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

论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

一、试论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茹俊[1](2021)在《习近平历史观研究》文中提出

刘慧明[2](2021)在《习近平教育观研究》文中指出

左炬[3](2020)在《历史虚无主义对初中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作用,七年级历史科目课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八年级历史科目课程的年限是1840年至今,从晚清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设、发展的这段历史,正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散布其思想的主要范围,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其乘虚而入的突破口。历史教育者要把初中历史教学作为扞卫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阵地。首先,本文系统介绍初中历史教育中关于历史观教育、中国古代史教育当注意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以及重点要论述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当注意的历史虚无主义,概括为四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美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否认中国20世纪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其次,本文论述历史虚无主义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产生的危害和原因分析。最后,本文系统论述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从初中教育的四个角度:教师、课堂、教材、校园文化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初中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免疫力;从家庭教育、监管“文化”传播途径、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监管网络渠道的角度争取社会环境的整体优化和配合。

赵珺[4](2020)在《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进行着不断的调整,相应地,中学历史课程也历经改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彰显了特定的课程教育功能,折射出了对历史课程地位的不同认知。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图表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课程性质定位、历史课程的学制和课时安排以及选拔性考试中关于历史课程考试方式及计分方式的变化,梳理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学历史课程地位的发展变迁历程。本研究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关键概念的界定。首先,从国内外对课程概念的界定出发,迁移性定义了本研究中的第一个核心概念——历史课程,即历史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实现历史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历史教学科目以及历史教学目的、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范围、历史教学分量和历史进程的总和。接着,对“历史课程地位”进行了界定,本研究借用了社会学关于“地位”的基本观点,结合课程地位的不可量化特点,着重从历史课程的价值设定、历史课程的独特性及对该课程的角色定位等方面描述历史课程地位。第二部分是对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概况的梳理。本研究大致以改革开放前后和21世纪新课程改革开端为标志,分不同阶段梳理新中国建立以来历史课程地位的发展变迁历程;考察历史课程地位发展变迁的视角有三个,分别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关于中学历史课程性质的界定、学制和课时的设置、选拔性考试(主要是中考)里关于对历史课程考核安排的演变。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在新中国建立后的70年间,中学历史课程性质界定在不断扩展历史课程功能,发掘历史课程教育价值;中学历史课程的学制和课时设置从多变不稳定到趋于稳定统一;在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中,中学历史课程经历了从中考资格考核科目之一到基本缺位或形同虚再到成为必考科目或选考科目的变迁过程。第三部分是对影响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因素的分析。教育会打上时代的印记。而由于历史课程的特殊性(意识形态浓厚、以过去经验为对象),使得它在时代面前表现得更为敏感而多变。尽管历史课程的地位本应由历史自身所赋予,但事实上,时代在塑造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学历史课程地位的演变历程,政治建设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演进和价值认知的转变都在不同程度上构成70年来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第四部分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启示的总结。新中国70年历史课程地位演进历史表明,历史课程的价值实现既要坚守学科特点,发挥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又要在适应时代的同时超越时代,彰显历史课程的时代使命。此外,由于选拔性考试对分数、升学等评价标尺的异化会带来社会、学校、学生对历史课程价值与地位认知的偏差,加大了历史课程的应然地位与实然地位之间的距离,因此,特别建议教师在课程实施环节能对历史课怀有真诚的信念,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为实现历史课程应然价值与地位提供支持性条件。

朱孟光[5](2020)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历史观研究:回顾与前瞻》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学界对习近平历史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的渊源与背景、主要内涵与鲜明特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等方面。要深化对习近平历史观的研究,亟待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研究的基础工作上,要注重对习近平历史观研究的相关基础文献资料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阐释。二是研究的内容上,加大对习近平历史观的生成逻辑研究和对习近平历史观内涵的逻辑体系的提炼总结。三是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上,要加强对国外关于习近平历史观研究的跟踪关注,并拓展历史学、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视野和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张雨露[6](2019)在《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白寿彝先生是我国着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长期的史学研究和高校历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历史教育思想。他认为历史教育是史学社会功能的体现,是史学史的一门分支。他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广义的历史教育之上,他把全体社会成员作为历史教育的对象,把培养历史感、时代感、民族自豪感的“自觉性的公民”和“社会主义新人”作为历史教育的目标,从而指明了历史教育的两条实施路径:大众化的历史教育和专业化的历史教育。白寿彝先生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宏大的历史教育视野、重视历史教育的社会化、关心国家与民族、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白寿彝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历史教育学的内涵,对当今历史教育改革也有诸多启示,他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张元瑾[7](2019)在《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研究》文中认为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即在历史教育教学中能够站在全球高度正视包含本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的能力,正确评估本国本民族及其他各国各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的所处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并全面关注整个人类历史。国际视野对于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会产生重要影响,要培养和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需要在中学历史教育各方面中将其凸显出来。追溯近代中学历史教育,到民国时期出现新的转折发展,关于国际视野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学历史教育各方面中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因此,本文以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研究为课题来探讨对中学历史教育国际视野的关注及其培养,希望能吸取经验教训为当今中学历史国际视野的培养提供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集中在第一章,主要结合现当代中学历史教育所提倡的国际视野理念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中学历史教育国际视野的价值,总结阐述中学历史教育国际视野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平等、差距、开放和发展等意识的价值。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具体阐述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国际视野相关内容。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分别论述民国学者的教育思想、民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所蕴含或表达的国际视野。民国期间颁布较多的课标,中学历史教科书也是类型丰富、版本繁多,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个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相关分析。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第五章,分析民国中学历史国际视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存在研究独立性差、内容曲折波动、实践不尽人意等方面的不足,以吸取教训来加强现今中学历史教育对国际视野的重视并推动该方面的发展。本文的最后,整体总结了民国中学历史教育中所体现的国际视野,也点明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结合民国中学历史教育在各方面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作为,对当前中学历史教育国际视野的培养与开拓提供一些借鉴与教训,以培养能融入世界发展大潮的新型国际人才。

申丽群[8](2018)在《习近平历史观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有很多宝贵的思想和实践财富,其中他在一些历史的大事大非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形成了一套丰富的历史观理论体系,这是他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本文主要围绕习近平历史观进行研究,文章除绪论与结论以外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习近平历史观的形成条件。首先是对其形成的思想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国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其次对其形成的现实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这两个重要的方面。最后论述了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个人条件,主要包括习近平革命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他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主要观点,二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新认识,四是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的方法,五是历史教育观。习近平历史观在其丰富的内容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第三部分主要阐明了习近平历史观的重要时代价值。在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历史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习近平历史观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为新时代历史研究和历史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繁荣提供理论指导;二是为新时代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三是为新时代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增强“四个自信”提供思想武器。

徐立彬[9](2018)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重视历史教育的民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先进的政党,继承了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入开展历史教育的实践。历史教育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实践活动。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是关乎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此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论述,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历史教育观。本文一共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论,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特色之处五个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关于历史教育观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基本概念以及历史教育观的要素的构成。第三部分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形成的理论渊源。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教育观的演进轨迹。第五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各要素分析,分别是对历史教育观除历史教育的主体之外的其它四个要素的具体分析,即历史教育的客体、内容、载体和目标。第六部分则是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主要特征。第七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在实践发展中的基本经验,并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实现。

陈科材[10](2017)在《习近平历史观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历史观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历史观。第一部分陈述了习近平历史观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和梳理了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唯物史观、历史评价观、历史教育观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并着重从“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来对习近平历史观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探究了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特征。第四部分总结了习近平历史观的价值,即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从其价值中得出现实启示。

二、试论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论文提纲范文)

(3)历史虚无主义对初中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育中当注意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
    (一) 历史观教育中当注意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
    (二) 中国古代史教育中当注意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三) 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当注意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初中学生产生的危害和原因分析
    (一) 历史虚无主义对初中生造成的危害
    (二) 初中历史教育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的原因分析
三、初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一) 提高中学教育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重视
    (二) 增强初中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免疫力
    (三) 社会环境的整体优化和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关键概念界定
    一、历史课程
    二、历史课程地位
第二章 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的概况
    一、基于中学历史课程性质界定的历史课程地位演变
    二、基于中学历史课程的学制和课时安排的历史课程地位演变
    三、基于中学历史课程考试制度变革的历史课程地位演变
第三章 影响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的因素分析
    一、政治建设通过对历史教育提出新需求来左右历史课程地位
    二、经济发展通过对学生素质提出新诉求来影响历史课程地位
    三、全球化对各国人才培养的推动是影响历史课程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
    四、历史课程价值认知的转变是影响历史课程地位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70年来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的启示
    一、既适应时代又超越时代,彰显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
    二、坚持学科特色,守住历史课程的独特育人功能
    三、课程实施环节,教师要对历史课程怀有真诚的信念
    四、提供条件和机会,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功能
    五、以学生为本,调整课程的形式与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历史观研究:回顾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渊源与背景
    (一)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1. 二源说。
        2. 三源说。
    (二)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 新时期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迫切需要发挥历史观和历史思维的作用。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与冲击。
    (三)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四)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1. 特定的知识结构。
        2. 特定的家庭生活成长经历。
        3. 特定的教育背景和经历。
        4. 特定的从政实践经历。
二、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涵与特征
    (一)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涵
        1. 习近平的历史本体观。
        2. 习近平的历史功能观。
        3. 习近平的历史思维观。
        4. 习近平的历史学习教育观。
    (二)习近平历史观的特征
        1.“三特征”说。
        2.“四特征”说。
        3.“五特征”说。
三、习近平历史观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1.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 坚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3. 加强历史特别是党史、国史研究与宣传教育工作。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历史观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的基础性文献整理工作不到位。
        2. 研究内容的均衡性系统性不足。
        3. 研究视野不够开阔,比较研究方法运用不多。
    (二)研究的展望
        1. 注重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阐释。
        2. 注意研究的均衡性系统性。
        3. 拓展多学科视野,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6)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白寿彝与历史教育
    第一节 白寿彝的史学研究重点
        一、民族史研究
        二、中国通史研究
        三、史学史研究
    第二节 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孕育:在政治动荡中感知历史研究
        二、发展:在史学研究中思考教育价值
        三、成熟:在社会发展中丰富教育理解
    第三节 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基础
        一、对以往史学功能观的继承与发展
        二、对史学与社会关系的新认识
第二章 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历史教育的学科属性
        二、历史教育的对象
        三、历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四、历史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 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宏大的历史教育视野
        二、注重历史教育的社会化
        三、关心国家与民族
        四、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
第三章 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的实现途径与当代历史教育改革
    第一节 历史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大众化的历史教育
        二、专业化的历史教育
    第二节 白寿彝与当代历史教育改革
        一、当代历史教育改革的趋势与问题
        二、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代历史教育改革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育中国际视野的价值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第二节 强调学生的差距认识
    第三节 拓宽学生的开放视野
    第四节 增强学生的发展眼光
第二章 民国学者历史教育思想中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历史教育的目的
    第二节 历史教育的任务
    第三节 历史教育的实践
第三章 民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设置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选取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指导
第四章 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正视本国地位
    第二节 吸收国外思想
    第三节 突出世界视角
第五章 民国中学历史教育国际视野存在的不足
    第一节 研究独立性差
    第二节 内容曲折波动
    第三节 实践不尽人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习近平历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中的局限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创新点
一、习近平历史观的形成条件
    (一)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思想基础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3.中国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
    (二)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现实基础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三)习近平历史观形成的个人条件
        1.革命家庭环境的熏陶
        2.独特的人生实践经历
二、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一)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容
        1.历史主体观
        2.历史规律观
        3.历史动力观
        4.历史评价观
        5.历史教育观
    (二)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特色
        1.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3.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4.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三、习近平历史观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历史观的理论价值
        1.习近平历史观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习近平历史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二)习近平历史观的实践价值
        1.为新时代历史研究和历史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繁荣提供理论指导
        2.为新时代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3.为新时代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增强“四个自信”提供思想武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特色之处
2 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2.1 基本概念
        2.1.1 历史与历史学
        2.1.2 教育与教育观
        2.1.3 历史教育和历史教育观
        2.1.4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
    2.2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要素构成
        2.2.1 历史教育主体
        2.2.2 历史教育客体
        2.2.3 历史教育内容
        2.2.4 历史教育载体
        2.2.5 历史教育目标
3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理论渊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唯物史观的论述
        3.1.1 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现与创立
        3.1.2 列宁对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实践
    3.2 中华民族历史教育研究的优良传统
4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演进轨迹
    4.1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初步形成——毛泽东的历史教育观
    4.2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探索和发展——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
    4.3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进一步丰富——江泽民、胡锦涛的历史教育观
    4.4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开拓创新——习近平的历史教育观
5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各要素分析
    5.1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的对象
        5.1.1 历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学生群体
        5.1.2 历史教育的广泛对象包括社会群体
    5.2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的内容
        5.2.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史
        5.2.2 以革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史
        5.2.3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特征的改革开放史
        5.2.4 以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补充的世界史
    5.3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的载体
        5.3.1 以家庭为主要载体的历史教育
        5.3.2 以学校为主要载体的历史教育
        5.3.3 以社会为主要载体的历史教育
    5.4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的目标
        5.4.1 个体角度的目标
        5.4.2 社会角度的目标
6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主要特征
    6.1 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
    6.2 主导性与多元化统一
    6.3 专业性与群众性相融
    6.4 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具
7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的实践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7.1 坚持党对历史教育的根本领导,促进科学历史观的养成以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7.2 培养一大批历史教育人才,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坚定文化自信
    7.3 继续推进群众性历史教育,切实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习近平历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拟解决的问题
    1.5 可能的创新和难点
    1.6 相关概念界定
2 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内容
    2.1 唯物史观
        2.1.1 唯物史观的坚持
        2.1.2 唯物史观的创新与发展
    2.2 历史评价观
        2.2.1 历史人物的评价
        2.2.2 历史事件的评价
    2.3 历史教育观
        2.3.1 强调国史的学习
        2.3.2 重视党史的学习
        2.3.3 历史教育的主要对象
        2.3.4 历史教育的功能
3 习近平历史观的主要特征
    3.1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3.2 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3.3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4 习近平历史观的价值
    4.1 理论价值
    4.2 实践价值
    4.3 现实启示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试论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历史观研究[D]. 王茹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习近平教育观研究[D]. 刘慧明. 沈阳理工大学, 2021
  • [3]历史虚无主义对初中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左炬.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地位演变研究[D]. 赵珺. 西南大学, 2020(01)
  • [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历史观研究:回顾与前瞻[J]. 朱孟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0(02)
  • [6]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 张雨露.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研究[D]. 张元瑾.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习近平历史观研究[D]. 申丽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观研究[D]. 徐立彬. 杭州师范大学, 2018(01)
  • [10]习近平历史观研究[D]. 陈科材.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论邓小平的历史教育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