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我校立校之本

学风建设——我校立校之本

一、学风建设—我校的立校之本(论文文献综述)

温仓金[1](2021)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乡村学校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及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不同地区间仍存在教育不均衡现象,偏远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与城市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仍有差距,实现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公平已然成为了社会民生领域关注的重点议题。全面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建设关乎乡村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乎教育公平能否顺利实现,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扎实推进。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云南省寻甸县D乡学校作为田野点进行个案研究,在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下探讨个案学校的变革历史,彰显了D乡学校变革的成就,揭示与凝练了D乡学校发展的困境和经验,明晰了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理路。D乡学校在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困窘期”、“缘起期”、“开拓期”和“蜕变期”。此外,在学生、教师、学校文化三方面上有了巨大转变:阅读和少年宫活动使乡村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一名骨干教师参与变革时的心路历程及D乡教师在教师培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努力彰显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校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实践表明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氛围在逐步丰富与扭转。本研究认为,D乡学校变革所遭遇的困境主要包含家庭教育的缺位、不良民族习俗的影响以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人本思想、加强交流合作是其主要的变革经验。最后,本研究构建了乡村学校“三维发展”变革路径图,指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要在“三维发展”的联动下推进变革:一是要立足乡土,实现“乡土性发展”;二是要多方整合,实现“外源性发展”;三是要内增实力,实现“内生性发展”。

安静赜,李永胜,田瑞华,马桂英,张学刚,李玉贵,孙杰,黄伟,李红,陶克陶夫,王晓娟,靳文旭,乌力吉,庄虔友[2](2020)在《聚焦“五个定位”、发挥“四个作用”、推进办学治校能力提升》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期党校工作实践创新、体制创新的新成果,体现了党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党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内蒙古党校正在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指示精神和《条例》《意见》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党校姓党、履行职责使命、推动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本刊特将校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聚焦党校"五个定位"、发挥"四个作用"、推进办学治校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的部分发言材料进行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郑继成[3](2020)在《中学校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研究 ——以四川省江油一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浓郁学校的人文氛围,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落实文化强校战略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全面育人作用的校园文化,凭借鲜明正确的导向、积极向上的力量、科学有效的制度来引领学生、凝聚师生和保证校园生活有序进行。为了切实做好中学德育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江油一中位于李白故里江油市,李白文化浓郁、深厚。基于这样的教育潮流发展和时代要求,江油一中选择“李白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形式载体。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文献、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实施背景、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和具体措施。然后采用调查问卷法分别对43位教师和208名学生进行调查,从而找出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欠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校园文化制度不健全和实践探索不深入四个方面指出了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从树立正确的建设观念、创建知识性物质文化、突出精神文化特色、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和开展具有李白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本研究将以传承弘扬李白文化为核心,以开展中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为目的,探索本土名人文化特色建设的新举措、影响和意义。

邵崇晓[4](2019)在《民办本科高校学风管理问题与对策 ——以温州W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是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内容,更是民办本科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风下滑现象日趋突出,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风管理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学生课堂出勤率不高、学习积极性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的学风情况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因此高校的学风管理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以温州W学校的为例,开展民办高校学生学风和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温州W学校当前学风以及学风管理现状,从而分析目前民办高校学风管理的现状,查找学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文献中其他国家的学风管理措施和目前温州W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温州W学校的学风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目前W学校整体的学风情况良好,但还存在一些学风管理问题。比如学校仍然存在学风管理机制运行不畅、执行不到位,管理内容不全面,管理队伍结构失衡,队伍不稳定,管理主体错位,管理方式传统化、单一化,和管理工作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首先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运行的科学管理的基础,其次是管理内容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的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同时民办高校的管理队伍没有受到重视,也缺乏专业化的培养,学校领导以及教职工对于学风管理的思想认识不统一导致管理主体错位。而因为实际管理队伍的水平有限,事务繁忙,缺乏专业人才以至于管理方式趋向传统化和单一化。所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从优化管理制度、加强系统性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加强和改进学风管理队伍建设、明确学风管理主体建立教学管理协同机制、丰富学风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成效以及发挥社会对学校学风管理的配合作用六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殷文华[5](2019)在《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掌握高校学生的学风状况,了解学生现阶段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期待,通过从学生基本情况、学风整体状况、教风整体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生考试的行为与态度、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等六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优化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期为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李作章[6](2018)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及实施研究 ——以D大学为个案》文中提出课堂教学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具备本科教育资质的大学高达一千多所。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深化本科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牢记使命、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是所有大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与国家的期待、人民的愿望和学生的需求还存有一定的距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发展,必须向课堂要质量,进行课堂教学革命,回归大学人才培养的初心、回归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扭转“重科研、轻教学”不利局面。研制和实施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于大学繁荣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已有对标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文献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现状的考察,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大学进行质性研究,借以考察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在现实的大学环境中酝酿、生成和实践的过程,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性。研究表明:个案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制和实施是依据大学发展实际,经校长办公会集体决策启动和开展的,是凝心聚力、履行大学使命的应然行动,是大学发展的本质规定。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经历了“标准输入”“标准磨合”和“标准输出”三个主要阶段,通过合作、审议、博弈、协商四种方式实现研制者、使用者和决策者等利益主体认识的统一,最终结果是一项共识性的行动方案。不同利益主体和环境都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制产生影响,其中研制团队是首要的影响因素,对标准的“塑性”与“成型”发挥重要影响。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中,“维度”是其纵向逻辑,“领域”是其横向逻辑,体现出对本科课堂教学活动核心要素的整体关照,选择的原则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个案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做出了指导和规定,还创造性地将教学理解、教学特色纳入到标准内容之中,体现出服务课堂教学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一定的权威性和系统性特征。从实践来看,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程序化管理,使其能够成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领教学专业发展、开展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参考。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大学自我选择和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融合。大学应借助标准的力量来引导教师潜心教学、乐于教学、善于教学,发挥标准的引导、规范、改进和评价等功能,多维度优化本科课堂教学的要素。着眼于我国本科教育整体发展考量和各大学的现实基础,研究建议研制指向“课堂生活”的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对本科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进行上位指导;研制符合大学校情的差异性特色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多元参与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机制;形成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持续完善的“动态回路”;加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和实施的制度保证。在以后的大学实践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在内容上应更多地由“质量合规”转向“质量改进”“质量提升”,更加突出标准的引导性和发展性功能,而非管制功能,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置于标准的中心。国家应积极鼓励和推动大学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师教学评价,使其发挥与国家外部评价的协同作用,让大学成为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发展和改进的原动力。

杨雪[7](2018)在《A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教育市场的多元以及竞争的加剧,学校的品牌竞争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学校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弱,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制约。中国的高职院校在21世纪的发展需要品牌观念的引导和提升。由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品牌,企业产品竞争中普遍利用这一概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品牌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企业中,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也渐渐融入了品牌的概念。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最早形成时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如今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在发展中散发其独特的光芒。可是近阶段,出现了高等院校竞争生源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大学适龄人数逐渐下降,很多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导致了招生困难。地处云南省的A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高职院校,A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办学,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自身不足,谋求生存发展,这是该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认为:对A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品牌建设,通过整合学校资源及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增加社会认可度、美誉度、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方案,促进A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借鉴了已有高等学校相关品牌研究的经验,研究A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创建,在此创建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包括规范性理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还包括文献研究和访谈法等方法。本文总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论文的研究背景、提出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叙述品牌理论,以及对高等职业院校品牌概念进行解析。第三部分通过对A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品牌建设提供参考。第四部分阐述A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建设策略。第五部分依据之前分析结果,阐述研究结论,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发展趋势。整篇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主线贯穿全文,从A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其量身定制符合学校校情的品牌建设策略。

王晖[8](2018)在《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涵盖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科研,更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资助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生活辅导等多方面的事务。因此,深入了解并把握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现实状况,与时俱进地创新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建构学生工作新模式,对于实现高等学校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迫切的时代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历经传承、开拓、创新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球化背景、信息化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特定社会环境下,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镜像,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合理的成长成才需要,学生群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唯有紧贴时代脉搏,勇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才能破解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学生工作功能定位存有认知偏颇、条块式组织架构阻滞学生工作部门协调、学生工作内容缺失学生本位价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与针对性不足、现有评估机制不完善、学生就业及心理咨询服务品质不高、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全面等。本研究以系统分析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青年成长理论、社会需要理论等科学理论体系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价值导向,即以人为本与公民精神、自由教育与守法意识、博雅教育与包容贵和、主题观念与责任奉献、创新能力与创业品格、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在学生工作实践创新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主体意识推进、学生工作发展机制建设、学生文化自觉唤醒、素质能力平台搭建等方面凝练出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理路。最后,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全面呈现该校在学生工作上的创新探索。该校学生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自由、创新、和谐发展为宗旨,经过十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面向全体本科生构建并实施素质能力培育工程;从基础层、核心层、拓展层三个维度建构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目标体系;从思政教育、专业培养、人文修养、身心保障等方面搭建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实践课程平台,并建立相应的实践项目,形成“目标体系——课程平台——实践项目”的多层次、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实践育人科学模式,探寻和建构了目标明确、标准健全、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着的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实践提供了生动的示范与参考。

唐琳[9](2018)在《小学君子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小学生认识和学习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在浩瀚如海的传统文化中,以君子文化最为厚重。“君子”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共同推崇的人格典范,具有“仁、义、礼、智、信、忠、孝”等多种优秀的品质,是值得中华民族自豪和骄傲的思想源泉。把君子文化植入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使其在小学校园里发扬光大,是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自身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文化,还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研究对象,站在一名小学人民教师的视角,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学校“三风一训”、校园环境、君子文化专题活动、校本课程的建设,详细阐释了小学君子文化的建设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君子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提出要在小学进行君子文化建设,促进学校长足的发展,铸就品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要深入挖掘君子文化的内涵,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建设“三风一训”;二要打造走廊文化,优化班级坏境;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四要集思广益开发校本课程,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并注重学科教学与校本课程的融合的建议。

何芳[10](2017)在《以文化立校 做无痕教育》文中研究指明一、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支配作用2016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建设在民族复兴大业中的巨大作用。什么是文化?文化何以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中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关于"文

二、学风建设—我校的立校之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风建设—我校的立校之本(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偏远地区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二、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三、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至关重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校变革的研究
        二、关于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研究
        三、关于乡村学校变革的人类学个案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乡村、农村
        二、乡村学校
        三、学校变革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分析模式
        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第六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走进田野:山谷相间之寻甸
    第一节 寻甸县——滇东北之要冲
        一、寻甸概况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高原明珠——清水海畔之D乡
        一、D乡概况
        二、民族与文化
第二章 走进学校:变革历程之回眸
    第一节 “困窘期”——无奈无望
        一、 “处于下游”与“四年光头”
        二、 “打架”“抽烟”“杀马特”
    第二节 “缘起期”——一丝曙光
        一、 “开展读书活动”
        二、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第三节 “开拓期”——熹微旭日
        一、 “乡村少年宫”
        二、 “机构合并潮”
    第四节 “蜕变期”——灿烂阳光
        一、 “国检中的高评价”
        二、 “云南省文明校园”
第三章 学生全面发展:回归乡村学校变革之主旨
    第一节 阅读——收获知识与能力
        一、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个人见识的增长
        三、写作才能的跃升
        四、精神面貌的改善
    第二节 少年宫——唤醒自信与希望
        一、自信心的拾取
        二、文明素养的养成
        三、合作意识的提高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乡村学校变革之基石
    第一节 成长——一名骨干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从“哭着来”到“舍不得走”
        二、从“教语文”到“教英语”
        三、从“忐忑迷茫”到“有了点方向”
        四、从“摸索前行”到“获得各方认可”
    第二节 超越——教师专业素养之跃增
        一、教师培训活动
        二、民族文化传承
        三、教育科学研究
第五章 学校文化建设:孕育乡村学校变革之土壤
    第一节 构筑苗圃——物质文化的创设
        一、简约而融洽的办公室
        二、创意十足的楼道、走廊
        三、书香四溢的图书室、书吧
    第二节 培植土壤——制度文化的建构
        一、学校组织结构
        二、学校管理制度
    第三节 含苞待放——精神文化的生成
        一、校风:以素质教育为先
        二、教风:严谨与尊重相融
        三、学风:朴实与拼搏并行
第六章 实践反思:D乡学校变革中的困境与经验
    第一节 问题聚焦——乡村学校变革之窘境
        一、缺位的家庭教育阻滞变革
        二、不良的民族习俗制约变革
        三、薄弱的基础知识妨碍变革
    第二节 经验凝练——乡村学校变革之借鉴
        一、在转变教师观念中孕育变革
        二、在坚持人本思想中推动变革
        三、在加强交流合作中实现变革
第七章 理路探寻: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之图景
    第一节 “乡土性发展”——深化乡村学校特色建设
        一、坚决避免盲目从众
        二、回归学生生活世界
        三、找寻本土文化之根
    第二节 “外源性发展”——构建乡村学校教育生态
        一、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
        二、充分运用政策与资源
        三、汲取社会各界的力量
    第三节 “内生性发展”——激活乡村学校内生动力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强化校长变革领导力
        三、营造“文化价值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聚焦“五个定位”、发挥“四个作用”、推进办学治校能力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全面把握职能定位正确认识、自觉履行党校科研咨询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一、科研咨询水平是党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科研咨询工作是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
    三、自觉履行好党校科研咨询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新时代党校人要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
    一、要把政治强作为基本要求,打造政治过硬的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
    二、要把业务精作为工作目标,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
    三、要把作风好作为重要标准,以优良作风推动校风学风建设
切实发挥好教学的中心工作作用
    一、切实推动教学理念转变
    二、持续强化教学制度改革
    三、努力实现教学工作创新
对党校姓党和党校定位的理解与把握
    一、党校姓党的深邃内涵
        (一)党校姓党回答了党校“是什么”的问题
        (二)党校姓党回答了党校“做什么”的问题
        (三)党校姓党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校”的问题
    二、党校为什么姓党
        (一)从党校的创建初衷看,党校姓党天经地义
        (二)从党校的功能定位看,党校姓党理所当然
大学习大讨论要突出问题导向
    一、围绕“五个定位”“四个作用”开展学习讨论
    二、围绕强化主业主课、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学习讨论
    三、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点希望”“三个服务”、提高科研咨询能力和质量开展学习讨论
    四、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学习讨论
    五、围绕打造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教师队伍开展学习讨论
知责明责善于担责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党校人
    一、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
    二、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党校人,必须全面认识党校属性
突出党性教育在党校教育中的地位
    一、从政治维度上看,加强党性教育是由党校的政治属性决定的
    二、从历史维度上看,加强党性教育是党校办学的光荣传统和鲜明特色
    三、从现实维度上看,加强党性教育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执政骨干的必然选择
以“原点思维”再出发
    一、认识党校:强化职业归属感
    二、认识自己:强化职业荣誉感
明确责任增强本领做合格的党校教师
    一、明确新时代党校的定位和使命
    二、增强党校教师履职尽责的本领
坚持“三个结合”强化“三个服务”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条例》《意见》精神切实履行党校决策咨询职能
    一、决策咨询职能是新时代党校职能的新扩展
    二、党校履行决策咨询职能的优势所在
        (一)体制优势
        (二)学员优势
        (三)学科优势
        (四)队伍优势
    三、党校履行决策咨询职能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资源配置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大调查研究力度
        (三)强化资源整合,打造精良的决策咨询团队
        (四)完善制度机制,保障决策咨询工作有效开展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引领开创党校教学工作新局面
    一、必须牢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定位
    二、必须始终突出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
    三、必须继续强化用学术讲政治的导向
    四、必须更加坚定以改革促教学的方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维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一、全面理解“党校姓党”的深刻内涵
    二、必须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三、必须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落实到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中
    四、必须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落实到科研咨询这个支撑上
    五、必须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工作中
    六、必须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落实到从严治校、加强党校管理中

(3)中学校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研究 ——以四川省江油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概况
    (一)实施背景
    (二)指导思想
    (三)实施目标
    (四)实施原则
    (五)具体措施
二、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情况调查
    (一)调查方案
    (二)调查结果
三、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四、江油一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建设观念
    (二)创建知识性物质文化
    (三)突出精神文化特色
    (四)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
    (五)开展具有李白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民办本科高校学风管理问题与对策 ——以温州W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高校学风
        1.2.2 高校学风管理
    1.3 理论依据
        1.3.1 目标导向理论
        1.3.2 人本管理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4.3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民办高校学生学风管理的背景
    2.1 民办高校学生学风现状
        2.2.1 调研的样本特征
        2.2.2 学校学风现状
    2.2 学风管理的主要举措
        2.2.1 以学生手册为依托,落实学生学风管理制度
        2.2.2 重视学生重点阶段培养,落实新生和毕业生教育方案
        2.2.3 以学生工作口为学风管理主体,开展学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2.2.4 搭建学风活动载体,构建课外学风管理体系
第三章 民办高校学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学风管理机制运行不畅、执行不严
        3.1.1 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
        3.1.2 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3.2 学风管理内容不全面,学生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不足
    3.3 学风管理人员结构失衡、队伍不稳定
        3.3.1 管理队伍结构失衡
        3.3.2 辅导员队伍队伍不稳定
    3.4 学风管理责任主体错位,教学和管理缺乏协同
        3.4.1 专任教师课堂管理意识和能力待提升
        3.4.2 缺乏专任教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
    3.5 学风管理方式传统化、单一化
        3.5.1 课内学风管理方式传统化
        3.5.2 课外学风管理方式单一化
    3.6 学风管理工作效果有待提高
第四章 民办高校学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学风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4.2 学风管理缺乏职业生涯和目标教育实施方案和专业人才
    4.3 对学风管理人员重视程度和专业化培养不够
    4.4 学风管理工作思想认识不统一,管理主体定位不清
        4.4.1 学风管理责任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
        4.4.2 民办高校市场化,高校对“服务型”定位不清
    4.5 学风管理工作缺乏思想革新和方式创新
第五章 改进民办高校学风管理的对策
    5.1 优化学风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工作落地
        5.1.1 建立学风日常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监督
        5.1.2 实行学风管理责任制,保障制度落实
        5.1.3 建立学风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5.2 加强系统性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
        5.2.1 革新生涯规划和目标教育
        5.2.2 健全学生学业帮扶中心,推行导师导学制
    5.3 加强和改进学风管理队伍建设
        5.3.1 重视学风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投入和培训
        5.3.2 发挥专任教师队伍对学风管理的作用
        5.3.3 发挥辅导员队伍对学风管理的作用
        5.3.4 加强学生队伍对学风管理的作用
    5.4 明确学风管理主体,形成教学管理协同机制
    5.5 丰富学风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成效
        5.5.1 优化学风管理软硬件配备
        5.5.2 营造良好学风氛围,为学风管理提供保障
    5.6 发挥社会对课外学风管理配合作用,提升学风管理全面性
        5.6.1 建立校外班主任制度,加强课外学风管理阵地
        5.6.2 搭建学风管理信息互通平台,家校联动管理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从学生基本情况维度来看。
    (二)从学风整体状况维度来看。
    (三)从教风整体情况维度来看。
    (四)从课堂表现情况维度来看。
    (五)从考试的行为和态度维度来看。
    (六)从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维度来看。
    (七)从反馈渠道和评价情况维度来看。
三、对策建设

(6)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及实施研究 ——以D大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研究缘起
        (一)基于标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已成为国际趋势
        (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是新时代中国大学的使命
        (三)大学“重科研、轻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式微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诸多失范现象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状况如何?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本科教学
        (二)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标准
    四、研究的意义
        (一)丰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理论
        (二)构建良好本科课堂教学生态文化
        (三)着眼于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科学规范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工作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标准”的研究
        (一)关于标准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标准设计的研究
        (三)关于标准实施的研究
        (四)关于标准特征的研究
    二、关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一)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二)关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三)关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三、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
        (一)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复杂性的研究
        (二)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必要性的研究
        (三)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可行性的研究
        (四)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价值取向研究
        (五)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运用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优势
        (二)个案研究的选用依据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缘由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一)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
        (二)研究资料获取与收集
        (三)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
    四、研究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背景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灿烂的师范教育底蕴
    二、“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梦想与行动
        (一)学校的梦想
        (二)学校的行动
    三、确立“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的基本治校方略
        (一)“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治校方略的优先地位
        (二)“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治校方略的意蕴表达
        (三)“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治校方略的实践彰显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决策执行程序
        (一)问题察觉
        (二)选择方案
        (三)决策执行
第四章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制过程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研制的规划与启动
        (一)研制团队的人员构成
        (二)研制的思路、计划
        (三)研制中的资料准备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内容选择
        (一)标准内容的思想:四大理念统领多规合一
        (二)标准内容的维度:寻求课堂教学逻辑支点
        (三)标准内容的领域:提取课堂教学核心要素
        (四)标准内容的观测点:定量与定性原则联结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反馈、修订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意见征询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修订、完善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通过、执行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基本机制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构成要素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要素的关系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机制的分析
第五章 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影响因素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输入”阶段的研制者
        (一)个体:“课程教学论专家”“教学能手”
        (二)团队:“良好领导力”“积极心理资本”
        (三)研制团队内部“标准输入”的共识方式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磨合”阶段的利益相关者
        (一)教师: 指导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
        (二)学生和专家:课堂评教的“好工具”
        (三)学院院长:部门教学管理的“依据”
        (四)决策者: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的“顶层设计”
        (五)研制团队与利益相关者“标准磨合”的方式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过程中的环境
        (一)国家和大学发展对标准研制的影响
        (二)大学文化氛围对标准研制的影响
        (三)大学决策制度对标准研制的影响
第六章 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文本分析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文本内容呈现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文本的内容结构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文本的认识思维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剖视
        (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本取向”
        (二)服务课堂教学改进的“工具取向”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取向”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特征揭示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权威性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公共性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系统性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专有性
第七章 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推进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组织保障
        (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方式
        (二)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组织
        (三)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保障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多元状况
        (一)教学部门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状况
        (二)学生评价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状况
        (三)专家评价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状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显性成效
        (一)营造出“尊师重教”“潜心教学”良好氛围
        (二)提高了中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
        (三)规范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方法
        (四)对其他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长远战略性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内容选择性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利益兼顾性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认识规定性
        (五)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完善的持续性
    二、研究建议
        (一)研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二)研制和实施差异化的特色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三)建立多元参与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机制
        (四)形成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持续完善的“动态回路”
        (五)加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和实施的制度保证
    三、研究反思
        (一)研究的创新尝试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7)A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品牌理论与高等职业院校品牌概念解析
    2.1 品牌概念解析
        2.1.1 品牌的内涵
        2.1.2 品牌的构成要素
    2.2 高等职业院校品牌概念解析
        2.2.1 高等职业院校品牌的概念
        2.2.2 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品牌的主要因素
        2.2.3 国内外职业院校品牌研究现状
    2.3 企业品牌与高校品牌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现状分析
    3.1 A职业技术学院情况简介
    3.2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分析
        3.2.1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名称
        3.2.2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校长
        3.2.3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师资
        3.2.4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学生
        3.2.5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特色专业
        3.2.6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科研
        3.2.7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因素——教学设施
        3.2.8 A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情况分析
    3.3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调查情况分析
        3.3.1 调查对象
        3.3.2 调查方法
        3.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标杆分析
        3.4.1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品牌情况分析
        3.4.2 A职业技术学院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对比分析
    3.5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竞争的SWOT分析
        3.5.1 A职业技术学院的定位
        3.5.2 A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分析
        3.5.3 A职业技术学院的劣势
        3.5.4 A职业技术学院的机遇
        3.5.5 威胁分析
    3.6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建设基础分析
        3.6.1 A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理念
        3.6.2 A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3.6.3 A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
        3.6.4 A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
        3.6.5 A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情况分析
第四章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建设策略分析
    4.1 明晰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基础
        4.1.1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建设的目标
        4.1.2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发展战略
        4.1.3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的定位
        4.1.4 重构A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
        4.1.5 打造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4.2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形象塑造策略
        4.2.1 A职业技术学院理念识别系统
        4.2.2 A职业技术学院视听识别系统
        4.2.3 A职业技术学院行为识别系统
        4.2.4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形象分析
    4.3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传播策略
        4.3.1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推广策略
        4.3.2 通过大众媒体宣传学校品牌
        4.3.3 通过社会人际关系推广学校品牌
    4.4 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维护策略
        4.4.1 设立专门的品牌维护机构
        4.4.2 建立网络体系以维护品牌
        4.4.3 建立应急防范预案
        4.4.4 完善学校公关策略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二: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三:A职业技术学院品牌调查问卷(对外版)

(8)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时代背景
        1.1.2 选题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有关学生工作研究现状
        1.2.2 国内有关学生工作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架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审视
    2.1 大学及其时代表征
        2.1.1 大学历史变迁
        2.1.2 大学自身属性
        2.1.3 大学所担之责
    2.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发展
        2.2.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起步阶段
        2.2.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探索阶段
        2.2.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停滞阶段
        2.2.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复兴阶段
        2.2.5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阶段
    2.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与特殊内涵
        2.3.1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
        2.3.2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定位与特征
        2.3.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功能
        2.3.4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特殊内涵
第三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组织架构状况
        3.1.1 学校层面
        3.1.2 职能部门层面
        3.1.3 院系层面
    3.2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征
        3.2.1 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3.2.2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
    3.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队伍状况
        3.3.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状况
        3.3.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管理模式概况
        3.3.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选配状况
        3.3.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方式
    3.4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取得的成就
        3.4.1 学生工作扩展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个层面
        3.4.2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更加丰富和有效
        3.4.3 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程序日趋规范
        3.4.4 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日益得到重视
    3.5 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
        3.5.1 高等学校对学生工作功能定位存有认知偏差
        3.5.2 条块式组织架构阻滞学生工作部门协调
        3.5.3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内容缺失学生本位价值
        3.5.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与针对性不足
        3.5.5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现有评估机制不完善
        3.5.6 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品质不高
        3.5.7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全面
    3.6 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3.6.1 社会环境的变化
        3.6.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3.6.3 高等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3.6.4 学生个体的变化
        3.6.5 旧观念的束缚与西方思潮的消极作用
第四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4.1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1.1 全球化及其特点
        4.1.2 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
        4.1.3 应对全球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2 信息化时代的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2.1 信息化及其特点
        4.2.2 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
        4.2.3 应对信息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3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3.1 意识形态及其特点
        4.3.2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4.3.3 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诉求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4.1 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4.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4.3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4.5.1 新时代及其特点
        4.5.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4.5.3 适应新时代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五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5.1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5.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1.2 马克思主义青年成长理论
        5.1.3 马克思主义社会需要理论
    5.2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工作要求
        5.2.1 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目标指引
        5.2.2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基本要求
        5.2.3 学生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工作基本途径
        5.2.4 发扬民主作风、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学生工作方式方法
    5.3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价值导向
        5.3.1 以人为本与公民精神
        5.3.2 自由教育与守法意识
        5.3.3 博雅教育与包容贵和
        5.3.4 主题观念与责任奉献
        5.3.5 创新能力与创业品格
        5.3.6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第六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理路
    6.1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6.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推进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政治基础
        6.1.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实现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6.1.3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学生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6.2 学生主体意识推进
        6.2.1 大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6.2.2 大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方式与途径
        6.2.3 优良学风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6.2.4 优化学生社团环境
    6.3 学生工作发展协同机制建设
        6.3.1 建立学生工作发展协同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6.3.2 健全学生工作的协同领导体制
        6.3.3 建构学生工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6.4 文化自觉唤醒
        6.4.1 文化自觉唤醒的必要性
        6.4.2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6.4.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5 改进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
        6.5.1 注重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思政教育的结合
        6.5.2 注重理论灌输与实践引导方法的结合
        6.5.3 注重专业课程与文化认同教育的结合
    6.6 加强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
        6.6.1 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能力水平
        6.6.2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
第七章 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建构——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为例
    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基本情况
        7.1.1 生源基本情况
        7.1.2 学生学习状况
        7.1.3 理想信念教育
        7.1.4 能力修养培养
        7.1.5 辅导员队伍建设
    7.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的总体目标
        7.2.1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
        7.2.2 创新设计目标:体系化、个性化、制度化、长效化
        7.2.3 行动实施方略:坚持实践育人,实现学生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
    7.3 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育指标体系
    7.4 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育的实践课程平台
        7.4.1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平台
        7.4.2 专业培养实践课程平台
        7.4.3 人文修养实践课程平台
        7.4.4 身心保障实践课程平台
    7.5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评估体系
        7.5.1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课程评价机制
        7.5.2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多元激励机制
        7.5.3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信息反馈机制
        7.5.4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柔性管理机制
    7.6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保障体系
        7.6.1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制度保障
        7.6.2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队伍保障
        7.6.3 大学生素质能力培育的网络保障
    7.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呈现
        7.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总结
        7.7.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图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
        8.1.1 明确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
        8.1.2 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
        8.1.3 形成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创新理路
        8.1.4 建立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体系化、个性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创新体系
        8.1.5 建构了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矩阵式实践模型
        8.1.6 搭建了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网络平台
        8.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成果取得了高价值推广应用效应
        8.1.8 总结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
    8.2 研究工作的展望
        8.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的“立德树人”新内涵研究
        8.2.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蕴涵的学生工作新理念研究
        8.2.3 国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文件明确的学生工作新要求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小学君子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二、小学君子文化的内涵揭示
    (一)文化探寻
    (二)君子的内涵
    (三)小学君子文化的提出
    (四)小学君子文化的内涵
三、“三风一训”建设
    (一)校训建设
    (二)校风建设
    (三)教风建设
    (四)学风建设
四、君子文化环境建设
    (一)怀德厅的建设
    (二)厚德墙的建设
    (三)圣贤道的建设
    (四)上善若水的建设
    (五)博学廊的建设
    (六)四坊的建设
五、君子文化建设专题活动
    (一)君子大课堂
    (二)自省时刻
    (三)经典文化微型课
    (四)君子体验课
    (五)君子阅读课
六、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一)文本教材
    (二)电子教材
    (三)形体课程
七、君子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一)“三风一训”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二)君子文化校园环境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三)君子文化专题活动的反思与建议
    (四)君子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君子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君子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家长卷)
    附录三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君子文化建设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四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君子文化建设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以文化立校 做无痕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支配作用
二、教育就是在文化中育人
三、从实际出发, 构建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四、学风建设—我校的立校之本(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D]. 温仓金.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聚焦“五个定位”、发挥“四个作用”、推进办学治校能力提升[J]. 安静赜,李永胜,田瑞华,马桂英,张学刚,李玉贵,孙杰,黄伟,李红,陶克陶夫,王晓娟,靳文旭,乌力吉,庄虔友. 理论研究, 2020(06)
  • [3]中学校园李白文化特色建设研究 ——以四川省江油一中为例[D]. 郑继成. 西南大学, 2020(01)
  • [4]民办本科高校学风管理问题与对策 ——以温州W学校为例[D]. 邵崇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3)
  • [5]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殷文华. 戏剧之家, 2019(36)
  • [6]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及实施研究 ——以D大学为个案[D]. 李作章.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2)
  • [7]A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 杨雪.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8]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D]. 王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9]小学君子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D]. 唐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10]以文化立校 做无痕教育[J]. 何芳. 吉林教育, 2017(40)

标签:;  ;  ;  ;  ;  

学风建设——我校立校之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