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教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一、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穆耶赛尔罕·麦提赛伊迪[1](2021)在《初中数学教师二次函数教学知识调查研究 ——以策勒县初中数学教师为例》文中提出

明茜[2](2021)在《乡镇初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现状研究》文中提出

方琪[3](2021)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文中指出在数学领域内,全面发展不只意味着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思想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加的“两基”之一便是“基本思想”。分类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按照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本研究基于“分类的教学”在数学中的重要价值、当前“分类的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学“分类的教学”研究相对较缺乏,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当今学术界已有研究分别从概念界定、分类的标准及原则、分类的教学等方面展开,这些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启发和借鉴。然而,囿于各自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已有研究依然存在以下局限:一是关于数学“分类的教学”研究不够全面;二是有关数学“分类的教学”实证研究较为薄弱;三是关于“分类的教学”与小学数学教材、数学课标相联系的研究欠缺。因此,本文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分类的相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展开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现状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问题总结,并分析“分类的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类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数学中分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师缺少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经验和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学校教研活动力度不大、认知能力影响学习、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梳理完“分类的教学”存在问题之后,并分别对其问题分析了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分类的相关认识出现了偏差、教师对教学方法不够重视、经验的缺乏、学校对数学教研活动不够重视、学生认知能力水平不一致、大环境“唯分数论”的影响。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数学“分类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数学“分类的教学”素养,研究学生思维发展特征、采取阶段化“分类的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进“分类的教学”。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既能丰富小学数学思想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在数学思想、数学思维等方面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从体会分类的意义,到逐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和原则,最后学会运用分类解决问题。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是将分类的理论、数学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现状相联系在一起,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探索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分类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余超[4](2021)在《基于“教会学生思考”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高中数学的教学要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明确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教会学生思考”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明确研究的目的。第二章,系统介绍教会学生思考的弗赖登塔尔教育思想、波利亚教育思想与涂荣豹的数学教学设计的构建此三大理论基础。第三章,根据理论研究,编制《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调查卷》,通过问卷测验了解高中生思考能力方面的欠缺之处,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结合测验的结果,提出教会学生思考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教学建议。第五章,根据上述研究,为说明研究的可操作性,笔者结合文中所阐述的理论,同时基于教会学生思考理念下的教学原则,对概念课与命题课这两种课型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示例。

王枭[5](2021)在《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文中指出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怎样形成的?这是现代教学研究首要回答的问题。如果知道了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路径,那么就可以知道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什么。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现代中国教学研究的起点,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近代中国教学观念以中国传统教学观念为起点,中西方文化碰撞为其提供了驱动力、近代中国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教育诉求为提供了发展要求,在驱动力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中国属性的近代教学观念,即教学做合一观念。本论文采用观念史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研究。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源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之处等内容。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教学思想、观念史研究等相关文献,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论文的研究问题和论文的写作方向。其次,从观念史的含义、理论要义、理论的产生、理论的发展、方法论的意蕴等方面来探析观念史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明确观念史研究为教学思想史带来多个研究启示,如注重教学观念在文化场域中的综合研究、教学观念的语境研究、同一时空下多元教学观念间的互动研究等。再次,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起点是指中国传统教学观念阶段。通过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文化场域特征的梳理发现,此文化场域具有稳定和秩序性、直觉和顿悟性、关系性等特征。在此文化场域下,中国形成两种类型的教学观念,一是混沌一体教学观念,二是相对独立的教、学观念。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目的上具有关系性、教学内容上具有稳定性、教学方式上具有体悟性等特征。另外,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改变的动力来源于文化场域、教学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教学观念转变的外部动力等。随后,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与路径。横向来看,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经历了教学观念的自我批判、欧洲大陆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化的改造、英美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造、近代中国教学观念重塑等四个阶段形成的。纵向来看,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是从文化改造、到西方教学观念传播与实验、再到教育改革的路径中形成的。之后,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内涵的梳理,可知教学做合一观念具有三种含义,第一教、学、做是一体三面的关系,第二做是教、学的基础,第三教学做合一是一个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教学做合一观念具有关系论、主体性等特征。从学理的角度看,近代中国教学做合一观念是一个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最后,中国近代教学观念的形成历程对我国教学理论本土化建构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坚持文化自信,扎根教育传统;二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三是关注时代发展,建构本土化教学理论。

韩月[6](2021)在《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现状研究 ——基于“一师一优课”部优课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评一体化自从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发布以来就成为了教师和研究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教学评一体化现状对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意识,增进教师教学能力,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思想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研究教学评一体化现状,本文制定了教学评一体化评价量表,并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优课进行抽样,获得三十节课作为研究样本,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现状分析。研究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用于说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简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现状。第三章为评价量表的编制与修正。第四章为教学评一体化现状调查,选取调查对象,并进行整体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第五章针对教学评一体化现状中存在的不足,设计提升策略。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本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整体上30节部优课的教学评一体化情况表现良好,可以体现优秀教师的水平。其中教学设计模块表现要优于教学活动模块和教学评价模块。教学设计维度上,教学内容表现最好,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教材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可执行性强。而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设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目标是很多教学设计缺失的项目,教师评价意识亟待提升。教学目标-评价目标-教学任务-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也有待提高。教学活动层面,课堂结构表现最好,绝大部分都能做到环节清晰、衔接自然、时间分配恰当。“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价间的一致性”整体上表现良好。但教师的教学实施会与教学设计存在一定偏差,其中课堂评价与预设的评价一致性较低。教学评价层面上,评价次数比较多且评价及时。相对来说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是更需要提高的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往往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局限,不能适应化学日常性评价的需求。学生学习层面上,学生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都很好,学生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一致性”具有相关性。化学课类型和是否进入新高考虽然都不影响教学评一体化情况,但复习课在实施时与教学设计的吻合度更高,进入新高考省份的教师教学评价部分表现更好。教师性别不会显着影响教学评一体化情况,不影响教学设计中所教所评一致性,不影响“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价间一致性”,不影响教学实施与教学设计的一致性;也不影响教学评价的质量、学生学习的质量。部级优课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等层面均好于普通优课。因此,为更好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展开有关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的培训评比活动,展开教学实践的培训研讨。建议教师提高评价意识、加强日常评价,落实教学设计。

梁佳惠(Utamachant Varanya)[7](2021)在《泰国曼谷高中汉语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对比研究 ——以RS2S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泰国高中将汉语课作为主修课程之一,中文成为泰国高中外语类专业之一。泰国全国还没有统一的中文教学大纲和评估大纲,泰国高中在全国教学指导委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制自己的教学大纲和评估大纲。本文以泰国曼谷RS2S高中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了该高中编制的中文教学大纲和评估大纲。对比发现,从语言要素角度来看,两本大纲本身都各自欠缺完备性和科学性,而且二者匹配度较差,总的来看是评估大纲的要求要高于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功能角度来看,两本大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教学内容、学习标准(目标)和课程要求之间要求并不一致,但总的来看,其匹配度要高于语言要素部分的匹配度。我们又运用了课堂观察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以此研究泰国高中在中文教学过程中对大纲执行的情况。研究发现,教师对于大纲的忠诚度较低,泰国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和两本大纲之间的匹配度也不尽如人意。泰国高中的教师不太考虑大纲的要求,而主要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对大纲进行了彻底的改编。最后,我们对泰国高中中文大纲编制工作给出了建议:一是各学校应该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合乎自身特点的汉语教学大纲和评估大纲,以此来指导教学而杜绝教学的分散性和盲目性。二是各高中可参考《通用汉语课程大纲》《HSK大纲》以及中国高校的《汉语进修教学大纲》来编制自己的大纲,要重视科学性。三是各高中要严格执行大纲。教师有义务在大纲的规定下来完成教学,学校有权利对教学和大纲的匹配度进行监管。

徐彦[8](2020)在《对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于2016年推出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且要加大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较高质量教育的投入。因此如何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更加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培智学校和一线教师面对的新的挑战。课标中对于生活语文设置有“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其中写话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较大难度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选取适宜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案,使用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写话;还要求智力障碍学生有一定的字词储备、生活经验等。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培智学校的写话教学缺乏系统研究,尚处于碎片化的阶段。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及实物分析来调查现状发现,培智学校的初中阶段写话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缺乏合理依据、教学内容选用局限、课堂教学实施随意以及教学评价及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首先从教师的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是教师教学要紧扣课标;第三强调教师要科学的利用IEP以及学生的社会生活;第四是教师要能够开发或整合写话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学;第五是优化教学实施和评价。

宋美瑾[9](2020)在《乡村小学骨干教师教学生活图景的个案研究 ——以H小学三位教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学生活是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教学理论研究更多关注教学之于学生的价值,相对忽视之于教师情感的关怀。事实上,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状态关乎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选择。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教学生活不仅是教师谋生的一种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生命发展的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教育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这离不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更离不开乡村教师的坚守。自2010年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来,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在平凡的教学生活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引领周围的教师共同进步。以往我们在研究乡村骨干教师时经常陷入一种“抉瑕掩瑜”的思维模式,但作为辩证的研究者更应关注到他们在教学生活中的优势,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些优势之于其他教师教学生活的启示意义。教学生活是指教师在学校这一特定场域中,通过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主体意识与自觉意识,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目的,围绕着教学工作所展开的各种生命活动的总和。教学生活主要通过教师在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表现出来。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中的个案研究法,选取H小学三位省级乡村骨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实物收集等方法收集有关教师教学生活的资料,对三位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生活现实图景进行描述。基于此从教师内部出发探析三位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生活的共性特征:在教学生活主体层面表现为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师教学生活;在教学生活时间层面表现为及时的教学反思助力教师教学生活;在教学生活空间层面表现为突出的教学能力保障教师教学生活;在教学生活关系层面表现为积极的教学情感滋养教师教学生活。通过对三位乡村小学骨干教师教学生活现实图景的描述以及共性特征的探析,为帮助其他教师改善教学生活,本研究基于教学生活的四个维度,从教师内部自我建构出发,提出对其他教师改善教学生活的策略建议。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生活意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生活,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再次,教师要主动开展教学生活,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最后,教师要努力体验教学生活,培养积极的教学情感。

周裕正[10](2020)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自2011年课标明确要求了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以来,口语交际能力引起了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但是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于2019年9月在小学正式统一使用的统编教材单独设置了口语交际板块,这与之前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口语交际课应该成为正式的课时进入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口语交际的编排对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具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将在相关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并深入一线小学语文课堂,对教师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深入了解。本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问卷和访谈主要从教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程度,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对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意义,为后续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打下基础。第二部分研究者调查了成都市某主城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教学案例研究,了解到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现状。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对现存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根据目前教学现状,从教学实际中提出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策略。最终得出的教学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第四部分展示了一堂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案例,为一线语文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提供教学思路。本论文通过对一线教师教学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教师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第一、教师要重视课前研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内容。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二、教师应该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统编教材口语交际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根据教材话题内容来创设情境,这是口语交际教学主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内容。第三、教师要对低段学生加强以示范为主的指导教学。教师根据低段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等特征,进行积极地口语交际示范引导。第四、教师要渗透多元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评价,是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策略。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研究者希望能为一线语文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提供教学指导,真正地在学生语言习得关键时期促进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3)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分类的教学”在数学中的重要价值
        1.1.2 当前“分类的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存在问题
        1.1.3 数学“分类的教学”研究较缺乏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数学中“分类的教学”内涵
        1.4.2 数学中“分类的教学”现状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方法
2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2.1 教师对数学中“分类的教学”内涵的认知
        2.1.1 “分类的教学”概念
        2.1.2 “分类的教学”意义
        2.1.3 “分类的教学”依据
        2.1.4 “分类的教学”方法
    2.2 数学课堂中“分类的教学”
        2.2.1 数学课堂中“分类的教学”目标
        2.2.2 数学课堂中“分类的教学”内容
        2.2.3 数学课堂中“分类的教学”方法
        2.2.4 数学课堂中“分类的教学”评价
    2.3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2.3.1 教师对数学中“分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不明确
        2.3.2 教师缺少“分类的教学”方法的指导
        2.3.3 教师“分类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
        2.3.4 学校教研活动力度不大
        2.3.5 学生认知能力影响“分类的学习”
        2.3.6 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3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教师对“分类的教学”相关认识出现偏差
    3.2 教师对分类的教学方法不够重视
    3.3 分类的教学和学习经验的缺乏
    3.4 学校对数学教研活动不够重视
    3.5 学生认知能力水平不一致
    3.6 大环境“唯分数论”的影响
4 “分类的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改进策略
    4.1 提高教师数学“分类的教学”素养
        4.1.1 认真解读《课标》要求,准确定位分类的教学目标
        4.1.2 深入分析教材,找准“分类的教学”与教材知识的关联点
        4.1.3 系统学习“分类的教学”相关知识,明确教学内容
    4.2 研究学生思维发展特征,采取阶段化“分类的教学”
        4.2.1 体验化阶段,创造分类的教学情境
        4.2.2 明朗化阶段,分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
        4.2.3 深刻化阶段,着重解决分类的教学问题
    4.3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进“分类的教学”
        4.3.1 “分类的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4.3.2 “分类的教学”评价内容丰富化
        4.3.3 “分类的教学”评价目标明确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教会学生思考”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教会学生思考理念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
    2.1 弗赖登塔尔的教育思想
    2.2 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
    2.3 涂荣豹的数学教学设计原理的构建
第3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思考过程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
    3.2 问卷调查的对象
    3.3 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
    3.4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4章 基于教会学生思考的教学原则及建议
    4.1 教会学生思考的数学教学原则
        4.1.1 过程的渐进性原则
        4.1.2 思想的启发性原则
        4.1.3 问题的结构化原则
        4.1.4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4.1.5 因材施教原则
    4.2 教会学生思考的教学设计建议
        4.2.1 以“愤悱术”与“产婆术”作为教学的基本策略
        4.2.2 以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4.2.3 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数学教学的教学定向
        4.2.4 以必要的时间等待及反馈作为教学的保证
        4.2.5 以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
        4.2.6 以发展学生发散思维作为教学的导向
第5章 教会学生思考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
    5.1 教会学生思考理念下的概念课教学设计
        5.1.1 数学概念教学的本质
        5.1.2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设计示例
        5.1.3 教学设计说明
    5.2 教会学生思考理念下的命题课教学设计
        5.2.1 数学命题课的教学本质
        5.2.2 数学命题课的教学设计示例
        5.2.3 教学设计说明
第6章 结语
    6.1 创新之处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调查卷
致谢

(5)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一)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研究涉及的内容
        (二)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研究视角
        (三)观念史研究现状
        (四)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观念史研究及其对教学思想史研究的启示
    一、观念史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一)观念史研究的背景
        (二)观念史研究的流派
    二、观念史的含义及理论要点
        (一)观念史的含义
        (二)观念史的理论要点
        (三)观念史研究特征
    三、观念史研究的方法论意蕴
        (一)建构性研究范式
        (二)历史语境的研究方法
        (三)大众话语为研究对象
    四、观念史研究对教学思想史研究的启示
        (一)注重教学观念在文化场域中的综合研究
        (二)注重教学观念的语境研究而非普世研究
        (三)注重同一时空下多元教学观念间的互动研究
第三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起点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文化场域特征
        (一)稳定和秩序性特征
        (二)直觉和顿悟性特征
        (三)关系性特征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的类型
        (一)混沌一体的教学观念
        (二)相对独立的教、学观念
    三、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的特征
        (一)教学目的具有关系性特征
        (二)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特征
        (三)教学方式具有体悟性特征
第四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动力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文化场域
        (一)转型中的社会文化冲突
        (二)碰撞中的中西文明
        (三)冲突中的人才选拔标准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
        (一)人才价值取向的矛盾
        (二)教学观念发展方向的矛盾
    三、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外部动力
        (一)传统教学观念与欧洲大陆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的冲突
        (二)传统教学观念与英美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的冲突
第五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与路径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
        (一)教学观念的自我批判
        (二)欧洲大陆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化的改造
        (三)英美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造
        (四)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重塑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路径
        (一)文化改造的路径
        (二)西方教学观念传播与实验的路径
        (三)教育改革的路径
第六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
        (一)教、学、做是一体三面的关系
        (二)做是教、学的基础
        (三)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特征
        (一)关系论特征
        (二)主体性特征
第七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对我国教学理论本土化建构的启示
    一、坚持文化自信,扎根教育传统
        (一)坚持直觉、顿悟文化自信,传承体悟教学方式
        (二)坚持关系论文化思想自信,注重教学理论中个体间的关系
    二、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
        (一)全面深入研究异域文化,避免文化嫁接
        (二)有选择地消化吸收异域文化,避免全盘西化
    三、关注时代发展,建构本土化教学理论
        (一)基于时代发展,建构本土教学理念
        (二)基于时代需求,建构本土教学活动
结论
参考?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现状研究 ——基于“一师一优课”部优课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教学
        2.1.2 教学评价
        2.1.3 教学评一体化
    2.2 国外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现状
        2.2.1 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
        2.2.2 国外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发展
    2.3 国内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现状
        2.3.1 国内教学评一体化理论研究
        2.3.2 国内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2.3.3 实施建议
    2.4 小结
3.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标准的研制
    3.1 教学评一体化达成量表初步制定
        3.1.1 教学设计模块评价量表
        3.1.2 课堂活动模块评价量表
        3.1.3 课堂评价模块评价量表
        3.1.4 学生学习模块评价量表
    3.2 量表的修正与完善
        3.2.1 量表修正
        3.2.2 评价量表的进一步完善
    3.3 量表的信度、效度
        3.3.1 信度检验
        3.3.2 效度检验
4.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现状
    4.1 研究对象
        4.1.1 教学设计模块数据获取
        4.1.2 教学活动模块数据获取
        4.1.3 “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教师所教、学生所学、课堂所评一致性”即教学评一体化数据获取
        4.1.4 教学评价模块数据获取
        4.1.5 学生学习模块数据获取
    4.2 描述性统计
        4.2.1 整体状况
        4.2.2 教学设计维度
        4.2.3 教学活动维度
        4.2.4 “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教师所教、学生所学、课堂所评一致性”
        4.2.5 教学评价维度
        4.2.6 学生学习维度
        4.2.7 相关性分析
    4.3 差异性分析
        4.3.1 教师性别
        4.3.2 授课类型
        4.3.3 是否进入高考改革
        4.3.4 优课等级
    4.4 小结
5.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提升策略
    5.1 主管部门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培训
    5.2 主管部门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课堂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水准
        5.2.1 加强实践训练
        5.2.2 加强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评一体化
    5.3 教师自身提高评价意识,加强日常评价
6.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泰国曼谷高中汉语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对比研究 ——以RS2S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步骤
    1.5 文献综述
        1.5.1 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研究
        1.5.2 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1.5.3 总结
第二章 RS2S高中汉语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对比研究
    2.1 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简介及评价
        2.1.1 教学大纲介绍
        2.1.2 评估大纲介绍
    2.2 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对比分析
        2.2.1 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语言要素对比
        2.2.2 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功能对比
    2.3 小结
第三章 RS2S高中汉语课堂教学情况调查
    3.1 教师的教学与教学大纲、评估大纲的对比
        3.1.1 语言要素的对比
        3.1.2 功能项教学的对比
    3.2 教师的教法与教学计划
        3.2.1 教师的教学程序
        3.2.2 教学计划
    3.3 学校对于教学大纲和教师的监管
第四章 结论
    4.1 泰国RS2S高中汉语教学大纲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对泰国RS2S高中汉语教学大纲编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汉语教学大纲
附录二 :评估大纲
附录三 :课堂观察记录
附录四 :教师访谈大纲
附录五 :教师访谈记录

(8)对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适应社会的体现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培智学校
        二、生活语文
        三、写话教学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的量化分析
        二、文献的质性分析
        (一)对写话教学的研究
        (二)对培智学校写话教学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实物分析法
第二章 基于课标和教材对写话教学的整体解读
    第一节 对课程标准的研读
        一、培智学校写话教学的理念与目标
        二、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三、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第二节 对生活语文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的抽样
        二、教材的比较分析
        (一)三套教材写话系统的梳理
        (二)三套教材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课标与教材分析的启示
        一、写话教学的目标
        二、写话教学的内容
        三、写话教学的实施
        四、写话教学的评价
第三章 对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第二节 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于课标的理解及其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教师对于课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教师对于分层教学的把握
        二、写话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
        三、写话教学的实施情况
        (一)写话的教学方法
        (二)写话教学的课时安排
        (三)写话教学的作业布置
        四、写话教学的评价现状
    第三节 对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的问题总结及原因分析
        一、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缺乏合理依据
        (二)教学内容选用局限片面
        (三)课堂教学实施随意
        (四)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二、对培智学校初中写话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缺位
        (二)教师对于写话教学的理念落后
        (三)忽视学生IEP及其社会生活
第四章 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改进建议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师职前教育
        (二)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师职后培训
    二、重视基于课标的教学
    三、重视学生IEP以及社会生活
        (一)发挥IEP的指导作用,突出个别化支持
        (二)把握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与心理特点
        (三)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
    四、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五、优化教学实施与评价
        (一)多感官的刺激和情感支持
        (二)教学实施的丰富与配合
        (三)教师对写话作业的选择及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乡村小学骨干教师教学生活图景的个案研究 ——以H小学三位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教学生活是教师展现生命意义的活动
        2.骨干教师具有专业引领及示范的作用
        3.个人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乡村小学骨干教师
        2.生活
        3.教学生活
    (四)文献综述
        1.关于教学生活的研究
        2.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理论基础
        1.生存论
        2.生活世界理论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1.W老师:热爱生活的“舞蹈者”
        2.L老师:坚持不懈的“音乐者”
        3.S老师:平而不庸的“幸福者”
    (三)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具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四)研究工具
    (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三、乡村小学骨干教师教学生活的现实图景
    (一)教学生活主体之维
        1.教学目的
        2.教师身体
    (二)教学生活时间之维
        1.社会时间
        2.个体时间
    (三)教学生活空间之维
        1.课堂教学生活
        2.课外教学生活
    (四)教学生活关系之维
        1.师生关系
        2.师师关系
        3.上下级关系
四、乡村小学骨干教师教学生活的共性特征
    (一)教学生活主体层面: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师教学生活
    (二)教学生活时间层面:及时的教学反思助力教师教学生活
    (三)教学生活空间层面:突出的教学能力保障教师教学生活
    (四)教学生活关系层面:积极的教学情感滋养教师教学生活
五、对其他教师改善教学生活的启示
    (一)明确教学生活意义,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二)合理规划教学生活,养成教学反思习惯
    (三)主动开展教学生活,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四)努力体验教学生活,培养积极教学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教师观察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五)研究方法
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的教学意义
    (一)有益于低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听说读写教学的整体发展
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过程及分析
    (三)现存问题
    (四)原因分析
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前研读教材内容
    (二)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
    (三)加强以示范为主的指导教学
    (四)渗透多元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
四、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案例
    (一)《打电话》案例
    (二)案例评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教师二次函数教学知识调查研究 ——以策勒县初中数学教师为例[D]. 穆耶赛尔罕·麦提赛伊迪.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 [2]乡镇初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现状研究[D]. 明茜.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D]. 方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教会学生思考”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 余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D]. 王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现状研究 ——基于“一师一优课”部优课案例分析[D]. 韩月.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泰国曼谷高中汉语教学大纲与评估大纲的对比研究 ——以RS2S高中为例[D]. 梁佳惠(Utamachant Varanya).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8]对培智学校初中生活语文写话教学的研究[D]. 徐彦.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乡村小学骨干教师教学生活图景的个案研究 ——以H小学三位教师为例[D]. 宋美瑾.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 周裕正.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教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