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税收政策效应加快新疆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政策效应加快新疆经济发展

一、发挥税收政策效力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蔚[1](2021)在《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对影视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地域广阔,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中部、东部地区。新疆霍尔果斯市位于我国西北部,是“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节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当地颁布了一系列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为研究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影视企业跨地域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投资的作用机制,梳理霍尔果斯地区的税收政策框架。然后利用天眼查官网中霍尔果斯影视企业注册信息分析了当地影视产业跨地域投资的现状,并根据国泰安数据库中25家影视企业的财务数据测算当地税收政策的减税效应。研究发现: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吸引影视企业在当地投资,短期内使得招商引资获取的资金、市场注册主体数量大幅上升,能够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于新入驻的影视企业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负,获得税收红利,但由于税收政策本身存在的漏洞以及税收监管不严,当地有大量参保人数为0的空壳公司存在,且由于2018年以后国家加强了对影视行业的监管,国家政策收紧,大量公司从霍尔果斯注销,霍尔果斯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真正使企业扎根,没有完全达到政策目的。鉴于以上分析结果,对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提出如下完善建议:一是要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提出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基础实际需求。二是要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帮助企业建立稳定的政策预期。三是加强反避税管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从源头上遏制政策投机行为的出现。另外建议我国其他地区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着眼于产业生态营建,并注意避免恶性税收竞争,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

郭宇波[2](2021)在《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基于双向关联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的创新发展与地方政府支持密切相关,2018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在本地财政总支出中占比最高的五个省份依次是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和江苏省,也基本与上述省份的创新发展水平相当。在我国,支持区域创新的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存在纵向关联,以及和地方政府间辖区竞争存在横向关联。一方面,为平衡地方间发展差距扩大、弥补公共产品正外部性溢出成本,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干预并优化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另一方面,当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出配置区域创新要素、参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时,不可避免将引发区域间的竞争行为,出现了“为创新而竞争”的新动向。因此,本文从转移支付和辖区竞争的双向关联视角入手,构建了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影响区域创新的研究框架。首先界定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并梳理国内外与本题有关的研究文献;其次再分析双向关联背景下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基础理论、作用路径和政策效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2009年——201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来验证理论分析形成的相关假说,实证分为基准回归、进一步研究和稳健性检验三个部分。最后,根据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第一,地方财政支出行为的本地支持效应显着为正,促进了本地区的创新发展;第二,从横向关联视角来看,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策略互动效应均显着为正,说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投入增加有助于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协同发展。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策略互动效应都不显着,而地方财政基础保障支出的策略互动效应显着为正但是空间溢出效应显着为负,这表明地方财政基础保障支出兼有一定的掠夺性,会对其他地区创新要素产生“虹吸效应”;第三,从纵向关联视角来看,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对区域创新影响较弱且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转移支付会抑制东部地区的创新产出,同时加剧中部地区的人才流出降低区域产出,但是西部地区作为转移支付的主要流入地,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创新环境,促进了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此外,拓展性研究还发现:东部地区促进区域创新主要依赖财政科技支出,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借助于财政教育和基础保障支出;南方省份财政支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更为显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持续优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发挥财政支出在地方竞争中的积极作用以及进一步明确财政央地财政制度分工等方面的建议。

王海,尹俊雅[3](2021)在《地方产业政策与行业创新发展——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说明新能源汽车是地方政府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我国产业政策存在"中央产业政策-地方产业政策"的现实,着重考察了地方不同类别产业政策对行业创新的作用。文章手工收集整理了中国省级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数据,利用政策用词识别、量化政策类型和政策效力,实证考察了地方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特别地,文章检验了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产业政策的差异影响,并对会加强或削弱地方产业政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地方产业政策能够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与供给型、需求型政策相比,以目标规划、金融支持、法规规范和产权保护等为代表的环境型政策更为有效。考虑变量衡量误差和内生性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文章还发现中央和地方官员更替对产业政策效果并无显着影响。与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相比,地方产业政策主要通过强化市场竞争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而达成促进行业创新的目的。文章的研究在丰富了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的同时,也为中国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晶欣[4](2020)在《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创新驱动政策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引领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逐步推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引导一部分地方普通高校转变为应用型大学,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快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升级。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而应用型大学的协同创新发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成功,研究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驱动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梳理,发现学术界关于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动力机制、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等领域,缺少对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方面的系统研究。随后,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政策的演进历程,将其分为萌芽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战略转型阶段和繁荣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并且总结出不同时期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内容、特点和目标,探讨了产教融合政策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后文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的研究提供了铺垫。然后,本文以2006-2020年14年间161篇国家层面的产教融合创新政策为例,运用文本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对收集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从政策制定情况、政策内容以及政策发展状况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政策制定主体方面,各主体之间协调性不够,政策的发文主体局限在少数几个部门并且联合发文的政策太少;在政策效力层次方面,产教融合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并且部分领域出现立法空白;在政策体系方面,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政策比例失衡。最后,结合我国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加强政策制定主体之间的协调性、科学划分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效力层次、健全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加快应用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

王聪[5](2020)在《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文本研究(1994-2018)》文中研究表明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安全政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和演变。作为我国新时代网络安全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我国网络安全政策体系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和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网络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阻碍了网信事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论文在收集1994-2018年间我国网络安全相关的政策基础上,通过政策文本研究法分析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文本,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并运用SPSS软件对网络安全政策的政策主体、政策主题内容、政策工具、政策发文时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分析得出结论:政策文本制定结构的“多主体性和强战略性”、政策文本法定效力的“多规章性和少法律性”、政策发文主体的“多专业性和少协同性”、政策文本主题内容的“强具体性和弱基础性”、政策文本使用政策工具的“强环境性和弱需求性”。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网络安全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和归纳我国网络安全政策体系特点,将我国网络安全政策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逻辑关系是从初步引进到主动布局、从分散宏观政策体系到集中且较为具体的政策布局,并结合前文的数据分析找出政策体系存在的不足。问题通过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政策主体方面发文主体出台法律欠缺体系化设计、立法分散和权责不明;二是政策主题分布失衡和主题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三是政策工具运用方面过于依赖环境型政策工具,忽视了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四是政策效力方面程序性法规及上位法较少、立法较为滞后。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就我国网络安全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网络安全政策主体层面加强各发文主体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的体系化设计;在政策主题层面提出要重视政策主题内容的系统性发展并重视政策主题方向的阶段性和均衡性特点;在政策工具运用层面提出要加强政策工具的合理使用以及政策配套的市场调节;在政策效力层面提出从网络生命周期出发增强法规操作性、细致立法。

王炳垚[6](2020)在《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发展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进行污染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的环保产业政策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政策的科学合理与否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政策视角下,对我国中央层面颁布的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收集并筛选出360份高度相关的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前人在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政策工具、产业价值链和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在对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归类的基础上,根据三维分析框架,对环保产业政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环保产业政策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不足;二是政策工具在产业价值链分布上不够合理;三是环保产业政策力度有待加强。基于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目标规划;二是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三是完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的实施细节;四是加强环保产业价值链中投资和消费的支持力度。

娄凯心[7](2020)在《内蒙古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结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推动产业结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人才政策。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西部资源大省,紧随国家脚步,为推动地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结合地区企业发展需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人才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核心人才的支撑。企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科技实力,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环境下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占有一席之地,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发展和自身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通过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政策现状,探寻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依据企业发展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政策,进而优化企业人才知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发展。本文对内蒙古人才政策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搜集自治区2012-2018年政策。首先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基础统计分析,了解内蒙古人才政策现状和演进趋势;其次从政策工具、人才强区与政策工具二维框架及发文时间与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最后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人才政策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自治区人才政策和企业科研投入对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有显着正向影响;2.人才政策和企业科研投入水平对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具有显着正向影响;3.企业所在地区、行业及成立年限对企业人才结构影响较小;4.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在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就如何完善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1.政府应结合企业需求完善现有人才政策体系;2.企业应有效利用政府人才政策,吸引优质人才流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3.企业应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和员工薪酬待遇,激励内部员工参与培训和再学习,培养高级技术员工的忠诚度,促进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等。本文通过探究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结构的影响,对如何完善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提出建议,进而为地方政府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以及企业优化自身人才知识结构提供参考,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甘辛[8](2020)在《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碳减排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已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随着工业领域能源政策的持续推进,其节能的边际效益将逐步递减,消费领域节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我国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着力点。由于我国的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并且起步较晚,绿色消费在我国走向成熟性发展仍需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建立绿色消费模式更是难上加难。从社会建设的视角来看,推动绿色消费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需要社会监管措施的干预。实施绿色消费监管,是当前适应我国经济形势要求,符合消费市场发展,也是顺应绿色消费发展规律的一个选择。在已有的监管体系中,政府的监管手段一般分为命令,禁止,特许等强制性监管措施。然而,绿色消费3.0注重通过价值与信任等体系建设来促使生产端和消费端对绿色消费理念的情感认同,对各类主体自觉主动地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进行激励性监督与管理。这表明绿色消费3.0监管的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领域的监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认清我国绿色消费的演变规律和监管规律,厘清建立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和关键挑战,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所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绿色理念、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这也是我国国情的具体呈现。基于以上背景,构建具有原创性、本土性和科学性的新发展时代下的绿色消费3.0的新内涵,实现与未来绿色消费目标系统性要求之间的对接与匹配,进而系统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能为推行绿色消费实践提供有效的借鉴。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国际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绿色消费3.0的内涵是什么?当前我国绿色消费监管现状如何?主要监管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国外在绿色消费监管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理念是什么?该如何构建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紧扣以上研究问题,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1)第一章:导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等。(2)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回顾和梳理绿色消费概念范畴、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监管相关研究和绿色消费监管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述评。(3)第三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章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绿色消费发展沿革进行系统回顾,厘清国内外绿色消费发展的逻辑框架,界定了绿色消费3.0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章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绿色消费监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建立政府主导并将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到统一的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绿色消费3.0监管理念的构建、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科学设定与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基础。(4)第四章:绿色消费监管现状分析。本章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绿色消费监管方面的政策文件,并对这些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以反映我国绿色消费监管政策的发展历程。此外,本章建立政策效力评估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绿色消费监管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从法律、体制、制度和社会四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绿色消费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章考察了世界上绿色消费发展较好的五个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绿色消费监管经验,以为设计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获得经验启发。最后,本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绿色消费监管升级的现实挑战。(5)第五章:绿色消费3.0监管演化博弈分析。基于绿色消费监管升级的现实挑战,本章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企业—消费者”绿色消费3.0监管博弈模型,阐明绿色消费3.0监管博弈系统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章基于数值仿真,探讨了政府监管方式(秩序监管和情感监管)对博弈主体的影响。(6)第六章: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设计。基于绿色消费3.0监管演化博弈结论,本章从“秩序-情感”层面探究了我国绿色消费3.0监管理论和监管机制,并根据当前绿色消费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提出中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保障措施:建立高效的绿色消费监管体系的3.0运行模式、明确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立法导向和法规建设、构建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支持平台、以及明确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文化导向。在此基础上,本章从整体上构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7)第七章:研究结论、不足和展望。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总结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该论文共有图54幅,表22个,参考文献266篇。

朱荣[9](2020)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绩效评估与优化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想在2035年在创新型国家名列前茅,就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国目前在包括战略新兴型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沿,为建设科技强国、智慧社会也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能够进一步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保障。我国各级各部门、各地区也制定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政策,以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但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仍旧不是十分理想,亟待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政策绩效全面评估并优化。本文从宏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展开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研究:宏观上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效力和效果;微观上通过实证分析探寻政策驱动创新合作的路径,然后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目的在于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产学研合作政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既宏观把握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绩效,又从微观着手探寻政策驱动协同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从而更好的引导政策的制定;既分析政策的执行效果,又模拟政策的实施过程,细分政策目标实现的路径,从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创新发展的政策优化策略。首先,系统评估创新政策的有效性。全面收集2006-2019年间国家各级层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并将之划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类。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政策量化,测算出政策文本效力,并利用政策分析的计量模型计算得出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整体效力呈现逐年提高趋势,而平均效力则呈W型波动状态,政策效力取决于政策数量,但三类政策的各子政策数量分布不均;(2)从政策的力度、目标、措施、反馈四个维度测算政策效力,政策目标、措施得分普遍高于力度、反馈得分;(3)三类政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滞后效应,政策效果的促进程度存在政策类型的差异性。供给型政策有利于形成产学研创新的直接产出,需求型、环境型则指向经济产出;需求型政策对更多的创新绩效指标有促进作用,但滞后期比其他两类更长。其次,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驱动路径。根据对三重螺旋理论、协同创新理论、政策网络模型、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相关文献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与绩效联系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相关变量进行重新梳理改进并进行实证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Mplus软件分析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驱动路径,并进行政策调节效应路径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合作意愿变量是通过影响中介变量合作行为间接推动了创新绩效;(2)政策情境变量的调节效应显示:不同政策工具的调节效应存在较多差异;(3)不同政策工具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为后续优化政策提供了较好的修正依据。最后,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仿真及优化。在验证政策情境变量对产学研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基于Agent的计算机仿真建模技术,构建针对不同政策工具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行为驱动作用效果的仿真模型。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确定产学研三方Agent的行为参数及要素计算关系,借助NetLogo仿真模拟不同政策情境对产学研合作行为的影响。根据结果设计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引导优化方案,提出了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这三方在进行产学研合作行为时的政策建议。本研究构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分析框架,着重评估了产学研政策的效力和效果,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政策对协同创新行为的驱动路径,并进行了政策的优化仿真,不仅是对政策量化研究的一个新尝试,而且弥补了以往研究对创新政策作用机理分析的缺失,无论从理论分析层面还是现实操作层面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论文有图43幅,表64个,参考文献149篇。

缪威龙[10](2020)在《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测度及其对该产业融合发展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相融合的结果,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支持。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以产业升级为重点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产业升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仍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政策类型而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是否有效、效果存在怎样的差异存疑,因此有必要通过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进行论证。首先,本文的实证研究基于产业链理论、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接着本文采用政策文本量化法将2013-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四大类政策数据化后作为解释变量,并将以HHI指数衡量的产业融合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在经过协方差检验和Hausman检验后,本文分别采用合适的省级面板回归模型,对四大类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影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其一,从全国的视角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总体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生积极的作用。其中,人才支撑型的政策效果最大,金融支持型政策次之,税收优惠型政策效果最小,而财政补贴型政策负向效果显着。其二,从地区的视角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在东部地区最为有效,中部次之,西部为负。其中,财政补贴型政策于中部和西部有效,税收优惠型政策于中部和东部有效,金融支持型政策于中部和东部有效,人才支持性政策于中部和东部有效。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其一,方法创新。本文首度将基于文本分析法的政策数据化研究方法纳入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中,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其二,指标创新。本文打破现有文献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有关的实证研究局限于直接引导性政策和间接引导性政策这一简单的二维实证指标体系的现状,将政策实证研究指标扩展到多维,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相关的实证研究的指标体系。其三,观点创新。本文至少提出以下四条相对独到的观点:加强补贴资金审批标准多元化、精细化,让科技带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对有关国家部门的审批和执行效率监督和考评,适当取缔财政补贴用于文化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发挥税收政策效力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税收政策效力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对影视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区域经济政策
        2.1.2 跨地域投资
    2.2 理论依据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区位优势理论
        2.2.3 机制设计理论
3 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及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3.1 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
    3.2 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3.2.1 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3.2.2 新疆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3.2.3 霍尔果斯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3.2.4 小结
4 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4.1 税收优惠政策的财政收入效应
    4.2 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效应
    4.3 税收优惠政策的减负效应
    4.4 结论
5 霍尔果斯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霍尔果斯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5.1.1 大量“皮包公司”入驻,造成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收流失
        5.1.2 造成税收侵蚀,不利于实现税收公平
        5.1.3 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效果不佳
    5.2 原因分析
        5.2.1 优惠政策“一刀切”,未根据产业进行细分
        5.2.2 未对入驻企业设置准入标准,监管不力
        5.2.3 税收减免未设置上限,导致税款流失
        5.2.4 政策有效期短,且政策暂停后未出台后续措施
6 国内外政策借鉴及政策优化建议
    6.1 影视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借鉴
        6.1.1 国外影视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6.1.2 国内影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6.1.3 国内外影视产业税收政策启示
    6.2 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建议
        6.2.1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优化优惠方式
        6.2.2 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稳定性
        6.2.3 建立税收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反避税管理
    6.3 对其他地区产业扶持政策的借鉴意义
        6.3.1 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应“因地制宜”
        6.3.2 产业扶持政策应着眼于产业生态营建
        6.3.3 避免形成恶性税收竞争,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霍尔果斯税收政策
    附录Ⅱ 3家上市公司在霍尔果斯成立分公司情况
    附录Ⅲ 各影视基地扶持政策
致谢

(2)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基于双向关联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结构安排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框架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或有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内涵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内涵
        一、地方财政支出行为
        二、双向关联
        三、区域创新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国内外关于转移支付、辖区竞争与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关系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地方财政支出行为与区域创新关系的研究
        三、小结与有待研究的方向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分析
    第一节 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影响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
        一、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影响区域创新直接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直接效应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影响区域创新的纵向关联机制
        一、纵向关联机制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纵向关联作用路径
    第三节 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影响区域创新的横向关联机制
        一、横向关联机制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横向关联作用路径
第四章 双向关联视角下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影响区域创新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目标与实证研究步骤
        二、模型设定
        三、数据和变量
    第二节 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性识别
        一、全局自相关
        二、局部自相关
    第三节 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实证结果
        一、财政科技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实证结果
        二、财政教育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实证结果
        三、财政基础保障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实证结果
        四、基准回归实证结果小结
    第四节 进一步研究
        一、东、中、西部分样本研究
        二、南北方分样本研究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更换被解释变量——剔除外观发明专利
        二、更换解释变量——纳入制度冲击
        三、纳入时间滞后
第五章 结论与优化财政支持区域创新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
        二、纵向关联视角下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间接效应
        三、横向关联视角下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区域创新的间接效应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持续优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二、畅通财政支出在地方竞争中的作用
        三、更为明确央地区域创新财政制度分工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3)地方产业政策与行业创新发展——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假说
三、变量选取与实证策略
    (一)数据处理与说明。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识别。
    (三)新能源汽车政策影响的实证策略。
四、假说检验及讨论
    (一)产业政策是否有助于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
    (二)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检验。
五、稳健性检验与进一步分析
    (一)控制内生性问题。
    (二)基于产业政策样本数量的再检验。
    (三)调整政策样本时间的再检验。
    (四)基于不同政策划分准则的再检验。
    (五)考虑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估计检验。
    (六)考虑地区产业政策竞争的估计检验。
    (七)地方政府的潜在影响。
    (八)中央政府的潜在影响。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创新驱动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亟需政策保障
        1.1.2 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需要政策助力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数据来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应用型大学
        2.1.2 产教融合
        2.1.3 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2.2 协同理论
    2.3 数据来源
        2.3.1 文本的获取渠道
        2.3.2 政策文本获取方法
第3章 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演变过程分析
    3.1 产教融合政策的萌芽时期
        3.1.1 政策内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
        3.1.2 政策特点:尝试性与模糊性
        3.1.3 政策目标:缩小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差距
    3.2 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教融合政策探索时期
        3.2.1 政策内容: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
        3.2.2 政策特点:探索中逐步推广
        3.2.3 政策目标:促进与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
    3.3 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战略转型阶段
        3.3.1 政策内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3.2 政策特点:确立企业为合作主体
        3.3.3 政策目标: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机制
    3.4 产教融合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政策繁荣时期
        3.4.1 政策内容: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机制
        3.4.2 政策特点:重心下移,服务为主
        3.4.3 政策目标:促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产教融合合作机制
第4章 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文本分析
    4.1 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4.1.1 政策文本发布主体
        4.1.2 政策效力层次
    4.2 产教融合政策文本的词频分析
        4.2.1 从词频看政策作用的变化
        4.2.2 从政策颁布时间分析政策目标的演变
第5章 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政策制定主体之间协调不够
        5.1.1 政策发文集中于少数几个部门
        5.1.2 政策联合发文量比重不足
    5.2 产教融合创新的政策效力层次单一
        5.2.1 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
        5.2.2 行业法规政策效果不明显
    5.3 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体系不完善
        5.3.1 产教融合创新驱动微观政策相对缺乏
        5.3.2 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体系比例失衡
    5.4 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创新驱动政策的问题成因分析
        5.4.1 产教融合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健全
        5.4.2 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发展不成熟
第6章 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优化建议
    6.1 加强政策制定主体之间的协调性
        6.1.1 调动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制定主体的积极性
        6.1.2 增加产教融合联合发文政策的比重
    6.2 科学划分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效力层次
        6.2.1 加强微观政策的执行力度
        6.2.2 保障行业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6.3 健全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政策体系
        6.3.1 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政策为产教融合提供设施保障
        6.3.2 财税金融政策为产教融合稳固资金来源
        6.3.3 利益分配政策为产教融合协调主体利益
    6.4 加快应用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
        6.4.1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6.4.2 建立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6.4.3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与发表的论文
附录

(5)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文本研究(1994-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安全问题频发
        1.1.2 网络安全重要性不断凸显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网络安全研究综述
        1.3.2 网络安全政策研究综述
        1.3.3 政策文本研究方法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文本分析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网络安全
        2.1.2 网络安全政策
    2.2 理论依据
        2.2.1 总体国家安全观
        2.2.2 政府治理理论
        2.2.3 政策工具理论
第三章 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文本编码分类与统计分析
    3.1 网络安全政策样本选择
    3.2 政策文本编码体系
    3.3 政策文本统计分析
        3.3.1 政策文本的数量发展
        3.3.2 政策文本的文种类型分布
        3.3.3 政策文本的主体分析
        3.3.4 政策文本的主题分析
        3.3.5 政策文本的政策工具分析
        3.3.6 政策文本发文主体与政策主题的交互分析
        3.3.7 政策文本发文主体与政策工具的交互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网络安全政策的历史演变
    4.1 基础政策构建的探索期(1994-2000)
    4.2 政策体系构建的启动期(2001-2002)
    4.3 具体政策出台的高峰期(2003-2011)
    4.4 政策体系整体布局的完善期(2012至今)
        4.4.1 党的十八大之后五年来的网络安全政策发展
        4.4.2 党的十九大之后网络安全政策发展思路与前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网络安全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
    5.1 发文主体层级关系有待合理规划
        5.1.1 政策发文主体出台法律欠缺体系化设计
        5.1.2 网络安全政策发文主体立法分散,权责不明
    5.2 政策文本主题覆盖面有待加强
        5.2.1 政策主题分布失衡
        5.2.2 政策主题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
    5.3 政策工具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5.4 政策效力有待全面加强
        5.4.1 程序性法规及上位法较少
        5.4.2 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效力不足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网络安全政策的优化对策
    6.1 健全体系化设计,强化发文主体间沟通能力
        6.1.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化设计
        6.1.2 加强各发文主体合作以及主体间的沟通能力
    6.2 政策主题内容增大覆盖范围
        6.2.1 重视政策主题内容的系统性发展
        6.2.2 重视政策主题方向的阶段性和均衡性
    6.3 政策工具运用注重均衡性
        6.3.1 加强政策工具的合理使用
        6.3.2 强化市场调节作用
    6.4 强化细致立法,提升政策效力
    6.5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文数据分析的原始表格截图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
        1.1.2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1.3 发展环保产业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政策工具
        1.2.2 环保产业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1.7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政策科学理论
        2.1.2 政策工具选择理论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政策工具的相关研究
        (1)政策工具分类研究
        (2)政策工具的应用研究
        2.2.2 环保产业政策的研究
3 政策文本收集和数据处理
    3.1 政策文本收集
    3.2 分析框架的构建
        3.2.1 政策工具维度
        3.2.2 产业价值链维度
        3.2.3 政策力度维度
    3.3 政策内容编码与归类
    3.4 信度效度说明
4 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4.1 基于政策工具维度分析
    4.2 基于产业价值链维度分析
    4.3 基于政策力度维度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不足
        5.1.1 偏重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轻需求型政策工具
        5.1.2 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不足
        5.1.3 在供给型政策中资金投入政策稍显不足
        5.1.4 在环境型政策工具组合不合理
    5.2 政策工具在产业价值链分布上不够合理
    5.3 环保产业政策力度有待加强
6 政策建议
    6.1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目标规划
    6.2 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
    6.3 完善资金投入、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细节
    6.4 加强环保产业价值链中投资和消费的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致谢

(7)内蒙古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结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 人才政策研究
        2.1.1 人才政策概念研究
        2.1.2 国内外人才政策内容研究
    2.2 人才政策评价方法
        2.2.1 政策文本分析方法
        2.2.2 人才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方法
    2.3 企业人才结构研究
        2.3.1 企业人才结构概念
        2.3.2 企业人才知识结构作用研究
        2.3.3 企业人才知识结构影响研究
        2.3.4 人才政策对人才知识结构影响研究
    2.4 综述
3.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政策分析
    3.1 内蒙古人才政策基础统计
        3.1.1 内蒙古人才政策发文时段统计
        3.1.2 内蒙古人才政策发文部门及文种统计
        3.1.3 人才政策适用对象
    3.2 人才政策分析框架
        3.2.1 政策工具分析
        3.2.2 人才政策分析维度
    3.3 内蒙古人才政策内容分析
        3.3.1 内蒙古人才政策编码
        3.3.2 内蒙古人才政策工具维度分析
        3.3.3 X/Y维度组合分析
    3.4 政策本文分析结论
4.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结构影响研究
    4.1 理论推演与研究假设
        4.1.1 政府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直接影响
        4.1.2 政府人才政策对企业职工薪酬水平的影响
        4.1.3 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
        4.1.4 企业职工薪酬水平的中介作用
    4.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4.3 变量定义与测量
        4.3.1 人才政策效力
        4.3.2 中介变量
        4.3.3 控制变量
        4.3.4 上市企业人才知识结构
        4.3.5 模型构建
    4.4 数据分析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相关性检验
        4.4.3 计量模型结果
    4.5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企业人才知识结构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绿色消费概念范畴
    2.2 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3 绿色消费监管相关研究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1 绿色消费的演进趋势
    3.2 绿色消费3.0监管的理论基础
    3.3 本章小结
4 绿色消费监管现状分析
    4.1 数据收集
    4.2 绿色消费监管政策文本量化统计
    4.3 绿色消费监管政策效力评估
    4.4 绿色消费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4.5 发达国家绿色消费监管实践考察及经验启发
    4.6 绿色消费监管升级的现实挑战
    4.7 本章小结
5 绿色消费3.0监管演化博弈分析
    5.1 模型假设
    5.2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5.3 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的构建
    5.4 演化博弈的稳定性分析
    5.5 数值仿真
    5.6 本章小结
6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设计
    6.1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路径选择
    6.2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理论和机制研究
    6.3 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的保障措施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不足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绩效评估与优化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效力与政策效果评估
    3.1 政策效力与政策效果评估背景
    3.2 政策评估模型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3.4 政策效力与政策效果
    3.5 政策评估效果建议
    3.6 本章小结
4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驱动路径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4.1 相关变量选择
    4.2 关系假设及理论模型构建
    4.3 变量测量量表开发与检验
    4.4 正式调研与量表检验
    4.5 实证检验
    4.6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7 政策调节效应路径检验与分析
    4.8 假设检验结果与最终模型
    4.9 本章小结
5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优化仿真
    5.1 仿真方法及建模思路
    5.2 仿真模型设计
    5.3 仿真实验运行及评价分析
    5.4 政策驱动路径仿真模拟结论及优化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测度及其对该产业融合发展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3.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
        2.1.2.产业融合的研究
        2.1.3.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2.2.文献评析
    2.3.理论基础
        2.3.1.产业链理论
        2.3.2.产业融合发展理论
        2.3.3.文化产业政策理论基础:市场失灵理论
3.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
    3.1.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
    3.2.其他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
        3.2.1.被解释变量的的构建和测度
        3.2.2.控制变量变量的的构建和测度
    3.3.各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4.1.实证模型的设定
    4.2.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方差检验
    4.3.省级面板数据的Hausman检验
    4.4.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的估计
        4.4.1.国家层面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整体效果估计
        4.4.2.国家层面四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效果估计
        4.4.3.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区域异质性估计
5.结语
    5.1.结论
    5.2.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发挥税收政策效力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霍尔果斯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对影视产业投资的影响研究[D]. 吴蔚.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2]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基于双向关联视角[D]. 郭宇波.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3]地方产业政策与行业创新发展——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的经验证据[J]. 王海,尹俊雅. 财经研究, 2021(05)
  • [4]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创新驱动政策研究[D]. 张晶欣.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5]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文本研究(1994-2018)[D]. 王聪.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6]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D]. 王炳垚.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内蒙古人才政策对企业人才结构影响研究[D]. 娄凯心.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8]绿色消费3.0监管体系研究[D]. 甘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绩效评估与优化仿真研究[D]. 朱荣.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测度及其对该产业融合发展影响研究[D]. 缪威龙.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发挥税收政策效应加快新疆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