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不同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情况比较

陕西省不同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情况比较

一、陕西省城乡不同地区居民两周患病情况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孟金良[1](2020)在《社会性别视角下普洱两区县农村地区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了解云南省普洱市不同性别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整体居民和不同性别居民的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并探索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改善云南省居民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提供参考。[方 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普洱市年满16周岁403户,共1291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研究采用构成比或率对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和零膨胀模型等方法对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评价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并通过集中指数的分解探索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结 果]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率为15.4%,两周患病平均持续天数5.90天,平均卧床0.94天,平均休工休学1.59天。女性的两周患病率(18.7%)高于男性(12.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农民、患有慢性病更易两周患病。两周患病的集中指数为-0.1052,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657,说明不论是否消除“需要变量”的影响,两周患病均呈现倾贫不公平。根据两周患病集中指数分解的贡献率大小,对两周患病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人均年收入(-219.72%)、婚姻状况(31.42%)、年龄(24.74%);人均经济收入的增加会降低两周患病的倾贫不公平,在婚者、离异及丧偶者、年龄的增长会加强两周患病的倾贫不公平。男性的两周患病集中指数为-0.1526,女性的集中指数为-0.0667,均表现为倾贫不公平,且男性的不公平程度大于女性。男性的泰尔指数为0.0465,女性的泰尔指数为0.0212,泰尔指数的结果显示男性的不公平程度大于女性。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3.0%,慢性病平均卧床天数34.01天,慢性病平均休工休学8.87天。女性的慢性病患病率(15.2%)高于男性(11.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高龄、人均年收入低的人群更易慢性病患病。慢性病患病的集中指数为-0.1118,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1655,说明不论是否消除“需要变量”的影响,慢性病患病均呈现倾贫不公平。根据慢性病患病集中指数分解的贡献率大小,对慢性病患病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人均经济收入(-164.91%)、年龄(-60.86%)、婚姻状况(-20.72%);人均经济收入和年龄的增加、在婚者、离异及丧偶者会加强慢性病患病的倾贫不公平。男性的慢性病患病集中指数为-0.1129,女性的慢性病患病集中指数为-0.1078,均表现为倾贫不公平,且男性的不公平程度大于女性。慢性病患病男性的泰尔指数为0.0456,女性的泰尔指数为0.0262,泰尔指数的结果显示男性的不公平程度大于女性。调查对象的应住院率为11.0%,平均住院天数12.89天,高于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的11.60天,住院机构的选择以县级医院和县级以上医院为主,分别占到51.4%,41.8%。男性的应住院率(10.0%)和女性(12.1%)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在婚、离异或丧偶、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应住院率更高。应住院的集中指数为-0.0450,水平不公平指数-0.0162,说明不论是否消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应住院均呈现倾贫不公平。根据应住院集中指数分解贡献率大小,应住院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是否两周患病(94.58%)、民族(39.89%)、婚姻状况(33.59%)。男性和女性的应住院集中指数为-0.0439,表示男女的不公平程度相同。但男性的应住院泰尔指数为0.0587,女性的泰尔指数为0.0205,显示男性的不公平程度大于女性。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就诊率为78.9%,未就诊原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自己买药(31.7%)、病轻(24.4%)、经济困难(14.6%)、丧失信心(9.8%)、没时间(9.8%)。男性的两周患病就诊率(77.1%)和女性(80.2%)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职业为非农民和民族为汉族两周患病后更不易就诊。两周患病就诊的集中指数为-0.04823,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452,说明不论是否消除“需要变量”的影响,两周患病就诊均呈倾贫不公平。两周患病就诊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人均年收入水平(-110.35%)、民族(20.24%)、年龄(4.63%)。男性的两周患病就诊集中指数为-0.02108,女性为-0.06952,女性的两周患病就诊不公平程度比男性更为明显。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就诊率为82.7%,其中患慢性病未就诊的原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经济困难(34.4%)、病轻(34.4%)、自己买药(6.3%)、丧失信心(6.3%)、交通不便(3.1%)。男性的慢性病就诊率(77.0%)和女性(87.2%)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离异及丧偶组的男性慢性病患病就诊率(37.5%)低于女性(95.0%)(P<0.01)。慢性病患病就诊的集中指数为0.01948,说明慢性病患病就诊集中在高收入人群,男性的集中指数为0.02750,女性0.01427,男性的慢性病患病就诊不公平程度比女性更为明显。调查对象的应住院者住院率为97.9%,男性的应住院者住院率(98.5%)和女性(97.3%)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住院者住院的集中指数为0.00532,其中男性70.01108,女性0.02192;总体呈倾富不公平,男性呈倾贫不公平,女性呈倾富不公平,女性的不公平程度较男性更为明显。[结论]1.总体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应住院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大多数沿海发达省市,原因可能与医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健康意识,指标的计算口径等有关。不同性别的健康状况比较,男性优于女性。2.女性、高龄、农民、患有慢性病是两周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高龄、低收入人群是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在婚、离异或丧偶、患有慢性病是应住院的危险因素。对于高危人群,我们应该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宽宣传方式,促使他们改善高危因素行为,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定期体检。3.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应住院情况都呈倾贫不公平,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结果都接近0,不公平程度低。男性的不公平程度大于女性,我们要更加关注低收入男性的卫生服务需求。4.总体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就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大多东部省市,调查对象的应住院者住院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可能与医疗保险的普及有关。不同性别间的卫生服务利用没有统计学差异。5.职业为非农民、民族为汉族是两周患病后更不易就诊,离异及丧偶组的男性慢性病就诊率低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功能有关。6.两周患病就诊呈倾贫不公平,慢性病患病就诊和应住院者住院情况呈倾富的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低。

洪蒙[2](2020)在《河南省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河南省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科学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河南省60岁及以上农村地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疾病构成、两周就诊率、两周首诊医疗机构、一年内住院率以及一年内住院医疗机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一年内住院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周就诊和一年内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1.两周患病:农村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47.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75岁及以上、没上过学、丧偶/离婚、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家庭贫困/低保、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参加健康体检、未建有健康档案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高。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贫困/低保、慢性病种类对老年人两周患病有影响。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慢性病种类、贫困/低保、性别、是否参加健康体检、婚姻状况对农村老年人两周患病有影响,并且两模型ROC曲线下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周患病疾病构成:按疾病系统别分析,位于前五位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占两周患病人次数的93.66%。按疾病别排在前五位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急、慢性胃肠炎,占两周患病人次数的78.76%。3.两周就诊: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为28.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70~74岁、没上过学、丧偶/离婚、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家庭贫困/低保、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中度失能、难听清楚、中度视力困难、参加健康体检、到最近医疗单位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的老年人两周就诊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年人均收入、贫困/低保、经济来源、慢性病种类、听力状况、视力状况对老年人两周就诊有影响。村级医疗机构在两周首诊中占59.78%,乡级医疗机构占19.84%,县(区)级医疗机构占13.54%,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占1.09%,其他占5.75%。4.一年内住院:老年人一年内住院率为19.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0~74岁、未婚、家庭贫困/低保、家庭其他成员供养、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中度失能、难听清楚、中度视力困难、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一年内住院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婚姻状况、贫困/低保、经济来源、慢性病种类、失能情况、视力状况对老年人一年内住院有影响。住院医疗机构中,乡级医疗机构占22.02%,县(区)级医疗机构占50.38%,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占20.75%,其他占 6.85%。结论1.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量较大,慢性病是卫生服务需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慢性病、女性、没上过学、丧偶/离婚、家庭贫困/低保等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要,不断加大对慢性病的防治与宣传力度。2.河南省农村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水平均较高,慢性病种类、婚姻状况、贫困/低保、经济来源、视力状况等是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改善农村地区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时,可以适当参考这些因素。3.门诊服务利用较为合理,住院服务利用有待改善。应加大三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李潇[3](2020)在《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现状、生活行为方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测算云南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经济风险;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云南农村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及疾病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识别出慢性病预防及干预的重点人群和脆弱人群,提出改善与控制慢性病的管理对策。[方法]研究是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833名≥60岁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生活行为方式、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医疗卫生支出(住院费、门诊费、药费、住宿费、交通费和营养费)。并通过体格检查测量当地农村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血压。采用χ2检验比较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关行为方式、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及因病致贫发生率;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position,SEP);采用Amos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及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1.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50.6%、糖尿病10.2%、冠心病5.5%、脑卒中6.4%、COPD5.4%和共病的16.1%。其中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COPD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家庭财产差的老年人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高于家庭财产好的老年人(P<0.01)。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老年人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高于医疗服务可及性好的老年人(P<0.01)。随SEP的升高,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COPD和共病的患病率降低(P<0.01)。2.在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的老年人中,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差、有慢性病家族史和SEP好的比例分别为21.2%、15.2%、6.6%、52.8%、51.1%、46.7%、20.3%和40%。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差和有家族史的老年人,其患1种、2种和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没有吸烟、饮酒、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差及没有家族史的老年人(P<0.05)。3.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两周就诊率在22.5%-33.6%之间,以COPD患者最高;应就诊而未就诊率在34.1%-44.7%之间,以糖尿病患者最高;年住院率在30.8%-48.7%之间,以脑卒中患者最高;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在3.9%-11.3%之间,以冠心病患者最高。4.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的年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2210.3元、3232.0元、4125.4元、3783.4元和3483.8元;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疾病经济风险:相对风险度和校正相对风险度高于整体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医保报销前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32.7%、38.5%、39.3%、41.4%和39.7%,医保报销后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26.3%、30.8%、37.1%、37.3%和35.1%;因病致贫发生率在医保报销前分别为28.1%、27.7%、35.1%、32.8%和39.3%,在医保报销后分别为 11.3%、15.4%、17.9%、18.0%和 13.7%。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SEP和性别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除起到直接作用外,还有间接作用,其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22、-0.08和0.03。其中慢性病家族史通过影响体型,生活行为因素通过影响体型和缺乏体力活动,性别通过影响体型、生活行为因素和SEP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SEP通过影响睡眠质量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起到直接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08和-0.09,其中体型和缺乏体力活动可增加慢性病患病数量,睡眠质量好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年龄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只有间接作用,通过影响缺乏体力活动和SEP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其总路径系数为0.06。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情况、年门诊就诊次数和是否患慢性病共病,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0、0.16和0.14。糖尿病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和年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1和0.11。冠心病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人口学特征和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58、0.17和0.17。脑卒中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情况、慢性病共病和年门诊就诊次数,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5、-0.21和0.23。COPD患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患者住院情况,其路径系数为0.41。[结论]1.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老年人的高血压和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糖尿病、冠心病和COPD的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慢性病患病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分布中存在差异。2.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SEP和性别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除起到直接作用外,还有间接作用;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起到直接作用;年龄对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影响只有间接作用。各因素构建出复杂的路径网络对慢性病患病数量产生综合影响。其中慢性病家族史、生活行为因素、体型、缺乏体力活动、女性和年龄增长可导致慢性病患病数量增加;SEP好和睡眠质量好可减少慢性病患病数量。3.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五种常见慢性病的农村老年人,两周门诊就诊率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应就诊未就诊比例高于国内研究,特别是患糖尿病老年人;1年内住院率高于国内研究,特别是患脑卒中老年人;应住院未住院率低于国内研究。4.云南省农村调查地区患冠心病的老年人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最重,其次为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患冠心病、脑卒中和COPD的老年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因病致贫发生率和相对风险度最高。5.不同疾病的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在各个模型中存在差异,但是五种疾病的住院情况都是导致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增加的不利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住院天数和住院医院级别。

亓磊[4](2020)在《新医改十年甘肃省卫生服务变迁与公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卫生服务需方和供方的角度,对甘肃省新医改十年来居民健康、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卫生资源配置的变迁情况和公平性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总结新医改成效的同时,发现相关问题,精准构建“健康甘肃”应对策略。方法对甘肃省2008和2018年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及资源配置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样本均数或样本率的比较选用t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趋势性卡方检验;根据卫生服务三维复合评价模型,利用秩和比法(RSR)对2008年和2018年甘肃省城乡卫生服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集中指数(CI)、集中曲线、水平不公平指数(HI)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进行公平性评价,并且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对CI进行分解;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指数对卫生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评价;运用SPSS 21.0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使用SAS 9.4进行卫生服务综合性评价,选择Stata SE计算公平性评价指标并进行相关分解。结果(1)2018年甘肃省15岁及以上居民的身体功能自我评价(VAS)得分为73.01±17.69分,效应值U为0.969±0.08,其中,在“身体疼痛或不适”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最高,为26.39%;较2008年,VAS均分降低5.38分(P<0.001),效应量Cohen’d为0.30,效应值U降低0.014(P<0.001),效应量Cohen’d为0.21,各维度有问题比例均明显上升(P<0.001)。2018年甘肃省居民两周患病率40.40%,城乡无差异,较2008年,两周患病率增长近30个百分点(P<0.001),城市与农村均增长显着;15岁及以上人口慢性病患病率51.53%,城市为56.70%,高于农村的50.95%(P<0.01),较2008年,全省慢性病患病率增加近30个百分点,农村和城市均显着上升;2018年全省慢性病患病率居前三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病(174.85‰)、椎间盘疾病(44.51‰)、糖尿病(39.10‰)。(2)2018年甘肃省居民两周就诊率为28.66%,城市为21.00%,明显低于农村的29.54%(P<0.001),较2008年,全省两周就诊率提高18个百分点(P<0.001),城市和农村均明显提高;住院率为13.25%,城市(17.48%)高于农村(12.46%)(P<0.001),较2008年,全省、城市、农村住院率均明显提高(P<0.001);2018年应住院未住院比例为31.45%,城市居民为23.76%,农村居民为32.53%。(3)19992008年,甘肃省各类卫生资源指标增长滞缓,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之后,每万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万人口注册护士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1.66%、25.01%、8.74%、14.69%;医护比由1999年的1:0.55增长至2008年1:0.69再激增至2018年的1:1.08,其它指标同样增长明显。(4)2018年甘肃省卫生服务类型属于J型,卫生资源相对充足,卫生服务适宜度低,效率低;城市地区属于B型,卫生资源充足,卫生服务适宜度高,但效率低;农村地区属于L型,资源不足,适宜度低,效率低;相较于2008年,全省和城市卫生服务类型不变,农村地区由E型转为L型,全省、城市、农村的卫生服务适宜度、效率以及资源分配合理度三个复合指标更加趋向于1。(5)居民自评健康CI=-0.2196,主要贡献因素包括收入(62.19%)、60岁及以上年龄组(6.84%)、未签约家庭医生(3.84%)等;慢性病患病CI=-0.1144,主要贡献因素包括收入(52.32%)、居住于农村(16.46%)、60岁及以上年龄组(10.11%)、就业状况为失业/无业(5.17%)等;两周就诊CI=-0.0532,HI=-0.0012,主要贡献因素包括居住于农村(70.06%)、自评健康不良(11.47%)、患慢性病(10.79%)等;应住院未住院CI=-0.1850,HI=-0.0426,主要贡献因素包括收入(44.94%)、自评健康不良(28.11%)、患慢性病(12.70%)等。(6)2018年甘肃省各类卫生资源指标按人口分布计算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内,公共卫生机构数的基尼系数最高,为0.2989,其次是注册护士数、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按面积分布计算的各指标基尼系数维持在0.6左右,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公共卫生机构数的不公平主要由域内差异引起(73.94%),注册护士数、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的不公平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结论(1)甘肃新医改十年卫生服务变迁:居民自我感知健康并未改善,卫生服务需要量骤增;居民疾病谱持续改变,慢性病对健康威胁加重;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但卫生服务需要释放不够充分;医疗卫生资源得到长足发展,医师和护士数依然不足;甘肃省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和资源配置更趋平衡,但城乡发展不协调,浪费与不足共存;(2)2018年甘肃健康公平性现状:居民健康不公平程度较高,收入愈低,健康状况愈差;门诊服务利用的水平公平性较好,住院服务利用的水平公平性较差;卫生资源按面积分布公平性差,区域间差异是不公平的主要来源。(3)下一阶段,应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增强健康体质,切实加强慢病防控,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重点人群住院服务利用水平,合理统筹配置卫生资源发展,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迈向健康甘肃2030。

李耀祖[5](2020)在《山东省两周患病老年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基于Heckman模型》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状况差、卫生服务需求大、医疗花费高,如何满足老年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其生命质量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门诊服务作为老年人群享受医疗保健的开始,也是他们获取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老年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保障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已成为一个必然的研究课题。研究目的了解山东省两周患病老年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老年人两周患病率、门诊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以及就诊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病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改善老年居民生命健康和质量,更好地实现健康老龄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3169)的横断面调查数据。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六区县内共抽取老年人7070人,将两周内患病的4509名老年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设计完整的结构化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访谈方式完成调查,用Epidata录入数据,Stata1 4.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来分析两周患病情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老年人两周患者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门诊就诊费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山东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63.78%;患病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为16.70%,两周应就诊未就诊率为10.60%,门诊就诊费用均数为322元。两周患病率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近一年内有无体检、个人年收入、自评经济情况、欠款、储蓄、贫困户或低保户、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日常活动能力、孤独感、心理健康评分。两周患者就诊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城乡、是否独居、近一年内有无体检、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日常活动能力、欠款、孤独、心理健康评分、家到最近卫生室的时间、家到最近卫生室距离。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就诊服务利用的因素如下:与农村相比,城镇老年人就诊率较低(OR=0.585);与独居老年人相比,非独居老年人就诊率较高(OR=1.917);以低收入组为对照,中高收入组(OR=1.647)和高收入组(OR=1.969)门诊利用率较高;与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群相比,自评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就诊率较高(OR=1.257);与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群相比,不患慢病的老年人群就诊率较高(OR=3.131);以日常活动能力无受损的人群为对照,日常活动能力重度障碍的老年人就诊率偏低(OR=0.616);与孤独的老年人相比,不孤独老年人就诊率低(OR=0.737);以心理健康评分低的老年人为对照,心理评分较高(OR=1.559)和高(OR=1.741)的人群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率较高;家到卫生室距离大于等于500米的人群就诊率低于家到卫生室距离小于500米的人群(OR=0.796)。两周患病未就诊原因主要是两周前就医,遵医嘱持续治疗中,占未就诊原因的87.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周应就诊未就诊率的影响因素有城乡、近一年内有无体检、文化程度、保险种类、是否有储蓄、是否患有慢性病、日常活动能力、家到卫生室距离。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城乡、是否有储蓄、是否患有慢性病、近一年内是否进行健康体检、日常活动能力、家到卫生室距离对应就诊老年人是否就诊有影响。Heckman模型显示,居住在城市、非独居、文化程度高、个人年收入高、自评健康状况差、不患有慢性病、心理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门诊就诊费用高。结论与建议结论:近年来,山东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有所上升,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较大,但卫生服务利用率不高。本研究发现,患病老年人是否就诊由多方面因素所影响,其中,城市、独居、经济水平低、自评健康评价高、患有慢性病、日常活动能力有损伤、心理健康状况好、不感到孤独、家到医疗机构距离远的老年人患病后就诊率较低。从门诊就诊的费用上来看,居住在城市、非独居、个人年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不患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就诊花费会更高。建议:提升老年人群健康素养,重视自身卫生服务需求;多措并举,促进弱势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医患共管,完善基层慢病管理工作;提升老年心理健康,减轻医疗负担。

闫新燕[6](2020)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嘉兴市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主要是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城乡居民健康公平性,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利用集中指数测量反映和经济状况有关的健康结果的公平性。探究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自评健康不良情况各自反映的健康不公平。通过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比较分析发现差异和出现健康不公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许婧媛[7](2019)在《医疗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龄人口的激增、人均寿命的延长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疗卫生支出也不断增加。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中,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1998年开始实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开始试点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2007年开始实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对象、基金筹集、报销比例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中老年人在不同的医保制度保障下,对的医疗服务利用都有何种差异?本文从该切入点出发,将医疗服务利用归纳为三种指标:门诊服务利用、住院服务利用及自我诊疗利用,分析归纳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对中老年人使用三种医疗服务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的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做出一些贡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归纳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式,通过摘取居民健康方面及医疗服务利用方面的宏观数据简要说明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利用的现状。然后采用CHARLS2015的数据实证分析三种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对中老年人使用的三种医疗服务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得到以下三点结论:第一,门诊服务利用模型的实证结果证明,与参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中老年人相比,参保新农合的中老年人患病后门诊服务的利用概率更高,但这种差异对于参保城镇居民医疗的中老年人来说并不显着。第二,住院服务利用模型的实证结果证明,与参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中老年人群相比,不论是参保城镇居民医保还是新农合,都会显着提高中老年人群的住院服务利用概率。第三,自我治疗利用模型同样以参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中老年人作比较,新农合对参保人群的自我诊疗行为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而城镇居民医保对参保人群的影响与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群的影响并无显着的差异。这三个模型的实证结果共同说明了三种医疗保险在各项制度设计上的差异,包括基金筹集方式、报销比例、报销范围上的差异,使得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不同的服务水准。本文认为,我国在现阶段应该稳步推进医疗保险整合、并轨举措,配合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进程,真正使城乡居民体会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与效率。

李超凡[8](2018)在《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疗保险制度分设、城乡分割、管理分散,在筹资水平、统筹层次和补偿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导致了效率和公平的双重损失。公平性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公平性缺失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亟需通过制度整合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覆盖范围、筹资政策和补偿政策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整合这两项制度被认为是打破城乡分割局面并建立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第一步。2014年,山东省整合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运行状况,有必要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如何评价?公平性的现状如何?影响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要素如何影响公平性?如何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规范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规范研究侧重于论述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对改善公平性的意义、整合目标和整合路径。已有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利用率和医疗费用的差异,但是对参保公平、筹资公平和受益公平的分析较少,尤其缺乏系统评价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研究;公平性分析框架不成熟,不同研究使用的测量指标各不相同,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低;研究方法主要是多元回归法;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分析医疗保险政策要素对公平性影响的研究较少。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评价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公平、筹资公平、医疗服务利用公平和受益公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为:(1)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分析框架;(2)系统评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公平、筹资公平、医疗服务利用公平和受益公平;(3)实证分析影响公平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医疗保险政策要素对公平性的影响;(4)从促进公平性的角度提出完善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省的五个市作为样本地区,资料主要来源为:(1)样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报表;(2)参保家庭入户问卷调查;(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和运行统计数据;(4)医疗保险经办人员问卷调查和管理者访谈。现场调查于2015年9月~10月在样本地区开展,2016年4月完成各样本地区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计报表》等资料的收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选取了五个地市,每个市分别随机抽取一区一县,每个区/县抽取三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两个居委会/行政村,每个样本居委会/行政村随机抽取20户家庭。使用问卷调查了 1044户样本家庭的2431个家庭成员,城市居民1200人,农村居民1231人,玛叶指数和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收集了 15个医疗保险管理经办机构的统计数据,使用问卷调查了 67位经办人员,定性访谈了 40位医疗保险管理者。借鉴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相关研究的理论,使用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分析框架、指标和政策要素。针对定量数据资料,分别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广义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使用基尼系数、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Kakwani指数和再分配效应指数测量筹资公平性;应用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水平不公平指数测量医疗服务利用和受益的公平性,正(负)的水平不公平指数代表亲富(穷)人的不公平;使用非线性分解法分解集中指数,分析影响医疗服务利用公平和受益公平的因素: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集中指数有负向贡献,说明该自变量(因素)能减少不公平;若有正向贡献,提示该自变量(因素)增加不公平。应用主题框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015年,各样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大于98%,但流动人口参保率较低,仅为93.57%,流动人口参保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94.7I%的户主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的家庭表示不愿意继续参保或不确定是否继续参保。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具有累退性。个人缴费的Kakwani指数为-0.3184(P<0.05),说明个人缴费垂直不公平,存在累退性;农村居民个人缴费的累退性高于城市居民,统一式筹资-补偿政策的个人缴费累退性高于差别式筹资-补偿政策。等额缴费方式是筹资垂直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城乡经济差距扩大了筹资的垂直不公平。个人缴费的再分配效应为-0.0054,缴费后的基尼系数大于缴费前。对再分配效应进行分解分析发现,垂直不公平是导致逆向再分配的主要原因。约90%的参保家庭户主认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负担较低或适中,城乡虚拟变量、家庭参保缴费额和家庭人口数对缴费负担评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经济水平对缴费负担评价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1.81%,自评健康状况差、收入低和统一式筹资-补偿政策是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危险因素。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公平指数小于0。被调查居民两周门诊概率为9.87%,门诊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451(P>0.05),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665(P<0.05),经济状况、城乡虚拟变量和门诊补偿政策对两周门诊概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相同需要的参保者可以利用相同的门诊服务。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公平指数大于0。参保居民住院概率为11.64%,集中指数为0.3037(P<0.01),间接标准化后,住院概率的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2252(P<0.01);患者的平均住院次数为1.32,中位数为1,集中指数为0.0502(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360(P<0.05)。相同需要的参保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存在差距,富人利用住院服务的概率和次数高于穷人。经济水平是导致住院服务利用不公平的最主要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集中指数的贡献率约为65%~98%。城市/农村虚拟变量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变量对住院概率和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可以降低住院服务利用的不公平。具体来说,差别式筹资-补偿政策降低了住院概率和次数,对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有正向贡献;高额起付线降低了住院服务利用率,对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有正向贡献;较高的政策补偿比提高了参保居民的住院概率,但降低了住院次数,整体来看,住院政策补偿比对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有负向贡献。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受益的水平不公平指数小于0。参保居民门诊受益概率为42.41%,集中指数为-0.0003(P>0.05),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006(P>0.05);门诊补偿金额的均值为236.60元,集中指数为0.1612(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534(P<0.05)。相同需要的参保者可以获得相同的门诊补偿和受益。经济状况、城市/农村虚拟变量和门诊补偿政策对门诊受益概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偏重慢性病的补偿政策对门诊受益程度有正向影响,对门诊受益程度的集中指数有负向贡献,促进了门诊受益的公平性。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受益的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公平指数大于0。参保居民住院受益概率为10.20%,集中指数为0.3015(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2246(P<0.01);住院补偿金额的均值为6367.05元,集中指数为0.3207(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0.2380(P<0.01)。相同需要的参保居民住院受益存在差距,富人住院受益的概率和程度高于穷人。经济水平是导致住院受益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对住院受益不公平有正向贡献,贡献率约为56%~65%。城乡虚拟变量对住院受益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变量对住院受益概率和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可以降低住院受益的不公平,其中差别式筹资-补偿政策对住院受益概率有正向贡献,对住院受益程度有负向贡献;高额起付线对住院受益概率和程度的贡献皆为负,降低了住院受益的不公平;较高的政策补偿比对住院受益公平有负向贡献,可以降低住院受益的不公平,但是当住院政策补偿比达到75%时,对住院受益公平的贡献转为了正向,说明需要合理设定住院政策补偿比。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参保公平;(2)筹资存在垂直不公平;(3)门诊服务利用和受益基本实现水平公平;(4)住院服务利用和受益存在亲富的不公平;(5)经济水平差距仍然是住院服务利用和受益不公平的主要原因;(6)合理的政策设计有助于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公平。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参保政策,扩大流动人口的参保覆盖,提高继续参保意愿;(2)加强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精准补助及其研究;(3)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筹资-补偿政策模式;(4)完善门诊慢性病的补偿政策;(5)合理设定住院起付线和政策补偿比。

马蛸婷[9](2018)在《两种医保模式下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健康中国”的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卫生政策的发展方向。卫生服务作为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促进全民健康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样卫生服务公平也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更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地区差异进一步增大,卫生服务公平性受到严重挑战。从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政策至今,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卫生资金,基本实现全民医保。随着经济发展和疾病谱不断变化,各省市因地制宜,制定适宜本地发展的医疗保障政策。目前医疗保险模式有三种:“一元制”模式即所有人缴纳同一种医疗保险,管理平台归一,管理方式一致;“二元制”模式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存的模式;“三元制”模式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存的模式。不同基本医疗保险模式下人们所承受的疾病经济负担不同,从而产生卫生服务不公平,即有同等医疗需要的社会成员不能够接受到同等的卫生服务。研究目标基于国内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卫生服务公平理论,探讨“二元制”和“三元制”两种医保模式下参保人群卫生服务(健康结果、卫生服务利用、卫生筹资)情况,并分析其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种医保模式下样本的卫生服务公平性差异,分析原因并总结,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建议。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定性资料通过查阅文献和对各医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获取,定量资料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获取。2.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通过NVivo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中利用描述性统计对样本数据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集中指数对健康公平性指标(两周患病率、半年内慢性病患病率、两周休工(学)率)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指标(两周就诊率、未就诊率、一年内住院率、未住院率)进行分析;利用Kakwani指数对卫生筹资指标(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健康公平性:(1)整体人群:“二元制”模式下整体人群健康状况比“三元制”模式人群较好,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率均低;两种模式下两周休工(学)率都比较低,疾病严重程度较小。两种模式下整体人群健康指标均为负值,不公平倾向于低收入人群,但CI的绝对值接近于0,健康公平性较好;“二元制”模式地区两周患病率和两周休工(学)率的不公平较“三元制”模式高;“三元制”模式下整体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的不公平程度较高。(2)居民:两周患病率:新农合>城乡医保>城居保;慢病患病率:新农合>城居保>城乡医保;两周休工学率:城乡医保>新农合>城居保。“二元制”模式下参加城乡医保的居民和“三元制”模式下参加新农合的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为负值,不公平倾向于低收入人群;“三元制”模式下参加城居保的居民的慢病患病率CI指数最大,不公平程度较大,倾向于高收入人群;两种模式下的两周休工学率的绝对值最大,不公平程度最大。(3)职工:“二元制”模式下职工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率较比“三元制”模式下的低,健康状况较好;两周休工(学)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模式下职工健康指标均为负值,不公平倾向于低收入人群;“二元制”模式下各健康指标CI值的绝对值均小于“三元制”模式下职工,说明“三元制”模式下职工的健康水平不公平程度较大。2.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1)整体人群:“二元制”模式下整体人群两周就诊率高于“三元制”模式;“三元制”模式下应就诊未就诊率高,潜在门诊需求高;两种模式下整体人群在住院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元制”模式下应住院未住院率高,潜在住院需求高。在门诊利用方面,两种模式下整体人群两周就诊率CI值均为负值,不公平倾向于低收入人群且“二元制”模式下不公平程度较大;在住院利用方面,“二元制”模式不公平程度大于“三元制”模式。(2)居民:“二元制”模式下的居民对门诊的利用程度较好;“三元制”模式下参加城居保的居民两周就诊率最低,应就诊未就诊率最高;两种模式下居民住院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元制”模式下参加城乡医保的居民应住院未住院率高,潜在住院需求高。“二元制”模式下的城乡居民和“三元制”模式下的农村居民的住院率CI值均为负,具有亲贫性,但是参加新农合的居民住院利用的公平性较好,CI绝对值接近0,说明新农合政策在住院方面实施的较好,而“二元制”模式下的居民住院的不公平程度大,潜在的住院需求也大。(3)职工: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制”模式下职工两周就诊率高于“三元制”模式,住院率相反。两种模式下职工两周就诊率和一年内住院率的CI值均为负,不公平倾向于低收入人群。3.卫生筹资公平性:两种模式下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12.66%、15.67%,说明“二元制”模式下灾难性家庭发生率较低;Kakwani指数分别为-0.037和-0.042,两种模式下样本地区的卫生筹资都是累退的,相比“二元制”模式,“三元制”模式地区的筹资水平呈现较强的累退性。平均差距分别为2.46%和4.35%,说明从整体人群来看两种模式下样本地区的家庭灾难性卫生发生情况有一定差距;相对差距分别为19.42%和27.74%,表明在“三元制”模式下比“二元制”模式下已经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更严重。结论两种模式下样本在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水平以及参保类型上有所不同,在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方面的结果亦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二元制”模式下的健康水平相对“三元制”模式较好,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也好,但是内部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倾向于低收入人群,且“二元制”模式的内部不公平程度要稍高于“三元制”模式,这也是医保制度并轨中的常见问题,尚未从形式上的公平过渡到实质上的公平;两种模式下的卫生筹资水平均是累退的,“三元制”模式下的筹资累退性较明显。从居民方面的比较可知,两种模式下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水平差异较大,公平性亦有所不同。在职工方面的比较可知,“三元制”模式下职工的患病情况较严重,尤其是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二元制”模式下职工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均好于“三元制”模式。建议1.提高公共卫生能力,加强慢性病防控。2.因地制宜,提高门诊住院补偿力度。3.提高筹资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4.促进城乡医保统筹,提高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

刘登来[10](2018)在《永新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选取江西省前赣南苏区永新县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年、2016年两年的纵向对比,了解永新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变化情况,分析并动态掌握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特点,评估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永新县卫生政策的科学合理制定和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永新县3个乡镇9个村委会的居民,分别于2013年、2016年对其进行了两次调查,采用上门调查法,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运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3年永新县农村居民标化两周患病率为29.5%,2016年永新县农村居民标化两周患病率为32.2%。两周患病前四位疾病依次是:头晕/头痛/耳鸣、急慢性肠胃炎、腰/背痛、感冒咳嗽,两年两周患病率和顺位均没有变化。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周患病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无固定工作等其他职业者最高。(2)2016年永新县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37.5%高于2013年34.3%(P<0.05),15岁以上年龄组标化率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慢性病患病构成与顺位未发生变化,前四位依次是:高血压、胆/尿结石、慢性肠胃炎、颈腰椎疾病;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大者、丧偶或离婚或分居者慢性病患病率更高。(3)2016年永新县农村居民标化两周就诊率13.7%高于2013年12.0%(P<0.05);2013、2016年居民两周患病选择到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就诊的分别为46.8%、55.6%;多因素分析发现:2016年就诊率高于2013年,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大者就诊率高,无固定工作等其他职业者最高,自费等其它就诊率较低。(4)2013年与2016年永新县农村居民标化住院率分别为8.4%、8.2%,两年住院率无差别(P>0.0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2013、2016年应住院未住院中51.7%、58.3%为经济困难;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大者高,丧偶或离婚或分居者住院率高,无固定工作等其他职业者较高,新农合者住院率较高。结论:永新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门诊居民就诊流向仍不合理,基层卫生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困难是居民应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关注女性、老年人、丧偶离婚或分居者的卫生服务需求。针对永新县居民的特点,建议加大对老年人、女性等特殊群体的健康投入;加大慢性病防治力度,结合地区和人群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婚姻状况人群,实施重点人群干预策略;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地理优势,完善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建设;重点提升住院服务能力。

二、陕西省城乡不同地区居民两周患病情况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西省城乡不同地区居民两周患病情况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性别视角下普洱两区县农村地区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定义
    3 国外研究状况
    4 国内研究状况
    5 研究意义、目的与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目的
        5.3 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1.1 调查对象
        1.2 抽样方法
        1.3 样本量的确定
    2 调查内容及指标定义
        2.1 调查内容
        2.2 指标定义
        2.2.1 健康状况指标
        2.2.2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3 研究方法
        3.1 献回顾法
        3.2 专家咨询法
        3.3 定量研究法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4.1 描述性分析
        4.2 影响因素分析
        4.3 公平性评价指标
        4.3.1 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
        4.3.2 泰尔指数
        4.3.3 集中指数的分解
    5 质量控制
        5.1 前期准备
        5.2 预调查
        5.3 调查员培训
        5.4 现场调查
        5.5 数据录入
    6 伦理学问题
结果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1 查对象家庭户数和人口数
        1.2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特征
        1.3 调查对象医疗保险购买情况
    2 不同性别居民健康状况及公平性研究
        2.1 不同性别居民的健康状况
        2.1.1 两周患病情况
        2.1.2 慢性病患病情况
        2.1.2.1 性病病种构成
        2.1.3 应住院情况
        2.2 健康状况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2.2.1 两周是否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2 两周患病次数多因素零膨胀模型回归分析
        2.2.3 慢性病是否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4 慢性病患病次数多因素零膨胀模型回归分析
        2.2.5 是否应住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6 应住院次数多因素零膨胀模型回归分析
        2.3 健康公平性评价
        2.3.1 两周患病公平性评价
        2.3.2 慢性病患病公平性评价
        2.3.3 应住院情况公平性评价
        2.4 健康状况的集中指数
        2.4.1 两周患病率的集中指数分解
        2.4.2 慢性病患病率集中指数分解
        2.4.3 应住院情况集中指数分解
    3 不同性别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
        3.1 不同性别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3.1.1 两周患病就诊情况
        3.1.2 慢性病患病就诊情况
        3.1.3 应住院者住院情况
        3.2 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两周患病是否就诊多因素分析
        3.2.2 慢性病患病是否就诊和应住院是否住院多因素分析
        3.3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评价
        3.3.1 两周患病就诊情况公平性评价
        3.3.2 慢性病患病就诊情况公平性评价
        3.3.3 应住院者住院情况公平性评价
        3.4 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集中指数分解
        3.4.1 两周患病就诊情况集中指数分解
        3.4.2 慢性病患病就诊和应住院者住院的集中指数分解
讨论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 不同性别居民健康状况的讨论
        2.1 不同性别居民健康状况
        2.2 不同性别居民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2.3 不同性别居民健康状况公平性评价
    3 不同性别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讨论
        3.1 不同性别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状况
        3.2 调查对象的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3.3 不同性别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社会性别视角下健康公平性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河南省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和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内容与研究内容
    2.4 质量控制
    2.5 相关定义及指标说明
    2.6 统计方法与统计分析
        2.6.1 统计方法
        2.6.2 统计分析
    2.7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调查地区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基本情况
    3.2 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现状及影响因素
        3.2.1 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的单因素分析
        3.2.2 影响老年人两周患病的多因素分析
        3.2.3 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构成
    3.3 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3.3.1 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老年人两周就诊率的单因素分析
        3.3.2 影响老年人两周就诊的多因素分析
        3.3.3 两周首诊的医疗机构情况
        3.3.4 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一年内住院的单因素分析
        3.3.5 影响老年人一年内住院的多因素分析
        3.3.6 一年内住院的医疗机构情况
4 讨论
    4.1 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及影响因素
        4.1.1 两周患病率
        4.1.2 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
        4.1.3 老年人两周患病的疾病分析
    4.2 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
        4.2.1 门诊服务利用
        4.2.2 住院服务利用
        4.2.3 门诊和住院医疗机构利用情况
    4.3 特色与创新性
    4.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3)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2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
    2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现状、生活行为方式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3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经济风险分析
    4 老年人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
    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新医改十年甘肃省卫生服务变迁与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卫生服务水平变迁研究
        1.2.2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研究
        1.2.3 健康公平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目的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2.1 抽样设计
        2.2.2 问卷调查
    2.3 相关指标
        2.3.1 居民健康指标
        2.3.2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2.3.3 卫生资源配置指标
        2.3.4 公平性分析指标
    2.4 统计分析
        2.4.1 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
        2.4.2 卫生服务综合性评价
        2.4.3 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
        2.4.4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2.4.5 泰尔指数及其分解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卫生服务变迁
    3.1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情况
        3.1.1 调查家庭与人口基本特征
        3.1.2 居民健康状况变化
        3.1.3 卫生服务需要变化
        3.1.4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变化
    3.2 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3.2.1 新医改前后甘肃省卫生资源发展情况
        3.2.2 甘肃省2018年医疗机构及床位分布情况
        3.2.3 甘肃省2018年卫生人员数分布情况
    3.3 卫生服务综合性评价
第四章 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
    4.1 居民健康状况公平性分析
        4.1.1 居民健康状况的集中指数
        4.1.2 自评健康不良率集中指数分解
        4.1.3 慢性病患病率集中指数分解
    4.2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
        4.2.1 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
        4.2.2 门诊服务利用集中指数分解
        4.2.3 住院服务利用集中指数分解
    4.3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3.1 基于基尼系数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3.2 基于泰尔指数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5.1 甘肃省新医改十年卫生服务变迁
        5.1.1 居民自评健康未明显改善,城乡差距大,卫生服务需要量剧增
        5.1.2 疾病谱持续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核心的慢性病负担加重
        5.1.3 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显着提高,但卫生服务需要还未充分释放
        5.1.4 各项卫生资源得到长足发展,但医师和护士数依然不足
        5.1.5 需要、利用、资源更趋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浪费与不足共存
    5.2 甘肃省健康公平性现状
        5.2.1 居民健康不公平程度较高,收入越低,健康状况越差
        5.2.2 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差异大,门诊较优,住院较差
        5.2.3 人口配置卫生资源优于面积配置,区域间差异是不公平主要来源
    5.3 政策建议
        5.3.1 切实加强慢病防控,精准推进“健康甘肃”建设
        5.3.2 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重点人群住院服务利用水平
        5.3.3 合理统筹配置卫生资源发展,增强医生护士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山东省两周患病老年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基于Heckman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目的
3 资料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3.3 调查内容与调查工具
    3.4 相关概念界定
    3.5 资料处理与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
    4.1 两周患病老年人基本情况分析
    4.2 两周患病情况分析
    4.3 两周患者就诊率分析
    4.4 两周就诊费用分析
5 讨论
    5.1 两周患病率分析
    5.2 两周患病老年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5.3 两周患病老年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两周患病老年人门诊就诊费用分析
    5.5 总结与展望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嘉兴市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和健康公平性概述
    1. 健康公平性概述
    2. 医保统筹的必要性
    3. 医保统筹的实施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2. 社会经济分层指标
    3. 健康指标
    4. 集中指数法
四、研究结果分析
    1. 城乡居民基本人口学情况
    2. 健康结果公平性分析(集中指数)
五、结论
    1. 城乡居民健康公平性情况及不公平表现
    2. 不同患病情况下农村与城镇居民反映出的不公平不同
    3. 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指导农民定期体检
    4. 关注老龄化人口健康,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7)医疗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影响机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本医疗保险
        2.1.2 中老年人
        2.1.3 医疗服务利用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医疗服务需求理论
        2.2.2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性
    2.3 基本医疗保险影响医疗服务利用的原因分析
        2.3.1 医疗保险通过改善福利效果影响医疗服务利用
        2.3.2 医疗服务利用受约束福利成本的影响
第3章 基本医疗保险与我国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现状
    3.1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及其现实状况
        3.1.1 发展历程
        3.1.2 我国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比较
    3.2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现状分析
    3.3 中老年健康状况分析
        3.3.1 中老年人群现状分析
        3.3.2 中老年人群健康状况
    3.4 我国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3.4.1 我国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现状
        3.4.2 分年龄段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本医疗保险对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数据及变量设置
        4.1.1 实证模型的选择
        4.1.2 数据来源
        4.1.3 变量设置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门诊服务利用模型实证结果
        4.2.2 住院服务利用模型实证结果
        4.2.3 自我诊疗服务利用模型实证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2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分析框架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概况
    3.2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研究概况
    3.3 医疗保险政策对公平性影响的研究概况
    3.4 公平性的测量
    3.5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章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4.1 资料来源
    4.2 抽样和资料收集方法
    4.3 质量控制措施
    4.4 资料分析方法
    4.5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与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概况
    5.1 山东省经济社会与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5.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5.3 样本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实施现状
    5.4 样本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运行状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公平性与筹资公平性
    6.1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公平性分析
    6.2 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公平性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7.1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服务利用公平性
    7.2 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城乡居民医保受益公平性
    8.1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受益公平性
    8.2 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受益公平性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讨论
    9.1 关于公平性的研究方法
    9.2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目标实现的程度及问题
    9.3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要素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结论
    10.2 政策建议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两种医保模式下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质量控制
    5.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医保政策实施现状
    1.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及实施概况
    2.样本地区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情况
第三章 两种模式下样本地区概况
    1.基本情况
    2.一般人口学特征
    3.经济状况
第四章 两种模式下样本人群健康公平性分析
    1.两种模式下整体人群健康水平及公平性分析
        1.1 健康水平
        1.2 公平性分析
    2.两种模式下居民健康水平及公平性分析
        2.1 健康水平
        2.2 公平性分析
    3.两种模式下职工健康水平及公平性分析
        3.1 健康水平
        3.2 公平性分析
第五章 两种模式下样本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
    1.两种模式下整体人群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1.1 门诊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1.2 住院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2.两种模式下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2.1 门诊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2.2 住院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3.两种模式下职工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3.1 门诊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3.2 住院利用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第六章 两种模式下卫生筹资公平性分析
    1.两种模式下样本地区的卫生支出情况
    2.两种模式下样本地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发生强度
    3.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公平性分析
第七章 讨论及建议
    1.讨论
    2.建议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永新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现场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5.1 调查内容
        2.5.2 样本量及抽样方法
        2.5.3 调查方法及调查时间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相关定义及指标
第3章 结果
    3.1 永新县基本情况
    3.2 被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3.2.1 被调查人群性别构成
        3.2.2 被调查人群的年龄构成
        3.2.3 被调查15岁以上人群文化程度构成
        3.2.4 被调查人群的职业现状
        3.2.5 被调查人群婚姻状况及其构成
        3.2.6 被调查人群参加医疗保险情况
    3.3 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
        3.3.1 居民两周患病情况
        3.3.2 影响居民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3.3.3 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3.3.4 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
    3.4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
        3.4.1 门诊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
        3.4.2 影响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的主要因素
        3.4.3 住院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
        3.4.4 影响住院的主要因素
        3.4.5 应住院而未住院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调查的农村居民基本特征
    4.2 永新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情况
    4.3 永新县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4.4 永新县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情况
    4.5 永新县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情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次研究的特色
    5.3 本次研究不足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陕西省城乡不同地区居民两周患病情况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性别视角下普洱两区县农村地区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D]. 孟金良.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河南省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D]. 洪蒙. 郑州大学, 2020(02)
  • [3]云南农村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疾病经济风险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4]新医改十年甘肃省卫生服务变迁与公平性研究[D]. 亓磊. 兰州大学, 2020(01)
  • [5]山东省两周患病老年人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基于Heckman模型[D]. 李耀祖. 山东大学, 2020(02)
  • [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嘉兴市的调查分析[J]. 闫新燕. 特区经济, 2020(03)
  • [7]医疗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D]. 许婧媛.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 李超凡. 山东大学, 2018(02)
  • [9]两种医保模式下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D]. 马蛸婷. 宁夏医科大学, 2018(08)
  • [10]永新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对策[D]. 刘登来. 南昌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陕西省不同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情况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