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前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

新世纪前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

一、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曹景强[1](2017)在《未钻地层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设计及定向探测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采用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对未钻地层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在各向异性水平层状地层中的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既可用于计算仪器传统的相位移和幅度衰减也可用于计算仪器定向相位移和幅度衰减。采用径向成层各向同性介质的Green函数计算考虑金属钻铤情况下仪器在地层中的能量衰减问题。利用所开发的数值模拟算法,对Schlumberger公司PeriScope 15和Halliburton公司ADR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PeriScope 15和ADR对未钻地层界面的预测能力和超深探测能力。为了能够较简洁地精确获得地层的电导率参数并能精确地指示出地层交界面的存在,本文优化了LWD仪器中天线阵列沿仪器轴线的位置,可以使接收天线中来自钻头前方的信号与来自仪器周围的信号最大限度地解耦,进而得以解决这一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只要采用科学的定义方式,在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中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无论是采用交叉排列方式还是顺序排列方式均可以将来自钻头前方地层的信号与来自仪器周围地层的信号最大限度地解耦。采用对称补偿线圈后的定向测量信号只在接近地层边界面时对地层倾角和地层各向异性敏感,在地层中定向测量信号对地层各向异性和地层相对倾角不再敏感。计算发现:若仪器远离具有任意电阻率的地层边界面,则定向幅度衰减和定向相位移的测量信号均为零;当仪器在高阻目的层中接近上部低阻围岩时定向幅度衰减和定向相位移的测量信号均为正,当仪器在高阻目的层中接近下部低阻围岩时定向幅度衰减和定向相位移的测量信号均为负,即在两种情况下反号;当仪器从地层边界面任意一侧接近同一边界面时,测量信号均按相同符号变化方向单调增加或降低;地层边界面两侧电导率差别越大,测量信号在地层边界上的峰值越大,定向测量信号越强。利用上述符号的改变可以及早预测未钻低阻地层的存在及上下部位,从而及时调整随钻仪器使之一直处于高阻目的层中。

顾明翔[2](2016)在《三探测器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方法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脉冲中子测井技术在剩余油动态监测和气层识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天然气勘探具有埋深大、物性差、圈闭条件复杂的特点,其发现难度逐渐增大。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脉冲中子气体饱和度测井技术有中子寿命测井(TDT)和碳氧比(C/O)能谱测井等,一般只适用于中、高矿化度和孔隙度地层,在非常规储层评价中的局限性较大。而三探测器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技术可对热中子和伽马进行双粒子探测得到时间谱信息,减少了地层本底伽马的影响,能适用于更低矿化度和孔隙度的地层条件。在本论文中,通过对国内外脉冲中子测井技术调研,了解国内外其测井方法及仪器发展现状,建立了三探测器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探测器脉冲中子测井仪主要由D-T中子发生器、2个He-3探测器以及一个NaI探测器组成测量系统,可以实现热中子和伽马双粒子的信息探测。利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依据灵敏度响应以及测量统计性等方面确定了中子脉冲宽度、测量时序以及探测器源距,形成基于D-T中子源的时间谱测量方法。利用He-3探测器记录的热中子时间谱及NaI探测器记录的伽马时间谱信息,计算得到地层俘获截面值(Sigma)、热中子计数比值(Ratio)和非弹俘获伽马计数比值(RIC),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这些参数在不同井眼、地层以及岩性等条件下的响应变化,确定地层流体评价方法;研究伽马与热中子比值(P/N)在不同井眼持气率和井眼矿化度条件下的响应变化,达到指示井眼流体变化的目的;实现热中子时间谱衰减成像和俘获成像,可用于直观显示储层流体及岩性变化。通过三探测器的比值信息组合,提高了地层含气识别的灵敏度,得出地层含气饱和度的确定方法。确定地层流体饱和度计算模型,对实际井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并与裸眼井资料进行对比。三探测器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脉冲中子测井方法的不足,为后续仪器研发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吴健,胡向阳,何胜林,吴洪深[3](2013)在《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钻测井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了大量的随钻测井资料,由于随钻测井的影响因素众多,因而常会出现一些曲线异常和难以解释的现象,文中主要介绍了在测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首先分析了由于环境校正导致的自然伽马和中子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其次,通过电缆测井与随钻测井曲线进行对比,检验了随钻测井曲线的可靠性,并用实例说明了井眼轨迹和地层性质的变化对随钻方位密度和测井解释的影响,最后重点说明了地层深度的变化对随钻声波曲线的影响,对比了实时声波曲线与重新提取的声波曲线,以及电缆测井声波与随钻声波之间的特征和差异,并对随钻声波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通过对随钻测井曲线的各种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现场测井资料的质量控制,对测井解释和地层精细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文轩,裴彬彬,赵帅,姚德忠,陈仕学,岳宏图[4](2012)在《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化测井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介绍了新一代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测井系统,通过网络互联的测井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简化系统的配置与设计,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使上层管理决策、调度与优化等任务与现场设备的控制任务连接到一起,降低测井系统的实施成本。网络化测井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到LEAP800测井系统中,该系统是一个网络化、模块化和开放的平台,它的电缆传输系统上传和下传速率分别达到了1 000kbit/s和50kbit/s,完全满足网络化系统的需要;LEAP800测井系统做到了小于5ms精度的时间同步,保证了测井系统良好精度,运用实时操作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大数据量实时处理的问题。

张元中[5](2012)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文中提出本文对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进展进行评述,分析电缆测井、随钻测井、地层测试等井筒探测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测井仪器和测井方法,重点讨论了测井技术在地层各向异性探测方向的进展.此外对井下永久传感器网络技术,噪声测井,重力测井,过钻头测井的进展进也行了介绍.

苏文[6](2012)在《全球化油气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它使得许多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局面。随着当代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生产和消费水准的空前提高,单纯依赖国内发展,不仅越来越受到国内资源和市场限制,也无法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参与国际分工,通过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实现战略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国内产品成本最小化目标。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伴随着各国国家利益之间、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国家的实力已经不完全取决于本国的生产力总量,而决定于该国可绝对的控制并能稳定的获取全球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的总量;一个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再单纯地决定于它当前拥有财富的总量,而决定于能否保证这些财富不断得以增长并使国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占有量;一个国家在竞争中的失败,不再表现为国家现有财富的丧失,而是为生产这些财富的全球资源供应链被切断。对于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始终是制定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发展战略本质就是资源战略,在油气时代就表现为油气战略。油气战略关系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油气战略不再是独立的圈闭体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互动体系。全球化意味着油气生产和贸易向全球市场开放,石油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则导致对油气资源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血腥。石油战略已不仅仅是局部的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全局发展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全局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能源形势与国际石油市场密不可分,深入分析全球油气竞争格局与走势,是确定国家油气战略的重要前提。分析中美石油产业成长历史并做相似性对比借鉴,有益客观的选择和设计中国的油气战略。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勘探开发投资和活动重新活跃,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后危机时期的全球油气市场恢复性繁荣,消费需求迅速反弹,资源供应总体上升,交易价格高位运行。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MA)建立全球石油储量成长模型和运用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方法(ARIMA)建立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指数平滑法建立中国各大区产量模型和中国石油消费量预测模型,定量出常态条件下全球和中国资源量增长前景和消费形态。本文提出“国内2亿、海外3亿”的供应结构目标,同时指出:南海深水是海洋时期新增油气战略重点区域;青藏高原和东海水域是下一个油气战略接续区。美国仍是全球石油体系的主导力量,其“霸权和平”下的石油战略仍是影响主要资源国和消费国油气供求态势的决定性变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油气的战略选择。鉴于美国在中东的整体实力的衰退和对非洲的资源企图的增强,建议在坚持油气来源多元化的同时,强化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在积极参与非洲油气合作和资源竞争的同时,认真发展与中亚里海,特别是俄罗斯广泛的、多模式的经济贸易和油气合作;适时拓展南美油气市场和北美非传统资源市场。建议迅速加强国家海军的远洋战力,提高相关武装(包括黑鹰特警)部队的现代化机动能力,提高中国军力的影响力和对油气战略通道的保障能力,确保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海洋时期中国油气的总体战略是:“稳定陆上突破深水发展海外”;国际化战略是:“加强中东争夺非洲发展中亚开拓其它”。

袁晓伟[7](2010)在《基于主从式DSP的测井信号处理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常规的数控测井系统大多数都是车载式机柜系统,其功能丰富,硬件配置齐全,但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不适于海洋石油的测井作业。另外,国内老式测井车使用比例较高,测井车提供的空间有限,不便于容纳常规的机柜式数控测井系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实际情况,本文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详细叙述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的测井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同时仔细地分析了测井信号的传输类型,并借鉴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主从式多处理器的系统设计方法。文中不仅详细论述了信号分离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而且简要介绍了CCS集成开发环境,分析了上述几个模块的软件设计思想并给出了关键部分的软件代码。本课题采用单片机实现对不同类型测井信号的分离操作,同时利用TMS320F2812芯片完成对模拟信号、脉冲信号及编码信号的数据处理。由于测井信号在长距离电缆传输过程当中,必然会造成信号幅值的衰减并且可能会引入外界干扰,因此系统设计时采用了FIR数字滤波算法及软件抗干扰技术,确保了测井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将高性能的DSP芯片、CAN总线技术及主从式架构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其能够满足测井过程当中信号处理的要求,明显改善了系统的实时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经过测试,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提取井下仪器上传的实际测井信息,实时监测测井作业过程中井下参数的动态变化情况,实现了系统设计的初衷。

侯克斌[8](2010)在《自然伽玛测井及其影响因素的Monte Carlo模拟》文中研究说明自然伽玛测井(Gamma Ray Logging)利用伽玛辐射场,通过测量地层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自发衰变产生的伽玛射线来实现测井目的测井技术。自然伽玛测井主要应用于放射性矿床、常规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探,地层对比、岩性划分、分析古地理环境等目的,在测井曲线校深以及射孔校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井中伽玛场理论以及钻孔介质条件是实现自然伽玛测井的基础,测井解译的准确度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放射性平衡、工作参数、氡的沉积物以及放射性水、热水、地层中元素的差异性以及井参数的影响,测井数据的解译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校正。本文在调研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推导了井中伽玛场多参数的照射量率理论公式,分析了各因素对测井曲线影响的机理,并利用MCNP5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重点对地层因素、井参数进行了重点的探讨。取得如下的结论:(1).本文基于自然伽玛测井理论第一类公式,推导了地层、井液、套管、水泥环的存在对伽玛射线照射量率影响的理论公式,首次将地层、井液、套管、水泥环统一起来加以考虑,并分析了各自对自然伽玛测井影响的机理。(2).地层因素对自然伽玛测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层中所含元素的差异性以及地层厚度对进入核测井仪探测器粒子数量以及能量的影响。对某一特定地层而言,其元素以及元素含量是一定的,影响自然伽玛测井的主要因素为地层的厚度。对不同岩性(沉积岩、岩浆岩)不同厚度(10~55cm)的矿层进行分析得出,岩性厚度对自然伽玛测井的影响是巨大的,必须加以考虑。(3).对于水泥环来说,特定的钻孔地质条件决定了其水泥环施工方案,也即水泥环中的元素以及元素含量的确定性,此时水泥环的厚度对自然伽玛测井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本文参考了API G级水泥环化学成份,建立了MCNP5模型。分析了厚度范围0.5~2.5cm的水泥环对伽玛测井的影响,制作出校正图版并得出水泥环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3.5%。(4).对于套管来说,钻孔条件决定套管的型号和类型,也即套管的元素含量和外径。此时影响自然伽玛测井的唯一因素便是套管的壁厚,本文参考了中石化胜利油田公司生产的“Φ95侧钻专用套管”参数,选择了套管外径95mm,壁厚1-8mm的不同套管,利用MCNP5程序加以分析并制作出校正图版,得出该系列套管壁对自然伽玛测井的影响最多可达16%,理论上套管厚度达到77.89mm时候达到“半厚度”。(5).决定井液的施工方案也即钻孔的地质条件,某一特定的钻孔必定其施工井液的组成以及井液各组成元素含量是确定的。此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就是井液的密度,本文参考了临澧白土坡钙基膨润土为主成分的油气田井液,设计了密度范围1~2g/cm3的不同密度井液,研究了其对自然伽玛测井的影响程度,并制作了纠正图版,依据图板得出井液密度对自然伽玛测井的影响可达7%。(6).本文为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自然伽玛测井地层、井参数影响的校正思路和方法。针对所参考的井介质,制作的校正图版可以直接应用于钾盐矿床勘探、间接应用于其他核测井技术的科研、生产任务中。借鉴本文的方法、思路展开相应核测井工作,势必取得良好的效果。

张伟[9](2010)在《阵列声波测井仪研制及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阵列声波测井仪是目前石油工程测井作业中必不可少的仪器之一。我国阵列声波测井仪与国外的先进仪器相比,在信息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测井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方面都明显落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阵列声波测井仪及配套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是目前测井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多项阵列声波测井仪器研究任务,着眼于阵列声波测井仪器的研制和工程实现,围绕井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测井数据处理、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与应用三大主线,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和创新:(1)井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及工程实现。在分析阵列声波测井仪的工作原理及声波测井信号特点的基础上,将阵列声波测井仪井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中控模块、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以及信号调理模块三大部分,并充分考虑其抗干扰、可靠性、低功耗等技术设计要求,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本文所研制的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井下高温高压恶劣工作环境的要求。(2)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测井数据处理是测井资料解释的一项前期重要工作,是保证测井解释结果精度的重要前提。在井下实时数据处理方面,针对阵列声波测井仪采集到的原始测井数据受井下高温高压、强震动的恶劣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特点,本文研究了测井数据的井下实时数字滤波、自动增益控制等处理技术;同时分析了井下首波到时(首波初至时间)和井下时差等测井现场质量控制参数的求取方法。在地面现场数据处理方面,研究了一种提高首波到时提取精度的短窗-长窗能量比算法;研究了在互相关系数法基础上引入插值运算来提高声波时差提取精度的方法。在测井数据后处理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抗混叠Shannon小波包变换的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方法,为解决油气薄层划分和厚层细分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3)测井数据井下实时压缩和传输方法研究。对于传统电缆测井系统,研究了适合阵列声波仪井下硬件实现的基于改进SPIHT算法的测井数据井下实时压缩算法;研究了基于ADSL技术的电缆测井高速传输方法。对于随钻测井系统,针对其传输率极低,大量数据只能存储于井下存储器的特点,研究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能大大提高数据压缩比,极大地节省了井下存储空间;同时在分析随钻系统泥浆信道传输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从强背景噪声下提取有用信号的小波神经网络泥浆信号检测法,利用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泥浆信号,达到了随钻测井环境下数据遥传的目的。(4)测井储层特性智能解释方法研究。在应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得到单个粒子稳定收敛的参数取值条件基础上,提出一种粒子群改进算法,并利用该改进算法来训练小波神经网络权值,以此构建一种高效的粒子群小波神经网络分类器,并将该分类器用于测井储层特性智能解释,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李震,庞巨丰,王旺,张瑛[10](2008)在《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去几年中,核测井技术受石油勘探开发需要的推动,借助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新成就,发展十分迅速。硼中子寿命测井方法在淡水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方面取得的成效使得中子寿命测井近年来成为国内热点之一。文章综合评述了近些年中子寿命测井的重大进展。

二、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未钻地层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设计及定向探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未钻地层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研究现状
    1.2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各向异性水平层状介质中的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
        2.1.1 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单位磁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
        2.1.2 各向异性水平层状介质中单位磁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
        2.1.3 各向异性水平层状介质中的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
    2.2 径向成层各向同性介质中的GREEN函数
        2.2.1 圆形电流在均匀介质中产生的电磁场
        2.2.2 径向成层介质的Green函数
第三章 对国外仪器定向探测特性的分析
    3.1 PERISCOPE15和ADR仪器简介
    3.2 仪器在地层中的能量衰减分析
    3.3 PERISCOPE15 仪器定向电磁测量的物理原理分析
    3.4 利用图版法估算PERISCOPE15 仪器到层界面距离、围岩电阻率及地层各向异性
    3.5 PERISCOPE15 定向电磁测量的井周方位分辨能力
    3.6 ADR仪器定向电磁测量的物理原理分析
    3.7 ADR仪器在各向异性地层中的响应特性分析
    3.8 ADR仪器在各向异性地层中的响应特性分析
第四章 含倾斜天线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在钻头前向探测中的应用
    4.1 各向同性地层中天线交叉排列时MWD仪器的响应
    4.2 各向同性地层中天线顺序排列时MWD仪器的响应
    4.3 各向异性地层中天线交叉排列时MWD仪器的响应
    4.4 各向异性地层中天线顺序排列时MWD仪器的响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未钻地层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设计及定向探测特性研究
    5.1 未钻地层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设计方案
    5.2 仪器传统测量方式的径向探测深度
    5.3 仪器传统测量方式的电阻率转换关系及电阻率测量范围
    5.4 仪器传统测量方式的垂向分辨率和垂向探测深度
    5.5 仪器定向电磁测量分析
        5.5.1 定向电磁测量探测深度分析
        5.5.2 定向测量对地层边界灵敏性分析
        5.5.3 地层各向异性和倾角对定向测量信号的影响分析
        5.5.4 倾斜接收天线的不同倾斜角度对定向测量信号的影响分析
    5.6 仪器定向电磁测量的井周方位分辨能力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三探测器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方法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采用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探测器脉冲中子测井原理及仪器参数设计
    2.1 中子与原子核的物理过程
        2.1.1 非弹性散射
        2.1.2 弹性散射
        2.1.3 辐射俘获核反应
        2.1.4 热中子通量的空间分布和俘获截面
    2.2 测量原理
    2.3 中子脉冲和测量时序设计
        2.3.1 脉宽特性
        2.3.2 测量时间门
        2.3.3 时序设计
    2.4 探测器源距确定
        2.4.1 近He-3 管源距确定
        2.4.2 远He-3 管源距确定
        2.4.3 伽马探测器源距确定
第三章 脉冲中子俘获测井响应模拟研究
    3.1 蒙特卡罗模型介绍
    3.2 地层俘获截面响应模拟
        3.2.1 Σ 值的计算方法
        3.2.2 孔隙度对 Σ 值的影响
        3.2.3 地层水矿化度对(50)值的影响
        3.2.4 流体饱和度对(50)值的影响
        3.2.5 岩性对(50)值的影响
    3.3 热中子计数响应模拟
    3.4 伽马计数响应模拟
    3.5 井眼流体指示
        3.5.1 可行性分析
        3.5.2 井眼持气率不同
        3.5.3 井眼流体矿化度不同
    3.6 时间谱成像响应
        3.6.1 热中子衰减谱成像
        3.6.2 热中子俘获谱成像
第四章 三探测器比值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4.1 三探测器比值原理及方法
    4.2 三探测器比值特性分析
    4.3 含气饱和度评价
    4.4 影响因素研究
        4.4.1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
        4.4.2 井径的影响
        4.4.3 井眼流体影响
        4.4.4 岩性和泥质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5.1 数据滤波方法
    5.2 解释方法研究
        5.2.1 定性解释
        5.2.2 定量评价含水饱和度
        5.2.3 定量评价含气饱和度
    5.3 解释各参数的确定
        5.3.1 泥质含量Vsh
        5.3.2 孔隙度 φ 的确定
        5.3.3 确定岩石骨架俘获截面(50)ma
        5.3.4 确定泥质俘获截面 Σsh
        5.3.5 确定地层水俘获截面 Σw
        5.3.6 确定油气俘获截面 Σh
    5.4 实际资料处理成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泥浆性能对随钻测井曲线的影响[12,13]
    1.1 钾离子含量对随钻自然伽马曲线的影响
    1.2 氯离子含量对随钻中子曲线的影响
2 随钻测井曲线的质量评价[14]
3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随钻密度曲线的测井评价[15-17]
4 随钻声波曲线的测井评价[19-21]
    4.1 浅层地层的声波曲线质量
    4.2 中深层地层的声波曲线质量
5 结论

(4)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化测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测井系统的体系结构
2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化测井系统
    2.1 地面系统网络结构
    2.2 井下仪器网络结构
    2.3 测井电缆传输系统
    2.4 网络时钟同步
3 应用情况
4 结束语

(5)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电缆测井 (Wireline logging)
    1.1 Scanner测井系列
    1.2 电法测井
    1.3 声波测井
    1.4 核辐射测井
    1.5 核磁共振测井
    1.6 成像测井
    1.7 套管井测井
2 随钻测井 (MWD/LWD)
3 地层测试 (Wireline Formation Testing, WFT)
4 井下永久传感器
5 其它测井
6 结 语

(6)全球化油气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4 研究文献
    1.2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2.1 建立全球油气资源量与中国油气消费量模型
        1.2.2 温故知新:中国油气战略回顾和分析
        1.2.3 他山之玉:美国油气地图及其战略分析
        1.2.4 向南突围:海洋时代中国油气战略实施要点
        1.2.5 定性定量:绘制中国油气战略地图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理论视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方案
    1.4 研究成果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成果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与油气市场
    2.1 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
        2.1.1 全球经济触底反弹
        2.1.2 油气需求迅速上升
        2.1.3 勘探开发重新活跃
        2.1.4 炼油能力继续增长
        2.1.5 油气公司业绩回升
        2.1.6 漏油事件影响深远
        2.1.7 政治动荡威胁减产
    2.2 中国经济及油气产业转型发展
        2.2.1 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
        2.2.2 国内油气需求强劲反弹
        2.2.3 国内油气产量稳定增长
        2.2.4 国内炼油能力继续增加
        2.2.5 油气管道建设快速推进
        2.2.6 石油战略储备能力提高
        2.2.7 三大公司实力明显提高
        2.2.8 产业规制建设取得进展
    2.3 全球经济与油气市场发展趋势
        2.3.1 全球经济保持增长油气供需基本平衡
        2.3.2 “十二五”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发展
        2.3.3 石油需求继续增长天然气市场供需两旺
        2.3.4 炼化产业继续扩张结构调整深度优化
        2.3.5 油气市场稳步发展石油价格总体趋升
        2.3.6 国内油气开发:“稳定大陆发展海洋”
    2.4 小结
第3章 中美油气资源量增长比较研究
    3.1 美国石油储量成长历史
        3.1.1.起步阶段(1900—1919)
        3.1.2 快速增长阶段(1920~1945)
        3.1.3 稳定增长阶段(1946~1970)
        3.1.4 递减阶段(1971~2004)
    3.2 美国油气资源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3.2.1 储量增减因素
        3.2.2 市场油价因素
        3.2.3 开发强度因素
        3.2.4 理论发展与技术进步因素
        3.2.5 政策法规因素
    3.3 美国原油产量历史阶段
        3.3.1 起步阶段(1900~1919)
        3.3.2 快速增长阶段(1920 ~1965)
        3.3.3 高位稳定阶段(1966~1975)
        3.3.4 递减阶段(1976—2009)
    3.4 中国油气储量与产量成长历程
        3.4.1 中国油气资源量与储量
        3.4.2 中国油气储量增长与年度资源探明率
        3.4.3 中国油气勘探工作量
        3.4.4 中国的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
        3.4.5 中国原油储量增长历史阶段
        3.4.6 中国未来储量增长领域
        3.4.7 中国石油产量历史
    3.5 中美石油储量与产量历史对比
        3.5.1 中美原油资源基础对比
        3.5.2 中美原油储量增长对比
        3.5.3 中美勘探工作量对比
        3.5.4 中美石油产量历史对比
    3.6 结论
第4章 全球油气竞争与供应潜力模型
    4.1 二战以后全球经济增长
    4.2 现阶段全球油气竞争态势
        4.2.1 全球油气心脏地带基本形成
        4.2.2 全球经济严重失衡
        4.2.3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下降
        4.2.4 全球新油气权力中心形成
        4.2.5 全球金融资本流动性加剧
        4.2.6 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4.2.7 中东北非政治动荡加剧油价走高和波动
        4.2.8 非传统油气领域争夺升级
    4.3 全球油气储量增长模型
        4.3.1 全球石油储量成长模型设计
        4.3.2 应用ARMA 建立全球石油储量成长模型
        4.3.3 模型预测结论
    4.4 全球油气产量增长模型
        4.4.1 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模型设计
        4.4.2 运用ARIMA 建立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模型
        4.4.3 模型预测结论
    4.5 小结
第5章 海洋时期中国油气的供求模型与发展路径
    5.1 中国油气发展历史回顾
        5.1.1 玉门摇篮时期(1939~1959)
        5.1.2 大庆会战时期(1955~1978)
        5.1.3.全国拓展时期(1979~2009)
        5.1.4.海洋发展时期(2010~现在)
    5.2 中国各大区石油剩余可开采量模型
        5.2.1 建立石油产量预测模型的设计思路
        5.2.2 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中国各大区石油产量模型
        5.2.3 模型预测结论
    5.3 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模型
        5.3.1 指数平滑法应用思路
        5.3.2 指数平滑法建立石油消费量预测模型
        5.3.3 模型预测结论
    5.4 海洋时期的中国油气战略
        5.4.1 中国油气进入海洋发展时期
        5.4.2 陆地油气开发的忧患——以延安志丹县为例
        5.4.3 中国国内油气战略——“稳定陆上突破深水发展海外”
第6章 美国油气地图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6.1 美国油气地图及战略内涵
        6.1.1 美国油气战略的目标定位
        6.1.2 美国油气战略的系统内涵
        6.1.3 美国油气战略的深刻启示
    6.2 美国油气战略的真实意图
        6.2.1 对非洲资源的新企图
        6.2.2 大中东计划的衰落
        6.2.3 对中亚里海的强行渗透
        6.2.4 对欧洲和亚太的无奈
        6.2.5 对北美、拉美的怀柔和控制
    6.3 海洋时期中国油气的战略选择
        6.3.1 美欧等国油气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6.3.2 海洋时期中国油气战略的适应空间
        6.3.3 全球化时代中国油气的战略选择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7.2 本文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
附录2 论文发表及学术成果

(7)基于主从式DSP的测井信号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数控测井系统的介绍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2 系统整体设计
    2.1 地面系统的构成
    2.2 现场总线的选用
        2.2.1 FCS系统概述
        2.2.2 CAN总线特点
    2.3 系统方案的设计
        2.3.1 测井信号简介
        2.3.2 系统设计思想
        2.3.3 系统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2 DSP最小系统设计
        3.2.1 TMS320F2812的介绍
        3.2.2 DSP系统电源设计
        3.2.3 DSP时钟电路设计
        3.2.4 DSP启动模式设计
        3.2.5 JTAG仿真接口电路设计
        3.2.6 存储器外围电路设计
    3.3 测井信号分离模块的设计
        3.3.1 模拟信号调理单元设计
        3.3.2 脉冲信号调理单元设计
        3.3.3 编码信号调理单元设计
        3.3.4 继电器阵列的硬件设计
    3.4 测井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
        3.4.1 模拟信号转换单元设计
        3.4.2 脉冲信号转换单元设计
        3.4.3 编码信号转换单元设计
        3.4.4 数码显示电路设计
    3.5 数据通信模块的设计
        3.5.1 串行接口电路设计
        3.5.2 CAN接口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DSP软件开发工具
        4.1.1 DSP软件开发流程
        4.1.2 CCS集成开发环境
    4.2 测井信号数字滤波算法设计
        4.2.1 数字滤波器的简介
        4.2.2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4.2.3 FIR数字滤波器的实现
    4.3 数据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4.3.1 模拟信号的软件设计
        4.3.2 脉冲信号的软件设计
        4.3.3 编码信号的软件设计
    4.4 数据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4.4.1 串行接口程序设计
        4.4.2 CAN接口程序设计
    4.5 软件抗干扰设计
        4.5.1 数字滤波技术
        4.5.2 看门狗技术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调试与实现
    5.1 电路板的制作
    5.2 系统软件的下载
    5.3 软、硬件的联机调试
        5.3.1 模拟信号的调试
        5.3.2 脉冲信号的调试
        5.3.3 编码信号的调试
    5.4 实验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自然伽玛测井及其影响因素的Monte Carlo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核测井的分类
        1.2.2 自然伽玛测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MC 模拟在核测井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第2章 自然伽玛测井的理论基础
    2.1 地层岩石的放射性
    2.2 γ射线与物质作用
        2.2.1 伽玛射线与物质的光电效应
        2.2.2 伽玛射线与物质的康普顿效应
        2.2.3 伽玛射线与物质的电子对效应
    2.3 井中伽玛场的理论基础
        2.3.1 饱和矿层井中伽玛场的理论基础
        2.3.2 井中伽玛场的照射量率
    2.4 测井曲线异常段与放射性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
第3章 自然伽玛测井的影响因素
    3.1 放射性平衡的影响
    3.2 工作参数对测井曲线的影响
    3.3 钻孔中氡沉淀物以及放射性水、水温度的影响
    3.4 地层因素的影响
    3.5 井参数对测井曲线的影响
第4章 蒙特卡洛模拟
    4.1 地层因素对自然伽玛测井影响的MC 模拟
    4.2 井参数对自然伽玛测井影响的MC 模拟
        4.2.1 水泥环对自然伽玛测井影响的MC 模拟
        4.2.2 套管对自然伽玛测井影响的MC 模拟
        4.2.3 井液对自然伽玛测井影响的MC 模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阵列声波测井仪研制及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测井技术
        1.2.1 概述
        1.2.2 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和工程应用
    1.3 声波测井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井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及工程实现
    2.1 概述
    2.2 阵列声波测井仪
        2.2.1 阵列声波测井仪工作原理
        2.2.2 阵列声波测井信号特点分析
        2.2.3 井下仪器的基本结构
        2.2.4 阵列声波测井仪的性能指标
    2.3 井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1 信号调理模块
        2.3.2 采集与处理模块
        2.3.3 中控模块
        2.3.4 可靠性设计
        2.3.5 低功耗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阵列声波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井下实时数据处理
        3.2.1 井下实时数字滤波
        3.2.2 自动增益控制
        3.2.3 井下首波到时提取
        3.2.4 井下时差计算
    3.3 地面现场数据处理
        3.3.1 地面现场首波到时提取
        3.3.2 地面现场时差计算
    3.4 测井曲线的高分辨率处理
        3.4.1 测井信号频谱分析
        3.4.2 测井曲线的抗混叠Shannon 小波包高分辨率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井下数据实时压缩和传输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井下数据实时压缩算法
        4.2.1 井下数据压缩方法的选择
        4.2.2 基于SPIHT 算法的声波数据压缩
    4.3 基于ADSL 技术的长距离高速传输方法
    4.4 随钻测井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和传输
        4.4.1 随钻测井
        4.4.2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随钻声波测井数据压缩
        4.4.3 随钻测井系统的泥浆信号检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井储层特性智能解释方法研究
    5.1 概述
    5.2 改进粒子群-小波神经网络算法
        5.2.1 分类小波神经网络结构
        5.2.2 标准粒子群算法
        5.2.3 单粒子运动轨迹收敛条件分析
        5.2.4 改进的PSO 算法
        5.2.5 改进PSO-WNN 算法及仿真
    5.3 测井储层特性的IPSO-WNN 智能解释方法
        5.3.1 测井储层特性智能解释过程
        5.3.2 固井质量的IPSO-WNN 智能评价
        5.3.3 测井岩性的IPSO-WNN 智能识别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仪器测试与现场测井实验
    6.1 实验室联调
    6.2 现场测井实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10)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应用
2 中子寿命测井仪的发展
3 解释技术
4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1) 面临的问题
    (2) 发展趋势
    (3) 展望
5 结束语

四、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未钻地层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器设计及定向探测特性研究[D]. 曹景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2]三探测器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方法基础研究[D]. 顾明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3]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J]. 吴健,胡向阳,何胜林,吴洪深.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5)
  • [4]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化测井系统研究[J]. 陈文轩,裴彬彬,赵帅,姚德忠,陈仕学,岳宏图. 测井技术, 2012(03)
  • [5]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J]. 张元中.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3)
  • [6]全球化油气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 苏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1)
  • [7]基于主从式DSP的测井信号处理系统[D]. 袁晓伟. 西安工业大学, 2010(04)
  • [8]自然伽玛测井及其影响因素的Monte Carlo模拟[D]. 侯克斌.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9]阵列声波测井仪研制及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 张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10]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的发展[J]. 李震,庞巨丰,王旺,张瑛. 石油仪器, 2008(06)

标签:;  ;  ;  ;  ;  

新世纪前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