环保税率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回归系数大小可知,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要强于排污费制度的影响效应。(2)本文以2018—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根据本地区环保税税率与周边地区环保税税率的关系,将31个省区分为“税率高地”和“税率洼地”两类区域,并在剔除了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污染工业外迁混杂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带有空间滞后项的贝叶斯面板回归模型分别实证研究了环保税法对“税率高地”省区的污染工业是否具有迁出效应,对“税率洼地”省区的污染工业是否具有迁入效应。结果显示:第一,环保税法的实施对于本地污染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第二,本地环保税率与周边省区环保税税率的不同确实会促使污染工业企业向环保税率低的地区迁移,即“税率高地”向周边迁出,周边向“税率洼地”迁入;第三,“税率洼地”环保税税率的提高,会对其规模以上企业个数和高污染工业企业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均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第四,“税率高地”地区的环保税率对本地高污染工业还未表现出显着的抑制效应。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发现环保税法在制定和实施中的存在税率设置不够清晰明确、缺乏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监测机制、环保税收益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因而,本文建议(1)在设计环保税的计算规则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的社会成本、治理成本,特别是不同主体的污染治理或防范成本,区分不同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计税办法。(2)在征管体制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税务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充分利用环保部门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以加强污染排放量监测工作,并加强对监测主体的资源支持和责任约束。(3)在收益分配和使用方面,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的环境治理权分配收益并专门用于环保支出。此外,应当将环保税的征管裁量权主要赋予地方政府,鼓励其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适当的污染综合治理机制。

潘苏楠[3](2021)在《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总和,是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呈现出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持续上升的整体态势。而由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逐步向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进行动态演进,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一个典型表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实现初级人力资本向中级人力资本过渡,并逐步向高级人力资本进行动态演化,在演化进程中,要保障各类人力资本的互补匹配与协调发展,以此来满足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面对劳动力人口数量连续下降的人口红利瓶颈以及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双重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问题已备受关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具有知识外溢效应,是构建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和高附加值产业进行转移,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那么,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动态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通过什么机理、哪些路径作用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协调效应?以及协调前景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规范分析、模型构建、实证检验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深入探讨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围绕主要研究内容,具体的行文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明确本文具体的结构安排;之后,介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研究方法,并规划出本文详尽的技术路线图;最后,概述几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及理论贡献。第2章,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比较系统的搜集、梳理与归纳,深入了解人力资本、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思想内涵和发展脉络,以期能够明晰已有文献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而识别出相关领域有待深入挖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概念界定及指标测度。首先,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追本溯源,界定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然后,参考借鉴已有研究并结合发展实际,选取各个变量的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变量进行具体的测算,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做好最基础的铺垫。第4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部分文献已经认识到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效应,但是,目前鲜有文献对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传导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本章节在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并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继而进一步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第5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理研究。在前文验证产业结构升级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路径的基础上,本章节以期能够进一步打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作用黑箱”。通过文献调研与理论梳理,从而提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自主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自主创新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并对其实证结论进行总结探析。第6章,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路径探究。在上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的基础上,本章节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冲击轨迹,并进一步地运用Bootstrap技术,对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以此构建出,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为源动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以经济发展反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可持续生态圈。第7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研究。在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和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下,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载体,是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理,构建协调度测度模型,得出二者协调效应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和ARIMA模型,对其协调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也相当于对这两种预测方法进行互证检验。第8章,结论与展望。本章节首先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启示,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局限,展望未来的改进方向。综上所述,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观察-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结论探讨”的科学研究逻辑和解决问题思路指导下,深入分析和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并探究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效应,对其协调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和理论贡献。一是基于整体刻画和动态演化的视角探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拓展和深化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力资本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载体,具有知识外溢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源动力,因此,人力资本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但目前,鲜有文献从整体角度去刻画和描述,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动态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整体数量、质量状况及其结构演进的全貌。本文尝试拓展和深化已有研究,界定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测算模型,从整体角度去考察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程度。二是深入剖析并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及传导路径。探究解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机理和“作用黑箱”,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从理论分析上建立起变量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方法应用上丰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经验研究。三是研究分析变量之间的冲击效应和作用路径,构建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圈。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分析框架中,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轨迹和冲击效应,并进一步地运用Bootstrap技术,对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同时建立起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为源动力,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以经济发展反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可持续生态圈。

于洛[4](2021)在《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广阔。农村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也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阵营,在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大环境下,随着日益增长的农村新需求,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需要凝聚各方面努力进行探索创新,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成长。202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1号文件特别提到,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方面,要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本文提出深化妥善农村O2O电子商务模式,切合中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同时通过借鉴O2O发展模式的思路和经验,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道路上提供有价值的思路,能够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以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笔者通过调研走访洪泽区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从其发展的现状及其成效出发,从洪泽区的典型做法、发展成效、发展特色进行深层剖析,追本溯源。总结提炼了目前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中存在的政策制度落实不实、招商引资成效不优、品牌意识不够牢固。并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完善、营商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队伍配备专业性不足等原因所致。基于本文研究,就现行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从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发展政策、全面开展从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整体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方面着手,解决当前遇到的困境和难题。本文通过洪泽区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引发基层农村电子商务管理者,创业者、从业者、生产者等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进行思考,积极探索从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发展政策、全面开展从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整体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推进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刘浩[5](2021)在《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实施奶业振兴,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推进,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布局不断优化,2020年奶牛规模化比率达到67%,TMR普及率达到90%以上,奶业主产省原料奶产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然而,我国养殖积极性低,原料奶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连续多年我国奶源自给率跌破70%,近十年奶牛存栏减少了15%,市场预警机制缺失,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解决。测算规模牧场的奶料比,并探究奶料比区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优化奶牛养殖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完善我国原料奶定价机制,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奶料比的研究现状,猪粮比、蛋料比的发展现状以及原料奶价格和饲料价格的进行了文献综述,利用670家规模牧场的面板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首先分析全国和五大奶业产区规模化牧场奶牛养殖饲料结构和成本构成情况,基于成本角度,确定玉米、豆粕、青贮玉米和苜蓿草的价格权重分别为27%、17%、30%、26%,不同奶业产区权重各异。其次,在分析玉米、大豆、玉米青贮以及苜蓿草的价格与原料奶价格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全国和五大奶业产区的奶料比模型,测算出其奶料比值,全国奶料比平均值为2.11,处于中水平奶料比(1.5—2.5)层次,五大奶业产区奶料比值具有明显差异,南方产区奶料比值最高,华北产区最低,都呈向好发展趋势。最后,分析判断了不同产区奶料比差异的原因,研究认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奶料比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优质青贮玉米、苜蓿草等在重要饲草的种植面积,对农牧交错地带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加快形成我国饲草产业现代化体系,保证饲料有效供给,稳定养殖成本。第二,不断完善我国奶业市场监测体系,利用奶料比良好的价格和市场预测能力,构建基于奶料比的奶业市场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奶料比,给行业和市场提供参考。第三,多举措缩小奶料比区域差异,政策上,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打破省际贸易壁垒,促进资源跨区域调配;技术上,加强我国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建设,对生产要素及相关农产品产品区域流动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南方产区要发展多种模式奶牛养殖,减少原料奶预期调配压力,促进区域奶业可持续发展。

江舟[6](2021)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生产从提升粮食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过渡。草地资源在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衍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给人类带来生态与经济利益。通过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产模式,对人工草地进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促进意义。(1)本文首先对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安徽省蚌埠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扬州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草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功能分类与选择评估指标(2)通过熵权法分别对燕麦、金花菜、箭筈豌豆、毛苕子进行适应性评价,测定牧草产量与品质,并分析牧草种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利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品质、牧草产量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建立适宜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广的牧草生产模式。(4)依据田间试验数据以及文献,利用当量因子法、价格替代法、评估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天然草地与人工牧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内牧草种植与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转型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种植生产机遇”、“大众对于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社会认知机遇”、“农业食品安全的要求导致饲料粮需求增加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市场机遇”是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权重分析分别达到0.2141、0.1279、0.1078。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提供畜牧产品功能(供应草产品)”、“为人类提供食用价值”、“土壤改良”是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权重分别为0.3 102、0.1154、0.0876,以此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指标。(2)依据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燕麦品种牧乐斯牧草产量与品质表现最好,干草产量达到1664.35 g·m-2,粗蛋白含量为11.49%、相对饲用价值为137.02,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15%,豆科牧草中,润扬白箭筈豌豆收获干草产量最高为1041.59 g·m-2,淮扬金花菜在参试品种中牧草品质最高,粗蛋白含量达到27.81%,相对饲用价值为176.24。金花菜对提升土壤养分效果最为显着,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平均提升56.25%、49.34%、24.47%、57.19%。(3)建立了“燕麦-金花菜”间作的南方牧草生产模式,可以提高80%的土地利用率,可收获较高的燕麦干草产量与总干草产量2177.42 g·m-2,与燕麦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了 28%。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间作模式中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燕麦单播,比燕麦单播平均提高了 22.34%、63.88%。(4)在大丰地区盐碱地条件下,“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模式中,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116.42 g·m-2,土地当量比最高达到1.70,燕麦粗蛋白含量比单播燕麦提升16.76%。“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混播与燕麦单播相比,对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有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 15.42%~34.05%、2.15%~7.33%、28.71%~50.24%。(5)依据当量因子法,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为1123.05亿元人民币(Chinese Yuan,CNY),其中“土壤形成与保护”的价值在各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中最高,达到302.49亿元CNY,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最低,仅为6.20亿元CNY。淮河生态经济带内人工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牧草间作、混播生产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牧草单播模式。“燕麦-金花菜”间作模式在扬州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42544.38 CNY·hm-2,“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51198.68 CNY.hm-2。(6)经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进行苜蓿生产,种子费与农机费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0.574 6、0.5923,即每增加1%的种子费与农机费投入,苜蓿收益分别可以增加0.574 6%、0.592 3%。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苜蓿生产总成本为10178.67元·hm2,与小麦生产成本相比增加了10.58%,然而毛利润增加了 175%。苜蓿、燕麦、金花菜生产肥料费用与小麦相比分别下降了 58.05%、24.62%、58.06%。

谭双园[7](2021)在《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渠道选择研究 ——以佰思拓普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普及率提升,信息差异化越来越小,国际人均购买力不断增强,物品流通越来越方便,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由之而生。物流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选择合理的物流渠道不仅能提高顾客满意度、刺激消费者再次消费,还可以为跨境电商企业节约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得益于智能手机庞大的出货量和其他电子设备使用率的提升,我国的电子产品配件跨境出口电商行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电子产品配件市场规模巨大,新兴蓝海市场潜力大,是全球跨境电商平台热销品类。我国经营电子产品配件的跨境出口电商企业大多为小微卖家,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经营资金少,无法建立企业专属的自建跨境物流渠道,高度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出的跨境物流渠道。但市面上现存的物流渠道无法聚焦卖家的痛点,因物流原因造成的跨境电商企业信誉下降、顾客投诉多、店铺账号物流指标考核绩效差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物流渠道选择在电子产品配件跨境出口电商行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将现有的跨境物流渠道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账号物流指标表现是目前该行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对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渠道选择的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深入剖析,确立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7个指标“降维”,确定了物流渠道选择影响因素有时效性、灵活性、成本性和技术性4个维度;选择从事电子产品配件跨境出口电商行业的相关人员对现有的5种跨境物流渠道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打分,通过矩阵图示法将渠道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进行排序;以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佰思拓普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对公司经营的产品、目标市场和现有物流渠道总结后,结合公司的物流现状和问题。以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为基础,划分佰思拓普公司的产品类型和备货模式,绘制了公司海外仓储模式和国内直发模式的物流渠道选择新流程,制作物流渠道运费算价表;公司根据运费预算、时效估计等因素合理搭配物流配送模式。本文结论为佰思拓普公司摆脱物流痛点提供了思路,为其他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公司选择跨境物流渠道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也给各跨境物流服务商着手解决客户的物流需求提供了方向。

苏瑶灿[8](2021)在《阜平县种粮户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规模经营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现如今,小规模分散经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机械化、科技化发展的要求,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规模经营。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仍以小农户经营为主,需要充分发挥小农户的积极作用,适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扩大农户经营的规模。根据地域实际情况,测算适宜的农地经营规模,并不断探索影响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障碍因素,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本研究选取阜平县种粮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阜平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发展基本概况及农地经营现状进行简要了解,对比分析不同规模区间土地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农业生产函数,测算阜平县种粮户劳均适度规模及户均适度规模,剖析制约阜平县种粮户实现适度规模的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规模区间的土地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对比分析结果。1.33hm2以上规模区间的种粮户,其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均较高。且劳动生产率较高时,其与农地规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2)阜平县种粮户适度经营规模测算结果。测算得出样本区域农户劳均适度规模为0.465hm2,户均适度规模为1.237hm2,对比阜平县实际种粮户劳均规模为0.149hm2,户均规模为0.470hm2,当前阜平县种粮地经营规模呈现显着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3)影响种粮户实现适度规模的因素较多。一是农地细碎化对农地适度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地块数量多且分散的农地,不利于种粮户进行生产和管理,增加了交易成本。二是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对实现适度规模有正向影响。水利灌溉条件好的农地,与水利灌溉设施差的农地,二者相比较,往往农户更愿意流转水利设施好的农地,由此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三是拥有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更易推进适度规模。四是规范化的农地流转程序可以减少农地纠纷,降低潜在的农地流转成本,从而形成稳定性的流转关系,促进农地流转的进行,实现适度规模。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运用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及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函数综合测算阜平县种粮户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得出阜平县户均适度农地经营规模为1.237hm2;二是测算区域选取山区,封闭经济下的小农户的适度规模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为相似地域的农地适度规模测算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雨辰[9](2020)在《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共享经济作为近几年热门业态已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多领域大量运用,推动了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大众消费理念转变。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重分配社会中过剩资源以达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资源高效匹配和最大化的资源使用率。零售业因直接连接广大终端消费者,对需求的变化最为直接、敏感。共享经济催生的新零售概念一经提出,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相关理论研究相继出现,为零售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本文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在界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内涵基础上,结合我国零售业和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与不足,分析共享经济对零售业和其商业模式产生的影响。其次,遵循内外部环境变化——商业模式要素变化——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的研究思路,立足零售业特点,着重研究商业模式中“基础设施、价值主张、客户模式、价值实现”四大方面并构建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要素创新框架。最后结合苏宁云商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成功转型案例进行验证,提供共享经济视角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建议。本文研究结论有:共享经济环境下以价值主张为创新重点要素的系统新创新是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行的有效途径。零售业的未来发展趋向于线上线下的多功能多区域业态融合发展模式。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大转型是共享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跨领域多平台相融合是未来零售业商业模式的战略导向。共享经济环境下的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以价值主张为中心。本文涉及到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九个要素是基于共享经济下零售业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内容。通过研究,以期对后续研究商业模式及共享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帮助,为零售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何杨青青[10](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省君山区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

二、长风破浪会有时──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环境保护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环境税的产生
        1.2.2 环境税的发展历程
        1.2.3 环境税的效应研究
        1.2.4 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
        1.2.5 我国环保税法的研究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行性分析
    1.5 创新点
第2章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大气污染规制
        2.1.2 环保税
        2.1.3 环保税法的效应
    2.2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理论基础
        2.2.1 大气污染产生的经济学解释——基于公共物品理论
        2.2.2 大气污染导致外部性问题——基于外部性理论
        2.2.3 大气污染外部性问题的矫正——庇古税与科斯定理
        2.2.4 庇古税规制大气污染的目的——基于社会成本理论
    2.3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作用机理
        2.3.1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减排效应的作用机理
        2.3.2 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
    2.4 小结
第3章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问题
    3.1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3.1.1 全球大气污染的趋势和现状
        3.1.2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成因
        3.1.3 大气污染的危害
    3.2 大气污染规制的现状
        3.2.1 大气污染规制的国际现状
        3.2.2 大气污染规制的中国现状
    3.3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困境
        3.3.1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现状
        3.3.2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困境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环境效应研究
    4.1 环保税法对PM_(2.5)的减排效应——基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
        4.1.1 研究方法
        4.1.2 基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估计结果
        4.1.3 基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1.4 结果与讨论
    4.2 环保税法的PM_(2.5)减排效应—基于PM_(2.5)排放清单数据
        4.2.1 研究方法
        4.2.2 2018、2019 年省级工业类PM_(2.5)排放清单数据估计结果
        4.2.3 基于PM_(2.5)排放清单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估计结果
        4.2.4 基于PM_(2.5)排放清单数据的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2.5 结果与讨论
    4.3 环保税法对PM_(2.5)污染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研究
        4.3.1 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指标构建
        4.3.2 中国省区环保税法减排效应空间溢出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环保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经济效应研究
    5.1 环保税法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效应
        5.1.1 理论分析与假设
        5.1.2 计量模型及变量说明
        5.1.3 基准回归结果
        5.1.4 稳健性检验
        5.1.5 机制检验
        5.1.6 结果与讨论
    5.2 环保税法对企业迁移的影响效应
        5.2.1 理论假设
        5.2.2 实证过程
        5.2.3 贝叶斯回归结果
        5.2.4 安慰剂检验
        5.2.5 机制检验
        5.2.6 结果与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环保税法环境效应的研究结果
        6.1.2 环保税法经济效应的研究结果
    6.2 对策建议
        6.2.1 计税方法合理化设置
        6.2.2 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机制的完善建议
        6.2.3 收益分配和使用机制的优化路径
        6.2.4 环保税法与其他大气污染规制的配合机制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致谢

(3)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背景
        2.1.2 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2.1.3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2.1.4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2.2 自主创新理论
        2.2.1 自主创新思想的理论溯源
        2.2.2 自主创新思想的演进
        2.2.3 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理论逻辑
        2.2.4 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2.3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2.3.1 产业结构的内涵
        2.3.2 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
        2.3.3 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
    2.4 经济发展理论
        2.4.1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2.4.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4.3 经济发展理论的渊源与形成
        2.4.4 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2.4.5 经济发展的新认识和新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概念界定及指标测度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3.1.2 自主创新
        3.1.3 产业结构升级
        3.1.4 经济发展
    3.2 评价指标选取及测度模型构建
        3.2.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HCS)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2.2 自主创新(INN)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2.3 产业结构升级(IU)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2.4 经济发展(EDS)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3 评价指标及测度方法汇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研究
    4.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4.2 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4.2.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4.2.2 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3.1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4.3.2 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理研究
    5.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5.2 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5.2.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5.2.2 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5.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3.1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5.3.2 自主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6.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6.2 模型构建及检验
        6.2.1 VAR模型构建
        6.2.2 脉冲响应函数
        6.2.3 方差分解分析
    6.3 基于Bootstrap的传导路径检验
        6.3.1 链式中介理论模型构建
        6.3.2 链式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6.4 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路径理论模型构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研究
    7.1 协调机理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
        7.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机理分析
        7.1.2 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7.2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效应测度
    7.3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预测
        7.3.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协调发展前景预测
        7.3.2 基于ARIMA模型的协调发展前景预测
    7.4 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7.4.1 障碍度模型构建
        7.4.2 障碍因素挖掘及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和启示
        8.1.1 主要的研究结论
        8.1.2 相应的对策启示
    8.2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参加项目情况
致谢

(4)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目前的研究成果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结构
    1.7 论文的亮点与不足之处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电子商务
        2.1.2 农村电子商务
        2.1.3 电子商务O2O模式
        2.1.4 电子商务的主要流程图
    2.2 基础理论
        2.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2.2 新基础设施建设理论
3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020 模式发展现状及其成效
    3.1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典型做法
        3.1.1 做优互联网+创业,激发创业者致富
        3.1.2 做实互联网+公司+农业,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3.1.3 做强互联网+实体,助力产品销售调整
    3.2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效
        3.2.1 增强了人力资源的吸引力
        3.2.2 扩大了农副产品的辐射面
        3.2.3 提升了经济效益的影响力
    3.3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特色
        3.3.1 突出政策体系建设,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3.3.2 开展招商建设活动,力破电商产品销售难
        3.3.3 实施“四位一体”模式,做实电商发展成效
        3.3.4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增强内外环境吸引力
        3.3.5 利用政策导向力,提升电商发展保障力
4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4.1 政策制度落实不实
    4.2 招商引资成效不优
    4.3 品牌意识不够牢固
    4.4 电商人才队伍偏低
5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5.1 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完善
    5.2 营商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5.3 配套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5.4 人才队伍配备专业性不足
6 促进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
        6.1.1 科学制定指导政策
        6.1.2 精心优化制度设计
        6.1.3 扎实推进举措落实
    6.2 整体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6.2.1 完善法律规章制度
        6.2.2 培优农村产品品牌
        6.2.3 加快产品转型升级
    6.3 全面开展配套设施建设
        6.3.1 交通设施方面
        6.3.2 仓储设施方面
        6.3.3 通信设施方面
    6.4 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6.4.1 大力招引外来人才
        6.4.2 努力培育本土人才
        6.4.3 全面加强人才储备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数据说明
        1.5.1 调研样本
        1.5.2 原料奶和饲料价格数据
    1.6 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1 创新点
        1.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五大产区奶业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饲料构成分析
    2.1 五大奶业产区生产现状
        2.1.1 五大奶业产区布局
        2.1.2 奶业生产现状
    2.2 规模化牧场饲料结构分析
        2.2.1 全国奶牛养殖饲料结构情况
        2.2.2 不同产区奶牛养殖饲料结构分析
    2.3 规模化牧场成本构成分析
        2.3.1 全国奶牛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2.3.2 不同产区奶牛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料奶价格与主要饲料价格的关系分析
    3.1 原料奶与主要饲料价格概况
        3.1.1 原料奶价格分析
        3.1.2 主要饲料价格分析
    3.2 研究方法
        3.2.1 协整模型设定
        3.2.2 单位根检验
        3.2.3 协整检验
        3.2.4 Granger因果检验
    3.3 实证结果
        3.3.1 样本与数据说明
        3.3.2 单位根检验结果
        3.3.3 协整检验结果
        3.3.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模型构建与测算
    4.1 奶料比定义及模型
        4.1.1 奶料比概念
        4.1.2 奶料比模型
    4.2 奶料比模型的构建
        4.2.1 奶料比中饲料的选取
        4.2.2 玉米、豆粕、青贮玉米、苜蓿草的成本权重确定
        4.2.3 奶料比模型的构建
    4.3 奶料比测算
        4.3.1 全国层面奶料比测算
        4.3.2 不同产区奶料比测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奶料比的区位差异原因分析
    5.1 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
    5.2 人文资源因素
    5.3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5.4 技术因素
    5.5 区域发展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五大奶业产区饲料权重具有明显差异
        6.1.2 近年来我国奶料比表现为中水平奶料比
        6.1.3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养殖收益
    6.2 对策建议
        6.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优质饲草产业
        6.2.2 以奶料比为基础,构建原料奶预警机制
        6.2.3 多措并举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全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提出和发展规划
        1.1.2 草地农业发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意义
        1.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状况
    1.2 南方草地农业系统的建立与人工草地利用模式的形成
        1.2.1 牧草的引种应用和适应性评价
        1.2.2 淮河流域牧草的引种与品种比较适应性评价
        1.2.3 国外草地农业的利用模式对淮河经济带草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1.2.4 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应用
    1.3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
    1.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1.4.1 当量因子法
        1.4.2 功能价值法
        1.4.3 遥感技术
        1.4.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问题
    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意义
第2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战略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AHP分析法步骤
        2.1.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矩阵构建
        2.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层次构建
        2.1.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因素评价
        2.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层次分析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AHP分析
        2.2.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统层重要性分析
        2.2.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层重要性分析
        2.2.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层次排序
    2.3 讨论
        2.3.1 利益相关者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认知
        2.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草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2.3.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的发展模式
        2.3.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领域的扩展
    2.4 结论
第3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1 牧草生产性能
        3.1.3.2 牧草品质
        3.1.3.3 土壤肥力测定
        3.1.3.4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生产性能的适应性评价
        3.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牧草品质比较
        3.2.3 燕麦种植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壤肥力的影响
        3.2.4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的生产性能比较
        3.2.5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牧草品质比较
        3.2.6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对土壤肥力影响
        3.2.7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3.3 讨论
        3.3.1 燕麦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
        3.3.2 豆科牧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表现
        3.3.3 豆科牧草对淮河流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3.4 结论
第4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淮河生态经济带金花菜与燕麦生产模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4.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4.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4.2.4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燕麦牧草品质的影响
        4.2.5 淮河生态经济带间作对金花菜与箭筈豌豆牧草品质的影响
        4.2.6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4.2.7 “燕麦-金花菜”间作与“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的综合评价
    4.3 讨论
        4.3.1 间作对金花菜、箭筈豌豆与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4.3.2 不同间作比例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3.3 牧草间作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生产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燕麦-箭筈豌豆”牧草生产模式对于牧草产量的效应影响
        5.2.2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与混播对于牧草品质的影响
        5.2.3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混播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5.2.4 “燕麦-箭筈豌豆”间作与混播的综合评价
    5.3 讨论
        5.3.1 不同因素对牧草混播、间作模式中牧草产量的影响
        5.3.2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5.3.3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4 结论
第6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研究区域
        6.1.2 数据来源
        6.1.3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6.1.4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6.2.2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6.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6.3 讨论
        6.3.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趋势
        6.3.2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意义
        6.3.3 人工牧草生产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与生产意义
        6.3.4 合理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产模式
    6.4 结论
第7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与比较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概况
        7.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7.1.3 分析模型及方法
        7.1.4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与小麦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7.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种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
    7.3 讨论
        7.3.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的优势
        7.3.2 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成本的因素
        7.3.3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前景
    7.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渠道选择研究 ——以佰思拓普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关系研究
        1.3.2 跨境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
        1.3.3 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研究
    1.4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及物流渠道概述
    2.1 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概述
        2.1.1 发展现状
        2.1.2 发展前景
    2.2 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物流渠道概述
        2.2.1 跨境出口物流渠道类型概述
        2.2.2 跨境出口物流渠道对比分析
3 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渠道选择影响指标体系构建
    3.1 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渠道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3.1.1 外部因素分析
        3.1.2 内部因素分析
    3.2 物流渠道选择影响指标体系建立
        3.2.1 指标来源
        3.2.2 指标确立
        3.2.3 主成分分析法
        3.2.4 矩阵图分析
4 案例分析
    4.1 佰思拓普公司简介及现有物流渠道概述
        4.1.1 公司简介
        4.1.2 公司现有物流渠道概述
    4.2 佰思拓普公司重新选择物流渠道的必要性
        4.2.1 物流及仓储费用占比高
        4.2.2 跨境物流配送时效长
        4.2.3 物流信息不对称致包裹境外追踪难
        4.2.4 物流原因造成的货物退换货比重大
        4.2.5 特殊货物运输难
    4.3 佰思拓普公司物流渠道选择
        4.3.1 产品类型的划分
        4.3.2 公司物流渠道选择新流程
        4.3.3 公司国内直发及海外仓头程运费预算
5 对策与建议
    5.1 佰思拓普公司物流渠道选择的建议
    5.2 电子产品配件跨境出口电商行业摆脱物流痛点的建议
    5.3 跨境物流服务商解决客户物流需求的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评分表
附录 跨境出口电商企业物流渠道选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8)阜平县种粮户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经营规模与规模经营
        2.1.2 适度规模经营
        2.1.3 规模报酬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边际报酬理论
        2.2.3 C-D生产函数理论
3 阜平县种粮户农地经营现状分析
    3.1 阜平县基本概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社会经济条件
        3.1.3 农业发展情况
    3.2 样本区域农地经营现状
        3.2.1 样本区数据来源
        3.2.2 样本区农地经营情况
        3.2.3 样本区农地流转情况
    3.3 不同规模区间单要素生产率对比分析
        3.3.1 土地生产率
        3.3.2 资本生产率
        3.3.3 劳动生产率
4 阜平县种粮户适度规模测算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4.1.1 农户基本情况
        4.1.2 农户农业生产管理情况
        4.1.3 农户家庭收入情况
    4.2 测算种粮户适度规模
        4.2.1 模型构建及指标说明
        4.2.2 测算结果分析
5 阜平县种粮户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5.1 不同因素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定性分析
        5.1.1 农地特征因素影响分析
        5.1.2 水利灌溉设施因素影响分析
        5.1.3 农业社会化服务因素影响分析
        5.1.4 农地流转因素影响分析
        5.1.5 政策因素影响分析
    5.2 不同因素对适度规模经营的计量分析
        5.2.1 模型构建
        5.2.2 变量选取及说明
        5.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6 主要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2.2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
        6.2.3 规范农地流转程序
        6.2.4 加强政府保障力度
    6.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9)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案与研究路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共享经济相关理论
        2.1.1 共享经济的概念
        2.1.2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2.1.3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类型
        2.1.4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特点
    2.2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
        2.2.1 商业模式概念
        2.2.2 商业模式要素界定
        2.2.3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
3 共享经济与零售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3.1.1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2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3.2 零售业发展现状
        3.2.1 零售业发展历程
        3.2.2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3.3 零售业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3.4 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4 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作用机制分析
    4.1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构建
        4.1.1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4.1.2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依据
        4.1.3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则
    4.2 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
        4.2.1 构成单元及各单元间的逻辑关系
        4.2.2 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4.2.3 组成要素的作用机制分析
5 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实例分析
    5.1 案例选择
        5.1.1 案例选择标准与资料收集
        5.1.2 案例企业简介
    5.2 共享经济下苏宁商业模式创新内容及具体做法
        5.2.1 价值主张创新分析
        5.2.2 基础设施创新分析
        5.2.3 客户模式创新分析
        5.2.4 价值实现创新分析
    5.3 苏宁云商商业模式创新效果评价
        5.3.1 共享经济下苏宁云商财务分析
        5.3.3 共享经济下苏宁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和建议
6 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6.1 零售业商业模式要素创新
    6.2 零售业商业模式路径创新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四、长风破浪会有时──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口援疆工作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D]. 郑梦莹. 浙江工商大学, 2022
  • [2]环境保护税法规制大气污染的效应研究[D]. 韩菲.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D]. 潘苏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4]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对策研究[D]. 于洛.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D]. 刘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 江舟. 扬州大学, 2021
  • [7]电子产品配件行业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渠道选择研究 ——以佰思拓普公司为例[D]. 谭双园.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8]阜平县种粮户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苏瑶灿.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9]共享经济下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李雨辰.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1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省君山区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何杨青青.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必有破浪之时——江苏省消费品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