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专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仇浩[1](2020)在《地方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以盐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来实现的。近年来,盐城市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大部分已经实施,但实施的效果如何、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以盐城市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为对象,通过国内外关于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的综述,以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供求理论为理论依据,对近年来盐城市政府出台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进行梳理归纳,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政策实施后的成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为当地政府优化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认为,盐城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可分为供给促进政策、需求促进政策和市场匹配促进政策三类。就业供给促进政策的核心在于发展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就业指导和教育培训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需求促进政策的核心在于鼓励多渠道就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创业补助;就业市场匹配政策的核心在于保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就业信息畅通,从而促进劳动力市场高效运行。研究发现,这三大政策在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当地不少用人单位得到政策补助尽可能保留和增加就业岗位,毕业生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匹配的就业信息。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政策宣传力度不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就业促进政策制定不够合理,特殊就业项目政策未向基层倾斜,创业政策不够丰富,政策制定延续性有待提高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供给促进政策、需求促进政策和市场匹配促进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相关建议。

栾东衡[2](2019)在《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中小学教师为对象》文中提出“职业倦怠”一词诞生于上个世纪,而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却没有十分准确的定义结合职业倦怠的意义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可将教师的职业倦怠描述为: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生成的消极心理状态,成因为长期性高水平压力,表现为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衰败反应。这种情绪状态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知识的师生传授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想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的身心素质也要健康积极的发展,由于音乐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找到帮助音乐教师舒缓职业倦怠状态的办法至关重要。本次调查研究选用68位主体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科学地采用了SPSS数据分析方法,初步了解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否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现状,职业倦怠的程度,以及形成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等问题。其次对于一些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从而对于音乐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有了更深层次的发掘,最后综合以上的调查研究和访谈的结果,旨在有目的的提出关于怎样缓解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职业倦怠期。本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起因,研究的目的和价值,研究的思路和过程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调查分析,基于第一章的文献资料对调查问卷的SPSS数据结果展开分析,对盐城市滨海县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当前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明确。第三章,以综合访谈为途径,深入挖掘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立足多个角度就职业倦怠带给音乐教师发展的阻碍作用展开分析和探究。第四章,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整思路和缓解策略的研究。其中分别立足学校和教师的视角归纳了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并整合。第五章,研究总结和未来展望。

刘兴录,齐淑君[3](2016)在《中职学校女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针对中职女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从主客观两大方面分析造成女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为相关部门解决女中职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探寻解决我国女中职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杨家荣[4](2016)在《基于“口语报告法”的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基于“口语报告法”对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和实践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本研究主要工作:首先,通过对中专物理学习障碍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方式,初步了解引起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由于引起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调查问卷从八个方面进行,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态度,以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引起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第二,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口语报告方法,探查物理学习障碍生的思维活动以及各种心理操作过程,捕捉其心理轨迹,找出引起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第三,针对引起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提出了矫正和转变物理学习障碍生的教学策略。最后,以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引起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提出转化教学策略,经过教学实践和个案转化,从中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转化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的教学策略,为改善红河州中专物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只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摸清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采用一定的教学对策,学习障碍是可以消除或转化的;引起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最初原因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表现出来的学习障碍一定是多方面的;学习障碍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所以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消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的配合才可达到消除的效果;学生学习障碍的消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孟楠,樊振江[5](2015)在《当代大中专学生学情调查与对策》文中提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 600名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及方法、自身情况、所处环境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在校大中专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彭庚[6](2015)在《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的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提高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的就业率,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就业政策。文章以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福建省大学生就业群体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其次,对省级及地市级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在对政策文本的关键词进行频数统计的基础上,描述政策变化和特征。接着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角度提出了当前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政策制定上存在参与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对该群体内涵理解存在分歧、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针对性不足、政策类型分布不够均衡等问题;政策执行上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强、落实不够到位、执行主体协同性不足、执行环境困难等问题;在政策评估上存在评估标准和评估内容不够全面、评估执行主体和对象较单一、评估结果公开性和应用性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制定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时要统一内涵、多方参与、完善体系、均衡分布;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方式、加强执行主体的培训监督、提高执行主体的协同性、主动适应并改善政策执行环境;在政策评估时要明确评估标准,增加评估主客体,丰富评估检查的内容,及时公开和应用评估结果。

马志艳[7](2014)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当今社会不乏高学历人才,但大多高学历低能力,高技能人才更是甚为匮乏。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的,可以直接在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由于社会歧视偏见,招生困难,生源质量数量严重下滑,入学门槛一降再降,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入学要求,只要能来就收。这直接导致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底子薄、基础差、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厌学的现象较为严重,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无法合理有序的组织教学。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必然会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影响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影响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本论文选择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研究,以期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研究,深刻分析厌学的成因,并能找到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和对策,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和谐稳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毛颖[8](2014)在《云南省医学生基层择业取向与就业压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医学生的择业取向偏离社会需要和现实状况,基层医疗单位缺乏医疗卫生人才,而医学生却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目的了解医学生基层择业取向、就业压力的整体状况,分析医学生基层择业取向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和大专院校制定改善政策与措施提参考。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云南省7所医学院校(2所本科,2所大专,2所中专,1所民营中专)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和农村医学医学生共4754名,采用“CMB中国西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分配与保留项目”设计的医学生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陈宇红编),利用班会时间,以自填方式调查。结果(1)共调查医学生4754名,其中本科学生1739人,大专学生1278人,中专学生1737人;临床专业学生1441人,预防专业学生666人,护理专业学生1875人,农村医学专业学生772人;女生占78.9%;汉族占69.0%;81.8%的学生来自农村。(2)51.2%的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本科、大专和中专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分别为36.7%、61.4%和58.2%;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和农村医学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分别为:54.9%、43.2%、42.7%和71.9%。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1.3%和53.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的影响因素有:自评可能进入市级及以上单位(OR=3.010)、没有医学实习经历(OR=1.443)、就业态度不乐观(OR=1.371)、没有医学相关兼职经历(OR=1.289)、期望月薪高(OR=1.271)、母亲职业为非农民(OR=1.270)、学校层次高(OR=1.213)、汉族(OR=1.185)、重视工作环境(OR=1.090)、.重视人际关系(OR=0.901)。(4)医学生就业压力的平均分为2.780(平均,范围),低于理论中值3,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就业竞争环境(2.930±0.711)和缺少求职帮助(2.930±0.760);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小于大专生和中专生(P<0.05);女生的就业压力大于男生(P<0.05);来自农村的医学生就业压力大于来自城镇的医学生(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医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有:女生(OR=1.813)、没有医学实习经历(OR=1.678)、自评实际可能进入市级及以上单位(OR=1.637)、没有职业规划(OR=1.577)、父亲职业为农民(OR=1.509)、没有医学相关兼职活动(OR=1.383)、没有学生干部经历(OR=1.336)、综合测评成绩没有达到本专业前30%(OR=1.246)、家庭收入低(OR=1.125)、重视家庭因素(OR=0.940)、重视个人发展(OR=0.937)。结论(1)一半以上的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大专、中专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比例更高;影响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因素主要是就业期望过高和对社会的认识不足。(2)医学生的总体就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就业竞争环境和缺少求职帮助,不同学历、年级、性别、生源地的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存在差异。影响医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因素就业期望值高,而又缺乏职业规划,缺乏社会实践,来自农村的女生容易出现高压力状态。应帮助医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调整心态,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综合能力,找到适宜的工作。

梁文娟[9](2012)在《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文中指出关于教育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有这样的论述: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个人的职业世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总量和类型对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教育是一种筛选机制,它会将一些人摈弃在大门之外,也能使一些人获得某种职业机会。但是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在现代,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们带着对高地位和高收入的期望,走进就业的大军当中,却屡屡碰壁,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学生们处于待业状态。究竟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有人认为是高校扩招导致的后果,社会提供不了如此巨大的的就业空间,所以必然会有学生处于失业状态。刘常云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中提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是数量上,总量上的问题。倘若是总量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会随着总体社会经济的进步,对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有所缓解。事实上我国各行各业仍存在着对高级人才的需要,之所以大学生就业会碰壁遭拒,众多原因中存在一个匹配问题,都阳教授提出看法认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匹配问题可以从高等院校教育体制、就业指导等方面分析入手解决问题。破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自身都有责任,但是高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时刻调整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顺应就业形势,还要促使高校资源与人才培养相匹配;同时,迅速获取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的信息,尽快改造学科和专业设置,拓宽高校学生的知识视野,目的是让高校毕业生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再次,高校还要加强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首要的是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抗挫折意识,以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其次,密切联系各用人单位,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效果有影响,而且与高校的声誉,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认真对待就业问题,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难题。

曹洪军[10](2011)在《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文中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自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以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人才供需存在各种结构性矛盾,其中专业结构性矛盾则是涉及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是长期影响和制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瓶颈”,专门的系统深入研究亟待加强。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指由于高校所供给人才的专业结构及其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人才的专业结构及其数量错位或互不匹配而产生的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的矛盾。可以用多种理论从不同侧面对这一矛盾现象进行剖析。依据高等教育供需理论,由于本科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人才供给难以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同步,且高校办学缺少自我约束机制,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技术劳动力市场相互分割,而高校培养的不同专业人才之间的可替代性较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兴衰起落,就必然导致相应技术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失衡。结构性失业理论则从技术劳动力市场的固有分割状态和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特征并不能实现完全对接、人才供给结构难以与需求结构变化同步的角度解释了专业结构性矛盾现象。根据信号及筛选理论的观点,高校设置的专业门类和学生所学专业类别具有强烈的信号功能,但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动的,依据学生所学专业作来筛选毕业生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专业结构性矛盾。虽然专业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为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差异,但成因复杂。不同学科专业人才供需在结构及其数量上失衡是造成专业结构性矛盾的直接缘由。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差异,专业与职业划分标准不同,基于学科划分的专业结构与基于社会分工的职业结构不同,这是产生专业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根源。人才培养体制及机制改革滞后于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及高校办学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这是导致专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考察表明: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并未产生总量性供需矛盾,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为专业结构性矛盾。用PEARSON分析法对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结构变化等因素与专业结构性矛盾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因素对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度不同,这意味着解决专业结构性矛盾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结于追求高校人才供给的专业结构及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及数量的绝对平衡,而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判断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具体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为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协调专业结构性矛盾,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与措施。首先,针对矛盾产生的直接原因,保持高校人才供给的专业结构及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相对平衡仍然是一个重要前提,具体包括专业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等。其次,针对矛盾产生的深层根源,应当保持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张力,具体包括确立高校办学的战略定位;协调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关系;端正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等。最后,针对矛盾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应当积极优化人才配置和专业设置的机制,具体包括完善人才资源的宏观调控机制;健全高校自主办学与自我约束机制;推进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二、中专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专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以盐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厘定
        (一)职业院校的概念
        (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一)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供给、需求与供求匹配理论
第二章 盐城市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成效分析
    一、盐城市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内容
        (一)就业供给促进方面具体措施
        (二)就业需求促进方面具体措施
        (三)就业市场匹配促进方面具体措施
    二、盐城市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基本信息分析
    三、盐城市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成效分析
        (一)就业供给促进政策成效分析
        (二)就业需求促进政策成效分析
        (三)就业市场匹配政策成效分析
第三章 盐城市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设计和宣传力度不足
        (二)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三)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就业促进政策制定不够合理
    二、就业需求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特殊就业项目政策制定未向基层倾斜
        (二)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政策不够丰富
        (三)鼓励企业吸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政策制定延续性不够
        (四)缺工应急政策制定还需细化
    三、就业市场匹配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普及度不够
        (二)就业市场监管政策执行力度不强
第四章 国内外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经验借鉴
    一、主要发达国家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
        (一)美国“轻干预”模式
        (二)英国“学校主导”模式
        (三)韩国“政府导向”模式
    二、国内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先进经验
        (一)长沙促进就业模式
        (二)广东省信息化推动就业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地方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启示
        (一)就业政策法律化
        (二)注重出台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政策
        (三)注重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
        (四)构建职业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体系
第五章 优化地方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建议
    一、优化促进职业院校就业政策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调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体系
    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促进政策
        (一)细化产教融合相关政策
        (二)构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政策体系
        (三)进一步强化就业政策宣传力度
    三、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促进政策
        (一)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项目的配套政策
        (二)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激励政策
        (三)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政策
    四、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匹配促进政策
        (一)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规范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监管
        (三)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机制
结束语
附录 A:盐城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调查问卷
附录 B:盐城市用人单位就业政策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2)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过程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文献综述
2 盐城市滨海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2.1 滨海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调查的基本情况
    2.2 滨海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分析
        2.2.1 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水平
        2.2.2 滨海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程度
    2.3 滨海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数据分析
        2.3.1 职业倦怠三维度关系分析
        2.3.2 均值分析
        2.3.3 差异分析
        2.3.4 回归分析
    2.4 调查结论
3 盐城市滨海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3.1 个人因素
    3.2 学生因素
    3.3 学校因素
    3.4 社会因素
4 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4.1 缓解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策略的总体思路
    4.2 学校应对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4.2.1 关注音乐教师不同发展阶段,适当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
        4.2.2 移动互联双向传递信息,提高社会认同缓解压力
        4.2.3 搭建“网络学习时代共同体”相互支持和鼓励
        4.2.4 抓住碎片化时间,利用聚合社交软件渗透减压
        4.2.5 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4.2.6 尊重和满足音乐教师的合理需求
    4.3 音乐教师自身应对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4.3.1 职业挫折期发展阶段的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
        4.3.2 职业稳定期发展阶段的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
        4.3.3 合理饮食适当健身享受健康生活
        4.3.4 调整心态、树立信念、适当解压正确面对音乐教师职业倦怠
        4.3.5 知晓前沿音乐教育模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历
        4.3.6 利用新软件新手段,从传统教育的工作中得到解放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职学校女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职学校女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 目前中职学校女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分析
    2.1 社会原因
    2.2 用人单位原因
    2.3 学校原因
3 中职学校女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3.1 生理原因
    3.2 就业观念陈旧, 追求“铁饭碗”
    3.3 受两大心理因素影响
    3.4 女中职生缺乏理性的就业择业观
    3.5 在现代竞争的浪潮中, 缺乏竞争意识, 不敢与高学历者竞争
    3.6 女中职生缺乏应聘技巧
4 结束语

(4)基于“口语报告法”的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口语报告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学习障碍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学习的相关理论
    2.1 口语报告法
    2.2 学习理论基础
        2.2.1 掌握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第3章 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原因的研究
    3.1 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调查及分析
        3.1.1 调查准备
        3.1.1.1 确定调查对象
        3.1.1.2 明确调查目的
        3.1.1.3 确定调查方法
        3.1.2 调查内容及分析
        3.1.2.1 学生自身因素调查及分析
        3.1.2.2 外部因素调查及分析
    3.2 口语报告的实施方案设计
        3.2.1 口语报告实施目的
        3.2.2 口语报告程序
        3.2.3 口语报告的即时资料和分析
        3.2.4 口语报告表征层次分析
第4章 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教学策略
    4.1 成因分析
        4.1.1 错误的前概念对物理知识建构的影响
        4.1.2 物理知识组织程度不高
        4.1.3 物理知识表征不完善
        4.1.4 缺乏物理学习成功的体验
        4.1.5 诱因的不适当使用
        4.1.6 物理知识结构的缺陷
        4.1.7 较差的学习习惯
    4.2 课堂教学策略建议
        4.2.1 消除前概念不利的影响
        4.2.2 加强学生建构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体系
        4.2.3 以小讲座的形式加强与专业主干课程的联系
        4.2.4 用好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4.2.5 加强实验研究及应用
        4.2.6 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4.2.7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章 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转变对策在教学中的运用
    5.1 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转变对策在教学中的运用
        5.1.1 前测
        5.1.2 教学策略应用
        5.1.2.1 课堂教学案例
        5.1.2.2 其它教学转化工作
        5.1.3 结果
    5.2 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转化个案分析
        5.2.1 学生的基本情况
        5.2.2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5.2.3 学生的自我认识
        5.2.4 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5.2.5 转化过程
        5.2.6 转化结果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的结论
        6.1.1 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
        6.1.2 研究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当代大中专学生学情调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中专生的学习目的及方法过程
        2.1.1 学习动机
        2.1.2 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2.1.3 对定制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态度
        2.1.4 对所学课程的态度
        2.1.5 在课堂上学习的态度
        2.1.6 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作业的态度
        2.1.7 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态度
    2.2 大中专生的自身情况
        2.2.1 自身情绪
        2.2.2 身体状况
        2.2.3 课余活动
    2.3 环境对大中专生的影响
        2.3.1 班级氛围
        2.3.2 宿舍氛围
        2.3.3 家庭环境的影响
        2.3.4 异性朋友的影响
    2.4 大中专生学生的自我认知
        2.4.1 自我意识
        2.4.2 职业规划
3 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1 学习目的及方法方面
        3.1.1 存在的问题
        3.1.2 教育对策
    3.2 自身情况方面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教育对策
    3.3 所处环境方面
        3.3.1 存在的问题
        3.3.2 教育对策
    3.4 自我认知方面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教育对策
4 结语

(6)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四、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 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的含义
        (二) 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的类型
第一章 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二、抽样方法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二节 数据分析
        一、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二、就业群体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总述
第二章 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
    第一节 福建省大学生就业政策分类
        一、综合类
        二、基层就业类
        三、创业扶持类
        四、就业服务类
    第二节 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文本分析
        一、政策文本抽样与编录
        二、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第三节 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二、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三、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评估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完善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对策
    第一节 提高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科学性
        一、政策制定应调查考证,多方参与
        二、统一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内涵及评价标准
        三、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针对性
        四、平衡省地两级政策类型分布
    第二节 增强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有效性
        一、丰富政策的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二、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的培训与监督
        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协同性
        四、主动适应政策执行环境,改善环境
    第三节 强化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评估的合理性
        一、采用多样化的政策执行评估标准
        二、增加政策评估的执行主体和评估客体
        三、丰富政策评估检查的内容
        四、及时公开和应用政策评估结果
问题与展望
附录1 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用人单位)
附录2 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就业群体填写)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的依据
        1.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1.2.2 研究的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基本概念说明
        1.4.1 中职院校的分类
        1.4.2 厌学现象说明
    1.5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状
    2.1 样本构成
        2.1.1 学生样本
        2.1.2 教师样本
    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状况
        2.2.1 学生厌学的表现
        2.2.2 学生厌学的广度和强度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
    3.1 个人因素
        3.1.1 学习兴趣与目标
        3.1.2 学习基础与方法
        3.1.3 学习态度
    3.2 家庭环境
        3.2.1 家长的重要性
        3.2.2 家庭关系状况
        3.2.3 家庭社会背景
    3.3 学校因素
        3.3.1 教师因素
        3.3.2 课程设计和教材因素
        3.3.3 教育环境和体制因素
    3.4 社会因素
        3.4.1 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3.4.2 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地位的影响
第四章 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对策
    4.1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校的办学目标
        4.1.1 增开实践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4.1.2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教学管理
        4.1.3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就业指导
    4.2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4.2.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4.2.2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2.3 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4.3 开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4.3.1 建立多元化家校沟通平台
        4.3.2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4.4 确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机制,优化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作者简介

(8)云南省医学生基层择业取向与就业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基层择业取向相关研究
    1.2 就业压力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目的和目标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对象和方法
    4.1 研究地点与研究对象
    4.2 样本量
    4.3 调查工具
5 数据整理与质量控制
    5.1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5.2 质量控制
6 分析框架
    6.1 分析理论框架
    6.2 技术路线
7. 结果
    7.1 基本情况
    7.2 医学生择业取向
    7.3 医学生基层择业取向及影响因素
    7.4 医学生就业压力情况
8 讨论
    8.1 医学生基层择业取向
    8.2 医学生就业压力
9. 结论
10 建议
    10.1 学校
    10.2 家庭
    10.3 个人
11.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医学院校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形势分析
    2.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总量及就业率情况
        2.1.1 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多
        2.1.2 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容乐观
    2.2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趋势
        2.2.1 结构性就业凸显
        2.2.2 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趋向理想化
第3章 从高校人才培养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
    3.1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3.1.1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重叠且培养方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3.1.2 高校各类人才培养的结构与市场需求比例不适应
    3.2 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时代性和实用性不强
        3.2.1 某些专业设置相对较窄较细
        3.2.2 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
        3.2.3 教学方式上重知识轻能力
        3.2.4 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的难以割舍情结
    3.3 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不够完善
    3.4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不足
        3.4.1 高校就业指导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指导形式单一
        3.4.2 高校就业指导中需加强信息传达
        3.4.3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需转变职能
第4章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4.1 增强社会意识和市场意识使人才培养更有实效性
        4.1.1 面向社会需求准确定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4.1.2 面向市场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4.1.3 从优化课程建设方面来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4.1.4 建立实践能力培养环节
    4.2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4.2.1 开展职业测验与职业鉴定等工作
        4.2.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4.2.3 注重毕业生的心理辅导
        4.2.4 建立完善的就业评价体系和后续性跟踪调查
        4.2.5 宣传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
        4.2.6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10)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之思
    2.1 宏观背景:现阶段我国就业的总体形势
    2.2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面观
    2.3 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瓶颈:专业结构性矛盾
    2.4 本章小结
3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解析
    3.1 与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相关的概念界定
    3.2 对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多维解析
    3.3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产生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专业结构性矛盾实证分析——以江苏高校为例
    4.1 江苏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状况分析
    4.2 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4.3 不同学科专业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对策与措施: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协调
    5.1 形成专业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机制
    5.2 建立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机制
    5.3 保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合理张力
    5.4 人才资源配置和专业设置机制的优化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中专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政府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以盐城市为例[D]. 仇浩.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音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中小学教师为对象[D]. 栾东衡.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中职学校女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J]. 刘兴录,齐淑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12)
  • [4]基于“口语报告法”的中专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 杨家荣.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当代大中专学生学情调查与对策[J]. 孟楠,樊振江. 农产品加工, 2015(17)
  • [6]福建省高校就业弱势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 彭庚.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7]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研究[D]. 马志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8]云南省医学生基层择业取向与就业压力研究[D]. 毛颖. 昆明医科大学, 2014(12)
  • [9]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D]. 梁文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08)
  • [10]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 曹洪军.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3)

标签:;  ;  ;  ;  ;  

中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