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自动机的两个例子

有限自动机的两个例子

一、有限自动机的两个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朔[1](2020)在《基于ANTLR的AltaRica 3.0模型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系统的失效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模型的系统安全性分析(Model-Based Safety Assessment,MBS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面向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建模与分析方法,Alta Rica 3.0就是其中一种在航空航天系统安全分析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MBSA建模语言。与此同时,形式化方法(Formal Methods)所具备的严格数学模型和自动化分析算法的特点使得工业界也开始应用相关的形式化模型和工具,如:Nu SMV等。如何将典型的领域建模分析语言与形式化验证技术综合在一起来增强对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建模与分析能力,是目前这个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工作综合考虑Alta Rica 3.0的系统安全性建模能力和Nu SMV的形式化验证能力,设计了对Alta Rica模型的自动化解析方法,并构造从Alta Rica 3.0转换为Nu SMV模型的模型转换框架,实现相关工具使得可以应用Nu SMV的验证能力来对Alta Rica 3.0模型进行系统行为验证。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Alta Rica 3.0和Nu SMV的模型元素映射规则,并证明其正确性。首先构建Alta Rica 3.0、GTS(Guarded Transition System)和Nu SMV三种语言的ANTLR(Another Tool for Language Recognition)元语言语法解析文件;然后利用语法解析文件从词法和语法两个方面总结模型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从语义一致性的层次上对模型语言之间的映射规则进行证明,说明转换的正确性和语义一致性。(2)基于ANTLR设计了一套适用于Alta Rica 3.0模型的平展化算法(A2GTS)和模型转换算法(G2N),分别实现Alta Rica 3.0到形式化语义模型GTS的平展化,和将GTS转换为Nu SMV的过程。A2GTS和G2N均包含两阶段的处理过程:模型信息的自动获取和模型转换。其中,模型元素的自动获取来自于构造ANTLR的语法解析文件所生成的抽象语法树,模型的转换则是通过建立两类模型之间的映射规则来实现。(3)构造一个面向Alta Rica 3.0模型分析框架和相应的原型工具的实现。原型工具中实现了平展化算法(A2GTS)和模型转换算法(G2N),能够将Alta Rica 3.0模型转换成Nu SMV模型,并调用Nu SMV工具对转换模型进行系统安全属性的验证,工具的其他功能还包括Alta Rica3.0模型语法检测、模型编辑、平展化功能和模型转换等。(4)在前述工作基础上,对一个典型的飞机起落架收放控制系统展开系统建模与安全性分析实例研究工作,包括:根据系统文档构建该系统的Alta Rica 3.0模型,应用原型工具软件实现Alta Rica 3.0模型转换为Nu SMV模型,同时提取系统的安全属性CTL约束,最后调用Nu MSV工具进行模型检测。实例研究展示了本文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王雷[2](2019)在《基于相似度评分、FSM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文中研究说明设计模式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设计的范例,它们帮助设计者将新的设计建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复用以往成功的设计方案。设计模式的应用使得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系统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许多系统的设计文档或者不完整,或者与源代码不完全匹配。对于使用敏捷开发方法构建的软件系统,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即使系统的设计文档完整可用且与源代码完全匹配,这些文档可能并未详细记录设计模式使用信息。因此,高效、准确地自动识别出系统中包含的设计模式实例,对理解、维护和重构大型软件项目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已经提出很多设计模式自动识别的方法。然而,设计模式的识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些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这些文献大多是将模式与整个系统进行匹配,因此识别的准确率和时间性能并不高。其中一些文献尝试在执行搜索算法前减少搜索空间以优化时间性能,但仍然是在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对搜索空间进行缩小。2)行为型模式的识别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问题。现有文献有些只针对结构型/创建型模式的识别,并不能检测行为型模式。还有文献试图使用同一个匹配算法搜索结构型/创建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识别的准确率并不高,对于结构特征不够明显或与其他模式具有相似结构的行为型模式更是如此。近年来也有学者首先使用基于结构/对象创建特征的方法得到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然后通过单独匹配行为特征对候选实例进行确认。然而,这些文献大多数都不执行源代码来检测运行期间实际发生的方法调用与行为型模式是否匹配。所以这些文献在分析行为方面是有限且不精确的。3)设计模式识别最重要的过程是将模式的特征与系统的特征进行匹配。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已经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模式特征,但大多都属于设计模式的结构特征和行为特征。为了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设计模式往往具有各自的命名特征。目前只有少量文献考虑了设计模式的命名特征。而使用命名特征可以方便准确地对基于其他特征得到的候选实例进行确认。4)在设计模式刚刚提出的时候,有学者尝试通过软件度量来识别设计模式。然而,仅靠几个死板、单一的指标来判定系统是否为模式实例,其准确率显然不高。尤其是对于设计模式变体的识别更是如此。此外,软件度量主要用于衡量系统的静态结构属性。因此只通过软件度量难以对行为型模式进行精准识别。事实上,使用软件度量来识别设计模式往往需要通过人工确认来获取最终的实例。5)使用机器学习识别设计模式最重要的过程是准备训练样本。目前大多数使用机器学习识别设计模式的文献都是手动获取和标记训练样本,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为满足规模大、复杂性高的软件系统对于设计模式识别方法准确率和时间性能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评分、有限状态机(FSM,finite state machine)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文献大多将模式与整个系统进行匹配,识别准确率和时间性能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待考查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并将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为类个数与待识别模式中的角色个数相等的二级子系统,然后使用相似度评分算法匹配二级子系统和模式来识别系统中的模式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时间性能。2)针对现有文献无法检测行为型模式或在识别行为型模式方面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确认方法。该方法使用单元测试工具JUnit执行上述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方法得到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并将运行期间实际发生的方法调用与行为型模式转换得到的FSM进行匹配,以此来最终确认候选实例是否为模式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升行为型模式识别的准确率。3)针对现有文献大多都未考虑模式的命名特征,而基于软件度量识别模式准确率不高且需要人工确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初步确认方法。该方法使用6个现有的设计模式识别算法对102个开源项目中的模式实例进行识别以获取正反样本,并将正反样本中类的度量值和命名提供给学习系统(本文使用ANN方法)进行学习。这反过来又提供了一个包含所获知识的模型,该模型可以在对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进行初步确认。该方法可以缩小基于FSM的确认的搜索空间。4)针对手动获取和标记设计模式识别训练样本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获取和标记训练样本的算法。该算法集成多个现有的设计模式识别算法,输入包含设计模式实例的开源应用程序,自动判定并标记训练样本。该算法可以为上述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及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初步确认方法生成训练样本。本文首先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并讨论了源代码信息的提取;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有向图/矩阵的设计模式和系统的表示以及一种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的表示;接着,分别详细讨论了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设计模式识别算法、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确认算法以及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初步确认方法;最后,在开源项目JHotDraw 5.2、JRefactory 2.6.24和JUnit 3.7上进行了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设计模式进行识别,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时间性能。对于结构特征不够明显或者与其他模式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行为型模式,效果尤其明显。

李蜜[3](2019)在《基于Z语言的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嵌入式系统在航空、航天、医疗等安全关键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安全关键领域对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需求远远高于一般领域,且要求愈来愈高。如何保障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如果能够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早期阶段,即设计阶段就能对可靠性进行严格的验证,无疑可大幅度降低嵌入式系统后期的测试和维护成本。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嵌入式系统开发早期阶段的可靠性建模、评估和定量分析的技术,以减少嵌入式系统潜在的软件错误和硬件缺陷。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为了对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进行建模与评估,建立了一种结合Z和AADL的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模型ZARM(combining Z and AADL Reliability Model)。相较于已有模型,ZARM是一种从故障元素、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三个维度来对可靠性进行刻画的综合模型。为了对ZARM模型进行可靠性定量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DTMC的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概率模型检测方法。将ZARM模型刻画为一个DTMC,结合MC平稳分布的性质,计算得出嵌入式软件状态概率的平稳分布,由此得出其可靠性评估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嵌入式软件实例说明了ZARM建模过程及评估方法的应用。(2)为了对嵌入式硬件的可靠性进行建模与评估,建立了一种基于Z语言的嵌入式硬件可靠性模型ZHRM(Z-based Hardware Reliability Model)。与现有模型相比,ZHRM采用分级建模的方式,从嵌入式硬件的构成出发,以硬件功能模块为单位,为嵌入式硬件系统建立可靠性模型。为了对ZHRM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定量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CTMC的嵌入式硬件可靠性评估方法。设计了ZHRM到CTMC的转换规则,CTMC中描述了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和转移概率,通过CTMC可以计算得出嵌入式硬件在某一个时刻处于各个状态的概率,并由此识别出可靠性关键功能模块。最后,通过一个嵌入式硬件实例说明了建模ZHRM建模过程及评估方法的应用。(3)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框架,基于eclipse设计并初步实现了该建模与评估集成平台。该平台包含了三个子系统,模型转换子系统、ZARM建模与评估子系统和ZHRM建模与评估子系统。平台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了该平台能够在较小的时间消耗下对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相比其他方法能够大幅度缩短可靠性验证时间。

谭文犇[4](2018)在《基于QR码的检察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开展,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检察档案管理是各级检察院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现阶段,检察档案管理仍然普遍采用纸质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双套制”。为了促进检察档案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利用检察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更好地满足档案信息化的实际需要。然而,电子档案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保障检察电子档案的安全,以维护其法律凭证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电子检察档案的安全保护技术开展研究,期望通过综合运用二维条形码、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检察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维护其法律凭证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归纳如下:第一、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档案文件签名的QR码可见水印方案。首先,将电子档案文件作为一个整体,利用MD5算法生成具有唯一性的数字签名。然后,将数字签名与版权标识等其他辅助信息一起,作为文本内容生成QR码图像。最后,将生成的QR码作为可见水印,以可见的方式嵌入到电子档案文件。显然,处理后的电子档案文件携带了可见的QR码,其内部包含了电子档案的文件签名和其他版权标识信息,能够较好地警示和保护检察电子文档的版权。第二、结合OFD版式文档的组成特点,分析并且提出了加密、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打印控制等技术在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案。为了解决电子公文和电子档案等行业长期存在文档格式不一致、访问接口多样等问题,我国推出了开放的固定版式文档格式标准,简称OFD。然而,OFD本身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机制,需要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制。通过分析OFD版式文档在电子档案领域的安全需求,深入探讨了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数字水印、打印控制、敏感信息保护和数字版权管理(DRM)可控分发等技术如何与基于OFD版式文件的电子档案安全保护相结合,以达到防扩散、防篡改、防抵赖和权限控制的多重目的。

戈璐璐[5](2018)在《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多方预言摩尔定律即将失效。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快速更新,为满足人们指数增长的信息存储和处理需求,新型计算模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在众多竞争对象中,如量子、光子等,分子计算,即DNA计算,因其超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能力、海量数据的存储潜能、遗传信息的特殊身份,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从硅基到DNA,分子计算使计算得以在分子层面上展开。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其数据处理对象即生物分子。在对如DNA链的生物分子进行编码后,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各种操作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工具来实现。分子计算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从硅到DNA的硬件转型,还在于理解自然界比比皆是的自下而上的自组装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鉴于DNA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DNA衬底早在1982年被预言可以搭建高能效图灵机,这意味着DNA计算有望在真实世界中实现抽象的图灵机。然而,分子计算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在真实世界里搭建出抽象意义的图灵机,还在于它能实现任何可以计算的有效算法,并开拓传统硅基难以施展的应用场景。由此可见,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意义深远。以形式化学反应网络为图灵完备的高效编程语言,以DNA链置换反应为底层物理实现,以基于质量作用定律的常微分方程组刻画化学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简言之,本文的工作即设计形式化学反应网络以实现逻辑与计算功能。逻辑研究方面,组合逻辑是本文第一个研究对象。时序逻辑的研究需要引入时钟信号实现状态转移,时钟信号因此成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对象。前人的工作表明化学反应网络能够有效构建时序逻辑,将有限状态机的基本雏形落到实处。基于此,图灵完备的化学反应网络可以实现任意有效的算法,本文则将消息传递算法用化学反应网络来编程,分子LDPC译码器则成为本文的第三个研究对象。鉴于LDPC译码在传统硅基层面硬件资源需求过大,此处可视为是对DNA计算的一个应用研究。本文借鉴传统电子学中利用卡诺图构造组合逻辑的基本思想,将卡诺图引入到化学反应网络的设计当中去,共提出五种基于卡诺图的设计方法实现分子组合逻辑。鉴于卡诺图逻辑表达的完备性,跳过从卡诺图搭建电路这一冗余步骤,视卡诺图为一配置部件,映射到化学反应网络中去。根据映射方式的不同,衍生出五种设计方法。1).一一映射:即对卡诺图所有逻辑值为“0”和“1”的独立小方格都进行化学反应的映射;2).基于卡诺图化简:一个最项映射为一个化学反应,化简规则略有调整。卡诺圈必须满足贯穿一整行或一整列;3).部分映射:即仅对逻辑值为“1”的小方格进行映射,此为方案1。需要声明的是,部分映射共有三种方案,均需对其速率常数进行调整。4).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采用对称的修正反应;5).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剔除输出信号的双轨逻辑表示。此外,本文对基于卡诺图设计组合逻辑化学反应网络的所有五种方法均进行了稳定性与可行性分析,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通过对常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从理论上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五种方法均适用于N输入的组合逻辑情况。从成熟的齿轮系统中获得启发,时钟信号与齿轮运转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给出齿轮系统与时钟树之间可以相互映射的概念后,本文度量了用化学反应网络合成的时钟信号的是时钟周期长度与相时钟信号存在时间,并对齿轮的尺寸,尤其是齿数和直径进行标准化规定。在明确本文旨在设计可调分子时钟信号后,重点研究并用化学反应网络实现了基于齿轮系统建模时钟信号任意占空比设置以及包括分频、倍频在内的变频设置。针对时序逻辑,本文致力于解决同步时序逻辑的化学反应网络设计方法。根据给定的时序逻辑功能,画出其对应的状态转移图,而后直接映射到化学反应网络中去。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即基于存储-释放的Key-Keysmith机制,具有鲁棒性,且本文的设计方法无需寻找具体的电路映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算法的LDPC分子译码器化学反应网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不受校验节点与变量节点度数的限制,理论上能够实现任意码长、任意码率、任意节点度数的LDPC分子译码器。需要注意的是,经典的消息传递算法中变量节点信息rji的更新公式并不易于化学反应网络构造,更不易于高节点度数的LDPC译码器的构建。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成功推导出易于构建化学反应网络的理论公式。将概率值赋予给物种浓度,物种间转化则实现了LDPC译码器因子图中校验节点与变量节点的信息更新。通过引入时钟信号进行译码调度,使得译码器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实现迭代译码。

聂娟[6](2017)在《农业信息物理系统中不确定性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信息物理系统(CPS)是通过计算(Computation)、通信(Communication)与控制(Control)技术的有机与深度融合,实现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的下一代智能系统。CPS已被运用于医疗、能源、交通等多个重要发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PS技术和农业的有机结合被称为农业CPS,农业CPS可能包含类型繁多的、相互连接的设备,这些设备不断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同时目前的CPS系统大都是分布式部署,不同层次数据源的数据具有海量、异构和分散等特征,而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引入基于事件的处理方法。农业CPS采集的事件流中,单个事件表达含义有限,用户更加关心的是反映农业智能控制逻辑的符合特定模式的事件序列,如何从事件流中识别这些有意义的事件序列是农业CPS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复杂事件处理(CEP)技术作为CPS的核心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噪声、传感器误差、时钟不同步、网络负载和延迟以及其它原因,都会造成农业数据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对不确定性的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开展研究。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量化为概率,因此不确定事件流的处理转化为对概率事件流的处理。概率复杂事件是由多个概率原子事件按照特定的模式复合后生成,在复合的过程中复杂事件的概率如何由原子事件概率计算生成以及如何按特定模式进行事件的匹配检测是需要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在对目前CPS中CEP技术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农业CPS为背景,用温室大棚作为实例,针对这两个问题,从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基于树的属性不确定时的复杂事件检测算法、以及基于概率时间Petri网的时间不确定的复杂事件检测模型几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研究了农业CPS中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世系的概率计算方法。不确定复杂事件处理是要检测出满足概率阈值的事件序列,因此如何计算不确定原子事件流组成的复杂事件的概率是进行复杂事件处理时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加入数据世系管理理论,为了应对不断产生的海量的概率原始事件,引入充分近似世系计算算法,提出离散多项式近似世系计算算法,对两种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实验证明两种算法均可进行数据压缩后再计算,从而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后者相较于前者压缩比例更高,更有优势。(2)研究了基于树的农业CPS中不确定复杂事件检测算法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一般属性不确定的PUCEP算法和时间属性不确定的编码ESI-tree解决方案。农业CPS系统中因为传感器误差、采集精度、网络通讯技术等等原因会造成事件属性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一种解决一般属性不确定事件流的复杂事件查询检测方法--PUCEP算法,它在二叉树基础上融合了NFA方法,并将概率阈值引入其中进行优化,通过实验对比证明优化后的算法在多项性能上都有所改进;时间是事件众多属性中比较特殊的属性,针对其特殊性本文提出树形解决方案ESI-tree,再根据树的特点对树进行压缩,然后采用编码方法对其进一步优化,通过实验对比证明编码后的匹配算法在执行效率和内存占用等方面都具有优势。(3)研究了基于Petri网的农业CPS中不确定复杂事件检测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时间Petri网的复杂事件检测模型的方法。农业CPS中复杂事件由原子事件组合形成,原子事件的产生与CPS各个部分的采集、传输、转换等过程紧密相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导致原子事件的时间不确定,本文针对时间的不确定性,以温室大棚为实例,利用概率时间Petri网对系统的原子事件建模,形成原子事件的模型,再将原子事件概率时间Petri网模块组合形成复杂事件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准确分析复杂事件语义,检测匹配过程中对复杂事件的误判、漏判,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通过编程测试证明延时偏移概率越高,复杂事件检测的误判可能性越大,系统开销也越大。

彭家寅[7](2016)在《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及其语言》文中研究指明引入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及其语言的概念,讨论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的状态转移函数的扩张问题,证明3类确定型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非确定型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相互等价性,研究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的语言关于正则运算的封闭性.

冯元为[8](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构建人物关系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公安情报工作的重点是关注人物、组织、账号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姓名获得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比如某人最近和哪些人联系过,某人参加过哪些活动,某人使用过哪些社交账号等,这些需求通常需要人工在海量信息中查找答案,于是论文提出构建一套描述了人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的知识图谱,使得通过查询知识图谱中人物关系,就能获得人物的基本信息、人物相关活动轨迹信息、人物的相关人物信息等。当然,知识图谱应用在查询人物关系上为情报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如何设计和构建知识图谱却是一个难点。然而,现存的许多研究工作都假设了原始数据已经清洗完毕,人物关系已经构建成为三元组数据,甚至知识图谱已经构建完毕,而主要研究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和应用场景。于是,论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从原始数据到形成人物知识图谱的过程上,而对于人物知识图谱应用只需要满足查询人物关系的要求。对于设计构建人物关系的知识图谱,主要存在三个难点问题:一、原始的数据量非常大而且数据结构完全不一样,如何从中抽取到人物、组织、账号等关注的对象,以及如何判断两个人物存在关系。二、针对知识图谱的更新问题,如何判断新加入的人物是否已经存在于知识图谱中,而且如果对于已存在的人物又如何合并人物相关信息。三、人物关系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网站、人与账号等上千类关系,如何设计每种对象的数据模型,既能描述对象基本信息,又能描述对象之间关系。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在本体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物关系建模方法。首先根据域、类、属性、实体的定义,详细设计了这四类数据结构,并指导创建了人物属性集合、人物关系集合,并实际验证了该建模方案的可行性。(2)在自然语言分词技术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多正则表达式的人物实体抽取技术。通过实验比较了中科院分词和哈工大分词的中文分词效果,分析了两种分词技术的不同特点。同时,实验证明了结合多正则表达式可以提高实体抽取效果,特别适用于识别账号类实体。(3)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人物关系搜索、语义搜索、场景化搜索这三种应用方案,并对比了三种方案的应用场景。

许冬冬[9](2015)在《基于CEP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联网(IOT)作为新一代网络技术,受到各界的广泛推崇,并逐渐被应用于智能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但目前真正能很好应用的行业却很少,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便是前端信息感知的海量、异构及语义不确定性等导致了用户无法准确提取和抽象出有意义的数据、挖掘出数据间隐含的内在关系、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复杂物联网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交互和共享。因此,如何在节点级对原始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抽象的语义信息是实现对物联网数据高效查询和处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利用语义技术在信息描述、表示和处理上的优势,深入挖掘物联网数据之间隐含的关联关系,力图减少物联网数据处理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量,提高物联网数据处理的效率。主要内容如下:(1)在研究了现有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语义的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CEP)技术体系架构模型,并有针对性的对基本事件层和语义事件层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构建了一种面向物联网的分布式复杂事件处理系统架构。(2)针对物联网应用系统中的时间戳乱序问题,给出了物联网语义事件定义和分类,并对时间戳乱序问题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同时基于混合驱动的空间回收机制构建了基于哈希结构的复杂事件乱序修正框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乱序修正框架的复杂事件检测算法(ORFCED)。该算法提取事件的2个特征参数计算哈希地址,利用时间戳特性将事件存入链表结构进行局部排序,从而解决了乱序问题。(3)针对物联网复杂事件查询处理过程中的重复查询、存储和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事件共享机制(ESM),给出了物联网语义事件定义及事件操作符的语义描述。同时构建了基于事件共享机制的语义形式化查询计划处理模型(SFQPM)。该模型可自动对查询表达式和查询谓词进行处理,实现复杂事件检测和处理的自动化。(4)以智能交通应用场景为例,针对智能交通应用场景中数据的海量、异构、语义过于简单、数据延迟以及查询过于集中等导致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的负担重、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系统处理效率低等深层次问题,设计了基于智能交通的语义事件模型,并阐述了如何利用基于乱序修正框架的复杂事件检测算法和基于事件共享机制的语义形式化查询计划处理模型对事件流进行检测与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江彬[10](2014)在《基于FPGA的可配置正则表达式匹配引擎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正则表达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逻辑性及功能性,是一种字符串匹配模式,可以迅速地用较简单的方式来表述复杂的字符串。正则表达式多用于入侵检测系统及文本处理等。一般地,都是采用软件方式来实现正则表达式的匹配。然而,随着网络带宽的大幅度提高、网络数据流量的剧增以及云计算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软件实现的方式成了正则表达式高速匹配的瓶颈。而硬件由于其并行化工作的特点,可以用于快速处理模式的匹配,因此成为研究人员设计、构造匹配引擎的新载体。FPGA由于其特殊结构及具有可重复配置等特性,现多用于高速多数据处理的场合。本文介绍了采用FPGA来实现正则表达式匹配的方法。论文首先对正则表达式构造自动机的几种经典算法进行了简述。在分析对比各自优缺点之后提出了一种新的NFA构造算法,该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理论上为O(n),时间复杂度为O(n2)。且构造生成的NFA的规模数相对很小,其中状态数比正则表达式中含有的普通字符数n要少,转换数约等于n。有且只有一个终止状态。其次对在FPGA中实现匹配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匹配子模块的设计,生成匹配子模块库。该设计可以大大节约后续设计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加快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特征模式的更新速度。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正则表达式,论文给出了设计中的一些优化方案以节约实现中的硬件资源。最后利用论文中构建的子模块库,分别采用新算法S-NFA和经典的Thompson算法对正则表达式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NFA。论文的第四章给出了将NFA进行逻辑化处理的方法,以适用于硬件化的处理。搭建Testbench测试平台,对各实例进行测试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从得到的NFA规模以及实际匹配延时两个方面对新的算法进行了评价。综上所述,本文在对正则表达式匹配技术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NFA构造算法及NFA的逻辑化处理方法,构建了匹配子模块库,通过仿真实验对该子模块库进行了验证,并比较了S-NFA算法和Thompson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S-NFA算法在构造过程、生成的NFA的规模以及应用后的实际延时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Thompson算法,且适合于用FPGA来实现。

二、有限自动机的两个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限自动机的两个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TLR的AltaRica 3.0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背景知识
    2.1 基于模型的安全分析方法
        2.1.1 MBSA介绍
        2.1.2 MBSA的优势
    2.2 AltaRica 3.0模型
        2.2.1 基本概念
        2.2.2 卫士迁移系统
    2.3 NuSMV模型检测
        2.3.1 模型检测
        2.3.2 NuSMV建模
    2.4 ANTLR语法解析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ltaRica 3.0到NuSMV的模型转换
    3.1 面向AltaRica 3.0模型的分析框架
    3.2 基于ANTLR的语法解析过程
        3.2.1 AltaRica 3.0元语言解析
        3.2.2 GTS元语言解析
        3.2.3 NuSMV元语言解析
        3.2.4 生成AST示例
    3.3 AltaRica 3.0和NuSMV的对应规则
        3.3.1 词法层次对应关系
        3.3.1.1 基本类型对应关系
        3.3.1.2 变量和常量的对应关系
        3.3.1.3 表达式的对应关系
        3.3.2 语法层次对应关系
        3.3.2.1 transition的转换
        3.3.2.2 同步事件转换
        3.3.2.3 assertion的转换
    3.4 AltaRica 3.0和NuSMV逻辑对应关系
        3.4.1 AltaRica 3.0和GTS逻辑对应关系
        3.4.2 GTS和NuSMV逻辑对应关系
        3.4.3 转换的正确性
    3.5 三级备用冗余供电系统建模分析
        3.5.1 系统介绍及分析
        3.5.2 AltaRica 3.0建模和模型转换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NTLR的AltaRica 3.0模型转换算法及实现
    4.1 算法概述
    4.2 转换算法A2GTS的框架
    4.3 转换算法G2N的框架
    4.4 算法伪代码和运行步骤
        4.4.1 A2GTS算法
        4.4.1.1 Block平展化算法
        4.4.1.2 Class平展化算法
        4.4.1.3 同步平展化算法
        4.4.2 G2N算法
        4.4.2.1 变量转换过程
        4.4.2.2 正常事件转换过程
        4.4.2.3 同步事件转换过程
        4.4.2.4 断言转换过程
    4.5 算法分析
        4.5.1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4.5.2 GetMapClass数据结构
        4.5.3 AST遍历算法设计
    4.6 面向AltaRica 3.0模型的分析软件设计
        4.6.1 软件架构
        4.6.2 软件实现
        4.6.2.1 软件运行流程
        4.6.2.2 代码实现
    4.7 总结
第五章 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的实例建模与分析
    5.1 安全关键系统实例介绍
        5.1.1 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简介
        5.1.2 命令控制模块和反馈模块
        5.1.3 软件模块
        5.1.4 物理模块
    5.2 飞机起落架系统的AltaRica 3.0建模分析
        5.2.1 命令控制模块建模
        5.2.2 软件模块建模
        5.2.3 物理组件建模
        5.2.3.1 电子阀门建模
        5.2.3.2 液压缸建模
        5.2.3.3 液压回路建模
        5.2.4 组件交互建模
        5.2.4.1 PhysicsDoor和PhysicsGear模块
        5.2.4.2 PysicsGeneral模块
        5.2.4.3 PysicsModule模块
    5.3 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的NuSMV模型
        5.3.1 模型转换
        5.3.2 系统行为提取
        5.3.3 安全属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相似度评分、FSM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源代码信息的提取
        1.2.2 系统和模式的表示
        1.2.3 模式搜索算法
        1.2.4 支撑工具
        1.2.5 时间性能的优化
        1.2.6 基于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
        1.2.7 模式变体的识别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章节安排
2 相关知识和技术
    2.1 设计模式
    2.2 UML
        2.2.1 类图
        2.2.2 序列图
    2.3 相似度评分算法
    2.4 FSM
    2.5 软件度量
    2.6 机器学习与ANN
        2.6.1 机器学习
        2.6.2 ANN
    2.7 本章小结
3 系统和设计模式的表示及源代码信息的提取
    3.1 源代码信息的提取
        3.1.1 静态信息的提取
        3.1.2 动态信息的提取
    3.2 系统和设计模式的有向图/矩阵表示
    3.3 行为型模式的FSM表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设计模式识别
    4.1 基本流程
    4.2 子系统的划分
    4.3 二级子系统的构建
    4.4 相似度矩阵的计算
    4.5 二级子系统是否为模式实例的判断
    4.6 基于二级子系统的模式实例获取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确认
    5.1 基本流程
    5.2 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的获取
    5.3 模式的类和方法到实例的映射及客户端的确认
    5.4 候选实例的方法调用跟踪的捕获
    5.5 方法调用跟踪与FSM的匹配
    5.6 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的确认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确认
    6.1 基本流程
    6.2 现有设计模式识别算法的选取
    6.3 开源项目的选取
    6.4 模式实例的存储与投票数统计
    6.5 正负样本的判定与标记
    6.6 设计模式的命名特征
    6.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决策模型生成
    6.8 基于决策模型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的确认
    6.9 本章小结
7 实验及结果分析
    7.1 实验环境
    7.2 评估指标
    7.3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Z语言的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相关研究
        1.2.2 半形式化与形式化相结合的建模方法
        1.2.3 嵌入式硬件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相关研究
    1.3 论文研究动机与目标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平台的设计
    2.1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平台的需求概述
    2.2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2.3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2.3.1 ZARM建模与评估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3.2 ZHRM建模与评估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3.3 模型转换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4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平台的总体流程设计
        2.4.1 平台的处理阶段与总体流程
        2.4.2 建模阶段流程设计
        2.4.3 评估阶段流程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模型ZARM及其评估方法
    3.1 ZARM模型概述
    3.2 ZARM模型
        3.2.1 ZARM故障模型
        3.2.2 ZARM结构模型
        3.2.3 ZARM动态模型
    3.3 基于DTMC的 ZARM可靠性评估方法
        3.3.1 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DTMC
        3.3.2 ZARM到 DTMC的转换
        3.3.3 基于DTMC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3.4 实例研究
        3.4.1 实例描述与半形式化模型
        3.4.2 实例的ZARM模型的建立
        3.4.3 实例的可靠性评估与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硬件可靠性模型ZHRM及其评估方法
    4.1 嵌入式硬件结构抽象描述
    4.2 ZHRM模型建模与评估流程
    4.3 ZHRM模型
        4.3.1 硬件功能模块HFM可靠性模型
        4.3.2 嵌入式硬件可靠性模型
    4.4 基于CTMC的 ZHRM模型可靠性评估及关键模块识别方法
        4.4.1 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CTMC
        4.4.2 ZHRM到 CTMC的转换
        4.4.3 基于CTMC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4.4.4 可靠性关键模块识别方法
    4.5 实例研究
        4.5.1 实例描述
        4.5.2 实例的ZHRM模型建立
        4.5.3 实例HFM的可靠性评估与对比分析
        4.5.4 实例ESH的可靠性评估与关键模块识别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平台的实现
    5.1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平台实现概述
    5.2 数据结构设计
        5.2.1 平台主要数据结构
        5.2.2 平台的类图设计
    5.3 关键子系统的实现
        5.3.1 平台各子系统的集成及主要视图实现
        5.3.2 ZARM建模与评估子系统的实现
        5.3.3 ZHRM建模与评估子系统的实现
        5.3.4 模型转换子系统——AADLtoZ模块的实现
    5.4 平台测试与分析
        5.4.1 功能测试分析
        5.4.2 性能测试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QR码的检察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电子档案的新特点
    1.3 电子档案文件格式OFD
    1.4 影响电子档案安全性的要素分析
    1.5 电子档案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7 小结
第2章 相关基础知识
    2.1 二维条形码简介
    2.2 QR码基础
        2.2.1 QR码组成与符号结构
        2.2.2 QR码编码器的编码流程
        2.2.3 QR码的安全应用
    2.3 电子档案的凭证价值
        2.3.1 电子档案的数字取证技术
        2.3.2 电子档案取证的过程模型
        2.3.3 电子档案的数字证据法律认可
    2.4 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保障安全技术
        2.4.1 数字签名技术
        2.4.2 数字水印技术
        2.4.3 电子文件封装
        2.4.4 可信时间戳技术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电子档案文件签名的QR码可见水印
    3.1 引言
    3.2 提出的电子档案文件签名的QR码可见水印方案
        3.2.1 电子档案文件的数字签名生成
        3.2.2 标识电子档案认证信息的QR码生成
        3.2.3 QR码的可见嵌入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OFD版式文件的电子档案安全应用分析
    4.1 引言
    4.2 版式文件OFD格式解析
        4.2.1 OFD版式文件结构
        4.2.2 OFD与其他同类文件格式的比较
    4.3 OFD在若干电子政务应用中的方案
        4.3.1 基于OFD的电子公文
        4.3.2 基于OFD的电子证照
    4.4 OFD版式电子档案的安全需求分析
    4.5 OFD电子档案的初步安全解决方案
        4.5.1 加密
        4.5.2 数字签名
        4.5.3 数字水印
        4.5.4 打印控制
        4.5.5 敏感信息遮蔽保护
        4.5.6 DRM可控分发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与数学符号约定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分子计算
    2.1 DNA
    2.2 DNAvsSilicon
        2.2.1 DNA计算的优缺点
        2.2.2 DNA计算机
        2.2.3 DNA计算的应用
    2.3 化学反应网络(CRNs)
        2.3.1 定义
        2.3.2 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模型
        2.3.3 质量作用动力学
        2.3.4 常微分方程组(ODEs)
    2.4 DNA链置换反应及其设计工具DSD
    2.5 总结
第三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组合逻辑
    3.1 组合逻辑简介
    3.2 单比特的双轨表示
    3.3 基于卡诺图进行一一映射的方法
        3.3.1 设计思路
        3.3.2 2输入逻辑门设计规则
        3.3.3 N输入组合逻辑一一映射
        3.3.4 仿真结果
    3.4 基于卡诺图化简化学反应网络的方法
        3.4.1 设计思路
        3.4.2 化简规则
        3.4.3 可行性分析
        3.4.4 仿真结果
    3.5 基于卡诺图进行部分映射的方法
        3.5.1 设计思路
        3.5.2 部分映射方案1
        3.5.3 部分映射方案2
        3.5.4 部分映射方案3
        3.5.5 仿真结果
    3.6 复杂度分析
    3.7 五种构造方法之间的关系
        3.7.1 仿真结果
    3.8 总结
第四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齿轮时钟信号
    4.1 时钟信号简介
    4.2 从齿轮中获得设计时钟信号的灵感
        4.2.1 可调分子时钟信号
        4.2.2 齿轮系统与时钟树的类比
        4.2.3 从齿轮到时钟信号的基本范例
    4.3 基于齿轮模型的分子时钟信号占空比构建
        4.3.1 三种时钟信号占空比齿轮模型及其运作机制
        4.3.2 时钟树
        4.3.3 小结
    4.4 基于齿轮模型的分子时钟信号变频构建
        4.4.1 基频
        4.4.2 分频齿轮模型与化学反应网络实现
        4.4.3 倍频齿轮模型与化学反应网络实现
        4.4.4 小结
    4.5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时序逻辑设计
    5.1 时序逻辑简介
    5.2 Key-Keysmith机制
    5.3 时序逻辑化学反应网络设计方法
    5.4 两个实例
        5.4.1 二进制计数器
        5.4.2 四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RC-4)电路
    5.5 鲁棒性分析
        5.5.1 分子系统的鲁棒性
        5.5.2 双轨逻辑的鲁棒性
    5.6 总结
第六章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LDPC译码器
    6.1 LDPC码及因子图
        6.1.1 LDPC码
        6.1.2 因子图
    6.2 信道模型
    6.3 消息传递算法
        6.3.1 步骤1:q_(ij)初始化
        6.3.2 步骤2:r_(ji)计算
        6.3.3 步骤3:q_(ij)计算
        6.3.4 步骤4:y_i计算
        6.3.5 步骤5:输出判决
    6.4 基于化学反应网络的LDPC译码器
        6.4.1 分子LDPC译码器原理
        6.4.2 分子译码调度策略
        6.4.3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1:q_(ij)初始化
        6.4.4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2:r_(ji)计算
        6.4.5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3:q_(ij)计算
        6.4.6 分子实现译码步骤4:y_i计算
        6.4.7 整个化学反应网络
    6.5 仿真实验
        6.5.1 案例1:(8,4)LDPC分子译码器
        6.5.2 案例2:(20,4)LDPC分子译码器
    6.6 复杂度分析
    6.7 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与主要贡献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发布DNA测序成本
附录 B RGB三相振荡器与1/2占空比时钟信号化学反应网络
附录 C 1/15占空比时钟信号分频化学反应网络
附录 D 时序逻辑设计中用到的时钟信号
附录 E 四比特CRC电路化学反应网络
附录 F LDPC分子译码器调度时钟信号
附录 G 定理5的证明
附录 H 定理6的证明
附录 I 分子(20,4)LDPC译码器理论译码结果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农业信息物理系统中不确定性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CPS相关技术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不确定性复杂事件处理相关技术
    2.1 引言
    2.2 复杂事件处理概述
    2.3 不确定复杂事件处理概述
    2.4 农业CPS复杂事件处理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杂事件概率计算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世系与复杂事件概率计算
    3.4 近似世系计算算法
    3.5 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树结构的农业CPS不确定性复杂事件检测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基于树的一般属性不确定性复杂事件检测
    4.4 基于树的时间不确定性复杂事件检测
    4.5 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概率时间Petri网的农业CPS复杂事件检测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
    5.3 基于概率时间Petri网的复杂事件检测
    5.4 复杂事件检测模型验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及其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1扰动模糊集与有限自动机
2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
3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语言类的正则运算
4结束语

(8)基于知识图谱构建人物关系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系统的组成和技术
    2.1 项目需求
    2.2 系统难点分析
    2.3 技术路线
    2.4 知识图谱介绍
    2.5 ORIENTDB图形数据库
    2.6 GEARMAN分布式任务调用
    2.7 基于本体的建模方法
    2.8 本章小结
3 系统的设计路线
    3.1 数据采集层
        3.1.1 结构化数据导入
        3.1.2 静态文本数据监听导入
    3.2 数据存储层
        3.2.1 MONGODB存储原始数据
        3.2.2 ORIENTDB存储图形化数据
    3.3 数据计算层
        3.3.1 实体抽取
        3.3.2 关系抽取
    3.4 知识图谱应用
        3.4.1 基于搜索引擎的关联查询
        3.4.2 基于语义的查询
        3.4.3 可视化关联分析图
        3.4.4 场景化搜索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实现效果
    4.1 方法的提出
    4.2 数据建模管理
        4.2.1 模型管理
        4.2.2 属性管理
    4.3 抽取实体存储实例关系
        4.3.1 实验环境与数据源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知识图谱查询管理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CEP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数据处理研究现状
        1.2.2 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研究现状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1.3.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框架设计
    2.1 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需求分析
    2.2 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物联网框架设计
        2.2.1 原始数据层
        2.2.2 基本事件层
        2.2.3 语义事件层
        2.2.4 事件应用层
    2.3 分布式复杂事件处理系统架构
    2.4 基于框架的复杂事件处理关键技术
        2.4.1 基本事件层
        2.4.2 语义事件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乱序修正框架的物联网复杂事件检测模型
    3.1 物联网事件分类及描述
        3.1.1 物联网数据模型
        3.1.2 物联网事件定义
        3.1.3 物联网事件分类
    3.2 物联网时间戳乱序问题的形式化描述
        3.2.1 时间戳乱序问题的形式化描述
        3.2.2 时间戳乱序带来的问题
    3.3 基于哈希法的复杂事件乱序修正框架
        3.3.1 框架结构描述
        3.3.2 基于哈希结构的乱序修正框架
    3.4 基于混合驱动的空间回收机制
        3.4.1 空间回收机制
        3.4.2 时间驱动机制
        3.4.3 事件驱动机制
        3.4.4 混合驱动机制
    3.5 基于乱序修正框架的复杂事件检测模型
        3.5.1 改进的乱序修正框架
        3.5.2 复杂事件检测过程
        3.5.3 复杂事件检测算法
    3.6 仿真测试及分析
        3.6.1 仿真设置
        3.6.2 仿真数据来源
        3.6.3 仿真流程
        3.6.4 仿真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事件共享机制的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
    4.1 事件表达式及事件语言
        4.1.1 事件语言描述
        4.1.2 事件表达式及事件操作符
        4.1.3 事件应用实例
    4.2 事件共享策略
        4.2.1 查询重写
        4.2.2 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复杂事件处理共享层次模型
        4.2.3 基于参数上下文的事件共享机制
    4.3 形式化查询计划语义模型
    4.4 仿真测试及分析
        4.4.1 仿真设置
        4.4.2 仿真数据来源
        4.4.3 仿真流程
        4.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交通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实例研究
    5.1 实例研究背景
    5.2 智能交通语义事件模型设计
        5.2.1 智能交通数据及事件
        5.2.2 智能交通事件分类
    5.3 复杂事件处理
        5.3.1 基于智能交通的乱序事件处理
        5.3.2 基于智能交通的事件共享处理
        5.3.3 基于智能交通的复杂事件处理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6.2 下一步的工作及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FPGA的可配置正则表达式匹配引擎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NFA的构造算法及应用
    2.1 概述
        2.1.1 正则表达式概述
        2.1.2 有限自动机概述
    2.2 NFA的一般构造算法
        2.2.1 Thompson构造法
        2.2.2 Glushkov构造法
        2.2.3 Follow自动机构造法
    2.3 NFA的简单构造法
        2.3.1 预处理
        2.3.2 NFA的构造法
    2.4 IDS规则的NFA实现
        2.4.1 IDS规则概述
        2.4.2 NFA的算法实现规模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FPGA的正则表达式的通用匹配子模块设计
    3.1 概述
    3.2 FPGA概述
    3.3 匹配子模块分类与设计
        3.3.1 比较器模块
        3.3.2 重复匹配模块
        3.3.3 范围约束匹配模块
        3.3.4 任意字符匹配模块
        3.3.5 其它字符匹配模块
    3.4 应用实例匹配设计及验证
    3.5 资源优化设计方案
        3.5.1 子缀共享
        3.5.2 多字符共享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PGA的NFA实现及仿真验证
    4.1 概述
    4.2 基于S-NFA算法的NFA构造
        4.2.1 NFA的S-NFA算法构造
        4.2.2 NFA的硬件逻辑化
    4.3 基于Thompson算法的NFA构造
        4.3.1 NFA的Thompson算法构造
        4.3.2 NFA的硬件逻辑化
    4.4 TESTBENCH仿真验证
        4.4.1 Testbench构建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本文完成主要工作
        5.1.2 本文主要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有限自动机的两个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TLR的AltaRica 3.0模型分析方法研究[D]. 陈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2]基于相似度评分、FSM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D]. 王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9)
  • [3]基于Z语言的嵌入式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技术研究[D]. 李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4]基于QR码的检察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技术研究[D]. 谭文犇. 湖南大学, 2018(07)
  • [5]基于DNA计算的逻辑与应用研究[D]. 戈璐璐. 东南大学, 2018(05)
  • [6]农业信息物理系统中不确定性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研究[D]. 聂娟.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7)
  • [7]扰动值模糊有限自动机及其语言[J]. 彭家寅.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6(04)
  • [8]基于知识图谱构建人物关系的设计与实现[D]. 冯元为. 重庆大学, 2016(03)
  • [9]基于CEP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 许冬冬.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4)
  • [10]基于FPGA的可配置正则表达式匹配引擎的设计[D]. 江彬. 东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有限自动机的两个例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